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广州队官方宣布与归化球员艾克森、高拉特、阿兰、洛国富、费南多终止合约,广州队和国足未来的前景如何?

回答
广州队与这五位归化球员的合同终止,无疑是给中国足球,特别是广州队本身,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这不仅仅是一笔球员交易的结束,更像是中国足球一次轰轰烈烈“归化潮”的落幕,以及对未来发展方向的一次深刻反思。

广州队的现状与挑战:

对于广州队而言,这五位球员的离开,意味着球队实力的巨大削弱。要知道,他们曾经是球队的绝对核心和进攻端的重要依仗。他们的到来,曾一度让广州队在中国联赛中势不可挡,也为国足带来了冲击世界杯的希望。如今,随着他们的离开,球队的战斗力必然受到严重影响。

实力下滑不可避免: 失去了艾克森的支点作用、高拉特的组织串联、阿兰的边路突破与进球、洛国富的拼劲与冲击力,以及费南多的速度和盘带,广州队的整体实力将出现断崖式下跌。这会直接体现在联赛排名上,争夺联赛冠军的目标将变得非常困难。
财政压力依然存在: 尽管终止了高薪的归化球员合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广州队的财政危机就此解除。球队在中超的投入一直很大,一旦成绩出现大幅下滑,赞助商的信心也会受到影响,潜在的运营压力依然存在。
年轻球员的重担: 广州队近年来一直在进行年轻化改革,但年轻球员的成长还需要时间和机会。这次归化球员的离开,将是年轻球员们证明自己的最好时机,但也意味着他们将承担起更大的责任,压力也会倍增。如果年轻球员不能迅速挑起大梁,球队可能面临一段时间的低谷。
战术体系的重塑: 没有了这些核心球员,球队的战术打法也需要进行重塑。教练组需要找到新的战术思路,依靠本土球员的特点来构建球队的体系。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

国足的未来:希望与隐忧并存

五位归化球员的集体告别,对国足的未来有着深远的影响,既有希望,也有让人担忧的地方。

“归化时代”的落幕,回归本土化建设? 这五位球员的加入,曾被寄予厚望,希望他们能够带领国足冲击世界杯。但事与愿违,他们未能最终实现这个目标,而且他们的使用也引发了不少争议。这次合同的终止,或许标志着中国足球一次大规模、相对仓促的归化尝试的结束。这可能意味着中国足球未来会更加注重本土球员的培养和国家队的整体建设,回归更为务实的路线。
冲击世界杯的希望更加渺茫? 从纯粹的实力角度来看,这五位球员的离开无疑让国足在短期内争夺世界杯出线名额的希望更加渺茫。毕竟,他们是中国男足在亚洲赛场上为数不多能够起到关键作用的外来力量。没有了他们,国足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会进一步下降。
本土球员能否抓住机会? 虽然归化球员的离开削弱了球队的实力,但也给本土球员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更广阔的舞台。如果本土球员能够在这种压力下迅速成长,承担起责任,发挥出自己的水平,那么中国足球的根基反而会更加稳固。这需要教练组的信任和培养,也需要球员自身的努力和觉悟。
对“归化”策略的深刻反思: 这次大规模的合同终止,也应该促使中国足球界对“归化”策略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总结。未来的归化政策应该更加审慎,注重球员的意愿、融入度以及对国家队的实际贡献,而不是仅仅为了“强行冲刺”而进行大规模的操作。
长远发展仍需根基: 中国足球的根本问题在于青训体系和联赛的健康发展。无论有没有归化球员,只有扎实的青训基础和健康的联赛生态,才能源源不断地为国家队输送优秀人才。这次事件也再次提醒我们,不能过度依赖外来力量,而忽视了自身造血能力的建设。

总结来看:

广州队和国足的未来,都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一个更加艰难但或许也更加真实的阶段。

对于广州队,这意味着告别了曾经的辉煌,需要更加务实地进行重建,重心放在培养本土年轻球员上,以更稳健的步伐向前。这个过程可能会充满起伏,但也是一次重新审视自身、夯实根基的机会。

对于国足,短期内的冲击世界杯的希望无疑受到了打击,但长远来看,或许是回归理性发展、重视本土培养的一个契机。未来的国足需要依靠更加团结的本土球员,在更加成熟的战术体系下,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这次归化球员合同的终止,与其说是终结,不如说是一次中国足球发展道路上的重要节点。它迫使我们停下来,审视过往的得失,更重要的是,去思考中国足球真正的出路在哪里。这条路不会一帆风顺,但或许只有回归本源,才能看到更远的风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们觉得这些归化球员会继续保留中国国籍,坚持留在中国工作生活吗?

