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部分大陆网友认为台湾隐瞒疫情?

回答
关于部分大陆网友认为台湾隐瞒疫情的说法,这背后其实牵扯到一些复杂的因素,既有信息不对称的现实情况,也有情感和政治上的考量。咱们不如就这个问题,仔细捋一捋,看看里头究竟是怎么回事。

首先,得承认一点,在全球疫情初期,信息传播的混乱和不确定性是普遍存在的。那时候,各国都在摸索病毒的特性,也在努力了解自己的疫情状况。在这样的背景下,任何一个地区,如果一开始的透明度不够高,或者信息公开的方式不那么直接明了,都可能引起外界的猜疑。

对于台湾来讲,它在疫情初期就采取了一些相当严格的防控措施,这一点是很多人都看在眼里的。比如,早期就限制来自武汉的航班,加强边境检疫,强制佩戴口罩等等。这些措施在很多方面都做得比较早,也比较到位,客观上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疫情的蔓延。

但是,为什么会有“隐瞒”的说法呢?这可能和信息获取的渠道有关。大陆网友获取台湾疫情信息的主要途径,往往是通过新闻报道、社交媒体以及官方发布。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即使是客观的报道,在不同角度的解读下,也可能产生歧义。有些人可能看到的是台湾公布的相对较低的确诊数,就觉得这不符合常理,特别是跟一些其他地区相比的时候。

这里面可能存在几个误解或者说观察角度的不同:

台湾的防疫策略和“清零”的理解差异:台湾在疫情初期,采取的是一种“超前部署”、“围堵”的策略,目标是将病毒拒之境外,或者将境内传播控制在极小的范围内。他们的理念可能和大陆早期的“清零”政策在侧重点上有所不同。例如,台湾在早期更强调精准防控,对确诊病例进行密切接触者追踪和隔离,而不是大规模的封锁和普筛。这种策略在控制疫情初期非常有效,但也可能导致公开的确诊数字看起来比一些采取全面封锁的地区要低。
信息公开的透明度和方式:台湾的疾控部门,比如“指挥中心”,每天都会举行记者会,公布最新的疫情数据、防控措施和相关信息。信息是公开的,但信息的呈现方式,比如统计口径、数据更新频率,以及媒体的解读,都可能影响到外界的认知。有些人可能觉得台湾公布的数据不够“及时”或不够“全面”,或者某些细节的解释让他们产生了疑问。
政治因素的影响:这个是不能回避的一个重要方面。台湾的政治地位和两岸关系,使得两岸之间在很多事情上都容易被赋予政治色彩。在疫情这样的全球性事件上,两岸的互动也难免受到政治议题的影响。一些大陆网友可能因为政治立场,更容易对台湾的官方说法产生不信任感,从而倾向于相信“隐瞒”的说法。反过来,台湾方面也可能因为担心被大陆利用疫情信息来做政治文章,而在信息公开上更加谨慎。
信息来源的可靠性考量:网络信息鱼龙混杂,除了官方信息,还有大量的自媒体、个人观点等。一些关于台湾疫情的“爆料”或者“质疑”,其来源和可靠性是很难辨别的。如果这些非官方的信息被放大和传播,就可能形成一种“普遍认知”,即便官方数据是公开的。
数据横向对比的误区:有时候,人们在比较不同地区疫情数据时,会忽视各地的检测能力、检测标准、统计口径以及实际的防控力度。简单地用确诊数来判断哪个地区“隐瞒”了疫情,可能过于片面。例如,检测量小、检测能力不足的地区,其确诊数自然会偏低,这并非一定是“隐瞒”,而是客观条件的限制。

总的来说,认为台湾隐瞒疫情的说法,更多是一种基于信息解读差异、不同防疫策略理解偏差,以及政治因素叠加所产生的观点。台湾官方公开的信息量并不算少,但这些信息如何被接收、如何被理解,以及是否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才是关键所在。在信息传播复杂化的今天,保持一种审慎的态度,多方求证,尽量排除情绪和政治立场的影响,去理解和分析事实,可能是更明智的做法。

当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无论哪个地区,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提升信息透明度和公信力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增进互信,共同应对挑战。这本身也是一个值得所有地区不断反思和改进的课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最近一周连着向上海输出3例了……和他同等量级的输出,最近只有美国、英国、阿联酋这些确诊几十万上百万的地方……


要知道大陆不是日本那种抗原检测阳性就直接算”输入“的假阳地区,大陆的检测可是要连续两次阳性且有症状才算你是”确诊输入病例"的。这三个人是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又有多少呢?

user avatar

1、台湾最近已经向境外输出多起病例。

日本2起,泰国6起,比利时1起。这些人在离开台湾前都长期住在台湾。

2、如果台湾隐瞒疫情,为什么没有挤爆医院?

a热带地区新冠症状轻、致死率低。

最近的医学发现是:新冠致的一大原因是病毒导致血液粘稠性增加。夏天人们的粘稠度不如冬天,热带人们的粘稠度不如寒冷地区的人。所以,到了夏天,有关国家的新冠死亡率明显下降。

