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航空发动机很多轴流式的而几乎没有离心式的?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也触及了航空发动机设计的核心考量。简单来说,轴流式发动机之所以成为主流,是因为它在推力、效率、速度范围以及小型化设计等方面,相较于离心式发动机拥有压倒性的优势,能够更好地满足飞机对高性能的需求。

要想深入理解,咱们得先拆解一下这两种发动机的工作原理,然后对比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航空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循环(以涡轮喷气发动机为例):

无论是轴流式还是离心式,航空发动机的核心工作原理都是基于布莱顿循环(Brayton Cycle),也就是“进气压缩燃烧膨胀排气”这个过程。简单理解就是:

1. 进气 (Intake): 将空气吸入发动机。
2. 压缩 (Compression): 将空气压缩,使其密度和压力升高。
3. 燃烧 (Combustion): 将燃料喷入高压空气中,混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燃气。
4. 膨胀 (Expansion): 高温高压燃气通过涡轮,推动涡轮高速旋转。
5. 排气 (Exhaust): 燃气通过喷管高速喷出,产生反作用力,这就是推力。

离心式压缩机的原理与局限

离心式发动机(或者更准确地说,具有离心式压缩机的发动机)的压缩过程是这样的:

核心部件: 主要是一个称为“叶轮”的旋转部件,上面布满了向外弯曲的叶片。
工作过程:
1. 空气从发动机前方被吸入,进入叶轮的中心(眼部)。
2. 叶轮高速旋转,通过离心力将空气向外甩出,沿着叶片运动。
3. 在这个过程中,空气的速度和压力都会升高。
4. 甩出的高速空气进入一个叫做扩压器(Diffuser)的固定装置。扩压器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这就像一个漏斗一样,能够将空气的高速动能转化为更高的静压能。
优点:
结构简单: 相对于轴流式压缩机,离心式压缩机的结构更简单,加工制造也相对容易。
制造成本较低: 零件数量少,制造工艺成熟。
耐受性好: 对脏污、异物等有一定程度的耐受性,不像轴流叶片那么娇气。
压力比高(单级): 在单级压缩中,离心式压缩机可以达到相对较高的压力比(即出口压力与入口压力的比值)。
缺点(也是导致其在航空领域不受青睐的主要原因):
效率较低: 尤其是在高流量下,离心式压缩机的效率不如轴流式压缩机。这是因为空气在离开叶轮时会产生较大的湍流和能量损失。
压缩比受限: 要想获得更高的总压缩比,需要多级离心压缩机。但多级离心压缩机的效率损失会累积得更快,而且体积和重量会急剧增加,尤其是在直径方向上。空气在每一级离心压缩机之后都需要经过扩压器增压,再进入下一级叶轮,这个过程的能量损失是难以避免的。
体积和外形限制: 离心式压缩机在工作时,空气被甩向外围,所以它有一个向外扩张的“圆盘”状结构。这意味着发动机的直径会比较大。对于飞机来说,较大的发动机直径不仅会增加空气阻力,限制安装位置(比如挂载在机翼下方时),还意味着更沉的整体重量。想象一下,如果一个高性能战斗机的心脏是个又粗又大的盘子,那它还能飞得多快、多敏捷?
不适合高气流速度: 飞机的速度要求越来越高,发动机需要处理的气流速度也随之增加。离心式压缩机在处理高速气流时,其效率和稳定性会受到更大影响,很容易进入喘振(Stall)状态。

轴流式压缩机的原理与优势

轴流式发动机的压缩过程则是:

核心部件: 由一系列旋转的叶轮(Rotor)和固定的静子叶片(Stator)交替组成。叶轮上的叶片是向后倾斜的,静子叶片则固定在机匣上,并且叶片角度与叶轮叶片相对。
工作过程:
1. 空气从发动机前方被吸入,进入第一级叶轮。
2. 叶轮高速旋转,叶片通过空气动力学作用(类似于机翼的升力),将空气向前推动,同时加速空气。
3. 加速后的空气随即进入下一级静子叶片。静子叶片的作用是将空气的动能(速度)转化为静压能,并调整气流方向,使其以最佳角度进入下一级叶轮。
4. 这个“叶轮静子”的组合过程不断重复,每一级的空气压力都在逐步升高。
优点(正是航空发动机所需):
高效率: 轴流式压缩机的设计能够更有效地将机械能转化为空气的压力能,气流沿着发动机的轴向流动,路径相对平滑,能量损失更小。
高压缩比: 通过增加叶轮和静子叶片的级数,可以实现非常高的总压缩比。每一级压缩比不高,但累积起来可以达到几十甚至上百比,为燃烧室提供高压空气,从而产生更大的推力。
小直径: 轴流式压缩机的工作区域主要在发动机的轴向,其直径相对稳定且较小。这使得发动机整体更加细长,流线型更好,有利于减少空气阻力,也更容易安装在飞机上,尤其是在现代高性能飞机上,这种细长的外形至关重要。
适用于高气流速度: 轴流式设计能够有效地处理高速气流,并且通过精密的叶片设计和控制,可以更稳定地工作在更宽的飞行速度和高度范围内,不易发生喘振。
易于实现高推重比: 轴流式发动机通过多级压缩和涡轮膨胀,能够产生巨大的推力,同时保持相对较小的体积和重量,从而实现高推重比(发动机推力与自身重量之比),这是衡量发动机性能的重要指标。

总结:为什么轴流式“一统天下”?

回过头来看,航空发动机的核心需求是什么?

强大的推力: 要让飞机起飞、爬升并高速飞行。
高燃油效率: 延长航程,降低运营成本。
适应宽广的速度和高度范围: 飞机需要在各种环境下工作。
紧凑的体积和轻巧的重量: 方便安装,减少空气阻力,提高机动性。

离心式压缩机虽然结构简单、成本低,但在这些关键指标上都无法与轴流式竞争:

推力上: 无法通过简单增加级数来获得高总压缩比,效率也较低,直接影响了推力。
效率上: 本质上不如轴流式,耗油量会更高。
速度范围上: 处理高速气流的能力较弱,稳定性差。
体积重量上: 其“盘子”形状导致直径大,不利于流线型设计和安装,整体重量也会更重。

只有到了航空早期,飞机的速度和飞行高度要求不高,或者在一些对成本和结构简单性要求极高的应用(例如一些早期的直升机、小型无人机、或者涡轮轴发动机的某些低压压气机级),离心式压缩机才有可能被采用。 但随着航空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在喷气式时代,对发动机性能的要求越来越苛刻,轴流式设计以其固有的优势,成为了航空发动机(包括涡轮喷气、涡轮风扇、涡轮轴发动机的主流选择。

所以,并不是离心式“不行”,而是轴流式“更行”,并且在满足现代航空需求方面,轴流式是目前来看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即使是现代发动机中看起来很“粗壮”的部分,比如涵道风扇,那也是轴流设计在外围包裹了更大直径的风扇叶片(风扇本身也是一种特殊的轴流压气机),用以增加空气流量,进一步提高效率和推力,但这依然是建立在轴流式原理之上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涡轴涡桨发动机离心压气机或轴流离心组合压气机占主流。小型涡喷涡扇发动机里面离心压气机非常普遍。航模涡喷发动机里几乎没有轴流压气机。

