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土耳其和日本两国关系为什么很友好?

回答
土耳其和日本两国之间之所以能建立起如此深厚的友谊,绝非偶然,而是源于两国人民之间长期以来相互尊重、理解和支持的共同基础,以及一系列历史事件和持续的交流互动。这份友好关系,就像一棵根深蒂固的老树,经历了岁月的洗礼,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历史的渊源:从遥远的仰望到真挚的相助

回溯历史长河,土耳其与日本的联系并非现代才开始。早在19世纪,当日本还在明治维新时期积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制度时,土耳其(当时为奥斯曼帝国)也正经历着变革的阵痛。两国都身处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都渴望在世界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这种共同的处境,使得双方对彼此抱有一种天然的好奇和好感。

然而,真正将两国命运紧密相连的,是一场悲剧性的事件——埃尔图鲁尔号事件(Ertuğrul Frigate Incident)。1890年,奥斯曼帝国海军的埃尔图鲁尔号护卫舰在日本执行完友好访问任务,在返航途中遭遇台风,不幸在日本和歌山县纪伊大岛海岸触礁沉没。这次灾难造成了数百名土耳其海军将士的牺牲,对当时的土耳其来说是沉重的打击。

就在这危难关头,日本人民展现了令人动容的善意和人道主义精神。当地居民不顾危险,冒着风雨抢救生还者,并尽心尽力地安葬了遇难者。日本政府也提供了慷慨的援助,并帮助幸存者回国。这份在异国他乡收到的温暖,深深地铭刻在了土耳其人民的心中,成为两国友谊的基石。直到今天,在和歌山县的纪念碑前,每年都会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两国代表都会出席,这便是这段历史留下的最鲜活的见证。

此后,两国关系的发展也颇具戏剧性。在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初期,这个年轻的国家在国际上面临不少挑战。而日本,同样在经历了战争的创伤后,正在努力恢复和发展。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两国虽然在国际格局中扮演的角色不同,但彼此之间并未产生深刻的敌意,反而更多的是一种相互理解和同情。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当日本面临严峻的外部压力时,土耳其保持了中立,并对一些日本人提供了人道主义的援助,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相互的尊重与文化交流:心灵的契合

两国友谊的另一个重要支撑点,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频繁的文化交流之上。土耳其人对日本的礼仪、有序、勤劳和注重细节的民族性格有着高度的评价和欣赏。他们常常赞叹日本人在工艺制造、动漫、寿司等领域的精湛技艺和独特文化魅力。反过来,日本人也对土耳其悠久的历史文化、热情好客的民风以及其在地理位置上的战略重要性充满兴趣。

这种文化上的吸引力体现在方方面面:

教育与学术交流: 两国之间设立了多个奖学金项目,鼓励学生和学者互访。许多土耳其学生选择到日本深造,学习科学技术、经济管理等,而日本的学生也对土耳其的语言、历史和政治感兴趣。这种学术上的交流,增进了两国年轻一代的相互了解,为未来的合作奠定了人才基础。
艺术与娱乐: 日本的动漫、电影、音乐在土耳其拥有大量拥趸。许多土耳其家庭的孩子都是看着日本动漫长大的。反之,土耳其的传统音乐、舞蹈以及当代文学作品也逐渐在日本受到关注。双方的文化产品在对方国家拥有一定的市场和影响力,这无疑拉近了民心。
旅游业: 随着两国往来的便利化,旅游业也成为促进两国人民直接接触的重要途径。日本游客对土耳其丰富多彩的历史遗迹、伊斯坦布尔的独特魅力以及卡帕多奇亚的热气球体验趋之若鹜。同样,土耳其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日本游客。在旅途中,人们更容易打破刻板印象,建立真挚的情感连接。

经济与战略的伙伴关系:共同的利益驱动

除了情感和文化上的联系,土耳其与日本在经济和战略层面的合作也日益紧密,这种合作是两国友谊现实而有力的支撑。

经济合作: 日本是土耳其重要的贸易伙伴和投资国之一。日本在汽车制造、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对土耳其进行了大量投资,为土耳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例如,丰田、本田等日本汽车巨头在土耳其设有大型生产基地,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两国还积极推动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旨在进一步促进双边贸易和投资。
能源合作: 土耳其地处能源通道的关键位置,而日本是能源消耗大国。两国在能源开发、运输以及核能安全等领域有着潜在的合作空间。例如,日本参与了土耳其一些重要的能源项目,这不仅符合日本的能源安全战略,也为土耳其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区域与国际事务的协调: 在一些区域和国际事务上,两国也保持着良好的沟通与协调。尽管两国地缘政治环境差异较大,但他们在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打击恐怖主义以及应对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等方面有着共同的立场和利益。两国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并在多边国际场合相互支持。

