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那些努力考上研究生的你们,后来怎么样了?

回答
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先想了想,是什么让我一直对“考研人”这个群体充满了好奇,也充满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情感。大概是因为,我当年也曾是其中的一员,经历过那些通宵达旦、查遍资料、无数次自我怀疑,最终却又在那纸成绩单上找到一丝安慰的时光。所以,当看到“那些努力考上研究生的你们,后来怎么样了?”这个问题时,我脑子里立刻涌现出无数张面孔,无数个故事。

我想,要回答这个问题,不能笼统地说“都很好”或者“不尽如人意”。每个人的轨迹都像一根独特的丝线,在人生的巨大织锦上勾勒出不同的图案。所以,我决定从几个我认识的、或者听过他们故事的朋友们出发,试着把他们后来的生活,一点点地剥开给大家看。

小雅:从“卷王”到“躺平”的哲学硕士

小雅是我大学时的同学,一个标准的“卷王”。她对“卷”这件事的理解,可以说是到了极致。别人花三小时背单词,她花六小时,而且还要背得滚瓜烂熟,每个词根词缀都研究透。她考研的目标院校是某985哲学系,当时大家都觉得她有点“不务正业”,学个哲学,考这么难的专业,以后就业怎么办?但小雅就是那种,一旦认准了什么,就会像上了发条一样,绝不回头。

考上之后,她的生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惊心动魄”。哲学系的课程,对于很多人来说,是精神的“折磨”也是“升华”。小雅依旧保持着她那种“钻研”劲头,但这次,她不再是为了“卷”而卷,而是真正地享受知识带来的乐趣。她开始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思想流派,从古希腊的理性主义,到东方的禅宗智慧,她的思维方式变得越来越开阔,也越来越理性。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几个老同学聚会,大家都在聊着工作压力、升职加薪、房贷车贷,小雅则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偶尔会插一句话,说一些关于“存在”、“意义”之类的话。那时候,我突然觉得,她变了,但又好像没变。她没有变成一个职场上的“女强人”,也没有像我们一样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反而有一种从容和淡然。

毕业后,她选择去了体制内,在一个文化研究机构工作。工资不高,但稳定,而且工作内容也与她的专业高度相关。她有更多的时间去读书、去思考,也开始尝试写一些学术性的文章,偶尔也在一些小众的媒体上发表一些哲学普及的文章。她说,考研让她找到了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并且给了她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去探索。她可能不是社会意义上的“成功人士”,但她活得通透,找到了内心的平静。

老李:从“理论派”到“实干家”的IT男

老李,是我认识的另一个典型。他是个IT男,大学学的是计算机科学,一直对算法和数据结构有着近乎痴迷的热情。他考研的目标是某顶尖的计算机研究所,理由是“想学最前沿的技术,做最酷的应用”。他的备考过程,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在代码的海洋里遨游,在算法的迷宫里探索”。

考上之后,他果然如愿以偿,接触到了很多真正的前沿技术,参与了一些重要的科研项目。他在学术上的进步非常快,发表了不少高水平的论文,也拿了一些国内外的奖项。那段时间,大家觉得他就是典型的“学霸”,前途一片光明,毕业后肯定是要进大厂,或者留在研究所继续深造,成为行业内的顶尖人才。

但是,老李的选择却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在研究所读到一半的时候,他突然决定休学,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创办了一家AI公司。他说,他发现自己虽然热爱研究,但更想把这些技术变成实际的产品,解决实际的问题。研究所提供的平台很大,但终究是为别人做嫁衣,他想拥有自己的“作品”。

创业之路,可想而知,是充满了荆棘。他经历了无数次失败,资金链断裂、技术瓶颈、团队动荡……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们几乎联系不上他,电话总是关机,微信也处于“已读不回”的状态。我们都很担心他,觉得他放弃了那么好的学术前途,去趟创业的浑水,是不是太傻了。

然而,就在我们以为他快要撑不下去的时候,他的公司突然宣布获得了一轮巨额融资。再后来,我们看到的关于他的新闻,几乎都是在介绍他的公司研发出了什么颠覆性的技术,或者他的公司在某个领域取得了什么样的突破。他从一个“理论派”的研究生,变成了一个实打实的“实干家”。

