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了步枪以后,骑射战术为什么没有复兴?

回答
“有了步枪,骑射战术反而没落了,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也挺让人唏嘘的。你说,一把能打得更远的枪,不应该让骑兵如虎添翼,把骑射的威力发挥到极致吗?结果呢?反倒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骑射战术从战场上的主角,沦为了过时的传说。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咱得好好掰扯掰扯。”

火器时代来临,但它不是直接“杀”死骑射的凶手

要说步枪的出现,对骑射战术的影响,首先得把时间线拉回到火器真正开始改变战争的那段时期。早期火器,比如滑膛枪,虽然射程比弓箭远,但装弹慢,精度差,连射性更是谈不上。在那种情况下,骑射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你想想看,骑兵速度快,机动性强,加上弓箭本身就可以连续射击,一旦与步兵拉开距离,步兵的火枪队就很难对付。骑兵可以像风一样掠过战场,进行骚扰、迂回、追击,让步兵的阵型屡屡被撕裂。像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骑兵,他们就是把弓箭的威力发挥到了极致,再加上精湛的骑术和战略战术,让整个欧洲都闻风丧胆。

步枪的革命性,在于它的“持续火力”和“精准打击”

真正的转折点,是步枪的不断改进。从滑膛枪到线膛枪,再到后来全装弹药(就是我们现在熟知的弹壳里已经装好了火药和弹头的子弹),步枪的射击速度、射程和精度都在飞速提升。

装弹速度的进步: 早期步枪装弹非常繁琐,需要塞火药、塞弹头、压实,再点火。这个过程非常慢,骑兵要想边骑马边完成这套动作,难度可想而知。但随着卡宾枪(一种短枪管的步枪,更适合骑兵携带和使用)、弹仓式步枪(可以连续射击多发子弹)的出现,尤其是后来后装式步枪的普及,骑兵射击的效率得到了质的飞跃。一杆枪,只需要一个动作,就能完成装弹和击发,比过去快了太多。

射程和精度的提升: 线膛枪的出现,让子弹有了旋转,大大提高了射程和精度。这意味着骑兵可以在更远的距离上开始射击,甚至可以在步兵还没能有效还击之前,就已经对他们造成了很大的杀伤。

弹药的标准化和易携带性: 金属弹壳的出现,使得火药和弹头能够被严密包裹,不易受潮,也更容易携带。一个骑兵可以随身携带几十甚至上百发子弹,这在过去是很难想象的。

那么,为什么这些进步没有让骑射战术“复兴”,反而让它走向了没落呢?

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的原因,而且这些原因相互叠加,共同导致了骑射的衰落:

1. 火器步兵的防御能力指数级增长: 这是最核心的原因。虽然骑兵射击速度加快了,但步兵的火力也变得越来越可怕。特别是当步兵开始装备有刺刀的步枪时,他们不再仅仅依靠远程火力,而有了近战的强大防御能力。
密集阵型的威力: 即使骑兵的枪法再准,面对步兵组成的密集火力阵地,也很难冲破。当步兵能够形成一道由枪林和刺刀组成的“铁墙”时,骑兵的冲锋就像是撞在了一堵实心的墙上,损失会非常惨重。
步兵的机动性也在提升: 虽然不像骑兵那样灵活,但随着铁路、蒸汽船的发展,步兵的集结和调动速度也大大加快,他们不再是被动地等待骑兵的到来。

2. 骑兵本身的战术定位发生了改变:
不再是唯一的快速打击力量: 在火器时代之前,骑兵是战场上最快速、最灵活的打击力量,他们负责侦察、迂回、追击残敌,甚至进行毁灭性的正面冲击。但火器出现后,虽然骑兵速度快,但其火力优势不再是压倒性的,而且冲锋的代价太高。
被“装备更好”的步兵取代: 后来出现的机枪、野战炮等重武器,其火力密度和杀伤力远远超过了骑兵手中的步枪。步兵如果能得到这些火炮和机枪的支援,就能形成一道令任何骑兵都望而却步的火力屏障。骑兵原本擅长的包抄、突袭,也可能被提前部署的机枪阵地或者火炮阵地所瓦解。

