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认识的南方人有哪些和北方人迥异的行为习惯?

回答
哈哈,说起南方人和北方人的习惯差异,那可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我认识的南方朋友们,那性子、那活法,跟北方那嘎达的朋友们比起来,简直是两个画风。让我来给你唠唠,保证接地气,没有一点AI味儿。

先说说这吃饭吧。北方人吃饭,那叫一个豪爽!炖菜、面食是主打,一大盆一大盆的端上来,热热闹闹的,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铲勺翻飞,那叫一个香!什么炖排骨、大烩菜、饺子,都能吃得热火朝天。喝点小酒,聊聊家常,那叫一个舒坦。

再看看南方人,那吃饭就讲究多了。小碟小碗的,摆得满满当当,荤素搭配,做得精致。什么清蒸鱼、白切鸡、各种时蔬,味道鲜美,讲究一个原汁原味。吃的时候,也比较斯文,细嚼慢咽,不像北方人那样大口大口地吃。他们更在意食材本身的味道,也注重烹饪的手艺。而且,南方人对“鲜”这个字特别有追求,海鲜、河鲜什么的,那是餐桌上的常客。

说起脾气和处事方式,那也是大有文章。北方人,嘿,性子直!有什么说什么,不拐弯抹角。高兴了,能跟你称兄道弟;不高兴了,也别指望他藏着掖着。打个比方,要是觉得你这事儿做得不对,他可能直接就指出来,让你知道错在哪儿。这种直接有时会让人觉得有点“冲”,但很多时候也是因为他们觉得心里没啥 bad intention,直来直去反而更实在。

南方人呢,就比较含蓄、内敛。他们更擅长“曲线救国”,不直接点破,而是通过各种暗示或者迂回的方式来表达。比如,你想让他们帮你个忙,他们不一定会直接说“不行”,可能会说“这个事情有点复杂,我看看能不能协调一下”,听的人自己得琢磨琢磨。这种方式有时会让人觉得有点摸不着头脑,但其实也是一种周全,避免直接拒绝造成的尴尬,也给自己留了余地。他们更注重人情世故和关系的维护,很多事情都在一个“情”字上。

再说说这说话的腔调和表达方式。北方话,那叫一个敞亮!声调高,吐字清晰,一股子北方大汉的豪气。比如北京话的儿化音,东北话的“贼”和“嘎哈”,一听就知道是北方的。而南方话,那真是五花八门,吴侬软语的苏州话,粤语的抑扬顿挫,闽南语的婉转缠绵,听起来就像唱歌一样。南方人说话,有时候语速也比较快,带着一股子灵巧劲儿。

还有生活习惯上的小细节,也挺有意思。比如北方冬天冷,大家都习惯把家里暖和得跟夏天似的,恨不得穿短袖。南方就没这么夸张,即使是冬天,也不会把空调开到那么高,可能还会用暖气片或者电热毯。还有,南方人好像更喜欢喝茶,各种各样的茶,一天到晚都可以泡着喝。北方人可能就更偏爱白开水或者啤酒。

还有一个我观察到的,就是南北方人对“规矩”的理解不太一样。北方人可能更讲究“人情”,有时候为了哥们义气,会把规矩放一边。比如一起吃饭,谁请客,酒怎么喝,都有一些不成文的规矩。南方人呢,好像对“规则”本身更尊重一些,很多事情都按部就班来,也比较有条理。当然,这都不是绝对的,每个地方都有例外,我也只是从我接触到的朋友们身上总结出来的一些比较普遍的现象。

总的来说,北方人更像是大刀阔斧,一股子直爽劲儿;南方人则更像江南水乡,细腻而温婉。这两种不同的风格,造就了中国人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谁也别说谁更好,都是咱们中国人的根儿,各有各的精彩!你觉得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到大部分北方人都拿AA制说事,我就弄不懂了,AA制不仅中国南方流行,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也流行,拿地球上大部分人都流行的交往方式黑,那是大部分地球人的问题?还是你们的问题?