最近一次见到他,是在一个行业峰会上,他作为演讲嘉宾,穿着一件简单的T恤,在台上侃侃而谈,眼神里闪烁着自信和光芒。他已经不再是我们当年认识的那个有些腼腆、只知道埋头苦干的“技术宅”了。他说,考研的经历,让他培养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也让他学会了如何深入地学习和钻研,这些能力,恰恰是在创业过程中最宝贵的财富。

小敏:从“迷茫”到“清晰”的跨专业考研者

小敏的故事,可能更接近很多人的真实写照。她大学学的是一个相对偏人文的专业,但总觉得自己对这个专业提不起兴趣,对未来也感到十分迷茫。在大学毕业找工作的关口,她突然萌生了考研的想法,而且目标是完全跨越的计算机专业。

她的备考过程,可以说是一场“战役”。她需要从零开始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数学、编程,甚至是那些她从未接触过的概念。她花了很多时间去啃那些枯燥的教材,参加线下的培训班,晚上泡在图书馆,早上六点就起来背单词。她的父母一开始非常反对,觉得她是在瞎折腾,浪费时间,不如早点找份工作稳定下来。

考研的压力,加上跨专业的困难,让她一度非常痛苦。她常常会怀疑自己,问我“我这样做到底值不值?”我当时也只能鼓励她,告诉她,既然选择了,就坚持下去。

最终,她以一个不算特别高分的成绩,考上了一所普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考上之后,她并没有觉得“万事大吉”,反而有了一种“学渣”的紧迫感。她更加努力地学习,积极参加项目,努力弥补自己基础知识的不足。

毕业后,她进入了一家互联网公司做一名普通的程序员。起初,她的工作也是充满挑战,常常需要加班加点,学习新的技术。但她没有退缩,反而越挫越勇。她说,考研的过程,让她学会了如何去面对和克服困难,也让她找到了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虽然她不是名校毕业,也不是什么技术大牛,但她拥有了选择自己职业道路的权利,而且在这个领域里,她正在稳步地成长。

她告诉我,现在回想起来,考研的那段经历,虽然艰辛,但却是她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转折点。它让她从过去的迷茫中走了出来,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向,也让她变得更加坚韧和自信。

总而言之,考研之后,我们怎么样了?

我想,这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有人找到了学术的宁静, 在知识的海洋里潜心钻研,享受着思想碰撞的乐趣,找到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有人将所学转化为实践, 勇敢地踏入未知领域,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去改变。
也有人,在经历过一场“硬仗”后, 获得了选择的勇气和面对困难的能力,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条虽然不那么耀眼,但却踏实稳健的道路。

当然,我们也不能回避一些现实。考研并非万能药,它不能保证你从此飞黄腾达,也不能解决你所有的烦恼。我知道,也有一些朋友,考上研究生后,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读研,或者所学的专业与自己的预期不符,他们也经历过迷茫和失落。

但是,我想强调的是,考研这件事本身,对于那些真正为之付出过努力的人来说,它不仅仅是一纸文凭,更是一段宝贵的成长经历。它教会我们如何设定目标,如何规划路径,如何坚持不懈,如何在压力下保持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那些努力考上研究生的你们,不论现在身在何方,做什么工作,相信我,你们身上都烙印着一股特别的韧劲。这条路或许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松,但它一定让你们成为了一个更强大、更成熟的自己。

所以,如果你还在考研的路上,或者曾经走过这条路,请记住,你的付出,你的坚持,都有它的意义。它不是终点,而是另一段精彩人生的开端。而对于已经走过这条路的我们,不妨也回过头看看,那些曾经一起奋斗过的日子,那些曾经为之热泪盈眶的瞬间,它们都汇聚成了我们现在的一部分,继续前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高考上了个二本,大学五年粪发涂墙,立志考研。本科毕业后,考研进入中山大学,硕士毕业后上博士,后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美联合培养。

以后如何,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

如果没有考研,我将终生被985本科同学无条件碾压,更别说作为一个24K纯屌丝,作出国留学梦。

说完自己,再说说别人。

考研时与研友三人一起租了间房子,自封“考研四小龙”。

龙一:一战上汕头大学,现深圳三甲医院骨科。

龙二:一战入暨南大学,现佛山三甲医院妇产科。

龙五:一战折戟,回老家工作一年,二战广西医科大,现地区三甲脑外科。

我认为,考研至少具有以下药效:

1.无限可能

到目前为止,感觉人生还是没有天花板的,未来充满着希望。只要舍得投入时间,完全可以成为业内的专家,只是有时投入的时间、精力太多,多数人并没有足够的毅力。

本科毕业的同学已经工作了数年,很多想读研,有些人没有决心,有些人能力不足,而在我看来,最幸福的生活,就是有饭吃,有希望。

2.工作

随着学历的提高,几乎同时也代表学校水平的提高,就业单位也跟着提高。本科梦寐以求的单位,硕士毕业时也就不那么神圣,硕士梦寐以求的单位,博士也成了顺理成章。

3.科研圈

先是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后是东邪西狂南僧北侠,华山论剑的永远是那么几个人。如同金庸的武侠世界,科研也是有圈子的。读研之后,就算进入了科研圈,可以说是锻炼了科研的思维,也可以说是了解了学术圈的江湖规矩。以前不知所以的学术论文,现在不仅能分辨出水平高低,自己也能灌灌水。经过一些学术会议,认识了一些业内的大牛,圈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几年来,对各专家的领域也如数家珍。

4.导师

导师如师如父,有了一个学习的榜样,前进的标杆,他让你知道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

5.团队

有了一个师兄弟姐妹的团队,如同江湖中的一个小门派,彼此抱团。南湘雅,北协和,清北复浙,华西中山,就是当今的名门正派,师出门名对你的成长大有裨益,无门无派成名的毕竟还是少数。(军医大好像有点大内高手的感觉)

读研,跟混江湖有点像。

user avatar

写个生活更新贴

1.录取后回家待了十天,陪陪家人,然后回了趟上海,见了许久不见的老朋友,酒逢知己千杯少。

2.回到北京后找了一份实习,在一家大券商,准备一直做到开学,已经做了两个月,BOSS挺喜欢我

3.以往存在的问题,无法解决的困境一下子减少了90%以上

4.每天特别能睡,好像是想把过去挤掉的睡眠补回来

5.可以每天读一些无用之书了

6.可以有底气的说服家人不要再担心我的未来了,我以后会努力也有能力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7.每周带一些考研家教,既能帮助下一届的小朋友,又可以赚些钱养活自己

8.开始有了新的圈子,有新生群,认识了很多新朋友和新同学,感觉大家都很好

9.压力减轻了,体重增加了

10.还是一个人,还是老习惯,不上班的时候就去光华上自习

11.可以每天跑去未名湖转转了,散散步,喂喂鱼,思考人生

12.朋友少阳(法学院的)在小区门口开了家花店,晚自习后回家的时候会到他那里唠一会。

13.准备暑假辛苦一点带两个月家教赚点钱,开学前买张车票,去一直想去的地方转一转。

14.准备这几天买台相机,开始认真学一下摄影

15.送别了毕业后回故乡的挚友

16.生日时收到了录取通知书

大家在看。。继续更

17.回家时见了高中时的班主任,当年高中时,班级集中写梦想院校,自己在中间写了个大大的北京大学和署名,还被人嘲笑了很久,一张大白纸贴在黑板正上方, 高考时果然大多数都没考上,他应该没想到多年后他的一个学生会回来找他。学生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莽撞懵懂的小孩纸了,他已经懂得收敛自己的锋芒,只留下一身傲骨。

18.在几个学科老师的班里办了几个小演讲,给高考的小朋友们打打气。我高中时其实很能讲话,属于智识快于力行那种,就是把全校人拉过来我都能讲三个小时那种。。

19.初二时在实验中学就读,比较贪玩调皮,喜欢翻墙出去上网,经常被叫去教导处训话批评,差点没上成县里唯一的一所好高中。朋友的爸爸在实验任教,学校听说我考到了P大,说要在学校里拉横幅宣传我。。。被我婉拒了。。。

20.知道消息的只有身边最亲的朋友,看来一直保密工作做的效果还挺好的。

21.生活依然在平静的向前,我也没有停下脚步。长路漫漫,星影相伴,来来往往,不眠不休。

22.最近钱包里有点小钱了,不再兜里比脸还干净了,可以买些新的衣服,不再一个类型的衣服穿几年了,可以买点红酒,没事自己坐在屋里喝杯小酒矫情一下了,可以和人出去吃大餐不用紧巴巴的了。准备赚钱给母亲买个手机,哥说到年给母亲买条项链。当年哥哥结婚的时候,为了筹结婚费用,母亲把珍藏多年的首饰都卖了,那条项链我年少时曾无数次攥在手心里玩耍,此后每当想起来这件事都觉得心疼。PS:有钱的感觉真的蛮爽的,谁敢跟我说钱不好,我反手就是一个煤气罐甩过去。