离心压气机的特点是单级压比大,喘振裕度高,但径向尺寸大,不易多级组合。效率偏低,但受尺寸效应影响小。在小型发动机上,循环参数要求本就不高,轴流压气机可以靠多级实现高压比的优势发挥不出来,而小尺寸下效率比离心也没有优势。多级轴流轴向尺寸长,转子动力学特性不好。多级轴流重量也重。所以在小发动机上,如果不是径向尺寸有严格限制,尽量用离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也触及了航空发动机设计的核心考量。简单来说,轴流式发动机之所以成为主流,是因为它在推力、效率、速度范围以及小型化设计等方面,相较于离心式发动机拥有压倒性的优势,能够更好地满足飞机对高性能的需求。要想深入理解,咱们得先拆解一下这两种发动机的工作原理,然后对比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航空发.............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切入点很有意思,确实,提到日本的航空发动机,大家第一反应通常是“依赖进口”,特别是美国。但一说起火箭发动机,画风就变了,日本的表现相当亮眼,甚至可以说是“独立自主”的典范。这其中的原因,咱们一点点捋清楚,保证不生硬、不套路。首先,我们得区分“航空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它们是两个完全不同.............
  • 回答
    各位看官,大家好!今天咱就聊聊火箭发动机和航空发动机这俩哥们,看看它们到底有啥不一样,为啥咱们在火箭发动机这块玩得挺溜,但在航空发动机上却总感觉差点意思。首先,咱得把这俩“动力心脏”的出身和使命给掰扯清楚。火箭发动机:天生就是要冲出地球的狠角色想象一下,火箭发动机这玩意儿,从娘胎里出来就是为了干一件.............
  • 回答
    航空发动机行业,这个听起来高大上、代表着国家尖端工业实力的领域,却常常被大众和业内人士贴上“待遇差”、“辛苦”的标签。这种普遍的吐槽,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交织。同时,我们也需要更深入地理解这个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 为何航空发动机行业待遇普遍被吐槽?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
  • 回答
    航空发动机,这玩意儿一旦停产了,想再重新捡起来,那可真是难上加难。它可不是生产个馒头、造个手机那么简单,里面门道太多了,涉及的因素简直是千头万绪。你想想,它可是能让几百吨重的铁疙瘩飞上天的动力源泉,这可不是闹着玩的。首先,最要命的就是技术“断代”和人才“流失”。航空发动机的技术积累,那是一个漫长而持.............
  • 回答
    在低空,航空发动机一旦熄火,想要让它重新发疯般的运转起来,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地面这个它本该最熟悉、最容易找回状态的“家”。这背后,是复杂的物理规律和工程设计的博弈。为什么低空熄火后重启这么难?想象一下,一辆跑了好久的车,突然在城市里熄火了。你发动一下,要是就这么直接启动,很可能毫无反应,或.............
  • 回答
    你问的这个问题特别好,它触及到了航空发动机一个非常核心的设计原理。简单来说,高压涡轮叶片比低压涡轮叶片短,主要是为了克服材料的极限、优化效率以及应对不同的工作环境。咱们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保证你听得明明白白。先得知道,航空发动机这玩意儿是个“大熔炉”,它把空气吸进去,然后使劲儿往里灌燃料,点燃了之后.............
  • 回答
    航空发动机在加速或减速等过渡态时容易发生喘振,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流体力学和热力学现象。简单来说,喘振是发动机内部气流失控的一种表现,就像我们骑自行车爬坡时,如果挂挡太高或者发力不均,车轮会打滑一样,发动机内部的气流也会出现类似的不稳定。为什么过渡态是这个“潘多拉魔盒”最容易被打开的时刻呢?我们可.............
  • 回答
    中国航空发动机在2025年有望取得重大突破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近年来中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投入的巨大人力、物力和技术积累,以及一系列关键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的审慎判断。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首先,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重视与持续投入是最大的驱动力。航空发动机被誉为“飞机的.............
  • 回答
