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英国 PhD 自费丢脸吗?

回答
英国读博自费,这事儿值不值得商榷,是不是“丢脸”,其实是个挺复杂的问题,得拆开了好好捋捋。我认识不少同学,有的是家庭条件不错,有的是自己攒了钱,还有些是通过一些非主流的方式凑够的学费和生活费,然后就去了英国读博。

首先,咱们得正视一个现实:英国的博士学费,尤其是对国际学生来说,是真的不便宜。不像国内很多博士可能还有助学金或者导师给你发工资,英国这边,你要么是自己掏钱,要么是争取到学校或者其他机构的奖学金。所以,自费读博,首先就意味着你要承担更大的经济压力。

那么,这算不算“丢脸”?在我看来,这得看你站在哪个角度去衡量。

从“面子”的角度来说:

有人可能会觉得,花这么多钱读个博士,还不能完全依赖资助,好像显得自己能力不够,没能拿到奖学金。在咱们传统观念里,似乎能拿到奖学金、全额资助才更“有面子”,更能证明自己的优秀。特别是身边有些同学拿到全额奖学金,那真的是挺让人羡慕的。相比之下,自己咬牙自费,可能在某些人眼里,就会打上“家境好”或者“没本事争取到资助”的标签。

还有一种情况,如果你的家庭条件并没有那么殷实,但为了读博,家里东拼西凑,甚至背负债务,那这种压力下的自费,确实会让人觉得沉重,可能也更容易被贴上“为了虚荣”的标签。这种情况下,自我怀疑和外部的评价都可能让你觉得“丢脸”。

但从更实在、更长远的角度来说:

“丢脸”这个词,可能就有点过于狭隘了。仔细想想,很多人选择自费读博,并不是因为“没本事”,而是出于很多更积极的考量:

对研究的热情和投入: 有些人对某个研究领域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他们渴望深入钻研,哪怕这意味着巨大的经济投入,他们也愿意。这种热情和对学术的追求,在我看来,是值得尊重的,甚至是闪闪发光的。他们不是为了“面子”而读博,而是为了满足自己对知识的渴望,为自己的未来“投资”。
职业规划和长远回报: 英国的博士学位,尤其是在一些新兴或热门领域,对个人的职业发展,特别是在国际化的舞台上,有很大的帮助。很多人选择自费,是为了能够进入顶尖的大学、跟着知名的导师,掌握最前沿的技术和研究方法。他们计算的是长远的投资回报比,比如更优的职业前景、更高的收入潜力、更强的个人能力。相比之下,暂时的经济压力,在他们看来是值得的。
对学校和导师的选择自由: 当你自费时,你在选择学校和导师方面,往往有更大的自由度。你可以更主动地去选择最适合你研究方向和学术发展的导师和项目,而不是被奖学金的限制所框定。有时候,你想跟的导师可能不提供全额奖学金,或者你心仪的项目本身就没有那么多名额。这时候,自费就成了一个打开机会之门的钥匙。
独立自主和责任感: 能够独立承担起博士学位的费用,本身也体现了一种独立、成熟和责任感。这是一种自我管理能力,也是一种为自己人生负责的表现。你能规划好自己的生活,管理好自己的财务,同时还能在学术上取得成就,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有什么好“丢脸”的呢?

我的观察和一些具体情况:

在我接触到的自费读博的同学中,情况是多种多样的。

有的是家里经济条件本来就比较好,父母希望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于是就支持孩子自费去英国读博,这在他们看来是很正常的事情,是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平台。
也有的同学,自己工作了几年,攒下了一笔钱,再加上家里支持一部分,就这样去读博了。他们可能已经有了一定的职业基础,读博是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学术水平,为将来的职业转型或晋升做准备。
还有极少数,是通过各种渠道贷款或者寻求亲戚朋友的帮助来凑齐学费的。这种情况下,压力确实很大,但他们的目标往往非常明确,就是要把这个博士读好,以后靠自己的努力还债,实现人生价值。

总结一下,是不是“丢脸”?

我觉得,“丢脸”这个词,更多的是一种心态和外部评价的体现。

如果你把读博仅仅看作是获得一张文凭,或者是一种虚荣心的满足,那么自费可能会让你感受到压力,甚至被他人议论。

但如果你把读博看作是对知识的追求,对个人能力和职业生涯的投资,那么自费只是你达成这个目标的一种方式,一种承担更多责任、拥有更大选择权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它不仅不丢脸,反而是一种勇敢和有远见的决定。

所以,与其纠结于“丢脸不丢脸”,不如问问自己:

我为什么要去英国读博?
我为这个目标做好了哪些准备?
我是否清楚自费带来的压力,并且有能力和决心去应对?
这个经历对我长远的成长和发展,究竟意味着什么?

