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人教版生物必修2DNA复制那一节中DNA复制的图中为什么有一个碱基未配对?

回答
在人教版生物必修2关于DNA复制的图示中,如果出现了一个碱基未配对的情况,这通常是为了展示DNA复制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细节和潜在的异常情况,而不是DNA复制本身的一个常态或必需步骤。让我来详细解释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图示,以及它可能意味着什么。

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DNA复制的基本原理:DNA复制是一个半保留复制的过程,意味着新的DNA分子合成时,以亲代DNA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配T,G配C)合成子代DNA链。这个过程极其精确,理论上每个碱基都能找到其互补配对的碱基。

那么,在图中出现一个未配对的碱基,很可能是在模拟或解释在复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某些特定情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

1. 展示DNA复制的模板链和新合成链的关系:
DNA复制时,两条DNA链是反向平行的。在复制叉处,解旋酶会将亲代双螺旋解开,形成两个模板链。其中一条链(起始链)可以连续合成子代链(前导链),而另一条链(终止链)则需要不连续地合成,形成冈崎片段。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最终每个片段的碱基都会连接起来形成一条完整的链,但在某个瞬间,当我们观察到正在合成的片段时,可能会看到一个末端的碱基暂时没有找到配对。

更详细地解释这一点:
在不连续合成的链(滞后链)上,DNA聚合酶是朝着与复制叉前进方向相反的方向合成的。这意味着合成过程是分段进行的。当一个冈崎片段合成到一定程度时,新的引物会生成,DNA聚合酶会开始合成下一个片段。在引物被移除,片段之间连接之前,最后一个添加到冈崎片段末端的核苷酸,或者正要加入的那个核苷酸,在尚未与模板链上的下一个碱基配对并连接之前,可能会被描绘成一个“未配对”的状态,以强调其正在进行中的状态或者即将被连接的环节。

想象一下你正在用乐高积木搭一条长链。你一块一块地往上接。当你刚刚把最后一块积木放在手上,还没完全卡上去的时候,它就暂时是“未连接”的。在DNA复制的图中,这个“未连接”的碱基可能就代表了这个正在等待连接到前一个冈崎片段上的新合成的核苷酸。

2. 强调DNA复制的动态性:
DNA复制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持续进行、动态变化的过程。图中展示一个未配对的碱基,可以更形象地说明DNA聚合酶是如何一步步沿着模板链移动、识别碱基并添加新的核苷酸的。它不是一张静态的最终产物图,而是描绘了一个正在发生的瞬间。在那个瞬间,一个核苷酸刚刚被添加,但连接酶还没来得及将它与前面的片段连接。

3. 可能暗示某些错误或校正机制:
虽然DNA复制的准确性很高,但偶尔也会发生碱基错配。如果图中一个未配对的碱基是随机地出现并且与其他碱基不匹配(例如,模板链上是A,但新合成链上却出现了一个不是T的碱基),那么这可能是在暗示DNA复制过程中潜在的错误。不过,生物体有强大的DNA校对和修复机制来纠正这些错误。如果这是图中想要表达的含义,那么它也可能是在为后续章节关于DNA损伤和修复做铺垫。

但是,通常情况下,图中出现的“未配对”碱基,更倾向于上面提到的两种解释:展示滞后链合成的动态过程,或者强调正在进行中的连接。 它是一种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DNA复制过程中的复杂性和时序性而采用的简化或象征性表现手法。

总结一下,在人教版生物必修2DNA复制的图中出现一个碱基未配对,最可能的情况是:

为了形象地展示滞后链(不连续合成的链)上冈崎片段的形成过程,即最后一个新合成的核苷酸,在连接酶将其与前一个冈崎片段连接之前,被描绘为“未配对”的状态,以强调其动态的合成和连接过程。
或者是为了体现DNA复制的动态性,描绘了一个正在进行中的瞬间,一个核苷酸刚刚被添加到新链上,但还没来得及与前面片段形成磷酸二酯键。