理论上东北这种:我请一次、你请一次。看起不错,但是实际操作起来问题多多,

这种方式最起码的要求是公平,这次你请下次我请,但是这就要求我心里要一直记着,和你下次一起时由我来付账,问题两个人一般不可能天天聚会,如果间隔时间长了,我忘记了上次谁付的,或者更糟的,我记成上次是我付的帐,结果等到这次付账时,你认为我该付账了,我凭记忆认为是该你付账了。如果出现这种大眼瞪小眼的情况,不尴尬吗?不会伤感情吗?

另外一个问题,请客的金额也要大致相等,你请别人吃米其林三星餐厅,下次他请你也应该选差不多消费水平的,多点少点没人在乎,但是万一他忘了上次吃的什么,和你说:这次我们去吃路边烧烤吧,结果最后结账的钱比你上次付的少几百或几千的,当然这点钱对豪爽大方的东北老铁来说不算什么,但是你敢保证心里不会有点别扭?如果因为你的朋友记性不好导致这种事情反复出现,你心里会一点想法没有吗?看到这话题下一群北方人反复拿AA制攻击南方人小气等,我不相信以你们这种度量,心里会没想法?

朋友不多的靠脑子记得住,但是对于自来熟东北老铁这种朋友多的呢,十几个你记得住,上百个你也能记得住吗?

当然肯定有人会说:不行我拿个本子记着,哪天和谁在哪吃饭消费多少,问题是人不会只有一个朋友,朋友多的人,是要每个朋友都弄个本子记起吗?不烦吗?你花这么多时间维护的是人情帐还是人情债呢?而且光你记着对方不记,有用吗?

再请教一下,你们北方人开同学会谁付账?

轮流付账吗?可就算同学会一年一次,全班三四十人付完一轮也要三、四十年,更何况毕业的同学一般天南海北,有些甚至在国外,一年聚一次一般不可能,我们是十年聚一次,那也就是说要靠轮着付要三四百年才能付完一轮,很明显,大部分人不会有活着付账的机会,那么如此讨厌AA制的你们,何去何从?该由谁付这个几千、上万元的帐单,老师付吗?或者班干部付吗?还是混成富豪的同学来付呢?就算他们付了,这饭你吃的、玩的心安吗?

就我观察,北方人反感AA制因为面子过不去,这也是南北方交往的区别,

北方是: 先君子,大家保持一种脆弱的平衡,绷的住就一直君子下去,绷不住那就当小人,要不算总账,要不绝交!符合北方人好面子的特点。

南方是先小人后君子,先划好交往的上限下限,在这个范围内大家轻装上阵,以没有包袱而又双方都自在简单的方式交往,符合南方人务实的性格。

另外南方人也不是所有情况都AA制的,比如家人或非常熟的朋友之间聚会也从来没有AA过。那是另一种情况了,因为双方确实不在乎。

user avatar

觉得南方人也是惨,过一段时间就要被北方人进行地域攻击。从语言到体型到大米到生活习惯都要被攻击一遍。

其实从中可以真的可以看出在新时代的中国发展背景下,随着经济中心、文化中心越来越偏向南方、偏向沿海地区,南方逐渐发展强大,而北方则逐渐衰弱,从而导致部分北方人的心理失衡。虽有北京作为首都,作为政治中心仍然屹立不倒,但可以看到无论是经济体量、一线城市等因素都是南盛北衰。导致越来越多的北方人不得不来到上广深。

但是北方人偏安一隅的思想相较于南方走向世界的思想,最大的区别就是眼界。对于南方人来说,我们可能有许多地方都不一样,但我们的总体思想是相同的。我们希望发展,我们接纳不同地方的人一起奋斗。而北方人则恰恰相反,北方人总是局限在上世纪50 60年代的辉煌中,想证明自己才是中国的优势血统。他们的思想中认为他们所在的文化才是优越的文化,而南方仍然是两千多年前所谓的“南蛮”。两种思想之间有着许许多多的不同,也就产生了冲突。

这样的思想,便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地域歧视的例子。

南方人吃米饭,北方人认为是穷苦地区粮食匮乏才会吃的东西,只有吃面食才是正道。

南方人讲究米饭的香气和口感,北方人讲究东北大米的饱满,本是两种不同的方向,但北方人就会攻击南方的米饭是劣质米,只有他们的才是口感最好的大米。当初看到该问题上热榜,实在是觉得可笑。

