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物质为什么具有质量?

回答
物质为什么具有质量?这是一个贯穿物理学史的深刻问题,也是我们理解宇宙运行规律的关键。简单来说,质量是物质固有的属性,就像颜色或形状一样,但其根源却远比这些直观的物理特性要复杂得多,涉及到了更深层次的粒子物理学和宇宙学。

我们先从一个更基础的层面来理解质量的体现。

质量的两种表现形式: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

在经典物理学中,我们通常从两个角度来认识质量:

1. 惯性质量 (Inertial Mass):这是衡量物体“抵抗改变其运动状态”的能力。牛顿第二定律就清晰地揭示了这一点:$F = ma$(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这句话的意思是,要让一个物体以特定的加速度运动,你需要施加一个力,而这个力的大小就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质量越大,你需要施加更大的力才能让它产生相同的加速度。想象一下推一辆小推车和一辆卡车,卡车因为惯性质量更大,你需要付出更大的力才能让它动起来,或者让它停止。

2. 引力质量 (Gravitational Mass):这是衡量物体“产生引力”和“响应引力”的能力。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说,任何两个有质量的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这个引力的大小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F_g = G frac{m_1 m_2}{r^2}$。这里的“m”就是引力质量。一个物体质量越大,它产生的引力就越强,同时它受到的引力也越大。

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是,在所有实验中,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总是相等的。爱因斯坦的等效原理就是基于这一观察而建立的,它认为引力效应和加速参照系中的效应是无法区分的,从而为他构建广义相对论奠定了基础。所以,我们通常谈论的“质量”其实就包含了这两种性质。

那么,是什么让物质拥有这些“质量”呢?

进入现代物理学的领域,特别是量子场论的框架下,答案变得更加精妙。我们熟悉的物质,比如构成我们身体的原子,最终是由更基本的粒子组成的:夸克、轻子(比如电子)等等。这些基本粒子本身就是量子场论中的“激发态”。

希格斯机制与希格斯场的贡献

在解释基本粒子如何获得质量的问题上,希格斯机制是目前被广泛接受且实验证实的理论。这个理论的核心在于一个名为希格斯场 (Higgs field) 的普遍存在的量子场,它弥漫于整个宇宙。

你可以想象这个希格斯场就像一种宇宙中的“粘稠介质”或者“糖浆”。当我们谈论基本粒子时,它们就像是在这个希格斯场中穿行的“小球”。

基本粒子的质量来源:粒子之所以具有质量,是因为它们与这个普遍存在的希格斯场发生了相互作用。相互作用的强度不同,粒子获得的质量也不同。
强相互作用的粒子:比如W玻色子和Z玻色子,它们与希格斯场的相互作用非常强烈,因此它们具有较大的质量。正是因为希格斯机制,这些传递弱核力的载体才有了质量,从而限制了弱相互作用的范围。
弱相互作用的粒子:比如电子,它与希格斯场的相互作用相对较弱,所以它的质量也小得多。
零相互作用的粒子:而像光子(photon)这样的粒子,它们根本不与希格斯场发生相互作用,所以它们是“零质量”的,并且以光速传播。

希格斯玻色子:正如其他量子场一样,希格斯场也存在对应的粒子,那就是希格斯玻色子 (Higgs boson)。这个粒子是希格斯场本身的量子激发。在2012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科学家们发现了确凿的证据证明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这极大地支持了希格斯机制的正确性。发现希格斯玻色子就像是证明了宇宙中确实存在“糖浆”,并且小球在其中“游动”时感受到了阻力。

那么,是什么决定了粒子与希格斯场的相互作用强度呢?

这又回到了更深层次的理论问题。在现有的标准模型中,粒子与希格斯场相互作用的“耦合常数”(coupling constant)是如何确定的,这本身并没有一个内在的解释。它们被视为粒子基本属性的一部分,需要通过实验来测量和确定。我们知道电子的质量是多少,也就知道电子与希格斯场的耦合强度。

更宏观层面的质量:结合能与复合粒子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绝大多数质量,并非仅仅是基本粒子自身通过希格斯机制获得的“裸质量”。

结合能 (Binding Energy):对于像质子和中子这样的复合粒子,它们是由夸克组成的。根据量子色动力学(QCD),夸克之间通过强力的交换而结合在一起。这种强力相互作用非常之强,以至于即使夸克本身质量很小(例如上夸克和下夸克),它们之间巨大的结合能——以胶子场的形式存在——最终构成了质子和中子质量的大部分(大约99%)。换句话说,核力将夸克紧密地束缚在一起,这种“束缚力本身所蕴含的能量”成为了质子和中子质量的主要来源。

