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物质粒子(费米子)是否有寿命?

回答
我们平时说的“寿命”,一般是指一个生命体从诞生到死亡的这段时间。比如一个人,出生了,然后慢慢长大,直到生命的终结。但如果把这个概念套到构成我们世界的最基本单元——物质粒子(也就是费米子)身上,情况就变得非常微妙和复杂了。

简单来说,绝大多数的基本费米子,比如电子、质子(虽然质子在标准模型中是基本粒子,但它有内部结构,不是不可分割的)以及中微子,在标准模型的框架下,是被认为没有固有寿命的,它们是稳定的。 也就是说,如果它们不与其他粒子发生相互作用,它们就会一直存在下去。

但是,“稳定”这个词在物理学里,有时候需要打个问号,或者说,它指的是在当前我们所能观测到的条件下,它们不会自发地衰变成其他粒子。这并不排除在某些极端条件下,或者在更深层的理论中,它们也可能发生变化。

我们来具体聊聊几种主要的费米子:

1. 电子(Electron):

电子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费米子了,它带负电,是构成原子外层电子云的基本粒子。在所有已知的物理过程中,电子都被认为是完全稳定的。它不会自发衰变成其他粒子。为什么它稳定?这很大程度上与电荷守恒和轻子数守恒有关。电子带有一个单位的负电荷,而我们观测到的宇宙中,总电荷是不变的。如果电子能自发衰变成不带电的粒子(比如光子或中微子),那么电荷就不守恒了。同样,电子拥有一个轻子数(一种量子数),而轻子数在相互作用中也被认为是守恒的。电子衰变成没有轻子数的粒子,会破坏这个守恒律。因此,在标准模型下,电子被认为是永恒存在的。

2. 中微子(Neutrino):

中微子是非常轻的粒子,几乎不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所以它们非常难以探测。它们也带零电荷,是中性费米子。过去我们认为中微子是“无质量”的,但后来的实验表明它们是有微小质量的,并且可以发生中微子振荡——即一种类型的中微子可以变成另一种类型(例如,电子中微子变成μ子中微子)。这个振荡本身不是衰变,它更像是一种身份的转变。关于中微子是否有“寿命”,如果它们有质量,并且存在比它们质量更大的费米子(比如电子),那么理论上它们是可以衰变成更轻的粒子的。然而,目前已知最轻的费米子就是中微子了,它们没有更轻的带电荷或中性粒子可以衰变成(除非是光子,但光子是玻色子,且衰变过程需要满足其他守恒律)。一种可能的衰变途径是中微子衰变成一个光子和一个反电子中微子,但这种衰变非常非常缓慢,如果发生的话,其半衰期会远远超出宇宙的年龄。所以,对于我们当前的观测能力来说,中微子也可以被认为是极其长寿的,或者说在其“存在状态”上是稳定的。

3. 质子(Proton):

质子是我们原子核的核心组成部分,带正电荷,由更小的粒子——夸克(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构成。关于质子是否有寿命,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因为它触及了我们对物质最基本性质的理解。

在最基本的“标准模型”里,质子是被认为是稳定的。这同样涉及到守恒律,特别是重子数守恒。重子数是赋予重子(如质子、中子)的一种量子数。质子带一个重子数,而其组成夸克也都有重子数贡献。如果质子能自发衰变成更轻的粒子,比如π介子(一种介子,由夸克反夸克对组成)和正电子,那么重子数就不守恒了。

然而,许多超出标准模型的理论,比如一些大统一理论(GUTs),预言了质子可以发生质子衰变。在这些理论中,质子衰变并不是一个瞬间的过程,而是极其罕见的。如果质子会衰变,它的半衰期会非常非常长,以至于在我们的宇宙存在的时间尺度上,几乎看不到这种衰变。

