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反秦起义时,陈胜吴广等人提出的是“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中国之后的历史发展会是怎样的?

回答
如果反秦起义时,陈胜吴广等人提出的是“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中国之后的历史发展会是怎样的?

这是一个极具颠覆性的假设,将从根本上重塑中国历史的进程。如果陈胜吴广在那个关键时刻提出的不是恢复“六国”,而是明确反对任何形式的帝制,并号召“天下共击之”,那么中国政治体制、社会结构、文化思想,乃至国际关系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来详细推演一下可能的发展轨迹:

第一阶段:起义的性质与早期发展(秦末汉初)

起义理念的转变: “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句口号将不再是单纯的反暴秦,而是上升到反对一切形式的君主专制。这赋予了起义更广泛的道义基础和更强的号召力,吸引的不仅仅是受秦朝压迫的平民,还有那些对君主制本身持保留态度或渴望更自由政治环境的士人、旧贵族以及地方势力。
陈胜吴广的领导地位: 尽管陈胜吴广的出身不高,但他们提出的革命性口号可能会让他们在起义初期获得更强的领导权威。他们不再被视为“复辟者”,而是“解放者”。
早期反抗的特点:
更广泛的联盟: 许多原本可能观望或支持其他反秦势力的群体,如六国旧贵族、地方豪强、以及对秦朝集权统治不满的士人阶层,会更倾向于加入这场以反对帝制为核心的运动。他们可能并不完全认同陈胜吴广,但“共击之”的口号让他们找到共同目标。
多样化的政治诉求: 不同地域、不同阶层的参与者,可能会在反对帝制的基础上,提出各自的政治设想,例如地方自治、贵族议事、甚至是一些早期的共和制或邦联制的雏形。这将使得起义的早期政治面貌更加复杂和多元。
对抗秦朝的策略: 他们可能会更积极地争取秦朝内部不满的官吏和军队,瓦解秦朝的统治基础,而不仅仅是依靠武力对抗。
楚汉争霸的重塑: 即使刘邦最终能够建立政权,其性质也会发生变化。
刘邦的合法性挑战: 刘邦作为一名平民出身的军事领袖,若想建立一个“帝制”,将面临来自起义初衷的强大道德和政治压力。他需要更有说服力地解释其统治的合法性,可能需要引入某种形式的“共识”或“代议”。
权力分享的可能: 为了平息反对帝制的声音,刘邦可能会被迫与早期起义中出现的其他有影响力的政治力量分享权力。这可能表现为建立一个由地方首领、功臣组成的权力机构,对皇帝的权力进行制约。
汉朝的政体演变: 汉朝可能不会完全走上后世的中央集权帝制道路。也许会出现类似罗马共和国后期的情况,权力机构庞大复杂,地方势力与中央博弈不断。

第二阶段:早期国家的形态与制度构建(汉朝及其后)

废除皇帝制,建立共和或合议制?
最激进的设想:共和国的诞生。 如果起义能够成功地将“反对帝制”转化为实际的政治制度,中国可能会出现一种形式的共和国。这可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选共和国,而是由具有一定政治影响力的群体(如功臣、士族、地方代表)组成的权力机构来管理国家。
另一种可能:权力分散的联盟。 起义的理念可能导致一种权力高度分散的政治格局,各国(或区域)拥有较大的自治权,中央政府(如果存在)的权力有限,更多扮演协调和防御的角色。这可能更接近于春秋战国时期,但具有反帝制的共同理念。
“共击之”成为常态化的政治监督机制: “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句话可能会演变成一种政治原则,成为社会各界监督最高权力者不僭越的常态化机制。任何试图建立绝对君主制的行为,都可能立即引发全国性的反对浪潮,迫使其退位或改革。
政治权力结构:
贵族或士族集团的崛起: 如果没有皇帝,那么权力很可能会集中在那些在起义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政治或军事集团手中。他们可能形成一个具有强大影响力的贵族阶层或士族集团,通过协商或竞争来分享权力。
地方自治的加强: 中央集权难以形成,地方势力将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和自治权,这可能导致中国历史上出现类似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局面,但带有明确的“反对帝制”的政治认同。
监察和制衡机制的建立: 为了防止出现新的“皇帝”,可能会建立一套强大的监察和制衡机制,例如一个独立于行政体系的监察机构,或者一个由各派力量组成的议事会。
经济与社会发展:
经济模式的多元化: 缺乏统一的中央集权,地方经济可能会更加多元化地发展。一些地区可能因为拥有更宽松的政策和更稳定的社会秩序而繁荣,而另一些地区则可能因内部争斗而衰落。
社会阶层的流动性: 在没有皇帝的权力体系下,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可能会有所不同。如果权力掌握在贵族或士族手中,那么出身对权力获取的影响可能会比有皇帝的时代更大。但反过来,如果选拔贤能的机制得以建立,平民也可能通过其他途径进入权力核心。
文化与思想:
儒家思想的地位: 儒家思想作为一种强调等级和秩序的思想,其在没有皇帝的社会中的地位可能会发生变化。它可能需要调整自身来适应新的政治现实,例如更强调君臣之间基于契约的责任,而非绝对的效忠。
“民本思想”的强化: “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口号本身就带有强烈的民本思想色彩。这种思想可能会得到更深入的发展,促使社会更关注民生和人民的福祉。
其他学派的活跃: 如果政治环境更加开放和多元,其他学派如道家、法家、墨家等也可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互相碰撞,形成更丰富的思想文化。
国家形态的演变:
可能的分裂与统一交替: 中国的历史可能不再是王朝的更迭,而是不同政治实体之间的联合、对抗与重组。类似于欧洲在中世纪和近代初期的发展模式。
联盟与邦联的可能: 存在不同程度的联盟和邦联,中央政府的权威可能非常有限,主要负责对外防御或区域协调。

