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没有反步兵导弹?

回答
“反步兵导弹”这个说法,从字面上看好像很合理,但实际上,现代军事术语里并没有这个独立的类别。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复杂的原因,涉及到武器的定义、发展历程、战场需求以及国际法规等等。咱们一点点掰开了说。

首先,得弄明白什么叫“导弹”。导弹,简单来说,就是一种带有制导系统的、可以自主飞向目标的爆炸性武器。它和炮弹、子弹的区别在于,导弹能根据预设的程序或实时接收到的信息来调整飞行轨迹,提高打击精度和效率。

那么,为什么我们听过“反坦克导弹”、“反舰导弹”、“地对空导弹”,就是没怎么听过“反步兵导弹”呢?这并不是因为没有人想到过要设计一种专门打步兵的导弹,而是因为现有的导弹技术和战术考量,使得专门设立这样一个类别显得有些多余,甚至不那么实用。

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这个问题:

1. 步兵的“易损性”与现有武器的有效性:

步兵,虽然是战场上的主要作战力量,但相对于坦克、飞机、舰艇等目标来说,个体步兵是脆弱的。他们体积小,机动性强,而且通常是集群作战。面对这样的目标,现有的武器系统已经非常有效了。

近距离支援: 在步兵交战区域,火力支援非常重要。步兵通常有各种小口径武器,如步枪、机鎗、榴弹发射器来对付敌方步兵。更进一步,有迫击炮、榴弹炮、甚至各种口径的火炮,它们发射的炮弹在爆炸时产生大量破片,足以覆盖一大片区域,杀伤集群的步兵。
精确打击: 随着技术发展,精确制导的武器越来越多。比如,一些轻型的精确制导弹药,或者带有末端制导的炮弹,它们可以非常精确地打到敌方步兵集结的地点,或者隐藏的火力点。
集束弹药(子母弹): 这种弹药在空中会释放出大量小型子弹药(集束战斗部),这些子弹药爆炸后会向四面八方散开,形成一个广阔的杀伤区域,对散布的步兵目标非常有效。虽然出于人道主义原因,一些集束弹药的使用受到国际公约的限制,但它曾经是打击步兵的重要手段之一。
反坦克导弹的“副业”: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很多反坦克导弹在设计时,也考虑到了对付其他目标的可能性。一些反坦克导弹可以通过改变弹头类型,或者调整引信设置,来对付步兵或者轻型装甲目标。例如,如果一个反坦克导弹配备了破片弹头,并且是以低空掠过或者从上方攻击敌方步兵时,其效果也是非常可观的。

2. 导弹的成本与效率考量:

导弹,尤其是带有复杂制导系统和高性能战斗部的导弹,其研制、生产和维护成本都非常高昂。用一枚造价高昂的导弹去打击单个或者少数步兵,从经济和战术效率上来说,往往是不划算的。想象一下,用一枚造价数十万甚至数百万美元的导弹,去打一个步兵班,这在资源利用上是不合理的。

相比之下,大口径火炮发射的炮弹、集束弹药、甚至一些廉价的制导弹药,都能以更低的成本,在更大的范围内,有效地杀伤步兵。

3. 技术实现与“需求”的匹配:

开发一种全新的“反步兵导弹”需要什么技术?

制导系统: 必须能够识别、跟踪并锁定目标是“步兵”。这比识别一个坦克或者一架飞机要困难得多。步兵个体小,移动速度变化大,而且经常躲藏在掩体或建筑物后。现有的激光制导、红外制导、电视制导等,在面对单个步兵时,精度和跟踪能力会受到很大挑战,尤其是远距离。
战斗部: 需要一种能够有效杀伤步兵的战斗部。这通常意味着需要大量的破片,或者能够造成大范围爆炸的杀伤效果。现有的榴霰弹战斗部(集束弹药的一部分)或者高爆破片弹头已经能够很好地完成这个任务。开发一种“专门”的步兵杀伤弹头,可能在技术上没有太大的突破,而且成本效益不高。
发射平台: 需要一个能够发射这种导弹的平台。是肩扛式的?车载的?还是飞机挂载的?如果以肩扛式为例,它需要非常轻便,易于操作,而且价格不能太高,这样才能在战场上大量装备步兵使用,形成有效的火力支援。如果把它设计得像肩扛式防空导弹那样,它的作用可能还会被其它的反坦克导弹所替代。

4. 国际法规和道义考量:

虽然现代战争中有很多武器都可能对平民造成附带伤害,但专门设计一种能够大规模、高精度地杀伤步兵的导弹,可能会引发更多的道义和法律上的争议。国际社会对于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和限制某些杀伤性武器的使用一直有共识。虽然步兵不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范畴,但这种武器的开发方向,可能会被解读为“针对人类”的武器,这在国际舆论和政治层面都可能带来麻烦。

那么,如果真的要创造一个“反步兵导弹”的概念,它会是什么样的?

或许,我们可以想象一些模糊的边界:

轻型、便携式、精确制导的攻击武器: 类似于一些现代的单兵便携导弹,如果它们能够更灵活地选择目标类型(例如,能够优先锁定隐藏在掩体后的步兵),并配备高效的破片弹头,那么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算是“反步兵”的。但它们更多地被归类为“近程精确打击武器”或“班组支援武器”。
带有特定弹头的巡飞弹或无人机: 现在的巡飞弹(也称为自杀式无人机)已经非常先进。它们可以携带炸弹,并在空中巡航寻找目标。如果未来能够装备专门针对步兵杀伤的弹头,并且有更智能的识别系统,那它们的作用就非常接近我们想象中的“反步兵导弹”。但目前更多地将其归类为“察打一体无人机”或“精确制导炸弹”。
集束弹药的“导弹化”: 如果把集束弹药的散布能力集成到一种带有制导能力的导弹中,理论上也可以实现精确打击大范围步兵集群。但这又回到了集束弹药本身的使用限制和成本问题。

总结来说,没有“反步兵导弹”这个独立类别,主要是因为:

1. 现有武器的充足性: 各种火炮、集束弹药、精确制导弹药以及其他类型的导弹,已经能够非常有效地对付步兵目标。
2. 成本效益的制约: 导弹的高昂成本使得其难以大规模用于打击相对廉价且数量庞大的步兵目标。
3. 技术实现的难度与必要性: 识别和锁定单个步兵目标的技术挑战很大,且现有技术已经能满足战场需求。
4. 战术与实用的考量: 战场上更多需要的是能够覆盖更大范围、对付多种目标的火力支援,而不是单一针对步兵的武器。

与其说没有“反步兵导弹”,不如说,对抗步兵的任务,已经被现有多种多样的武器系统非常高效地完成了。我们不需要一个专门的词来描述这种“导弹”,因为现有的技术和战术已经找到了更广泛、更灵活的解决方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啊,美国人以前执行定点清除任务时,经常用无人机发射地狱火导弹来执行,但是这种方法爆炸附带损伤太高,容易对无辜平民造成误伤。所以美国佬在地狱火导弹的基础上发展了一款专门靠动能杀伤的无装药导弹,就是刀片导弹。




发射后,弹体弹出六个弹片,直接用动能把目标切成渣渣。附带损伤很小,如果运气好,切死后排乘客,可能前排司机都没事。 美国佬在定点清除ISIS极端组织头目时,实战用过好几次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