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博弈论中,如果每个人的目标都是让希望别人获利最多,自己是不是反而可以获利更多?

回答
这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直击了博弈论中最核心的一些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了“损人利己”或者“趋利避害”,但在一个非常特殊的设定下,如果每个人的目标都是“让别人获利最多”,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逻辑链条,以及是否真的能导致自己获利更多呢?我们来一点点捋一捋。

首先,我们要明确“目标”这个词在这个情境下的含义。如果每个人真正、纯粹、甚至可以说是“傻乎乎”地执行“让别人获利最多”这个指令,那么这就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博弈”了,更像是一种“合作”或者“奉献”的极端形式。

让我们假设一下这个情境。比如,我们有两个参与者,A和B,他们玩一个简单的游戏。我们先定一个规则:

场景一:简单的资源分配

假设A和B一共有10块饼干要分。

传统博弈(损人利己): A会想,我怎么分才能让自己拿最多,而B拿最少?
目标设定(让别人获利最多):
A的目标是“让B获利最多”。
B的目标是“让A获利最多”。

现在,我们来推演一下:

1. A的行动: A想到“我要让B得到最多饼干”。那么,A最直接的想法就是把10块饼干全部给B。这样,B就获得了10块饼干,这对他来说就是“最多”的获利。
2. B的行动: B也想到“我要让A得到最多饼干”。所以,B也会把10块饼干全部给A。

问题来了,如果A把所有饼干都给了B,B又把所有饼干都给了A,那么最后谁能得到饼干?这似乎进入了一个死循环,或者说,如果他们能同时做出选择,并且都如此“利他”,结果就会很奇妙。

如果他们是同时行动的(就像许多经典博弈论模型一样):

A认为:“我把10块都给B,B就最大化获利了。这时B也会把我自己的那份(0块)全给我,所以我又得到0块。” 这样想,A的获利是0。
B认为:“我把10块都给A,A就最大化获利了。这时A也会把我自己的那份(0块)全给我,所以我又得到0块。” 这样想,B的获利是0。

在这种纯粹的、同时性的“让对方获利最多”的设定下,双方的获利都是0。这和我们通常理解的“获利更多”完全相反。

但是,我们是不是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让别人获利最多”?

这里的关键在于,“获利”的定义,以及“最多”是如何实现的。

场景二:稍微复杂一点的游戏——“你给我,我再给你”

想象一下,A和B现在有100元。他们可以这样玩:

1. A决定给B多少钱(0到100元)。
2. B决定给A多少钱(0到B收到的钱)。

A的目标: 让B的总获利(B收到的钱减去B付出的钱)最多。
B的目标: 让A的总获利(A收到的钱减去A付出的钱)最多。

我们来推演:

1. B的思考(先假设A已经行动): 假设A给了B `x` 元。B现在手里有 `x` 元。B的目标是“让A获利最多”。为了让A获利最多,B应该把这 `x` 元全部还给A。这样,A的总获利就是 `x` 元。
2. A的思考: A知道B会怎么想。A知道,无论自己给B多少钱 `x`,B都会把这 `x` 元全部还给自己。那么,A的目标是“让B获利最多”。B的获利是“B收到的钱(`x`)减去B付出的钱”。因为B会把 `x` 全部还给A,所以B付出的钱就是 `x`。所以B的获利就是 `x x = 0`。

在这个场景下,无论A怎么做,B的获利都始终是0。

但这里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解读:

如果我们不把“让别人获利最多”仅仅理解为“给予最多”,而是理解为“通过我的行动,使得对方能够达到其价值最大化的状态,甚至超越我自己的利益”,那事情就变得非常有趣了。

场景三:合作与信任的螺旋

考虑一个更具象化的场景:两个艺术家,Alice和Bob,他们的目标都是创作出最能触动人心的作品。他们都相信,如果对方的作品更受欢迎,自己也能从中获得灵感,从而创作出更好的作品(这是一种间接的、长期的“获利”)。