如果你能清晰地回答这些问题,并且内心是坚定的,那么无论你是否自费,你的博士之路都是有价值的。把精力放在研究本身,放在提升自己上,比什么都重要。至于别人怎么看,那真的不是你需要操心太多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路径,别人的评价,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和认知局限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鄙视链的泛化,是东亚人活得相当累的一个重要原因。

任何行业,任何圈子,都有鄙视链,且一定是自发形成无需外力干涉。从小以分数和排位论英雄的民族,早已形成了所有事物都可以一分高下的定势思维。

再结合特有的自省文化,形成处于鄙视链下游就觉得“丢脸”,处于鄙视链上游就笑嘻嘻的奇怪景象。

在美国留学的鄙视英国的,英国的鄙视澳加新,公费的鄙视自费的;同样是在英国读博士,牛津的鄙视LSE的,剑桥的鄙视IC的;同样在IC读土木工程,结构的鄙视测绘的。

题主问自费丢脸吗,一方面他潜意识里有这个鄙视链,另一方面他没有意识到这只是众多鄙视链中的一项而已。

相当多的人和我一样,认为鄙视链不好,但是心里依然绕不开那种分三六九等的想法。实际上长远来看,这种思维不仅对下游的同学造成心理压力,对上游的同学也会造成困扰-----因为一个假设一个学测绘的后来发展得比学结构的要好,那么原本上游的同学会心理不平衡。