台湾地处亚热带,新冠致死率低。同样的处于热带的新加坡和泰国死亡率都非常低。

b台湾人普遍惜命,有相当程度的人戴口罩,自发减少去人多的地方冒险。客观上抑制了病毒传播速度。疫情可能没有大规模爆发,虽然一直存在。

c事实证明,只要医院不收治,民间舆论管控,不检测就没有病例,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user avatar

因为台湾根本不可能不隐瞒,立法吹哨罚300万是仅此一家,别无分号。

user avatar

我在台湾长大读书生活近30年,服兵役时也在政府做了10个月EMT,算是经历过准医护人员的职业,台湾的紧急救护流程、法规、实务都很熟悉。

我不觉得以台湾的官僚文化会隐瞒疫情、也隐瞒不住,但当局可能会隐瞒另一件事:没有能力做大规模普筛。

为什么要隐瞒?不隐瞒,台湾医疗神话的黑暗面就要见光了。到时候被台湾各大知识型网红拿出来做节目剖析一番,台湾当局的面子会更难看。所以可以承认疫情扩散,但不能承认检验能力不足。

有媒体揭露[1],台湾核酸检测量能每天约1万多~2万多件。

在台湾做核酸检测费用极高,为什么?

在台湾主动做一次核酸检测,费用非常非常贵。根据这份「烏日林新提供COVID-19自費PCR篩檢」的文宣[2],做一次 PCR 筛检的费用, 一般件 1100 RMB、急件 1500 RMB(以汇率4.32计算)。

中国大陆呢?我在广州自费做的筛检 67 RMB、上海 120 RMB,速度介于台湾的一般件与急件之间。

为什么价差这么多?根据经济学原理,高溢价不是应该吸引众多人才加入医检师行业,然后供给上升平衡价格吗?

很简单,因为溢价的利益,并没有传导到医检师手上。

一大瓶颈:采检医师

采检一定要专业医师[3],但医师在台湾是贵族阶级,要他们像中国大陆的医师这样,听从政府指挥,大规模在街头做采检,长时间做这种流水线式的重复性劳动,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这张照片,是笔者在广州晚上11点多,参与大规模普筛的实况,笔者不认为台湾有大批医生愿意长期在街头做这种苦差事。

台湾医检师的待遇如何?钱少,阶级矛盾严重

医师、药师,在台湾的社会地位 yyds,其他的医事人员[4]也很容易获得老百姓(精神上)敬重,但实际的待遇天差地别。

台湾医检师的待遇如何?我们来看一则疫情紧张、全台三级警戒期间的征才公告[5]

这张截图的讯息量异常大:

  • 「我是小小醫檢師,但是所有醫生都需要我發出的報告」的社团名称,侧面反应出医师与医检师之间普遍存在阶级矛盾。
  • 截图日期是6/29,12天过去了,只有发文者自己留言。
  • 此社团人数7024人,只有32个按赞。

截图中薪资待遇,在当地水准如何?万芳医院的附近的生活费水准是:

  • 单间房租 9000 TWD 起跳。
  • KFC、麦当劳,都是相对便宜的消费,吉野家都不算贵,午晚餐 90 TWD 算是外食下限。
  • 扣除劳健保再减 2000 TWD

这还是疫情紧张、三级警戒期间的待遇,可见平时更差。

各位知友可以自己算算,这样的待遇能存下多少钱?


再来看此医检师社团公告,同样讯息量很大:

hmm....不解释,懂的都懂。


这在承平时期对社会影响不大,反而为医疗体系培养众多廉价劳工,还给了这些廉价劳工一个在社会上体面的职位。

台湾的医检师都去哪了?

做检验的医检师待遇差,早就流失很多人。我认识的医检师都干嘛去了?

  • 创业做密室逃脱游戏[6](如图,还真是另一种画风的学以致用)
  • 健身教练
  • 转行营养师

台湾医疗执业资格卡很紧,现在要这些各行各业的医检师突然回来,也不现实。

既然这些不吃香医学专业待遇差、资格紧、能力下限又高,那学生怎么来的?

  • 就是靠社会声望吸引来的
  • 生化环等天坑专业转系的

地方政府主动普筛,中央脸上无光

2020 年彰化县政府主动普筛,此举引起一连串与中央的对立舆论[7],且声称可开罚百万[8],重挫防疫第一线的士气。

参考

  1. ^社區失守!專家:「選擇性普篩」才能為台灣搶下疫苗等待時間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84183
  2. ^烏日林新提供COVID-19自費PCR篩檢 https://wlshosp.org.tw/%E6%9C%80%E6%96%B0%E6%B6%88%E6%81%AF/%E6%9C%AC%E9%99%A2%E6%8F%90%E4%BE%9Bcovid-19%E8%87%AA%E8%B2%BBpcr%E7%AF%A9%E6%AA%A2/
  3. ^檢測量能為何趕不上病毒傳播速度?疫苗、篩檢被「卡關」的真相是…… https://www.gvm.com.tw/article/79848
  4. ^台灣法定醫事人員類別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Single.aspx?pcode=L0020009&flno=2
  5. ^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mtmtmt/posts/5823797640996260/?__cft__[0]=AZX1lqUoIb-2qRxUxPhtqqo-pLBTejrgvzOPEUG9dQNawFmf_GiZcCPIeqf9K91Os3IqzMJhvY_Pw5hd17RjQ_8RrZ3WgOzjtmfXGfn7ewKKU_TL6V_JfNV70pjWwMd29OCDYwYjzgevwGBhTi4kUcH_c7BJ3aloblYz8Bw1kU121Fg8Q4jiXEcIAZZezXQOMgk&__tn__=%2CO%2CP-R
  6. ^壞主意工作室 @BadIdeasStudio · 密室逃脫遊戲 https://www.facebook.com/BadIdeasStudio
  7. ^衛福部查彰化衛生局 蔡壁如:被戳破防疫神話 惱羞成怒 https://udn.com/news/story/120940/4793468
  8. ^彰化萬人血清調查確定違法 衛福部將開罰最重百萬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012075005.aspx
user avatar

