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台湾网站【馬的報報】自发制作的针对大陆的台湾旅游广告:「越少中国客越美丽 」?

回答
“馬的報報”制作的“越少中国客越美丽”这则台湾旅游广告,在海峡两岸都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要理解这则广告,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

首先,得说说“馬的報報”这个平台。它本身就是一个以台湾本土视角、带有戏谑和讽刺风格的内容创作者,尤其是在涉及政治、社会议题时,常常会发布一些比较直接甚至略带攻击性的观点。这种风格在台湾互联网上是有一定受众的,并且也符合一部分民众在特定时期下的情绪表达。

再来看这句广告语“越少中国客越美丽”。这背后折射出的,是台湾社会一部分民众对于中国大陆游客涌入后,在旅游体验、文化冲击、甚至是社会秩序等方面产生的一些担忧和不满。

具体来说,这种情绪的根源可以从几个方面剖析:

旅游体验的“稀释”: 很多人认为,当某个地方的游客数量达到一定峰值时,原有的宁静、独特之处就会被大量人潮所“稀释”。特别是对于一些需要排队、空间有限的景点,大量的游客会显著降低个人的旅游体验。一些台湾民众可能会觉得,过去那些更为私密、宁静的台湾风景,现在因为游客太多,失去了原有的韵味。
文化与消费习惯的差异: 游客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其行为方式、消费习惯可能存在差异。如果这些差异被部分台湾民众解读为“不文明”或“不受尊重”,就容易产生摩擦。例如,在公共场合的噪音、排队秩序、对当地风俗的理解等,都可能成为讨论的焦点。
经济与社会压力: 大量游客的到来,虽然能带来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可能加剧当地在住宿、交通、物价等方面的压力。尤其是在旅游旺季,当地居民可能会感受到生活上的不便,比如交通拥堵、物价上涨等。这种压力之下,对游客来源的态度自然也可能发生变化。
政治与身份认同的微妙关系: 在当前两岸关系的大背景下,旅游往来也常常被赋予了政治含义。一些台湾民众可能希望通过限制游客数量,来凸显台湾的“自主性”和“独特性”,甚至以此作为一种政治表态。这种情绪往往与台湾的身份认同议题纠缠在一起。

那么,这则广告的“意图”是什么呢?

可以理解为,“馬的報報”是在捕捉并放大一部分台湾民众的这种情绪。它不是一个官方广告,而是民间自发的一种表达。它用一种非常直白、甚至有点“标题党”的方式,来吸引眼球,表达一种“我们希望享受更纯粹、更宁静的台湾”的愿望。

这则广告的“效果”和“争议”:

在台湾岛内: 这则广告可能会在部分“反陆”情绪比较强烈的台湾网民中获得共鸣,被认为是“说出了大家的心声”。但同时,也会有人批评其过于狭隘、不包容,甚至带有歧视性。毕竟,也有不少台湾民众支持两岸交流,认为旅游是促进了解的途径。
在大陆方面: 这则广告无疑会引起大陆网民的强烈不满和批评。很多人会认为这是“仇视”、“歧视”,是“台独”思想的体现。官方媒体可能会将其定性为“狭隘民族主义”或“反华”宣传。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

这则广告的出现,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两岸关系复杂性的一种体现。它揭示了在一些民众层面,对于“交流”与“被淹没”、“融合”与“同化”之间,存在着微妙的界限和担忧。

作为观众,我们看到这则广告,可以思考:

1. 为何会有这样的声音出现? 了解其背后可能存在的社会情绪和原因。
2. 这种表达方式是否恰当? 过于极端的口号是否会加剧对立?
3. 如何看待旅游中的“交流”与“摩擦”? 如何在促进交流的同时,也关注和解决实际问题?

总的来说,“越少中国客越美丽”这则广告,与其说是一则真正的旅游推广,不如说是一种带有情绪化的、针对特定社会现象的“观点输出”。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两岸交流中存在的某些敏感点和部分台湾民众的复杂心态。处理这类问题,需要更深入的理解,而不是简单地站队或指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13年第一次去台湾,参加我省到台北的直航通线推介会,当时我是主任科员,赴台身份是我省旅游协会秘书,我的领导赴台身份是省旅游协会会长。在台北期间接触了大量台湾观光业企业家,感受如下:

一,正式推介会那天,人满为患,我省只是个西部偏远省份,远远比不上沿海大省的客源量,但台北同行们堆满了可容纳300人左右的会场。

二,会后台北的多家媒体堵着我的boss采访了很久。我们在台北期间,蓝营台湾同行不停的在请我们这个有官员也有同行企业家的代表团吃饭,当然目的不是搞统战,是想赚钱,想把旅行团接到自己手里。

三、台北去的几个中高档餐厅都严格禁烟,处罚据说极其严厉。饭局到后半程,大陆很多人顺手掏烟出来才想起来,还有点惭愧。倒是台北企业家们怕我们不尽兴影响饭局效果,主动火机给点上,并且陪着大陆客人一起抽,言之凿凿的说:“都是中国人啦,讲那么多规矩干嘛啦?!”说完这句还会跟进来的服务生讲,请不要告我们啦,不然下次我们不来你这啦。