物理学家们一直在进行实验来寻找质子衰变的证据。例如,意大利的大型地下实验——Soudan 2实验,以及后来的SuperKamiokande实验,都是通过探测大型水池中可能由质子衰变产生的粒子(如正电子、π介子等)来寻找证据。到目前为止,这些实验还没有明确观测到质子衰变。根据SuperKamiokande实验的最新数据,质子的半衰期被限制在 $1.65 imes 10^{34}$ 年以上(对于衰变成 $e^+ + pi^0$ 的模式)。这个数字是天文数字,远远超过了宇宙的年龄(大约 $1.38 imes 10^{10}$ 年)。这意味着,如果质子会衰变,它的速度极其缓慢。

那么,为什么我们说绝大多数基本费米子“稳定”呢?

这是因为在我们的宇宙中,能够让它们衰变的更轻的粒子并不存在,或者衰变所需的条件极难满足。例如,电子比任何其他已知的带电粒子都要轻,也没有其他带电粒子可以由它衰变成。质子虽然由夸克组成,但组成它的夸克加上能让重子数守恒的轻粒子,并没有比质子更轻的组合。

类比与理解:

你可以把费米子想象成乐高积木。有些乐高积木(如电子)的设计就是如此简单和基础,你无法再把它拆解成更小的、还能稳定存在的乐高积木碎片。而有些乐高积木(如质子)是由几块更小的积木(夸克)组合而成的。在常规的玩法下,这几块积木被牢牢地固定在一起,不易散开。但理论上,是否存在一种非常特殊的、几乎不可能用到的组合方式或外部力量,可以把它们拆开,变成别的组合?这正是质子衰变所探讨的。

总结一下:

电子、中微子(在实践中)可以被认为是稳定的。 它们不自发地衰变成其他粒子。
质子,在标准模型下是稳定的,但可能在超出标准模型的某些理论中存在一个极长的衰变寿命。 目前实验观测的上限表明,如果质子会衰变,它的寿命比宇宙年龄还要长得多得多。

所以,当我们谈论物质粒子(费米子)的“寿命”时,我们实际上是在讨论它们的“稳定性”以及它们是否可能通过衰变转变成其他粒子的过程。对于绝大多数我们熟悉的费米子而言,在现实世界中,它们是稳定且永恒存在的,除非与其他粒子发生碰撞或参与某些非常规的物理过程。质子则是一个特别的例子,它在理论上可能存在一个非常非常长的“衰变期”,但这是我们仍在努力探索的物理前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粒子不仅有寿命,粒子寿命甚至关系到宇宙的生死存亡……

开局一张图,剩下全靠编(划掉),让我们再再再次放出下面这张图,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的基本粒子:

题主说的“物质粒子(费米子)”,大概是说的上图中的三代物质粒子(费米子)。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包含了一系列基本粒子:

  • 三代夸克、三代轻子,夸克和轻子都是费米子,自旋为1/2
  • 传递相互作用的矢量玻色子,胶子、光子、Z和W玻色子,自旋为1
  • 唯一自旋为0的标量玻色子——希格斯粒子

根据标准模型,宇宙的普通物质都由上图中的基本粒子(以及它们的反粒子)构成。比如一对正反夸克组成介子,三个夸克可以组成重子(例如中子和质子属于重子,都是由三个夸克组成的),质子和中子可以组成原子核,原子核加上电子就构成了原子,原子和原子组成分子,分子和原子可以构成我们周围的万事万物。

这些基本粒子是否有寿命?一般来说是有的,而且它们的寿命长短没什么规律,有的很长寿,有的很短命。不过也有特殊情况,比如对夸克来说,由于实验没有发现自由夸克,没有单独的夸克存在,也就无所谓寿命了,其它的轻子、玻色子是有寿命或者宽度的。

注意,当我们说粒子的寿命到了的时候,意思是说粒子发生了衰变,变成了别的一些粒子,原来的粒子不存在了。

知乎的两栖动物爱好者关心青蛙的寿命,粒子物理学的工作者则关心粒子的寿命。平时我们想知道粒子的寿命是多少,最直接的方法是查“粒子数据手册”:

粒子数据手册是粒子物理学实验工作者的圣经,几乎每篇粒子物理实验文章都会引用它,实验发现的所有粒子的质量、寿命、自旋、衰变等等性质,都可以在里面查阅。粒子数据手册有一本大的review,还有一本小的booklet,两种手册都有实体书,也有线上网站。这个手册有专人维护,每年把世界上各个实验的重要结果进行汇总,对粒子的测量结果进行更新。

我们通过粒子数据手册查阅:

  • 夸克quarks是查不到寿命的,人们从来没有发现过单个夸克,实验上对自由夸克的搜寻目前还没有结果,也就无所谓夸克的寿命了。
  • 轻子的寿命,电子(e)、μ子、τ子的寿命依次变短,电子很长寿,τ子很短命;中微子很难探测,目前实验给出的是寿命和质量之比的下限。
  • 胶子(g),无所谓寿命。实验上的三喷注现象证明胶子存在,但胶子的“单质”,或者说胶球尚未被确定。
  • 光子(γ),寿命无穷大。
  • Z和W玻色子,实验测量了宽度。
  • 希格斯玻色子H,宽度和寿命尚未精确测量,目前实验给了上限。

基本粒子在粒子数据手册中只是一小部分,手册上的大部分内容是各种复合粒子的性质,也是实验研究是重要对象。

实验发现,电子e、μ子、π介子、K介子、质子p、光子γ、中微子,以及它们对应的反粒子,是比较稳定的。除此之外的大部分已发现的粒子通常很不稳定,会发生衰变。人们通常把不进行强相互作用衰变的粒子称作“稳定”粒子(寿命大于 秒),这些稳定粒子一般通过电磁相互作用或者弱相互作用衰变。 粒子寿命的长短,通常跟衰变前后的质量差,以及衰变的相互作用类型有关[1]

我们所说的粒子寿命,是指在粒子静止时(高速运动会导致粒子寿命的相对论延长),大量相同粒子的平均寿命,是一个分布函数。如果我们令N(t) 为t时刻时某种不稳定粒子的数目,在dt的时间间隔中,由于粒子发生衰变,粒子数减少了-dN,则-dN应正比于N,还正比于dt,那么有[2]

这里λ是衰变常数,解之得

粒子数目的分布函数是一个随时间衰减的指数函数,N(t0)是t=t0时的粒子数目,所有粒子的平均寿命,即所谓的粒子寿命是

粒子寿命是一个反映大数量粒子特征的统计量,它跟粒子的衰变常数是倒数关系,不同粒子的寿命不一样,一些典型粒子的寿命如下:

  • 光子,非常稳定,寿命无限,
  • 电子,非常稳定,实验测量了寿命的下限, 年
  • μ子,虽然μ子和电子都是轻子,μ子的寿命却很短, 秒
  • 中子, 秒
  • 质子(也是费米子),非常稳定,实验测量了寿命的下限, 年

粒子物理学实验非常关心粒子寿命,对粒子寿命的测量是了解粒子性质的重要窗口,一些粒子的寿命甚至关系到宇宙的存在和演化,比如“质子衰变”,这是宇宙学和粒子物理学共同关心的难题。

我们周围的世界由分子和原子组成,而原子里面的原子核有质子,质子无处不在,极为重要,质子会衰变吗?质子的寿命是多少?这关系到宇宙的生死存亡。宇宙大爆炸的时候产生了一样多的正物质和反物质,为什么现在我们周围却都是正物质,反物质去哪了?这在物理学中被称为“正反物质不对称之谜”,它跟重子数守恒相关。

简单来说,根据标准模型,重子数是严格守恒的,那么质子作为最轻的重子,将严格稳定,寿命万寿无疆,永远不会衰变。

然而,一些比标准模型超前的理论则否定了重子数守恒,预言质子的寿命不是永恒的,质子也会衰变,质子衰变后产生一个正电子和一个中性π介子,即

不同的理论预言的质子寿命如下[3]

