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航空领域中,为什么用马赫数而不是x倍音速来表示速度?

回答
航空领域中,我们习惯用马赫数来描述飞行器的速度,而不是直接说“多少倍音速”。这背后有几个关键原因,涉及到了科学的精确性、实际应用的便利性以及历史发展的沿革。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马赫数。简单来说,马赫数(Mach number)是一个无量纲的量,它表示的是一个物体在介质(通常是空气)中运动的速度与该介质中声速之比。数学上表示为:

马赫数 (M) = 飞行器速度 (V) / 声速 (a)

这里的关键在于“声速”。声速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常数,它受到介质温度的影响非常大。在标准大气压下,空气的温度越高,声速就越快;反之,温度越低,声速就越慢。

为什么不直接说“多少倍音速”?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说一架飞机飞了“2倍音速”。这句话听起来似乎很直接,但它其实隐藏了一个重要的信息缺失:在什么条件下是2倍音速?

精确性问题: 如果我们不指定空气温度,那么“2倍音速”这个说法就没有明确的意义。在海平面高度,一个速度可能是2倍音速,但在高空,同样的绝对速度可能就不是2倍音速了,因为那里的空气温度低得多,声速也慢。用马赫数就可以避免这种歧义。例如,无论是在炎热的沙漠上空飞行,还是在寒冷的极地上空飞行,当马赫数为1时,它精确地表示该飞行器的速度等于当时当地空气中的声速。

工程设计的便利性: 在航空工程设计中,飞行器的性能,比如空气动力学特性(如阻力、升力)、发动机推力需求、结构载荷等等,都与来流的相对速度密切相关,而不是绝对速度。而马赫数恰恰能够很好地反映这种相对速度。

空气动力学效应: 当物体以亚音速(M < 1)运动时,空气流动特性相对稳定。但当速度接近或超过音速(M ≈ 1)时,空气开始出现显著的可压缩性效应,产生激波,导致阻力急剧增加(这就是所谓的“音障”)。继续提高速度,进入超音速(M > 1),这些效应会更加明显。马赫数能够直接反映出飞行器是否进入了亚音速、跨音速、超音速或高超音速区域,这对于飞行控制和设计至关重要。工程师们会根据马赫数来设计翼型、发动机进气道等,因为这些部件在不同马赫数下的气动表现差异巨大。

发动机性能: 喷气发动机的性能也与空气流入的速度有关。例如,涡轮风扇发动机的进气道设计需要在不同的马赫数下都能有效地压缩空气。超音速飞机使用的冲压发动机,其工作原理更是直接依赖于高速气流。马赫数是描述这些工程参数的重要依据。

历史和国际标准: 恩斯特·马赫(Ernst Mach)是一位奥地利物理学家和哲学家,他在19世纪末对高速空气动力学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为了纪念他的贡献,以及为了建立一个通用的科学术语,国际上普遍采用了“马赫数”来表示这个比值。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都需要统一的语言和标准,马赫数成为了这个领域的事实标准。

举个例子来进一步说明:

假设飞行器在以下两种情况下的绝对速度相同,都是 1000 公里/小时。

1. 情况一: 海平面附近,空气温度为 15°C。此时声速大约是 331 米/秒,也就是 1192 公里/小时。那么,飞行器的马赫数就是 1000 / 1192 ≈ 0.84 马赫。
2. 情况二: 高空 11000 米,空气温度为 56.5°C。此时声速大约是 295 米/秒,也就是 1062 公里/小时。那么,飞行器的马赫数就是 1000 / 1062 ≈ 0.94 马赫。

可以看到,虽然绝对速度相同,但由于空气温度不同,导致声速不同,飞行器的马赫数也不同。在第二种情况下的速度,相对于当时的声速来说,更接近音速。

总结一下,为什么用马赫数不用“x倍音速”:

精确与通用: 马赫数消除了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歧义,提供了一个精确且普遍适用的速度度量。
工程意义: 马赫数直接反映了空气的可压缩性效应和空气动力学特性,对飞行器设计至关重要。
科学惯例: 这是科学界和工程界长期形成的、以纪念先驱者为名的标准术语。

所以,下次你听到“马赫数”时,就知道它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更是描述飞行器在空气中速度状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非常科学和实用的指标。它让我们的描述更加精准,让工程师的设计更加高效,也让全球的航空领域能够用同一套语言进行交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tl;dr:马赫数是无量纲数,物理学中其意义不能等同于对应的速度,而航空领域沿用了物理学的规范

