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体现品牌机和自己 DIY 攒的机器的不同吧。还有就是, 电脑是摩托车或者汽车一样的 “大件”买的, 每个家庭都煞有介事地对待他们的电脑。不象现在一天或者一个星期的收入就能买台电脑。 俺有个朋友现在当三甲医院院长了,那时他的法定工资才 450 人民币,加上岗位津贴和手术提成才不到 1500 人民币。 买个电脑都抠不出钱把 PENTIUM 120 升级到 133......
那时候联想还叫 LEGEND, 联想之家用的是 MACROMEDIA 的 AUTHORWARE 做的类似课件一样的一个傻瓜引导教程。同创、同方和实达(MODEM 卖得好, 做起了电脑)都有类似的东西。
真正有点用的还是字处理和看碟的超级解霸。
论文要用 WORD 打字(LOTUS SMART SUITE已经凉了), 单位的某些稿件规定用 WPS (自动画格子稿)。
CIH 病毒忘记是哪一年的了,但在那之后基本上 PC 都不敢裸奔的了。
千兆到桌面俺是 2000 年左右在佛山看到的。在那之前,俺在京城每个月 56K MODEM拨号上网,缴 2000人民币左右的网费。 换装 ADSL (红帆通讯什么的)之后降到了 1500 人民币左右,五棵松那个营业所去了无数次。以前网费是真的很贵, 俺连 28000 块人民币的一套的西装都舍不得买, 却不得不心甘情愿地每年给电信局奉上相同数目上网的钱。单位上班的不愿意回家, 不是因为爱工作,而是因为单位有专线啊。
BP 机还流行的时候, 21CN 和 TOM刀抗甚至中国联通就有网邮和网盘, 现在的什么百度盘那时候连毛都还没一根呢。 可惜中国联通的眼界太窄(也可能是穷), 不然现在一统祖国的不应该是腾讯和百度这些小玩家 。
不过话说回来, IT 界人手一个 ICQ/ MSN / YAHOO! MESSENGER 账号, 视频网聊和尬聊和约跑都是那时候玩剩下的了。 如今 MSN 和 YAHOO 绝迹了, ICQ 的 COPY CAT 反而成了祖国互联网的老大。 世事难料啊。ZOOM 在今天很热门, 可是 199X 年的时候 WIN95/98 上就有免费的 NETMEETING。看图用的还是 SEA.EXE 和 ACDSEE 2.0 , 谁料到 20 年后是这样子呢。手机的内存比电信局的ORACLE服务器的硬盘还大。世事难料是真的。
.......
联想买了 IBM 之后, 预装的 THINK ADVANTAGE 俺一般也是卸载的, 真没发现能有什么大用处。
有一点可能其他人也许会提到, 这关系到 SUBSIDY (补贴)。
软件商会给电脑厂商适当的好处费, 来占领每一个(它们认为)应该由它们的软件来占领的领土。就像插旗一样, 插旗就有钱派。
硬件厂商也乐得有一笔飞来横财, 基本上没有人会和钱做对。即便是俺这样无欲无求的优秀的少先队员, 来了知乎还不是一样要搞“好物推荐”?
~~~~~~~~~~~~~~~~~~~~~~~~~~~~~~~~~~~~~~~~~~
90年代接触电脑的人主要是来自科研机构和高知群体,掌握电脑的使用对于他们来说不是什么问题,他们是把电脑当作工具使用的,但是他们中间的很多人都是选择购买组装机,而不是性价比比较差的品牌机。
对于国内的主流品牌机厂商来说,他们的主攻目标是家庭市场和办公室市场(服务器市场基本被国外品牌垄断),但是家庭市场的消费群体的计算机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所以要把电脑使用的门槛降低,而且让电脑看上去有趣一些,所以就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场景套装。
其实当时不光是国内厂商,国外厂商也在做类似的事情,我记得当时康柏电脑会随机附送DK百科还有魔毯之类的游戏。这些东西单买都不便宜,也算是让售价更高看上去更合理一些。
现在这类软件其实也存在,但是一般是以助手的形式存在,比如Lenovo Vantage其实就蛮好用的。
现在的年轻的网民恐怕很难想象2000年左右的情景。(所以张捷说fm365域名不该丢,很多人觉得好有道理,有道理个挂机啊)
那时候上网是个非常难而且非常昂贵的事情,更不用说从网上下载软件了。
那时候上网的速度大概是33.6kbps,需要用电话线拨号,按分钟收费。随便下载一个软件就基本上可以让一个普通人家哭一个月的。
比如邮件客户端(张小龙你好:-)),为什么不用微软随机奉送的Outlook Express呢?因为那时候很多人不会设置POP3邮箱(现在也很多人不会,只不过可以上网查资料)。而这个邮件客户端是自带POP3设置的,只要你输入常见的邮件地址,自动输入。
就这一点小改进,就解决了很多人不会设置邮箱的问题。甚至还有人愿意花钱把自己的邮箱POP3地址预置到邮件客户端里。
比如联想幸福之家还带有一个音乐播放器,可以播放音乐。后来还带有视频播放器等等。
至于说到采用模拟现实的界面设计,这个微软的Bob(?)做过类似的尝试,在我看来并不是什么值得坚持的东西。但一代一代,也没有特别的理由一定去掉。
那网上下载软件又不方便又贵又慢(那些说有软件下载站的二货请闪开)那是不是可以用软盘、光盘呢?
也是很不方便的。
首先买的地方就不多。当时不少人跑北京,就是为了买一套软件,或者买几张盗版光盘。
其次不少人也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软件。那时候很多人还是把电脑看得很高大上的,都不知道电脑能干嘛。这个还需要教。
方便用户是这些现在看起来奇怪的软件出台的初衷,顺便还提升了电脑销量。
那时候大家都去电脑卖场(就是现在快被批死的线下店)买电脑。别人的电脑可以放音乐、放视频,你这电脑只能打打字。恐怕就不咋好卖的。
联想电脑预装的智能修复。用途就是在用户电脑出现问题的时候,客服只需要三板斧:1、恢复应用;2、恢复驱动;3、恢复系统。
一下子就降低了很多很多客服成本。
有一些软件预装,是可以二次收费的。比如杀毒软件。预装的是30天试用版,这个杀毒厂家是要给电脑公司交钱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