问题

世界气候2019年过临界点的说法是真的吗?如果是,可能造成哪些影响?

回答
2019年关于“世界气候临界点”的说法,更准确地说,是当时科学家们对一些关键的气候临界点(tipping points)的担忧和警示,并非指全球气候在这一年本身就“跨越”了某个单一的临界点。临界点是一个更宏观、更长期的概念,指的是气候系统中的某个阈值,一旦跨越,即使未来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系统也可能发生不可逆转或快速的、大规模的变化。

为什么2019年会有这样的讨论?

2019年是全球气候变化议题日益紧迫的一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例如欧洲的热浪、亚马逊雨林的火灾、北极海冰的加速融化等,都让人们对气候系统的稳定性产生了深刻的担忧。在这一背景下,科学家们更加关注那些可能导致气候系统发生突变、具有“蝴蝶效应”的临界点。一些研究和报告指出,我们可能正越来越接近或已经触发了其中一些临界点。

什么是气候临界点?

简单来说,临界点就像一个坡度的顶端。当你在一个平坦的地面上推一个物体时,它会向前滚动,但你移开手后它就会停下来。但如果你把它推到坡顶,一旦越过那个顶点,它就会不受控制地滚下去,即便你不再推它。气候临界点也是如此,指的是气候系统中某个部分(如冰盖、海洋环流、森林等)在受到一定程度的扰动后,会发生突然的、非线性的、可能是不可逆转的转变。

2019年被广泛讨论的一些关键气候临界点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

1. 格陵兰冰盖和南极西部冰盖的融化失控:
临界状态: 当冰盖融化到一定程度时,其自身的重力会使其加速变形和崩解,即便温度不再升高,融化过程也会持续,直到冰盖消失。
可能影响:
海平面大幅上升: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可怕的影响。格陵兰冰盖完全融化可能导致海平面上升约7米,南极西部冰盖完全融化则可能导致海平面上升约5米。这将淹没全球许多沿海城市(如上海、纽约、伦敦、孟买等),迫使数亿人迁移,改变全球海岸线和地图。
改变洋流模式: 格陵兰冰盖的融水富含淡水,如果大量淡水进入北大西洋,会稀释海水盐度,可能减缓甚至阻断重要的“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MOC),这个环流就像一个巨大的传送带,将热量从赤道输送到高纬度地区。
对欧洲气候的影响: AMOC的减弱或停止可能导致欧洲北部,尤其是西北欧地区出现显著的降温,甚至可能出现类似小冰期的情况,与全球变暖的整体趋势形成鲜明对比。

2. 亚马孙雨林的“干旱化”和退化成稀树草原:
临界状态: 亚马孙雨林对全球气候和水循环至关重要。如果由于森林砍伐和气候变化导致降雨量减少,森林将变得更加干燥,更容易发生火灾。当森林失去足够的树木和湿度后,它将无法维持自身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可能迅速退化成更干燥的稀树草原。
可能影响:
释放巨量碳: 亚马孙雨林储存了大量的碳。如果退化成稀树草原,大量的树木死亡和腐烂将把这些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进一步加剧全球变暖,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改变区域和全球降雨模式: 亚马孙雨林通过蒸腾作用将大量水分释放到大气中,这些水汽影响着南美洲大部分地区的降雨。其退化可能导致南美洲其他地区(包括重要的农业区)出现更严重的干旱。
生物多样性灾难: 亚马孙雨林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其生态系统的崩溃将导致无数物种灭绝。

3. 永久冻土的融化释放温室气体:
临界状态: 北极地区的永久冻土层储存了巨量的有机碳,是活体生物碳储存量的两倍多。随着全球变暖,永久冻土开始融化,其中储存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和甲烷(一种更强效的温室气体)。这个过程一旦启动,会产生更多的热量,加速更多的永久冻土融化。
可能影响:
加速全球变暖: 永久冻土融化释放的温室气体将使全球变暖的速度更快,即使人类大幅减少排放,也可能因为这一“放大效应”而难以控制。
改变北极生态系统: 永久冻土融化会影响植被、地貌和水文,对北极地区的野生动物和原住民社区产生深远影响。

