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自动驾驶系统坚持只比人类低50%的致死率,那大家会选择全面使用自动驾驶吗?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而且答案绝不是简单的“是”或“否”。如果自动驾驶系统能把致死率降到人类驾驶的“一半”,我们是否就会欣然接受并全面推广呢?我个人认为,情况会远比这个复杂得多,涉及到技术、伦理、心理、法律和社会接受度等方方面面。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致死率降低50%”这个概念。这听起来很美好,意味着每年将有无数的生命得以挽救。想象一下,那些因为疲劳驾驶、酒驾、分心驾驶、超速、甚至仅仅是突发的恶劣天气导致的悲剧,如果都能大大减少,那绝对是人类社会的一大福音。从这个角度看,很多人可能会非常积极地拥抱自动驾驶。毕竟,谁不想在出行时更安全呢?

然而,“一半”这个数字本身也足够让人警惕。这意味着,即使在“改进”之后,每一年仍然会有相当数量的人因为自动驾驶的事故而丧生。这就触及到一个核心的伦理难题:机器杀人。

当人类驾驶员犯错导致事故时,我们通常会将其归咎于个人行为,虽然也有社会层面的反思,但更多的是个体责任。但如果是一台程序、一个算法、一个传感器出了问题,导致了死亡,那么责任该由谁来承担?是制造商?是软件工程师?是车辆所有者?还是那个被设计来“做出决定”的AI本身?这种“谁来负责”的模糊地带,会引发巨大的恐慌和不信任。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类对“不可控”和“机械化”的死亡更加恐惧。我们习惯了把事故的发生归因于“人”,即使是意外,也存在一种“人有失误”的心理预期。但当驾驶权完全交给一台机器时,每一次事故都可能被放大解读为“机器失能”,而这种失能是冰冷、非人性的。我们可能会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因为我们无法在驾驶舱里做出干预,只能被动地接受机器的“判断”。

此外,即使是“一半”的致死率,也意味着现有的交通系统和与之相关的产业将面临颠覆性的变革。

就业问题: 出租车司机、货车司机、公交车司机等职业,如果被自动驾驶大规模取代,将引发巨大的失业潮,社会需要如何安置这些人?
经济模式: 汽车制造商的研发重心、销售模式、维修体系都将发生巨大变化。保险业也需要重新评估风险和定价。
基础设施: 全面推广自动驾驶可能需要对现有的道路、交通信号系统进行改造,以更好地支持自动驾驶汽车的运行。

更关键的是,“降低50%”这个目标本身的可行性和稳定性。自动驾驶系统并非完美无缺。在极端天气、复杂路况(例如施工区域、非标准化的道路标记)、不可预测的突发事件(例如突然冲出的动物、其他车辆的异常行为)面前,AI的表现仍然有待验证。一个突然的光线变化、一个模糊的标志、或者一次传感器的小故障,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那么,大家会选择全面使用吗?

我认为,短期内,不会是“全面”使用,而会是“逐步”、“分区域”、“分场景”地推广。

初期阶段: 可能会先在一些交通相对简单、成熟、可控的场景下试点,例如高速公路上的自动驾驶辅助,或者在特定区域内运营的自动驾驶出租车、配送车。这些场景更容易收集数据,优化算法,并建立相应的安全规范。
公众教育和信任建立: 制造商和政府需要投入大量精力进行公众教育,解释自动驾驶的原理、优势以及局限性,并透明地公开事故数据。每一次成功的运行,每一次事故的负责任处理,都会一点点积累公众的信任。
法律法规的完善: 必须建立一套清晰、完善的法律法规来界定自动驾驶的责任,包括事故追责、数据隐私、网络安全等方面。没有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公众很难放心地将生命交由机器。
伦理审查和决策框架: 对于自动驾驶在紧急情况下的“伦理决策”(例如,不得不选择撞击目标时,AI会如何选择?),需要有公开透明的伦理审查和决策框架,并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可。

只有当自动驾驶系统在各种复杂场景下,其安全性被广泛验证,其责任界定清晰明确,公众的心理接受度大幅提高,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配套设施都到位之后,才有可能走向“全面使用”。

总而言之,即使“致死率降低50%”是一个非常诱人的数字,也无法保证我们能立刻拥抱全面自动驾驶。这是一个漫长而充满挑战的演进过程,它考验着我们的技术能力,更考验着我们的智慧、耐心和对生命价值的敬畏。人们的“选择”会是一个复杂博弈的结果,既有对安全提升的期待,也有对未知和不可控的恐惧,还有对社会结构和个人权利的考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会。