持续追更!!!统一回复:简体版本无法上,所以只能上繁体版本了,评论里偏激的言论我已不回复,理性的人永远理性


台湾……该何去何从?

兩周還沒到,媒體已喊出:重症者建議不救了


金门被指挥中心强拆入境隔离门


我以后开始把最新资讯公开在上方

日最大量能只有16000

双北的检验师人数还不足

指揮中心引導全島風向仇視雙北,為了3+11買單,先衝出來說要普篩的雙北卻成了罪人

下面是檢驗師工会的資料



双北的疫苗不够医护人员率先施打,医疗资金紧张,高雄还要跳出来说市府买单疫苗钱

又怪双北做的不好,疫苗还不供给给双北的医护人员(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最重要的是,咱们的2099亿4700万的防疫+纾困预算呢?哪里去了?

民进党官方FB发文:我们争取到了一年半……

到底还要再伤害多少人民的心?我们是人,在指挥中心不愿意提供帮助的现在,我们已经做的够好了


最近臺灣疫情又起,這個問題就被頂上來了

我自己作為一個臺灣人,就一直覺得比起說隱瞞疫情,更可怕的是臺灣放任,主要方式在“不普篩”、“不承認”、“不擴大確認接觸鏈”、“10例感染源不明才能升到警戒三級”等等,既然都沒有篩檢,那當然都是疫情狀況表面良好咯

最近爆發的案例才誇張,“感冒看病多次未好,後來進行檢測才發現為陽性”,what?本姑娘我在大陸,不要說感冒了,去醫院看任何病症,你接著想要幹嘛,他就會告訴你,先去快篩,確定結果再來說,也不一定要有感冒症狀。這個人在感冒期間都不知道接觸了多少人,感染了多少人呢!

台灣就是不擴大篩查!

我們的問題在臺灣病態的自信,臺灣很多人活在自己的白日夢裏頭,而且現在已經很多國家證實了疫情的來源可能不是來源於中國武漢,但是至今臺灣很多地方依舊用“武漢病毒”來稱呼新冠。 不管是官方、媒體、或者目前相關對兒童及學生的教育都充斥著夜郎自大的風範

再來就是境外輸入、境外輸出、本土案例等定義:

案例狀況1:入境14天後,在臺灣各地移動,直到要再離開去做篩檢發現陽性,這個認定為“境外輸入”(所以說隔離結束前後為何不檢測,讓他到處跑?發現有病才說是境外輸入?)

案例狀況2:入境快14天,出現感冒症狀,通報檢測後為陽性。這個也認定為“境外輸入”(所以說這個人在隔離旅館中,是否會影響到其他人?)更厲害的是過兩天才爆出同個隔離旅館也有一個感染者,兩人有入住重複的天數,所以是否有可能是在旅館導致的感染?最重要的是,該旅館不做公開,依舊可以供申請隔離、或者普通旅客入住,旅館能不能賺錢比人命還重要

案例狀況3:台商於返回臺灣三個月,後再一次返回大陸,這一次確診為陽性,臺灣說陳時中表示:“可能是三個月前,台商返回臺灣時,就得病了,所以是境外輸入”(這就更搞笑了,所以假設真是境外輸入好了,那他這三個月難道全關在家裏?不可能吧,鐵定到處走動吧?他這三個月的軌跡在哪里?他這三個月影響的接觸鏈有多大?最重要的是,號稱檢驗比較准所以比較貴的臺灣篩檢,在這位台商出關前,沒有檢測出來?!哇!真是貴的有保證呢!)

日常生活對話狀況1:

我:誒,我看臺灣最近又有人去別的地方被檢測為陽性,境外輸入誒,這臺灣不依照這個名單,進行擴大排查嗎?

同事:這個一定是在飛機上或者機場感染的啊

(所以飛機上感染,從臺灣飛出去的飛機,難道不是從臺灣出境的人坐的嗎?機場感染的?下機特殊通道,下機後獨立交通工具送旅館,他到底下機在哪里感染的?所以依照下機路線,怎麼就這麼幾個人感染了,其他人都沒事?)

日常生活對話狀況2:

我:誒,我看臺灣這個航空人員管控有點誇張誒,怎麼能出境回來只需要隔離三天就好?

同事:他們也只是隨著班機往返,又不是入境接觸其他人,每次都這樣隔離14天,那人家都不用工作了啊

(所以,你就算不打算隔離這麼多天,是不是也要用行程管控,且規定下機,下機後幾天都必須進行篩檢?)

