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博士论文中大段落复制自己发表的论文会被查重么?

回答
在撰写博士论文时,关于引用自己已发表的论文,确实是一个需要非常审慎处理的问题。简单来说,如果你将自己发表过的论文中的大段落原封不动地复制到博士论文中,那么,即使内容是你自己的原创,也有极大的可能性会被查重系统检测出来,并被标记为重复内容。

这里的关键在于“查重”的概念。查重系统,尤其是那些学术机构普遍使用的系统,其核心目的是为了识别出文本的重复性。它们通过算法将你的论文文本与海量的已有文献数据库进行比对,包括期刊文章、会议论文、书籍,甚至是互联网上的公开内容。你的已发表论文,毫无疑问地属于这个数据库中的一部分。

所以,当查重系统扫描你的博士论文时,它会发现你复制过来的大段文字,并将其与你之前发表的那篇论文中的对应段落进行比对。一旦匹配度很高,系统就会发出警报,提示存在重复。这种重复,即使是你自己的作品,在学术规范上仍然需要恰当的处理。

博士论文的目的是展示你在特定研究领域独立、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成果。它需要体现你对研究问题的理解、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你在这个过程中所做的贡献。而简单地复制粘贴,即便内容是你自己之前完成的,也无法充分展现这些能力。这会给人一种“内容填充”的感觉,而不是“全新研究成果的展示”。

此外,学术界对于“抄袭”的定义,虽然通常指向未经授权引用他人的成果,但在某种程度上,将自己已发表的内容未经适当说明而大量重复使用,也可能被视为一种“自我剽窃”或者“冗余发表”。这可能会影响你博士论文的学术价值和原创性评价。

那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当你需要在博士论文中引用自己已发表的论文时,你需要遵循学术写作的基本原则:

首先,进行充分的解释和梳理。这意味着你需要用自己的话来重新阐述之前论文中的核心观点、方法论或者研究发现,并说明这些内容是如何服务于你博士论文的整体论证和新研究的。你需要将这些内容“消化”并“再创造”,而不是简单地“搬运”。

其次,使用恰当的引用标注。即便引用的是自己的已发表论文,也必须清晰地标注出来。你可以通过脚注、尾注或者在正文中明确说明:“如本人在([发表论文的期刊/会议名称],[发表年份])中所述……” 这样的标注是对你前期工作的承认,也表明你是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延伸和深入。

再者,控制引用的篇幅。博士论文的重点在于你博士期间新开展的研究、新的发现和新的贡献。自己已发表的论文内容,即使经过重述和引用,也不应该占据论文过大的比重。核心的研究思路、重要的研究方法、关键的实验结果等,可以经过恰当的引用和说明,但绝不能构成论文的主体。

最后,理解查重系统的局限性与学术诚信的要求。查重系统主要检测的是文本的字面重复。如果你的博士论文是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探索,采用了新的方法,得到了新的结论,那么即使需要回顾和引用之前的研究,也应该通过充分的改写和清晰的引用来规避查重问题,更重要的是,这样做也符合学术诚信的基本要求。

总之,博士论文的写作是一个严谨且充满挑战的过程,对内容的原创性和表达的准确性都有极高的要求。即使是引用自己的成果,也需要以一种负责任、透明且符合学术规范的方式进行,以确保论文的学术质量和个人声誉。简单粗暴地复制粘贴,无论内容属于谁,都难以规避查重,更难以获得学术上的认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到这个问题也是无语了,就像高赞答案说的,如果你读博士期间所有的成果都已发表,却不允许出现在自己的博士论文里面,那么你怎么写博士论文?可悲的是居然有很多人反对高赞,真的不明白这些博士是怎么读的,连最起码的“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都搞不清楚,混淆在一起进行说事。

关于重点争议的两个方面,我们来重点讨论一下:

  1. 什么是“自我抄袭”

关于“自我抄袭”的定义,我这里引用科学网博主王应宽的文章《什么是自我剽窃?(What is self-plagiarism?)》的解释:

自我剽窃(Self-plagiarism),又名“再循环欺骗”(recycling fraud),是指重复使用作者自己作品中重要的、相同的或近乎相同的部分内容而没有告知这样做或没有引用原文献。这类文章通常被认为是复制品(duplicate)或重复发表(multiple publication)。