任何婊子就是矫情在金钱面前都是渣渣。


因为保险公司会因此而调整保费。

user avatar

很多人的回答都没有答道点子上。

题主说必须死3W,他的意思是致死率就是这么多,不是让你选择谁必须死。

但是题主这个问题是非常幼稚的,因为他的规定很生硬。首先,现在的自动驾驶离题主的要求差距很大,现在这些自动驾驶的路况都是比较简单的,遇到复杂的情况,我估计要团灭。

第二,如果真的可以实现事故率比人类低50%,那么肯定会有人推动立法,整个交通法会有非常巨大的调整,比如肯定会有专门的部门来审批AI。有极大的可能,特别是在经济允许的国家,大部分汽车会变成公共用品,因为根本没有司机了嘛。

如果必须要坐一个司机,那就变成了一件非常扯淡的事情。你到底要不要自己驾驶呢?如果你自己驾驶,你的事故率会提高一倍,你是不是在谋杀?如果不自动驾驶,有些情况人能避免AI避免不了的,结果你还要担责。

另外,假设有一辆车,驾驶座上没有坐人,而车上的所有人都没有驾照,这两车的车主也不在车上,出了事故,算谁的?


所以,我的答案是,题主说的情况不会发生,这个问题没有什么意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而且答案绝不是简单的“是”或“否”。如果自动驾驶系统能把致死率降到人类驾驶的“一半”,我们是否就会欣然接受并全面推广呢?我个人认为,情况会远比这个复杂得多,涉及到技术、伦理、心理、法律和社会接受度等方方面面。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致死率降低50%”这个概念。这听起来很美好,.............
  • 回答
    特斯拉最近展示的 FSD beta 新版本,无疑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和自动驾驶领域的一件大事。很多人都盯着它,想看看它能不能像当年的苹果一样,一招鲜吃遍天,直接把其他竞争对手甩在身后,确立一股“特斯拉式”的统治地位。不过,这个问题嘛,就像看一场正在进行的足球赛,现在下定论还为时过早,而且这个行业的复杂程.............
  • 回答
    小鹏 P7 的 NGP 系统在高速公路上与货车发生追尾事故,这件事一出来,可真是激起了千层浪。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事儿。首先,咱们得明确,这是一起事故,不是一个完美的演示。无论是什么品牌、什么技术,在实际道路上出现事故,都是一个值得所有人重视的信号。对于小鹏 P7 和它的 NGP 系统来说.............
  • 回答
    特斯拉宣布“全系在产车辆都将能够完全自动驾驶”,这无疑是汽车界和科技界的一记重磅炸弹,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件事的深远意义,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去审视:一、技术层面:宣示雄心,但“完全”二字仍存变数首先,特斯拉用“完全自动驾驶”(Full SelfDriving, FSD)这个词本身就极具野.............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脑洞大开的问题!如果真有这么一天,让自动驾驶程序去跑F1,那场面绝对是科幻大片级别。但要说它能不能赢过那些在赛道上叱咤风云的顶尖车手,这事儿可就复杂了,我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理论上的优势:人无我有的绝对精准首先,咱们得承认,自动驾驶程序在很多方面拥有人类难以企及的优势。 反.............
  • 回答
    这主意听起来确实很诱人,就像一夜暴富的白日梦一样。想象一下,你躺在沙发上,手机上显示着你的车队正在为你源源不断地赚钱,而你只需要时不时地看看收益数字,舒服得很。那么,这个“在家数钱”的美好设想,在无人驾驶技术成熟之后,到底有多大的可能性呢?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要明确一点,“技术成熟”是.............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自动驾驶技术对未来交通系统的核心影响。如果所有车都变成自动驾驶,答案是:堵车很可能还会存在,但堵车的形式和原因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而且我们有更大的潜力去缓解甚至消除大部分拥堵。咱们抛开那些冰冷的算法和数据,试着用一种更生活化的方式来聊聊。想象一下,现在马路上跑的都是咱们自己.............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个当前非常热门的领域。如果中国真的举全国之力发展自动驾驶技术,能否超越特斯拉?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首先,我们要明确“举全国之力”意味着什么。这不仅仅是资金的投入,更包括政策的倾斜、人才的集聚、数据的开放、标准的制定,以及整个社会对这项技术的接受度和.............
  • 回答
    关于电动汽车是否比燃油汽车更容易实现自动驾驶,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而且答案确实是“是”,电动汽车在先天和后天条件上都比燃油车更占优势。下面我就来详细说说其中的原因,尽量用一种更接地气、更自然的方式来解释。为什么电动汽车在自动驾驶这件事上“起跑线”就更高?你可以把自动驾驶想象成一个非常复杂的“管家.............