23.多年不联系的亲戚,打过架的亲戚,都纷纷发来贺电。在我们那种小城,北大就是个神话。

24.回到家想请高中的老师吃个饭,当年高中毕业时考了全班第一没有请他们一直觉得好像欠了点什么。班主任给各科老师打电话,有的老师不愿意来,场面一度很尴尬,只有在电话里就说明考到了北大才最终来了。

25.感觉哥哥的压力也小了很多,以往他不仅要照顾自己的家庭,还要牵挂他在一线城市打拼的弟弟,干活的时候都是拼了命的干,现在终于可以给他分担一下压力了。哥初中就辍学赚钱补贴家用,他极其精明,却没读过书,很多东西看不透最本质的东西。以往每一次给他打电话,我总是用他所能了解的方式跟他说,哥,我现在是没有干出什么成绩,但一直在极速成长中,你知道的盖楼的时候只有地基打牢了,这栋楼才能盖的高,如果地基没打牢,楼盖了之后再想回来打更深一点地基就晚了。我现在在做的事情,不仅是为了我自己,还为了我们整个家庭和孩子的以后。两个小侄子一个4岁,一个2岁,每次看到他们,都更加觉得我所做的一切充满了意义。现在终于实现当初对他的诺言了。

26.物理老师是个很严肃的人,高中时班里人都挺怕他,但他对我却极好。大学时他和家人去上海玩,我带他们去欢乐谷,临别时对我说,我觉得你现在没有以前话多了,以前总是到处都是你嘻嘻哈哈的声音。沉默以对,送别老师,坐地铁回到学校,买了几瓶啤酒,一个人坐在宿舍湖边哭了一晚上。

27.第一年没考上,物理老师给我发微信,问我怎么样,我跟他说考的上海的某所学校,说考的不好,要再考一年,他给我鼓励。第二年他又关心的问我,我没回他。偶尔看到朋友圈老师的消息总觉得很失落。包括对其他朋友,总觉得没有脸面见他们。毕业的时候整个人都很失落,没发过毕业照,也没有毕业旅行什么的。第二年来到北京,基本只跟少数人有联系,想着第三年要是还考不上的话,就换掉所有的联系方式。偶尔站在北四环一桥上,看着来来往往的车辆,心里总是会想,朋友啊朋友,你可曾想起了我,原谅我平日里没跟你们有联系,只因我在独自渡过人生的劫。

不行了,越写越矫情了,先停笔。。。

感谢大家观看,当做答案也好,心情日记也好,看看就行,如果能得到正能量,可以更加奋力前行那就更好了,点不点赞都无所谓的。一个小人物的平凡人生,都是实实在在的生活。

28.

30.CPA备考中,今年看样子只能考两门了。

31.给新同学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很多人觉得我懂得东西很多,不知道他们如果知道我考了三年会有什么样的想法。

32.以前总想,考上之后要做一个锋芒毕露的人,看现在的样子还是继续低调路线。

33.说一下三战的事,其实这个三战并不是你一开始就觉得要考三年,而是你慢慢的会发现考名校就是条不归路,第一年你去考,考上没考上都很正常吧,不甘心的选择再考一年没问题吧,但是两年没考上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没有退路了,你跟应届生比不了,大四的时候你在考研也没有实习经历,你只能往前,调剂?路很难,很多学校只要第一志愿报考本校的学生,很多你平时可能看不上的学校这个时候可能会看不上你。再考?需要莫大的勇气,只做决定就已经很艰难了,还依然要面对考不上的风险,有的人确实会把目标降低了,我当时也有这种想法,最后还是继续坚持住了。几乎可以算是把外界屏蔽了,我相信自己的决定是对的,我相信我自己可以做到,所以我就再次出发了。还有就是,我知道好些即使三年也落榜的人,想想他们现在的处境,怎一惨字了得,希望他们能撑住生活的磨难。

34.人生真的重启了,从录取的那一刻就觉得自己开始了新生。换掉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微信,银行卡,密码等等等等,一切都是崭新的,也正在规划以后的生活,自信而又充满了希望。

