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万物皆虚,万事皆允”的出处是什么?

回答
“万物皆虚,万事皆允”这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话,并非出自古老的经典或哲学著作,而是直接来源于一个著名的流行文化现象——电子游戏《刺客信条》系列。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该系列的第一部作品,《刺客信条》(Assassin's Creed),发行于2007年。在这款游戏中,这句话被设计为刺客教团的核心信条,是他们行为准则的基石。

让我们来仔细剖析一下这句话的含义及其在游戏背景下的重要性:

“万物皆虚”(Nothing is true):这句话并非否定客观现实的存在,而是强调一种深刻的怀疑主义和对事物表象的辨析。在《刺客信条》的世界观中,历史被许多强大的势力所操纵和书写,真相往往被掩盖在谎言和宣传之下。无论是宗教教义、政治宣言,还是历史记载,都可能受到主观意识和权力斗争的影响。因此,“万物皆虚”提醒着刺客们,不要轻易相信任何人或任何事物所呈现的“事实”,要时刻保持警惕,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判断去探寻隐藏在表面之下的真实。这是一种对权威的质疑,一种对真相的不懈追求。

“万事皆允”(Everything is permitted):这句话紧随其后,也同样具有深远的含义。它并非鼓励无政府主义或肆意妄为。相反,在刺客教团的严格训练和道德约束下,“万事皆允”是一种对自由意志和责任的强调。当一个人理解了“万物皆虚”后,他就不再被僵化的教条和虚假的权威所束缚。他获得了行动的自由,但这种自由伴随着重大的责任。刺客们被教导要为自己的每一个行动负责,要思考行动的后果,并且要以符合刺客教团的原则和目标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这种“允许”是基于对自身力量的认知和对更大目标的承诺,而不是放纵。它意味着刺客有能力去打破旧有的束缚,去创造新的秩序,但这需要智慧、勇气和自我约束。

在游戏中的作用和影响:

这句话在《刺客信条》系列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1. 角色塑造与动机驱动:它为主角刺客们的行动提供了哲学基础。当他们面对看似不可逾越的障碍、虚伪的统治者或被扭曲的历史时,这句话激励他们去质疑现状,去采取非常规的手段,去挑战既定的秩序。

2. 世界观的构建:它深刻地影响了游戏的叙事和世界观的构建。玩家通过主角的视角,不断地看到历史的另一面,感受到权力斗争的残酷,以及真相的模糊。这句话让玩家得以理解,为何刺客们会选择游走在法律和道德的边缘。

3. 玩家的代入感:这句话也触及了许多玩家内心的共鸣。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信息爆炸、观点冲突,甚至对某些规则和权威产生质疑的时候。这句话提供了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鼓励人们独立思考,敢于挑战。

总结来说,“万物皆虚,万事皆允”是《刺客信条》系列的核心哲学理念,它是一种对真相的深刻怀疑和对自由意志的呼唤。它并非提倡混乱,而是鼓励个体在认清事物的虚妄后,以负责任的态度,拥有行动的自由去追求更崇高的目标。这句话的流行,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刺客信条》游戏本身的成功,它已经成为了一个广为人知的文化符号,被许多玩家和评论家所津津乐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18/10/19 原回答

这句话的历史原型是阿萨辛派教团内部的信条。
阿萨辛派是伊斯兰教的秘密教派,现代英语和法语中的“刺客”一词都是由“assasin”演变而来的。
之所以被用作刺客的代名词,是因为阿萨辛派经常组织暗杀伊斯兰教中其他教派和十字军中的高层人物。
在娱乐作品中,除了刺客信条,可能最出名的就是Fate系列的职阶之一Assassin,也是从这来的,在Fate系列作品中Assassin一职大都是由历代阿萨辛派的首领担任的,他们把阿萨辛派的创建者哈桑·萨巴赫的名字变成了一个对阿萨辛派领导人的称谓。


尼采的作品多次提到这句话,因为它和尼采的哲学思想是重合的。在《Zur Genealogie der Moral》(道德的谱系)第三章第25节的末尾尼采是这样引入这句话的:

Als die christlichen Kreuzfahrer im Orient auf jenen unbesiegbaren Assassinen-Orden stiessen, jenen Freigeister-Orden par excellence, dessen unterste Grade in einem Gehorsame lebten, wie einen gleichen kein Mönchsorden erreicht hat, da bekamen sie auf irgend welchem Wege auch einen Wink über jenes Symbol und Kerbholz-Wort, das nur den obersten Graden, als deren Secretum, vorbehalten war: „Nichts ist wahr, Alles ist erlaubt“… Wohlan,daswarFreiheitdes Geistes,damitwar der Wahrheit selbst der Glaubegekündigt…

