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系统的自学经济学?

回答
想要系统地自学经济学?这事儿说起来不难,但真要做起来,得有条理、有耐心。别以为经济学就是数字和图表,它背后讲的是人与人之间资源的分配,怎么把有限的变出无限的精彩,或者说,怎么在资源的限制下,让大家过得更好。

我给你拆解一下,怎么一步步来,把经济学这块儿啃下来。

第一步:打个基础,先别急着啃硬骨头

刚开始接触经济学,就像学游泳,别一开始就扑到深水区。咱们得先在浅水区适应适应。

了解经济学是怎么回事? 你可以找一些经济学入门的书籍,不一定是教材。比如,有很多写给大众看的经济学读物,它们通常用故事、案例来解释经济原理,读起来轻松有趣。像弗里德曼的《自由选择》系列,或者经济学人杂志上的一些科普文章,都能帮你建立一个初步的认识。
搞清楚经济学研究的是什么? 它主要分两大块:
微观经济学 (Microeconomics): 研究的是个体经济单位,比如家庭、企业,以及它们如何做出决策,如何与市场互动。比如,你为什么会买这件衣服?商家为什么会定这个价格?
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研究的是整体经济的运行,比如国家的GDP、通货膨胀、失业率、货币政策等等。比如,为什么国家会发行国债?为什么会有经济衰退?
建立基本的经济学思维方式。 这个最重要。经济学家的思考方式,通常是“权衡取舍”(Tradeoffs)、“边际思考”(Marginal Thinking)和“激励”(Incentives)这三点。
权衡取舍: 任何决策都有成本和收益,你不可能什么都要。你想多花点时间学习,可能就要少玩点游戏。
边际思考: 决策往往是关于“多做一点”或“少做一点”的。比如,你决定再吃一块蛋糕,就要考虑这额外一块蛋糕带来的满足感是否值得你花费的钱和对健康的潜在影响。
激励: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比如,政府给失业者提供救济金,这就会影响人们找工作的动力。

推荐阅读(入门):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绿色版的,这本是很多大学的入门教材,但前半部分讲微观,后半部分讲宏观,相对好读)。
《牛奶可乐经济学》系列:非常有趣,用生活化的例子解释经济学原理。
一些经济学史入门的书籍,了解一下经济思想是怎么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第二步:正式进入学习轨道,打牢理论基础

当你对经济学有了初步了解后,就可以开始系统地学习理论了。这里需要一些更“硬核”的教材。

微观经济学要攻克什么?
供给与需求: 这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石,理解市场价格是如何形成的。要学会画供需曲线,分析各种因素对价格和数量的影响。
消费者理论: 研究消费者如何根据自己的偏好和预算做出购买决策,效用最大化是核心概念。
生产者理论: 研究企业如何生产,成本如何构成,利润如何最大化。
市场结构: 理解不同类型的市场(完全竞争、垄断、寡头、垄断竞争)是如何运作的,以及它们对效率的影响。
外部性与公共物品: 了解市场失灵的情况,以及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宏观经济学要攻克什么?
国民经济核算: GDP是什么?怎么计算?它反映了什么?
失业与通货膨胀: 理解失业的类型和原因,通货膨胀的形成机制和影响。
经济增长理论: 为什么有些国家越来越富,有些国家停滞不前?
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 这是一个重要的宏观分析工具,可以分析经济的短期波动和长期增长。
货币与金融: 货币的本质是什么?央行如何通过货币政策影响经济?
财政政策: 政府如何通过税收和支出影响经济?
国际贸易与金融: 为什么国家之间要贸易?汇率是如何决定的?