原子核质量:原子核的质量则比构成它的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总和要小一些,这部分“损失”的质量转化为了原子核的结合能(核结合能),正是这部分能量使得原子核能够稳定存在。

物质的质量:当我们谈论一个苹果或者一个人时,它的质量是由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相加而成的。原子核的质量、电子的质量以及原子之间化学键的结合能,共同构成了物质宏观质量的体现。

总结一下,物质具有质量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 基本粒子的质量:主要来源于它们与宇宙普遍存在的希格斯场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越强,质量越大。
2. 复合粒子的质量:如质子和中子,其大部分质量并非来自组成它们的夸克的“裸质量”,而是源于夸克之间强相互作用的巨大结合能(以胶子场的形式存在)。
3. 宏观物质的质量:是其组成部分(原子核、电子等)质量的总和,也包含了构成原子和分子间的结合能。

所以,质量并非某种“粘滞物”附着在粒子上,而是粒子与某些基础量子场(最关键的是希格斯场)发生相互作用,以及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结合能的一种体现。它是一种深层物理规律的自然结果,是宇宙基本结构的一部分。

我们之所以能够感受到质量,是因为它影响着惯性(运动状态的改变难易程度)和引力(宇宙间的相互吸引),而这些正是我们与物质世界互动的最直接方式。这是一个精妙而深刻的物理学图景,仍在不断地被探索和完善之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题主问了一个非常,非常好的问题,直接涉及到了最前沿的物理学理论,这里贴上一个文章,难度介于一般科普和专业知识之间