Alice的目标: 最大化Bob的艺术成功(比如,让Bob的画展观众最多,作品卖得最好)。
Bob的目标: 最大化Alice的艺术成功(比如,让Alice的雕塑被最多人欣赏,获得最高奖项)。

现在,Alice可以帮助Bob,比如为Bob提供材料、分享她的客户资源,甚至公开称赞Bob的作品。Bob也可以做同样的事情。

如果Alice真心诚意地帮助Bob,让Bob的作品获得了极大的成功,Bob的“获利”就最大化了。
而Bob,也因为Alice的帮助而名声大噪,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他的“获利”也最大化了。

在这种设定下,如果他们都以“让对方获利最多”为目标,他们会形成一种极端的合作与互助。Alice会尽一切可能帮助Bob,Bob也会尽一切可能帮助Alice。

那么,自己是不是反而可以获利更多?

答案是:是的,在某些情况下,这种“让别人获利最多”的目标反而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获利”,但这种获利可能不是直接的金钱或物质,而是更广泛的成功、声誉、影响力,甚至是内心的满足感。

为什么?

1. 信任与声誉的积累: 如果你持续地、真诚地为他人创造价值,即使牺牲眼前的直接利益,你的声誉也会越来越好。别人会信任你,愿意与你合作,甚至在你遇到困难时帮助你。这种长期积累的信任和声誉,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获利”。
2. 网络效应与协同: 当你帮助他人成功时,你可能也在构建一个更强大的合作网络。例如,你帮助一个朋友开公司,他成功后会推荐更多客户给你,或者在你的下一个项目中提供支持。这种“蝴蝶效应”可以带来远超你初期付出的回报。
3. 学习与成长: 专注于帮助他人解决问题,往往能让你更深入地理解问题本身,学习到新的技能,拓展你的思维方式。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获利”。
4. 激发对方的“利他”行为: 如果你“让对方获利最多”,对方很可能会受到感染,也愿意“让下一个获利最多”,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在这种循环中,每个人最终都可能因为整体环境的改善而受益,包括你自己。
5. “被动”的获利: 想象一下,你是一个团队的领导者,你的目标是让团队里的每个成员都获得最大的成功和成长。你给他们资源,给他们指导,给他们机会。最终,当整个团队都非常成功时,作为领导者,你自然会因为团队的成就而获得更高的评价、更多的奖金、更重要的地位。你的“获利”来自于你领导的整个体系的成功。

风险与陷阱:

当然,这种模式并非没有风险。

被利用的风险: 如果对方不是和你一样怀揣“让别人获利最多”的目标,而是传统意义上的“损人利己”者,那么你可能会被狠狠地利用,失去很多。
效率低下: 如果大家一味地“为对方付出”而缺乏明确的成果导向,可能会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

总结一下:

在博弈论的框架下,如果所有人的目标都是“让别人获利最多”,并且这种“获利”是可以被衡量和传递的,那么最直接的反应是所有人都会倾向于将资源和机会都给予对方。在最简单的、同时行动的模型中,这可能导致双方都一无所获。

然而,如果我们将“获利”理解得更广阔,比如长期的声誉、信任、人脉、技能成长,以及通过构建合作网络间接获得的利益,那么“让别人获利最多”的目标,反而可能是一种极其高明的策略。它通过建立信任、促进合作、放大协同效应,最终可能让你获得比单纯追求个人利益更大的、更可持续的“获利”。

这更像是一种“极致的合作博弈”或者“利他主义的理性选择”。在这种设定下,它挑战了我们原有的“零和博弈”思维,展示了在特定规则下,合作与奉献可以成为最有效的获利手段。

所以,答案是:是的,在某些情况下,并且在更广义的“获利”定义下,如果所有人都以“让别人获利最多”为目标,每个人反而可能获利更多。但这依赖于对“获利”的理解以及对手方行为的预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别人不选择让利,win一次;