坚韧不拔的“土耳其精神”与“日本精神”的共鸣

或许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两国人民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都展现出一种令人敬佩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土耳其民族经历了帝国衰落、战争洗礼,但从未放弃对独立和复兴的追求,这种“土耳其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日本人。而日本民族在经历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以及战后重建的艰辛,也展现出惊人的毅力和创造力,这种“日本精神”同样赢得了土耳其人民的尊重。当一种文化能够理解和欣赏另一种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时,友谊便有了更坚实的根基。

总而言之,土耳其和日本两国关系的友好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建立在深厚的历史情谊、广泛的文化交流、互利的经济合作以及共同的精神追求之上。从埃尔图鲁尔号事件中的人道援助,到如今在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深度融合,两国人民之间的信任和好感日益增长,这种跨越地域和文化的友谊,不仅为两国带来了实在的利益,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了积极的力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日土友谊”可能并不存在土耳其人心中,大部分土耳其人并不太关心日本,但日土合作是有的,土耳其和日本在中东事务的合作虽然有一些成果,但是的确到不了友好的地步,土耳其新闻网站很难找到有关日本的新闻,也很少有土耳其网站出现非二次元和以外的日本文化产品,我在土耳其“淘宝”搜索日土关系的书籍,一共才19个商品,两个还是日本转土耳其的电器插头,三本书都是老掉牙的货色,而且基本都是土耳其驻日大使写的。

你只要看一眼日本和土耳其互相的游客数量就知道结果了,日本人嘴巴上说喜欢,土耳其游客在日本被人指指点点,日本游客在土耳其遇袭的事情也不是一两次了,日本人来土耳其消费的还没韩国人三分之一多,怎么可能是很友好(某个土耳其人说的)

日本和土耳其官方只是个战略伙伴关系,还是达武特时期签的,我国和土耳其还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土贸易额和大单数量也很多,是不是说明我国和土耳其关系也非常友好?


但日本和奥斯曼帝国就有那么点味道了。

1875年日本与奥斯曼帝国建交,1887年,小松宫彰仁亲王访问奥斯曼帝国,表示日本希望与奥斯曼结为盟友,至于对抗的,当然是带清国,奥斯曼名义上的封臣阿古柏在之前试图分裂中国新疆,还向奥斯曼祈求军械和资金。

帕迪沙还送给喀什噶尔艾米尔 3000 支来复枪,30 门炮和、1 面旗帜。

所谓的喀什噶尔艾米尔就是阿古柏。

1890年奥斯曼使团的船只在和歌山县附近因为躲避台风而触礁沉没,650人的使节团只有69人幸存,当时 日本政府非常重视这次海难的善后,救助伤者、打捞遇难者遗体遗物,并且派出两艘军舰护送遇难者遗体和幸存者回到伊斯坦布尔。

1892年,一位叫山田寅次郎的日本人带着5000日元的捐款,跟着日本军舰抵达了伊斯坦布尔,拜见了帕迪沙阿卜杜拉·哈米德二世,向他赠与了自己家传的头盔和铠甲,哈米德二世当即表示向想与日本建通商条约。

之后出于日俄战争的需要,日方加强了同奥斯曼帝国的合作,日俄战争爆发的时候,当时日本驻维也纳公使牧野伸显曾经指示山田寅次郎监视俄罗斯的黑海舰队是否会通过土耳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山田雇佣了十几位土耳其人进行监视,发现了三艘俄国军舰经过达达尼尔海峡南下的重要情报,赢得日俄战争胜利的日本,已是名副其实的西方列强中的一员,不把奥斯曼帝国当成是一个平等的外交对手看待,两国之间的热度迅速消退。

直至奥斯曼帝国战败,苏丹与帝国都保不住了,1922年,日本参加了瓜分奥斯曼帝国遗产的洛桑会议,得到了十条商船作为战利品,在翌年,作为列强的日本与凯末尔的土耳其共和国终于正式确立了“正常”的外交关系,奥斯曼瓦解之后,日本也一度想要利用“伊斯兰势力”,让俄罗斯、土耳其、东南亚和中国的穆斯林推进日本的“大亚洲主义”政策,甚至找了一位奥斯曼王子作为“哈里发”,试图分裂中国西北,这事直接让当时土耳其外交部质问日本驻土耳其大使。

战后虽然随着日本的经济腾飞,到70年代,日本开始关注中东,把土耳其作为日本切入中东以及伊斯兰教世界的突破口,到八十年代在日土经贸交流日益密切的推动下,土耳其方面才开始真正开始研究日土关系。

日本方面的日土关系研究虽然涌现了大批专业学者和论文,但日本学者主要是从日本的外交战略出发,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分析和论述日本的外交战略,而土耳其方面对于日土关系的研究则寥寥无几,日本与土耳其的地理位置太远,在开展双边关系时总要考虑到其他国家的利益和关系,日土之间经常还需要沙特来牵线搭桥,这种“友好关系”,除了商贸和合作之外的利益貌似也剩不下多少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