日常生活對話狀況3:

我:不覺得臺灣的篩檢費用太貴了嗎?大陸的真的很便宜

同事:天呀,你怎麼能跟大陸的相提並論啊!大陸都是一群一群進去,沒有任何隔離這樣篩檢的誒,臺灣都是單獨單獨進......以下天花亂墜的說了一堆嚴格檢測方式......

(事實如圖:

這個是我加入的一個台商群,他們提到說去檢測還偶遇朋友而拍的照片,這也叫做單獨進,超嚴格?這跟大陸的看起來也沒有啥不一樣好吧!都是進入之後做消毒,然後排隊等著做檢測,完全沒有不一樣)

日常生活對話狀況4:

同事:天呀,那個誰居然敢直接在昆山打疫苗誒,他幹嘛不要回來臺灣打啦?居然敢打大陸的疫苗

(大陸出過問題疫苗,那個叫做個案,不叫做一定,就跟現在MIC的東西品質也有好有壞,不再是所謂的大陸製造都劣質了,也有非常非常多的高質量MIC產品。另外全世界所有品牌的疫苗其實多數都未過第三期試驗,就正常沒有過敏體質的人來說,你打哪種疫苗,會有副作用的就一定會有副作用,有防疫效果的就一定會有防疫效果,跟你打哪種一點關係沒有,更不要說臺灣引進的疫苗有效期還只有三個月,且滅活疫苗其實以技術來說已經較為成熟,更為穩定,我真的不知道臺灣人要自我感覺良好到何時)

阿彌陀佛,讓我們為活在夢裏的臺灣人祈禱吧!天佑臺灣,早日歸順吧


追更一下新消息:

雙北單日新增100多例、200多例不達封城標準,應連續14天日增百例,才算達標

也就是說:每天都得有100人以上的數據,然後連續14天,也就是最少“1400人次”(已達人口的0.006%),且必須集中在單一縣市,這樣才有封城標準

不得不懷疑陳時中的決策……300多個案例集中雙北兩市,這還不夠高嗎?


追更:医生同学与我的对话

註:圖片已經不能放了,被認為違規

結論就是:決策者的錯,現在全由醫護人員負擔了

而我的醫生同學仍然認為不是政府能力不足,而是財力不足,不是政府管控方式不好,而是百姓鬆散

因為對方是醫護人員,最是辛苦,所以我不想爭論

我除了自己管好自己啥也做不了,也是挺無能

只希望台灣可以加大醫療的支持力度,不能只有台灣人民及醫護人員在努力啊

放上另一篇關於停電的回答



今日台灣333件本土案例!

其實就像柯說的,源頭已不重要,當務之急,是緊急分配醫療資源,調動全民抗疫

篩檢與治療兩頭抓,台灣為何做不到?

插播一則小消息:現在檢測試劑已經不夠了,原來台灣2300萬人,台灣所準備的檢測試劑量到現在才驗了幾千人就開始不足了?


追更:

指揮中心再度刷新我對NC的認知

就統計學來說,樣本數低,偽陽性的比例才會高

但他說的是“感染率不高的地區,偽陽性比例高”

為了證明感染率低或高,首先你必須大量檢測

而大量檢測,結果就會趨近於檢測試劑的錯誤率

所以你得不出感染率不高,偽陽性比例高的結論

如果有人聽不懂,我來解釋一下

假設試劑的錯誤率為5%

但是因為你檢測的人數少,所以可能會出現40%錯誤率

但是這無法證明到底這個地區的人民感染率的高低,於是你得大量檢測

當你大量檢測後,這個檢測錯誤率,就會開始下降,直到趨近於5%

於是你的樣本母數增加,才能證明出感染率低或是高,假設證明感染率低好了,但是試劑錯誤率是5%,已經穩定,而這是試劑的錯誤率,不是代表偽陽性的比例

這個時候你沒法得證這叫感染率低,而偽陽性比例高,但你可以拿這個數據進行檢測工具的改善……

雖然說單看結果,會覺得這個邏輯是對的,畢竟樣本數低,偽陽性比例高

但是因果關係完全不對……因為他強調的是感染率低的地區……所以在還沒證明感染率高低前,這個結論怎麼出來的?靠一張嘴?

看來是我多年統計生涯都白學了,統計只需要靠嘴就行

針對這個統計問題,我剛剛與畢業於NYU的應用統計碩班的閨蜜聊了一下,了解到了這個發言可能是架構在預設台灣的感染比例低,而得出的結果,如同你拿兩組對照組(1%/10%感染率,總數各100萬人),特異性相同,陽性標準相同的前提下,檢測出陽性的人群中,當然感染率低的對照組,假陽性比例較高……

結論就是我質疑的是真實性,以及實際在看所謂的假陽性時,你應該用真陰檢測出假陽的比例來算,而不是用檢測出陽性中的樣本的假陽性比例

所以不論是實驗組還是對照組,真陰檢測出假陽的比例,不是就是純粹的特異性比例嗎……標準一樣,這個特異性也就會一樣了好嗎

用總檢測陽性裡的數據來找假陽性,當然能得出感染率越低,假陽性比例越高的結論啊

那完全都還不需要測或者,我直接就能得出這個結論了!

