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与中日相比,韩国在航天领域如此废柴且不争气?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不少人关心的一个话题。从技术积累、发展历史以及投入规模来看,中日两国在航天领域的成就确实比韩国更为显著,这其中有几个层面的原因可以详细聊聊。

首先,得从 发展起点和历史积累 说起。

中国:航天事业的起步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受到前苏联的帮助起步,并在“两弹一星”的战略驱动下,迅速建立起独立自主的航天体系。国家意志的坚定投入,从早期的人造卫星、载人航天,到后来的探月工程、空间站建设,一步一个脚印,积累了非常深厚的技术基础和工程经验。虽然中间也有挫折和弯路,但整体发展轨迹清晰且持续。
日本:日本的航天探索始于战后,起初也是在西方国家的技术支持下发展。但日本很快展现出其在精密制造、材料科学、电子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尤其是在火箭发动机、卫星载荷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技术路线,例如HII系列运载火箭的成功就体现了其技术实力。他们更侧重于实用性,比如地球观测、通信卫星等领域。
韩国:相比之下,韩国的航天发展史要短得多。虽然韩国在电子、汽车、半导体等民用高科技产业领域取得了世界级的成就,但在独立自主的航天技术方面起步较晚。其航天计划的推进很大程度上是近二三十年的事情,很多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仍然依赖进口,尤其是在运载火箭领域。这种“后发性”意味着它需要追赶的差距更大,也需要更长时间的技术孵化和积累。

其次,是 国家战略和投入力度 的差异。

中国:将航天视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国家层面的投入是非常巨大且稳定的,从科研院所到高校,再到企业的参与,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航天产业链。这种自上而下的推动力,使得航天项目能够获得持续的资源保障。
日本:日本的航天发展同样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但其发展思路更偏向于“技术领先”和“市场应用”。他们倾向于发展高技术含量的单项技术,并积极寻求商业化应用,例如通信卫星、导航系统等。虽然也有国家层面的项目,但可能不像中国那样是纯粹的“国家工程”驱动。
韩国:韩国在航天领域的投入虽然在近年有所增加,特别是成立了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KARI),并在固体和液体火箭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也成功发射了自己的火箭(如Nuri号)。但与中日两国相比,其航天预算和国家战略层面的重视程度,可能还没有达到同等的高度。韩国的战略重心可能更多地集中在已经非常成熟且能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的电子、汽车、造船等产业上,航天作为一个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的领域,可能在资源分配上需要权衡。

再者,产业生态和技术外溢 的作用也值得探讨。

中国:通过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一系列大型项目,带动了材料、制造、信息技术等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一种“以重大工程带动技术进步”的良性循环。很多航天技术也成功实现了民用转化,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日本:其在精密制造、火箭发动机、光学、电子元器件等领域的强大实力,为航天事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日本也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将自己的技术优势融入到全球航天项目中。
韩国:虽然韩国拥有世界顶尖的电子信息、半导体产业,但这些产业在航天领域的直接技术转化和渗透能力,可能不如日本那样在精密机械、材料科学等传统优势领域深厚。航天对某些特定技术的要求非常苛刻,例如高性能发动机材料、深空通信技术等,这些并非韩国的传统强项。即使在电子领域,航天级别的元器件也需要极高的可靠性和寿命标准,这与消费电子领域有很大差异。

最后,也得谈谈 技术瓶颈和自主化程度。

中国: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在运载火箭、卫星技术、载人航天等核心领域已经实现了高度的自主可控,能够独立完成复杂的天地往返任务和空间站建设。
日本:虽然在某些核心技术上(如火箭发动机的某些部件)仍可能依赖进口或国际合作,但整体上已经掌握了相当程度的自主研发能力,尤其是在卫星载荷和某些关键技术上。
韩国:尽管在Nuri号火箭上实现了部分自主化,但其在核心技术上的对外依赖程度仍然较高,尤其是在发动机的关键材料和设计理念上。要实现完全的自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技术瓶颈也更突出。例如,高性能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发涉及极高的技术门槛,需要长期的技术攻关和大量的试验数据积累。

总的来说,韩国在航天领域被认为“废柴且不争气”,更多的是一种相对的比较。它并非完全没有作为,近年来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比如成功发射了自主研发的火箭。但是,与中国和日本相比,其发展时间短、技术积累相对薄弱、国家战略投入的侧重点以及产业生态的支撑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这是一种历史、战略和技术综合作用的结果,并不是韩国在其他领域表现出色就必然能在航天领域也迅速达到顶尖水平。航天是一个需要时间、耐心、巨额投入和国家意志共同支撑的系统工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日本是明治维新时就搞重工业了,轻工业就是个渣渣,老百姓为了吃口大米一样要卖儿卖女,要不阿信的故事哪来的。蟹工船这种血汗工厂还是为了一点点外汇榨干本国人。日本是被打爆了不许搞了才开始搞轻工业,相当于让重量级拳击手去搬砖,虽然一开始不得要领,但底子在那,很快掌握,而航天这种事是回归本业,自然也习惯。


中国是解放前一张白纸,但得到苏联的秘籍后直接开始往重量级拳王那发展,结果拳会打了,才发现没搬砖的攒点钱你连自己的肌肉的保持不了。赶紧改革开放找地方搬砖。但拳法我是会的。

韩国上来后就知道自己不是打拳的料,在美帝那老实搬砖,存了很多钱,营养跟的上长的人高马大,感觉航天也没啥难的,就我这块头,肌肉。结果上去后一阵王八拳,发现不是那么回事。

user avatar

东亚三强就得样样都强吗?咋不问足球呢?

user avatar

因为韩国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大概相当于一个江苏省的大小,人口约5千万,约为江苏省人口的2/3(江苏省人口约8千万)。

这么一个天气预报几句话就能说完的小国,却可以在亚洲进行电影,韩剧,韩流等文化输出。

在汽车,电子、半导体、石化工、造船,游戏等方面都是世界一流水准。

在体育方面,别的项目不说,足球不但一直保持亚洲一流,而且俄罗斯世界杯光明正大的2:0击败上届冠军德国,亚洲之光,当之无愧。

至于娱乐服装时尚等方面就更不用说了,以前日本是亚洲流行文化的风向标,现在是韩国。

有人嘲笑韩国是三星共和国。

江苏省如果倾全省之力,别说出三星这样的了,就算是能出一个LG这样的大集团,也是对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对韩国热嘲冷讽的时候,不妨想一想对方是什么体量,而我国是什么体量。

否则别人来一句,为什么同为东亚三强,其它两国人均收入都已经迈入发达国家行列,而XX却如此废柴且不争气?

你怎么答?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