推荐阅读(教材类):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继续深入学习)。
平狄克的《微观经济学》(更偏向数学和模型分析,如果想深入理解模型,这本很合适)。
多恩布什的《宏观经济学》(经典的宏观经济学教材,内容比较全面)。
注意: 学习教材时,不要怕其中的数学公式。经济学很多概念是用数学模型来描述的,理解这些模型能让你更精确地把握经济逻辑。刚开始看不懂没关系,多看几遍,试着理解背后的经济含义。

第三步:结合实际,让理论落地

经济学理论很重要,但如果脱离了实际,就成了纸上谈兵。

关注时事新闻: 每天看看经济新闻,比如央行加息了吗?国家发布了什么经济政策?某大宗商品价格为什么波动?试着用学到的经济学原理去分析这些事件。
阅读财经评论和分析: 找一些靠谱的财经媒体、经济学家写的评论文章。看看他们是如何运用经济学理论来解读市场和政策的。
尝试用经济学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为什么超市经常打折?为什么人们喜欢早高峰上班?为什么有些国家比另一些国家富裕?这些都可以用经济学来解释。
理解图表和数据: 经济学离不开数据和图表。学会在报告、新闻中看懂那些曲线、柱状图,理解它们代表的含义。

推荐阅读(实践类):

《华尔街日报》、《经济学人》、《财新周刊》等财经媒体。
一些经济学家(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普及性著作,他们经常会结合时事来讨论经济问题。
关注一些经济学家的微博、公众号,看看他们如何评论市场。

第四步:深入钻研,探索感兴趣的领域

当你掌握了基础理论和一定的分析能力后,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深入研究经济学的特定分支了。

金融经济学: 研究股票、债券、衍生品等金融市场的运作和定价。
劳动经济学: 研究工资、就业、人力资本等问题。
国际经济学: 更深入地研究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
发展经济学: 研究贫困、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等问题。
行为经济学: 结合心理学,研究人们的非理性决策。
计量经济学: 这是经济学研究的“工具箱”,学习如何运用统计方法来检验经济理论。如果你想做经济研究,这是必学的一环。

推荐阅读(进阶类):

根据你的兴趣选择对应领域的经典教材或著作。
如果你对量化研究感兴趣,可以开始学习计量经济学教材(如古扎拉蒂的《计量经济学导论》)。
阅读一些经济学期刊上的学术论文,看看前沿的研究都在做什么。

一些自学的小贴士:

1. 持之以恒是关键: 经济学不像学一门语言,背几个单词就能说几句。它需要你不断地理解、消化、练习。不要指望一蹴而就。
2. 多做练习题: 教材后面的练习题非常重要,它们是检验你是否真正理解概念的最好方式。
3. 加入学习社群: 如果有可能,找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学习,可以互相讨论问题,分享学习心得,会更有动力。
4. 不要害怕提问: 遇到不懂的地方,大胆去问。可以在网上找经济学论坛、社区,或者请教身边懂经济学的朋友。
5. 保持好奇心: 经济学研究的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问题之一——资源如何配置。带着解决现实世界问题的眼光去看待经济学,会更有趣。
6. 注意区分主流观点和非主流观点: 经济学内部也有很多争论,了解不同的学派和观点,但初学时,先把握主流的、被广泛接受的理论。

总而言之,自学经济学就像攀登一座高山,一开始可能觉得路途遥远,但只要你找准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最终一定能看到壮丽的风景。祝你学习愉快!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实名反对几乎所有的高赞回答!

最大的原因是:根本没必要照搬经济类专业的培养方案

我的这篇回答将告诉你,非经济专业的人到底应该如何系统学习经济学。

这是我花了3个晚上,累计10+小时,把我近年来看的所有相关书籍做了一个汇总,总结出的一条最适合小白的学习路径。

全文累计3000+字,绝对是我的良心回答,保证全网独家。

相信你看过之后可以少走很多弯路,这些弯路我已经走过了,你就没必要再走了。


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 一些说明
  1. 为什么没必要照搬培养方案
  2. 一个很可能浪费你时间的误区
  3. 什么才是最适合小白的学习路径
  • 书籍推荐
  1. 《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 曼昆
  2.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高鸿业
  3.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高鸿业
  4. 《货币金融学》米什金
  5. 《国际经济学:理论与政策》克鲁格曼

