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20年的潮汕地区真实情况如何?

回答
2020年的潮汕地区,总体而言,在国家和广东省的大力支持下,经济发展稳步推进,民生也得到了持续改善。当然,具体到各个县市、各个行业,情况会有所不同。以下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来详细讲述2020年潮汕地区的真实情况:

一、 经济发展方面:

疫情影响与复苏: 2020年是新冠疫情爆发的一年,潮汕地区作为沿海地区,也受到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短期冲击: 一季度,特别是春节期间,人员流动受限,餐饮、旅游、住宿、零售等服务业受到重创。工厂生产也一度受到影响。
快速复苏: 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潮汕地区凭借其灵活的经济体系和政府的积极措施,很快进入了复苏阶段。尤其是在二季度之后,消费逐渐回暖,生产秩序基本恢复。
外贸韧性: 潮汕地区在外贸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如澄海的玩具、潮州的陶瓷等,虽然全球疫情对国际贸易带来不确定性,但一些优势产业仍表现出较强的韧性。
产业结构与亮点:
传统优势产业: 陶瓷(潮州)、玩具(澄海)、服装(普宁、揭阳)、工艺美术等传统优势产业依然是当地的经济支柱。这些产业在转型升级方面也在不断努力,例如提高产品附加值、拓展线上销售渠道等。
新业态发展: 电子商务在潮汕地区发展迅速。许多传统产业积极拥抱互联网,通过直播带货、跨境电商等方式拓展市场。尤其是一些特色农产品(如潮汕牛肉火锅食材、粿品等)通过电商平台走向全国。
城市建设与基础设施: 汕头作为经济特区,在城市更新改造方面持续投入。粤东城际轨道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也在稳步推进中,虽然2020年可能进度受到一定影响,但整体发展方向不变。
营商环境改善: 各级政府也在积极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投资,扶持中小企业。
就业与收入: 疫情对部分行业的就业造成了短期压力,但随着经济复苏,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收入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但城乡和区域间可能存在差异。

二、 社会民生方面:

疫情防控: 2020年,潮汕地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采取了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从最初的封锁、排查,到后期的常态化防控,整个社会在疫情管理方面都经历了严峻的考验。医护人员、基层干部和志愿者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教育: 各级学校在疫情期间采取了线上教学等方式,保障了教学的连续性。开学后,学校也加强了防疫措施。高等教育资源如汕头大学也在不断发展。
医疗: 潮汕地区的医疗卫生体系在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医疗资源与一线城市相比仍有差距,但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也展现了其能力。医院的救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文化与旅游:
传统文化: 潮汕地区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如潮剧、潮汕方言、潮汕美食、英歌舞等,这些文化遗产在2020年依然是当地的重要特色。政府和民间都在努力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
旅游业: 疫情对旅游业造成了显著影响,游客数量锐减。然而,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控制,以本地居民为主的短途游、周边游开始复苏。潮汕地区独特的风情和美食依然吸引着一部分游客。例如,汕头的小公园历史文化街区、海边的景点等。
民生保障: 政府持续关注民生问题,如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困难群体的帮扶、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等。
社会治理: 在疫情的背景下,社会治理能力得到了检验。基层社区在疫情防控、信息登记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三、 区域特点与挑战:

