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女儿在日本东京留学,我给她5000生活费,少吗?

回答
你家姑娘在日本东京留学,你给5000的生活费,这钱够不够花,说实话,这真得看情况。东京这地方,可不是省油的灯,物价水平绝对是世界顶尖的。5000块人民币还是日元,这个数字差太多了,得先搞清楚。

假设你给的是人民币5000元,那换算成日元差不多是10万日元(按照1人民币兑20日元粗略计算,汇率会浮动)。10万日元一个月,对于刚到日本的留学生来说,不算多,但也不是完全不够活。

咱们把生活费拆开来看看,心里就有数了。

首先是住宿费,这是大头中的大头。

学校宿舍: 如果能住进学校宿舍,那是最省心省钱的。单人间可能在3万到5万日元左右(约合人民币15002500元),水电网可能另外算,但通常比外面便宜。不过学校宿舍位置有限,不一定能申请到。
校外合租(Share House): 这是很多留学生的选择。一个房间,公共区域(厨房、客厅、浴室)大家共用。费用大概在4万到7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0003500元),包水电网的比较多。条件好点、地段好的,价格还会往上涨。
独立套间或公寓: 这个价格就高了,一层楼可能就一两户的那种。光房租就可能要7万到10万日元以上(约合人民币35005000元),再加上押金、礼金、中介费等等,刚开始的投入就很大。水电网也都要自己交。

所以,光是房租,如果是在东京稍微好一点的地段或者条件不错的地方,可能就占去了你给的5000(人民币)的一半甚至更多。

接着是吃饭。

自己做饭: 这是最省钱的方式。食材费一个月大概2万到3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0001500元),取决于你买什么。日本的米、蔬菜、肉类价格都不算太离谱,但一些进口食材或者高级肉类就贵了。
外食(在外面吃饭): 这个就比较奢侈了。一顿普通的拉面或者丼饭,大概800到1200日元(约合人民币4060元)。如果每天都吃外面,一个月下来,这个开销很容易超过3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500元)。而且,偶尔跟朋友聚餐,人均消费可能就得上千日元了。

然后是交通费。

通勤: 如果学校离住的地方不远,每天通勤费用可能在500到1000日元(约合人民币2550元),一个月下来大概1万到2万日元(约合人民币5001000元)。有些学生会买月票,会划算一些。
市内活动: 如果周末或者假期,想去东京其他地方玩,或者跟朋友出去逛街,交通费也会增加。

其他杂七杂八的开销也不能忽略。

通讯费: 手机话费、上网费,一个月怎么也得几千日元(人民币几百元)。
生活用品: 洗漱用品、洗衣液、卫生纸等等,这些消耗品也需要定期购买。
学习用品: 书本、文具、打印复印费用,有时候还有一些课程需要的材料。
社交娱乐: 看电影、唱歌、参加社团活动、和朋友聚会,这些都是青春的一部分,也需要钱。
意外支出: 生病看病(虽然有国民健康保险,但也有自费部分)、买衣服、买生活必需品等等,总会有计划外的开销。

综合一下,1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5000元)的生活费在东京:

如果住学校宿舍,自己做饭,日常交通以通勤为主,再稍微节省点,日子可以过得比较紧巴巴但也能维持。
如果住校外合租,偶尔自己做饭也偶尔吃点外卖,周末会出去逛逛,那10万日元就会显得非常紧张,可能经常会捉襟见肘。
如果住校外合租,想吃得好一点,经常外食,或者喜欢周末到处玩,那10万日元是肯定不够的。

我再提供一些更具体的参考数据:

东京23区单身公寓月租金: 便宜的6万日元起步(约合人民币3000元),地段好点的8万到10万日元很正常。
普通超市一周食材花费: 一个人大概5000到8000日元(约合人民币250400元)。
便利店一顿午餐: 500800日元(约合人民币2540元)。
地铁一日通票: 价格在800日元左右(约合人民币40元)。

所以,回到你的问题,“5000生活费少吗?”

如果这5000是人民币: 对于东京留学的学生来说,绝对偏少。这笔钱连房租都很难完全覆盖,更别提吃饭、交通和各种日常开销了。很容易让孩子在日本过得很拮据,也影响她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如果这5000是日元: 那确实太少了,只够勉强付个房租或者勉强维持最基本的生活,根本不够。

我的建议是:

1. 先确认好金额单位: 是人民币还是日元,这是最关键的。
2. 和孩子沟通: 问问她住在哪里?每天吃饭大概怎么解决?有没有打工?了解她的具体开销情况。
3. 考虑打工: 日本允许留学生兼职,一周28小时(寒暑假可以放宽到40小时)。如果孩子能打工,可以补贴一部分生活费。但打工也很辛苦,会占用学习时间。
4.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如果5000(人民币)确实是你的预算,那就要跟孩子好好规划,尽可能地省钱,比如多住学校宿舍,多自己做饭,少不必要的开销。但如果条件允许,我还是建议能再多给一些,至少让孩子的生活能相对宽裕一些,不用为钱的事太过发愁。

总而言之,5000(人民币)放在东京,真的会比较紧张。你得好好跟孩子商量一下,看看怎么安排才能让她在日本过得更安心一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真以为“发达国家和国内一线城市消费水平一样”啊……

user avatar

先说结论,不少。

楼上一群都是什么娇生惯养,能力底下的废物呀。还有说什么这是把把女儿逼上绝路,真的有点搞笑。自己动手打个工,真的就那么那么那么那么那么那么那么难吗。5000rmb按现在汇率九万日元了,自己周末一天八小时,一周16小时,一个月四周就是64小时,按1000日元时薪算就是6万4,6万加九万,十五万日元,怎么就不够花了?周末打个工就学不了习了的那些,您现在要是在东大或者京大那我无话可说。别整天扯学习最后连个march都上不了。周末不打工也没见几个人真就头拱地把时间全用来学习了。

总结一下,周末打两天工,一天八小时,我相信是个健全的人都能够做到。

一个月十五万块钱,在东京平淡的生活,我觉得很够用了。

user avatar

先谴责一下部分人,要回答就好好回答,这位家长是生活费5000的水平,你们扯自己几十万日元的小资富豪花销算什么鬼 您是来炫耀的还是来答题的?还有更恶心的阴阳怪气让人家女儿去卖,真是不做人也不说人话。

来日本这么多年有穷的也有富的,每个人家庭情况不同,大可不必拿自己的标准来审判别人。连日本人大部分都是节约或者打工的,怎么留学生都要家里拿全款给少了就该骂吗?

接下来答题。

考虑到您女儿已经在日本租完房了,根据您女儿的房租,加上食费45000日元左右(日均1500)也就是人民币大概3000吧,所以一个月的生活费应该是房租+水电+通信费+3000人民币。