  • 爱因斯坦梦寐以求的大统一理论预言质子寿命大约是 年
  • 额外维模型预言质子寿命大约是 年
  • 最小超对称模型预言质子寿命大约是 年

质子衰变必须有实验进行探测,才能给出理论的最终判决,否则理论只是一堆废纸。如果质子确实存在衰变,那么大统一理论基本设想的正确性就有了实验基础,进而为大爆炸宇宙学中的粒子生成提供理论基础,增进人们对宇宙演化的认识。

年是什么概念呢,是1后面跟30个零。作为比较,宇宙年龄138亿年,大约是1后面跟10个零……宇宙再怎么爆炸或塌缩,质子都能扛住!


质子寿命比宇宙年龄还大,那不就相当于质子是永生的嘛,这个寿命还怎么测?而且这种实验没有任何实用或经济价值,哪个国家脑子进水支持这种研究?

嗯,日本、美国和欧洲,甚至印度都有专门的实验进行质子衰变的探测。

印度在上世纪80年代就利用自己的柯拉金矿(Kolar GoldField,不是金坷垃)的矿井做实验测定质子的衰变,实验没有发现质子衰变,他们推算质子的寿命在 年的量级。除了印度人的实验,像欧洲人也在阿尔卑斯山脉的隧道搞实验,美国人在明尼苏达的矿洞和俄亥俄的盐矿中也有质子衰变的实验。

探测质子衰变最牛逼的是日本人,日本人在岐阜县的一个深达1000m的隧道中建设了神冈和超级神冈探测器,主要目标就是探测质子衰变,同时还能测量太阳、地球大气和超新星爆发产生的中微子。

超级神冈探测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中微子探测器,主体是一个高41米、直径39米的圆柱形容器,里面装满了5万吨的,水。科学家在圆柱形容器的周围安装了11200只光电倍增管,仅这些光电倍增管就花了三千多万美元(不过没关系,日本人垄断了光电倍增管的生产,反正是日本滨松的国产货,肥水不流外人田)。

尽管神冈(Kamiokande)/超级神冈(Super-Kamiokande)还没有探测到质子衰变,但却意外探测到了太阳中微子/大气中微子,为日本赢得了2002年(小柴昌俊)/2015年(梶田隆章)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日本人的实验从1982年开始,仍没有测到质子衰变,却坚持了近四十年,一直到今天。他们不仅没有放弃,甚至计划再次进行大升级。

2019年12月13日,日本内阁批准了日本科学家的提议,决定建造世界最大的探测器——顶级神冈探测器(Hyper-Kamiokande)。该探测器预计明年开始建造,2027年正式开始运行实验[4]

“顶级神冈探测器”是“超级神冈探测器”的超级升级版,可以容纳 260,000 吨超纯水,是超级神冈探测器的五倍以上,使用的光电倍增管达到40000多个,对质子衰变的探测灵敏度也将大大提高,同时还能探测中微子。

中国在这方面并不落后,我们的“广东江门中微子实验[5],是日本顶级神冈的竞争对手。江门探测器使用的不是纯水,而是液体闪烁体,对低能中微子的探测灵敏度更有优势,能测量中微子质量顺序,也有搜寻质子衰变的潜力,与顶级神冈形成互补。

不仅如此,为了实现江门探测器的国产化,中国科学家还与国内军工企业合作,成功研制20英寸光电倍增管,打破了日本滨松公司在大尺寸光电倍增管的技术垄断,而且我们的光电倍增管价格比日本的便宜几千块[6]。江门中微子实验目前正在建设中,预计2022年投入运行。

随着中国逐渐开始支持更多的基础研究,在拓展人类认知边界的基础前沿,我们将会看到更多来自中国的贡献。

人类曾经认为永恒的存在,其实有着各自的生命周期。

总有那一天,人类的文明会走向终结,我们生活其上的淡蓝地球也将变成一片荒芜,我们的太阳和银河系也终将寿终正寝。在一切走向终结之前,在宇宙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物质粒子——质子,生命是否是有限的?