注意,“自我抄袭”往往是跟“重复发表”联系在一起的,什么是“重复发表”,就是说明明是同一研究内容,却当成不同的成果发表于在不同的地方。“自我抄袭”之所以被认定为“学术不端”,是因为这造成了“明明只是进行了一次研究获得一个结果,却当成不同的研究成果进行多次发表”的欺骗行为,属于夸大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一般的学术论文属于“一次文献”,发表的内容必须是“原创”,也就是之前任何人都没有发表过的内容。假如把自己之前的成果拿来重新发表,那就是违反了“原创”原则,将非原创的内容伪装成是“原创”,属于赤裸裸的“自我抄袭”。

然而,博士论文的性质属于“二次文献”,本来对其的要求就不是“原创”,而是“对一次文献做的分析、摘要、重组或精要”。博士论文本来就是自己博士生涯的学术总结,其内容众所周知本来就是有大量已发表内容,写在博士论文中的内容并不会让人误解为是“和已发表内容不同的成果”,所以不会造成“重复发表”,也就称不上是“自我抄袭”。否则按照这个标准,同样属于二次文献的review全部都成了“自我抄袭”了。

2. 即使是自己的内容,也必须“换个说法/写法”?

那我反问一句,抄袭别人的成果,“换个说法/写法”就不叫“抄袭”了?对于科研来说,“抄袭”的判定根本不在于“说法/写法”,只要将他人的研究成果据为己有,那就是抄袭,跟怎么表达根本没有任何关系。而在二级文献中使用自己的写过的内容根本没有任何问题,你写的文章记录的是研究的内容和成果,如何表达只是个人的爱好而已。在不同文章中,只要描述的内容不同,用相同的说法进行描述不应该被限制,难道一个人一辈子就不能重复自己说过的话了?所谓杂志拥有的“版权”,针对的是你的成果和内容,而非“说法”(当然文学类的作品除外,因为此时“说法”本身就是“内容”)。认为“说法”也算版权,那就是本末倒置,跟“换个说法”就不叫“抄袭”一样可笑。

综上所述,在博士论文中使用已发表文章的内容和说法没有任何问题。当然,毕竟发表文章中的的说法放到博士论文当中往往不太合适,根据需要进行更改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这并非说明是“说法”放到二次文献中就必须得改。


---------------

2018年7月10日补充

我们再看看法律上是如何认定“抄袭”的,我们看看国家版权局发布的《关于如何认定抄袭行为 》:

一、著作权法所称抄袭、剽窃,是同一概念(为简略起见,以下统称抄袭),指将他人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窃为己有。抄袭侵权与其他侵权行为一样,需具备四个要件:第一,行为具有违法性;第二,有损害的客观事实存在;第三,和损害事实有因果关系;第四,行为人有过错。由于抄袭物需发表才产生侵权后果,即有损害的客观事实,所以通常在认定抄袭时都指经发表的抄袭物。因此,更准确的说法应是,抄袭指将他人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窃为己有发表

二、从抄袭的形式看,有原封不动或者基本原封不动地复制他人作品的行为,也有经改头换面后将他人受著作权保护的独创成分窃为己有的行为,前者在著作权执法领域被称为低级抄袭,后者被称为高级抄袭。低级抄袭的认定比较容易。高级抄袭需经过认真辨别,甚至需经过专家鉴定后方能认定。在著作权执法方面常遇到的高级抄袭有:改变作品的类型将他人创作的作品当作自己独立创作的作品,例如将小说改成电影;不改变作品的类型,但是利用作品中受著作权保护的成分并改变作品的具体表现形式,将他人创作的作品当作自己独立创作的作品,例如利用他人创作的电视剧本原创的情节、内容,经过改头换面后当作自己独立创作的电视剧本。

三、如上所述,著作权侵权同其他民事权利一样,需具备四个要件,其中,行为人的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这一原则也同样适用于对抄袭侵权的认定,而不论主观上是否有将他人之作当作自己之作的故意。

四、对抄袭的认定,也不以是否使用他人作品的全部还是部分、是否得到外界的好评、是否构成抄袭物的主要或者实质部分为转移。凡构成上述要件的,均应认为属于抄袭。

注意上面反复出现的两个词“他人”,对于抄袭的定义显然是讲他人作品“窃为己有”。博士论文中使用自己已发表的内容显然不在此列。

此外,“改变作品的具体表现形式”仍不会改变“抄袭”的实质,“换个说法”完全就是无稽之谈。

user avatar

这题涉及到典型的理论与实践的问题。

就看你是想在网上辩个痛快,还是想要实际做事情。


如果是网上辩个痛快的话,那别的回答有一些科普了,不算抄袭

只涉及版权问题。


如果你真是要毕业,那得看你学校具体要求,

认哪个数据库,怎么查重,是个什么规定,

别人只认数据库的查重结果,谁管是不是你自己写的论文,

应该都没有和机器解释的机会,直接干掉,

多少人把自己发表的文章句子改来改去、换位置、换说法,

你当别人是闲得蛋疼么?