於是我同學表示指揮中心特別愛發模棱兩可,乍看之下好像對,但實際推敲又不對的語句

最後我被她趕走了,她說最近她這一年多在上海做生物統計其實特別忙,讓我別拿台灣這些鳥事煩她……


台湾地区新增本土案例240!

以下附上我做检验师的同学FB贴文~

其引用出处:

moptt.tw/p/Gossiping.M.

说句实话,理论性真的挺重,但至少在认识及探讨台湾地区政策的错误了,我觉得唯一直击我心的地方就在于那一句:机会只有一次!

其实早在很久之前就有很多台湾人民一直在想疫管中心提出管理政策松散

各种强压管控(对疫情言论之莫名其妙的开罚标准?)

该同学所说,疫情面前,应看重人命而不是政治,这位同学说的没错,但是最看重政治的不就是DPP本身吗?

所以当民选政府做的不好时,人民合理批评就成了政治?而台湾当局那堆令人费解的政治手段就是看重人命了?


放上一个文件,感叹台湾政治人物的忽悠人手段一流……

143870476(1).pdf
4.2M
·
百度网盘

所以说,当年不是学霸,无法读医学院的各位,一定要在台湾念政治与法律,因为你会发现学霸其实很好忽悠,为你所控了

内容我不想解释了,一看就能理解里头的伪逻辑在哪里


新北市想盖方舱

结果评估到一半,DPP医生跳出来说……



即使与患者或者高风险人群有过接触也不一定会染病

所以医生专业建议:有症状你再来检测

有症状我再去检测什么?死亡几率吗?

台湾百姓都快被除光光了,还一堆人挺DPP?

不盖方舱,或者不改造方舱(可以用巨蛋啊,多现成?可以用板桥体育场啊?)的后果就是,患者在医院外面住帐篷哦!



表面功夫太多了,趕緊建立輕症患者的臨時病房……巨蛋、小巨蛋也能改,很多現行資源都能用……

自己都說一年半了,防疫的反應能力如同疫情剛出來一樣

數數一年半陳時中領導的指揮中心的努力:

1.入境篩檢不做

2.隔離天數隨便縮減

3.隔離旅館防護缺失

4.出境案例一堆,台灣全部陰性?

5.彰化自檢時發現陽性抗體,沒有做後續調查

6.疫苗訂購時間晚世界各國半年

8.繞過代理商找原廠買,大家還信陳時中說的是快談好了被從中阻攔,全世界都知道台灣在別人簽完代理商合約後,才去找原廠買疫苗

9.一年半了,完全沒有規劃緊急防疫措施,仿佛還在疫情剛爆發的時候,不是能力不夠,是錢不夠,所以編列疫情相關的2100億預算大概已經拿來進口萊豬、補貼鳳梨農了

10.有個台商2020/10/28入台,2021/1/23回廈門確診,陳時中說去年入境前就染病,所以證明台灣的PCR檢測不准,並且陳時中未針對該名台商這3個月的時間進行調查,接觸鏈又為多少?

我只對醫護人員喊加油,對有真正付出的官員喊加油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望別再走歪路


陳時中正在降低作為一個指揮中心領導者的人格下限!

校正回歸是什麼?

user avatar

还敢怎么认为啊?4V做的很棒啊。

敢说4V疫情坏话的,通通7天套餐滴安排。

user avatar

疫情只有越查才越透明,不管岛民在标准上怎么嘴硬,怎么强调伪阳性,怎么强调准确率,都不是现在这点筛查数能说服人的理由。

你们岛上有抗疫神话,好,去大规模筛查,随机筛二十万人,疑似的,有发热症状的,无症状的,筛完0确诊,我可以当你说的靠谱,结果呢?二月到现在了,其他国家疫情明晰的起码都筛了几千万了,你岛上现在一共还没筛了十万人?公共卫生靠提高筛检标准就能完成了吗?

兜里漏出一张一百块的边边角,你说自己是百万富翁,你骗鬼呢啊?心里没鬼为什么不筛查?输出几例了还在那自我安慰都是飞机上感染的呢?

user avatar

倘若大陆上有这么一个身边的东西,台面上郑重其事的挑明讲了 —— 只要你谈这东西,不管对错,都可能给罚300万判3年。

那么随便在这个东西上胡说的“同胞”们能认为这玩意属于哪个保密级别?

user avatar

台湾一日新增333例,让我想起一个月前台胞入境不隔离政策

台湾到底有多少新冠患者?

你说多少就是多少咯。

我一直对台湾防疫持怀疑态度,不普检,不报道,就自我消化了,你哪里知道多少?在如今的对抗下,这种强度和程度的洗脑,新冠病毒不过也是一种宣传罢了。

就有一次,台湾刚刚宣布0 感染,一个游客就在菲律宾被检测出阳性,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依然“骄傲”地宣传“0社区传播、0输出病例、0应检尽检”。

过去可能还行,因为日本也是这么干的,就是鸵鸟,你没病的要死就在家呆着,然后什么大规模检测都是不存在的。

因为以前的病毒慢慢在变弱,致死率也不高,所以这么混也就混过去了,久而久之,谎话说一百遍自己就当真了,以为自己就是“防疫优等生”了。

这都不是最核心的问题。

最关键的问题有两个:

一是我们有的人真相信台湾地区防疫做的很好。

我跟一位搞台湾问题研究的朋友就为此辩论过,他坚信台湾做的很好,我从头到尾就没一点赞同,为什么呢?

