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人是否必须爱国?

回答
“人是否必须爱国?” 这是一个深刻而复杂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它触及了个人自由、社会责任、身份认同、历史文化以及人类的普遍情感等多个层面。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其内涵。

一、 “爱国”的定义与理解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爱国”到底意味着什么。它并非一个僵化的概念,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时代可能赋予它不同的解释:

情感层面: 对自己国家的情感依恋,包括对其土地、人民、文化、历史、语言的喜爱和自豪。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然而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责任层面: 认识到自己作为国家公民的责任,例如遵守法律、纳税、服兵役(在某些国家)、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等。这是一种对国家公共利益的关怀和承诺。
行动层面: 通过具体的行为来表达对国家的支持,可能包括为国家荣誉而战、服务公共事业、为国家科技文化进步贡献力量、在国际舞台上为国家争取利益等。
意识形态层面: 接受并认同国家所代表的某种价值观、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在某些情况下,爱国可能被与特定的政治立场绑定。

二、 支持“人必须爱国”的论点

从一些角度来看,爱国似乎是个人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1. 归属感与身份认同: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渴望归属感。国家为个人提供了一个宏大的社会框架,一个共同的身份认同。爱国可以强化这种归属感,让我们觉得自己是某个更大整体的一部分,从而获得安全感和价值感。一个没有国家认同的人,可能会感到孤独、漂泊,难以找到自己的位置。

2. 社会凝聚力与稳定: 爱国主义可以成为连接不同个体、不同群体的强大纽带。一个共同的爱国情怀有助于增进民族团结,减少内部冲突,形成强大的社会凝聚力。这种凝聚力对于国家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尤其是在面临外部威胁或内部挑战时。

3. 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其公民的共同努力和奉献。如果公民普遍缺乏对国家的爱和责任感,那么国家可能难以有效运作,更难以应对危机、实现发展目标。爱国情怀能够激发人们为国家建设贡献才智,甚至牺牲个人利益。

4. 传承与延续文化: 国家通常承载着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爱国也意味着对这些宝贵遗产的珍视和传承。通过热爱国家,人们也热爱并守护着自己民族的文化,将其传递给后代,确保文明的延续。

5. 抵御外敌与维护主权: 在历史和现实中,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常常面临威胁。当国家面临侵略或挑战时,爱国主义能够激发公民的抵抗精神,团结一致,保卫国家。这种集体行动是维护国家独立和尊严的关键。

6. 道德义务的延伸: 有些观点认为,爱国是一种道德义务,就像爱家人、爱社区一样。国家为我们提供了安全的环境、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我们有责任回报国家。

三、 反对或质疑“人必须爱国”的论点

然而,将爱国定义为一种“必须”的义务,也存在许多值得商榷之处:

1. 个人自由与自主选择: 现代社会强调个人自由和权利。将“爱国”强制化,可能剥夺了个人的情感选择权。一个人是否有义务必须爱一个国家,或者以何种方式爱,应是其个人自由选择的结果,而非被强加的规定。

2. 爱国的边界与批判性思考: 什么是“爱国”?如果国家做出了错误的事情,例如侵略他国、压迫人民、破坏环境,那么对这种行为的“爱”是否合理?真正的爱国者是否应该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够指出国家的错误并寻求改进?如果爱国意味着盲目支持,那么它反而可能成为有害的教条。

3. 全球化与普世价值: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许多人认同普世价值,如人权、和平、自由、平等。一个人的忠诚和情感可能不只属于一个国家,也可能属于人类整体。将爱国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可能与对人类共同命运的关怀相冲突。

4. 对非国民或“他者”的排斥: 强烈的国家主义和排他性的爱国主义,容易导致对外来者、少数族裔的歧视和排斥,甚至引发民族冲突。真正的爱国不应以损害他国或他人的利益为代价。

5. “国家”的抽象性与个人的具体体验: 对于生活在遭受压迫、贫困或不公待遇中的个体而言,他们对“国家”的情感可能与生活在繁荣稳定国家中的人截然不同。将“爱国”作为一个普适的道德指令,可能忽视了许多个体真实的生存体验。

