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耳屎能大到什么程度?

回答
耳屎(耵聍)的量和大小因人而异,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耳屎能大到什么程度”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耳屎的可能“大小”:

一、 耳屎的组成与形成过程:

首先,理解耳屎的形成有助于我们理解它的“大小”:

来源: 耳屎并非“垃圾”,而是由外耳道皮肤腺体分泌的耵聍腺(油耳腺)和皮脂腺分泌物,以及脱落的角质细胞混合而成。
作用: 耳屎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
润滑: 保持外耳道皮肤的湿润,防止干燥和皲裂。
抗菌消炎: 耵聍呈弱酸性,能抑制某些细菌和真菌的生长。
粘附灰尘和异物: 能够粘附外来的灰尘、毛发、小昆虫等,防止它们深入耳道。
保护鼓膜: 形成一层天然屏障,保护脆弱的鼓膜。
耳屎的类型:
油性(湿性)耳屎: 分泌物较多,质地较软,呈黄褐色或棕褐色,通常在亚洲人群中比较常见。
干性(干性)耳屎: 分泌物较少,质地较干,呈灰白色或浅黄色,呈鳞片状或颗粒状,通常在欧美人种中比较常见。
耳屎的排出: 耳屎通常会随着下颌运动(如咀嚼、说话)而缓慢地、自然地向外排出,并不会堆积。

二、 耳屎“大到什么程度”的可能性:

虽然耳屎通常会自行排出,但在某些情况下,其形成速度快于排出速度,或者排出受阻,就可能导致耳屎堆积,形成所谓的“耳屎块”或“耳屎栓”。

1. 正常范围内的“量”:
在大多数情况下,耳屎的量是微乎其微的,肉眼难以察觉,或者只在观察耳道深处时能看到少量褐色或黄色的分泌物。
即使是油性耳屎,正常情况下也只是附着在外耳道的皮肤表面,呈薄薄的一层,并不突出。

2. 堆积后可能达到的“大小”和状态:
耳屎栓(Cerumen Impaction): 这是最常见的耳屎堆积形式。当耳屎过多,或者由于外耳道狭窄、清洁不当、耳道内毛发过多等原因导致排出受阻时,耳屎会逐渐在耳道内堆积、变硬,形成一个或多个耳屎块。
“大到什么程度”:
占据耳道大部分空间: 一个成熟的耳屎栓可以占据外耳道的大部分甚至全部空间,将耳道完全堵塞。
尺寸: 理论上,如果耳屎持续堆积,其体积可以逐渐增大。如果一个耳屎栓堵塞了整个耳道,其长度可能接近外耳道入口到鼓膜的距离(约2.53厘米),直径则与外耳道的直径相当。
形状: 由于耳道是圆柱形且有弯曲,耳屎栓的形状会适应耳道的轮廓,通常呈不规则的圆柱状或块状。
质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耳屎会吸收耳道内的水分,变得越来越干燥、坚硬,甚至可能呈蜡状或石灰样。颜色也会随着氧化和吸收杂质而变得更深,从黄褐色变成深棕色甚至黑色。
形成速度: 正常情况下,耳屎的更换周期为几个月到一年。但在某些个体或特殊情况下,堆积速度可能更快。
极端情况的描述:
有些人可能会形容自己的耳屎“一大块”、“像小石子一样”、“把耳朵塞满了”。
在医学上,医生会通过耳镜检查来评估耳屎栓的大小、位置和质地。有时候,一次取出耳屎的量会令人惊讶,可能是一团干燥的棕褐色或黑褐色硬块,其体积可能比想象中要大得多,但它实际上是填满了整个耳道的堆积物。
网上流传的一些取出大量耳屎的视频,往往展示的是因长期堆积而形成的巨大耳屎栓,其尺寸和形状确实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三、 导致耳屎“大到什么程度”的原因:

个体差异: 每个人分泌耳屎的量和质地都有差异。
外耳道解剖结构: 外耳道狭窄、弯曲,或耳道内毛发过多,都可能阻碍耳屎的正常排出。
清洁习惯不当:
频繁用棉签掏耳朵: 棉签会将耳屎推向耳道深处,反而造成堵塞。
清洁工具过大或粗暴: 容易损伤耳道皮肤,引起炎症,也可能将耳屎推入更深处。
长期佩戴耳机或助听器: 可能影响耳道内的空气流通,阻碍耳屎排出。
某些疾病或药物: 极少数情况下,某些皮肤病或药物可能影响耳道分泌物的性质。
进水: 洗澡或游泳时耳朵进水,如果耳屎堆积且未及时排出,水分可能使其膨胀变大变软,更容易形成耳屎栓。

