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秦人可以打败犬戎,生存下来。而周王室必须东迁洛邑?

回答
秦人能够打败犬戎并最终生存下来,而周王室却不得不无奈东迁,这背后是一系列复杂的历史因素、地理环境以及政治军事上的博弈。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把时间拨回到那个风云激荡的西周晚期,以及紧随其后的春秋开端。

一、 秦人何以胜犬戎?

秦国,这个起初只是周王朝边陲的一个封国,其得以在强敌环伺的环境中生存并壮大,尤其是能够抵御甚至击败强大的犬戎,有着几个关键的原因:

1. 地理优势与边疆责任:
秦的封地位置: 秦国最初被封在渭河流域,也就是今天的甘肃东南部和陕西西部一带。这个区域相对偏西,但更重要的是,它扼守着通往中原的关隘,是抵御来自西北游牧民族(包括犬戎)的第一道防线。
犬戎的威胁: 犬戎是来自西北草原的强大游牧民族,他们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他们勇猛好战,并且对农耕文明的财富有着天然的觊觎。对于周王室来说,犬戎的威胁是真实而持续的。
“养马地”与军事潜力: 渭河流域的地理环境,特别是草原与山地结合的地带,非常适合畜牧业的发展,也容易培养出善于骑射的士兵。周文王时期,就曾封非子于秦地,让他“好马而善牧之”,这为秦地日后的军事力量奠定了基础。秦国作为边疆封国,承担着抵御外敌的责任,这意味着他们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并且对敌人的了解也更为深入。

2. 务实的政治与军事策略:
“勤劳”的民族性: 相较于周王室的贵族生活,秦国人民(以及早期统治者)展现出更为务实的精神。他们更注重农业生产和军事训练,这使得秦国在经济和军事上能够稳步发展。
实用主义的改革: 尽管早期秦国的改革不如后来的变法彻底,但其统治者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例如在军事组织、武器制造、战术运用等方面,都可能比周王室更为灵活和适应实战。
与犬戎的长期斗争: 秦国长期生活在与犬戎的直接对抗中,这种持续的战争使得秦人的战斗意志和军事技能得到了磨练。他们更懂得如何与游牧民族作战,例如利用地形、分散兵力、进行骑兵战术等。

3. 内部的稳定与凝聚力:
相对集中的权力: 相比于周王室内部诸侯林立、权力分散的局面,秦国作为新兴的封国,其权力结构可能更为集中,更能有效地动员民众和资源投入到军事行动中。
“耕战”精神的萌芽: 虽然“耕战”是后来商鞅变法的核心,但其精神在秦国早期就已经有所体现。国家的发展重心更倾向于能够直接带来力量的农业和军事。

二、 周王室为何必须东迁洛邑?

周王室东迁,即“平王东迁”,是一个标志着西周灭亡、东周开始的重大历史事件。其根本原因在于:

1. 强大的外部压力——犬戎的直接进攻:
“犬戎之乱”: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致命的原因。公元前771年,犬戎联合缯国,大举进攻周朝。这次进攻的目标是周朝的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附近)。
周朝的衰弱: 此时的周王室,经过长期的统治,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政治腐败、王室内部不和、诸侯势力膨胀等问题。周幽王为了博取宠妃褒姒的欢心,烽火戏诸侯,导致国人对王室的信任荡然无存。当犬戎真的进攻时,曾经能够号令天下的王室,却失去了诸侯的支援,甚至很多诸侯只是坐观成败。
镐京陷落与周幽王之死: 在犬戎的猛烈进攻下,镐京被攻破,周幽王本人也在这次战乱中被杀。这标志着西周王朝的彻底灭亡。

2. 内部的政治危机与失势:
王权旁落: 长期以来,周王室的权力被一些强大的诸侯(如申侯、许国等)所侵蚀。尤其是在幽王时期,他宠信外臣,疏远宗亲,导致朝政混乱,失去了人心。
诸侯的背叛或袖手旁观: 当犬戎进攻时,本应前来救援的诸侯,由于对幽王的不满,或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许多选择袖手旁观,甚至有的诸侯(如犬戎的盟友缯国)还加入了进攻的行列。申侯虽然在新任周平王即位后起到了关键作用,但他也代表了当时诸侯对周幽王的失望。

3. “东迁”的选择与无奈:
失去旧都: 镐京被毁,周幽王被杀,王室已经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根基。
寻找新的政治中心: 为了延续周朝的“正统”,幸存下来的周王室成员(周平王)必须寻找一个新的安身立命之地。洛邑(今河南洛阳)是周公旦当年营建的东都,地理位置优越,有“居天下之中”之称,而且远离了西北边境的直接威胁,是当时最适合重建王室的新都。
诸侯的拥立与控制: 东迁并不是周王室主动选择的“伟大复兴”,而是由诸侯(特别是晋、秦、郑等)拥立并护送的。这种拥立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它们可以借此机会,进一步控制王室,使其成为自己政治联盟中的一个象征性符号。秦国在此次事件中,因为其地理位置的原因,被封为“卿士”,承担起护卫东周王室的职责,这更巩固了秦国在西北的地位,也为秦国日后的崛起埋下了伏笔。

总结一下:

秦人能打败犬戎并生存,是因为他们身处边疆,承担着抵御外敌的责任,地理环境有利于军事发展,且拥有更务实的民族性和政治策略,能够有效地应对来自西北的军事威胁。
周王室必须东迁,是因为他们的都城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杀,西周王朝覆灭。这背后是王室自身的腐败、政治失势、诸侯的不支持,以及犬戎强大的军事打击。东迁是为了延续周朝的“名义”,但从此周王室的力量大为削弱,成为名副其实的“共主”,真正掌握权力的是各地的诸侯。

可以说,秦国是当时能够正面应对并部分化解西北边患的“幸存者”和“幸存者中的佼佼者”,而周王室则是这场边患灾难的“受害者”和“被拯救者”,他们的命运走向了截然不同的方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秦人也是周王室的臣子,他们还可以靠着周王室获得支持,至少不担心周王室背后捅刀。

周王室也没办法,他背后有个想把他们做傀儡的晋国,他要全力与晋国争夺东面的领主们,别让这些领主小国都倒向晋国,所以周王必须东迁,以安抚镇住这些领主小国,不让他们倒向晋国,向晋国称臣。

所以当年周王室,在自己属臣中,找了两个他们认为是忠臣的两个大部族,秦人与郑人。全力培养让他们分别镇守西部与东部。

结果没想到,郑国就是二五仔,不到三十年就造反,并在战争中彻底灭了周王室尊严。让周王室彻底失去对于东部诸侯的政治地位。

而秦人一直非常老实勤恳的经营自己领地,忠于周王室,如果不是王子朝之乱,周王室再衰落,失去对于关中东部的控制。让晋国彻底控制这一地区。

这才开始晋国与秦国的百年征战。这时候周王室才最后失去对于秦人控制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