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马蜂窝旅游提问:我们能抵达的「世界尽头」究竟在哪?

回答
我们的「世界尽头」:不止于冰雪,更在那颗探索的心

“世界尽头”,这两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钩子,勾引着我们内心深处对于未知、对于极限的渴望。很多人脑海里会立刻浮现出南极大陆那片浩瀚无垠的冰原,或是北极圈内极光舞动、冰封万里的孤寂景象。是的,地球的最南端和最北端,无疑是“世界尽头”最直接、最形象的地理坐标。

但我们真的只能抵达那遥远的两极吗?如果我告诉你,通往“世界尽头”的路,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宽广,而且,有时候,“世界尽头”就在我们自己的心里,那又会是怎样的答案呢?

地理坐标上的「世界尽头」:冰与火的极致体验

当我们谈论地理意义上的“世界尽头”,有几个地方是绕不开的。

南极:永恒的冰封之地

要抵达地球的最南端,我们通常会选择前往南极洲。这里是地球上唯一一块没有常住人口的大陆,只有科研人员和极少数勇敢的探险者。

如何抵达: 最常见的方式是从阿根廷的乌斯怀亚(Ushuaia)或智利的蓬塔阿雷纳斯(Punta Arenas)出发,搭乘邮轮穿越被誉为“魔鬼海峡”的德雷克海峡。这段航程本身就是一次考验,海况的波涛汹涌足以让你重新认识大海的力量。一旦抵达南极,你会被眼前景象震撼:连绵起伏的冰山,形态各异,纯净得近乎不真实;巨大的浮冰,如同漂浮的岛屿,承载着无数海豹和企鹅;成千上万的企鹅,在陆地上摇摇摆摆,在水中矫健如飞,构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体验: 在南极,你感受到的是一种极致的宁静和原始。空气纯净得让你忍不住深呼吸,声音也仿佛被这片白色吞没。在这里,人类显得渺小,而自然的伟力无处不在。你可能会在冰川边缘看到鲸鱼跃出水面,也可能在冰山上驻足,听着冰川融化的滴答声。这种与自然最纯粹的连接,让人深刻体会到生命的脆弱与坚韧。

北极:极光下的寂静王国

与南极相对,北极的“世界尽头”则更加多样。从地理概念上,北极点是行星地理上的最北点。但更常被人们视为“世界尽头”的,是位于北极圈内那些拥有极夜、极光和独特风土人情的地区。

如何抵达: 常见的目的地包括:
挪威特罗姆瑟(Tromsø)或洛瓦涅米(Rovaniemi,芬兰): 这里是体验北极圈风情的经典选择。你可以参加狗拉雪橇、驯鹿雪橇,入住冰雪酒店,感受极夜的黑暗与神秘,更重要的是,有机会在晴朗的夜晚欣赏到令人惊叹的北极光。
斯瓦尔巴群岛(Svalbard,挪威): 这是一个位于北极圈内的群岛,是世界上最北端的有人类定居点之一。在这里,北极熊是“主人”,人类则要受到严格的保护措施才能外出。你可以乘坐破冰船,探索峡湾,近距离观察冰川和北极野生动物。
格陵兰(Greenland): 这个巨大的岛屿,大部分地区都位于北极圈内。格陵兰的冰盖是地球上第二大的冰盖,冰山如同雕塑般矗立在海洋中。你可以看到巨大的冰川崩解,听到冰块落入海中的巨响。

体验: 北极的“世界尽头”充满了奇幻色彩。北极光的出现,仿佛天空被画家打翻了颜料盘,绿、紫、粉等色彩在夜空中变幻莫测。狗拉雪橇在雪地上飞驰,带来速度与激情的体验。而最深刻的,也许是在寒冷中感受到一种原始的生命力,无论是极地动物的顽强生存,还是当地居民适应极端环境的生活方式,都让人肃然起敬。