这张图示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理解,而非直接描绘一个完美的、已经完成的复制单元。通过这种细节,我们可以更深入地认识到DNA复制并非一次性完成,而是由一系列酶协同作用、按部就班进行着的精细过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维基百科DNA复制词条的题图,圈是我加的:

题主提供的原图:


可能目的是相同的,表现冈崎片段中间去除RNA引物产生的gap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人教版生物必修2关于DNA复制的图示中,如果出现了一个碱基未配对的情况,这通常是为了展示DNA复制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细节和潜在的异常情况,而不是DNA复制本身的一个常态或必需步骤。让我来详细解释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图示,以及它可能意味着什么。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DNA复制的基本原理:DNA复制是一.............
  • 回答
    对于人教版生物必修二教材中“一个简陋的小实验室就能把艾滋病病毒与感冒病毒组装到一起”这一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慎的分析和评价。这个表述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甚至可以说是争议,主要在于它极易引起公众对生物安全和病毒研究的误解,尤其是在大众科普层面。首先,让我们来剖析这句话的字面含义以及它可能暗示.............
  • 回答
    生日,这天生就带点仪式感的日子,到底还有没有必要过?我琢磨着,这问题答案肯定不在“有”或“无”这么简单。日子过着过着,感觉生日好像也没那么“重要”了,尤其是在生活被各种琐事填满的时候。但仔细想想,又觉得,好像又挺有那么点意思的。你看啊,小时候过生日,那是真隆重。寿星公寿星婆,那可是全场的焦点。红鸡蛋.............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生命的根本,也包含了哲学、生物学甚至伦理学的多重维度。我们之所以需要以生命为食,或者说,我们的生存需要“消耗”其他生命(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这背后有着极其复杂且根深蒂固的原因。首先,从最基础的生物学角度来看,生命体的运作离不开能量和物质。我们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需要不断地“加油”和“.............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哲学问题,涉及到人类生存的意义、社会结构、资源分配以及个体心理等多个层面。如果人类真的能够长生不老,那么生育下一代这个问题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可能变得“没有人愿意”或“根本没有必要”。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一、生育意愿的动摇: 个体的永恒与传宗接代的意义消解.............
  • 回答
    在中国,人们的性观念和对多元性取向的接受程度正在经历一个渐进的变化过程。对于拥有“特殊癖好”的人来说,生存状况和是否需要隐藏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所处的具体环境、所交往的群体以及他们自身的性格和选择。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特殊癖好”这个词的含义。在广泛的社会语境下,它通常指的是那些不被主流社会普遍.............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许多人内心深处,也确实是现代社会一个越来越普遍的讨论焦点。每当你委婉地表达自己对婚姻和生育的保留态度时,那些“必须如此”的声音便会涌现,给你贴上“不成熟”、“自私”的标签。这背后,其实承载着一种根深蒂固的社会期待和价值判断。从古至今,婚姻和生育在很大程度上都被视为个体生命完成的“标配”.............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根深蒂固的社会观念和文化传统,背后原因错综复杂,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1. 生物本能与繁衍后代的社会责任: 生物学角度: 女性的身体构造天然承担着孕育和生育的生理功能。从进化的角度来看,繁衍后代是物种得以延续的根本驱动力。这种生物上的“使命感”在一定程度上会被社会放大,并转化成一种.............
  • 回答