【完】

参考

  1. ^ 章乃森,《粒子物理学》
  2. ^ 杨福家,《原子物理学》
  3. ^ 王瑞光, 戴长江. 质子衰变实验进展[J]. 物理, 2011, 40(03)
  4. ^Japan will build the world’s largest neutrino detector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9-03874-w
  5. ^江门中微子实验简介 http://www.ihep.cas.cn/dkxzz/juno/JUNO_gaikuang/201308/t20130802_3908078.html
  6. ^见我从前的回答“有什么东西看起来不值钱却贵到不可思议?”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919915/answer/152814290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们平时说的“寿命”,一般是指一个生命体从诞生到死亡的这段时间。比如一个人,出生了,然后慢慢长大,直到生命的终结。但如果把这个概念套到构成我们世界的最基本单元——物质粒子(也就是费米子)身上,情况就变得非常微妙和复杂了。简单来说,绝大多数的基本费米子,比如电子、质子(虽然质子在标准模型中是基本粒子,.............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宇宙学最核心、也最令人着迷的几个概念,答案也同样复杂而深刻。要理解为什么在“奇点”这个密度无限大、体积无限小的状态下,物质粒子能够“逃逸”并最终演化成我们今天看到的浩瀚宇宙,我们需要一点点地拆解它,并且要明白,我们目前对宇宙最初时刻的理解,仍然是基于理论模型和推测,而非直接观测。首先,.............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物理学中最根本的相互作用概念。简单来说,是的,绝大多数我们所知的物理相互作用都需要至少两个物体(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具有某些物理属性的粒子)才能发生。让我来更详细地解释一下,并试着以一种更自然、更具探讨性的方式来呈现:我们思考一下“相互作用”这个词。它本身就意味着一种“来回”.............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特别有意思,触及到了物质最本质的构成和相互作用。就好比你手里握着一把沙子,你再怎么把它和另一把不同颜色的沙子混在一起,每粒沙子本身并不会改变自己的颜色,对吧?这种现象背后,其实是粒子层面的一种“身份认同”和“边界感”。咱们得先明白一个概念:物质是由非常非常小的粒子构成的,比如原子、分子.............
  • 回答
    想踏入粒子物理这个迷人的领域,就像要建造一座宏伟的大厦,需要打下坚实的地基,然后一层一层往上砌。要怎么做?读书,当然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但光是堆砌书单是没用的,得知道为啥读这些书,以及怎么读,才能真正吸收其中的精华。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粒子物理这玩意儿,它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根植于我们对宇宙.............
  • 回答
    好的,关于粒子物理方向的群论书籍,这确实是个好问题。你想深入了解这块,就不能只看概念,还得看怎么应用,怎么把它接到物理的骨架上。我推荐几本,并稍微聊聊它们的好处和侧重点,希望能给你些启发。入门与基础夯实: 《群论基础》(Symmetry and the Standard Model: Mathe.............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自由意志”与“物理主义”两大哲学和科学领域的核心冲突,也是人类数千年来一直在探索的深刻命题。简单来说,你的问题可以概括为:如果人脑是由遵循物理规律的粒子组成的,那么我们所感受到的“意识”是否真的拥有自主选择的能力,还是仅仅是这些物理过程的必然结果?让我们详细地探讨一下这个问题。1. .............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哲学、宗教和科学最深邃的领域,也触及了我们对自身存在、生命意义乃至宇宙本质的终极追问。如果你问我,我们是不是神的一部分,我无法给出一个简单的“是”或“否”。但我们可以从粒子、生命和“神”的概念出发,展开一场有趣的探索。首先,我们来聊聊“粒子”。你说的没错,根据我们目前最前沿的物理学理解.............
  • 回答