4. 珊瑚礁的白化和死亡:
临界状态: 珊瑚礁对水温非常敏感。当海水温度升高时,珊瑚会排出与其共生的藻类,导致珊瑚变白(白化)。如果高温持续,珊瑚会死亡。随着全球变暖持续,海洋吸收了大部分多余的热量,海水温度不断升高。
可能影响:
海洋生态系统的崩溃: 珊瑚礁是海洋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为数百万种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珊瑚礁的死亡将导致海洋食物链的断裂,大量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消失。
威胁沿海社区: 珊瑚礁能够削弱海浪的冲击,保护海岸免受侵蚀和风暴潮的侵害。珊瑚礁的消失会使沿海地区更易受到海洋灾害的影响。
渔业和旅游业的损失: 许多沿海社区的经济依赖于珊瑚礁提供的渔业资源和旅游业。

“临界点”的真正含义:

“临界点”的概念并不是说气候突然变成了“不好的样子”,而是说气候系统进入了一个新的、可能更不稳定或更极端的状态,并且这种转变很难甚至不可能被逆转。它带来的不是一个简单的“过关”或“不过关”,而是一个长期的、可能渐进但也可能是突然加速的过程,其后果是灾难性的、系统性的,并且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因此,2019年“世界气候过临界点”的说法,是对科学家们对这些潜在的、具有连锁反应的系统性变化的担忧和警示,意在强调采取紧急行动的重要性,以避免跨越这些关键的“不归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的一部分是真的,大部分是歪的,通识错误不少,结论也不严谨,甚至可能是谬误。

聊天记录中前几大段的“今年过临界点了...”来自2018年8月10日微信公众号“今日平说”的推送:“平局 | 热热热!但你知道吗,专家说再这么下去黄河变白河,美国变沼泽~ ”搜狐有镜像:

首先说在前面,最近几年北方降水偏多是不争的事实。如果全球变暖导致西北荒漠变成塞外江南,东北水稻一年两熟,对这些地方的人来说何尝不好?但与之而来的可能是沿海城市沉没,长江下游成为泽国...环境变化必然会导致短时间内一部分人收益,但没有任何人有权利决定其他人抑或其他动物的生活,这就是为什么要控制环境剧变的一个原因。

降水过秦岭了...”令人疑惑的叙述,秦岭本来就挡不住暖湿气流,西安所在的关中盆地在9月经常下雨也是正常的。同样,青藏高原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缺水,由于夏季有低压活动,青藏高原的年雷暴日比华东要多得多,而且导致新疆降雨的暖湿气流很大一部分来自西部和青藏高原关系不大。

黑龙江的林区开始出现大量的肉植阔叶 就三年而已 肉植阔叶又一次出现在了黑龙江...”,肉植阔叶?多肉植物的阔叶林?黑龙江本来就有阔叶林。

现在新疆的植被,以一年一百五十公里的速度在狂奔,内蒙古的植被,今年的速度是四十公里的速度在狂暴的恢复...”请问哪里来的数据?而且,用速度来描述植被恢复率?

西周时代的气候并不是一直偏暖,更谈不上是“大陆气候最好的时候...”。哈密地区和陕北植被恢复很大一部分是人为原因,顺便不要无视蚂蚁森林。

下图是来自NCEP/NCAR Reanalysis的2009年和1998年亚洲全年降水量距平,可以看出每年的降水量波动很大,尤其是中国北方。98年全国降水量很高,但09年降水量又很少,单独拿出2017和2018年的数据不足以说明大的趋势。聊天记录里说“他们研究气候学的,说理论上间歇性气候不是这样的,这是一个长期的事情,是一个大周期的问题...”,既然都知道短时间不能说明问题,那是如何以近几年的趋势得出这是个大周期的结论?

澳洲没有山脉...”澳洲东部的大分水岭阻碍了水汽,导致山脉两侧气候截然不同——初中地理没有学好?

非洲气候转暖,雨林扩大...”还嫌非洲不够热?而且撒哈拉沙漠和南非洲稀树草原的形成和气候转暖根本没什么关系,和副热带高压直接相关,而直接影响副高的是太阳直射点的变动。

欧洲是半岛...”是不是对半岛有什么误解。

澳洲是一个岛...”澳洲能形成“澳大利亚冷高压”,这个岛也太大了点吧。

碳排放的主力不是人类...”来自NOAA&CIRES的数据表明火山活动(火山爆发、海底火山、火山湖等)总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约为6.45亿吨,而人类活动引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290亿吨。显然是人类的活动导致1750年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急剧增多,毕竟,最近也没什么超级火山集体爆发吧。