一、一些说明


1.为什么没必要照搬培养方案

如果是其他专业,那按照培养方案学习是非常不错的选择,但经济学不一样。

经济学的核心课程有三门: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核心都是三门课。

为什么这三门课需要学这么久呢?这就要讲到经济学这门学科最有意思的地方了。

经济学按层次不同分为初级经济学、中级经济学和高级经济学

但不管是初级、中级还是高级,学的知识其实没什么差别,只是使用的数学工具更加高级了而已。

比如初级经济学,用的是中学数学,而中级经济学,用微积分再给你重新推导一遍,但知识体系还是那套,基本没变。

而到了高级经济学,用的数学工具就更高级了,但仍然是在那个框架下重新给你推导一遍而已。

这一方面也解释了为什么经济学对数学的要求那么高,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我们只要学初级经济学就可以了

还有,如果你不从事相关工作,不需要分析太多数据的话,那计量经济学也可以砍掉,只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就可以了。


2.一个很可能浪费你时间的误区

很多人都推荐一些讲故事、讲段子的畅销书作为入门,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我很不推荐。

原因有三个:

第一,这些畅销书的主要作用是培养你的学习兴趣,但我相信你已经有了兴趣,不然你也不会来搜索这个问题。

第二,畅销书通常只是以一些通俗易懂的例子作为切入点,仅仅是盲人摸象,你看完后仍然没有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后面还是会自己拿起教材看的,既然如此,我们就没必要浪费时间看畅销书了。

第三,有些教材还真不枯燥,至少当时我读的津津有味,具体的介绍我放在了第二部分。



3.什么才是最适合小白的学习路径

学习一门学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知识框架,而搭建知识体系,最快的方法就是看教材

教材本身就有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再加它的专业性,不会让你出现盲人摸象的问题,把你带跑偏。

搭建好知识体系后,你应该也知道自己感兴趣的是什么了,这时就是天高任鸟飞了,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阅读。

你可以回过头去看看畅销书,了解经济学是如何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在一起的。

你也可以去啃经典的大部头专著,看看历史上那些伟大的头脑都在想些什么。

你还可以继续就某个专题深入阅读,比如讲投资的,讲中国经济的,讲金融危机的。

这方面已经有了很多的回答,我就不多讲了,下面推荐5本书,搭建起你的知识框架。

如果你看到这里,说明你也是个有深度阅读习惯、能独立思考的人,这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是很难得的。

我下面讲的内容更加干货,建议点赞+收藏mark一下,方便以后随时查看。


二、书籍推荐

1.《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 曼昆

作为我们入门的第一本书,自然是要精挑细选了。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受到了很多人的推荐,分为微观经济学分册和宏观经济学分册,这里我把《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作为我们学习路径上的第一本书。

《经济学原理》是经典的经济学入门教材,其英文原版被美国600多所大学使用,而且被翻译成20余种语言,在全世界广泛流传。

这里教大家一个判断教材是否优秀的简单方法,看它的版次——只有受欢迎的优秀教材,作者和出版社才会多次再版,而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已经出版到第7版了,这质量确实没话说。

(其实今年5月份已经出了第8版,但我没看过,不敢随便推荐)

特点:《经济学原理》最大特点就是通俗易懂,曼昆简直是把读者当小学生了,一个概念翻来覆去讲上好几遍,我看到后面不耐烦了,直接就是跳着看的。这就是我把它放在第一本的原因。

注意: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还有一本宏观经济学分册,但我极其不推荐。这是因为曼昆还专门写了一本《宏观经济学》,所以《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就写得很水了,理论体系都不完整,小白看了很容易钻牛角尖走火入魔。

为了方便大家选购,我直接放了购物链接,大家点进去就可以直接下单了:

这是辅导书的链接,但我觉得没必要买辅导书了,教材很简单,大家都能看懂,直接点上一个链接买教材就行:


