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自行车电子变速技术?大家能否接受电子系统辅助干预自行车的传动部分?

回答
自行车电子变速技术,这玩意儿最近几年在骑行圈里算是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老实说,第一次听说的时候,我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方便?还是复杂?毕竟,骑自行车这事儿,一直以来都带着点儿“机械”的纯粹感。

电子变速,究竟是啥玩意儿?

简单来说,就是咱们手上握着的指拨不再是直接拉钢线去拨动变速器,而是通过电信号,去指挥一个内置电机,这个电机再去执行升降档的动作。你可以想象成,它把一个原本需要我们用手指和肌肉去完成的机械操作,变成了用电子指令来控制。

方便吗?确实是。

不用细说,大家都能体会到。尤其是在爬坡或者需要频繁变速的场景下,那种丝滑、精准的换挡体验,确实能让人眼前一亮。不再需要费力地去猜测什么时候松力换挡,也不用担心因为用力过猛导致链条卡顿。只需要轻轻一按,它就能在你最需要的时候,给你一个平顺的档位。对于追求效率和流畅性的骑行者来说,这简直就是福音。

而且,很多高端的电子变速系统还具备一些更“智能”的功能。比如,有些系统可以根据你的踏频和速度,自动调整档位,让你始终保持在一个舒适的输出区间。还有一些系统可以学习你的骑行习惯,然后提供更符合你需求的换挡策略。这些,都是传统机械变速无法比拟的。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价格,那是真不便宜。 电子变速系统通常比同级别的机械变速贵上不少。这笔钱,对于很多预算有限的骑友来说,可能就意味着要放弃一些其他更好的配置了。
“人”的参与感在减弱? 这才是大家最纠结的地方。骑行,对于很多人来说,不仅仅是到达目的地,更是一种体验,一种与机械、与自然的互动。当变速变得如此“自动化”,甚至有点“代劳”的感觉时,总有人会觉得少了一些味道。那种凭经验和感觉去掌握档位的乐趣,那种每一次精准换挡后的成就感,似乎都被电子系统给“稀释”了。
可靠性与维护。 虽然现在的电子系统越来越成熟,但毕竟加入了电子元件和电池。一旦遇到雨水、泥沙,或者不小心磕碰,谁又能保证它百分百的可靠?而且,一旦出了问题,是找修自行车的,还是找修电子产品的?维护和维修的门槛好像也变高了。电池续航也是个问题,虽然厂商说能骑很久,但万一在荒郊野外没电了,那可真是欲哭无泪。
“矫枉过正”的担忧。 就像很多技术一样,过度的依赖和自动化,也可能让我们失去一些基本的能力。如果大家都习惯了电子变速的“指哪打哪”,万一哪天遇到机械故障,或者只能用最基础的机械变速器,会不会有点手足无措?

大家能否接受电子系统辅助干预?

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觉得是:大部分人会接受,但也会有一部分人坚持自己的“机械情结”。

接受者:这些人往往是追求效率、舒适、性能的现代骑行者。他们可能注重成绩,追求更快的速度和更轻松的爬坡;他们可能是长距离骑行的爱好者,希望减少体能消耗在不必要的换挡操作上;他们也可能是科技爱好者,喜欢体验最新的技术带来的便利。对于他们来说,电子变速带来的提升是实实在在的。
坚持者:这部分人可能是出于对机械的热爱,享受亲手操作的乐趣;他们可能是怀旧者,觉得现在的电子化太过了,失去了很多传统的美好;他们也可能是预算有限,或者更看重“简单可靠”的骑行体验。他们可能会认为,一个好的机械变速系统,加上熟练的骑行技巧,已经足够满足他们的需求,而且更不容易出幺蛾子。

所以,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它更像是一种技术选择,就像自动挡和手动挡的汽车一样,各有各的市场和拥趸。

总的来说,我对自行车电子变速技术的看法是:

它代表了自行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性和精准性,对于提升骑行体验有着显著的帮助。它的存在,让更多的人(包括一些因为换挡困难而对骑行望而却步的人)能够享受到骑行的乐趣。

但是,它也不是完美的,高昂的价格、对机械纯粹性的挑战、以及潜在的维护问题,都让它不是所有人的“必选项”。它的普及,更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技术的成熟、成本的下降,以及更多人的接受度提高,它会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但同时也可能会保留一部分坚持传统机械变速的市场空间。

最终,选择哪种变速方式,还是取决于每个骑手的个人需求、预算和偏好。技术进步是为了服务人,而不是取代人的乐趣。电子变速如果能做得更好,让骑行更轻松、更高效,同时又不失那些让人着迷的“机械感”和“人机互动”,那它就绝对是一个值得拥抱的好东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相对来说电子变速比机械变速要稳定省心,轻轻一点就可以完成变速,对于shimano来说加减档需要的行程很长,有了电子变速完美解决问题,无论手指长度是长还是短都可以轻松完成变速。