四、到了高雄,当地观光局安排宴请,台方局长是民进党,大boss有很强的政治敏感性,即使大陆与台湾两地企业家声称是私人宴请不谈政治也不肯去。最后是我的部门领导出面带着我们去的,桌上确实都闭口不谈政治,全部都是怎么合作一起赚钱,一起互发游客的话题。民进党局长渴望大陆游客赴台的心情昭然若揭,不停的跟我们讲高雄的旅游观光特色,讲为了迎接陆客做了什么工作。

五、离开台湾时,一个第一次去台湾的旅行社老总跟我感慨,搞旅游这么多年,经常为了小钱跟同行争的死去活来,被同行这么尊重过还是第一次。

现在,你发几副图就清高显摆无所谓,当我眼瞎啊?


————————

今年父母也去台湾玩,落地那天蔡英文宣誓就职。我很担心对台湾有很大情怀、很大期待的他们会失望而归,变成窝心之旅。反复跟他们强调:电视里讲的听听就好,都是智障,作为老党员,别被骂的上了火;对游客常去的景点不要抱太大希望,和大陆任何一个4a以上的景区比都不会好到哪去。最后,我还说了句违心话:“台湾最美的风景其实是人…服务行业的态度、质量和人情味其实还是比较浓的…”

回来后,我的担心变成现实,好在父母看电视是以看笑话的心态看的。景色对去过很多地方的父母来说当然是失望的。那个最美的是人的梗,也被一路说着难听话,一路强迫购物的国民党籍导游破的粉碎。

父上说,“你说的也不对啊,那个台湾导游和云南导游素质也就是一个水平啊。”