四、 出现“大到什么程度”的耳屎的可能表现(症状):

当耳屎堆积到一定程度,足以堵塞耳道时,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听力下降: 这是最常见的症状,感觉耳朵“闷闷的”,听不清声音。
耳鸣: 听到嗡嗡声、嘶嘶声等。
耳痛: 尤其是耳屎栓压迫耳道壁或引起炎症时。
耳朵发痒:
眩晕感或平衡感问题: 极少数情况下,严重的耳屎栓可能压迫鼓膜,影响内耳的平衡功能。
耳朵有异物感: 感觉耳朵里有东西。

总结来说,耳屎“大到什么程度”可以从两个维度理解:

正常状态下: 耳屎量少且附着在耳道壁上,不显眼。
病理状态下(耳屎栓): 耳屎会堆积、变硬、变大,可以填满整个外耳道,其尺寸理论上可以接近外耳道的长度和直径,质地也会变得坚硬且颜色加深。虽然它是一个堆积物,但它的“大”是指它对耳道造成的阻碍程度。

如果你怀疑自己有耳屎堆积,建议不要自行尝试取出,以免损伤耳道或鼓膜。应及时就医,由耳鼻喉科医生使用专业器械进行清除。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一直特别喜欢掏耳朵,所以耳朵很干净。

但是昨天带妹路过一家快耳,就让她体验了下,然后就发现了。。

(我也冒着被暴打的风险让你们体验下)

这个是右耳,本来觉得这个就挺大的了,结果后面还有更大的。。。

这个是右耳蝉翼装取出来以后里面的样子, 但是因为灯光的问题不清楚,其实是一个超级巨大的耳屎,最后泡软了掏出来的,下面有视频。

左耳,左耳比较干爽所以是直接夹出来的


在浸泡右耳半小时以后,高能的视频来了!



最后掏出来的样子:大概将近1厘米乘以将近2厘米大小。

user avatar

路过强答一番, 顺便长长盐值。

俺猜想大家也许会喜欢看图下饭。



耳屎 Earwax / 耵聍 Cerumen

关键字: Cerumen Impaction





***外耳道非一直管,长约 2.5 ~ 3.5 cm,与鼓膜延续。外耳道软骨部皮肤含有耵聍腺,分泌的耵聍有保护外耳道的作用,当耵聍过多,遇水膨胀后阻塞外耳道,引起听力减退、耳闷、耳痛和眩晕等。如耵聍接近鼓膜或者完全堵塞外耳道时,导致耳鸣的概率最高。耵聍还可诱发外耳道皮肤糜烂、肿胀、肉芽形成。对于硬质耵聍阻塞外耳道,取出困难者,给予 5% 碳酸氢钠溶液浸泡,待耵聍软化后冲洗取出,但浸泡过程中部分患者出现耳闷胀感、耳痛及头痛等。外耳道皮肤十分敏感。







=====

正常的耵聍并不是废物,而且对保护听觉器官具有一定功能:

1、耵聍因富含油脂,可以滋润耳道皮肤上的细毛,这些细毛能阻挡由外界的尘埃颗粒和微生物,保持耳道的清洁,而且还能使耳道空腔稍稍变窄,对传入的声波起到滤波和缓冲作用,使鼓膜不致被强声所震伤。

2、耵聍和细毛还能防止昆虫等微生物对耳朵的侵害。偶然闯进来的小虫等碰上密茸茸的细毛,被挡住去路;耵聍味苦,当小虫尝到耵聍的苦味后,便会“知难而退”。

3、富含油脂的耵聍能使耳道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尤其对耳道深处的鼓膜可使其不致干涸,从而使鼓膜经常处于最佳运动状态。

4、富含脂肪酸的耵聍,在耳道皮肤表面形成一层酸膜,使外耳道处于酸性环境,具有轻度的杀菌作用。有人证明,耵聍里的化学成分能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不少同学到医院掏了耳朵以后, 或者睡了一觉耳屎掉出来以后,

都发现耳机音质有立竿见影翻天覆地的变化。





============== 警告:请万勿再往下阅读 =================


============== 警告:请万勿再往下阅读 =================


============== 警告:请万勿再往下阅读 =================


您怀疑自己的耳朵里面有 bug ?