6. 替代性的忠诚: 人可能对自己所在的社区、信仰、职业、甚至某个理想(如科学研究、艺术创作)怀有强烈的忠诚和热爱,这些情感同样可以驱动个体做出积极的贡献。将所有情感和忠诚都导向国家,可能过于狭隘。

四、 结论:一种倾向而非绝对义务

综合以上观点,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看法:

爱国是一种自然的情感倾向,但并非绝对的道德义务。 大多数人在成长过程中,会因为对国家土地、人民、文化、历史的接触和体验,而产生天然的依恋和亲近感。这种情感是积极且有益的。

爱国的表现形式是多样化的。 它可以是默默地做好本职工作,也可以是积极参与社会建设,还可以是对国家制度和政策的建设性批评和监督,目的是为了国家变得更好。它不一定等于狂热的民族主义或对政府的无条件服从。

批判性爱国主义更为可取。 真正的爱国者应该能够理性地看待自己的国家,既能珍视其优势和成就,也能看到其不足和问题,并愿意为国家的进步和修正而努力。这种爱是基于理性和责任,而非盲从和情感绑架。

不爱国也未必是错误的。 如果一个人因为对某些国家政策或行为的强烈反对而无法产生爱国的情感,或者选择将自己的忠诚和情感更多地投入到其他领域,这并不必然是“错误”的,除非其行为直接损害了国家的合法利益或公民的共同福祉。

社会角色和历史情境很重要。 在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爱国主义可能扮演着更重要的凝聚和动员角色。而在和平发展时期,则应更注重公民的权利、自由和批判性思考的结合。

总而言之, 大多数人或许会因为各种原因对自己的国家产生爱的情感,这是一种普遍且有益的现象,有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然而,将“爱国”视为一种强制性的、排他性的道德“必须”,则可能过于简化复杂的人类情感和价值取向,并可能导致不必要的压制和冲突。更重要的是,鼓励一种基于理性、责任和建设性批判的“爱国”,以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同时尊重个体的自由和多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爱国和爱政府是完全的两回事。

爱国是一种道德。道德一般不具有强制性。因此一个人当然可以不爱国。当然,当国家面临严峻外部威胁时,一些平时无所谓的“不爱国行为”,也可能引起社会的普遍抵制,因而使得爱国在此时成为一种带有一定强制性的社会准则。

但是看看这里的许多答案,似乎都在关注一个问题:为什么要爱国。

是呀,为什么要爱国?

其实就道德这种东西来说,它一般都是某种经验的总结。比方说很多地方自古就有近亲不能结婚的道德。这说白了,就是近亲结婚容易产生遗传病、畸形儿。这种经验积累下来,就形成相关的道德。

爱国又是什么经验的总结呢?

说到底,是一种利益交换。

——————————————————————————————

国家是一个集体。和任何集体类似,成员要付出一定的利益,也能够得到一定的利益。好的集体,使得1+1>2,所有人的力量综合起来,可以获得更大的利益。

我想,很多人都记得石头汤的故事。村民每人都贡献了一点点,最后做出来的美食,比每个人自己只吃自己的东西,都要好得多。爱国主义,就可以比拟为这个故事之中的石头。它本身并不能带来任何利益,是国民相互的贡献,增进了各自的利益,比每个人单打独斗要强。

在远古的时候,人们结成部落。部落之间时常要因为争夺水源、狩猎地、耕地等等资源发生争斗。强大的部落可以击败弱小的部落,甚至把战败者抓起来作为奴隶。如果一个部落不如其他部落团结、友爱,它就更可能会被别的部落消灭。于是所有成员的利益统统受损。

因此,我认为,爱国主义的起源,还在于民众因亡国而导致的利益损失。欧洲一直到现代民族国家确立,才形成爱国主义。但中国应该更早一些。崖山时,一同蹈海的人民,不能说没有爱国主义。

