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人体生物样本包含毛发吗?

回答
绝对包含,而且以一种你可能没想到的方式。

当你想到“人体生物样本”时,脑海里可能立刻浮现的是血液、尿液、唾液或者组织切片。这些都是非常典型的样本,在医学诊断、科学研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毛发,这个我们每天都会遇到的身体部分,同样是人体生物样本家族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成员,并且它的信息量远超你的想象。

首先,我们来聊聊毛发本身。它不仅仅是头皮上的装饰,更是从皮肤毛囊中生长出来的角蛋白纤维。这个生长过程并非静止不动,而是遵循着一个规律的生命周期:生长期、退行期和休止期。这意味着你看到的每一根毛发,都在诉说着它自身的生命故事。而毛囊,这个隐藏在皮肤深处的“工厂”,才是真正汲取身体营养、制造毛发的地方。

为什么说毛发是重要的生物样本?关键在于它所能承载的信息。

DNA的宝库: 毛发根部,也就是毛囊细胞,富含DNA。这使得毛发成为法医鉴定、亲子鉴定以及基因研究的极佳样本。只需提取毛囊细胞,就能获得一个人的独一无二的遗传信息。即使是只有毛干部分(不含毛囊)的毛发,由于毛干中也含有线粒体DNA,同样可以提供遗传线索,尤其在那些无法获得毛囊的样本中,线粒体DNA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药物和毒物的“时间胶囊”: 毛发有一个非常独特的记录能力,那就是它能随着身体的代谢,将摄入的药物、毒物、甚至某些营养素和重金属,一点一点地“封存”在其中。由于毛发是以微小的层状结构缓慢生长的,通过分析不同段的毛发,科学家可以重建一个人在一段时间内的药物使用史、暴露史(比如接触了哪些环境污染物)甚至饮食习惯。这就像一本详细的个人历史记录,可以追溯到几个月甚至几年。

生理状态的指示器: 毛发的生长和组成也会受到身体内部生理状态的影响。例如,激素水平的波动、营养不良、疾病甚至压力,都可能在毛发中留下痕迹,改变其生长速度、结构或组成成分。这意味着,通过对毛发的细致分析,有时也能推测出个体的健康状况和生理变化。

环境暴露的“见证者”: 除了药物和毒物,毛发还能记录下我们所处的环境信息。比如,生活在高污染区域的人,其毛发中可能检测到环境中存在的特定污染物。

毛发样本是如何被采集和分析的?

采集毛发样本非常简单,可以是自然脱落的,也可以是从头皮或身体其他部位小心拔取(尤其是需要毛囊时)。然后,这些样本会被送到专业的实验室进行处理。

分析方法多种多样,包括:

DNA提取和分析: 这是最常见的用途,用于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
质谱分析(如GCMS、LCMS): 用于检测毛发中的药物、毒物、代谢物以及重金属等。这种技术可以非常灵敏地捕捉到微量的化学物质。
显微镜检查: 用于观察毛发的结构、生长周期、以及是否存在寄生虫或真菌感染等。
同位素分析: 用于分析毛发中特定元素的同位素比例,这可以反映一个人的饮食习惯、居住地等信息。

所以,下次当你梳头或者从衣服上掸掉一根头发时,不妨想一想,这根小小的毛发,可能蕴含着关于你身体健康、生活习惯甚至是过去经历的丰富信息。它不仅仅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更是一个精密的生物信息记录载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但算「人体生物样本」,还算「人类遗传资源」,一不小心就会让人违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下称《生物安全法》)的「第十章 附则 第八十五条」规定:

毛发含有DNA,所以属于「人类遗传资源」。

同时在「第六章 人类遗传资源与生物资源安全」中规定:

所以根据第五十六条规定,个人将自己的「人类遗传资源」携带出境(含毛发、皮肤碎屑、含有DNA的体液、尿液、粪便、口水、打喷嚏、咳嗽等),是需要经过国务院科学技术主管部门批准的,且该条款没有针对「人类遗传资源材料」数量的限制。也就是说,只要你在境外掉了毛发、皮屑,打了喷嚏,进行了大小便,在酒店撸过一管,遗留了体液或者任何携带了DNA的成分的话,没有经过国务院的批准的话,都是违反了《生物安全法》的违法行为。