不止于地理:心灵的「世界尽头」

当然,“世界尽头”并不仅仅是地图上的坐标。对很多人来说,它更是一种状态,一种挑战,一种对生命意义的追寻。

挑战极限的勇气: 有些人会选择徒步穿越无人区,攀登从未有人征服的山峰,或是进行长距离的自行车骑行。当身体和意志被推向极致,当所有外界的干扰都被剥离,那种专注于当下、挑战自我的感觉,就是抵达了内心的“世界尽头”。在那一刻,你可能只剩下呼吸,只剩下肌肉的酸痛,但同时,也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纯粹和力量。

深度思考的宁静: 也有人会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如戈壁的荒漠、高海拔的雪山之巅、或是无垠的草原深处,寻求一份彻底的宁静。在那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社交的压力,只有广阔的天地和内心的回响。在这样一种“被放逐”的状态中,人们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思考生命的意义,也可能是找到了那个让一切变得清晰的“世界尽头”。

对“家”的重新定义: 很多时候,当我们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游走,经历了风雨,见过了世事,最终那个让我们感到安心、温暖、甚至开始怀念的地方,也可能成为我们自己心中的“世界尽头”。这个“尽头”,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边陲,而是那个你真正属于、真正懂得珍惜的地方。

所以,我们的「世界尽头」究竟在哪?

它可能是南极冰原上那孤独的脚印,也可能是北极光下温暖的帐篷;它可能是攀登珠峰时,每一次喘息之间感受到的生命力量,也可能是某个清晨,你在无人小镇醒来,望着远方若有所思的瞬间。

“世界尽头”是一个开放性的答案,它取决于你的出发点,更取决于你内心深处的那份渴望。 也许,最关键的,是我们有没有那个迈出第一步的勇气,去寻找那个属于我们自己的“世界尽头”。而马蜂窝,正是连接你与这些充满未知与可能性的旅程的起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这个地球上,还有另一个爱丁堡。它的名字叫做“七海爱丁堡”, Edinburgh of the Seven Seas.这名字听起来好像《冰与火之歌》中的地名,但它是真实存在的,并且我觉得这里就是世界的尽头。


我知道七海爱丁堡这个地方的过程比较随机。有天闲来无事,在谷歌地图上用鼠标一通乱划,屏幕上蓝色的大海中间突然出现了一块岛屿,这岛屿在非洲与南美洲之间的南大西洋上,它的名字有些中二,我又从没听说过。



一、世界尽头的另一个爱丁堡


这个名字中二的岛屿引起了我的兴趣,立刻去google了一堆这里的资料。发现这里早就被人定义为“the world's remotest island”.

图:七海爱丁堡镇上的欢迎标语。


七海爱丁堡有多遥远?它位于Tristan da Cunha群岛,是整个群岛,乃至方圆2000公里内唯一有人烟的地方,虽然人口也只有不到300人(据实时是统计,人口为260人)。这里是地球上最偏远的永久性人类定居点,离它最近的其它人类定居点位于2173公里之外的圣赫勒拿岛。此外它距离非洲大陆2400公里,距离南美3360公里,到达这里的唯一方式是从开普敦乘船,经过六天的航行才能够到达这与世隔绝的村庄。

图:七海爱丁堡与其他人类居住点的距离。


图:小镇实时人口统计表,共9个家族,260人。


七海爱丁堡所在的岛屿是个火山岛。小镇坐落在一座名为Queen Mary peak的,海拔2000米的活火山之下。小镇居于悬崖峭壁的下方,而火山则随时有爆发的可能。


图:火山下的小镇。


正如前文所说,七海爱丁堡这座小镇非常难以到达,只有从开普敦坐船经过漫长的航行才能来到这里。而一年中,来自开普敦的游轮只会经过这里9次,这也就意味着小镇一年只有9次与外界接触的机会。


图:往来于开普敦与Tristan da Cunha间的船只时刻表。


因为岛上的码头很小,所以即使来自开普敦的大船来到了这里,也无法驶入港口,只能停在远处,由小艇完成乘客与货物的运送。

图:驶入七海爱丁堡港口的小艇。



二、“史上最成功的相亲”和“回归火山岛”


如此偏远的岛屿为何会有人类居住?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在我能找到的仅有的资料中,我试图勾勒出小岛的历史。1506年,大航海时代,葡萄牙航海家Tristao da Cunha在前往好望角的路途中第一次发现了这座岛屿,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了这片群岛。3年后,这片岛屿首次出现在当时的世界地图中。