我觉得,这种心理,应该与中国历史上不断受到北方游牧民族侵袭有关。北方游牧民族侵袭,和欧洲列王互相打来打去不同。欧洲列王的征服,对于底层民众往往也不过就是换了个主子。游牧民族在农耕地区则往往是劫掠,会造成底层民众严重物质损失,甚至身死族灭。在这种条件下,民众自然会产生更强的向心力。他们无法凭借自身力量来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必须依赖一个集体。社会所产生的爱国情绪就更浓厚。往往是被外界压迫、受外界劫掠越多的国家,其爱国主义也就越浓厚。

反过来说,如果面临同样的外部威胁,爱国主义强烈的国家自然比爱国主义薄弱的国家更有能力抵御,其利益损失就更小。而这也就是为什么越是在国家受到威胁的时候,其爱国主义也就越浓厚。过去中国处在危难的时候,发展困难的时候,国外学人宁可抛弃优厚的生活也要回国助一臂之力。90年代国家发展好多了,反而回国的人几乎没有了。不过我听很多留在美国的人都说,如果中国真的陷入危难了,要开战了,那说什么都要回去。

那么,从利益上来考量,自然要爱国,而且不但自己要爱国,还要要求别人爱国。尤其是后者,并不为很多人所理解:你凭什么要求我也爱国呢?因为这是一个共同体,一个成员不爱这个集体,不愿意为之付出利益,就会使得整个集体(也就是所有人)利益受损的可能性提高。

——————————————————————————————

但这都是很粗糙的分析。

假如一个国家没有强烈的外部威胁呢?恐怕就不需要那么强烈的爱国主义了。

其实反过来想,作为一个现在在中国的打工仔,怎么算爱国?想卖国都没得卖,为国牺牲,国家也不需要。从“增进集体利益”这个角度讲,其实在这种条件下,只要勤恳工作,按时纳税,遵纪守法,就是一个人能做的所有爱国之举了。

当然,总会有人扯爱国主义这张大旗来为错误的行为遮掩。比如说反日游行里面砸店、砸车。这就是所谓“爱国主义是流氓最后的庇护所”。这句话的重点,并不是说爱国主义是错的,而是说流氓经常会以爱国主义为借口来作恶。

再者,如果明确了爱国是一种源于利益交换的道德准则,也就能够明白一个人什么时候会不那么爱国。

一个人,如果被自己的国家伤害了,显然不会如何爱国。

一个人,如果脱离自己的国家反而能得到很大的利益,有可能也不会特别爱国。

一个人,如果天赋超人或富可敌国,无论去哪个国家都会被奉为上宾,也就不需要爱任何一个国家了。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有的富豪会因为本国税收增加而立刻更改国籍。

——————————————————————————————————

不过呢,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爱国情绪毕竟并不是赤裸裸的利益计算。它还是一种基于乡土的情怀。

爱国当然值得宣扬,但不可能所有人都爱国。而且,国家如果不是处在严峻的外部威胁之中,也没有强求所有人都爱国的需要。

user avatar

我在牛津大学辩论社听过一场辩论「是否应该为爱国主义而骄傲」。This House is Proud to be Patriotic.

以下全部为复述双方观点,并无任何我的个人观点在里面,仅供参考。

时间久远,说的不细致,可能有纰漏。

因为是辩论,存在各种打同情牌,偷换概念的情况。正反方都以说服听众为主要目的。

正方:我是美国人,我爱我的国家。我的国家给了我多少的机遇,让我一个非洲裔美国人实现了什么样的梦想,怎样怎样 ……(没多少掌声,对不起这里是英国。)

反方:我想请各位先认真思考一个问题。什么叫做「爱国主义」。你们能把「爱国」「爱党」「爱女王」「爱民族」「爱政府」区分开来么?连定义都定义不清楚,何谈爱国主义? 你感激的是某个政策,实则这政策可能是当时上台的执政党指定的,换届之后或许就没了。或许你不喜欢你国家里的某些种群某些族人,可他们是你的同胞。你只喜欢某些族群,那么你其实就是民族主义。你的国家或许统一过,现在又分裂成了两个,到底爱哪一个才算是爱国?「爱国主义」是一个很容易混淆的概念。很多时候,甚至连我们自己都分不清,我们爱的到底是不是国,又如何能因此而骄傲?