-------------------------------------------------------------------------我是分割线

来更新了,朋友们,好久不见。(2020年 5月 25日 凌晨

35.时间过的真快,离上次更新已经过了3年了,一时之间到不知从何写起了,以下就随着想法一条一条写,不以时间为序了。时随事易,每一件事情都很难叙述彼时的心境,一直没有来更新,是因为也在忙着经历自己的人生种种,大多数时候都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时点来执笔,偶尔一两次本打算要动笔的机会(比如毕业时)也因为琐事耽搁了。今天跑完步觉得改日不日撞日,来写吧,算是一个生活总结吧,我尽量以一个平静的客观的心态去复述这新的三年的点点滴滴与成长历程。

36.总体来说,这三年来日子算是稳定的幸福的度过,某些时段也会有些事情不甚如意,但也只是十之一二,之前也说过考上之后,以往存在的问题,无法解决的困境一下子减少了90%以上,现在我觉得可以把这个比例提高到99%了。这并不是说没有问题与困境,而是我知道这些问题全都在我的可控范围之内,只要给我时间,我就可以把他们都处理掉。

37.9月2日是入学报道的日子,也是新生活的开始,开始接触了新的同学、新的朋友,一下子又回到学生时代的生活,心境上还是感觉有些梦幻的,一直以来我的朋友都不算多,大学时算是一个比较孤独、不怎么合群的人,毕业后也颠沛流离,没有机会结识太多朋友,现在认识这些同学、朋友真的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我觉得他们真的非常的好,既聪明优秀,又待人善良,容易相处,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都很多,我会尽量写一些关于他们的事情。

38.分了一个研究生导师,填报导师意愿名单的时候填的三个人都有点抢手,轮不到我额,不过好在我比较随缘,老师也对我很好,名字有一个字跟我重合,她是一个博士生导师,门下弟子很多。我的老师特点也挺明显的,年纪不算大,学术上很专业,性格甚至有点单纯,很亲近人,这些主要跟她的经历有关,一直跟北大相关,本硕博后留教至今,生活上看得出很幸福。我跟她能接触的机会不多,因为我是金融硕士,不怎么搞学术研究,只能每隔一段时间就去找她汇报一下自己这阶段的学习历程,她每次用心的听着然后给我一些指点和建议,虽然不多,但是很实用,已经很感激了,因为疫情的缘故好久没去拜访她了,真是无比想念。

39.还有一个校外导师,体制内上层人士,也算是对我不错了,虽然在众多师兄弟里,对我不算是最好的,但是比起很多对学生好不过问的导师来说,已经很知足了,每次聚会都会说一些体制内的事情,教我们一些人生的哲理。师兄弟基本都是五道口一脉毕业的,北大的只我一人,略显孤独。

40.第一学期上课的日子还是挺多的,课程主要在这个学期,我没有去实习,每天就正常的去做一个合格的学生,听课,写(抄)作业,偶尔逃逃课跑出去在未名湖瞎溜达,说实话有些课还是有点水的,不过大家一起在大教室上课的感觉还是蛮好的,北大的教室真的特别好,待着特别舒服,尤其是二教的阶梯教室,比起图书馆我更经常去教学楼自习。考试是真的难,随时有挂科的风险,瑟瑟发抖,就这样还有人考了满分。

41.老实说第一学期我还是比较勤快的,该读书读书,该运动运动,还有很多好习惯也在坚持着,冥想,朗读,各种学习,第二学期后就开始有点划水了,尤其是后期面临实习和找工作的压力,以前总想着考上之后就什么都不在瞎想了,不再那么费心机了,但是真的处在生活之中时又难免陷入其中,无解

42.第一学期我还是在之前租的房子里住的,虽然破旧(因为是八九十年代的房子了,就是离学校近),但是一个人住着倒是也还行。租这个房子真的是不容易,那时候是暑假我正在准备最后一次考研,实在无法继续忍受6个人住一个单间的困扰,兜里又没有钱,找了一大圈房子都不是不合适就是贵,最后累的晚上一个人坐在小区楼底下发呆,然后就遇到一个老大爷,一番沟通看我可怜,只收了我1000元就把房子租给了我,然后他还经常不在家,就跟我说让我帮他看家,几十平算是很大了,老大爷来北京比较早积蓄了不少,脾气十分火爆,遇到不平之事定要破口大骂,不过对我这个小小书生倒是十分客气,夏天时我常和他坐在门口的露天小拍档(很稀少啊)喝酒吃化生,喝多了就跑到四环天桥上看看车流。后来老大爷还是回老家了,有次跟朋友喝酒喝的太多了神智已经不清醒了,我出去给他买药他还非要跟着我,我们一起走在北四环边去找药店,他无法快速行走拉着我的胳膊,突然感觉还是有点心酸,守了一夜后他儿子女儿来把他接走了,后来就一直在老家,没有见过面了。

