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假如你以后有了小孩,是教他善良,还是让他变得现实?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复杂的问题,触及了教育的核心,也反映了许多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会面临的挣扎。如果我以后有了孩子,我不会选择“教他善良”或者“让他变得现实”中的任何一个,而是会 努力将两者融为一体,并更侧重于培养孩子成为一个“有智慧的善良者”,一个能够在现实世界中坚定且有原则地实践善良的人。

以下是我会如何思考和实践这个理念的详细阐述:

为什么不能只教善良?

脆弱性: 如果一个孩子只被教导纯粹的善良,没有学会辨别善恶、保护自己,他可能会在现实世界中遭受欺骗、利用甚至伤害。纯粹的善良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可能会显得天真和脆弱,难以生存。
无效性: 善良需要行动来支撑,而行动需要在理解现实的基础上进行。一个不知道如何策略性地帮助他人,或者不知道如何抵制不公的人,他的善良可能无法真正产生积极的影响。例如,面对欺凌,仅仅告诉孩子“要善良”可能无法让他有效地保护自己和他人。
理想化: 过分强调善良可能脱离现实,让孩子对世界的复杂性产生误解,当他们遭遇挫折或失望时,可能会感到更加痛苦和迷茫。

为什么不能只让他变得现实?

丧失人性: 如果过分强调现实,孩子可能会变得冷漠、功利,甚至自私。他们可能会为了个人利益而牺牲他人的福祉,缺乏同情心和同理心,最终可能成为一个不快乐、孤立的人。
道德滑坡: “现实”有时会被误解为“不择手段”。如果引导孩子认为一切都可以为了利益而妥协,那么道德底线就会被模糊。
缺乏长远价值: 追求短期的个人利益固然重要,但长远的幸福和满足感往往与人际关系、社会贡献和内心的平静息息相关。这些很多时候是善良和同理心带来的。

我将如何培养“有智慧的善良者”?

我的目标是帮助孩子建立一个坚实的内在道德指南针,同时赋予他应对现实世界挑战的能力。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多维度的教育过程:

1. 奠定善良的基石(引导而非灌输):

以身作则: 我会努力成为一个善良的人,在生活中展现出同情心、慷慨和对他人的尊重。孩子会通过观察模仿来学习。我会积极参与公益活动,让他们看到善良的力量。
引导同理心: 通过故事、绘本、讨论,帮助孩子理解他人的感受。例如,“你觉得那个小朋友为什么哭了?如果换成是你,你会怎么想?”引导他们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
强调关怀的重要性: 从小教导孩子关心家人、朋友、宠物,甚至周围的植物。让他们明白,我们是社会的一部分,需要互相照料。
鼓励分享和合作: 在游戏中、生活中,鼓励孩子分享玩具、食物,并学会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

2. 教授现实的智慧(理解而非屈服):

清晰的界限: 教孩子区分“善良”和“软弱”。善良不是没有原则的退让,而是有意识地选择帮助和关怀,同时也要懂得保护自己。
辨别善恶: 引导孩子认识到世界上存在不公平和恶意,并教会他们如何识别和应对。这包括教他们说“不”,懂得拒绝不合理的要求。
策略性思考: 在帮助他人时,教会孩子考虑如何更有效、更可持续地给予。例如,送钱可能是一时的帮助,但教对方一项技能可能更有长远意义。
理解因果关系: 让孩子明白,每一个行为都有其后果,包括善良的行为和不善良的行为。帮助他们理解选择的责任。
应对挫折和不公: 当孩子遇到被欺骗、被拒绝或不公平对待时,不回避问题,而是引导他们分析原因,学习从中吸取教训,而不是因此对人性失望。

3. 融合与升华(善良与现实的平衡):

“有原则的现实主义”: 引导孩子理解,现实世界的规则需要遵循,但同时也要坚守内心的道德原则。例如,在竞争环境中,可以努力争取胜利,但不能通过欺骗或损害他人来达成。
“聪明的善良”: 教孩子如何用智慧去实践善良。例如,在工作中,如果看到同事需要帮助,可以主动伸出援手,但也要注意自己的本职工作,避免影响效率。
“韧性的善良”: 培养孩子即使在遭受不公或挫折时,依然选择善良的勇气和能力。这不是盲目,而是基于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理解,依然选择相信和实践善。
批判性思维: 鼓励孩子质疑、分析和思考,不盲从权威或社会潮流。让他们能够判断哪些“现实”是需要接受的,哪些是可以去改变的,哪些是与自己的善良原则相悖的。
情感的成熟: 引导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绪,理解愤怒、失望等负面情绪,但同时也能找到健康的方式来表达和处理,不被负面情绪吞噬而放弃善良。