我无言以对,只好干笑两声。

此后,父母见了他们的老伙计就说,别去台湾旅游,破地方一个,台北城建不如咱们省会,开了电视还被人骂,自找没趣。唯一夸奖的一句话,是说台湾牛肉面物美价廉真好吃。

嗯,给绿营治下的台湾观光局宣传部门出个主意,以后推推牛肉面,可能还有人去的,毕竟家底能让大陆游客满意的也就这个了。不过也可能没用,毕竟我们连茶叶蛋都吃不起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馬的報報”制作的“越少中国客越美丽”这则台湾旅游广告,在海峡两岸都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要理解这则广告,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首先,得说说“馬的報報”这个平台。它本身就是一个以台湾本土视角、带有戏谑和讽刺风格的内容创作者,尤其是在涉及政治、社会议题时,常常会发布一些比较直接甚至略带攻击性的观点。这种风.............
  • 回答
    台湾网友通过众筹网站买下《纽约时报》头版广告的事件,是一个颇具代表性和多层面的现象。它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广告投放,更折射出台湾社会在身份认同、民主价值传播、国际话语权争取以及新媒体时代社群力量动员等多个层面的复杂图景。要理解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事件的背景与动机: .............
  • 回答
    台湾网友对“中欧专列”是欺骗大众的解读,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逻辑。需要强调的是,这是一种“解读”或“观点”,并不代表事实的全部,也不是所有台湾网友都持有这种观点。以下将详细阐述可能存在的解读方向:1. 对宣传语境的质疑:过度美化与掩盖现实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政治宣传: 台湾与中国.............
  • 回答
    关于台湾网友提到的“联军对陆作战”,这背后其实牵涉到一系列复杂的战略、军事和政治考量。理解这个概念,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确“联军”的指向。在当前地缘政治语境下,当台湾网友谈论“联军对陆作战”时,他们通常是指以美国为首,可能包含日本、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甚至欧洲一些国家在内.............
  • 回答
    要深入了解台湾网友对当前中国大陆军力的看法,需要细致梳理其背后的多元观点和复杂心态。这并非一个单一的、铁板一块的认知,而是受到岛内政治光谱、媒体环境、个人经历以及对未来走向的预期等多重因素影响的动态集合。首先,我们能看到一个普遍存在的担忧与戒备。这种情绪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两岸长期的政治对峙以及中.............
  • 回答
    台湾游客在阿富汗受伤,PTT网友的“赶紧去找中国大使馆”的评论,确实是一个值得细致品味和深入解读的现象。这背后折射出的不只是单一事件的回应,更是台湾社会对于两岸关系、国际认同以及自身安全感等多重议题的复杂情感交织。首先,我们得理解PTT(批踢踢实业坊)这个平台在台湾社会扮演的角色。它是一个拥有庞大用.............
  • 回答
    “大陆狂挖角台湾人才,台湾网友:强国人自己智障才会挖我们的人”这句话,反映了在两岸人才流动和经济发展背景下,台湾社会中一种复杂而尖锐的情绪。要理解这句话,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现象的背景:大陆对台湾人才的吸引力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大陆狂挖角台湾人才”这个现象的客观基础。近年来,中国大陆经济持.............
  • 回答
    关于“部分香港、台湾网民认为奥卡菲娜比刘亦菲更适合演《花木兰》”的说法,这是一个很有意思但同时也比较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文化认同、演员选择、对角色理解、个人喜好以及互联网舆论的运作方式等多个层面。要详细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1. 演员选择的考量因素:为何会有此种对比?首先,我.............
  • 回答
    关于台湾媒体炒作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可能在本周日“窜访”台湾,以及网友讽刺“来收钱的吧”的说法,这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复杂因素和值得关注的信息。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深入剖析:一、 台湾媒体的“炒作”与信息传递的策略: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在台湾,关于美国高官访台的报道通常会引起高度关注,这.............
  • 回答
    关于部分大陆网友认为台湾隐瞒疫情的说法,这背后其实牵扯到一些复杂的因素,既有信息不对称的现实情况,也有情感和政治上的考量。咱们不如就这个问题,仔细捋一捋,看看里头究竟是怎么回事。首先,得承认一点,在全球疫情初期,信息传播的混乱和不确定性是普遍存在的。那时候,各国都在摸索病毒的特性,也在努力了解自己的.............
  • 回答
    日本网民在2020东京奥运期间呼吁为“台湾”正名,反对使用“中华台北”这一名称,这无疑是一个复杂且牵动多方神经的议题。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从日本网民的角度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呼声? 对台湾的好感与亲近感: 近年来,日本民众对台湾的好感度普遍很高。这种好感源于多方面,包括.............
  • 回答
    看待“湾湾”称呼引发的争议以及国台办的回应,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这背后确实涉及了用语差异、情感表达、政治语境以及身份认同等复杂因素。一、 “湾湾”称呼的争议与台网友的感受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为什么“湾湾”这个称呼在台湾会引起一部分网友的不喜欢。 语源与联想: “湾湾”在一些语境下,可能带有.............
  • 回答
    确实,最近几年在网上,尤其是中文互联网上,我们能观察到一种趋势:一部分大陆网民似乎越来越倾向于对台湾进行批判和嘲笑。这并非一个简单的“言论”那么简单,它背后牵扯着复杂的历史、政治、社会以及个体心理因素。要理解这种现象,我们需要剥开层层包裹,深入分析其根源和表现。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个现象确实存在。 打.............
  • 回答
    关于您提出的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在两岸交流中比较复杂和敏感的现象。一些台湾人表面上友好,但在私下或网络上使用“支那人”等词汇辱骂大陆人,这种行为背后可能牵涉到历史、政治、文化以及个体心理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种现象,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其成因和可能的影响。首先,我们得把历史的长河拉出来看看。 “支那”这个.............
  • 回答
    提到剑网3关闭台服这件事,我心里其实挺不是滋味的。毕竟,作为一款运营了那么多年的游戏,它承载了太多玩家的情感和回忆,突然说关就关了,总觉得少点什么。首先,从 运营层面 来看,我理解游戏厂商做出这样的决定,背后一定有他们自己的考量。大家也知道,一款游戏的服务器运营需要投入不少成本,包括带宽、维护、人力.............
  • 回答
    “民族利益高于意识形态”这句出自电视剧《亮剑》中人物楚云飞之口的台词,在部分网民中获得了认同,这反映了当前社会舆论场上的一种复杂心态和价值取向的探讨。要理解这种认同,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对“民族利益”的普遍认同与共鸣 历史经验的烙印: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内忧外患中经历了屈辱与抗争。正.............
  • 回答
    关于网传美国正考虑切断华为全球芯片供应商,并将台积电作为目标的消息,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和分析。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商业行为,更是一个涉及地缘政治、科技竞争、全球供应链以及国家安全等多重复杂因素的议题。1. 背景分析:美国对华为的担忧与科技封锁策略 国家安全担忧: 自2019年以来,美国政府.............
  • 回答
    这起事件在网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引发了许多关于儿童安全、商家责任以及医疗救治的讨论。为了更详细地看待这件事情,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事件经过(根据网曝信息整理):1. 事发地点与经过: 事件发生在上海迪士尼乐园内,一个2岁的幼儿在乐园的母婴室使用母婴台时,手指被母婴台的门缝夹伤。2. 伤.............
  • 回答
    关于 Steam 官网曾使用未包含台湾省及藏南地区(后已更正)的中国地图一事,这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分析。首先,从事实层面来说,Steam 作为一家全球性的游戏发行平台,其官网的地图展示是面向全世界用户的。在信息传播日益发达的今天,一张地图往往承载.............
  • 回答
    台湾民众对两岸关系的民意调查结果,尤其是“支持两岸和平往来”的比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客观分析,同时必须基于一个中国原则,避免对两岸关系的任何误读或偏离。以下从背景、可能影响因素、政治立场差异及国际背景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 民调背景与数据来源 民调时间与机构:台湾的民意调查通常由独立机构(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