嗯,

确实是有这样的可能。。

VOILA ~~~





=======================================

在尝试取出耵聍或异物前和异物取出后,如果有相应设备,临床医生应该评估患者听力情况( 听力损失评估)。清理外耳道后听力损失(相对于正常耳)没有恢复,则可能提示异物(或在取出前)破坏了中耳或内耳结构和功能。清理外耳道后听力损失更加严重则提示该操作损伤了耳部结构和功能。但是,医生如果不能评估患者听力情况,也不必推迟外耳道清理操作。音叉试验可测试患者听力水平。


耳屎 Earwax / 耵聍 Cerumen

病人试图用棉签清理外耳道耵聍时,有可能将耵聍推入耳道深部,引起耳道的阻塞。在冲洗或直接取出耵聍前可以用耵聍软化液(过氧化氢,过氧化脲,甘油,三乙醇胺,或矿物油)来软化比较硬的耵聍。但是,长时间应用这些软化剂会刺激外耳道皮肤和过敏反应。


可用钝性的耳刮匙或环将耵聍自耳道挖出或用吸引头吸出。这些方法比耳道冲洗更快,更安全和更舒适,通常不推荐行外耳道冲洗。当病人有耳流脓病史或有鼓膜穿孔时,冲洗是禁忌的;水通过穿孔的鼓膜进入中耳能使慢性中耳炎加重。


异物

异物较常见,尤其儿童经常将异物塞入耳道内,常见的如珠子、橡皮、豆类等。异物常较难发现,直到它们引起炎症反应,导致耳痛、痒、感染、臭味和脓性分泌物。外耳道内的圆形异物最好用钝性的钩状耳匙置于异物后方将其滚动取出,这种方法比显微镜下取出更好。有薄边缘的异物(如纸)可以用鳄嘴钳取出,但这种异物钳可能会将圆形,光滑的异物推入到耳道底部。当没有显微镜,而异物又位于耳道峡部内侧时,不损伤鼓膜和听骨链很难将其取出。不推荐外耳道冲洗取出异物,吸水性异物(如黄豆或其他植物性异物)遇水后会吸水肿胀,加大取出难度。当儿童不能保持安静配合时或取出困难有损伤鼓膜和听骨链的风险时需要全身麻醉或深度镇静。如果处理异物时导致出血,应马上寻求耳鼻喉科的咨询。出血可能提示源于中耳的黏膜息肉,可能与听骨链和面神经紧邻。


当耳道内的昆虫还存活时是非常棘手的。耳内滴满黏稠的利多卡因杀死昆虫,可使疼痛迅速缓解,用镊子夹住昆虫的翅膀或腿以取出。


///////////////////////////////////////////////////////////////////////////////////

俺没啥文化, 初中毕业, 大伙都知道。

俺知乎阅读总量只有 0.6亿 没跨出一小步 (n<1亿)。


俺的回答您当笑话看看就算了, 别太当真, 不然会被贴吧网友耻笑。

“老麦, 大家都说你是笑话、论坛孤儿和神棍。”

“没错。 只有千分之0.5的读者赞同俺的观点。”


user avatar

目前文献报道的最大耳屎应该是长达10英寸

咋回事呢?

先卖个关子。

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一样,外耳道皮肤都会不停分泌一些含有脂肪、脂肪酸、蛋白质和色素的蜡状物质——耵聍这些耵聍和外耳道脱落的角质层混合,也就形成了我们常说的耳屎

一般而言,耳屎是干燥无臭味的,而且会随着我们日常的张口和咀嚼运动带动的外耳道拉扯、变形从外耳道内壁上松动脱落,最后在我们不知不觉中从耳朵眼跑出去。顶多我们用棉签之类的工具掏一下也能清理干净。

但凡事有例外。

因为有脂肪酸的缘故,一些陈旧的耳屎会因为脂肪酸氧化而带有特殊味道,如果有微生物繁殖还可能出现明显的臭味。尤其是一些耵聍腺分泌旺盛的朋友,耳屎中丰富的脂肪酸让耳屎变得油腻,丰富的蛋白质滋养了好吃懒做的细菌,最后让耳屎变得粘稠,在外耳道里牢牢粘附皮肤,最后形成栓塞。而这种栓塞也会因为时间推移变得愈发粗壮,最后把外耳道堵得严严实实