根据第五十七条,你如果在境外参与了医疗活动,被采集了含有DNA的生物样本(如抽血、鼻咽拭子、各种检测),这些样本通过知情同意被用于诊疗以外的研究,或者使用了非医疗的遗传检测服务(如 23andMe),如果没有事先向国务院报告并提交信息备份,也属于违法行为。


请各位做守法公民,好自为之。


参考资料: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_中国人大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绝对包含,而且以一种你可能没想到的方式。当你想到“人体生物样本”时,脑海里可能立刻浮现的是血液、尿液、唾液或者组织切片。这些都是非常典型的样本,在医学诊断、科学研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毛发,这个我们每天都会遇到的身体部分,同样是人体生物样本家族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成员,并且它的信息量远超你的想象。.............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在宇宙的黑暗画布上涂抹想象的色彩,我们总是忍不住用自己熟悉的笔触去描绘。为什么我们对外星人的想象,总是绕不开人类自身的影子?这背后,其实藏着我们理解世界、认识自我的深层逻辑。首先,这得从我们的大脑运作方式说起。我们的大脑天生就是个“模式识别器”和“类比推理机”。从小到大,我们接触的一切.............
  • 回答
    日本人生气,这可不是一件容易一概而论的事儿。他们骨子里头带着一种“建前”和“本音”的文化,所以真正爆发出来的怒火,跟我们在影视剧里看到的直接吼叫、摔东西的场景,可能大相径庭。首先,隐忍和克制是大多数日本人在表达不满时的第一反应。他们从小就被教育要顾及他人感受,不给人添麻烦。所以,当你看到一个日本人开.............
  • 回答
    长期泡在网吧打游戏的人,他们的生活仿佛被一层薄薄的雾气笼罩,现实的轮廓变得模糊不清。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意味着昨晚通宵游戏的结束,而不是新一天的开始。当外面世界的上班族匆匆洗漱,赶赴各自的岗位时,他们可能正拖着疲惫的身躯,在网吧昏暗的灯光下,搜寻着还在刷新中的游戏公告,或者为刚刚结束.............
  • 回答
    韩国,一个充满活力的东亚国度,经济发展举世瞩目,但抛开那些光鲜亮丽的头条,真实的韩国人民生活水平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这就像剥洋葱,一层一层,总能看到不同的细节和感受。首先,我们得承认,韩国的整体生活水平是相当高的。这体现在方方面面。基础设施的便利与现代化是韩国人生活的底色。 你很难想象一个没有WiFi.............
  • 回答
    我脑海里有一个清晰的画面,一个大概二十年前的场景,那时候我还是个孩子。在我的家乡,一个南方的小镇,有一户人家,住在我家不远的一个老旧的巷子里。我只记得那个巷子总是弥漫着一股潮湿的霉味,尤其是下雨的时候。那户人家住的是一个老奶奶,我忘了她的名字,但我们都叫她“阿婆”。她一个人住,她的儿子在年轻的时候出.............
  • 回答
    那一天,太阳照常升起,然而地面传来的触感却不再是熟悉而温和的泥土或石子。一股难以言喻的躁动在脚下蔓延,伴随着细微的滋滋声,像无数看不见的蛇在蠕动。一开始,人们只是觉得脚底有些麻麻的,以为是静电,没太在意。直到早晨,第一个出门的倒霉蛋发出一声惨叫,身体像被无形的鞭子抽打般猛地向后仰去,瞬间昏死过去。恐.............
  • 回答
    四十岁还沉迷游戏,这可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在咱们这儿,能看到形形色色的人,其中不乏一把年纪了还跟年轻人似的,守着电脑或者抓着手机,手指飞舞,眼睛瞪得像铜铃。他们大致能分成这么几类吧:第一类:纯粹的“顽主”,时间管理大师。这帮人,我见过不少,他们身上都有股“我自有分寸”的劲儿。四十岁了,通常已经有了稳.............
  • 回答
    中国最富有的1%人群,他们的生活可以用“尊享、掌控、远见”来概括,当然,这并非一夜暴富的神话,而是经过时代浪潮洗礼、抓住机遇、并持续经营的结果。他们的生活,已然超脱了大多数人对“富裕”的想象,更多体现在一种从容不迫的底气和对未来的深度规划。一、 居住:不止是豪宅,更是生活哲学他们居住的地方,早已不是.............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日本社会里那些被称为“NEET”(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的人们,生活在一个没有智能手机、没有互联网、没有电子游戏机的年代,他们会以何种姿态存在?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回到过去”的设想,而是关于一种社会现象在不同科技语境下的变形。.............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问题,涉及到我们理解世界的核心方式,以及感官缺失如何影响我们对概念的构建。