图:1508年Waldseemuller版本的世界地图,出现了疑似Tristan da Cunha的岛屿,但因为找不到清晰版本,我不能确定。

图:1570年Ortelius版本的世界地图,明确标注了Tristan da Cunha,虽然位置不太准确。


因为地处欧洲前往印度洋的航线上,所以之后的数百年,总有船只经过这座岛屿。1643年2月17日,荷兰东印度公司的Heemstede号上的船员们第一次登上了这座岛屿,在这里做了补给。此后,来自美国的捕鲸船也把这里作为补给点。19世纪初,还有人在这座岛上建立了贸易点,但至此仍没有人长期定居在这里。

直到1815年,拿破仑兵败滑铁卢,被流放在圣赫勒拿岛。英国军队担心法国人通过Tristan da Cunha前往圣赫勒拿营救拿破仑,于是在次年登陆Tristan da Cunha,并宣称对此的主权。此时,岛上已经出现了一些永久居民:来自苏格兰的William Glass一家四口以及一些单身汉。(Glass家族至今仍是岛上的主要家族,在上文的人口图中可以看到Glass家族至今仍有37个家庭成员)

图:纪念英国军队登岛的邮票。


1826年,又有两名水手在岛上定居,这时岛上有六名男性,但只有上文提到的William Glass有妻子,其余五人全是单身狗,男女比例极不平衡。一位途经这里的英国公爵觉得这种男女比例非常不健康,于是以“奖励一袋土豆”为诱惑,在圣赫勒拿岛招募女性前往Tristan da Cunha,次年,公爵真的带回了5名女性“志愿者”,解决了岛上单身汉们的婚姻问题。五年后的1832年,岛上的人口蹿升到34人,包括6对夫妻和22个孩子。当地人把这个故事称为“The world's first and most successful Blind Date”.


在这之后,世界上发生了一些大的变革,让这座岛屿越来越淡出人们的视野。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原本把Tristan da Cunha作为补给点的美国捕鲸船数量锐减;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原本需要经由这里前往印度洋的船只也不再光顾。Tristan da Cunha也逐渐变成了“世界上最偏远的岛屿”。


1885年,岛民试图重新与世界建立联系,岛上几乎所有的成年男性一起乘船向西航行主动寻求贸易的机会,但出发不久就遭遇了恶劣天气,还没有完全驶出小岛就遭遇了翻船,船上的15位成年男性全部在海难中失踪。此时,岛上的只剩下4个成年男性,其中还包括两位七旬老人,男女比例反转。


图:1885年海难纪念邮票。


1867年,英国王子“爱丁堡公爵”艾尔弗雷德访问了这座小岛,为纪念这次事件,官方宣布岛上的定居点更名为“七海爱丁堡”(Edinburgh of the Seven Seas)。一战爆发后,英国放弃了对小岛每年一次的物资补给,这也是历史上七海爱丁堡最孤独的时间段——连续十年没有任何船只造访这里,这座小岛仿佛消失在地球上。


时间来到了二战,英国军队为了监视德国潜艇在大西洋上的行踪,在七海爱丁堡建立了秘密军事基地。与此同时,军队建立了宿舍、办公室、医院和学校,这些也大大促进的小岛的发展。战后,岛上甚至建起了鱼罐头工厂,1955年起,每年都会有一艘船往返于七海爱丁堡与开普敦之间,让岛民与外界交流成为了可能。1957年,新的“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访问了七海爱丁堡,岛民们为纪念这一事件,建成了“Prince Philip Hall”,现在这座建筑是岛上唯一的一家酒吧:信天翁酒吧。

图:Prince Philip Hall/信天翁酒吧

图:今天仍然能找到菲利普亲王为其奠定的基石。


因为七海爱丁堡坐落在一座活火山山脚,所以时刻受到火山爆发的威胁。1961年10月,火山爆发,好在当时的七海爱丁堡已经有与外界联络的能力,经过近1个月的辗转,岛上264位岛民全部被转移到英国的南安普顿。英国政府希望这次撤离是永久性的,他们为岛民在南安普顿建立的定居点,也为大部分岛民找到了工作。