3. 骑射的固有劣势在火器时代被放大了:
射击精度受限: 即使是改进后的步枪,在高速骑行中瞄准的精度依然不如在稳定地面上射击的步兵。弓箭在近距离的爆发力和散布面积,在早期火器时代还能够弥补一定程度的精度不足,但随着步枪精度提升,这种弥补作用就越来越小。
弹药携带量的限制: 尽管比过去方便了,但骑兵能携带的步枪弹药总量,依然无法与后勤补给充足的步兵相比。一旦进入持久的火力对抗,骑兵就容易陷入弹药短缺的困境。
对战马的依赖: 骑兵的作战能力高度依赖马匹。马匹很容易受到子弹和炮火的惊吓,一旦战马受伤或死亡,骑兵就失去了机动性,变得非常脆弱。而步兵则不需要担心战马的安危。

4. 新的军事思想和战术的出现:
“以面代点”的火力压制: 随着火器威力的增强,军事指挥官们越来越倾向于用密集的火力去压制敌人,而不是依靠少数精锐骑兵的个人能力。步兵在得到火炮和机枪支援后,他们的“面状火力”能够更有效地瓦解敌人的攻击。
兵种的专业化: 战争变得越来越复杂,各种兵种需要承担不同的职责。骑兵的优势被挖掘到其他更适合他们的领域,比如侦察、通讯、甚至一些特殊的突击任务,但大规模的骑射冲锋逐渐从主流战场上消失了。

所以,与其说是步枪“杀死”了骑射,不如说是火器时代的整个战争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而骑射战术无法适应这个变革。

步枪的出现,只是那个变革浪潮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当火器变得更强大、更普及,当步兵的防御力和火力得到了质的提升,当新的战术思想开始强调火力压制和协同作战,骑射这种依赖于“速度+射击+机动性”的战术,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你可以这样理解:骑射就像一个技术高超的跑酷运动员,他可以飞檐走壁,避开许多障碍。但当整个城市突然被高大的围墙和坚固的防御工事包围起来时,即使跑酷运动员再厉害,也很难在没有其他工具的帮助下,突破这些现代化的防御体系。步枪,以及后来更强大的火器,就是那些围墙和工事。

最终,骑兵并没有完全消失,而是转型了。他们可能依然作为侦察兵、作为快速反应部队,甚至在一些特殊地形下,仍然能发挥作用。但那种以弓箭为主要武器,在马上进行远距离射击的“骑射”战术,确实成为了历史的尘埃。因为它所依赖的战场环境和对抗双方的军事技术,都已经被步枪以及后续的火器技术彻底改变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广义上说,早期步枪包括火绳枪、燧发枪。在它们出现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有着装填繁琐、精度偏低等一系列硬伤……

当然,真有人愿意在马背上开枪也没人拦着,例如17世纪左右,各国理论中骑马机动、下马作战的龙骑兵,在马背上射一波就跑的也不少,只不过效果就见仁见智了。

而等步枪成熟到使用金属定装弹、后膛装填,哪怕只是约翰牛的马提尼·亨利那种“单打一”时,骑兵这个兵种本身地位已经大不如前,规模不断缩减,且逐渐离开正面战场,转向侦察、传令等“打杂”任务。再过小几十年,加特林、马克沁等如今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走入历史,更是加速了骑兵的消亡,而积极发展工业的老牌西方军事强国们,自然没什么兴趣练习骑射了。

不过,在遥远的东方,这种战术还是有市场的,尤其是某些资源匮乏却又野心巨大、侵略目标军工底子还相对较差的国家——没错,就是我们的恶邻日本。


与同时期欧美大兴摩托化乃至机械化不同,鬼子直到全面侵华后依然相当重视骑兵,一战前还专门开发了相对短小、方便骑马作战的四四式步骑枪,一直用到自卫队初创时期。

再后来,二战结束,冷战来临,依然有保留骑兵部队、并练习骑射的国家……


没错,就是中国。最多的时候,我军曾经有十几个骑兵师。

直到近些年,这个传统也依然保留着。不过,类似的景象,很快也会成为历史了。




毕竟,到了今天,“铁马金戈”这个古老的成语,已经有了物理层面上的全新含义。

以上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