具体的教育场景举例:

社交互动: 当孩子的朋友不分享玩具时,我会说:“他现在不想分享,我们可以试着和他一起玩别的,或者等他心情好了再问。但如果你想玩,也可以去找其他愿意分享的朋友玩,同时也要记得你很乐意和别人分享你的玩具。” 这是一个教孩子理解他人情绪、寻求替代方案和保持自身良好习惯的例子。
面对欺凌: 如果孩子被欺负,我会首先确保他的人身安全,然后和他一起分析情况。我会说:“那个小朋友这样做是不对的,他的行为让你感到害怕和不舒服。我们不能像他那样去做,但我们也不能被他欺凌。下次遇到这种情况,你可以大声说‘住手!’,或者马上告诉老师/家长,或者找到比你强壮的朋友一起。记住,保护好自己也很重要。” 这是教授孩子自卫和寻求帮助的现实策略,同时强调不以暴制暴的善良原则。
学业和工作: 当孩子在学业上遇到竞争对手,对方可能会暗中使绊子时,我会教他:“你可以专心做好自己的事情,用实力去证明自己。如果对方的行为越过了界限,你可以向老师反映情况,但不要因为对方的不好而放弃自己的善良和正直。有时候,你的正直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总结:

我不会在善良和现实之间做非此即彼的选择。我的愿望是培养一个孩子,他能深刻理解并拥抱善良的价值,同时又具备在复杂的现实世界中运用智慧、勇气和策略去践行善良的能力。 他会是一个懂得爱与被爱的人,一个有原则、有担当、有力量去创造更美好世界的人,而不仅仅是活在理想化的世界里,或是在现实面前步步退让、失去自我的人。这是一种更具挑战性,但也更具生命力和建设性的教育方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善良是需要人来教的,而现实则不是,现实是现实教的。

user avatar

你教他善良

生活会让他慢慢学会在现实中善良

你教他现实

可就没人教他善良了



————————

大哥萌啊,善良还真不是缺点,善良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人性光辉

只是当善良遇上阴暗的时候可能看上去不那么有优势,但善良本身真不是啥不好的东西哦

善良没什么丢人的,善良又不代表傻

教他善良=教他无条件无原则地善良?

???????

啥时候美好的品质都变成让人唾弃的东西了

(눈_눈)


————————

教他善良又不代表只教他善良,为什么那么多人默认善良就代表软弱?教他善良就不能在同时教给他坚韧,自立,智慧,甚至是在不伤害他人前提的事故和圆滑了吗?

只是问题提出来了善良,所以在这个回答里个人表达观点的重点是善良罢了

教导孩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父母的引导在一个人的前半生甚至一生毫无疑问都是极为重要的

如果说你觉得社会已经是黑暗的,那么他的善良在自己慢慢步入社会之时自然会受到影响,会在善良与适应现实中慢慢找到平衡点,在社会立足

如果不教他善良,大家都不教自己的孩子善良,那么这个你所认为的“黑暗的社会”中又有谁会友善地对待你?对待你的孩子?

不觉得正因为社会存在那些丑恶我们才更应该让“善良,慈悲,正直...”这些美好作为信念传承下去么?才更应该用我们自己的力量慢慢地,让他们一代一代地继承下去,一点一点改变这个世界么?

———————

最近在知乎遇到一件事情,可以说是对我所认为的“善良不代表软弱和无底线的退让”的一点小扩展。

在另一篇回答中,有兴趣的可以移步看一眼。zhihu.com/answer/999774

我在此也说明一下

【如果和我观点不同大家都可以留言评论理性探讨。人是不断成长的,我深知我现阶段的所思所想不一定全都正确,以后有可能会改变,大家有不同看法写出来我也会思考,如果我发现以前是错的我也会认错。

人只有正视错误才能成长。

但是无论什么时候,我都讨厌那种上来就恶意怼我的讽刺我的侮辱我人格的,你骂我我忍你一次,你再骂我就骂你,骂不过你我就挂你。】

user avatar

教他善良,但认识现实。

现实适用于单次博弈,善良适用于多次博弈。

火车站旁的饭店没有回头客,属于单次博弈。

小区楼下的小卖部都是熟客,属于多次博弈。

如果需要一段长期,稳固的关系,那善良是必要的。

而拥有长期,稳固的关系,比捞一次就跑的关系,意义大得多。

user avatar

看见这题,不知道怎么就想到了三岁练钢琴小学上十级什么的。

孩子太累,求放过。

怎么善良或者怎么现实,或者怎么寻找平衡点什么的,这是人一生的修行。我作为一个成年人,自己还在摸索。自己都不明白的事情,为什么以为可以教给一个小孩子?