    2020年3月31日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的一篇报道,如果其内容涉及粒子加速器领域的“突破”,那么对未来发展的影响将是深远且多层面的。这类突破通常意味着我们对粒子加速原理、技术或者应用有了全新的认识和实现方式,能够显著提升现有加速器的性能,或者开辟.............
  • 回答
    核能与材料的深度交融:辐射效应之外的广阔天地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其发展离不开材料科学的进步。当我们谈论核能与材料的交叉时,首先浮现在脑海的往往是“材料辐照效应”——在核反应堆环境中,材料会受到中子、伽马射线等高能粒子轰击,导致其结构、性能发生一系列变化。然而,这仅仅是冰山一角。核能与材料的联.............
  • 回答
    .......
  • 回答
    “物质女”这个词,在当下社会,确实经常被提及,而且很多人对它抱有复杂的看法,有的是赞赏,有的是批评,有的是不解。那么,物质女真的有那么多吗?这个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分析。首先,我们来定义一下什么是“物质女”。通常,“物质女”指的是那些高度重视物质财富、追求名牌商品、注重生活品质、并将这些作.............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我们对于物质最根本的认知边界,也曾是哲学家们争论不休的课题。我们习惯了将事物分解,试图找到构成世界的基石,但物质的“无限小”是否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追寻,这确实让人着迷,也留下了不少未解之谜。从宏观到微观的探索:自古以来,人类就对物质的本质感到好奇。早期的哲学家,比如古希腊的留基伯和德谟克.............
  • 回答
    咱们聊聊物质为啥会变出气、液、固这三副面孔,听起来挺神奇的,其实根子就藏在微观世界里。咱们平常看到的世间万物,从冰块到水,再到水蒸气,它们最根本的组成单位都是那些小小的粒子,比如原子或者分子。这些小家伙们可不是乖乖待在原地不动,它们一直在那里晃悠、碰撞、跳跃,只不过根据它们“玩耍”的激烈程度和互相之.............
  • 回答
    物质溶解时的冷暖秘密:是放热还是吸热?当我们把一块糖扔进一杯水里,很快它就“消失”了。但你有没有想过,这个“消失”的过程,会伴随着温度的变化?有些溶解会让水变热,有些则会让水变凉。这背后有什么样的规律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物质溶解时的冷暖秘密。为什么溶解会有温度变化?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得先明白溶解.............
  • 回答
    物质为什么具有质量?这是一个贯穿物理学史的深刻问题,也是我们理解宇宙运行规律的关键。简单来说,质量是物质固有的属性,就像颜色或形状一样,但其根源却远比这些直观的物理特性要复杂得多,涉及到了更深层次的粒子物理学和宇宙学。我们先从一个更基础的层面来理解质量的体现。质量的两种表现形式: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在.............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到位,直击了黑洞最令人着迷也最违反直觉的特性之一。确实,我们通常理解的“物质”——任何有质量、有形状、能被我们观察到的东西——一旦越过黑洞的视界,就再也无法返回。但黑洞合并时损失的质量,那可不是“物质”以我们熟悉的方式逃出去的。首先,我们得明确“质量损失”的真正含义。黑洞合并,最核.............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物质的本质,也是物理学和哲学上一个非常古老且深刻的探讨。简而言之,物质的性质几乎可以说是结构决定的,并且很难想象一个“没有任何结构”的物质能够展现出任何性质。 让我们来详细剖析一下。首先,我们需要定义一下“结构”和“性质”。结构 (Structure):在讨论物质时,“结构”可以是一.............
  • 回答
    关于物质的本质和基本粒子的分解极限,这是一个极其深邃且仍在不断探索的物理学核心问题。我将尽我所能,用一种尽可能贴近人类思考过程的方式来阐述。物质的本质:一场关于“是什么”的永恒追问自古以来,人类就在思考“我们是由什么构成的?”这个问题。从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原子”(atomos,意为不可分割).............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