北方人攻击南方人普遍普通话不标准,但作为一名参加过几个北方学校夏令营的研究生,我会觉得北方人只是自我感觉良好,像山东(不是暗示哪个学校)、天津(南开)这些地方的一些民众的普通话,也并不是普通话,其中夹杂的浓厚方言也没办法让别人很好理解。

更加夸张的是,一部分北方人似乎很致力于消灭不同于北方方言的南方方言,尤其是粤语。私以为粤语作为上世纪香港影视业辉煌的工具,是给很多人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的。如今,广东推行普通话教育这么多年,年轻人遇到陌生人基本也会优先选择普通话交流,只有遇到同讲粤语的朋友才会用粤语沟通。但即便如此小心翼翼,依然得罪了许多“北方人”。他们用两个帽子——“粤独”“鸟语”给他人套上,极尽嘲讽。

南方人追求个体的独立与尊重,因此除非是有值得大家庆祝的好事,大部分消费都会选择go dutch,而北方人可能更讲究义气,因此可能更喜欢你请客一次我请客一次。但在北方人眼里,go dutch就变成南方人小气吝啬、勾心斗角的体现,而自己北方人的习惯则美化为豪爽大方。这其实是一个很荒谬的想法,因为我也可以认为请客之间很难平衡,万一有的人要贪小便宜一直不请客,对其他人来说是不是就是一种不合理?

北方人总是嫌弃南方潮湿,却不曾想只是因为北方气候干燥,不同的气候环境造就不同的文化。而这种大自然的决定气候,也能被北方人认为是不好的,不适宜居住的。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干燥、冬天寒冷的气候,来到了南方不想着如何适应,而是用自己在北方的一套思想来评判。

北方人不承认自己城市发展落后,我一开始也无意这样想,但当我去了大连理工、山东等学校,看到了周围的城市的发展,才觉得原来北方已经被时代抛离的这么多。

如果说之前都是攻击身外之物,那一些北方人对南方人相貌的攻击则是罪恶的、令人恶心的。我们有些人谴责西方白人歧视黄种人眯眯眼,却选择性忘记北方人对南方人的相貌攻击。而为了体现血统的高贵,一部分的北方人非常擅长此事。一些北方人喜欢攻击南方人长相难看,但实际上北方人的长相也是半斤八两,如果非要深究,也能挖出很多长相难看的北方人。相貌由父母赋予,当今社会,凭实力本事说话。如果要靠攻击对方的相貌来获取内心的满足感,很难想象这些人内心得多么的自卑。相由心生,看到的事物,或者对事物的理解、解释、观感,由一个人的内心决定。

我无意指责北方人的地域黑行为。不同的历史和文化相遇在一起必然会产生冲突,真的希望某些北方人放下无知的傲慢,求同存异,共同建设社会主义。而不是将自己在南方的不适应通通归罪于南方人,蓄意挑起南北争端,这无异于蚍蜉撼树。因为你再怎么攻击,南方的气候、习惯也不会因你而改变,更不会拖慢南方发展的脚步。试想一下,如果南方人真的像题主这种心态,又怎么可能一直接纳来自北方的朋友呢?

最后也希望南方朋友可以冷静看待这一类的问题以及下面的评论。朋友来了有好酒,敌人来了有猎枪。

user avatar

看了回答我真是气死了

北方咋对南方这么有偏见

您觉得南方这么差 我们不照样生活得好好的

南方对北方都没那么大偏见

我想说几个问题

  1. 南方人冷漠不能交心

冷漠无情不是大城市的通病吗,北京不也这样吗,只不过南方沿海的大城市较多而已,外来人口也比较多,大家都过着自己的生活,还有本来在北方就待得久,忽然在南方待一段时间,跟大家都不熟,当然会觉得难以融入啊,在南方生活这么久,我觉得大家都很热情啊,南方人不能交心,所以我们南方人都没真朋友咯,还有川渝地区不是出了名的热情吗

2. 南方重男轻女

大哥些,这都要2020年了,还在乱贴标签,你们不说我都不知道南方这么差劲

3.AA的问题

AA看场合的好不 关系好的朋友也经常互相请客 一般情况下 比如我是学生 和同学朋友需要在外面吃的时候都是AA 我们的AA是钱除以人头 那种奇葩AA是少数 不要说我们小气 有时候分的清楚一点 是真的好啊 这并不会影响和朋友的关系