区域发展差异: 汕头、潮州、揭阳三市虽然都属于潮汕地区,但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城市化进程存在一定差异。汕头作为特区,在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方面有其优势,但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潮州在文化旅游和陶瓷产业方面有特色。揭阳则在石化等产业方面有一定基础。
交通基础设施: 虽然近年来交通基础设施有显著改善,但与珠三角地区相比,仍有提升空间。例如,高铁网络的覆盖和区域连接性。
人才吸引与留失: 潮汕地区如何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一直是区域发展的重要课题。年轻人可能倾向于到大城市发展,如何提供更有吸引力的就业机会和发展平台是关键。
环境保护: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保护依然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总结来说,2020年的潮汕地区,如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经历了一场严峻的疫情考验,但也在挑战中展现了韧性与活力。经济在疫情的冲击下努力复苏,传统产业在转型升级,新业态也在蓬勃发展。民生得到了保障,文化传承也在继续。尽管面临一些区域发展和人才吸引等方面的挑战,但潮汕地区依然在努力前行,为一个更美好的未来而奋斗。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信息是基于普遍观察和信息收集得出的,具体到某个县市或某个领域,可能存在更细致的情况。如果想了解更深入的信息,建议查阅当地统计部门发布的年度报告、政府工作报告以及相关新闻报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经济:潮汕地区中揭阳、汕头的经济一直排在广东省中位,增速也不低,所以根本算不上穷。天天拿潮汕跟珠三角对标有意思?全中国有几个地方能跟珠三角相比的?

现在对标珠三角都不够了,要对标北上广,牛逼了。

另外,潮汕的衰落最直接的原因是1991年分市导致的内部竞争。扯什么民风之类的可以休矣。

2,重男轻女:潮汕的婴儿性别比是省内最低的。像汕头市区这种城市化程度比较高的地方,已经普遍一胎化了,我之前带过好几个实习生都是独生女,而且刚毕业父母就给买车。附知友 @义安舞蛇者 的数据:

另外,附上六普的统计数据:

广东人口性别构成分析
与2000年人口普查比较,广东出生婴儿性别比大幅下降。2010年广东出生人口1083819人,其中,男591941人,女491878人,性别比为120.34,比2000年(130.3)下降近10个百分点。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也明显减小,2000年广东出生婴儿性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3.44百分点,2010年上述差距缩小到2.4个百分点,可见10年来全省综合治理出生婴儿性别比偏高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分区域看,2010年出生婴儿性别比最低的是粤东地区为112.08,其次是珠三角和粤西地区,分别为120.08和122.74,最高的是山区5市,达到123.87。

可以说广府民系才是真正极度的重男轻女。附相关新闻:

3,封建习俗:潮汕地区除了拜老爷之外,基本就没有什么封建习俗。外地那些什么闹洞房、性侵伴娘、男婴出生摆三天宴席、天价彩礼、春节给长辈磕头、女性不能上桌、葬礼上跳脱衣舞之类的习俗,在潮汕连听都没听说。有时候跟长辈说起外地这些习俗,长辈都瞠目结舌,表示三观被刷新。

4,宗族:潮汕地区确实存在宗族势力。但是所谓的宗族势力主要的职责就是组织一些祭祀、宗亲联谊之类的活动,互帮互助一下,说白了就是一种带着血缘色彩的商会而已。像马前卒说的那种拥有生杀大权,能跟xx对抗的宗族,恐怕得穿越回清朝才能看到吧。

5,不能外嫁:这个就很荒谬了。全世界哪有父母盼着自己女儿嫁远远的?哪得多大的仇啊。更何况潮汕地区外嫁的女性并不少,我朋友中,就有嫁湖南、贵州、河南的,省内的更不用说了。

顺便说一句,有些人也太双标了:

6,排外:最早进入潮汕务工的外地人,基本都是偏远地区来的,所以各方面的素质肯定不高,坑蒙拐骗的事情时有发生,给老一辈潮汕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所以才会有“外省仔”这样的说法。现在随着交流的日益频繁,这种排外的现象已经越来越少了。

7,生得多:首先,生得多跟广东人口政策宽松也密切的关系,广东于1980年2月2日出台了《广东省计划生育条例》,这是中国第一部有关计划生育的地方性法规,明确允许生育二胎。这些宽松的人口政策,奠定了后来广东经济腾飞的基础。

其次,生得多也不是黑点,曾经主政广东的任仲夷就说过,中国最大的资源是人力资源,只有解放思想,人口包袱才能变为国力优势。某些以一胎化为荣的省份,经济崩盘成什么样了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