什么叫做你不教他善良以后就没人教她善良了?难道父母是在孩子成年后……僵化了吗?难道父母的自己的成长和言行不是一种教育,我们只能撑孩子不懂事的时候说一些自己也不甚明白的大道理,然后安慰自己尽到了父母的教育义务?

别这样,万一坑了孩子呢?

我除了教孩子保护自己,安全底线不容讨价还价以外(话说我的安全教育有一点就是不用帮助大人,因为大人有责任只寻求成年人的帮助,这点应该也算不得善良),其他道德层面的东西都是讨论的。

不是一为人父母,多吃了几斤盐,对人性的反省和对社会的理解就肯定比孩子“正确”的。小孩子往往会有他们的一套逻辑,怎么分玩具,怎么和好,怎么寻找自己的同类,怎么获得社会的善意,怎么利益最大化……而且每个人会有每个人的脾气,哪几个非要做孩子王,哪几个别惹我就好,哪几个喜欢做小兵,都自成一派。

你们可以仔细观察下没有彼此大人撑腰或者教育时候一群孩子的状态,非常天然,耐心点看,他们会教你一些东西的。

你也可以仔细观察下生气以后孩子过来哄你的态度,这种天然的亲密和不记仇的善良,不是你教她,肯定是她教你。

真的,做好自己,保持开放的心态,克制住自己一知半解时候就好为人师的冲动,不以父母的权威做捷径,在自己都没有修炼成功的时候给予孩子过多的干扰——你想讨论什么道理,可以彼此商量,多多观察,但切忌自己急匆匆地固化成某种规律。

你在长大,孩子也在长大,你生了一个孩子,不意味者你把成长的责任都抛给她了,你也要参与其中,可以多问点问题,什么是善良,什么是现实,她今天做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们现在打什么游戏,讨论什么话题,刷抖音喜欢什么样的主播,爱看什么书和节目……你了解下年轻人喜欢什么,为什么喜欢,她对生活满意吗,讨厌的在哪里,那些不得不要去她刷的题,你解释过你的原因么?你和她讨论过那些事情你讨厌的,但会为了她去尝试去坚持的吗?

我上面的这些自我疑问,什么是偏善良,什么是偏现实?我自己也不太清楚。

我生一个孩子,的确是满足了自己的私欲,而她不计较我的这个自私,仍然兴冲冲地活着,长着,好奇着,学习着,也用自己的方式体验着人生,反复把握她为自己开发出的自我。

不要把你的世界固化起来,更重要的,不要把自己固化的世界诉诸权威,在他们还不能质疑的时候灌输给他们。

麦田里的守望者说过,“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只想当麦田里的守望者。”我从青春期就喜欢这本书,为人母后,也尚不想背叛曾经是孩子的自己。——“不要让他们在开始真正寻找之前,就停止寻找。”

user avatar

我先教他如何才算善良。

做成好事有三个必要条件,

第一要有善念

第二要设定恰当的目标

第三要用合适的手段

比如歹徒抢劫杀人,

你想要阻止他,这是善念。

发现自己手无寸铁,决定不要以卵击石而是伺机偷袭,这是恰当的目标。

拿块板砖等在墙后,找准他行凶的时机在他脑后一板砖,这是恰当的手段。

此外我还会教育孩子,善良从来不是一个愿望,它从来都要靠行动。善念要有,好事要做!时机好就做多点,时机不好就做少点;条件太差,不要做无谓牺牲,明哲保身也不可耻。一件事没做好,总结教训,下次好好做就是了。做成的善事多了,这人自然就是一个善良的人。

切不能因为自己一时一事眼高手低,言行不当,行善之时受挫就灰心丧气,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觉得自己必须要做个卑劣小人才能自存。这种人,当不起善,也做不了恶,不过是一个无能的草包!咱们哪怕是做个流氓也不能去当个草包!

user avatar

善良和现实从来都不矛盾,为什么是对立的呢,现实不代表就是去害人。

user avatar

如果他恰好智力在线的话,将来成为一个既懂得现实的道理,又能维持善良的底线的人,完全不存在矛盾啊。

生个儿子,将来他拥有暴力的身体,同时具有温暖的性格,完全不存在矛盾啊。

生个女儿,将来她胸大水多活儿好,同时端庄优雅有气质,完全不存在矛盾啊。


成天自诩是高级动物,那啥是高级动物?