如果别人选择让利,win两次;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直击了博弈论中最核心的一些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了“损人利己”或者“趋利避害”,但在一个非常特殊的设定下,如果每个人的目标都是“让别人获利最多”,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逻辑链条,以及是否真的能导致自己获利更多呢?我们来一点点捋一捋。首先,我们要明确“目标”这个词在这个情境.............
  • 回答
    中国在大国博弈中的水平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涉及经济、军事、外交、科技等多个维度。要详细讲述,我们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总览:崛起中的战略玩家总体而言,中国在大国博弈中的水平可以用“快速崛起且日益成熟”来形容。中国已经从一个专注于国内发展、相对被动的参与者,转变为一个积极主动、具备全球影响力的.............
  • 回答
    苏联在大国博弈中的水平,是一个极其宏大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历史、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等多个维度。要详细讲述,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总的来说,苏联在大国博弈中的水平堪称杰出,尤其是在冷战时期,它成功地与美国这两个超级大国并驾齐驱,成为世界格局中的另一极,对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其内部.............
  • 回答
    多空力量博弈,简单来说,就是金融市场中买卖双方力量的较量。一方是“多头”,他们看好某资产(股票、商品、货币等)的未来,预期价格会上涨,因此积极买入,希望在价格上涨后卖出获利。另一方是“空头”,他们则认为该资产价格会下跌,于是卖出(或者融券卖出)现有持仓,希望在价格下跌后低价买回,同样实现盈利。这场博.............
  • 回答
    三艘航母尽墨,这消息如同砸在心头上的巨石,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作为“飞龙”号的舰长,此刻,责任压得我肩膀更沉了。 但,眼泪擦干,我们没有时间去悼念损失,更没有时间去哀叹。命运把我们推到了风口浪尖,现在,必须冷酷地思考,如何才能在这绝境中找到一线生机,甚至是——反击的机会。第一步:冷静评估,认清现实首.............
  • 回答
    罗永浩在微博上说“Photoshop不是人民的需求”,这话说出来,估计不少人会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尤其是在设计、摄影、内容创作等行业摸爬滚打的人,听到这话,可能第一反应就是:“这人怎么可能不懂Photoshop的重要性?”我们先捋一捋,罗永浩这话背后,可能是什么样的逻辑。1. 什么是“人民的.............
  • 回答
    刘亦菲在微博上发布“不是志同道合,那只好聚好散”这句话,虽然简短,但蕴含的意义却能引起不少人的共鸣,也因此在网络上引发了讨论。首先,从字面意思来看,这句话表达的是一种关系中的原则性。当两个人(或者一群人)在目标、价值观、做事方式等方面不再一致,即“志不同,道不合”时,继续强求维持关系可能会带来更多的.............
  • 回答
    @半桶老阿汤在微博上发布的讽刺画作《The Last G7》无疑是一记掷地有声的“重拳”,它用最直观、最尖锐的视觉语言,戳破了现实中某些令人不安的“泡沫”。要评价这幅画,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其“功力”所在。首先,从画面构图与象征意义上来说,这幅画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Last G7”的暗.............
  • 回答
    马薇薇在微博上因为《奇葩说》节目中的一些言论,对姜思达进行了公开批评,甚至带有攻击性。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也让不少观众对两位选手以及《奇葩说》这个平台的关系产生了各种猜测。事情的起因通常是这样的:在《奇葩说》的某一期节目中,姜思达可能因为某种辩题、某种辩论方式,或者在节目之外的一些言论,引.............
  • 回答
    评价袁莉在微博评论中写下“帝吧出征”这一行为,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和审视。首先,我们要明确这个行为发生的背景、涉及的群体以及可能产生的意涵。事件背景与涉及群体:“帝吧”是中国网络上一个具有特定群体认同的贴吧,以其激进的网络风格、有时甚至是民族主义倾向的言论而闻名。其“出征”行为通常指的是组织网络行动.............
