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电影《幽冥》中,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穿墙的科学解释?

回答
电影《幽冥》(Ghostbusters)里那个著名的“穿墙”场景,虽然在现实中确实有点“神乎其神”,但如果一定要从科学角度去解释,我们可以从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BEC)的一些特性入手,并尝试构建一个相对“接地气”的解释。当然,请记住,这只是基于科学概念的一种推测性解释,电影中的表现可能更多的是为了戏剧效果,并非完全严谨的科学复现。

我们先来理解一下什么是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种极其特殊的物质状态,只有在接近绝对零度(273.15摄氏度)这样的极低温度下,某些特定的原子(玻色子)才会表现出来。在这么低的温度下,这些原子的量子力学特性会变得异常明显,甚至可以说是主导。

最关键的一点是,在BEC状态下,构成凝聚态的无数个原子不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像一个巨大的、统一的“超级原子”一样运作。它们共享同一个量子态,也就是说,它们的所有特性,比如动量、能量,都趋于一致。这就像一群士兵在训练,最后他们不是个体地行动,而是形成一个集体,拥有同一个“行动指令”。

那么,这和“穿墙”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可以这样设想:电影中的“穿墙”能力,或许是利用了BEC的“集体量子行为”和它某种程度上的“非局部性”或者“波粒二象性”的极端展现。

1. “超级原子”的波粒二象性: 我们知道,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既是粒子又是波。在BEC状态下,这种波的性质被极大地放大了。你可以想象,这个“超级原子”不再是一个固定的、有明确边界的点,而是一个弥散开来的“量子波包”。而波,在某种意义上是可以穿透障碍物的。就像你把水泼在墙上,一部分水可能会渗进去,或者绕过去。BEC的波函数可以描述它在空间中存在的概率,如果这个波函数的“概率云”能够“包裹”住墙体,理论上就存在一个极低的概率让这个“整体”的状态穿过。

2. 量子隧道效应的宏观体现(一种推测): 量子隧道效应是我们熟悉的量子现象。比如电子可以穿过它本来能量不足以越过的势垒(比如一个能量低的电子穿过一个更高的能量墙)。虽然隧道效应通常是微观粒子才表现出来的,但如果我们设想一下,一个BEC的“超级原子”本身就是一个高度集中的能量体,并且因为其集体性,它的“整体量子态”可能能够以一种我们难以想象的方式,与墙体这个宏观障碍物的势垒发生某种“共振”或者“耦合”。

更具体地说,想象一下墙体是由无数个原子组成的。当BEC“超级原子”接近墙体时,它并不是像一个实心球一样去“撞击”墙体,而是它的“波函数”与墙体原子的“波函数”产生了相互作用。如果这个相互作用能够以某种方式“引导”整个BEC的集体量子态,让它在概率上出现“穿过”的可能性,这就构成了一种解释。

你可以理解为,不是BEC的单个原子直接钻过墙体的缝隙,而是整个BEC作为一个整体,它的量子状态在与墙体相互作用后,能够以一种概率性的方式出现在墙的另一边。这有点像量子纠缠的某些非经典特性,虽然BEC不是直接纠缠,但它展现出的那种“整体性”和“非局域性”非常相似。

3. 能量的重新分布和“软化”障碍物(更具想象力): 另一种设想是,强大的能量场(或者某种未知物理机制)驱动下的BEC,可能能够短暂地“软化”或者“改变”墙体的微观结构,使得其原子间的连接变得松散,从而允许BEC以一种“穿过”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可以想象成BEC释放出某种能量,让墙体的“势垒”在那个瞬间变得不那么坚固。

比如说,墙体的原子之所以构成了一个牢固的整体,是因为原子间的电磁力。如果BEC能够产生一种特殊的场,与墙体原子的电磁场发生干扰,使得墙体原子间的吸引力暂时减弱,那么BEC就可能更容易“挤过去”。

或者,也可以理解为,BEC将自身的能量以一种极高的效率“传递”给了墙体,导致墙体在某个局部区域的原子能量瞬间升高,原子间距拉大,形成一个临时的“通道”。

关键的“但”和电影的艺术处理:

当然,要实现这样的效果,需要极低的温度和极高的能量密度。电影中的“穿墙”可能是一种夸张化的表现,它将BEC的量子特性(集体性、波粒二象性、潜在的非局域性)进行了一种视觉化的、戏剧化的演绎。

实际的科学研究中,虽然BEC展现出了很多奇特的量子现象,但要让它宏观地“穿墙”,目前看来是非常困难甚至不可能的。我们通常看到的BEC实验,它们在空间中的行为仍然受到我们理解的物理定律的制约。