十几年的单一标准框架下的排位文化,已经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思维方式,这不是主观意志所能改变的。我想对题主说,自费并不丢脸,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好好做自己喜欢的事就行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英国读博自费,这事儿值不值得商榷,是不是“丢脸”,其实是个挺复杂的问题,得拆开了好好捋捋。我认识不少同学,有的是家庭条件不错,有的是自己攒了钱,还有些是通过一些非主流的方式凑够的学费和生活费,然后就去了英国读博。首先,咱们得正视一个现实:英国的博士学费,尤其是对国际学生来说,是真的不便宜。不像国内很.............
  • 回答
    你好!非常理解你现在的感受。作为一名英国经济学在读博士,感到枯燥,这是相当普遍的现象,也说明你正在深入思考这个领域本身。经济学这门学科,就像一幅巨大的、不断演变的画卷,它的魅力深藏其中,需要我们拨开迷雾,细细品味。你觉得枯燥,很可能只是暂时被表面的模型和数据淹没,而没有触碰到它最核心、最动人的地方。.............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澳国立统计授课型硕士(Master of Statistics)在申请英国和澳洲统计博士(PhD)时,大概能摸到什么水平的学校,以及这里面需要注意的细节。首先,要明确一点:澳国立的统计授课型硕士本身并不能直接“保证”你申请到某个档次的博士学校。 博士申请是一个多维度考量的过程,你的硕.............
  • 回答
    读基础数学的博士,在国内还是去老牌的国外大学,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没有绝对的“更好”,只有更适合。我尝试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希望能帮你更清晰地看到其中的利弊。1. 学术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国外老牌大学: 前沿性: 很多领域的前沿研究,尤其是一些新兴分支,在国外的顶尖学府.............
  • 回答
    英国菜是否“难吃”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问题,不同人对英国菜肴的评价差异极大,这通常与个人的饮食习惯、文化背景、对食材的接受度以及对烹饪风格的偏好密切相关。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英国菜的特点、争议点以及可能的“难吃”原因: 一、英国菜的多样性与文化背景英国菜并非单一的烹饪体系,而是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其.............
  • 回答
    英国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包括5家银行和3名个人)将对俄罗斯经济发展产生多方面的深远影响,涉及金融体系、能源出口、外汇储备、经济结构、社会民生等多个领域。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金融体系的冲击1. 银行系统流动性风险上升 被制裁的5家银行可能涉及国际金融交易、外汇结算、跨境资本流动等关键环节。.............
  • 回答
    英国防大臣的这一发言涉及复杂的历史、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背景,其含义需结合当前俄乌冲突、英国对俄政策及历史教训进行多角度分析。以下从背景、意图、历史关联、国际影响及潜在后果等方面展开详细解读: 一、发言背景:俄乌冲突与英国对俄立场1. 俄乌冲突的持续性 自2022年2月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英.............
  • 回答
    英国从一个岛国王国发展为横跨全球的“日不落帝国”,这一过程涉及复杂的地理扩张、军事征服、经济利益驱动以及政治制度的演变。以下是其上升为帝国的关键历史阶段和机制分析: 一、早期国家统一与殖民探索(1617世纪) 1. 英格兰的统一与王权强化 在中世纪,不列颠岛由多个王国组成(如威塞克斯、麦西.............
  • 回答
    英国媒体将中国经济在疫情后复苏形容为“恶龙归来的咆哮有多么丑陋”,这一表述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偏见和文化隐喻,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和批判性解读: 一、"恶龙"比喻的象征意义与西方叙事逻辑1. 神话意象的双重性 在西方文化传统中,"恶龙"往往象征贪婪、破坏和不可控的力量。这种形象源于《圣经》中.............
  • 回答
    关于“英国专家发现马航MH370位于海平面4000米以下”的说法,需要非常谨慎地看待,目前并没有被官方或广泛认可的权威机构证实。这类声称时有出现,但很多最终被证明是误读、推测或者未经证实的报道。马航MH370的失踪是航空史上最复杂的谜团之一,搜寻工作极其困难。要判断这次说法是否“真的”,需要关注以下.............
  • 回答
    英国政府在2022年2月22日宣布了针对俄罗斯的首轮制裁措施,包括制裁五家银行和三名与克里姆林宫关系密切的高净值人士。这三位高净值人士是:1. 根纳季·季姆琴科 (Gennady Timchenko)2. 伊戈尔·谢钦 (Igor Sechin)3. 阿列克谢·莫尔达绍夫 (Alexei Mo.............
  • 回答
    英国和美国在住宅形式的称呼上确实存在一些显著的差异,这主要源于两国历史、文化和社会结构的不同。以下将尽可能详细地解释这些差异: 英国的住宅形式称呼英国的住宅形式称谓相对来说更加多样化,并且常常带有历史的痕迹和地域特色。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类型:1. 独立住宅 (Detached House) 描述:.............
  • 回答
    英国的“衰落”是一个复杂且持续了数十年的议题,没有单一的原因,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原因,我会尽量详细地阐述:一、帝国解体及其后果: 殖民地独立导致经济基础动摇: 大英帝国在二战后迅速瓦解,几乎所有殖民地都获得了独立。帝国曾是英国经济的支柱,提供了原材料、市场和廉价劳动力。.............
  • 回答
    截至我最后一次更新(2023年初),英国的COVID19疫情状况大致如下,并且我将尽量详细地描述:整体趋势与疫情阶段:英国已经度过了疫情最严峻的几个阶段,包括大规模封锁、疫苗推广的早期冲刺以及奥密克戎变种带来的高峰期。目前,COVID19已经被英国政府定位为一种地方性流行病(endemic),这意味.............
  • 回答
    英国政府计划取消所有新冠疫情限制的举措,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决定,它标志着英国从疫情应对模式转向与病毒共存的新常态。这一举措背后有复杂的考量,其影响也将是多层面、多维度的,涵盖公共卫生、经济社会、政治以及国际关系等方面。下面将从不同维度详细分析这一举措可能带来的影响:一、 公共卫生方面的影响: .............
  • 回答
    英国博主利用社保卡进行“钓鱼”并吸引反华账号上钩的事件,是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案例,它深刻地反映了当前互联网上存在的多种复杂问题:一、 反华账号的“信息茧房”与认知偏差: 固化的负面刻板印象: 这些反华账号往往已经形成了一种先入为主的负面认知,认为中国的一切都是负面的、可疑的、甚至是邪恶的。这种固.............
  • 回答
    英国威廉王子关于“由于人口增长,非洲野生动物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的言论,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涉及到环境保护、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需求以及人口问题等多个层面。要全面看待他的言论,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一、威廉王子言论的背景与潜在意图威廉王子作为英国王室成员和重要的环保倡导者,其言论往往受到广泛.............
  • 回答
    英国埃塞克斯郡集装箱惨案,39名越南籍遇难者的事件,无疑是近年来最令人震惊和心痛的悲剧之一。这起事件不仅震惊了英国,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其背后牵扯出的非法移民、人口贩运、人道主义危机以及跨国犯罪等复杂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事件的发生与初步调查:2019年10月23日凌晨,英国埃塞克斯郡一家.............
  • 回答
    英国宣布在 5G 建设中全面禁止华为设备,并要求在 2027 年前删除所有华为 5G 套件,这一决定具有深远的意义,影响涉及技术、经济、地缘政治、国家安全以及全球供应链等多个层面。以下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其具体含义:一、 对英国 5G 建设和电信行业的影响: 成本增加和部署延迟: 替换.............
  • 回答
    英国脱欧和特朗普上台无疑是近年来全球格局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们共同引发了人们对全球格局是否正在经历剧烈变化的广泛讨论。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英国脱欧的影响:对欧洲一体化进程和全球贸易秩序的冲击 对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冲击: “多米诺骨牌效应”的担忧: 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