窦大神早就用歌词告诉我们了。

低智商生物才有可能做到“习性”单一、简单而纯粹。

智人这么高级的动物,高级本就体现在从“习性”进化为了“性格”,从“单一”进化为了“多元”,从“简单”进化成了“复杂”,从“纯粹”进化成了“动态均衡”。


至于怎么教育,那必然是全方位地教育咯。我会告诉Ta维持善良底线的现实好处,也会告诉Ta懂得现实为何也是一种更大的善良;我会教育他温良恭俭让,同时也会告诉他,姑娘们普遍喜欢新奇,喜欢笼罩的压迫感,甚至喜欢“安全的危险”,于是你也要够骚够硬气;我会告诉她女人要独立要自我不能惯着臭男人们,同时也会告诉她,那群带把儿的家伙的性反馈回路是多么地简单直接也易于操控。

完全不存在矛盾啊。

user avatar

现实和善良原本并不是对立的,但是在某些时空环境下,你又不得不妥协,接受“现实”,因为对于人的三大权利,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生命权是基础,人首先还得解决自己的生存的这个“现实”问题,毕竟“世间难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自由的最高境界其实就是“善良自由”,我们常说的“财务自由”最多只能是自身的解放,而实现“善良自由”的人无疑是一个纯粹的人,大写的人,脱离的低级趣味的人。

因此,做人呐,虽然心存孔孟之心,但也得力行曹刘之术,即便菩萨心肠,也必须要有霹雳手段。

所以,给家里的小孩启蒙,千万别给他们读什么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幼学琼林。这些渣子糟粕,构成了天然的韭菜培养基。于是龙生龙,凤生凤,韭菜的儿子是毅种

要知道,这世间最可怕的,就是那些自己心里男盗女娼,却天天叫别人要仁义道德的人。你信了他的话,就是信了鬼了,写这些东西的糟老头子可坏得很。

最蠢的行为就是玩RPG和cosplay,不看看自己的屁股坐在哪里,天天意淫自己是帝王将相开疆拓土,根本意识不到自己最多只不过是一个统计数字而已。

两千多年来,只有一本充满潜规则和负能量《增广贤文》,里面才确实记载了几句有点用的真话。虽然都不是原创,但这才是真正的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我爸从小就教我“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后来才知道这句话出自增广贤文。

如果今天翻开《增广贤文》,你会发现很多非常应景的话,比方说:

祸从口出,病从口入。”

《增广贤文》的一大特点,就是对于“说话的艺术”多有涉及。比方说:

“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有钱能说话,无钱话不灵。”

我以前很喜欢在各种群里跟人辩论,宣扬一些如过街老鼠一般人人喊打的朴实价值,浪费了很多时间,很多现在已经赚到大钱的大V都跟我说,储量这么丰富的锑矿你全世界上哪找去呀,为什么要叫醒他们,对你来说有什么好处,你去看看鲁迅的《聪明人和傻子和NC》,你是聪明人,不要做傻子。你写的那些防骗指南,防割指南有什么用,筛出来的都是一些聪明人,你怎么去割。要与泡沫共舞,投入其中,真正的聪明人,赚的都是傻子的钱。索罗斯曾经说过“人类历史就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用人话来说就是,人类社会就是一场大型传销。

现在我终于学乖了,正如《增广贤文》里所说:

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莫与谈。

的确,毕竟这世道,最难揣测的就是人心。

“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

“炎凉世态,富贵更甚于贫贱;嫉妒人心,骨肉更甚于外人。”

正所谓“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啊。

《增广贤文》对于人性和财富的辩证关系,也多有探讨。

“无钱休入众,遭难莫寻亲”。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劝有钱人”

“慈不掌兵,义不掌财”

甚至对于官商关系,千年之前的先人就已经看得如此透彻:

“衙门深似海,弊病大如天”

“八字衙门向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贫莫与富斗,富莫与官争”

“官清难逃猾吏手,衙门少有念佛人”

然而,最最难能可贵的是,即便《增广贤文》反复告诫人们,人性经常为了一己之私变化无常,嫌贫爱富,趋炎附势,这个世界布满了陷阱和危机,他最后还不忘劝人善良:

“一毫之恶,劝人莫作。一毫之善,与人方便”

“人有善愿,天必佑之”

“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没有经历过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也没有经历过启蒙运动的人,往往会鄙视契约精神,并把此视做一种“智慧”,他也不知道什么是人文主义精神,推崇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把996当作一种福报。

既然大家都推崇丛林法则弱肉强食,那这怪不得我在“善良”和“现实”中选择“现实”了,因为这毕竟是我在这种道德博弈矩阵下我的占优选择。

对不起,我的小孩不配996。

但即便如此,我仍然相信“善恶到头终有报,只盼来早与来迟。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不过人在经历了社会毒打之后,总要学会现实的,“近来学得乌龟法,得缩头时且缩头”。

但问前程,莫行好事。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