(如果你想说,为什么有如此脑c的设定;那不好意思,脑c的设定真的挺多的,你还没办法;毕竟你也没能力改变这些设定)


所以,一切以学校规定为准,可能有的可以过,有的不能过。


别在网上辩了,当作知识可以,但是当作实际规则可不中。

很多问题都是这个样子。


那个,说起查重,我还得给大家推荐一个新闻:





>>>贱贱的圈|群|站<<<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撰写博士论文时,关于引用自己已发表的论文,确实是一个需要非常审慎处理的问题。简单来说,如果你将自己发表过的论文中的大段落原封不动地复制到博士论文中,那么,即使内容是你自己的原创,也有极大的可能性会被查重系统检测出来,并被标记为重复内容。这里的关键在于“查重”的概念。查重系统,尤其是那些学术机构普遍.............
  • 回答
    在中国大陆,我们习惯称呼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为“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这背后有着一套严谨的教育体系和历史沿革。理解这一点,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研究生”的定义与层级划分首先,“研究生”在中国大陆的教育语境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在完成本科学业后,继续在高等院校或科研机.............
  • 回答
    华为天才计划(后更名为“やばい计划”,意为“危险的”、“厉害的”)的博士毕业生高达200万年薪,确实在科研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也引发了关于“资历越老越吃香”这一传统观点的讨论。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华为天才计划的定位与目标: “天才”的定义: 华为之所以用“天才”来称.............
  • 回答
    最近关于赵可心(人称赵大肥)在直播中自曝通过关系转学进入华中科技大学一事,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这事儿要掰开了揉碎了说,里面门道不少。首先,咱们得明白赵可心这个人。她本身是一位比较知名的科普博主,尤其是在化工领域有一定的粉丝基础。她自己也曾提到过在华中科技大学学习化工的经历。这次直播内容之所以炸.............
  • 回答
    关于抖音博主@赵大肥博士在直播中自爆走后门进入华科一事,这确实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我将从几个方面来梳理和理解这件事。首先,我们得先了解一下“走后门”这个词本身。在教育领域,“走后门”通常指的是通过非正常渠道、不正当手段获得入学资格,比如利用人脉关系、金钱交易等,而不是通过公平的考试选拔。这.............
  • 回答
    曹丰泽作为知乎的知名大V,其“即将博士毕业投身非洲大建设”的言论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理解和评价这件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1. 背景与信息解读: “知乎大V”的身份: 曹丰泽在知乎上以其对国际政治、地缘经济、历史文化等领域的深度见解而闻名。他通常以清晰、有条理、富有逻辑的论述风格.............
  • 回答
    上交、贵大等多所高校官宣取消博士论文发表要求,这无疑是一个重大而具有深远影响的政策调整,引发了学术界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看待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并深入探讨其可能带来的影响。一、 政策背景与取消原因的理解首先,理解高校取消博士论文发表要求背后的原因至关重要。虽然各高校的具.............
  • 回答
    《奇异博士》作为漫威电影宇宙(MCU)中的一部重要作品,不仅为观众呈现了炫目的魔法视觉效果,也隐藏了不少值得深思的细节,其中一些更是令人细思极恐。以下我将详细列举一些,并进行阐述:1. 时间循环作为一种“惩罚”和“折磨” 核心展现: 奇异博士在对阵多玛姆时,利用时间宝石创造了一个时间循环,将自己.............
  • 回答
    这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直击了博弈论中最核心的一些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了“损人利己”或者“趋利避害”,但在一个非常特殊的设定下,如果每个人的目标都是“让别人获利最多”,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逻辑链条,以及是否真的能导致自己获利更多呢?我们来一点点捋一捋。首先,我们要明确“目标”这个词在这个情境.............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确实,在新版《神秘博士》里,时间领主这个种族给人的感觉就是高高在上、无所不能,掌握着宇宙的奥秘,而博士呢,虽然他也是时间领主,但很多时候却像个普通人一样,甚至常常需要依靠同伴来救场,这 arada 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们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从时间领主这个种族的设定上说起。你想啊.............