    航空发动机啊,这东西可真是航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里面的门道多着呢。你提到钨,这 धातु 确实是个好东西,耐高温、硬度高,不少地方都能见到它的身影,比如电焊用的电极、灯泡里的灯丝、还有些硬质合金刀具等等。但为啥就没用它来造航空发动机的主要部件呢?这事儿说起来,得从航空发动机工作的极端环境和钨本身的特.............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实在,也直击了不少人对现代科技的疑问:为什么看起来那么“聪明”的计算机,在航空发动机这种超级复杂的“大家伙”身上,还不能把研发周期“缩短个三五年”?特别是看到院士们辛辛苦苦一年才把一个发动机模型测完,心里肯定会想:这“试错”的时间也太长了点吧?咱们得先明白,航空发动机这玩意儿,可不是.............
  • 回答
    好,咱们聊聊航空发动机里那点儿事儿,特别是为啥那股子火苗子只往一个方向喷。这事儿说起来,得从发动机这玩意儿怎么动的说起。你想象一下,航空发动机可不是你家后院儿的烧火炉,它是个精密的大家伙,里面有个环环相扣的链条,每一环都干着自己的活儿。这链条的起点,或者说核心,就是燃料燃烧膨胀的过程。你问为啥只往出.............
  • 回答
    二战后,活塞航空发动机的重心确实大幅度地向水平对置发动机倾斜,成为很多小型飞机乃至部分中型飞机的首选动力。但这并非一蹴而就,也不是所有活塞航空发动机都被其取代。传统直列发动机和V型发动机在某些领域依然有其用武之地。然而,水平对置发动机之所以能成为战后活塞航空发动机的“主流”,原因在于其一系列与时俱进.............
  • 回答
    航空发动机,这颗飞机的“心脏”,它的技术难度堪比登天。它要承受极高的温度、压力和转速,还要在极端环境下稳定运行,并且要做到轻量化、高效率和长寿命。可以说,航空发动机是现代工业皇冠上最璀璨的一颗明珠,也代表了一个国家最尖端的技术实力。那么,究竟是什么让这颗“明珠”如此难以摘取呢?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技术.............
  • 回答
    想深入了解变循环航空发动机(VCE)里那个核心机驱动的风扇级(CDFS),得先明白VCE这东西,它跟咱们平时见到的涡扇发动机那可是大不相同。VCE的“变”在哪里?咱们现在常见的涡扇发动机,它的工作状态其实是相对固定的。在低速飞行时,它需要大量的空气来产生推力,但同时也要维持足够的核心机转速来保证推力.............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中国科技发展中的一个核心痛点:基础科学的深厚积累与高端制造的瓶颈之间存在的差距,尤其是在航空发动机这个高度复杂和集成化的领域。 咱们不扯那些冠冕堂皇的大道理,就从实际角度聊聊,为什么月球咱们都敢去,但心脏病(航空发动机)却一直是个难题。首先得明确一点,登陆月球和造好航.............
  • 回答
    关于中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投入巨大却未能“翻身”的说法,确实是一个备受关注且复杂的问题。这背后牵扯到技术积累、研发周期、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产业生态等诸多因素,并非简单的“聪明”与否可以概括。要详细解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一层层剥开来看:一、 什么是“翻身”?首先,我们要明确“翻身”的定义。在航空发动机.............
  • 回答
    咱们聊聊这个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咱中国的汽车发动机不行,但在天上却混得风生水起,甚至在航空发动机领域也大有赶超的势头?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门道,不是一句“落后”或“先进”就能概括的。为啥汽车发动机“不太行”?首先得承认,在民用汽车发动机这块,咱们确实曾经起步晚,积累少。这主要有几个原因: 起步晚,.............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太精准了,直击要害。很多人觉得航发不行,是因为材料不过关,好像只要有了“耐高温、高强度”的材料,发动机就能像变魔术一样造出来。但事实远非如此,材料只是众多复杂环节中的一个,而且即便是材料解决了,其他一系列“拦路虎”也足以让人头疼不已。咱们得把航发拆解开来看,它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大铁罐子”.............
  • 回答
    有不少朋友在问,航空发动机这个听起来高大上、国家战略级别的产业,为什么从事其中的技术人员,薪资水平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光鲜亮丽,甚至有些地方还觉得“不高”?这事儿吧,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不能只看表面光鲜。首先得承认,航空发动机绝对是尖端科技的集大成者,里面涉及的材料、工艺、设计、控制等等,哪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