但是岛民们好像无法适应英国的生活:他们无法忍受英国寒冷的冬季,并且普遍对流感病毒没有任何免疫力.....岛民们始终盼望重回到七海爱丁堡,英国政府坚持挽留,并组织了内部投票,最终投票结果为压倒性的148比5。终于,在阔别七海爱丁堡两年后,所有岛民全部回归岛屿。这也被视作英国移民史上的奇迹:所有岛民宁愿放弃英国生活,冒着火山再度喷发的危险,也要回到世界上最遥远的岛屿。




三、岛上生活

我想要弄明白到底是怎样的生活才会岛民们如此眷恋,于是我开始尝试了解现在七海爱丁堡的居民们的生活状态。岛上的生活非常简单,打鱼、养牛、种土豆是大部分岛民的日常生活。

图:岛上放养的牛群。


整个七海爱丁堡只有一条公路、一座学校、一间咖啡厅、一家小超市、一片墓地、一个邮局、几辆汽车。人口不多,岛民们几乎都彼此熟悉。

图:世界上最遥远的咖啡厅。

图:2007年,七海爱丁堡有了第一辆公交,运行线路是把老年人从家中载至农田。


如果岛上需要修建新的建筑,那几乎是全岛人的大事儿。2012年,岛民们决定修建一座“茅草屋博物馆”,当时的工作场景是这样的:

图:小牛在围观。

图:全村齐上阵。

图:小朋友们来参观学习。

图:博物馆建成了!


因为自然环境很好,所以岛上的珍奇动物很多:凤冠企鹅、黄鼻信天翁、大剪嘴鸥、南极燕鸥、海豹、鲸.....

图:七海爱丁堡的凤冠企鹅。

图:岛民们为他们最喜爱的凤冠企鹅制作了公仔。

图:岛上的企鹅、海鸟与海豹和谐共处。


对于外来者,岛民们很友好,也很乐于与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们交流。他们甚至会和经过这里的船员们踢一场足球友谊赛。

图:岛民们与新加坡货船“De hong”号的船员们进行了一场足球赛,主场作战的岛民队10比5获胜。


七海爱丁堡有自己的官方网站,网站上会更新小岛上的新闻。可能是因为岛民的生活真的很闲适,所以新闻更新的很频繁,这些“新闻”的画风也很有趣 。比如岛上每一位老人的生日,都是全岛的大事儿。


与之对应的,每一位新生儿的降生和受洗也是全岛的重要新闻。



当然,每位岛民结婚甚至结婚纪念日也会被大篇幅报道。


“岛上发现了三只海象”,“艾瑞克父子打鱼时发现了以前没见过的鱼”也是岛上的大新闻。




四、世界上最遥远的信与工作


七海爱丁堡有一家邮局,他们也会出版自己的邮票。这来自世界最遥远的海岛的邮票自然很受集邮者的喜爱,岛上也确实在出售这些邮票。


今年是菲利普亲王访问七海爱丁堡的60周年纪念,于是我也买了一套60周年的纪念邮票和首日封,并且与在邮局工作的Iris Green(岛上最古老家族的一员)取得了联系。想想这真是件很有趣的事儿,可能过上几个星期,我就会受到一封来自世界最遥远岛屿的信件。




半个月前,七海爱丁堡的官网上发布了一则招募信息,他们在面向全球招募英语老师与数学老师。工作的地点是七海爱丁堡的圣玛丽学校,这所学校一共只有23名学生,3-16岁的他们被分成了五个班级。