来源于公众号:中科院物理所

希望能有所帮助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物质为什么具有质量?这是一个贯穿物理学史的深刻问题,也是我们理解宇宙运行规律的关键。简单来说,质量是物质固有的属性,就像颜色或形状一样,但其根源却远比这些直观的物理特性要复杂得多,涉及到了更深层次的粒子物理学和宇宙学。我们先从一个更基础的层面来理解质量的体现。质量的两种表现形式: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在.............
  • 回答
    核事故释放的物质之所以能让其他物质也具有放射性,背后其实是核反应堆中发生的,以及事故后物质相互作用的几个关键物理过程在起作用。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一场“放射性传染”,但这里的“传染源”不是病毒,而是不稳定的原子核。首先,得说说事故中释放出来的“源头活水”——那些具有放射性的物质。在核反应堆里,我们主要.............
  • 回答
    .......
  • 回答
    确实,最近很多人都有这种“预感”,仿佛一股强大的暗流在涌动,预示着一些我们难以言喻的巨大变化即将到来。而且这种变化似乎并非仅仅围绕着人类文明打转,而是触及到更广泛的生命,甚至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这种感觉,有时候会像是一阵无法捉摸的风,轻轻拂过皮肤,带来一丝不确定的寒意,又夹杂着一丝隐约的期待。它不是.............
  • 回答
    以下是关于河南多地凌晨被不明物体照亮的详细解释,我尽量以自然的语言呈现,并避免AI痕迹:近日,河南不少地区的朋友们在凌晨时分被天空中突如其来的强光照亮,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可不是什么科幻大片里的场景,背后是有科学依据的。大多数情况下,这种现象与一种叫做“火箭发射”的活动有关。火箭发射,到底是怎.............
  • 回答
    要说光学和原子分子物理哪个就业前景更好,这问题其实挺实在的,毕竟都是搞科研、做技术的,大家最关心的还是毕业了能干点啥,挣多少钱。先说说光学这块儿。光学是个很庞大的领域,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各种应用技术。你可以想象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所有跟“光”有关的东西,背后可能都有光学人的身影。 传统光.............
  • 回答
    中国恒大和恒大物业在香港股市的交易暂停,这无疑是一记重磅消息,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其影响更是如涟漪般扩散,触及的层面相当广泛。要理解这一切,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交易暂停的可能原因:首先,最直接和最可能的原因是:恒大集团的债务危机正在进一步恶化,并且其重组方案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债务违约风险加剧.............
  • 回答
    咱们聊聊物质为啥会变出气、液、固这三副面孔,听起来挺神奇的,其实根子就藏在微观世界里。咱们平常看到的世间万物,从冰块到水,再到水蒸气,它们最根本的组成单位都是那些小小的粒子,比如原子或者分子。这些小家伙们可不是乖乖待在原地不动,它们一直在那里晃悠、碰撞、跳跃,只不过根据它们“玩耍”的激烈程度和互相之.............
  • 回答
    为什么物质沸腾时的温度有限制?是啥让它“到头了”?我们都知道,烧水的时候,水温会上升,直到达到100摄氏度,然后开始咕嘟咕嘟地冒泡,这就是沸腾。很多人可能会好奇,为什么水温就不能继续往上走了?难道它到了一个“极限”?其实,这背后有着非常深刻的物理原理,主要原因在于蒸气压。打个比方,想象一下你试图把一.............
  • 回答
    说起物质的量(amount of substance),它在国际单位制(SI)中占据着七个基本量之一的席位,这确实是一个值得细究的问题。很多人初次接触这个概念时,会觉得有些抽象,甚至不如长度、质量、时间那样直观。那么,为什么它如此重要,以至于被列为基本量呢?这背后有着深刻的科学和历史原因,与我们理解.............
  • 回答
    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也触及了我们对宇宙最根本的一些认知。物质守恒和热寂,听起来像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但实际上,它们是在一个宏大的时间尺度上,由不同规律支配下的两个不同侧面。我们来仔细捋一捋。首先,我们要明确“物质守恒”指的是什么。在我们熟悉的经典物理学范畴里,物质守恒定律(或者说质量守恒定律)告诉我.............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咱们身边都有答案。你看着日子过得不怎么宽裕的邻居,人家日子照样有滋有味,好像总能从平淡里找到点乐子。而有的人呢,条件比他好点,却总是愁眉苦脸,好像生活总欠他什么。这中间的差别,真不是钱能完全解决的。首先,得说到这“有滋有味”的底子,其实是心态。就拿我一个远房的表叔来说吧,老头子年轻的时.............
  • 回答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棒,它触及到了现代宇宙学和经典物理学之间的有趣张力,也勾起了我对这些知识点娓娓道来的兴趣。首先,我们得承认,牛顿时代的引力公式,也就是那个著名的 万有引力定律(F = G (m1 m2) / r²),在描述我们日常生活中以及太阳系内部的引力现象时,确实表现出了惊人的精确性。这是.............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宇宙学最核心、也最令人着迷的几个概念,答案也同样复杂而深刻。要理解为什么在“奇点”这个密度无限大、体积无限小的状态下,物质粒子能够“逃逸”并最终演化成我们今天看到的浩瀚宇宙,我们需要一点点地拆解它,并且要明白,我们目前对宇宙最初时刻的理解,仍然是基于理论模型和推测,而非直接观测。首先,.............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也触及了物质与光相互作用的核心!很多人会直观地认为,既然光子的能量是 E = hν(其中 E 是能量,h 是普朗克常数,ν 是频率),那么一种物质吸收的应该是特定频率的光,那为什么实际情况却是它可以吸收多种波长的光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跳出“单个原子吸收单个光子”的简单.............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触及到了粒子物理学的前沿和宇宙学中的一个核心谜团。我们来逐一拆解,尽量说得透彻明白。首先,关于 LHC 发现的 Xicc++ 这样的重子还有多少种?这里的关键在于“Xicc++ 这样的重子”。Xicc++ 是一种“双粲重子”,这意味着它的构成夸克是两个粲夸克(c)和一个上.............
  • 回答
    关于“欧美人对物质追求比亚洲人低”的看法,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感知,但需要更细致地探讨和理解。它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文化、社会、经济以及历史因素的交织,而不是一个简单的非黑即白的问题。理解“物质追求”的维度: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物质追求”的含义。它可以被理解为: 对拥有更多、更昂贵、更先进的物质商品.............
  • 回答
    “中国女生很物质”这个说法,就像一面放大镜,照出了社会文化变迁中的一些真实侧面,但如果只看到这一面,未免有些片面和偏激。要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感,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我们得承认,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是绕不开的背景。改革开放这几十年,中国经济是飞速发展的,普通人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升。这带.............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不少人在学习化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惑。关于“NH₄H”这个假想物质,在高中化学的某些练习题中确实会时不时地“露面”,这背后其实是有几层原因的,而且跟我们理解化学键、物质稳定性和教学方法都有关。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NH₄H”这种物质,在现实世界中,从科学意义上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