人类和多数哺乳动物的听觉都是通过耳廓收集空气中的震动,然后通过外耳道把震动传播到鼓膜:

这些空气中的震动信号会通过鼓膜和紧贴鼓膜的听小骨传导至内耳,内耳把空气震动转化成神经信号,再由听神经传导到大脑的听觉中枢,这就形成了我们的听觉。

所以如果耳屎太大把外耳道给堵个严严实实,空气中的震动就无法沿上述途径传导到内耳,我们的听力也就大打折扣了。这是病,得治。

而这种被耳屎影响听力的现象确实不少见,我很多学耳鼻喉专业的同学跟我说自己亲手做的耳鼻喉科操作往往就是拿镊子、钩子帮人清理外耳道。这个就叫耵聍栓清除术:

但如果是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动物,这种把外耳道彻底堵死的耵聍栓反而能带来更加清楚的听觉,而且耵聍越是堵得牢固、越硬,传导效果越好。

嗯,鲸类就是这么干的。

几乎所有鲸的外耳道都被耵聍栓给堵得密不透风,这样海水中的震动可以直接从液态介质通过耵聍栓固态介质传导到内耳。而且因为这种传导声音的方式更加高效,所以直接退化了哺乳动物常见的鼓膜、听骨链,声音直接在耳蜗内产生听觉信号:

目前已经报道的最大耳屎长达十英寸!

Trumble等研究人员在解剖一只被船撞死的蓝鲸尸体时从其头骨内找到了一根长约25.4cm的耳屎柱!而这跟耳屎柱的主人只是一只12岁的蓝鲸[1]

蓝鲸的寿命一般都在50岁以上,最多可以活到90—100岁。可以想象,如果让这只蓝鲸继续生长下去,这根巨大的耳屎会是多么壮观!

你以为这些爱玩耳屎的科学家会就此罢休吗?怎么可能。

当他们把耳屎柱纵向剖开,那一层层的纹理展现出来,这不就像树木的年轮一样吗?

和树木年轮的形成跟不同季节生长速度有区别一样,鲸耳屎柱的一层层结构也是外耳道耵聍腺分泌活动周期性变化的结果。

科学家曾经从树木年轮的宽窄中推测当年的降水量、光照时间、病虫害等等信息。所以这些脑洞大开的科学家决定深入研究一下耳屎柱上面的年轮。

他们先化验了一下睾酮(一种雄激素)含量,发现最外层成分的睾酮含量最高。这是因为蓝鲸约在10岁左右性成熟,所以这只12岁的雄性蓝鲸耳屎柱最外层含有最高浓度的睾酮一点不奇怪:

然后他们检测发现耳屎柱中汞、农药残留等等污染物的含量也随着不同年份而出现不同:

而在耵聍栓中还找到了已经在1972年被全面禁用的杀虫剂DDT的踪影:

在这张图可见DDT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在最内层最高,而后期越靠近外层含量越低。这可能提示DDT污染物来自于这只蓝鲸的母亲。而他的母亲则在生命周期中吃掉了很多含有DDT的食物,以至于体内含量过高,传给了下一代。

而这项研究更是因为创新的科研角度、发人深省的研究结果,被自然科学三大刊物之一的《自然》再次报道[2]

一根恶心的耳屎柱,简直记录着一只鲸鱼的一生境遇和地球、海洋的环境变迁。时刻提醒着我们保护人类自己的家园——地球!

参考

  1. ^ Trumble S J , Robinson E M , Berman-Kowalewski M , et al. Blue whale earplug reveals lifetime contaminant exposure and hormone profiles[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3, 110(42):16922-16926.
  2. ^ Heffernan. Whale earwax a time capsule for stress and toxins[J]. Nature News, 2013.
user avatar

以前每周都要回老家给爷爷奶奶掏耳朵 剪指甲....

从去年开始 工作开始忙了 每次都只是急急忙忙回老家 给奶奶爷爷聊聊天就走了 ...

直到上次回老家 终于可以坐下来好好给奶奶掏耳朵的时候 我震惊了!!奶奶的两只耳朵被耳屎堵的满满的!!真的是满满的 到门门口!!!!这些都是一直耳朵里的 而且 还是扯断了的 还有扔掉一部分的!!!