所以,与其说这是一个精确的科学复现,不如说是电影创意团队抓住BEC“不寻常”的量子特性,进行了一次富有想象力的解读。它暗示了在极端条件下,物质的行为可能会超出我们日常的认知,而BEC正是这样一种展示了微观世界奇妙规律的物质状态。

总而言之,从科学角度去解释,可以想象成BEC的“超级原子”具有极强的波粒二象性,它作为一个整体的量子态,在与宏观障碍物相互作用时,能够通过类似量子隧道效应的机制,或者某种能量交互“软化”障碍物的方式,以极低的概率实现“穿过”的效果。但电影中的场景,更多是对这些科学概念的一种浪漫化和戏剧化的艺术化表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哈哈哈,凝聚态确实很神奇。不信你可以自己去网上搜一搜“超流体”的视频,我第一次看到此类视频时眼珠子都快蹦出来了。


超流体氦,顽皮的液氦_趣味科普人文_科技_bilibili_哔哩哔哩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786641/?from=search&seid=7963508798470412493

不过除了超流体能穿过某些固体这一点之外,别的地方我可不敢保证。正常情况下超流体的温度必须保持在某个临界点之下,而这个临界温度一般都很低(氦3和氦4的临界温度已经非常接近绝对零度了),所以电影中到底是怎么实现常温下的超流态真的是很让人好奇的一件事。