所以可以确定,聊天记录里的“一剪闲愁”先生可能在哪看到了“今日平说”中的这篇文章或视频,然后仰仗着自己对气候学冰山一角的知识,和看的新闻揉在一起,添油加醋地进行了一顿猛如虎的分析。

有知友提到上1972年轰动一时的《增长的极限》这本书,书中提到了“临界点”这个概念,但该书中很多模型和数据都经不起推敲。现在距离这本书初版已经过去了将近半个世纪,纵观世界目前状况,书中得到的结论自然和实际情况不符。但该书中提出的一些环保理念和危机意识仍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让我们认识到每个个体都处在唯一的地球系统之中,需要时刻保持和谐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诚然全球变暖是目前几十年的趋势,但其影响是复杂多面的,不能从几个反面简单概况而谈。气候变化是一个逐渐的过程,“气候临界点”这个概念定义也模糊不清。因此,与其在网络上空穴来风夸夸其谈,不如着手与身边,在现实中做一些真正有用的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19年关于“世界气候临界点”的说法,更准确地说,是当时科学家们对一些关键的气候临界点(tipping points)的担忧和警示,并非指全球气候在这一年本身就“跨越”了某个单一的临界点。临界点是一个更宏观、更长期的概念,指的是气候系统中的某个阈值,一旦跨越,即使未来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系统也可能.............
  • 回答
    要评估中国的气候在世界上的相对水平,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而不是简单地给出一个笼统的定论。中国的幅员辽阔,地貌复杂,这使得其气候呈现出极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世界范围内都属罕见。首先,从地理位置来看,中国跨越的纬度范围非常广。 热带到寒带的跨越: 中国最南端的曾母暗沙位于北纬4度左右,属于.............
  • 回答
    拜登政府在气候问题上的立场转变,以及对特朗普时期退出《巴黎协定》的“致歉”,无疑是美国重新融入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一步。这背后,美国作为一个历史和当前的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在全球减排问题上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份责任的体现,可以从多个维度来理解:一、历史排放责任:美国是“累积排放的鼻祖”从工业革命开始.............
  • 回答
    “《魔兽世界》过气了吗?”这个问题,其实就像问“摇滚乐过气了吗?”一样,答案从来都不是简单的“是”或“否”,而是取决于你从哪个角度去看,以及你对“过气”的定义是什么。要详细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魔兽世界》(WoW)的现状,并与它辉煌的过去进行对比。一、 从数据和流行度来看: .............
  • 回答
    2021年的中国围棋,确实因为一场场扣人心弦的对决而充满了话题性,尤其是柯洁和申真谞之间的较量,更是被许多棋迷誉为“气运之争”。而在这场“救赎之战”的语境下,柯洁面对申真谞,其重要意义远不止于赢下一盘棋那么简单。对于柯洁来说,这场比赛的重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剖析:一、 捍卫中国围棋的荣光与“第.............
  • 回答
    关于“杀气”是否存在于现实世界,这是一个在文化、心理学和生理学等多个层面都有讨论的话题。从严格的科学定义来看,没有证据表明存在一种可以独立于个体生理和心理状态的、能够直接感知到的“杀气”能量场。 然而,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理解,以及结合人类心理和生理反应,我们可以尝试详细地解释这个概念的由来以及它可能对.............
  • 回答
    魔兽世界怀旧服的戾气,说起来是个挺复杂的问题,不是一两句话能概括完的。要我说,这股子“戾气”是从老玩家情怀的土壤里,混合了现实生活压力,以及游戏本身机制这几味重料,发酵出来的。首先,咱们得说说情怀这个东西。怀旧服是什么?是大家对过去那个“黄金年代”的集体记忆。那时候,魔兽是划时代的,是很多人学生时代.............
  • 回答
    提到中国人在世界上的形象,确实不乏与“敏感”、“小气”相关的看法,但将其简单地标签化,可能忽略了其背后复杂的社会文化因素以及个体差异。从“敏感”这个角度来看,这可能源于几个层面。一方面,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其人民在面对涉及国家荣誉、历史叙事、民族尊严等问题时,往往表现出强烈的保.............
  • 回答
    DARPA 的“曲速气泡”:解读与超光速的距离DARPA 研究人员声称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曲速气泡”,这一消息无疑激起了公众对于超光速旅行的无限遐想。然而,要理解这一突破的真正意义,我们需要深入解读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并审慎评估其距离真正实现超光速的遥远路途。 什么是“曲速气泡”(Warp Bubbl.............