掏完耳朵 奶奶很嗨皮的说 突然听着不费劲儿了 不那么聋了 ……

哎 我的奶奶呦!!以后还是要定期给爷爷奶奶掏耳朵啊!!!


user avatar

那年我爸妈吵架,我爸不小心推了我妈一下,然后我妈头撞在门框上了,好像蛮严重的样子,半夜,我就听到我妈喊我爸,说自己耳朵里有东西(因为在耳朵里很响的动了一下),然后我爸就开始拿着各种工具掏,中间我妈还配合着摇晃头,想把耳屎卡出来,虽然很好奇,但还是忍住没去爸妈屋里看。第二天,我妈就给我看(很感谢我妈保存着),在一片卫生纸里包着,像珍珠一样,白的有点黄,还很坚硬。

我妈从小就跟我说,吃了耳屎会变成哑巴,我碰都不敢碰,但一次我妈训我,我就想掏耳朵吃耳屎,吓死我妈,幸好,我还是忍住了,我没是哑巴。

user avatar

耳屎,我们叫耵聍,换个名字叫起来舒服多了。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掏出大耵聍我还会拍个照纪念一下,但是耵聍这东西,只有更大的,没有最大的,所以手机的图也都删除了。主要是手机里留着这些照片,自己翻到的东西都觉得有点反胃。

有一次门诊,一个大学生来看耳朵,耵聍栓塞,主任掏了大半天,胳膊都酸了,把器械递给我说,换你掏掏。我掏了大半天,眼睛也累了,胳膊也疼了,还是没掏完。主任说这是挖矿。