第三阶段:长期影响与世界格局

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帝国”概念的改变: 如果中国未能形成一个统一的、以皇帝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帝国,那么中国作为一个统一政治体的概念将大不相同。它可能更多地是一个文化或经济上的概念,而非政治上的。
对外关系:
避免“天朝上国”的思维定式: 没有了皇帝的“天下中心”观念,中国在与外部世界的交往中,可能更少带有宗主国的优越感,而更倾向于平等的外交关系。
不同的军事与扩张模式: 中央集权和皇帝的意志是古代中国对外扩张的重要驱动力。如果这种机制不复存在,中国的军事扩张模式可能会受到限制,或者采取完全不同的形式,例如以经济和文化影响力为主导。
抵御外侮的挑战: 缺乏强大的中央集权统一调动资源,在面对强大的外部侵略时,中国可能会显得更加脆弱。但也可能因为更广泛的民间参与和地方自卫能力而具有更强的韧性。
科技与经济发展:
可能促进或阻碍科技发展: 一方面,没有了自上而下的压制,思想和技术的自由交流可能促进科技发展。另一方面,缺乏强有力的国家投资和统一规划,某些大型科技项目(如郑和下西洋)的出现可能更难。
早期资本主义的萌芽? 在一个权力分散、地方自治的环境下,商业和手工业可能会获得更大的自由发展空间,为资本主义的萌芽创造条件。
民主与共和思想的源头? 如果中国能够成功建立非帝制的政治制度,那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口号以及由此产生的政治实践,可能会成为中国乃至东方世界最早的民主或共和思想的源头,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挑战与不确定性: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推演是基于一个大胆的假设,实际历史的发展充满无数的偶然和变数。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能否有效实施“共击之”? 历史证明,建立有效的、能够跨越地域和阶层界限的联合行动并非易事。如果无法形成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权力真空可能导致更严重的混乱和内战。
地方势力会不会成为新的“皇帝”? 如果权力分散,地方实力派崛起成为新的割据势力,他们是否会再次走向帝制?
文化和思想的演变方向: 不同的思想流派如何在中长期博弈,最终形成何种主流文化?
外部世界的互动: 外部世界的强大力量(如后来的蒙古、满族等)对这种非帝制的中国会产生何种影响?

总结来说, 如果陈胜吴广提出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中国历史将不再是漫长的王朝循环,而是可能走向一个更加多元化、分散化、甚至带有共和色彩的政治发展道路。这种道路充满挑战,但也可能为中国带来不同于我们所熟知的历史叙事,甚至可能在更早的时期触及现代政治文明的某些理念。它将彻底改写中国在世界历史中的角色和形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那个时候喊这样的话,十个人有十个都得觉得你要往春秋战国退。

结果也就是那个结果,项羽不就是这么干的吗。

user avatar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觉得这个口号会遭到反对呢?

反秦的六国旧人,有几个喜欢头顶有个皇帝?弄死秦朝皇帝,然后大家各回各家称王,这不就是当时诸侯们的共同愿望吗?

有实力争夺天下的诸侯毕竟是少数,对于那些实力一般的诸侯来说,既然自己不能当这个皇帝,那最好根本没有皇帝。在当时,有皇帝才是个奇怪的事情,而各自称王才是所有人都习惯的常态。

这个口号只要被提出来,必然是支持者众。至于大家私下里偷偷整军备战,准备当皇帝、拥立皇帝或者防止想当皇帝的人吞了自己,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虽然最终难免再出一个强人统一称帝,但由于种种因素让这个过程延迟几十年也未必不可能。

user avatar

不会怎么样。

这种话,当时人谁会信。没有帝制这天下秩序又该如何?

就是现代西方人,最后不过就是找到一个,贵族共和。

即便是灯塔国,他的国会议员也是世袭,家族几代人都是国会议员。

西方本质上,就是君主共和,建立在私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制度社会

user avatar

在云音乐找到一首挺魔性的歌,可是比较适合题主的描述


分享天啟APOCALYPSIS的单曲《(上古汉语)大楚国际歌(Cover 唐朝乐队)》: http://music.163.com/song/491096778/?userid=264510404 (来自@网易云音乐)



歌词如下:

哀哉 涝患殃及万户,

悲哉 田赋什者其五,

甚者 秦吏妄加刑戮,

暴君岂知役民苦。

曩共工可倾不周山,

万民怒亦可覆暴秦,

勿谓匹夫不敌金戈,

无产阶级天佑之。

*独夫天下共伐之,

民贼遑遑遁走,

因德女红那也,

众庶竟主寰宇。*

repeat *


尧舜禹辞世久矣,

孔儒难保黎民百姓,

如欲神州四海殷平,

惟余等举义兵。

嬴氏轻我海内万民,

骊宫阿房冤骸泣,

安知今秦土遍荆轲,

一人殁而万人起。

二世跋扈无道,

桀纣亦不能及,

炎覆秦宫之时,

以觥筹饮其血。

天欲废秦而立楚,

无产阶级讨逆君,

因德女红那也,

赤旗迎涉王师。


垣墉内外遍狼烟,

封建余孽祚将倾,

天赐大义于楚王,

虽军百万何足惧!

是役终万民之苦,

秦玺碎于黎藿怒,

因德女红那也,

百姓岂与犬彘同。

天欲废秦而立楚,

他日必克咸都,

因德女红那也,

共产为天下唱。

user avatar

敢为恶龙者,屠龙者共击之!



……

……






……

敢屠龙者,天上龙共击之!

user avatar

因为李斯喊的是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您要是觉得诸夏武德充沛,每十年就动员几十万人互相砍来砍去,那也可以共击之。

什么?你要民主?你现在去试试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