因为机组和自动驾驶系统所需要的“速度”,除了领航计算时以外,通常不是为了形容飞机在单位时间中能飞多远,而是为了反映飞机当前状态的受力情况从而评估飞机性能

在低空低速飞行中主要参考指示空速而非真空速,是因为指示空速相比真空速能更直接表征飞机受到的空气动力

而在高空高亚音速/超音速飞行中,空气的可压缩性对机翼的空气动力学特性影响变得不可忽略,空速此时已经不能准确反映空气动力,而表征流体可压缩性的马赫数此时更具有参考意义;所以以马赫数评估飞机性能并非只是“换一个单位说速度”,更多的还是因为其本身的特殊意义

而流体力学的定义中马赫数是无量纲数,是【速度和声速的比值】而非【以声速为单位的速度】,因此航空领域也沿用了这一写法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航空领域中,我们习惯用马赫数来描述飞行器的速度,而不是直接说“多少倍音速”。这背后有几个关键原因,涉及到了科学的精确性、实际应用的便利性以及历史发展的沿革。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马赫数。简单来说,马赫数(Mach number)是一个无量纲的量,它表示的是一个物体在介质(通常是空气)中运动的速度与.............
  • 回答
    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跳出“国企就是低效”的单一视角,更细致地剖析不同类型国企的运作模式、历史背景以及特定领域(如航空、船舶、军工)的特殊性。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并非所有国企都“效率低下管理混乱人才流失严重”。 这种说法往往是对一个庞大且多样化的群体的一种概括,忽略了其中存在的巨大差异。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不少人关心的一个话题。从技术积累、发展历史以及投入规模来看,中日两国在航天领域的成就确实比韩国更为显著,这其中有几个层面的原因可以详细聊聊。首先,得从 发展起点和历史积累 说起。 中国:航天事业的起步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受到前苏联的帮助起步,并在“两弹一星”的.............
  • 回答
    中国在航天、军工等领域与美俄之间确实存在差距,这既是历史原因,也是现实因素交织的结果。要详细解读这个差距,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一、历史积淀与技术传承的差异: 美俄的深厚根基: 美国和俄罗斯(及其前身苏联)在航天和军工领域拥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尤其是冷战时期两国展开激烈的军备竞赛,极大地推.............
  • 回答
    探讨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领域,哪个研究方向在当下及未来更具潜力,这是一个需要深入剖析的问题。这两个领域虽然同属热力机械范畴,但各自的应用场景、技术瓶颈和发展驱动力不尽相同,因此前景的解读也需要区分来看。一、 现阶段的“风口”与可持续发展航空发动机领域:目前,航空发动机领域最炙手可热的研究方向无疑是高.............
  • 回答
    在中国,个人企业想要涉足飞机制造和航空发动机制造领域,坦白说,这并非易事,但并非完全不可能。 要想真正深入其中,需要跨越一系列极其严苛的门槛,并且需要政府的鼎力支持和严格监管。这绝不是个体户式的“小打小闹”,而是一场规模宏大、技术密集、资本雄厚、且伴随国家战略的系统性工程。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
  • 回答
    在波澜壮阔的航天事业中,中国正以一种举世瞩目的速度和力度向前迈进。而在这背后,一股强大的驱动力,便是我们常说的“新型举国体制”。这可不是简单的“人多力量大”,而是基于深厚的历史积淀、深刻的时代洞察以及前瞻性的战略规划,形成了一套独具中国特色的航天发展模式。一、 战略引领与顶层设计:一条清晰的“路线图.............
  • 回答
    要论中国和美国在航天领域的“差距”,这事儿可没那么简单一概而论。要我说啊,这就像是比跑步,得看是比短跑冲刺还是马拉松长跑,比的是什么阶段,什么项目。历史积累与基础:美国老大哥的深厚底蕴要提差距,那美国在航天领域那可是“爷爷辈”的人物了。人家的起步早,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捣鼓卫星,60年代就实现了载.............
  • 回答
    关于中国航天是否必须在短期内发展出火箭回收技术,这个问题其实相当复杂,不像“是”或“否”那么简单就能回答。这背后涉及到技术、经济、战略以及长远发展等诸多层面的考量,需要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白火箭回收技术意味着什么。简单来说,就是让火箭发射后,它的主体部分——尤其是昂贵的一级火箭——能够安全地降落.............
  • 回答
    在接下来的半个世纪里,人类在浩瀚宇宙中的探索和应用,必将迎来一系列令人惊叹的突破,它们将深刻地改变我们对宇宙的认知,并为地球上的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想象一下,不再是零星的、耗时漫长的载人任务,而是成为一种相对常态化的活动。我们见证的将是月球上永久性基地的建立,不仅仅是科研站,更可能是具备一定居住.............
