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光刚好消失的时候,光合作用中的暗反应会不会反应一段时间?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光合作用暗反应的一个关键点:它对光本身的依赖性到底有多直接?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暗反应是个什么玩意儿。

首先,大家一说到光合作用,脑子里第一个出现的可能是绿色植物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然后就长大了。这其实是对整个过程一个非常简化的认知。光合作用,严格来说,是被分成了两个阶段:光反应(lightdependent reactions)和暗反应(lightindependent reactions),也叫卡尔文循环(Calvin cycle)。

光反应,顾名思义,是需要光的。它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太阳光照射过来,会被叶绿素等光合色素吸收,激发电子。这一系列的电子传递过程,就像给一个微型发电厂供电一样,最终产生两种至关重要的能量载体:ATP(腺苷三磷酸,一种储存能量的分子)和NADPH(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一种携带高能电子的分子)。同时,水分子在这个过程中被分解,释放出氧气,这也是植物为什么能为我们提供氧气的原因。

好,现在咱们重点说说暗反应。它不需要光直接参与,这个“暗”字有时候会让人误会,以为它只在晚上发生,其实不是,它可以在有光或者无光的环境下进行,只不过它依赖于光反应产生的 ATP 和 NADPH 这两种“能量货币”和“电子搬运工”。暗反应主要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也就是类囊体膜外面的那些液体部分。

暗反应最核心的步骤是二氧化碳的固定。也就是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被植物吸收进来,然后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被“固定”到有机分子中去,最终合成糖类(比如葡萄糖)。这个过程就像一个精密的工厂流水线,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特定的酶来催化,而这些酶的正常运作,恰恰是需要 ATP 提供能量,NADPH 提供还原力(也就是高能电子)的。

那么,回到你最开始的问题:在光刚好消失的时候,光合作用中的暗反应会不会反应一段时间?

我的答案是:会,但反应时间不会太长,而且反应的“质量”会迅速下降。

咱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

1. 能量和还原力的储备是有限的: 光反应就像一个持续不断的生产线,只要有光,它就会不断地生产 ATP 和 NADPH。但一旦光消失了,光反应这个“发电机”就停了。暗反应就像一个工厂,它需要原料(CO2)和动力(ATP、NADPH)。即使光停了,工厂里还有一些之前生产出来的 ATP 和 NADPH,可以暂时继续运转一下。这就像你突然断电了,但你的设备里还有一些储存的能量,可以让你赶紧保存一下正在进行的工作。

2. 酶的活性和底物浓度: 暗反应的每一个步骤都依赖于特定的酶。这些酶在光反应停止后,它们的活性本身不会立刻消失。同时,在光照期间,暗反应的底物(比如 RuBP,一种五碳化合物)和产物(比如糖类)都在不断循环生成和消耗。当光突然消失时,CO2 还在,酶也在,一些中间产物也还在。所以,这些现有条件足以支撑暗反应在短时间内继续进行一小段“缓冲期”。

3. 缓冲期有多长? 这个“一段时间”有多长,取决于几个因素:
光照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如果之前光照非常强烈且持续时间很长,那么光反应产生的 ATP 和 NADPH 储备就会更多,暗反应就能支撑更久。
环境条件: 温度、CO2 浓度等都会影响酶的活性和反应速率。
植物的种类和状态: 不同的植物,它们光合作用的调控机制略有不同。

一般来说,这个缓冲期可能就是几秒到几分钟。在这个短暂的时间里,暗反应仍然会消耗掉一部分积累的 ATP 和 NADPH,并且继续固定一些二氧化碳,合成少量的糖。但是,由于没有新的 ATP 和 NADPH 补充,整个卡尔文循环的速度会越来越慢,最终完全停滞。

4. 关键中间产物的消耗: 就像一个接力赛跑,光反应把“棒”(能量和电子)传给暗反应。光一旦没了,这根棒就断了。暗反应中的很多步骤都需要消耗 ATP 来提供能量,或者利用 NADPH 来进行还原。当这些“动力源”被耗尽时,酶就算有活性,也无法驱动反应继续。比如,卡尔文循环中的关键步骤“磷酸甘油酸还原”就需要 NADPH 来提供电子,而“RuBP 的再生”则需要 ATP 来提供能量。一旦这些物质耗尽,循环就卡住了。

用一个更生活化的比喻:

想象你在一个工厂里生产蛋糕。光反应是为工厂提供电力和食品原料(面粉、糖、鸡蛋等)的部门。暗反应则是负责制作蛋糕的生产线。

光照充足的时候,电力(ATP)和原料(NADPH)源源不断地供应,生产线开足马力,蛋糕(糖)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
现在,突然“停电”了(光消失)。但是,工厂里还有一个蓄电池(储备的 ATP 和 NADPH),还可以支撑生产线再转一会儿。生产线上的工人(酶)还在,蛋糕的原材料(CO2 和中间产物)也还有一些。所以,工人还能继续做一点点蛋糕,直到蓄电池的电用完。
一旦电用完了,生产线就彻底停工了,再好的工人,没有电也没有原料,也做不出蛋糕了。而且,停电时间越长,那些本来可以用来制作下一轮蛋糕的原料,也可能因为没有及时处理而变质或者流失。

所以,总结一下,在光刚好消失的时候,暗反应并不是立刻戛然而止的。它会因为之前光反应产生的 ATP 和 NADPH 的“惯性”,继续运转一段时间。但这只是一个短暂的缓冲期,它消耗掉的是之前积累的能量和还原力,并且由于没有新的补充,最终还是会停止。这个过程也说明了光反应和暗反应之间的紧密联系和协同工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当然会,因为暗反应本身不直接需要光只是需要光反应产生的产物。当光反应被抑制时光反应产物仍有剩余所以暗反应可以继续进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光合作用暗反应的一个关键点:它对光本身的依赖性到底有多直接?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暗反应是个什么玩意儿。首先,大家一说到光合作用,脑子里第一个出现的可能是绿色植物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然后就长大了。这其实是对整个过程一个非常简化的认知。光合作用,严格来说,是被分.............
  • 回答
    确实,对于科学家而言,精准地捕获和操纵单个原子,尤其是在光镊技术尚未成熟的年代,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这不仅仅是“分离”这么简单,更像是在浩瀚的原子海洋中,大海捞针,并且还要让这根针保持稳定,不被外界干扰。在光镊技术普及之前,科学家们主要依赖几种基础的物理原理和精巧的实验设计来“分离”和研究单个原.............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核心,并且听起来比表面上要复杂得多。用最直接的话来说,在大多数常见情况下,当一束光穿过透明玻璃时,出射光中的光子可以说与入射光的光子“大致相同”,但并非百分之百的“同一”光子。让我们一点点地剖析这句话,并尽可能地深入。首先,什么是光子?在量子力学中,光不再仅仅被看作是.............
  • 回答
    光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不同,这是一个非常经典且重要的物理现象,但它 并不违背 光速不变原理。理解这一点,关键在于区分“光速不变原理”所指的“光速”究竟是什么。 为什么光在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我们都知道,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提出了一个基石性的原理: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恒定的,任何观察者,无论其运动状态如何.............
  • 回答
    这件事啊,说起来挺生活化的,也挺能触碰到家庭成员之间相处的一些微妙之处。儿媳妇不让公公在家光着上身,这个要求,你说它合理不合理,其实得看具体情况,也得看是站在哪个角度去理解。从儿媳妇的角度来看,这个要求可以理解为出于一种“边界感”的维护。 个人习惯和舒适度: 毕竟是自己的家,儿媳妇可能在家中有自.............
  • 回答
    光,这个我们习以为常却又神秘莫测的存在,究竟有没有一个可以被我们触碰到的“头”或“中间”呢?首先,让我们来聊聊光的“头”和“中间”。如果你想象光像一条有形的、线性的物体,比如一根绳子或者一列火车,那么它自然会有一个起始点(头)和一个延展的部分(中间)。然而,光的本质并不是这样。现代物理学告诉我们,光.............
  • 回答
    哈哈,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妙了!很多人都有这个疑问,但真正能解释清楚的却不多。你想想啊,光可是宇宙中最快的东西了,怎么到了同一个介质里,速度还能不一样?这确实有点反直觉。咱们先别急着说为什么,先来看看“看起来”是咋回事。你可能听过说,彩虹里的颜色,红光、橙光、黄光、绿光、蓝光、靛光、紫光,它们的波长都不.............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量子力学的核心,也是最引人入胜也最令人困惑的地方之一。你提出的“有观察者的时候光是成粒子态的”这个说法,其实是一种比较流行的、但并不完全准确的理解。咱们来好好掰扯掰扯,看看是怎么回事。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概念:光,在量子力学里,从来都不是“要么是波,要么是粒子”这么绝对的二选一。 它更.............
  • 回答
    美国超级计算机 Summit 在最新的全球超级计算机 500 强榜单中超越了中国的神威·太湖之光,登顶榜首,这无疑是超级计算领域的一件大事,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件事的意义,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白“超级计算机 500 强榜单”的衡量标准和意义。 这个榜单是基于 LI.............