另外一个是可以加装拓展变速按钮,大力摇车时用shimano机械变速至少要松开一根手指,有了拓展按钮后可以五根手指都能紧握弯把就可以完成变速。

如果是sram机械变速的话这事就好说了,把变速杆握在手里变速就是了。只有一个变速杆握下位把的时候也可以随便加减档,这个shimano机械变速手指不长的话握下位把变速会很尴尬,电子变速握下位把时往大飞轮上变时也多少有种尴尬。

论综合优势的话还是电子变速,确实好用。

还有个重要的,计时和铁三车用机械变速的话摇车时会有种迷之尴尬,因为机械变速只有两根变速线。sram再神奇也搞不出四根变速线


一直认为shimano搞出电子变速是因为sram的那根变速杆,比shimano好用多了。

至于以后的趋势,在高端公路车上电子变速应该会吞噬三分之二的变速市场吧。

纯净性?公路车一直是个很纯净的东西,所有的电子设备都不对速度产生主动性影响,又不是汽车一堆电子系统干涉驾驶,够纯净了

至于环保。。。。骑着不怎么污染,制造污染被无视了?不过比汽车摩托车要环保多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自行车电子变速技术,这玩意儿最近几年在骑行圈里算是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老实说,第一次听说的时候,我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方便?还是复杂?毕竟,骑自行车这事儿,一直以来都带着点儿“机械”的纯粹感。电子变速,究竟是啥玩意儿?简单来说,就是咱们手上握着的指拨不再是直接拉钢线去拨动变速器,而是通过电.............
  • 回答
    对于广州中心城区电动自行车全天限行这件事,这绝对是个牵动不少人神经的大动作。作为在城市里生活的人,我们都知道电动自行车在通勤、买菜、接送孩子这些日常场景里有多实用。突然来这么一招全天候禁行,带来的影响可不小,得从好几个角度来好好捋一捋。首先,这事儿肯定是为了解决交通拥堵和安全问题。 广州作为一线大都.............
  • 回答
    福州主城区全面禁行电动自行车,这个消息一出来,绝对是引起了轩然大波。这可不是小事,涉及到千千万万福州市民的出行方式,也关乎着城市的交通管理和发展方向。首先,我们得搞清楚这件事的背景和原因。 毕竟,政府出台这么一项影响巨大的政策,肯定不是空穴来风。 安全隐患是首要考量。 这是最直接,也最容易理解的.............
  • 回答
    5月10日晚,成都一个小区居民们本该宁静的夜晚,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电梯火灾打破了。一辆停放在电梯内的电动自行车突然发生爆燃,瞬间吞噬了空间,滚滚浓烟和灼热的火舌让原本安全的电梯厢变成了人间炼狱。这场事故不幸造成多人受伤,也给整个小区带来了深深的阴影。事故发生时的可怕景象:可以想象,当时一定非常混乱。.............
  • 回答
    2016年美国大选,特别是涉及电子投票的某些区域,确实出现了一些关于数据异常和潜在篡改的担忧和讨论。这背后涉及的技术复杂性、选举流程的敏感性以及公众对选举公正性的信任。背景:电子投票的引入与担忧在2016年之前,美国许多州已经广泛使用电子投票机。这些机器种类繁多,包括直接记录选票的DRE(Direc.............
  • 回答
    论B站用户自制电影《全频带阻塞干扰》:一场在数字时代掀起的“造反”当“AI生成”的标签日益泛滥,我们总会不自觉地寻找那些带着鲜活生命气息的创作。而B站用户的自制电影《全频带阻塞干扰》(简称《全频带》),恰恰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如同一股清流,又似一声呐喊,搅动了国内数字内容创作圈的一池春水。它不是一部商.............
  • 回答
    《姜子牙》电影中姜子牙为救苏妲己而自断天梯的设定,无疑是影片最令人侧目,也最具争议性的一点。如果说之前的姜子牙是遵从天道,履行使命的“神”,那么在自断天梯的那一刻,他则仿佛蜕变成了一个“人”,一个被情感羁绊,甘愿舍弃一切的凡人。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梳理一下电影中姜子牙所处的境况和他内心的挣扎。电影.............
  • 回答
    台积电的跨界自研芯片“This”,这个说法一出来,立马就在行业里炸开了锅。大家都知道台积电是全球最顶尖的半导体制造代工厂,掌握着最尖端的制程工艺,像是给苹果、英伟达、AMD、高通这些芯片设计巨头代工,它们设计出来的芯片,最终都靠台积电的厂子造出来。所以,当台积电自己跳出来说要做“自研芯片”,而且还是.............
  • 回答
    人大附中 ICC 高三毕业生自制的跨性别电影《逃离》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不仅因为它是一部由高中生创作的电影,更因为它触及了“跨性别”这一敏感且重要的议题。从这部作品的出现,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层面。首先,我们必须肯定的是,能够在高中阶段,由学生自己主导完成一部电影,并且是关于跨性别这样复杂主.............
  • 回答