正方:如果没有我们的国家,没有那些在战场上奋斗的士兵,在二战时期我们已经被德国推平了。现在咱们还能坐在这里辩论么?他们同样是年轻人,说不怕死是不可能的。可为什么他们站了出来?因为,这是爱国的力量。是爱国主义,激励着他们去保护家乡父老。

如今,我们依然有士兵在偏远的战场上,这是为什么?正是有了「爱国主义」这种精神,激励着无数好男儿保家卫国,不列颠才得以延续。不仅仅是士兵,有太多的例子,战时我们的人民纷纷自发起来,做护士,运输粮草,空前团结,为什么?因为我们爱不列颠这个国家,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是英国人。当群体的爱国主义被激发的时候,爆发出来的正面力量是难以想象的。可如果没有爱国主义宣传,没有爱国主义教育,在关键时刻,一盘散沙如何能凝聚起来?

反方: 「爱国主义」很容易被狭隘化,从而被政客所利用。 二战中,德国青年为什么那么容易被煽动?就是因为盲目地爱国,仇视其他敌人。 战争的起源多种多样,但有很多战争的扩大,是因为「爱国情绪」被煽动。人在群体中往往是不理智的,更易被煽动。 所以,大力宣扬「爱国主义」,尤其是狭义的爱国主义,并非是一件好事儿。如果没人利用「爱国主义」,二战没准都打不起来,或者至少会缩短战争的时间,这样根本不用激发本国民众上下一心团结抵抗侵略。即便是德国,那些高喊着「爱国」的青年,死伤一样不在少数。另外,至今依然也有些国家打着「爱国主义」的旗号侵略,掠夺其他国家。比如说某国在某某某地方掠夺石油。(此处有掌声)

若要宣传人道,大爱,请看看国际红十字会那些人,一样在战场上,他们不分国籍,只是救死扶伤。减少杀戮,不要盲目仇恨,请宣扬「人道主义」,而非「爱国主义」。

正方总结似乎是一位军界高层,白发,口音非常upper class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爷爷,声音洪亮,语速缓慢,一开口就是:前几天Remeberance day纪念阵亡士兵,我的一位去过二战的叔叔,坐在轮椅上,一定要我推他去市中心,颤颤巍巍地为他的战友们,那些为了不列颠的荣誉,为了我们的今天,把生命永远地留在了昨天的年轻人们,献一朵花。

(此时全场鸦雀无声)

狭隘的,盲目的爱国主义确实存在,但那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事实上,国家是人民的一个集合,国家会想尽办法让人民过的更好。虽然或许可能会走弯路,虽然也许暂时并不能面面俱到,但是国家总是在发展的,并且最终目的是想让你的生活过的更好。当你出了什么事儿,国家才是你的后盾。所以,我们要热爱我们的国家,要相信我们的国家,国家在努力。

反方总结:我们承认并非常感谢所有的军人为我们的今天所做的一切。追忆过去发生的战争,过去的伤亡,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想办法去减少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争。现在已经是高科技时代,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使得战争会更加生灵涂炭。大力宣扬爱国主义弊大于利,所以我们主张保持博爱、崇尚人道主义、不去宣扬盲目爱国主义、不被煽动,更易维持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

辩论社结束的时候,学生们需要用脚投票,从写有「ayes」和「noes」的门里走出。

据我观察,从「noes」里走出的人比较多,即赞同反方。

最后再强调:以上全部为复述观点,我试图回忆所有记得的内容,并且不把个人态度带到回答里面来,仅供参考。

如有当天也在现场的朋友,欢迎补充并纠正我的记忆错误。

另外,1个多小时的辩论,又是半年以前的事情,原本的句子我记不住了,只复述个大意。

(另补充一个小故事在最后,是听完这场辩论我与lab里俄罗斯人复述时他讲给我的。)