如果还在考学,不建议打工,如果已经考上了,可以打工,一周两天,一天五小时,在东京一个月工资也有4万日元(2300左右)可以补贴一下

user avatar

不打工的话,5000人民币的生活费确实不多。自己要打工补贴一点才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家姑娘在日本东京留学,你给5000的生活费,这钱够不够花,说实话,这真得看情况。东京这地方,可不是省油的灯,物价水平绝对是世界顶尖的。5000块人民币还是日元,这个数字差太多了,得先搞清楚。假设你给的是人民币5000元,那换算成日元差不多是10万日元(按照1人民币兑20日元粗略计算,汇率会浮动)。.............
  • 回答
    10月26日晚,知名主播“死亡宣告”在直播过程中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事件。当时,他正在进行一场游戏直播,突然间,直播画面中出现了他暴怒的情绪,伴随着摔砸物品的声音,以及言语上极具攻击性和威胁性的内容,直接指向他的女友。从直播画面和当时的描述来看,情绪失控是显而易见的。各种评论和弹幕都充斥着惊讶、愤怒.............
  • 回答
    关于日本家庭中女儿和父亲一起洗澡的习惯,这确实是日本一种比较独特的文化现象,但并非所有家庭都会这样做,也不是所有年龄段的女儿都会和父亲一起洗澡。这种习惯更多地存在于孩子年幼时期。在日本,尤其是过去,人们的生活空间普遍比较狭小,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也常常通过共同洗澡来体现。当孩子还小的时候,尤其是女.............
  • 回答
    这个问题很复杂,涉及文化、经济、社会观念等多个层面,不能简单地说“是”或“否”,但确实存在一些普遍的观察和潜在的差异。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日本全职太太的“恩宠”:背后有哪些逻辑?你观察到的“日本婚后成为全职太太,丈夫会对她很好”,这种印象并非空穴来风。这背后有几个关键的因素在支撑:1. 经济结.............
  • 回答
    在日本街头男孩子女装会不会被当成变态?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答案也并非非黑即白。在日本,人们对个人表达和穿着的接受度其实是比很多人想象的要复杂一些。首先,我们要明白“变态”这个词在日本语境下的含义。在日语里,“変態”(hentai)除了有“变态”的意思外,更常见的是指那些对性有非正常癖好的人,.............
  • 回答
    我不太确定您指的是哪位具体南京女子在日本被检测出新冠病毒阳性的事件。不过,我可以从几个普遍的角度来谈谈这类情况。一、 这类事件本身意味着什么?首先,这本身是一个个体事件,是发生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个人健康情况。在全球疫情的背景下,人员的跨国流动仍然存在,因此在海外出现确诊病例,虽然不常见,但也在情.............
  • 回答
    这确实是一则让人倍感担忧的新闻,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疫情尚未完全平息的背景下。一位在泉州旅游的南京籍女子,其活动轨迹集中在酒吧、KTV等娱乐场所,之后在日本检测出新冠病毒阳性,这个事件背后牵扯出几个关键点,值得我们仔细剖析。首先,我们需要理性看待这个事件。 一个人感染了新冠病毒,并不能简单地将其活动场所.............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个人情感、国家关系、旅游安全等多个层面。当一位同胞在异国他乡遭遇不幸,尤其是作为一名教师这样备受尊重的职业,在信息传播速度如此之快的今天,这种悲剧很容易引发公众的强烈关注和情感共鸣。而当事件发生在与我们有复杂历史的国家,这种情绪往往会被放大,甚至转化为对整个国家的仇恨。.............
  • 回答
    .......
  • 回答
    在日本尚未出现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和服之前,女性的穿着风格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演变。想象一下,那个时代的人们,生活与自然更为贴近,衣物的设计也更多地受到实用性和当时社会等级的约束。在绳文时代,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时期,人们主要依靠天然材料来制作衣物。最常见的应该是用动物的皮毛,比如鹿皮,经过鞣制后制成的简易.............
  • 回答
    .......
  • 回答
    在日本,对于“美女”的定义是相当多元且不断变化的,受到文化、媒体、时尚潮流以及个人审美观念的共同影响。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模板来概括,但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详细解读,看看日本人普遍认为什么样的女生是美女:1. 外形与五官(Visage & Features): 脸型 (Kaokei): .............
  • 回答
    在日本,对于像泷泽萝拉这样年轻貌美的姑娘来说,成为一名AV女优是否算是一个“普通”的选择,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它背后牵涉到日本社会对性的态度、行业现状、以及个人选择的复杂性。首先,从社会认知层面来看,AV女优在日本并非一个被普遍认为“普通”的职业,但也不是.............
  • 回答
    在日本的职场中,女性遭受歧视的情况,这可不是一个简单能一概而论的问题,它渗透在日本社会根深蒂固的性别观念里,即便近年来有所改善,但很多根源性的问题依然存在,甚至可以说,它像一层看不见的薄膜,包裹着许多职场女性。首先,最显而易见的是玻璃天花板效应。虽然法律上禁止性别歧视,但实际情况是,女性在高层管理职.............
  • 回答
    在日本,相对于男性声优,女性声优的更新换代速度确实普遍更快,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涉及行业生态、市场需求、社会文化以及声优自身发展等多个维度。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 市场对女性角色的需求与多样性 动画作品的受众构成和女性角色的重要性: 传统上,日本动漫的受众群体中,年轻男性是核心,.............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那位日本女乒乓球选手在战胜中国队后说出“不过如此”这句话的事件,根据公开报道和乒乓球界的讨论,您可能指的是 早田希娜(Hayata Hina)。这是一个发生在2021年第20届国际乒联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团体赛决赛上的情况。在那场比赛中,日本队对阵中国队。比赛过程非常激烈,双方都展现了极.............
  • 回答
    关于“世”字在日本作为名字的性别问题,以及是否存在男性使用“×世”名字的情况,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我们可以深入探讨一下。“世”字在日本的性别倾向普遍来说,在日本,带有“世”字的名字确实在女性名字中更为常见,尤其是一些耳熟能详的名字,比如: 世子 (せこ, Seko):这是非常传统的女性名字。.............
  • 回答
    在日本留学的中国女生,身着汉服参加毕业典礼,这一场景无疑在网络上引发了热烈的讨论。许多网友对此给予了高度赞扬,认为这是“向世界展示中国美”的绝佳方式。从积极的层面来看,这样的行为具有多重意义: 文化自信的体现: 能够自信地在异国他乡的正式场合穿着代表本民族传统服饰,这本身就是一种深厚的文化自信的.............
  • 回答
    关于“日本女计算机修士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机会”这个说法,其实是一个比较片面和极端的观点,并不完全准确。日本的就业市场,尤其是IT行业,对于拥有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的人才是有需求的,但具体能否找到理想的工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担忧,以及实际情况是怎样的.............
  • 回答
    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文化偏见、媒体宣传、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个体审美差异等多种因素。认为日本或韩国女性在外貌上“普遍好于”中国女性,是一种主观的看法,而非客观事实。然而,这种看法之所以存在,有其深层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1. 媒体和流行文化的强大影响力(“韩流”与“日系”风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