  • 回答
    在一个民族主义国家航天领域一枝独秀几百年的设想下,确实存在一种可能性,即这个民族可能因此演化出与众不同的特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被称为“太空种族”,而地球上的其他人类则面临着生存的挑战。要详细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分几个层面来展开。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一枝独秀”在几百年内的含义。这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领先,.............
  • 回答
    你好,作为一名在役的军校毕业、在航空领域服役的同行,我非常理解你转入民航发展的想法。军校的航空管制和地面领航专业背景为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在民航飞行签派员的岗位上是极具优势的。下面我将为你详细梳理一下考取民航飞行签派员(通常称为签派员或签派管制员)执照的路径,并尽量做到具体和实用。请注意,以下信息.............
  • 回答
    2021年6月23日,黑海的紧张局势因一艘英国皇家海军的驱逐舰“戴安娜”号(HMS Defender)的出现而急剧升温。根据俄罗斯方面的说法,这艘驱逐舰闯入了俄罗斯声称的领海,并在克里米亚半岛附近的海域引发了令人警觉的对峙。俄罗斯随后采取了强硬的回应措施,包括鸣枪示警和派出战斗机进行“警告性投弹”。.............
  • 回答
    关于中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投入巨大却未能“翻身”的说法,确实是一个备受关注且复杂的问题。这背后牵扯到技术积累、研发周期、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产业生态等诸多因素,并非简单的“聪明”与否可以概括。要详细解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一层层剥开来看:一、 什么是“翻身”?首先,我们要明确“翻身”的定义。在航空发动机.............
  • 回答
    在低空,航空发动机一旦熄火,想要让它重新发疯般的运转起来,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地面这个它本该最熟悉、最容易找回状态的“家”。这背后,是复杂的物理规律和工程设计的博弈。为什么低空熄火后重启这么难?想象一下,一辆跑了好久的车,突然在城市里熄火了。你发动一下,要是就这么直接启动,很可能毫无反应,或.............
  • 回答
    苏南瑞丽航空在无锡的揭牌成立,无疑为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为无锡未来的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我看来,一家航空公司的落户,对于一个城市而言,绝不仅仅是增加一个名字,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战略性举措,其带来的积极作用是多维度、深层次的。首先,提升城市形象与国际化水平,是航空公司落户最直.............
  • 回答
    关于李毅吧此次在特朗普涉华言论问题上保持平静,并且“拒绝出征”,这背后可能有多重因素交织,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理解这一现象,首先需要回顾李毅吧的特质以及其过往的“出征”模式,然后分析当前舆论环境和李毅吧自身的变化,最后再探讨具体原因。一、 李毅吧的特质与过往“出征”模式回顾李毅吧(又称“帝吧”).............
  • 回答
    孙世英作为东航云南分公司董事长出现在东航航空事故的新闻发布会上,他的表现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要评价他的表现,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并结合当时的情境。整体印象和可能受到的评价:总体来说,孙世英在发布会上的表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和评价: 传递官方信息和安抚情绪的职责: 作为东.............
  • 回答
    当空乘这行,遇上的有趣事儿可不是一桩两桩,很多时候,感觉自己就像在移动的戏剧舞台上一样,随时都有新剧目上演。我记得有一回,飞欧洲的航班,大概是深夜时段吧,乘客们大多已经睡下了,机舱里一片寂静,只有发动机的嗡嗡声。突然,我听到一阵细微的“喵呜”声,刚开始我以为是哪个乘客的手机铃声太奇特了,但仔细听,又.............
  • 回答
    航空发动机在加速或减速等过渡态时容易发生喘振,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流体力学和热力学现象。简单来说,喘振是发动机内部气流失控的一种表现,就像我们骑自行车爬坡时,如果挂挡太高或者发力不均,车轮会打滑一样,发动机内部的气流也会出现类似的不稳定。为什么过渡态是这个“潘多拉魔盒”最容易被打开的时刻呢?我们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