1933年,牛津辩论社有一场辩论,主题是「我们从不会为了国王与国家而战斗」。This House will in no circumstances fight for its King and Country。

(当时的牛津与如今比起来,中产及贵族比现在多很多)

最后的结果,大部分人依然选择了「Ayes」(275:153)。 即不会为了国王与国家而战斗。

丘吉尔得知之后大怒,公然斥责:这个国家最精英的一群人,却不爱国,实在是太讨厌太恶心了。

当时牛津辩论社也受到了各种舆论的谴责。虽然有人在努力解释:「这只是一场辩论,其内容是以反战为主」, 不过这解释依然并不能受到大多数人谅解。

1939年,二战开始,牛津征兵处贴出了公告,招25岁以下的人。预计有3000人符合25岁以下这一标准。令人吃惊的是竟然有2632个人都去报了名。

「可我依然不是为了国王和国家而战斗的」。

user avatar

“您多余操这份儿心,粮店还卖不卖棒子面儿?”

user avatar

爱或者不爱,在行为上有什么差别吗?

如果你爱国,你会怎么干?天天跑税务局送钱?把自己捐得只剩一条裤衩?还是现在就搞条船去冲钓鱼岛?话说之前搞这个的貌似结果不咋地,一下子就把两个国家的火儿都给挑起来了,是不是爱国还真不敢说。

如果你不爱国,你会怎么干?出国留学移民?还是跑皇军门前说我来给你带路?现在GPS这么普及皇军也不需要你带路啊!你又不是啥关键部门的核心人物掌握着多少了不得的机密。那你要怎样才能不爱国呢?

说白了,你爱或者不爱,唯一的区别就是网上叫嚣的那一刻,键盘上打出来的文字不同而已,真正现实中的行为几乎没差别。

所以别再问这种无聊的问题了,这不纯粹就是为打发时间而来的嘛,这问题下的答案不用看都知道,又开始嘴炮大作战了,键盘斗士们熟练地引用各种理念武器,来回往对方的本来就不高的智商上招呼。一分钱的营养都没有,你就不能用这段时间来讨论几个真正对人大脑有益的问题?哪怕你跑阳台上喘两口雾霾呢,也算是检测了空气质量不是嘛。

国根本就不需要你爱,你像在这世界上大部分的国家的正常人一样过日子就可以了,国也不怕你不爱,说实话,就这问题下所有的回答者和讨论者包括区区在下在内,那几两的水平,爱或不爱,都没所谓,因为——

国不在乎。

user avatar

国师答:


人当然需要爱国。

不爱国,就没有归属感了。

什么是归属感呢?

就像儿子离不开父亲,奴隶离不开奴隶主。


人当然需要爱国。

不爱国,就失去保护伞了。

什么是保护伞?