首先看边检。

除了巴西/印度入境需在集中检疫所隔离外,其他人可以选择居家或防疫旅馆隔离,旅馆需要自己事先预定,到处都是病例乱走的新闻。

目前台湾只有桃园机场开放国际航班,洛富特饭店是唯一机师隔离检疫饭店。而且机组人员、美国人基本都是高人一等,外籍机师入境停留不需要做任何检疫和隔离,可以自由出入酒店,本省机师是5天隔离9天自主管理后来改成3天隔离11天自主管理的模式,自主管理全凭自觉。

进口货物更不要提,咱们海关每天抽查消毒,台湾几乎对此没有任何报道,敞开了大门(对大陆除外)。

其次是筛查。

核酸检测报告真伪性没人管,民众除非有出入境要求一律不筛选检查,入境人员隔离期满后没有症状不检查,想要自费检查还不容易,自费价格5000—7000台币。

只要我不检测,我就没有感染。

然后,不发烧,即无事。

最后是疫苗。

4月期间,台湾对外采购和COVAX机制分配所获得的阿斯利康疫苗一共只有31.6万剂。以一人两针计算,仅足够15万人完成完全接种。

像求雨一样求疫苗,最后搞了一批快过期的,打了上针没下针,有跟没有一样。

目前,台湾省每天就是测一点密接+一点境外出症状的+出省检测+双北排号检测在这个检测范围的条件下,每天两三千的检测量,还有10%以上的阳性率。

到底是当病毒傻还是怎么的?

顶多说没有出现大面积的社区感染和病死情况,你要说他防疫做的很好,我觉得是毫无科学根据。

与我这个朋友持同样态度的,可能还不少,不然难以解释为什么福建出台的这个政策。

二是我们地方的这些政策能不能达到效果?

我觉得用一个词来形容对台的地方政策比较形象。

“溺爱”。

就像家里那个最小最淘气的孩子,给予的是一种宠溺,且不说ECFA什么的,有时甚至有点过了。

今年台湾大旱,福建省给台湾援助,但是福建台湾那么近,福建不干旱么?

台湾香蕉滞销,我们赶紧行动,海南的香蕉烂在地里。

如果这么做能尽量争取些人心,那也就罢了。

可看看如今台湾地区的情况。


在这项政策引发普遍不满之后,“福建发布”又继续打了补丁,表示“对急需来闽工作或开展重要商务、重要交流活动,并通过福建对台海空客运直航口岸来闽的台胞”才有这项特惠政策,然后又......

在上层反复强调“疫情防控不松懈”的情况下,如今看到台湾现在的情况,回头看看我们有些地方的那些政策。

真的,就不多说了,各自体会吧。

说实话,我觉得做一个内地人挺委屈的,都是中国人,港澳台就这么亲儿子,这是为什么?是不是会哭的孩子就有奶吃?太乖的孩子没人理?

争取人心的方式有很多,但肯定不包括“毫无节制的爱”这一种。

等着吧,台湾这次一旦疫情继续暴发,一定还会把屎盆子扣在我们头上的。

让我说一句,有一天我们对外能说“中国优先”,对内能说“大陆优先”,就真的才是大快人心的时候。



user avatar

因为第一不普筛,导致流行情况不明确。

第二不限制外来人员,比如去年年底秘密来台湾和苏贞昌内阁探讨如何联合一起对付大陆杀光中国人的那个东突代表团,100多号人,因为都有欧美国籍,苏内阁一个都不敢隔离,更不敢筛查。这个代表团回美国后一个月内就有60多人确诊新冠,直接导致他们和苏贞昌约定的所谓联合作战行动流产。

user avatar
关于我市1例台湾地区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调查处置情况的通报
2021年8月19日,福州肺科医院网络报告1例台湾地区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流调情况
张某某,男,16岁,2021年4月前往台湾地区,在台湾地区期间,5月19日核酸检测阳性,无临床症状,隔离观察13天后解除隔离;7月18日拟返榕前在台湾地区进行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7月20日随其母亲从台湾地区乘飞机于上海入境,入境后在上海集中隔离14天。8月3日解除隔离,8月4日从上海虹桥站乘坐动车(G1635,6车厢)到福州站,后乘坐动车(G325,14车厢)到福清站,闭环转运至龙田镇家中进行7天居家健康监测,8月4日、10日核酸检测均阴性,8月10日解除居家健康监测,后由福清市继续对其进行健康监测。8月18日福清市安排对其进行核酸检测,结果呈可疑阳性。8月19日,市疾控中心对原标本复核结果为达安试剂双靶标阳性。
8月10日至8月18日,张某某的活动轨迹如下:
8月10日:8:10专车转运至核酸采样点(宏路接驳站)采样,11:00专车接回家中,后未外出。
8月11日:上午到龙田镇东庭村村委办事,停留几分钟,期间有佩戴口罩;16:00到福清市第二医院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7:22完成接种,留观半小时后回家,18:30回到家中,期间全程佩戴口罩。当日无其他外出史。
8月12日-8月14日:居家无外出。
8月15日:18:00到龙田蜜汁牛吃自助餐,20:41回到家中,当日无其他外出史。
8月16日:18:21去龙田惠客多超市购物,停留1个多小时,期间有佩戴口罩,21:31回到家中。当日无其他外出史。
8月17日:居家无外出。
8月18日:8:44专车转运至核酸采样点(宏路接驳站)进行采样,10:39专车送回家中。17:12到龙田镇龙前路233号申通门店快递柜取快递,于17:27签收快递,随后前往龙田镇东庭小学斜对面圆通、中通快递超市,于17:37签收快递,随后回到家中。当日无其他外出史。
8月19日1:20,将张某某转运至福州肺科医院进一步排查、诊断,期间出现发热症状。
二、处置情况
截至8月19日12时,已排查到其密切接触者13人,次密接14人,均已落实隔离管控措施,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已采集其相关场所的物品、环境等标本30份,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扩大人群采样2433份,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三、有关要求
请与张某某活动轨迹存在交集的公众采取如下防护措施:
暂时不要外出,及时向属地社区或村委会报备,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由社区或村委会通知120急救车或乘坐私家车到医院发热门诊就诊,请全程佩戴口罩,并主动告诉医生你可能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接触,配合做好医学观察。
请广大市民群众不信谣、不传谣,继续配合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加强个人日常防护,还没有接种新冠疫苗的尽快到就近接种点进行疫苗接种。
福州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
防控工作应急指挥部
2021年8月19日