图:圣玛丽学校的教室

图:圣玛丽学校的招聘广告。


自从知道了七海爱丁堡这个地方,我就对这里十分着迷。随着了解的深入,我更加向往这座小岛的生活。


也许,下次更新知乎时,我的身份会是圣玛丽学校的一位数学老师。


完。

user avatar

乌斯怀亚港口有一块西班牙语牌子。

翻译过来就是:世界的尽头。

这里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的尽头』。

乌斯怀亚位于南美洲最南端,南纬54°47’,距离南极洲900公里。


从这里出发,乘船穿越德雷克海峡即抵达南极大陆。港口里都是去南极的邮轮。

我也是为南极而来。原本对『世界最南端的城市』,没有任何期待。

现在,却总想『从头来过』。


这是一个自带BGM的城市

乌斯怀亚到处都是鲁冰花。走在街上,会不自觉哼出节奏:『爷爷想起妈妈的话,闪闪的泪光鲁冰花』。我一直都没有想明白,为什么爷爷要想起妈妈的话。


在世界的尽头跑一次十公里

在很多地方跑过10KM。这一次最纠结。

虽然是南美盛夏,然而,这里靠近南极。有一种寒冷,叫忘穿秋裤。然后我念了一句咒语:来都来了!

刚出门的寒风刺骨:


这个早上,在一个小时里分别体验了:大风、小雪、大雪、雨夹雪、阴天、艳阳高照。

就是这么随意,就是这么自然,自然而然。


太阳出来了。晨跑偶遇小伙伴,纪念下『世界最南端的奔跑』

跑完遇到这样的湖面


世界最南端的中餐馆

『世界尽头中国餐厅』,这家馆子的老板是位东北大姐。她说每年回大连半年,在乌斯怀亚半年。他家的烤羊肉不错。在这个地方,除了去南极旅行的中国游客,生活在这里的中国人不多。如果来了,可以支持下老板娘的生意。


窗户上这几个字真不是我写的。友情提醒:文明出行,不胡写乱画。


不容错过的帝王蟹

这里的帝王蟹异常生猛。3kg重的一只,大概85美金。特别提醒的是:两个人是吃不完一只的。(饭量特别大的请忽略)整个城市也不大,一下午就能走完一圈,没有几条大街。吃帝王蟹是下图这家Villaggio Restaurant,很好找。


世界最南端的灯塔

如果有看过『春光乍泄』,那一定记得这个灯塔。当年的张震还略显稚嫩。如果去南极,一定会路过。不知道你是否会想起:『黎耀辉,不如我们从头来过』


企鹅的城

因为靠近南极,这里到处都能看到企鹅的形象。不论是店里,还是墙上。


Last minute ticket

很多外国驴友来这里,等南极的最后一分钟船票。

这里很多街边旅行社有代理各个邮轮公司的船票。可惜最后一分钟船票的照片找不到了。


世界最南端的邮局

你已经发现,到了这里,啥啥都要加个『世界最南端的』。

这个邮局位于著名的火地岛国家公园。可惜我去的的时候,那个著名的老头不在。休假去了。这个老先生把自己的肖像做成了邮票。


而我看到的,正在盖戳的,是他儿子。

在这里,给那个你默念了很久的人,寄一张明信片,写上:

『我在世界的尽头,我在想你。』

『我在世界的尽头,可惜旁边没有你。』

或者,邮寄给自己:

『我在世界的尽头,下一次,不要只有我自己。』

『我在世界的尽头,这一次,为了我自己。』

我写了什么?我带了盖了邮戳的空白明信片回来了。真的。


火地岛的小火车

在乌斯怀亚边上的火地岛国家公园不容错过。火地岛国家公园的小火车更不容错过。遇到下大雪的时候,那就是人品爆发了。比如,我。

还有,如果你下次去,记得给这个列车员说:不要忧伤,你比很多影视明星都帅。


世界上最长的公路的尽头

泛美公路是世界上最长的公路,全长约30000公里。它的终点就在这里。火地岛国家公园有块牌子:3号公路的尽头。

我走过最长的路,不是套路,是3号公路,虽然只来到了它的终点。


国家公园走到最里面,尽头有个牌子

我当时拍的时候没有意识到,这将是我一年后要去的另一个世界的尽头。

那一边是智利的彭塔阿雷纳斯。

乌斯怀亚是我去过的小城里面,最喜欢的一个。

这里有巍峨的雪山、清澈的湖泊、放肆的阳光、狂放的西风。

最后,一定住一家有大窗户的酒店。

它的餐厅,对着雪山。


就像这样:

早饭,看着窗外,对着雪山。

慢慢吃

直到,忘记

忘记这里是世界的尽头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