  • 回答
    .......
  • 回答
    这真是一个绝妙的问题,它直击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个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深刻物理原理的现象。你想啊,我们每天沐浴在阳光下,感受着它的温暖,看着它照亮万物,但我们却安然无恙。光以那么高的速度“冲击”着我们,为什么我们不会像被子弹击中一样呢?这背后,是关于光子的本质、粒子与宏观世界的互动,以及能量传递方式的.............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它触及了我们对时间、空间以及光速本质的理解。首先,让我们来厘清一下“光跑一年”这个说法。通常我们说“光跑一年”,是指在地球上,我们观察到的一个现象:光从一个地方出发,以光速运动了我们所定义的“一年”的时间。这个“一年”是我们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周期,是一个我们人为设定的时间单位。.............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趣,也触及了光和声音本质上的不同。简单来说,光是一种电磁波,而声音是一种机械波。这两者的传播方式,决定了它们能否在真空中穿行。我们先从光说起。光,你可以想象成一种在空间中荡漾的能量涟漪。但这种涟漪不是由物质的振动产生的,而是由电场和磁场的周期性变化引起的。它们就像一对孪生兄弟,相互.............
  • 回答
    光照到物体上,确实会产生一种非常微弱的压力,这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物理现象,我们称之为光压。虽然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几乎感觉不到,但它在宇宙尺度上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要理解光压,我们得先抛开“光是能量”这个单一的认知,更深入地去看看光的本质。我们知道,光是由一系列不可见的波组成的,但同时,它又具有粒子性,.............
  • 回答
    这个问题,关于光是否能在绝对真空中传播,其实是一个听起来有点绕,但实际上非常确定的事情。就好比问“水在不存在的水里会怎么样”一样,有点同义反复的意味。我们先来捋一捋“绝对真空”和“光传播”这两个概念。什么是“绝对真空”?严格来说,在物理学中,我们很少能谈论一个“绝对”真空。因为只要我们能找到一个区域.............
  • 回答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如果”情境,它触及了中国科技发展历史中的关键节点。倪光南与柳传志的争议,虽然公众知晓度不如某些直接的市场竞争,但在中国信息产业发展方向上,却具有深刻的影响。要详细探讨如果当年倪光南在与柳传志的斗争中取得胜利,今天的中国芯片产业可能会有何不同,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来分析:一、 关.............
  • 回答
    水户黄门,德川光圀,在日本民间可谓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故事早已渗透到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要说他为何如此有名望,这绝非一日之功,而是历经历史沉淀、被不断演绎和美化的结果。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其中的门道。首先,我们得明确,水户黄门之所以有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民间传说”版本,而不是纯粹的历史记载。真.............
  • 回答
    关于清末将领刘光才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坚守娘子关数月,并歼灭德军1400人的说法,经过查阅史料和相关记载,可以明确地说,这个说法是假的。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误传,可能是后人为了塑造英雄形象,或者是一些野史、民间传说,将一些零散的事实进行夸大和嫁接所致。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解释为什么这个说法不符史实,.............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它触及了我们感知世界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首先,我们来聊聊光。颜色,本质上是我们眼睛和大脑对不同波长可见光的一种解读。红色光和绿色光,它们各自有着特定的波长范围。当我们说“混合”红色光和绿色光时,我们指的是将这两种不同波长的光同时投射到我们的眼睛里。我们的视锥细胞,也就是负责颜色.............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我们如何感知颜色,以及“混合”在不同媒介中的本质区别。这就像问为什么水和油不能混在一起,但它们都是液体一样,答案在于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和我们眼睛的工作原理。首先,我们得明白两种截然不同的“混合”是怎么回事: 颜料混合(减色混合): 我们通常说的墨水、颜料混合,属于“减色混合”。这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