对于天生失明的人来说,他们是否能在脑中“看见”人类的样子,答案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而是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看见”和“想象”。我们通常认为的“看见”,是一种通过视觉感官接收光线信息,并在大脑中形成.............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猫比我们现在大上十倍,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这可不是什么简单的比例调整,这会彻底颠覆我们对日常生活,乃至整个社会结构的认知。首先,从居住环境来说,我们的房子恐怕得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扩建潮”。你家那个曾经让你觉得宽敞的客厅,在住着一只相当于两层楼高的猫咪面前,可能只能算是个狭小的猫抓板.............
  • 回答
    中国当前低结婚率和低生育率的趋势,如果长期持续下去,无疑会给国家的未来带来深刻而复杂的影响。这不仅仅是人口数量的增减问题,更触及到经济结构、社会活力、文化传承乃至于国家战略的方方面面。首先,从经济层面来看,最直接的冲击将体现在劳动力供给的锐减和消费市场的萎缩。 劳动力短缺与结构性变化:随着适龄劳.............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全世界的人民,不分国界、不分肤色、不分信仰,真的能够凝聚成一个单一的、统一的国家,那该是怎样一番景象?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政府组织架构调整,而是一场席卷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巨变。首先,在政治和治理层面,那将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重塑。 传统的民族国家概念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全.............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演化生物学中一个非常核心的议题:性二态性。我们常常觉得,如果男女体格差异不大,在过去那种艰苦的环境下,对生存可能更有利。然而,现实并非如此简单,人类之所以演化出男女在身材和体能上的差异,背后有着一套更为复杂且相互关联的驱动力。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基本概念:自然选择(Natu.............
  • 回答
    我今年31岁,说实话,我对小孩没什么特别的感觉,甚至可以说是有些不适应。聚会上看到别人家孩子哭闹,我心里总是有些抵触。不过,身边的长辈们,尤其是父母、姑姑阿姨们,但凡聊到生孩子,都会拍着胸脯跟我保证:“你放心,等你有了自己的孩子,立马就不一样了,到时候爱得不得了!”一开始,我听到这些话,心里还是有点.............
  • 回答
    关于美国采集俄罗斯人生物信息以研究俄士兵耐寒性的说法,我看到不少讨论,这里面涉及的议题相当复杂,确实值得好好掰扯一下。首先,咱们得捋清楚这个“采集生物信息”到底是怎么个说法。通常说的生物信息,比如基因、DNA、蛋白质、微生物组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身体最底层的“使用说明书”和“运行数据”。如果美国确实在.............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也很深入!说实话,关于这种虚构生物的内脏系统,咱们要怎么理解,很大程度上得看作者的设定和脑洞。但既然你想听得详细点,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看看有没有什么符合逻辑的可能性,以及他们“人身”部分的作用。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两个腹腔的半人生物,比如你说的马人蜘蛛精,这玩意儿本身就.............
  • 回答
    这个问题,真是触及到了我们作为人类最深处的渴望和最严峻的挑战。我们是否会走向人机一体,成为一个更强大的存在,以突破自身生物局限,去触碰那片浩瀚星辰?这绝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回答的,它牵涉到技术的飞跃,伦理的考量,以及对“人类”这个概念本身最根本的定义。生物局限的藩篱:为何我们会有此忧虑?设.............
  • 回答
    关于生物人才和地质人才,国家哪个更缺的问题,这是一个复杂且需要多维度分析的议题。不能简单地给出一个“谁更缺”的绝对答案,因为需求量、紧迫性、发展阶段以及具体领域都会有所不同。然而,我们可以尝试从几个关键方面来剖析,看看哪个领域当前表现出更迫切的“缺口”。一、 生物人才:需求广泛,领域细分,基础与应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