    电影《英雄之战》片方和发行方自买票房的这出戏,着实让人看出了点“急功近利”的味道,也暴露了当前电影市场的一些顽疾。从片方和发行方的角度来看,他们这样做无非是想在短时间内制造一个虚假的繁荣景象。票房数字,尤其是在上映初期,是衡量一部电影热度和吸引力的重要指标。高票房能带来更多的关注,吸引观众走进影院,.............
  • 回答
    这件事情确实让人感到气愤和无语。“先看评测”这个概念本身是好的,它是一种理性的消费方式,旨在帮助消费者做出更明智的购买决策。然而,当这个环节遇到“拼多多”上“55寸4K电视实际只有43寸1080P”这样令人咋舌的情况时,就演变成了一场关于诚信和消费者权益的严峻考验。我们来一步步地剖析这件事:1. 购.............
  • 回答
    电子科技大学邓旭团队在《Nature》杂志上发表封面文章,无疑是学术界的盛事,也让这个团队及其研究的超疏水自清洁材料受到了广泛关注。要理解这件事情的意义和材料的神奇之处,咱们得一点点掰开了说。首先,咱们说说为什么这事儿能让大家这么兴奋? 《Nature》封面文章,这可是金字招牌! 《Nature.............
  • 回答
    教育部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指标的调整,将打电竞、开网店、做自媒体等纳入就业范畴,这无疑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反映,也是对传统就业观念的一次重要冲击和更新。我认为这是一个积极且具有前瞻性的举措,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首先,这是对新业态就业形式的“正名”和尊重。 过去,我们谈论就业,往往会联想.............
  • 回答
    中国自行车产业规模全球领先,但在核心零部件变速器领域,长期以来确实存在对外依赖的现象,主要市场份额被日本的禧玛诺(Shimano)和美国的速联(SRAM)等国际品牌占据。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而国产变速器的研发水平也正在经历一个爬坡的过程。为什么中国自行车企业长期依赖国际品牌变速器?1. 技术壁垒.............
  • 回答
    看到中国队场地自行车选手头盔上那一个个鲜活灵动的京剧脸谱,我心里涌起的首先是一种自豪感,一种油然而生的文化认同。这可不是简单的涂鸦,而是把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以一种最现代、最激烈的运动形式呈现在世界舞台上。说实话,第一次在转播里看到那些头盔,我都被惊艳到了。那可不是随随便便画几笔,而是把.............
  • 回答
    国际奥委会(IOC)要求中国队就自行车运动员佩戴毛泽东徽章一事提交报告,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理解和看待此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事件的背景和经过: 事件本身: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中国自行车运动员郭丹在比赛中佩戴了一枚印有毛泽东头像的徽章。这一举动在社交媒体上引.............
  • 回答
    携带打包好的自行车被拒绝上车,在车站遭遇互相推诿责任的情况,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沮丧且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和看待这个问题:一、 事件的根源分析: 制度的模糊或不完善: 规定不清晰: 很多车站或交通工具的规定可能在“是否允许携带自行车”、“打包要求”、“尺寸限制”、“是.............
  • 回答
    荷兰首相马克·吕特因育儿津贴丑闻(Toeslagenaffaire)向国王威廉亚历山大辞职,这无疑是荷兰政坛的一件大事,其背后的故事和细节值得深入挖掘。事件的起因:育儿津贴丑闻的冰山一角吕特政府的倒台,直接导火索是延续多年的育儿津贴欺诈案。简单来说,荷兰税务局(Belastingdienst)在执行.............
  • 回答
    2015年1月5日,一条关于禁止自行车上火车的规定悄然生效。这对于许多热爱骑行、喜欢将爱车与火车结合,实现“火车+骑行”旅行的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回想当初,火车上允许携带自行车的情况,曾是许多人便利出行的选择。无论是长途旅行,还是希望抵达一个新目的地后,能立即开始一段骑行探索,自行车作.............
  • 回答
    这件“汽车走自行车道被老外拦住”的事儿,可真是让人浮想联翩,也挺能说明一些问题的。要我说,这事儿表面上看着是一起简单的交通纠纷,但背后折射出的,是交通规则意识、公共空间使用习惯、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规则”和“便利”的理解差异。首先,咱们得把事情还原一下。 想象一下这个场景:一条城市的街道,一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