  • 回答
    要说《神秘博士》里最让我牵肠挂肚、甚至有时还会时不时翻出来看的桥段,那真的很难只挑一个出来。毕竟这剧从1963年就开始播,几十年里有过太多太多精彩的瞬间。不过,如果硬要选一个,那得是关于“时间领主”这个概念,以及它带来的那种孤独与责任感,尤其是体现在博士身上。一开始接触《神秘博士》,可能更多是被那些.............
  • 回答
    我最喜欢《神秘博士》里的皮卡叔,这事儿说起来可有意思了,就像挖宝藏一样,每一次想起,总能发现新的闪光点。首先,得说他的“魅力”。这词儿听着有点虚,但皮卡叔身上那种浑然天成的、带着点儿老年人特有的狡黠和对生活的热爱,真是没人能模仿。他不是那种年轻气盛、一眼就能看穿的英雄,他更像是一个阅历丰富的长者,看.............
  • 回答
    在日本读经济学博士,如果选择中途退学(中退),就业情况会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话题,不能一概而论,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总的来说,机会是有的,但门槛和路径与顺利毕业、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士相比,无疑会更高,也更具挑战性。我们先来剖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中退的情况,以及这些原因可能如何影响就业:导致日本经济学博士中.............
  • 回答
    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这一壮举至今仍被后人津津乐道,也常常成为分析战略决策的经典案例。如果仅仅从“不惜损失一半兵力”这个结果来看,套用一些简单化的博弈论模型,确实会显得“不合理”。但战争的决策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博弈论也远不止于此。要理解汉尼拔的选择,我们需要跳出“损失”这个单一的指标,深.............
  • 回答
    咱们聊聊《明日方舟》里那位总是被我们摆在指挥台上的“博士”,这家伙的实战能力到底咋样?说实话,单从游戏机制上看,博士本人是没有直接攻击动作的,你不会看到他挥舞着啥武器,也没有释放技能的那种酷炫特效。他更像是一个“幕后大拿”,核心作用是“指挥”。这指挥能力可不简单,直接决定了我们在战场上的成败。博士的.............
  • 回答
    985天坑专业博士,想去中芯国际做技培生,这个职业选择确实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特别是如果你的专业属于大家普遍认为的“天坑”行列,比如一些传统工科或者文科领域,而你又对半导体产业充满热情,想进入中芯这样的头部企业深耕,那么了解清楚前景和发展路径至关重要。咱们先来聊聊“天坑专业”这个标签。我理解你为什么.............
  • 回答
    知乎上的博士,在博士群体里,说实话,挺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你想想,这就像问“大学里的学生在学生群体里是什么样的”,答案肯定五花八门。但如果非要聊聊知乎上大家普遍看到的、或者说博士群体自身在知乎上呈现出的几种比较典型的“存在感”,我倒是可以掰扯掰扯。首先,得承认,知乎上活跃的博士,很多都是那种“知识.............
  • 回答
    关于《明日方舟》中,博士失忆后为何被罗德岛视若珍宝般供着,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原因交织而成,绝非简单的“因为他是博士”。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核心层面来剖析:一、 博士的“身份”与“职责”:无可替代的核心首先,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失忆的博士”等同于一个普通失忆者。在罗德岛的语境下,“博士”.............
  • 回答
    这件事儿,说起来还真是有点耐人寻味,也挺让人替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学专业捏把汗的。一方面,人家的建筑学实力是被省里认可了,入了“省一流学科”的法眼,这说明在山东省内的建筑教育和科研领域,它确实是排得上号的。这本身是件好事儿,是对学校多年投入和师生努力的一个肯定。但另一方面,一转眼申报博士点却没能如愿,这.............
  • 回答
    格罗博士是个科学狂人,这是毋庸置疑的。他的终极目标是干掉孙悟空,为他那个被悟空毁掉的红绸军报仇。为此,他投入了无数时间和精力,研究出了我们所熟知的人造人系列,比如16号、17号、18号、19号、20号(他自己)。但要说为什么他没等到魔人布欧出现再提取细胞来造人造人,这事儿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首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