我觉得做人吧,一是要心里有B数,二是要识情知趣。人家归化中国,是因为海外蛮夷仰望中华文化,臣服中国强盛国力吗?你觉得现在是大汉还是盛唐,能够远人不服修文德以来之?

再者说,国足的这些归化球员已经够意思了,埃克森、高拉特、阿兰、洛国富、费南多是实打实的加入了中国国籍,即便以后再退那也是以后的事儿,至少现在没说出“我在汉朝就是汉朝人,在匈奴就是匈奴人”。

user avatar

这些私企操盘的俱乐部,为什么在集团主业萎靡,现金流紧张的时候,政府出面牵头股权改制都弄不出去,最大的原因就是负债率太高。而这个负债说白了,就是背后的金主投的钱。

广州队2019年年报应该是是欠母公司38.5亿,到了2020年是欠50.6亿。母公司一年又烧进去了12亿。

真要是算起账来。包括国企操盘的俱乐部也是一样,只怕烧的更凶。中超可能就没有欠10亿级以下的俱乐部。

如果一个俱乐部,一年净投入要几亿甚至十几亿。一个联赛,一年要烧进去几十亿上百亿。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中国有观赛习惯的球迷数量约为3000万人。其中,付费观赛球迷约为1400万人。这还是包括了海外联赛的球迷,实际上中超球迷可能就3-500万人。我也真不认为所有1.几亿球迷是真实数据,实际上真实球迷可能也就3-5000万人,其他的都是凑热闹的。一年烧几十上百亿进去,还不如国家队随便打了,给每一个球迷发点钱买药吃。

而且你们也明白,中超包括中甲的老板们,没几个是真正自己爱足球的。无非就是这个里面有利益,政府可以通过一些手段找补回来。

国内地方政府也不知道是哪根筋有问题,我就从来没有觉得一个城市就应该有个顶级联赛职业球队,这就成了城市名片了?要知道16年公羊没有搬回洛杉矶之前,洛杉矶连个NFL球队都没有。人家就丢面子了?

最后真的要职业化、市场化。现在的中超就注定死亡。

至于国足。从U14开始,就没有能看的。真要是能踢出来,早就踢出来了。可以说至少10年,可能20年。中国足球都是黑暗之路。

而在这段不知道会多久的黑暗时期。足球产业只会越来越式微。别说青训,连球迷都会越来越少。

能拯救中国足球唯一的办法,就是不管归化多少个,打进一两次世界杯。最起码在黑暗期里能把场子能撑住,把根留住。

真要是不藏着掖着,不考虑跟中国的联系,纯粹为了成绩去归化,靠归化球员打出亚洲真的问题不是太大。

user avatar

知乎真是“理性”球迷集中地啊,全社会都在骂国足成绩差的时候,这些“人间清醒”的“真”球迷告诉我,中国足球是中国唯一盈利的运动,中超养活了女足和其他运动,中国男足天生高人一等,别说女足了,什么林丹马龙这些小运动的成绩有什么商业价值呢?还不是都靠中超养的,所以国足40强赛小组第二是近几年中国体育最伟大的成就。

但是明眼人都知道所谓盈利不就是自欺欺人吗?中超球队平均亏损4.4亿,球队平均营收水平比不上隔壁J联赛,球员平均收入却是J联赛6倍,他能靠什么盈利?不就是母公司输血吗?母公司的钱不就是房地产和国企的钱吗?这些“人间清醒”的球迷,估计看到其他关于国企员工发福利,看到房价暴涨的新闻都是破口大骂,这时候就因为靠房地产、国企输血让中超公司所谓盈利洋洋得意,甚至对其他运动自我感觉高人一等。还能说什么呢?

