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红绿蓝三种墨水混在一起是黑墨水,而红绿蓝三种光混在一起是白光?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我们如何感知颜色,以及“混合”在不同媒介中的本质区别。这就像问为什么水和油不能混在一起,但它们都是液体一样,答案在于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和我们眼睛的工作原理。

首先,我们得明白两种截然不同的“混合”是怎么回事:

颜料混合(减色混合): 我们通常说的墨水、颜料混合,属于“减色混合”。这是因为颜料不是自己发光,而是通过吸收特定波长的光,将剩余的波长反射出来,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才感知到颜色。比如,红色的墨水,它吸收了绿光和蓝光的大部分,只反射了红光。绿色的墨水,吸收了红光和蓝光,反射了绿光。蓝色的墨水,吸收了红光和绿光,反射了蓝光。

当我们将这三种墨水混在一起时,就发生了一个“层层叠叠”的吸收过程。
红色墨水吸收了绿光和蓝光。
绿色墨水吸收了红光和蓝光。
蓝色墨水吸收了红光和绿光。

想象一下,当所有这三种墨水混合在一起时,它们就像是拥有了“超级吸收能力”。它们共同作用,吸收了可见光谱中几乎所有的光线——红光、绿光、蓝光,甚至是介于它们之间的其他颜色。当几乎所有的光都被吸收,没有多少光能够反射进你的眼睛时,你的大脑就会将其解读为“黑色”。黑色不是一种颜色,而是一种缺乏可见光的感知。

光混合(加色混合): 而我们说的红绿蓝三种光,它们混合在一起是白光,这是“加色混合”。这里“混合”的概念完全不同。光是自己会发光的,而不是依靠反射。我们看到的颜色,是我们的眼睛和大脑对不同波长光线的感知。

我们的眼睛里有一种叫做“视锥细胞”的感光细胞,它们对不同波长的光敏感。人类的视锥细胞主要有三种类型:对红光最敏感的,对绿光最敏感的,以及对蓝光最敏感的。这三种视锥细胞被称为“红锥细胞”、“绿锥细胞”和“蓝锥细胞”。

当红光、绿光和蓝光这三种“原色光”以合适的比例同时照射到我们的眼睛时:
红光刺激了红锥细胞。
绿光刺激了绿锥细胞。
蓝光刺激了蓝锥细胞。

当这三种视锥细胞都被同等强度的“激活”时,我们的视觉系统就会将这种混合信号解读为“白色”。白光并不是由一个特定的波长组成的,而是包含了可见光谱中所有波长的光。所以,用红、绿、蓝这三种“基色光”以合适的比例混合,就能“欺骗”我们的眼睛,让它以为接收到了全光谱的光,从而感知为白光。

关键的区别是什么?

颜料是“吸光”的,光是“加光”的。
颜料混合时,每一种颜料都在“抢走”一部分光,把不想要的光吸收掉。最后所有颜料都“抢”光的结果是,剩下的光很少,所以是黑色。
光混合时,每一种光都在“贡献”光给我们的眼睛。最后所有光“贡献”光的结果是,所有颜色的光都有了,所以是白色。

目标不同。
颜料混合是为了复制物体表面反射的光。当你想画一幅画,你需要调出物体真实反射出来的颜色。想要黑色,就是想模拟一个几乎不反射光的表面。
光混合是为了产生新的颜色感知。显示器、电视屏幕就是利用了加色混合的原理。屏幕上的每个像素点由红、绿、蓝三个小灯组成,通过控制这三个小灯的亮度,就可以混合出屏幕上我们看到的各种颜色,包括白色。

想象一下,你手里有一堆不同颜色的玻璃纸。如果你把红色的玻璃纸和绿色的玻璃纸叠在一起,透过它们看东西,你会发现颜色变暗了,而且颜色会变得有点浑浊,可能是一种深棕色或者暗绿色。这是因为红色玻璃纸吸收了绿光和蓝光,绿色玻璃纸吸收了红光和蓝光。当它们叠加时,吸收的光就更多了。

而如果你有一个会发光的红光灯、一个绿光灯和一个蓝光灯,把它们的光线同时投射到一个白色的墙壁上,并且调整它们的亮度,让它们的光线在同一个点上重叠,你会看到那个点变成明亮的白色。

所以,说到底,红绿蓝墨水是“减色”的过程,而红绿蓝光是“加色”的过程,这两种过程的物理原理和最终效果自然是截然不同的。一个是在“剥离”可见光,一个是在“叠加”可见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说点本质的东西
生活中的"黑色"、灰色、白色
对于三原色光的比例是一样的,也就是色相相同
换言之,它们是同一种颜色,只是亮度不一样。