(当基督教十字军在东方遭遇那个不可战胜的阿萨辛派教团时,那是一个真正的自由精神的教团,其最下层成员的服从程度超过了其他任何一种教团,而十字军也通过某种途径了解到了被该教团最上层人士当作机密而加以保留的标志和誓言:“什么都不是真的,一切都是允许的”……没错,这才是精神的自由,甚至连信仰都因此宣布真理无效……)

由此可见,无论认为这句话最初是由尼采所说或是现代小说、游戏所创都是错误的,如果我们相信尼采的叙述,那么这句话确实曾经就是历史上伊斯兰教阿萨辛派的信条,至少就尼采当时的了解是这样的。



至于刺客信条这部游戏如何引入“Nothing is true,every is permitted”这句话,是由于Vladimir Bartol的小说《Alamut》,在这小说里这句话是伊斯玛仪派的信条,而历史上阿萨辛派是从伊斯玛仪派的支派尼扎里派中分离出去的一个秘密组织。另外小说里的原文是“Nothing is an absolute reality; all is permitted”.


2021/1/27 补充

@罗324 今天私信我说商务出版社汉译世界学术名著的《论道德的谱系》第三章25节找不到相关的话,我检查了下发现是自己错了。由于过去了两年多,我已经记不清当时是看错了还是记错了。