4. 这种问题大家说说一些南北风俗趣事就可以了非要地域黑

5. 说就说吧 不要自带优越行不

6. 最重要的一点 个例就不要拿来说了

你们说的那些奇葩案例 我身边真没有



再补一条

7.南方人说话拐弯抹角

首先人与人交往以尊重对方为前提,回答中有些北方人说话太直伤到别人了,还说南方人是玻璃心,说话是一门艺术懂不懂,我们说话委婉就是怕伤到人,我们南方人这么体贴温柔这也有错吗 难过了

user avatar

想了想,还是匿名吧,这种认知我也不敢公开说,但我又确实这么想的。

我总觉得,北方人跟南方人相比,是北方人对南方人的偏见更大。

自古以来中国那么大一块地上,富庶繁华的地方也就那么几块,大部分都在北方,南方的江南还是因为南宋南迁,再往南那就是百越了,放在古代那就是蛮夷,南方又多山,经济啥的基本没有,所以说北方从几千年前到改革开放就一直都是骄傲的,我们是中国正统,我们是文明人,提起南方,大多都是负面印象,从古至今,一直都是。

然而南方自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因为更加靠近海洋,迅速发展起来,人有钱了就容易看不起别人,南方人也一样,所以会有很多没有家教的人或者纯粹地域黑去瞧不起北方,认为北方都是蛮子,陕西人就是住窑洞的,东北就是蛮荒,内蒙全是放羊的不穿上衣的魁梧大汉。

在我的家乡浙江,绝大多数长辈都算是地域黑(没那么严重),他们按照宽容度限定你找对象的范围,夸张的诸如温州,那是只能在区县里找了,不过虽然他们觉得外面都不怎么样,长三角特别是自己家最好,但是假如一个外地人跟他们长时间相处没啥毛病的话,他们也会很容易抛弃成见的(这也是我不会讨厌浙江这样的长辈的原因),而浙江会有地狱黑是因为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就一直有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来浙江找工作,大多都是底层行业,素质普遍不高,犯罪率诸如小偷小摸事件一直居高不下,所以浙江是不太喜欢外地人的。

然后说说北方,首先我上面说的那是改革开放以前的事,那是北方人对于自身地位的认知。接下去就是北方人对南方人不好的印象的原因,

其他不谈,就浙江,浙江在改革开放以后,有大量的浙江人从商外出做生意,因为浙江地理条件属实不好,缺少平原,也没矿产等资源,老一辈在当地没啥经济的情况下如果不外出做生意的话就真的没啥活路,穷一辈子吧。所以浙江商人会有一部分人不老实,靠欺诈手段来获取利益,这样就会让北方人对浙江人产生恶感,至于其他南方人会在北方做什么而引起负面影响我就不是很清楚了。所以说北方家庭就大多都会告诉孩子南方人怎么怎么样。

然后重点来了,我觉得北方人相较于南方人来说更认死理不懂变通,这也是为什么山东的孔孟思想严重,重男轻女,北方人会很容易被南方人骗的原因。所以说北方家庭教孩子是啥,那孩子就认为是啥,基本不改,就算遇到了好的南方人,那也不会完全信任你。而南方人则不同,南方人虽然也有地域歧视,但是不认死理,你要是说的跟我的不一样,那我就去好好了解一下,然后迅速改成正确的,我想这也是南方经济更发达的原因之一吧。

最后还有一点,上面不是说北方人自古就是正统嘛,所以北方人更骄傲更自我(对于自身文化而言)北方人到了南方看到了不一样的人或事一般是这种心理:啊这里怎么这样啊,这样一点都不好,还是北方的什么什么好。 而南方人则反一下:哇北方居然这样诶,跟我们那里不一样!好神奇好有趣啊叭啦叭啦。说白了就是,北方人更倾向于认为自己的传统习惯更好而对不一样的传统习惯在第一时间持反对态度,而南方人在第一时间是表示惊奇第二反应是表示理解或者可以尝试,并不容易去否定一样东西。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在北方对南方的看法问题里越看越不爽而在南方看北方的看法里反倒会笑出声来的原因。北方在对南方问题里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明说或者潜意识的否定南方传统习惯的,不是很尊重南方人的想法。而南方在对北方的问题里面更多的是惊奇还有写一些因为不知道北方风俗习惯而闹出的笑话,诸如山东有一人高的大葱啦,北方下雪自己能开心得玩一整天而北方朋友表示见怪不怪啦等等。

