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场战役都无法回避的,要是早知道蒙古战斗力那么强,不去野狐岭打就行了,长城防线还是有纵深可以回旋的。
野狐岭此地我曾经去过,经过实地考查,我认为野狐岭的军事价值,更接近警戒防线和桥头堡(进攻出发阵地)。固然有些地利,但仅就纯粹的防守而言,并不是上佳之选。
就金朝而言,金界壕深入草原较多,警戒防线是野狐岭外的乌沙堡等地,野狐岭的主要性质,应该是界壕体系的支撑点和补给中心,大规模战争时作为桥头堡。
所以,金朝当时的意图有两种可能:
1:与蒙军决战,随后犁庭扫穴,一段时间内彻底消灭蒙古威胁。
2:恢复界壕防线的防御态势。
这就是问题所在,此战金军的意图是进攻,区别无非是战略层面的进攻或者战术层面进攻而已。
野狐岭之战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蒙古一方游牧味道很淡,以硬碰硬的集团冲击,乃至重步兵冲击为主要战法。体现出的战斗力和组织度,实在超出了以往对草原民族的认知极限。
野狐岭之战的主要失败原因,我认为是战役计划对敌军战斗力出现显著低估,以至于在错误的地点,为了错误的目的,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役。战局判断出现错误的情况下,战役指挥必然是不可能符合实际的。问题在于,金朝边防体系就是这么设计的。。。。。
这就是一个悖论,如果知道蒙古那么能打,那么就不该打。如果不知道蒙古那么能打,那么显然也不会有多大改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