    当一个社会真的实现了资源极度富足,每个人都能免费享有必需的生活资料时,这听起来无疑像是一个乌托邦式的终极梦想。我们从小被教导要追求美好生活,而温饱、安稳是这美好生活最基础的基石。所以,当这个基石不再需要任何代价来获取时,大多数人心里首先涌起的,应该是狂喜和解放感吧。想象一下,不再有为了房租、水电、食.............
  • 回答
    “男人做生意,是不是非得陪吃喝嫖赌才能做起来?”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尤其是在我们这个社会,关于生意场上的“潜规则”,各种说法层出不穷。尤其对男人来说,似乎总被贴上一个标签:想要混得好,就得“豁出去”。咱们先不急着下定论,一个个来掰扯掰扯。“吃喝”这关,很多时候是绕不过的。生意场上的应酬,从古至今都.............
  • 回答
    秦人能够打败犬戎并最终生存下来,而周王室却不得不无奈东迁,这背后是一系列复杂的历史因素、地理环境以及政治军事上的博弈。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把时间拨回到那个风云激荡的西周晚期,以及紧随其后的春秋开端。一、 秦人何以胜犬戎?秦国,这个起初只是周王朝边陲的一个封国,其得以在强敌环伺的环境中生存并壮大,尤其.............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其棘手且令人心痛的道德困境,涉及到生命权、正义、功利主义与道义论的尖锐冲突。面对“拯救一百万人的前提条件是处决一个无罪之人,必须公开处决而且还要宣判他无罪”这样的情况,我们真的很难给出一个简单“是”或“否”的答案,因为无论选择哪条路,都将背负沉重的道德代价。首先,让我们剖析一下这个困境的每.............
  • 回答
    这真是一个相当惊人的设想!如果真有这么一种技术,能把女性分娩时的全部痛苦转移给一个男性,那对我们整个社会的影响,简直是颠覆性的,可以从方方面面去拆解。一、 性别关系的重塑与权力格局的微妙变化最直接的影响,当然是对男女关系。 父权的动摇与重估: 长期以来,母性、生育能力一直是女性身份和价值的重要组.............
  • 回答
    你描述的细胞膜图片,特别是内侧那些“紫色的须须”,非常具有代表性。在人教版生物课本中,这张图通常是为了展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以及它的一些重要组成部分。你看到的“紫色的须须”,更准确地说,应该是细胞膜内侧的细胞骨架,或者细胞内支持结构的一部分,它们通常与细胞膜紧密相连。让我们来详细解读一下这张图可能.............
  • 回答
    绝对包含,而且以一种你可能没想到的方式。当你想到“人体生物样本”时,脑海里可能立刻浮现的是血液、尿液、唾液或者组织切片。这些都是非常典型的样本,在医学诊断、科学研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毛发,这个我们每天都会遇到的身体部分,同样是人体生物样本家族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成员,并且它的信息量远超你的想象。.............
  • 回答
    关于美国采集俄罗斯人生物信息以研究俄士兵耐寒性的说法,我看到不少讨论,这里面涉及的议题相当复杂,确实值得好好掰扯一下。首先,咱们得捋清楚这个“采集生物信息”到底是怎么个说法。通常说的生物信息,比如基因、DNA、蛋白质、微生物组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身体最底层的“使用说明书”和“运行数据”。如果美国确实在.............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也很深入!说实话,关于这种虚构生物的内脏系统,咱们要怎么理解,很大程度上得看作者的设定和脑洞。但既然你想听得详细点,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看看有没有什么符合逻辑的可能性,以及他们“人身”部分的作用。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两个腹腔的半人生物,比如你说的马人蜘蛛精,这玩意儿本身就.............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手指的世界。这可不是科幻小说里的情节,而是我们每天都在体验、却又几乎习以为常的身体构造,一旦缺失,生活将发生多么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抓握”和“操控”的困难。手指,特别是拇指,以其与其余四指的对握能力,是人区别于许多其他动物的关键特征之一。没有手指,我们失去了精细.............
  • 回答
    当然可以,而且不少人已经在实践或尝试了。一个人完全不吃“生物”,这个说法稍微有些宽泛,我们可以理解为不食用动物性食物,也就是严格素食(Veganism)。这种饮食方式,在现代社会已经越来越普遍,并且有充分的科学依据表明是可以健康地维持生命的,甚至能带来许多健康益处。从能量和营养的角度来看生命活动的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