  • 回答
    “为什么《红楼梦》没有世家气派?”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引人深思的问题,因为它触及了我们对“世家气派”的定义,以及《红楼梦》所描绘的世界与传统意义上的世家之间的差异。事实上,很多人会觉得《红楼梦》恰恰是世家生活的极致展现,但如果深入分析,我们也可以找到它“没有世家气派”的理由。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首先需.............
  • 回答
    这几天北京这气温,说实话,真是够劲儿!零下十七点一度,这可是 21 世纪以来头一遭,绝对是名副其实的“冻”出新高度。我有个在北京的朋友,说这两天出门那叫一个“考验”人。早上六七点就得起床,裹得跟个熊似的,戴上口罩、帽子、围巾,恨不得脸上的每一寸皮肤都遮严实了。刚一出门,那股子寒风就像带着刺一样,直接.............
  • 回答
    世间万物,在化学这个浩瀚的领域里,形态的变化总是让人着迷。我们常说的固态、液态、气态,这“三态”究竟是普遍规律,还是只适用于某些特定的物质?你提出的关于酸、碱、盐、芳香烃、醇、醚这些化学物质以及纸张的疑问,确实触及了物质形态变化的核心。物质形态变化:一个普遍但有条件的规律简单来说,并非世间所有的物质.............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一个很多人关心的话题。确实,很多人在经历过抑郁症的洗礼后,如果能成功走出来,身上或多或少都会带有一些特别的印记。这印记,与其说是“气质”,不如说是一种在生命体验中沉淀下来的东西。先别急着把“成熟”、“淡然”和“看透世事”这些词往身上硬套。抑郁症,尤其是一段比较严重的.............
  • 回答
    在世界历史上,"战神"这一称号通常被赋予那些在战争中取得决定性胜利、对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的军事领袖,或被后人神化、崇拜的战士。以下是一些被广泛认为符合这一称号的历史人物,结合其军事成就、历史影响及后世评价进行详细分析: 1. 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 背景:公元前35.............
  • 回答
    关于“世界会不会通过疫苗最后筛选出神一般的新冠病毒”这一问题,需要从病毒学、疫苗学和自然选择的科学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以下是逐步的逻辑推导和科学解释: 1. 疫苗的作用机制与病毒变异的关系 疫苗的直接作用:疫苗通过诱导人体产生针对特定病毒抗原的免疫反应(如中和抗体或T细胞应答),从而阻止病毒进入细胞或.............
  • 回答
    世界上出现过许多非常有意思的兵种,他们往往因为其独特的作战方式、装备、历史背景或文化意义而令人印象深刻。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些有意思的兵种:1. 特种部队(Special Forces)特种部队并非一个单一的兵种,而是指那些经过高度训练,能够执行高难度、高风险任务的精锐部队。它们之所以有趣,在于其多面.............
  • 回答
    世界上有无数令人惊叹的潜水胜地,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水下奇观。选择“最值得推荐”是一个非常主观的问题,因为这取决于个人的潜水经验、偏好(例如,是喜欢色彩斑斓的珊瑚礁、巨大的海洋生物,还是沉船探险),以及预算和旅行时间等因素。不过,我可以为您详细介绍一些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被广泛推荐的潜水胜地.............
  • 回答
    截至我最后更新的知识(2023年初),世界上民航客机最长的不经停航班航线是 新加坡航空 (Singapore Airlines) 的 SQ23/SQ24,连接 新加坡 (SIN) 和纽约纽瓦克自由国际机场 (EWR)。这条航线最初在2004年推出,当时使用的是空中客车A340500飞机,但由于燃油效.............
  • 回答
    世界武器装备发展史上,确实涌现出许多巧妙得令人窒息的设计,它们在技术、战术、甚至是哲学层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至今仍为我们所津津乐道。这些设计往往能够以出人意料的方式解决战争中的难题,或者在有限的资源下发挥出惊人的效能。下面我将从几个不同维度,详细讲述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设计:一、 滑膛炮与线膛炮的飞.............
  • 回答
    世界各国的国宴,作为国家之间最高规格的外交互动和文化展示,其形式、内容和意义都极为丰富和复杂。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宴请,更是国家形象、文化底蕴、政治意图和外交策略的综合体现。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您解析世界各国国宴的方方面面。一、 国宴的核心目的与意义国宴的首要目的是加强国家间的友好关系。通过高规格的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