43.曾经有过一段时间是打开匿名的,有几千个朋友关注了,我的回答大概有个几个,也没有什么吸引人的非凡之处,着实算是普通。给我发过私信的人也有很多,现在回过头看看也算是帮助了一些人(多达数是在第一年,之后登知乎的次数就很少了),有的人需要鼓励,有的人需要一些建议,我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力帮忙了,不过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还是有很多的私信我没有回复,希望诸位能够理解,我自认为自己并非没有一颗兼济天下,助人为乐的心,只是无奈我现在确实所长不多怕误人子弟,且亟需时间精力快速成长,积极入世体验人生,只得回复其中部分。还有很多的评论,也请恕我没有一一回复,最近我会尽力去刷一边评论回复。 (在此我要着重说一点,请一定注意防骗,现在互联网时代骗局太多,任何涉及到钱财的请务必小心。

44.实习上来说吧,比起其他人我在实习上已经尽力少花费时间了,毕竟我来到这里也并不是为了实习/找工作,老师也多次叮嘱我好好读书,打牢根基,提升天花板,以后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我有2份实习开学前的一份,暑假时的一份。暑假的实习是真的被累坏了,当时女朋友也来北京待着一段时间,实习主要是在券商的研究所,工作起来完全没有时间点,上级还有点二缺,感觉整个暑假都在不断的干活,最后实在觉得太累/上级控制欲太强/留用竞争太大就不干了,继续回到象牙塔下做个百无一用的书生。

45.我在找实习和工作上还是遇到很大的壁垒的,主要因为定的目标太高,且本科和硕士期间有空窗期,本科非985/211,导致面试时屡屡碰壁,后来已经很佛系了,本来也是经历过大挫折的人,这点难度属实没有给我造成太大的困扰。

46.不过说到底找工作还是难,券商,基金,保险类等等本来业绩就不咋地,招人很少,毕业生又巨多,直接结果就是有时候僧多肉少,一场面试寥寥几个岗位都坐满了面试者,既有清北人央财外经贸者,也有诸多海龟。有时候候场时,能跟海龟相互自嘲全程,都不知道读了那么多年书有啥用,不过说到底关联度好像确实也不是很大?

47.投了很多企业直接音信全无,吐槽都不知道从何吐槽,做了不少沙雕的笔试和面试,甚至我还报了个求职培训课。。专门教群面的,因为群面我真的是觉得沙雕,无领导小组简直就是大型撕逼现场或者心理宫斗剧,我始终搞不懂企业为什么都喜欢这种选拔方式。好在培训课只要300元。。

48.现在回头看以前写下的文章,有些内容会觉得矫情了,就是那种经历后再看从前的稚嫩感,但是说实话确实是真情流露,本打算略作修改,但还是作罢,因为内心感觉文章本质上也没有觉得有太大的不妥,年少时的那种自以为是、自命不凡的精神和不知海阔天空、天高地厚的冲劲,现在谁又能说不是一种奢侈品呢。也有很多问题和困境,我知道我处理的并不好,只是限于能力有限,我只能用我认知内的最好的处理方式去做,因为没有人教我,我只能一个人去一边成长一边探索,走弯路是难免的,不过说实话后来我还是找到一条我认为十分有效且适合我的路和方法,那就是,我知道自己不是一个雄鹰,没有任何天赋所长,我想要到达金字塔顶的方式只有一个,唯一的一个,那就是做一只蜗牛,哪怕用最笨的方法去做事情,我都要坚持做下去,我知道有一天,蜗牛也会爬到天空,我对此奉为信仰,深信不疑,我不用别人告诉我这样会累,这样不一定能达到目标,我只相信我自己,这条路适合我,我也做出了选择,而且实际上从我的体验来看,笨的处世之道有时候也很有效,别的方式可能更有效,但不适合我。

二点了,写了二三个小时才写了那么点,明天还要上班先写到这,这星期有空就来更,也都是一些絮絮叨叨的废话,都是平凡的生活,所以写的时候也是随意写的,没有太多雕琢,希望不要介意,朋友们若是有兴趣阅读的话就在无聊时当作流水账看吧。晚安朋友们。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