我地以前类似这种境外输入复阳以前从不发通告的,自己默默的就把防控工作做了,然后密接次密接隔离,其他的如果没有异常直接解封。

那接下来看看这例病例,其实这个张某某还是很配合的,健康监测期间没有乱跑,而且复阳影响也不会大,同乘一辆动车的时间已经过了14天可以不必担心,要是有问题早就发现了。关键就是10-18日接触的人,不过看这通告,该检测的都检测了。

不过我看了看这个通告,发现:

张某某,男,16岁,2021年4月前往台湾地区,在台湾地区期间,5月19日核酸检测阳性,无临床症状,隔离观察13天后解除隔离;7月18日拟返榕前在台湾地区进行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

逗我呢???核酸检测阳性只隔离13天???这就是湾湾自我吹嘘的防疫???还有,厦门几乎每几天都有一波台湾输入,台湾新增本土病例个位数,十几个,鬼才信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部分大陆网友认为台湾隐瞒疫情的说法,这背后其实牵扯到一些复杂的因素,既有信息不对称的现实情况,也有情感和政治上的考量。咱们不如就这个问题,仔细捋一捋,看看里头究竟是怎么回事。首先,得承认一点,在全球疫情初期,信息传播的混乱和不确定性是普遍存在的。那时候,各国都在摸索病毒的特性,也在努力了解自己的.............
  • 回答
    确实,最近几年在网上,尤其是中文互联网上,我们能观察到一种趋势:一部分大陆网民似乎越来越倾向于对台湾进行批判和嘲笑。这并非一个简单的“言论”那么简单,它背后牵扯着复杂的历史、政治、社会以及个体心理因素。要理解这种现象,我们需要剥开层层包裹,深入分析其根源和表现。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个现象确实存在。 打.............
  • 回答
    知乎App在各大应用商店遭遇部分网友“一星差评”的风波,这背后牵扯到知乎联合创始人黄继新,以及网友对其过往言行的不满。要深入理解这件事,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事件的导火索:黄继新及其过往言论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网友们给知乎App打一星,很大程度上是针对知乎联合创始人黄继新。大家对他不满的原因,主.............
  • 回答
    如何看待部分中国大陆玩家在《H1Z1》里「统一着装、一致对外」的游戏方式?这种游戏方式在《H1Z1》这类以生存、对抗为核心的在线多人游戏中,具有其独特性和值得探讨的方面。我们将从多个角度来详细分析这种现象。一、 行为模式的解析: 视觉信号与群体认同: 在《H1Z1》的混乱环境中,统一的着装(例如特定.............
  • 回答
    近期,国台办就“湾湾”这一称谓发表了看法,指出这是大陆民众对台湾的一种亲切昵称,带着善意和喜爱。然而,他们也同时提醒,要警惕岛内一些人利用此事“乱带节奏”,恶意“污名化”。这番表态,背后折射出的是两岸关系中一个微妙而复杂的问题:如何理解和处理两岸人民在语言表达上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被政治解读和利.............
  • 回答
    这事儿真是闹得沸沸扬扬的,尤其是在电子科技大学这个以理工科见长的学校里,发生这种学术圈内的事情,更引人关注。咱们先得把事情捋清楚了。核心就是,电子科技大学的郑文锋教授因为一些原因被停职了,而导火索据说是一部分学生向学校反映的情况。关键在于,这部分学生反映的情况是否属实?他们的目的又是什么?这就牵扯到.............
  • 回答
    关于部分人拍摄近乎全裸的大尺度艺术照这件事,咱们得从好几个角度来聊聊,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简单地说好或不好。这事儿啊,挺复杂的,牵扯到艺术、个人表达、社会观念、甚至法律法规呢。首先,我们得承认,艺术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摄影,尤其是艺术摄影,从来就不是为了记录现实的某个片刻这么简单,它更追求的是一.............
  • 回答
    大学生活,本应是满怀期待的旅程,是知识海洋的启航,是人生舞台的初亮相。然而,在许多大学生心中,却悄然滋生着一种复杂的情绪:自己所在的高校,似乎并非他们心中所愿,甚至有些“低于”自己本应到达的高度。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是年轻人的好高骛远,还是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真实落差?一、理想的翅膀与现实的土地:落差的.............
  • 回答
    这事儿吧,说起来真是让人又好气又好笑。凌晨一点多,别人都睡得迷迷糊糊的,你突然一声“edg牛逼”炸开,这哪个睡得着的受得了啊?这事儿搁谁身上都不舒服。首先,这行为本身就挺不妥的。大家都是住在一起的,互相之间得有点公德心。大半夜的,公共区域安静点,这是最基本的尊重。你一个人激动了,影响了楼上楼下、隔壁.............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观点,涉及到历史洪流中的“如果”和媒体的真实影响力。咱们先掰开揉碎了聊聊,为什么会有“乔丹黑料少是因为当年媒体不发达”的说法,以及为什么这种说法可能不完全是大家(尤其是部分詹蜜)想表达的那个意思。第一层:媒体环境的差异——“黑料”的生产和传播机制首先得承认,七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