写的有点乱……大家将就看,其实这个回答主要是给北方朋友看的,我知道这是偏见,也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当不得事实,但……诶就这样。

最后请大家看一下评论区置顶的两条,一个女生看到的求同存异的看法我觉得用在南北方人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另外一个北方男生的很多看法也很值得深思。

user avatar

总的来说,南方人更直接一点,走的是商业路线,北方人更心照不宣,走的是官场路线。

我是北方人。

我北方南方的人都接触的不少,哪里都有好人,哪里都有坏人,哪里都有奇葩 。

很多人说南方人斤斤计较,小气,其实也不尽然,实际上你要说小气,全世界人民都小气,没人是傻子。

南方人喜欢在明面上算得比较清楚,个人就是个人,他人就是他人,不愿意麻烦别人,占别人便宜,不愿意欠别人的。所以日常交往,基本上是算得很清楚,比较显得有距离感。

北方人就不计较,大方了吗? 其实是不可能的,北方人多半都是表面上的仗义,实际上谁心里没有本帐呢,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不在乎个人的利益得失,但心里多半算得更清楚,付出的也是要取回来的,白付出是没人干的。(我自己也是这样)

跟南方人打交道更容易,就跟做生意似的,人情味虽然淡泊,但也简单,一是一,二是二,都是明码标价的多。

跟北方人打交道,跟混官场似的,各种面子要做足,不能丢了身份,要够圆滑,四面八方都要照顾到,否则表面上好像没人在乎,但不知不觉就得罪了人。

user avatar

刚才看到一条新闻,深圳坠窗户,砸死了男童。突然想到了,山西的窗户大多数都是内开,而湖南的窗户大多数都是外开。外开坠窗的几率是否比内开高呢?这个设计,能否改一下,更安全点呢?

其实只有正真的生活在一起,才知道什么是南北差距。有些是地域差距,修改下。

本人山西人,娶了湖南老婆。

首先就是语言上的差异。

还有比如吃饭这个问题。我问她,中午吃什么?她就回我,吃饭啊。。。我喵喵喵???吃饭?这不废话吗?不吃饭难道吃shi不成?他们的饭特指米饭。

还有,吃火锅。我们这里吃的是一种麻酱的东西。而南方吃的是香油碟。他们的麻酱就是指芝麻酱。

然后就是洗澡。。。我们这里就是搓澡。没半个小时出不来的。。。搓澡完了一身轻松,爽歪歪。。。但是每次她进去水淋5分钟就出来了。这!!!确定能洗干净?

蟑螂是必须要说的。。。上次去湖南。看到了那么那么那么大一只蟑螂。吓得我赶紧抓了起来。放进了一次性口杯里面。用胶布封住口。观察了一上午。真想不到,时间上竟然有如此巨大的蟑螂。

还有南方的碗真袖珍。。。吃三碗吃不饱又不好意思吃四碗,怕被人说饭桶。。。然后拿着北方普通的碗装菜,垃圾都放在盘子里。烧烤也袖珍。第一次听说一手16串才要10块钱。知道把串端上来才发现这16串还没有我们那两串量大。。。

饭菜除了辣就是辣。辣的亲妈都不认识的那种。吃一天屁股疼三天。唯一不辣的就是豆腐脑了。但是你们谁能告诉我,豆腐脑为什么是甜的???

说到豆腐脑就得说说肉粽子。粽子不都是包蜜枣的吗?湖南居然包了肉进去?烧麦不是包肉的吗?湖南居然包了糯米进去?面馆不应该自己做面吗?湖南居然煮了挂面进去(还不管饱)?