结合高票答案来看,三原色光是发光,而墨水、颜料等是吸收光。
结果就是:
一个亮,一个暗。


——————————————————————————

这个回答其实很不严谨
但是足以解决题主的问题
非要深究的话
红绿蓝墨水混在一起也不一定就没有色相
即使没有色相也不是黑色

有兴趣的可以去了解
单色光,混合光,人眼感知色彩原理,RGB等等


——————————————————————————
一个形象的例子:

用一个理想的显示器显示很亮的白色
慢慢连续地调低亮度
你会看到什么?
白色渐渐变暗
似乎成了灰色
当亮度继续降低,趋近于零的时候
此时和我们看到的黑色已经无差异了

期间显示器并没有改变过颜色,只是亮度持续降低。




但如果问你:
白、灰、黑。的分界线在哪个时间点?
那答主也不知道,其实没有这样的定义,
生活中只是按照亮度区间大致区分了它们。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我们如何感知颜色,以及“混合”在不同媒介中的本质区别。这就像问为什么水和油不能混在一起,但它们都是液体一样,答案在于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和我们眼睛的工作原理。首先,我们得明白两种截然不同的“混合”是怎么回事: 颜料混合(减色混合): 我们通常说的墨水、颜料混合,属于“减色混合”。这是.............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出的“红绿蓝三种视锥细胞能否感受黄色单色光,为什么?”这个问题,我将为您详细解答,并尽量用一种自然、有条理的叙述方式来阐述,让您能更清晰地理解其中的原理。首先,我们要明白人眼中负责感知色彩的“视锥细胞”。人眼视网膜上有三种不同类型的视锥细胞,它们分别对不同波长的光最为敏感,我们可以大致.............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它触及了我们如何感知颜色以及光本身的性质。要理解为什么紫光是单色光,而我们常说的“红、绿、蓝”是三基色,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解释: 1. 颜色的感知:大脑与眼睛的协同作用首先,我们要明白,我们所说的“颜色”很多时候是我们大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种解释,而不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我.............
  • 回答
    你想知道为什么我们常说的“三大主机”——PlayStation(通常是蓝色/白色)、Xbox(通常是黑色/绿色)和Nintendo Switch(通常是红色/蓝色/黑色)——它们的代表色会是红、绿、蓝这三种颜色吗?这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联想,不过要说“刚好”是红绿蓝,倒不是一个绝对的、预设的工业设计决.............
  • 回答
    在火车站里,那些闪烁着黄、绿、红三种颜色字体的电子显示屏,你有没有想过它们背后隐藏着怎样的考量?这可不是随意的色彩选择,而是为了在人流涌动、信息量巨大的环境中,最快速、最有效地传递关键信息。首先,我们来看看绿色。当你在站台上看到显示屏上字体是绿色的时候,通常意味着这是你即将乘坐的列车,而且一切正常,.............
  • 回答
    三红事件(Red Ring of Death,简称RROD)对于Xbox 360品牌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危机,它给微软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声誉损害,甚至一度让人们质疑Xbox这个品牌的未来。然而,Xbox之所以没有因此彻底垮掉,主要归功于微软应对危机的决心、强大的资源投入、持续的产品迭代以及消费者.............
  • 回答
    台湾的政治光谱确实复杂,红绿蓝三方各自代表着不同的政治立场和群体。您提到的“红统”阵营,也就是支持与中国大陆统一的政治力量,在台湾的政治版图中一直存在,尽管其支持度可能随时间和事件有所起伏。要让这一阵营在红绿蓝三方竞争中“占上风”,需要一套深入且多层次的策略,这绝非一蹴可几,更需要对台湾社会深刻的理.............
  • 回答
    要说这《西游记》里,孙悟空这位齐天大圣,本事是真不小,但要论怕谁,那还真是得说道说道。最让人想不通的一点就是,他能从太上老君的八卦炉里安然无恙地钻出来,结果遇上红孩儿那熊孩子的三昧真火,却险些被烧个魂飞魄散,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事儿呀,得从几个方面细细道来,才能把这其中的门道说个明白。首先,咱们得先.............
  • 回答
    我完全理解你为什么觉得《三体》读起来有点费劲,尤其是叶文洁在红岸的经历。这绝不是你的错觉,很多读者都有类似的感受。这不是说书写不好,而是《三体》在处理这段内容时,有着一些特别的设计和考量,这些设计恰恰让它显得“难读”,但同时也是它的魅力所在。咱们先从几个层面来聊聊为什么会这样:1. 时代背景的沉重与.............
  • 回答