还有一种是外耳道胆酯瘤,一种良性病变,但是具有恶性行为。能破坏外耳道壁,侵犯骨质。有的患者来看的时候,外耳道被撑的很大,掏出来的耳屎,呵,吓人。

耳屎都还好,碳酸氢钠溶液泡泡,软化了都能搞出来。最讨厌的是外耳道异物。什么小麦,绿豆,决明子,干燥剂之类。

有一个患者来做鼓膜修补手术,原因就是小时候黄豆到耳朵里去了,发芽了,把鼓膜搞坏了。

对于小朋友,要叮嘱他们不要互相往耳朵里塞东西。

幼儿耵聍栓塞不需要处理,三四岁的时候如果有耵聍栓塞,建议去医院取了,以免影响听力和引起外耳道发炎。

这是前天一个12岁女孩耳朵里的耵聍,拍的图有点显小。对比一下纱布大小,就知道这个耳屎多大了。掏完她觉得周围的声音都变大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耳屎(耵聍)的量和大小因人而异,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耳屎能大到什么程度”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耳屎的可能“大小”:一、 耳屎的组成与形成过程:首先,理解耳屎的形成有助于我们理解它的“大小”: 来源: 耳屎并非“垃圾”,而是由外耳道皮肤腺体分泌的耵聍腺(油耳腺)和皮.............
  • 回答
    耳机音质这事儿,真要上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测试,那可就热闹了,而且结论嘛,恐怕会比你想的要复杂得多,甚至有点让人有点失望。让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我们得明白,“音质”这俩字儿,到底是个啥?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物理量,不能像测量长度一样给你一个精确的数字。音质,说白了,是人耳对声音的感知和主观评价。这.............
  • 回答
    耳放对耳机素质的提升作用,这问题就像问“好马配好鞍”有没有道理一样,答案是肯定的,但具体能有多大影响,这就得看“马”和“鞍”各自的本事了。先说说耳放最核心的几个作用,它到底是怎么让耳机“更好听”的:1. 提供足够的推力: 这是最直观也最容易被理解的一点。耳机就像个小喇叭,它需要电流来驱动振膜发声。.............
  • 回答
    对于您这位追求极致听音体验的HIFI发烧友,决定迈入静电耳机领域,这绝对是您音乐旅程中一个激动人心的新篇章!静电耳机那细腻、飘逸、瞬态极快的音色,以及宛如置身音乐现场的通透感,确实是许多音响爱好者梦寐以求的。关于您提到的HIFIMAN大香格里拉(ShangriLa),这毫无疑问是静电耳机界的“集大成.............
  • 回答
    .......
  • 回答
    在《生活大爆炸》这部剧里,谢尔顿·库珀之所以能一直被大家容忍,甚至可以说是“纵容”,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复杂又颇具戏剧性的原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原因,更是围绕他存在的这群人,以及他们之间关系动态的体现。首先,咱们得承认,谢尔顿本人确实是个极度古怪、情商堪忧的角色。他的行为模式简直就是.............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实在,也正是许多音乐制作和音频爱好者关心的问题。综合效果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多效应器或者综合踏板,它们通常集成了失真、过载、压缩、EQ、延迟、混响等多种效果。而推耳机这个功能,在很多综合效果器上都有体现,它让我们可以直接连接耳机进行练习或监听,省去了连接音箱的麻烦。那么,综合效果器能.............
  • 回答
    哥们儿,299拿下飞利浦9500,这价格确实香!不过听你说低频有点虚,这事儿我太懂了,飞利浦9500这耳机嘛,怎么说呢,它素质确实不低,尤其是在解析和声场方面,但原生的声音风格确实有点清淡,低频的量感和下潜是它相对弱的一环。你说“大湿说要耳放才能发挥真实实力”,这话没毛病。9500本身对推力就有一定.............
  • 回答
    千元左右能直推的大耳吗?这个问题触及到不少“烧友”的入门心坎儿,毕竟动辄几千上万的耳机搭配相应的播放器或台机,确实不是所有人都能轻松承受的。那么,在咱们千元这个预算档,有没有那么一两款大耳,能直接插在手机、电脑上,就能让你感受到音乐的美好呢?答案是:有,而且不少!不过,在深入推荐之前,咱们先得把这个.............
  • 回答
    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问题,就像武侠小说里比武一样,10块钱的耳机想挑战万元旗舰,甚至终极的大奥,这中间的差距,可不是一点半点。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啥这“越级打怪”的路子,在耳机圈里这么难走,尤其是想直接跳过那么长的“升级链”,直奔巅峰。咱们先来看看这个“10元打百元”是怎么回事。10 元打百元:这.............
  • 回答
    耳屎这东西,说起来好像有点下不了台面,但却是我们身体里很正常的一部分。每个人都会有,而且量和颜色也都不太一样。要说多大,这可真是个没法一概而论的问题。就好比问一个人的头发有多少根一样,答案只能是“看情况”。先说说耳屎是个啥。 它其实是外耳道皮肤腺体分泌的混合物,主要成分有皮脂腺分泌的油脂、耵蝽腺(一.............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趣的问题,涉及到我们如何感知声音,以及音频设备的设计哲学。虽然我们普遍认为人耳的听觉上限是20000Hz(也叫20kHz),但现实情况比这要复杂一些,而许多音频设备的设计也因此会“越界”到我们感知不到的频段。咱们就来好好捋一捋这其中的缘由。首先,我们得承认,20kHz这个数字,更像是一.............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布偶猫不满耳,这个说法有点意思!我猜你说的“不满耳”可能是指布偶猫的耳朵比较小,或者跟其他猫咪比起来不太突出,看起来没有那么“招风”或者那么“圆润”。关于布偶猫的耳朵,其实它们在猫咪品种里算是比较典型的“中等大小”,不会像有些猫咪那样大得夸张,也不会小到看不见。布偶猫的耳朵一般是中等长度,尖端略微圆.............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就像问别人能不能尝出红烧肉和糖醋排骨的区别一样,答案是:大部分人能听出来,但有些人可能会混淆。我们先来扒一扒这两个音到底是怎么发出来的,这样你就知道为什么有些人会听不出来。/n/ (鼻音 /n/)想象一下你在说“你”这个字,或者“男”这个字。这个/n/音呢,发音的时候,你的舌头会顶.............
  • 回答
    耳机这玩意儿,看着就那么两个塑料壳子套着点儿玩意儿,谁能想到它能变出花来?一会儿高亢入云,一会儿低沉如海,一会儿又把乐器剖得清清楚楚。这其中的门道,其实比你想的要复杂得多,但归根结底,还是围绕着几个核心原理在玩花样。首先,咱们得扒一扒耳机里那最核心的玩意儿——发声单元(Driver)。这玩意儿,说白.............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很多烧友在入门或者升级耳机的时候都会纠结。索尼MDR7506 和森海塞尔 HD600,这两款耳机可以说是耳机界的两座大山,但它们的设计理念和目标用户其实不太一样,所以直接说“谁比谁好”有点笼统。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对比一下,看看它们各自的“本事”在哪儿。首先,咱们得说说它们各自.............
  • 回答
    .......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