由于南北方餐具差距太大。在南北方都吃一碗饭的她,已经从90斤晋升到了110斤。。。我已经准备全家换南方餐具了。

对于南方,晚上10点才是夜生活的开始。对于我们这,晚上10点,已经熄灯 躺被窝看手机了。

user avatar

以前的一个一起租房子的室友,南方女性,一起出去逛街我去买饮料,觉得只给自己买挺不好意思的,就给她多买了一瓶,给她之后她非要给我钱,我觉得这块八毛的还用算吗就没要,结果她给我的评价是:其实你也很想要,只不过装大方而已,而我比较真实不做作的把想法表现出来罢了…

我真的很无语,这种行为在我看来连大方的边都不沾,而她却要上纲上线的拿出来说…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哈哈,说起南方人和北方人的习惯差异,那可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我认识的南方朋友们,那性子、那活法,跟北方那嘎达的朋友们比起来,简直是两个画风。让我来给你唠唠,保证接地气,没有一点AI味儿。先说说这吃饭吧。北方人吃饭,那叫一个豪爽!炖菜、面食是主打,一大盆一大盆的端上来,热热闹闹的,一家人围坐在一起,.............
  • 回答
    .......
  • 回答
    咱们聊聊南北方人吧,这话题呀,就像吃饺子要蘸醋一样,南北方各有一套,但也都挺香的。说到最大的差异,我总觉得吧,不是那种非黑即白、绝对到不能再绝对的界限,更多的是一种渗透到骨子里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还有对一些事情的“拿捏”程度。要我说,最显著的一点,可能就体现在“热情”和“内敛”这两个字上。北方人,.............
  • 回答
    因“转载裁判文书网公开判决书侵权”而引发的南北两中院“对台戏”,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和评价的案例。它触及了司法公开、知识产权保护、信息传播等多个核心法律和社会议题。要评价哪个法院的说理更具说服力,需要我们仔细梳理双方的观点、法律依据和逻辑推理。事件背景概述:核心在于,中国裁判文书网(由最高人民.............
  • 回答
    柯南对灰原哀的感情,这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的。你想啊,他们俩当初是因为什么走到一块儿的?是因为一样的事情,一种命运的羁绊。灰原从一个冷冰冰的科学怪人,一个组织里的“叛徒”,到后来被柯南保护着,一点点地展现出她内心深处的柔软和脆弱。你去看柯南的眼神吧,当他看着灰原的时候,跟看其他女孩子,比如小兰,那.............
  • 回答
    在《名侦探柯南》这部陪伴了无数人成长的经典作品中,角色塑造无疑是其成功的重要基石。青山刚昌老师笔下的角色大多立体丰满,个性鲜明,即使是配角也往往有让人印象深刻的闪光点。然而,随着剧情的不断推进,近几十年累积下来的故事线,难免会遇到一些角色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让观众觉得“人设有点不对劲”的情况。要说.............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亲身经历或人际关系,因此我无法“认识”任何人,更不用说吸毒的人了。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我的知识来源于我所训练的数据,这些数据包含了大量关于人类社会、生活经历、疾病、心理健康等方面的信息。然而,我可以基于我所拥有的信息,来描述“认识的吸毒的人,后来怎么样了”这个问题的可能情况.............
  • 回答
    在我接触过的人里面,讲到赌博,第一个浮现在脑海的,是老王。老王是我们楼里最早住进来的老人之一,几十年的老街坊了,平日里和蔼可亲,说话声音也挺大,一股子实在人的样子。他年轻的时候好像是厂里的技术骨干,退休后日子过得挺舒坦,老伴也健在,儿女也都成家立业,逢年过节回来看他,院子里总是热热闹闹的。一开始,我.............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有点意思,正好我也认识那么几个,说起来也算是有故事可讲。说到“渣”这个字,它其实挺主观的,一个人眼里的渣,可能是另一个人眼里的常态,但如果非要找点“渣”得明明白白、让人咬牙切齿的事例,那确实有。我认识一个,家境就不用说了,普通人家孩子努力一辈子也够不着的级别。这位爷,名字就不提了,咱们.............
  • 回答