2.《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高鸿业

这本书还是讲微观经济学的,是我们中国人写的。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虽然很好但那是以美国人的视角写的,所以我们还需要读一本中国视角的,我推荐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

高鸿业老师的《西方经济学》也分为微观部分和宏观部分,这里先推荐微观部分。

如果大家没时间的话,这本书可以不用全部看,不过以下三块内容是我强烈推荐的:

第一块,大家可以把《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和《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对比一下,看看哪些是新内容或者你感兴趣的,翻到这块看一下。

第二块,开头和结尾对于西方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介绍,这是跳出经济学本身的视角,对建立知识框架很有帮助。

第三块,在每章的结尾有一个结束语,用批判性思维对每章的内容做一个批判,有利于我们锻炼批判性思维。

特点: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每章的结尾有一个结束语,也是经常被吐槽的地方,我当时也发了一条朋友圈吐槽了一下:


3.《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高鸿业

学完了微观经济学,现在我们该学宏观经济学了。

微观经济学精读曼昆的,而宏观经济精读高鸿业的。

除了之前介绍的特点外,高鸿业老师的《西方经济学》还被选为考研的教材,质量绝对是杠杠的。

如果你还是一名大学生,强烈推荐你认真学习,说不定以后还会跨专业考研,一不小心就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特点:倒数第二章介绍了宏观经济学各流派的争议和共识,最后一章又对西方经济学来了一场大批判,很精彩。

这是西方经济学微观+宏观的链接:

这是微观部分的辅导书,当然,如果你没去精读微观部分,这就没必要买了:

这个是宏观部分的辅导书,推荐买一下,因为宏观部分还是有点小难度的:


4.《货币金融学》米什金

经济学学完之后就该学金融学了,金融是经济的一个分支学科,而米什金的《货币金融学》是经典的入门书籍。

最新版是第11版,但我推荐第9版,因为第11版关于货币理论的部分不完整,小白看了很容易钻牛角尖。

我当时买的就是第11版,看得我好辛苦,头昏脑涨的。

这苦我受一次就行,希望你们不要再受了,买第9版吧。

特点:第23章,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实证分析很经典,对于我们看懂美联储的操作很有帮助。

这是辅导书:


5.《国际经济学:理论与政策》克鲁格曼

学习完了上面的几本书,我们对于经济金融已经有了足够的理论知识。

但除了理论知识,历史知识也很重要。

一滴水,只有放到大海里才不会干涸,一个知识,只有联系到历史才能更好地理解。

前面4本书都没怎么联系历史,而克鲁格曼的《国际经济学:理论与政策》就刚好填补了这个需求。

《国际经济学:理论与政策》分为上下两册,上册国际贸易部分,下册国际金融部分,每一册都先介绍理论知识,再介绍各国政策的历史变化情况。

尤其是下册的政策部分,介绍了很多国际政经事件,比如布雷顿森林体系、亚洲金融危机等。

2020年绝对是魔幻的一年,经历了美股熔断、原油跌破负值,实在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时候阅读这本书,特别应景。

特点:填补了其他教材在历史知识方面的空缺,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强烈推荐!


PS:感谢大家的热情,有些书已经买光了,大家点击链接进去如果发现没货了,记住书名换一家店就行。我没收任何广告费,不是说非要我推荐的店铺不可,大家可以自由选择~


我是 @汤一白君,喜欢研究国际政经,写干货文章,立志打破专业壁垒,让小白也能看懂经济金融。

如果你也对经济金融感兴趣,我推荐你看看这篇文章,10分钟带你入门金融:

如果你对上半年发生的原油宝事件感兴趣,可以看看这篇专门写给小白的文章:

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仅次于大萧条的一次危机,当时的情况到底是什么样的,可以看看这两篇文章:

上个世纪的日本经历了“失去的十年”,到现在还没缓过劲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推荐看看这篇文章:

你也可以选择关注我,我还会继续更新更多干货文章~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