  • 回答
    这事儿挺有意思的,最近听说可口可乐要涨价了,原因是因为原材料啥的都涨了。作为消费者,说实话,心里肯定有点不是滋味,毕竟这可是我平时解渴的好伙伴。我个人觉得,可口可乐涨价这事儿挺正常的,尤其是在现在这个通胀的大环境下。你想啊,做一瓶可乐,需要的成本可不止是糖和水。光是那些包装材料,比如铝罐或者塑料瓶,.............
  • 回答
    小米手机玩《王者荣耀》出现“双大核锁定”的问题,这事儿最近在不少玩家群体里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涟漪。简单来说,就是大家发现,在玩《王者荣耀》的时候,手机的处理器里最核心的两个“大核”(通常是性能最强的部分)好像被系统“强制”开启,而且即便游戏画面并不需要这么高的性能,它们也一直高负荷运转,无法进入更节能.............
  • 回答
    关于美国部分航空公司将台湾改成台北,但未标注“中国”字样这一现象,大家的看法可谓是五花八门,观点分歧相当明显,而且背后牵扯的因素也非常复杂。想把这事儿说清楚,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首先,从台湾内部来看,情况也并非铁板一块。 相当一部分台湾民众,尤其是那些认同台湾独立,或者强调台湾主体性的人,会非常.............
  • 回答
    哈尔滨商业大学近期曝出的一则要求部分女生让出寝室给外国橄榄球运动员居住的事件,确实在校园内以及社会舆论中引起了不小的波澜。看待这件事,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住宿安排问题,更触及到了公平、人权、教育理念以及学校管理等多个层面。事件背景与初步的理解: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这个事件的大.............
  • 回答
    台湾地区防务部门否认“失联 F16 飞行员向大陆投诚”传闻,这一事件的背后涉及多方面的考量和信息传播的复杂性。要理解这一否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1. 事件的起因与传闻的传播: 失联事件本身: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此前台湾方面确实有一架 F16 战机在执行训练任务时失联,飞行员身.............
  • 回答
    9月26日,相信不少关注网络短视频的朋友都注意到了一个消息:人气主播康雅雅的账号疑似被平台封禁。这个消息一出,立刻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大家纷纷议论,猜测原因,表达自己的看法。事件回溯:账号“失联”,猜测满天飞起初,不少网友发现无法在熟悉的平台上搜到康雅雅的账号,也看不到她更新的视频,这和她以往活.............
  • 回答
    恒大最近一系列的动作,特别是出售旗下物业和汽车部分股权,这事儿可不小,背后透露出的信息值得我们好好说道说道。这绝对不是简单的“卖东西赚钱”这么简单,而是恒大为了活下去,进行的一系列艰难的战略调整,其意义非常深远。我们先来拆解一下这个“出售旗下物业和汽车部分股权”是怎么回事: 物业部分: 恒大物业.............
  • 回答
    B站大UP“巫师财经”事件:深度解析其经历、内容抄袭争议以及其背后可能代表的垂类内容媒介大规模迁徙趋势“巫师财经”事件,堪称B站知识区乃至整个知识付费领域的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这位曾经备受瞩目的财经类UP主,在短短时间内迅速崛起,又因内容抄袭的指控而跌落神坛。这不仅是一次个人IP的翻车,更折射出当前.............
  • 回答
    看到中国出口二十强中外企占比较高,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尤其是在当前全球产业链加速重塑、资本流向东南亚和印度的大背景下。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拨开现象看本质,并对中国制造业的未来进行审慎的判断。为何中国出口二十强外企居多?这是一个复杂交织的结果: 中国市场的巨大吸引力是基础: 外企之所以.............
  • 回答
    自行车电子变速技术,这玩意儿最近几年在骑行圈里算是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老实说,第一次听说的时候,我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方便?还是复杂?毕竟,骑自行车这事儿,一直以来都带着点儿“机械”的纯粹感。电子变速,究竟是啥玩意儿?简单来说,就是咱们手上握着的指拨不再是直接拉钢线去拨动变速器,而是通过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