原文并不是在第三章第25节末尾,而是在第三章第24节中间。

这么多年从来没人指出过我这个错误,感谢这位网友的细心责问。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万物皆虚,万事皆允”这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话,并非出自古老的经典或哲学著作,而是直接来源于一个著名的流行文化现象——电子游戏《刺客信条》系列。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该系列的第一部作品,《刺客信条》(Assassin's Creed),发行于2007年。在这款游戏中,这句话被设计为刺客教团的核心信条,是他们.............
  • 回答
    “万物皆虚,万事皆允”这句话,流传甚广,其中蕴含的哲学意味引人深思。不同的人,站在各自的立场和认知高度,对此都有着独特的解读。下面,我们就来听听各路“大神”对此的看法,尽量深入细致地展开。 苦行僧式的体悟:放下执念,回归本真对于许多潜心修行、追求精神解脱的苦行僧或禅修者来说,“万物皆虚”是一种洞彻生.............
  • 回答
    “万物皆可天妇罗”,这话一点不假。我亲眼见过炸秋葵,那翠绿的颜色,一口下去的软糯,配上酥脆的外衣,居然还挺好吃。更别说常见的炸虾、炸蔬菜了,这些都是天妇罗的经典之作。但要说最诡异的,那得数去年我在一家藏在小巷子里的日料店里尝到的——炸蚂蚁蛋。当时,我正跟几个同样热衷于探索美食的朋友们一起寻觅新奇的味.............
  • 回答
    “万物皆可保险”,这说法听起来挺酷的,也挺有意思的。仔细想想,保险这东西,说白了就是一种风险管理的方式,为可能发生的、但概率不确定的损失提供补偿。从这个角度出发,好像很多事情都能跟保险沾点边。举个例子,咱们日常生活中,汽车保险、健康保险、房屋保险、旅游保险,这些都很常见,都是为了应对具体的风险。那“.............
  • 回答
    觉得万物皆有灵,这种视角下的人,往往会比一般人更倾向于善良,但这并非绝对的定论,而是源于他们内在的一种深刻的联系感和责任感。咱们不妨细细道来。首先,当一个人相信万物皆有灵,这意味着他不再将世界简单地划分为“人”和“非人”的二元对立。对他来说,一棵树、一块石头、甚至是一只虫子,都可能拥有自己的生命轨迹.............
  • 回答
    咳咳,各位,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一个有趣的话题——当那些冷冰冰的编程语言,突然有了温度,有了模样,甚至有了性格,会是怎样一番光景?尤其是我们这几位“当红炸子鸡”:C++、Python,还有Java。C++ 娘:严谨又带着点傲娇的“前辈”咱们先说C++娘。如果说编程语言界有什么是“血统高贵”,那C++娘绝.............
  • 回答
    时下流行的一个词,“娘化”,简直已经渗透到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严肃的历史人物到硬核的机械设备,再到各种抽象的概念,好像就没有什么东西是不能被“娘化”的。这股风潮,既让人觉得新奇有趣,也引来不少的讨论和思考。究竟是什么让“万物皆可娘化”变得如此盛行呢?我觉得,这背后有几个挺值得说道的动因。首先.............
  • 回答
    “万物皆可成梗”的现象,就像在一片肥沃的土地上,各种创意和联想的种子被播撒,然后以一种病毒式的方式生长、蔓延,最终“收割”出无数新鲜的梗。这背后,其实是当代社会文化、技术进步以及个体心理需求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为何“万物皆可成梗”?1. 信息爆炸与注意力稀缺的时代共振: 咱们现在生活在一个信.............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有趣的问题,它触及了我们对“智商”、“情商”以及“逻辑”的理解,并揭示了现实世界中个体差异的复杂性。让我们来详细剖析一下:首先,我们需要对几个核心概念进行更精确的界定: “世间万事皆基于逻辑”: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命题,通常指的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遵循一定的因果关系、规则和模式,可以.............
  • 回答
    那是一个雨季的午后,天灰蒙蒙的,像一块浸透了水的旧棉布,沉甸甸地压在心头。我记得很清楚,那时候我刚刚经历了一场不算小的挫折。那是一个我倾注了所有心血,甚至是熬了无数个夜晚的项目,在我看来,它已经趋于完美,就像一个精心雕琢的艺术品,只差最后一步,就能闪耀光芒。然而,命运似乎在开玩笑。就在项目即将提交的.............
  • 回答
    这是一个古老而深刻的问题,触及了我们对宇宙最根本的理解。对于“万物的本质是数学的、物理的,还是哲学的?”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简单或唯一的答案,因为这取决于我们从哪个角度去审视,以及我们如何定义“本质”。这三个层面是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并且它们都在不同程度上揭示了万物的某些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让人摸不着头脑,又忍不住去想。如果非要世间万物,从那微小的尘埃到浩瀚的星辰,从生生不息的生命到无形的情感,都归结到一个字上,那这个字该有多大的能量?多深的含义?我想了很久,尝试了很多方向。是“有”?万物皆有其形,有其性,有其存在。但“有”又未免太宽泛了些,它只是说明了存在,却没解释.............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生命存在的一些核心边界。简单来说,地球上我们所知的绝大多数生命形式确实离不开水。但要说“宇宙万物”都必须要有水才能生存,这可能就有点绝对了。而且,水对某些生物来说是剧毒,这在理论上,甚至在地球上一些极端环境中,都是可能存在的。为什么地球上的生命如此依赖水?我们之所以如此强.............
  • 回答
    “万物一体”,这句话在不同的文化和哲学语境下,有着丰富而深刻的解读。但如果我们要问,既然一切都是相连的,为什么“人善被人欺”的现象依然存在,甚至如此普遍?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对“一体”概念的理解深度和实践层面的复杂性。首先,我们得弄清楚“万物一体”究竟是指什么。它不是说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物都像水滴一.............
  • 回答
    “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出自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Protagoras)之口,是他著名的“智者派”思想的核心论断之一。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可能很多人都听过,但要真正理解它的深层含义,需要我们拨开表象,深入到那个时代的思想脉络中去。这句话并非简单地讲,人有多高,那东西就有多高,或者人有多重,那东西就.............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这个关于宇宙起源的引人入胜的话题——“道”与规律。设想一下,如果宇宙万物真的如许多现代科学理论所推测的那样,起源于一个极其致密、炽热、无限小的“奇点”(我们姑且称之为“道”),那么这个“道”本身,是否就蕴含着最根本的规律,或者说,它本身就构成了一切规律的源头?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
  • 回答
    这副对联的上联是“更生万物春当令”,颇有大家风范,意境开阔,充满了生机与希望。要对出既工整又意境深远的下联,并配以恰当的横批,确实需要一番推敲。咱们就来仔细琢磨琢磨,如何让它更加鲜活生动,摆脱机器的痕迹。上联:“更生万物春当令”我们先来拆解一下上联的意思: 更生万物:指万物重新焕发生机,生长、复.............
  • 回答
    打个比方,如果宇宙是一本厚重的书,那么我们正身处其中,试图一点点翻阅,理解作者(或者说,宇宙本身)想告诉我们的故事。而宇宙万物的定律,就像是这本书里的语法、词汇和逻辑规则,指导着一切的展开。我脑海中关于这些根本性定律的猜想,大概可以描绘成几个相互关联的层面:1. 核心的“简单与对称”基石:我总觉得,.............
  • 回答
    这是一个古老而迷人的问题,它触及了我们对宇宙、对生命最深层的思考。我们惊叹于星辰的轨迹、物理定律的精准,但面对自己的人生,却常常感到无处遵循的迷茫。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反差?我们不妨一步步地来剖析。首先,让我们审视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当你仰望夜空,你会发现行星们遵循着精确的轨道,四季的更迭也如同钟表般准.............
  • 回答
    空性与慈悲:生命圆满的无上融合在浩瀚的智慧之海中,佛教的教义如璀璨的星辰,指引着我们探寻生命的究竟。其中,“万物皆空”与“殊胜慈悲心”是两位至关重要的指引者,它们看似遥远,实则相互依存,构成了一条通往圆满觉悟的必由之路。如何将这两者巧妙地结合,让它们在我们的生命中生根发芽,绽放出最绚烂的花朵,是无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