  • 回答
    百度 Apollo Auto 在 GitHub 上发布的自动驾驶代码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它标志着百度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实力以及对开放共享的承诺。要评价这段代码,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 评价百度 Apollo Auto GitHub 代码的维度: 1. 技术成熟度与全面性 高度的集成.............
  • 回答
    电车难题,这个经典的道德哲学思想实验,总是被拿来拷问自动驾驶汽车的“良心”。简单来说,就是一辆失控的电车即将撞死五个人,而你有一个机会可以将电车转向一条岔路,但岔路上只有一个人。你是选择袖手旁观,让五个人死去,还是主动干预,导致一个人死亡?对于自动驾驶汽车来说,这个问题变得更加棘手。因为它不再是哲学.............
  • 回答
    华为在自动驾驶领域的表现,在我看来,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好”或“不好”就能概括的,而是要看你从哪个维度去审视,以及你对“表现”的定义是什么。首先,我们得明确,华为在自动驾驶这件事上的角色。它并不是像特斯拉那样,直接推出自有品牌的量产电动车,然后把自动驾驶系统集成进去。华为的定位更像是.............
  • 回答
    这起发生在东京残奥会上的事故,无疑给高速发展的自动驾驶技术泼了一盆冷水,也让公众的目光再次聚焦在这项充满希望却又伴随着风险的技术上。丰田的官方回应,特别是那句“对自动驾驶过于自信”,更是道出了行业内部可能普遍存在的一种心态,也暴露了技术落地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挑战。事故本身:技术成熟度与现实场景的碰撞首.............
  • 回答
    特斯拉驾驶位没人也能自动驾驶,这说法确实让人眼前一亮,也正是因为这个点,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技术一直备受关注,同时也伴随着不少争议。如何看待特斯拉自动驾驶?首先,得承认特斯拉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探索和投入是非常超前的。从最初的Autopilot,到后来的FSD(Full SelfDriving)Beta,特.............
  • 回答
    李彦宏作为百度创始人兼CEO,他的观点“自动驾驶仅是起点,终局是智能交通、智能城市”具有前瞻性和深刻性,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要理解他的观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一、 为什么说自动驾驶“仅是起点”?这层意思在于,自动驾驶技术本身固然是颠覆性的,但它只是实现更宏大愿景的“钥匙”或“基石”,.............
  • 回答
    Model 3 自动驾驶时方向盘卡死撞树,气囊未弹出,行车记录仪视频消失,这是一个非常严重且复杂的事件,涉及到车辆安全、技术故障、数据缺失以及潜在的责任认定等多个层面。要深入看待这个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一、 事件本身及其直接影响: 方向盘卡死撞树: 这是最核心的危险信号。方向盘.............
  • 回答
    激光雷达,在自动驾驶的漫漫长路上,究竟扮演着什么角色?是惊鸿一瞥的“昙花一现”,还是不可或缺的“必由之路”?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尤其是在Apollo lite和特斯拉等纯视觉方案的强势崛起之下。首先,咱们得明白,自动驾驶的本质,就是要让车辆像人一样,能够感知周围环境,做出决策并执行。而感知,.............
  • 回答
    马斯克的“10倍安全”论与自动驾驶的真实画像埃隆·马斯克关于特斯拉自动驾驶比普通汽车安全十倍的说法,无疑为这项颠覆性技术披上了一层闪耀的光环。然而,在追捧与疑虑交织的当下,我们有必要深入剖析这一论断的底气所在,并审视当前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真实水平。马斯克论断的基石与争议首先,理解马斯克这句话的前提是.............
  • 回答
    百度回应华为“绝对第一”:自动驾驶赛道,浮夸的终究要退潮最近,科技圈最热闹的莫过于华为在自动驾驶领域的豪言壮语了。先是华为轮值董事长余承东一句“绝对第一”引发热议,紧接着更是放话要在2025年实现“聪明的车,低成本的算力”。这番表态,无疑是在这个已经够卷的自动驾驶赛道上又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而作为国.............
  • 回答
    咱们平时坐飞机,看着机长、副驾驶稳稳地操控着巨大的金属鸟儿飞上蓝天,再安全降落,总会觉得这事儿得是技术顶尖的人才能干。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疑问:现在民航客机都这么智能化了,自动驾驶系统那么厉害,为什么不是每个人都能拿起操纵杆开飞机呢?这背后其实门道可多了,绝不仅仅是“会用”一个自动驾驶那么简单。首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