至于题主提及的一些的相关理论吗,我不是凝聚态专业的所以不敢确定。但是我觉得很不靠谱.....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电影《幽冥》(Ghostbusters)里那个著名的“穿墙”场景,虽然在现实中确实有点“神乎其神”,但如果一定要从科学角度去解释,我们可以从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BEC)的一些特性入手,并尝试构建一个相对“接地气”的解释。当然,请记住,这只是基于科学概念的一种推测性解释,电影中的表现可能更多的是为了戏.............
  • 回答
    《幽冥》(Spectral)这部电影,说实话,在上映之初并没有引起多大的轰动,甚至可以说有些默默无闻。它不像那些超级英雄大片那样有着铺天盖地的宣传,也没有那种让所有人都津津乐道的情节转折。然而,如果你静下心来,仔细品味这部电影,你会发现它其实是一部相当不错的科幻动作片,甚至带有些许令人耳目一新的东西.............
  • 回答
    《楼兰传说:幽灵军队》这部电影,老实说,看完之后脑子里挥之不去的是一种又爱又恨的情绪。说它不好吧,确实有一些值得称赞的地方,但要说它有多惊艳,又觉得差那么一口气。先说说它吸引我的地方。影片最打动我的,莫过于那种古老神秘的氛围营造。楼兰这个名字本身就自带一种苍凉和传奇色彩,而电影很好的抓住了这一点。开.............
  • 回答
    电影里潜艇那种“叮叮”的声音,确实是很多观众熟悉的声音了。它就像一种标志,一听到这个声音,脑海里立刻就浮现出深海中庞大而孤独的潜艇形象。那么,这声音究竟是虚构的艺术加工,还是潜艇本身就有的真实回响呢?简单来说,这“叮叮”的声音,既有现实的根源,也有艺术的放大。现实中的潜艇声音:潜艇在深海中运作时,并.............
  • 回答
    电影《水门桥》(The Bridge at Watergate)是根据1951年朝鲜战争期间美军在水门桥(也称作“三八线”附近)的战斗改编,但该片的创作背景、历史细节与现实存在较大差异,需从多个角度分析其“中国只派两个连”的设定原因: 1. 电影改编的虚构性与历史背景的混淆 电影与历史的脱节:.............
  • 回答
    电影《长津湖》以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和真实的历史还原,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英雄的牺牲精神。以下是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细节,从历史真实、人物刻画、战争场面和情感表达等方面展开分析: 1. 历史真实与细节还原 严寒环境的极致呈现 电影中多次展现零下40度的极端天气,士兵.............
  • 回答
    电影《九品芝麻官》虽然是一部喜剧片,但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在反映古代官场生态、法律制度以及社会阶层等方面,都能引起观众的深刻思考。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其现实意义:一、 对古代官场腐败和特权的深刻揭露与批判: 权力寻租与官官相护: 电影中最直观的体现就是以常昆为代表的腐败官僚体系。.............
  • 回答
    电影《盗梦空间》的结尾,那个一直以来作为检验现实与梦境的陀螺,其最终的命运一直是影迷们津津乐道,争论不休的焦点。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巧妙地利用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让观众自行解读。要详细地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梳理:1. 陀螺的象征意义: 现实的锚点: 在电影中,陀螺是科布(Leo.............
  • 回答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作为一部献礼影片,通过七个不同时代、不同主题的短片,展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光辉历程。要从中选出一个“最喜欢”的确实不容易,因为每个短片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感人的力量。但如果非要选择一个我最喜欢并且能够讲得更详细的,我会选择《夺冠》。为什么是《夺冠》?《夺冠》之所以成为我心中的最.............
  • 回答
    在电影中将大量毒品冲入下水道,虽然在视觉上可能很震撼,但现实中这样做会带来一系列复杂且严重的后果,远远超出了影片可能描绘的范围。以下是详细的分析:1. 对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直接影响: 毒性物质对微生物的破坏: 污水处理厂依赖大量的微生物来分解有机污染物。许多毒品本身具有毒性,即使是微量的它们也能.............
  • 回答
    在电影中,我们经常看到警察在枪战时,会巧妙地利用汽车门来抵挡子弹,这是一种非常常见且具有视觉冲击力的镜头。但从现实角度来看,这种做法的有效性是非常有限的,甚至可以说是不靠谱的。为了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1. 汽车车门的设计与材质 现代汽车车门并非为防弹设计: 绝大多数的汽车.............
  • 回答
    关于电影中毛泽东给烈属二百万元人民币是否“不切实际”,这需要从多个层面来理解和分析。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电影是艺术创作,而非纪录片。 电影为了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某种情感或主题,往往会进行艺术加工,甚至虚构情节。因此,电影中的情节,尤其是涉及巨额金钱的场景,更需要结合其艺术表达的意图来解读,而非将其.............
  • 回答
    在电影中,我们常常看到警方使用一些“增强清晰度”的技术,比如将模糊的监控画面放大,然后瞬间变得清晰锐利,甚至能看清楚车牌号码、人脸细节,或者将像素化的图像还原成高清细节。这在电影里是十分常见的桥段,能够极大地推动剧情发展。那么,这些技术在现实中是否存在?答案是:存在,但远没有电影里那么神奇,并且存在.............
  • 回答
    电影《迷雾》(The Mist) 并非一部轻松愉快的电影,它以一种极度压抑和令人不安的方式,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以及在极端环境下的选择与后果。它的现实意义是多方面的,并且非常深刻,值得我们深入剖析。1. 恐惧与理性的对抗:当极端恐慌吞噬理智 核心主题: 电影最直接的现实意义在于展现了极端恐惧如何摧.............
  • 回答
    电影《林肯》之所以如此强调要在南方军队投降前通过第十三条宪法修正案,背后有着极其复杂且紧迫的政治、军事和道德考量。这不仅仅是一个法律程序的问题,更是一场关乎国家存续和自由的战略博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1. 确保解放的永久性和合法性: 《解放奴隶宣言》的局限性: 林肯政府在战争期间发布.............
  • 回答
    电影配乐的“原声大碟”(Original Soundtrack, OST)存在的意义是多层面的,它远不止是一堆电影中出现的音乐的集合,而是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叙事功能和艺术价值。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其意义:1. 强化情感共鸣与氛围营造: 情感放大器: OST最核心的意义在于它能够将电影.............
  • 回答
    电影《卑鄙的我》(Despicable Me)之所以起这样一个名字,背后有多重含义和考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1. 对主角格鲁(Gru)性格的直接概括: “卑鄙”(Despicable) 这个词语是主角格鲁最核心、最鲜明的性格特征。在电影的开头,格鲁是一个典型的超级反派,他策划盗取月亮、买.............
  • 回答
    电影中那些“当时不懂,后来才理解”的台词或情节,往往是电影魅力的所在。它们如同埋下的种子,在观影者成长的过程中,随着阅历的积累,逐渐发芽、生长,最终呈现出全新的意义和情感深度。以下我将结合一些经典的电影片段,来详细讲述这类经历:一、 《肖申克的救赎》:安迪的“越狱计划”与希望的象征 当时不懂的情.............
  • 回答
    当然!电影《误杀 2》提档至 12 月 17 日上映的消息,对于许多期待这个系列续集的观众来说,无疑是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作为一个对第一部《误杀》印象深刻的观众,我对《误杀 2》的新故事充满了期待。为什么期待《误杀 2》?首先,第一部《误杀》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9年,《误杀》凭借其紧凑的剧.............
  • 回答
    电影《雄狮少年》票房突破 2 亿元,这无疑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成绩,尤其是在国内动画电影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对于这部电影,我的评价是 “惊喜中带有争议,但瑕不掩瑜,是一部值得肯定和讨论的优秀国漫作品。”为了更详细地阐述我的观点,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一、 优点:1. 精湛的视觉表现和技术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