保护你不被其他坚称爱国的人的追杀、围攻、羞辱。


人当然需要爱国。

不爱国,就失去了交配权了。

你试着去和一个姑娘说说你不爱国试试。


人当然需要爱国。

不爱国,你就不能站在道德高地了。

道德高地真的不冷,一点也不冷。

不然哪来那么多爱国的人。


人当然需要爱国。

不爱国,你无论求学和就业都受到限制了。

谁都看见了一个厦门的女研究生,这辈子算是毁了。


人当然要爱国。

不爱国,就是浪费了国家教育资源了。

从你读幼儿园开始,你教育路上的每一步,都有领着国家薪水的老师告诉你必须得爱国。

你以为你谁啊,敢辜负那么多师长的谆谆教诲。


人当然要爱国。

不爱国,你就根本没法上网了。

各个网络平台的社区公约都写得很明白了。


爱国有一万种好处是写不完的。

那么,为什么在每个国家总是有一群人不爱国。


只要人类自由的火种一天不熄灭。

就永远会在人心中预留一个不爱国的选择。


真正的爱国,是没有以上的一万种好处,依旧爱这个国家。

真正的自由,是即便有以上一万种爱国的好处,也坚定不移的不爱国。


因为一万种好处而爱国,说到底,不过是势利。

而宁愿舍弃以上一万种好处,去真正的无条件爱国,去自绝于人民自绝于亲人的不爱国,那么,所追求,必然是超越了俗人之想象,必然是人类自由之真精神。


在自由的名下,爱国和不爱国是两个选项。

自由的爱国和自由的不爱国,彼此兼容而并不互相排斥。


人类自由之真精神长存而不灭,才会开启今日的全球化时代。

因为追求自由,才有无国界的互联网,才有开源的程序,才有去中心化的区块链。

于是人间的山河险阻,全人类得以轻松跨越。


有了爱国的自由,有了不爱国的自由,才是人类才是中国的最为灿烂的未来。

我羡慕那个未来,我深知有生之年必然见不到这个未来。


所以孟子说了,说出了全人类必有不爱国的真自由,他在两千年前已经说明白了——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孟子的这一自由火种,从战国传递到了今天,到了我们这一代人之身,必然一代代继续传递下去。


友善是一切论辩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交流即无意义


王威2019年文章汇总(且乖违世道,且背逆人心)

总是有读者问,我为什么现在不写文章了,或者写得少了,短了。 其实最近一年,从2018年的7月22日开始,在长篇小说《一个人》完工之后,就开始整理昔日文章。 直到今天2019年3月31日才全面收工了。

我对读者从来是敞开心扉,从无遮掩。 我在北京乃至全国各地组织的每一次线下聚会,都为陌生人敞开了大门。

然而,基于“你懂的”国情,我很多的文章在任何一个平台都无法发表。 这类文章,只要有两类: 一是“近现代史”,二是“时政热点”。 每次发表出来,总是会被疯狂举报,进而微博炸号,知乎封号。

读书人之所以为读书人,自古至于今,也只有说真话一途了。 哪怕这真话是错的,是乖违了世道,是背逆了人心,读书人到底也还是要秉笔直书。 这么多年,我尚未学会自我审核,尚未学会说假话,尚未学会为了讨好读者、当权者而说巧伪的话。 未来,也当没有心情去学。 我老了,也活够了。

现在,我在百度网盘放上了我这二十年来写的全部的文章,正常都能下载了打开了看。 其中只有四个文档是加了密的。

《王威2019年文集》

链接:pan.baidu.com/s/1fWqolO

提取码:7ng4


user avatar

谢谢邀请,

说一个故事给大家听:

我生活在一个小区里。这个小区有很多人,有很多房子。

有很多好邻居也有几个脾气不好的邻居。

我们一起生活在这个小区,这个小区有我很多记忆。我有时候会去别人家玩,也会去参加志愿者打扫卫生。

我住的这个小区不是最好的,但是我很爱这个小区。

我们小区有一个物业公司。这个物业公司服务大家。但是很多事也会被我们批评。

总的来说,这个小区的人都爱这个小区,但是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物业公司。也有人因为物业服务不好就搬走到其他小区去了。

有一天,小区里来了一条狗。见到人就咬。小区物业说,我们组织几个勇敢的人去打狗。大家因为不想更多人被伤害,就同意了物业。然后狗就被赶走了。

小区里出现了问题,只有靠物业去带领大家解决的时候,没有人去抱怨物业以前做的不好的事,更加不会有人说:物业不好,咱们让狗咬我们吧。然后会有更好的物业公司来的。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一定要做的,除了死亡是必须的,没有其他是必须的。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一个有无限自由的人。我们要照顾自己的家人和朋友。

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自由。

你可以选择骂物业公司,但是请不要骂小区。因为这个小区里每个人都是你的邻居。

你可以搬走,但是不要把狗带进你住过的那个小区去咬人。

你可以留下,但是除了抱怨,你能做的还有很多。

你的脚可以带领你走到你可以去的地方。

你的嘴可以说出你的思想。

但是你的心才会告诉你你到底是什么人。

没有什么事是一定要做的,但是你要做的事不能伤害别人。

这就是做事的底线。

中文不够表达这么清楚,我很努力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