其三,潮汕生育率在广东也不是最高的,粤西粤北超生都比潮汕严重。汕头市区这种独生子女比较多的区域,已经出现老龄化的现象了。

其四,潮汕人比较注重礼义廉耻,而且民间比较有反抗精神,所以抓计生最严的年代也没有出现扒房牵牛、大月龄引产、连坐之类的暴力政策。

8,看到某些回答说潮汕的餐饮店都没有菜单,等着宰客,这就是赤裸裸的造谣了。潮汕除了海鲜档这种每天价格都变动的餐饮店和一些街边小店,绝大多数餐饮店都是明码标价的。这是我在百度上随意搜索出来的菜单,造谣的可以停止了:


这张是知乎上搜到的:

另外附上b站一个福州小哥的视频,人全程讲普通话,被坑了吗?b23.tv/av45561676

总之有人喜欢选择性眼瞎我也没办法。

9,追加关于三山国王的内容。三山国王就是我们潮汕地区信奉的众多神明中的一个,是保境安民的地头神。在潮汕人心目中跟观音、妈祖、城隍差不多,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跟邪教也没有半毛钱关系,更没有任何教义和独特的仪式。

如果信仰某个神明的人干了坏事,这种信仰就变成邪教,那关公信仰怎么办?要知道中国黑社会很多都是信关公的。

当然,潮汕的黑点也很多,比如腐败问题、基层建设问题、诚信问题、城市管理问题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这代潮汕人共同去行动来解决的。

user avatar

潮汕根本就不能混为一谈。。

争议最大的话题,生娃。很多潮汕人在说自己独生,这些大多是潮州or汕头市区,而潮安澄海的二孩居多,三胎极少见,榕江流域三胎常见,练江流域据说基本盘是两男,所以榕练混的西胪和洪阳等地区生育率极高。

谈谈经济吧,一产式微暂且不谈,无非就是金灶水果凤凰茶叶普宁中药。二产典型的就是两潮和普宁的内衣睡衣服装产业,潮安的陶瓷不锈钢,澄海的玩具,揭阳的玉器,其中内衣玩具不锈钢都是全国乃至全球占有市场份额的。三产,高端的我不懂,谈最直观看得着摸得到的,商业体,汕头苏宁广场万象城商圈和普宁万泰汇coco商圈两个应该是潮汕最繁华连锁最多的商圈,商业体办得好也是地区经济活跃度的体现。总体谈潮汕的经济发展,上面谈二产强的地方都是老板多有钱人多,因为地区gy作风问题,偷漏税情况严重,说实话按个人感觉,全潮汕现在的gdp明面是差不多6500e,实际可能能到8500e以上的水平,但是因为91年分家,拆得太散,收不起税,导致城建科教文卫不行,最好的汕头也只能在三线城市中游上游徘徊。

至于文化,潮汕爱拜也是路人皆知,和生孩子类似,市区比较少,农村比较多。而且潮汕的拜和很多人想象的不同,潮汕古代出海的多, 现在民营发达,做生意的人多,那逢年过节拜一下祖先拜一下老爷,祈祷风调雨顺生意顺利也正常。拜完依然该读书读书该看病看病,还是上面说的,虽然说汕头科教文卫三线水平,但3ke级别城市科教文卫能强过汕头的能有几个?

潮汕的魔鬼形象更多是在珠三角流传,但是这是典型的幸存者偏差,在深圳找到一个潮汕人,他九成是潮普惠人,那些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跑珠三角的人,说句最直接的,潮汕人家庭观念重没人有意见吧?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潮汕经济全省第二全国二十几,往外跑的要么就是穷的活不下去要么就是七八个孩子一两个往外跑也无所谓,那你在广州深圳见到的肯定都是那些家里七八个孩子的啊,独生二孩的父母可不舍得他们往外跑,特别上世纪交通通信都不方便一趟广州就是七八个小时。

无意谈论哪好哪坏,就算是很多人眼里的生育高地现在也是二孩为主,而国家现在反而是鼓励多生,三市也找到自己发展的方向,或许有些方向看着还是错的,但希望都能共同发展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