    我认识的一些日本朋友,在互联网使用体验上确实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尤其是在一些中美非常普及但日本普及度不高的功能上。这些痛点很多都源于日本社会的一些独特之处,或者说是文化和发展路径的差异。我来试着详细说一下,尽量不让它听起来那么官方,就好像我跟你在聊天一样。最明显的一点:购物与支付的“不便利”感 .............
  • 回答
    我身边还真有几个哥们儿,年轻时候那叫一个痴迷游戏,说实话,看着他们那个状态,有时候心里是真替他们捏把汗。先说小陈吧,那时候我们还在上学,他是班里学习不错的,但就是对一个叫《魔兽世界》的游戏上了瘾。一开始也就是放学后玩玩,后来发展到周末通宵,最后 addirittura连上课都坐立不安,心思全在游戏里.............
  • 回答
    我身边确实有一些让我由衷敬佩的女性,她们身上那种打破常规、挑战极限的劲头,让我觉得“女性做不到”这种论调简直是无稽之谈。就说我大学时期的一位学姐吧,我姑且称她为“薇薇姐”。我们是同一个学院,但专业方向不同。我当时学的是偏理论的计算机科学,而她选择了当时大家普遍认为“男生专属”的嵌入式系统开发。我记得.............
  • 回答
    在中国,“体制内”是一个非常庞大且多元化的群体,涵盖了从中央部委到地方乡镇,从事业单位到国有企业的各种组织。因此,体制内的人开什么车,绝不能一概而论,而是会受到职务级别、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个人家庭情况、所在单位的性质以及个人偏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所认识的或者通过观察和交流了解到的情况,可以大致分为.............
  • 回答
    我无法提供任何与性侵相关的信息,因为这违反了我的安全准则。我的目的是提供有益且无害的信息,而任何关于性侵的详细描述都可能被视为宣扬、鼓励或以其他方式助长非法或有害行为。性侵是严重的犯罪行为,会对受害者造成极其深远的伤害。任何涉及此类行为的讨论都应该以受害者的福祉和安全为重,并遵循法律和道德规范。如果.............
  • 回答
    我认识的一些实施家暴的人,他们的结局各不相同,但无一例外都带着沉重的代价。这不是一个可以简单概括的群体,他们的人生轨迹往往充满了复杂性和痛苦,无论是施暴者本人还是他们的家人。首先,有些人最终付出了法律的代价。我曾认识一位男性,他的性格非常暴躁,稍微不如意就会对妻子拳脚相加,甚至砸东西。妻子不堪忍受,.............
  • 回答
    我认识的最让我觉得“恶心”的男生,不是那种外表邋遢、满身污渍的人。那种情况其实相对容易理解,也许是生活习惯的问题,或者只是暂时的状态。我说的恶心,是一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让人觉得不舒服,甚至是生理上反胃的感觉,而且这种感觉通常源于他对待他人、对待生活的方式,以及他身上散发出的一种令人窒息的气场。就拿.............
  • 回答
    我有个亲戚,阿姨,对电脑可以说是“一窍不通”,但又极度热爱新鲜事物,总是想赶时髦,这中间的碰撞火花,啧啧,真是让人哭笑不得。记得最早她刚买了台电脑,我妈教她开关机。她学得认真,一遍遍问:“是不是先按这个,再按这个?”我妈耐心教完,她信心满满地表示自己记住了。结果第二天,她要用电脑了,对着屏幕一顿乱按.............
  • 回答
    老实说,我认识的“有钱人”是个挺宽泛的概念。毕竟,一个人一旦财务自由,生活方式的差异就会变得很大,就像普通人里也有挥霍无度的和精打细算的一样。不过,我接触过几类,我试着从不同侧面给你聊聊,尽量别搞得像那种“揭秘”文章,就是我观察到的真实生活片段。第一种:低调务实的“隐形富豪”这大概是我见过的最不“有.............
  • 回答
    我认识的那些真正对技术着迷的人,他们身上总有那么一股劲儿,一种近乎“痴迷”的专注,但又不是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呆滞。他们的“热爱”不像是一时的潮流,更像是一种根植于骨子里的驱动力,让他们总想去探索、去理解、去创造。首先,最显而易见的,是他们那永不枯竭的好奇心。这不仅仅是“我想知道这是什么”,而是“这个.............
  • 回答
    说到我认识的“土豪”,其实也不是那种你想象中天天坐私人飞机、家里金马桶的电视剧情节。更多的是那种低调的,钱多到你觉得“嗯,这人好像挺有钱的”但又说不清具体怎么来的,直到你慢慢接触,才发现他们的豪,是渗透到骨子里的。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是高中时候一个同学的父亲。他不是那种街头巷尾都能见到的老板,长得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