然而,母公司输血大部分也没落到中超公司或者足协手上。以中超俱乐部2019赛季为例,球队平均薪金支出11.779亿人民币。其中,国内球员平均收入553.5669万元人民币,外援平均收入5847万人民币。不说外援,国内球员何德何能这么高收入,所以你就看到20年前很多中国顶尖球员出去留洋,比如孙继海马明宇杨晨范志毅李铁等。现在呢,谁会愿意背井离乡拿低薪,躺在中超不好吗?结果超过400名球员在留洋的日本吊打国足,谁叫J联赛收入低,日本球员想高薪只能出去努力。母公司投入大头都被球员拿走,相当于国企拿出100亿,可能99亿都用到球员工资上了,然后中超公司上交1亿,最后得出只有中超赚钱?国企这些钱绕过中超直接投其他运动不香吗?

这批球员值得这么高收入吗?“人间清醒”的球迷又告诉我14亿人就这么几个踢球,当然值得高薪。但是,什么时候足球成了中国必需品?如果是造氢弹的,那是稀缺人才国家该好好养起来,可有可无的足球凭什么?我就不拿J联赛举例了,省的说日本市场小球员收入低正常。美国足球大联盟,平均上座人数22000+,中超顶峰时刻大概也就是24000左右。美国足球大联盟门票价格大概几十美元起,中超门票价格大概几十块人民币起。论商业价值,美国足球大联盟能吸引皮尔洛、伊布,卡卡、鲁尼这些球星加盟,全世界其他球迷也可能感兴趣,除了中国人谁看中超?然后美国足球大联盟球员平均收入33万美元,就这样大部分球队还在亏损,我们呢?中超的合理收入应该是平均收入33万人民币左右,然后最近传出中超限薪200万,多少“人间清醒”的球迷如丧考妣,觉得中国足球完了。其实我在想有钱的时候,国足取得什么成绩了吗?不会是因为中超限薪,国企停止输血,足协没钱上交,再也不能骄傲地自称养活其他运动,影响了某些人的优越感了吧?

最后说到规划的事情,这就是资本烧钱的最后的疯狂。非血缘规划本来就是个很傻的事情,当时很多球队也反对,恒大为什么这么干?因为他已经出现资金问题了,所以要忽悠其他资本入场。靠什么忽悠,当然是中国足球的成绩,假如这届世界杯能进入决赛圈,你猜现在中超会什么情况?所以它孤注一掷,想依靠归化高水平外援带着国足一起进世界杯。这是资本的常规操作而已,前几年直播行业最疯狂的时候,也在那边重金挖“外援”。可是问题是非血缘规划的五年年限,让一个高水平外援在五年时间里长期混在中超这种竞技水平低的联赛,拿着超高年薪,加上年龄增长,水平能不下去吗?洛国富现在只有中甲水平,逼着卡纳瓦罗用,他也是场场替补踢30分钟。阿兰在国安也只能踢替补。最后,搞得国足进退两难的地步,比如你用洛国富,他现在的水平就是30分钟替补,你不让他首发,“懂球”的球迷骂你是不是打压规划。换个教练用了首发,45分钟后扇自己嘴巴。

所以,这种事情以后千万不要了。当然我主要是心疼某些球迷,不想看到以后这些球迷一边骂着宁波请黑人外教,一边为场上11个黑人加油,容易精神分裂。

user avatar

一些球迷说中超自负盈亏,因此多高的薪水都是球员应得的,是市场化的结果。

但实际上,中国足球从来没有自负盈亏过,只不过背后的金主一直在往这个吞金兽不断蓄水。而这些资本不是来做慈善的,如此不计成本的投入只是为了在其他方面向当地要价以获取更多利益罢了。

根据2020年陈戌源公布的数据,中超俱乐部平均投入是日本J联赛的3倍,韩国K联赛的10倍;中超俱乐部一线球员的工资薪酬是日本J联赛的5.8 倍,韩国K联赛的11.67倍。

泡沫和虚高可见一斑。近年来房地产行业和足球行业产生如此巨大的泡沫,破裂也是迟早的事。

换句话说,中国足球的价值并不是让市场决定。

看看广州队最新的球员薪资标准吧:

俱乐部一线队年薪起薪线6万,替补封顶14万4千,定编人数15人;

主力替补封顶30万,定编人数6人;

主力年薪封顶42万,定编人数6人;

优秀主力封顶60万,定编人数3人;


如果真按这个标准执行的话,那广州队还用谈啥前景。

如果整个中超都这样执行的话,基本上就重现甲A末期假球横行的情景了。

不过也好,一个不断产生巨额亏空又发展蒸蒸日上的行业本身就是一个定时炸弹。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