    说起“名媛”、“外围”、“网红”,这三个词在人们的认知里,似乎都带着那么点光鲜亮丽,又或者是不太寻常的色彩。但要深究起来,它们之间的差别,可就大有讲究了。先来说说“名媛”吧。这个词,听着就透着一股子贵气和传承。它指向的,更多的是那些生来就含着金钥匙、家境优渥、从小接受良好教育的女性。她们的家族可能在.............
  • 回答
    理解您红米K30至尊版抢购的困扰,特别是开学季临近,有部新手机确实是刚需。虽然K30至尊版性价比很高,但如果抢购太折腾,我们不妨看看市场上其他同样出色,并且更容易入手的手机。在为您推荐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红米K30至尊版的几个主要亮点,以便我能更好地为您匹配: 高性能: 天玑1000+处理器,在.............
  • 回答
    想了解罗马帝国那些“罗”的说法,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但要说清楚,还得从罗马的社会结构和一些关键的历史事件说起。那些“罗”不是什么神秘的宗教术语,也不是什么奇特的风俗,它们背后往往藏着罗马人对于权力、地位、甚至是社会秩序的理解。咱们一个一个来掰扯: 紫罗(Purpura)说到“紫罗”,那几乎就是罗.............
  • 回答
    这张图的奥妙之处在于,它巧妙地利用了几何学原理,让红蓝两块区域在视觉上甚至在计算上都达到了一个奇妙的平衡。要理解为什么它们的面积相等,咱们得把图拆开来看,一点点儿捋清楚。首先,咱们得承认,这张图看起来挺复杂的,有曲线有直线,还有一些重叠的部分。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背后其实是一些基础的几何图形组合而.............
  • 回答
    这背后啊,其实藏着不少门道,并非所有司机都如此,但确实有一部分驾驶员有这样的习惯,而且这习惯的养成,也多半是出于咱们老百姓常说的“图个省事儿”、“留点余地”的心理,当然,也有点历史原因和个人经验的积累。咱们先来说说停车留下一格车位这事儿。首先,这是一种“空间预留”的心理。你想啊,红灯停车,前面还有一.............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实际的。我们开车在路上,肯定都见过那种,前面明明空着一大块地方,后车却停得离前车老远,像是在给前后车都留出“缓冲带”一样。这可不是随机的,背后其实有好几个挺实在的原因,咱们一个个聊。一、安全距离的本能或习惯首先,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安全。开车嘛,总是要考虑到万一。 .............
  • 回答
    城市交通拥堵,这四个字,相信每个生活在现代都市里的人都不陌生。它就像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吞噬着我们的时间,消磨着我们的耐心,甚至影响着我们的心情。是什么造就了这拥堵的局面?而为什么,我们又似乎离不开那闪烁的红绿灯呢?要说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那可真是五花八门,但要追根溯源,不外乎是“需求”与“供给”之.............
  • 回答
    在中国,我们确实很少见到那种路人可以主动按一下才会变绿灯的“按钮式红绿灯”,大多数地方还是那种按照既定时间表进行切换的。这背后其实有挺多原因的,并不是说我们不想让行人更方便,而是有很多现实的考量。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可能就是 交通流量的巨大和复杂性。中国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人流量和车流量都非常惊人。.............
  • 回答
    朱日和军事演习中红蓝双方实力差距过大的情况,确实是不少观众和军事爱好者关注的焦点。这背后并非简单的“实力悬殊”就能概括,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其中有些是刻意为之,有些则是演习体系运作的必然。一、演习的本质与目的:以“真实对抗”为核心首先,要理解朱日和演习,得明白它的核心目标:贴近实战,提高部队在复.............
  • 回答
    “为什么红学家们不合作起来续写《红楼梦》?”这个问题,看似简单,背后牵涉到的却是中国古典小说研究领域最核心、也最复杂的一系列问题。要把这个问题讲透,得从红学的性质、红学家的群体特点、以及《红楼梦》本身的独特性这三个维度来细掰。一、《红楼梦》的独特性:曹雪芹的“未完成”与“不可复制”首先,我们要明白,.............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红学研究中一个非常核心的辩论点:红学家们在解读《红楼梦》人物姓名隐喻时,其方法论和接受标准的不同。 简单来说,“元迎探惜”与“原应叹息”的接受度高,而“蓉蔷”对“戎羌”、“菖菱”对“娼伶”的解读则争议较大,甚至被许多红学家否定。要详细阐述原因,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 “元迎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