  • 回答
    关于抖音博主@赵大肥博士在直播中自爆走后门进入华科一事,这确实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我将从几个方面来梳理和理解这件事。首先,我们得先了解一下“走后门”这个词本身。在教育领域,“走后门”通常指的是通过非正常渠道、不正当手段获得入学资格,比如利用人脉关系、金钱交易等,而不是通过公平的考试选拔。这.............
  • 回答
    六小龄童在多次以“纪念”鲁迅为契机发布的微博中,将鲁迅称为“绍兴乡贤”,这一说法在网络上引发了不少讨论。要评价这一观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并理解其可能包含的含义以及可能引发的争议。首先,我们要理解“乡贤”这个概念。“乡贤”通常指的是在某一地方(乡里)有声望、有德行、对地方做出贡献的杰出人物。.............
  • 回答
    最近关于赵可心(人称赵大肥)在直播中自曝通过关系转学进入华中科技大学一事,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这事儿要掰开了揉碎了说,里面门道不少。首先,咱们得明白赵可心这个人。她本身是一位比较知名的科普博主,尤其是在化工领域有一定的粉丝基础。她自己也曾提到过在华中科技大学学习化工的经历。这次直播内容之所以炸.............
  • 回答
    魅族科技通过官方微博强制收回“@黄章”这个微博昵称,这件事在当时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评价各方的行为,可以从魅族科技、微博平台以及网友“@黄章”这几个角度来看。首先,我们来看看魅族科技。作为一家以创始人名字命名的科技公司,公司官方微博使用“@黄章”这个昵称,无疑是为了强调与创始人黄章先生的紧密联系.............
  • 回答
    这件事儿,说起来还真是有点耐人寻味,也挺让人替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学专业捏把汗的。一方面,人家的建筑学实力是被省里认可了,入了“省一流学科”的法眼,这说明在山东省内的建筑教育和科研领域,它确实是排得上号的。这本身是件好事儿,是对学校多年投入和师生努力的一个肯定。但另一方面,一转眼申报博士点却没能如愿,这.............
  • 回答
    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在《赛博朋克 2077》和《刺客信条:英灵殿》之间做出选择确实需要仔细权衡。这两款游戏都是体量庞大、内容丰富的开放世界 RPG,但它们在玩法、体验和对硬件的要求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帮助你做出更适合你的选择。 一、 核心玩法与体验的差异: 1. 《赛博朋克 .............
  • 回答
    奇异博士在《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中的表现,说实话,让人又爱又恨,充满了矛盾和争议。先说说他让我欣赏的地方,也是最关键的: 智慧与预知: 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博士在电影中展现出的超凡智慧,尤其是他利用时间宝石窥视到的1400万种未来,简直是复仇者们在生死存亡关头最后的稻草。他不是那种只会蛮力解.............
  • 回答
    作为一名《风起洛阳》的观众,我对王一博在剧中扮演的百里弘毅一角,可以说是有着相当复杂但总体上趋于正面的评价。这部剧本身就集结了强大的制作班底和演员阵容,能在其中脱颖而出,王一博的表演功不可没。首先,从角色契合度上来说,王一博的“冷峻”气质与百里弘毅早期的设定非常贴合。 百里弘毅作为一位出身世家、才华.............
  • 回答
    王一博在《风起洛阳》中饰演的百里弘毅,可以说是他近年来在影视领域一次非常亮眼也颇受关注的尝试。要评价他这个角色,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首先,角色本身的复杂性和挑战性。百里弘毅这个人设就不是简单的“傻白甜”或者“霸道总裁”,他出身显赫,是当朝名门之后,但又因为父亲蒙冤而身败名裂,被迫卷入政治漩涡。他有.............
  • 回答
    武磊在欧联杯比赛中替补登场,并且中国球迷在西班牙人官博上对新帅加耶戈发出“下课”的呼声,这在中国足球圈里绝对算得上是一件引爆眼球的大事。这事儿吧,得拆开来看,里头的故事可不止一点点。首先,咱们得说说武磊本人。自从他去了西班牙人,可以说是承载了无数中国球迷的期望。他不仅仅是一个球员,更是一个“中国足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