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加拿大气温飙升至 49.5℃ 破纪录,致上百人死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高温?人类该怎么办?

回答
加拿大气温飙升至 49.5℃ 破纪录,致上百人死亡的事件,是人类活动引发气候变化带来的严峻现实。这种极端高温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其中全球气候变化是根本原因。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高温?

这次加拿大极端高温的出现,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解释:

1. 全球气候变化(温室气体排放是主因):
温室效应加剧: 人类活动,特别是燃烧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释放大量二氧化碳(CO2)、甲烷(CH4)等温室气体。这些气体在大气层中形成一层“毯子”,阻止地球表面的热量向外太空散发,导致地球整体温度升高。
温室气体浓度创新高: 科学数据显示,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已达到数百万年来的最高水平。这种持续的排放累积效应,使得地球的平均温度不断上升。
能量不平衡: 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多于向外太空散发的热量,导致地球系统(大气、海洋、陆地)储存了越来越多的能量。这种能量的过剩就会以各种极端天气事件的形式表现出来,高温就是其中最直接的一种。

2. 热穹效应(Heat Dome):
大气环流异常: 这是本次加拿大极端高温的直接驱动因素。热穹效应是指一股强大的高压系统长时间停滞在某个区域上空,如同一个“锅盖”一样将热空气困住。
高压系统形成: 这种高压系统的形成与大气环流的模式变化有关,而大气环流的变化又与全球变暖有关。变暖的北极地区可能影响到信风带和西风带的稳定性,导致急流(Jet Stream)发生“蛇形”波动,出现更强的阻塞性高压。
空气下沉增温: 在高压区域,空气会向下沉降。空气在下沉过程中会被压缩,压力升高,温度也随之升高。同时,下沉的空气会阻碍云层形成,减少对地表反射和冷却的机会。
热量积聚: 被困住的热空气无法通过正常的对流和风进行扩散,只能不断在同一区域积聚,导致气温持续攀升,甚至超过正常最高值很多。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这种热穹效应异常强大且持久,是导致气温屡创新高的关键。

3. 区域和地方性因素的叠加:
地形影响: 某些地区的地理地形(例如山脉)可能会进一步加剧热穹效应。例如,在阿尔卑斯山脉等地区,空气被迫越过山脉时会经历干绝热过程,导致下山空气温度升高,这种现象称为焚风(Foehn Wind),尽管在加拿大这次事件中并非主要原因,但地形对局部气温也有影响。
干旱和土壤水分: 如果一个地区之前经历了长时间的干旱,土壤水分含量较低,那么在高温天气下,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更多地转化为地表温度,而不是用于蒸发水分来降温。这将进一步加剧高温。加拿大西部在事件发生前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干旱情况。
城市热岛效应: 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地区,建筑物、道路和缺乏植被的地面会吸收和储存更多的太阳热量,并在夜间缓慢释放,导致城市区域的温度比周边乡村地区更高。虽然这次的破纪录高温是区域性的,但城市热岛效应会使城市居民面临更严峻的生存挑战。

为什么会造成上百人死亡?

如此极端的温度对人类健康造成了致命的威胁:

1. 热衰竭和中暑: 人体在高温下会努力通过出汗来散热,但当气温超过人体散热能力(例如接近或超过体温、空气湿度高时蒸发效率降低)时,就会导致体温调节机制失灵。
热衰竭: 症状包括大量出汗、皮肤湿冷、头晕、乏力、恶心等。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可能发展为更严重的中暑。
中暑(热射病): 这是最严重的热相关疾病,体温可能飙升至40℃以上,皮肤干热无汗,出现意识模糊、癫痫、甚至器官衰竭,死亡率非常高。
2. 高危人群的脆弱性:
老年人: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体温调节能力下降,更容易受高温影响。
婴幼儿: 他们的体温调节系统尚未发育成熟。
慢性病患者: 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肾脏疾病等患者在高温下,身体负担加重,原有疾病容易恶化。
户外工作者: 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劳动,暴露风险最高。
无家可归者或居住环境差的人: 没有空调或通风不良的住所,难以躲避高温。
3. 基础设施的挑战:
电力系统过载: 高温导致空调使用激增,可能使电力系统过载,发生停电,失去降温手段。
交通和公共服务受影响: 极端高温可能导致道路变形、电力线路故障等,影响救援和基本服务。

人类该怎么办?

面对这样的危机,人类需要采取多方面的应对措施,包括缓解气候变化(减缓)和适应已经发生和即将发生的变化(适应)。

一、 减缓气候变化(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1. 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能源转型: 迅速从化石燃料转向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
提高能源效率: 在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发展和推广电动汽车及公共交通: 减少交通领域的碳排放。
发展可持续农业和林业: 减少农业甲烷和一氧化二氮排放,加强森林碳汇能力(植树造林,保护现有森林)。
发展和应用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 捕获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减少其进入大气。
推动循环经济: 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

2. 加强国际合作和政策制定:
履行和加强《巴黎协定》等国际气候协议: 各国设定更具雄心的减排目标,并切实执行。
制定和完善国家气候政策: 出台碳税、碳排放交易体系、补贴可再生能源等政策工具。
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 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

3. 技术创新和研发:
研发更高效的可再生能源技术。
研究和推广低碳工业生产流程。
开发气候适应技术。

4. 公众意识和行为改变:
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及其危害的认识: 通过教育、媒体宣传等方式。
鼓励和支持公众采取低碳生活方式: 节约能源、绿色出行、减少浪费等。

二、 适应已经发生和即将发生的气候变化(提高韧性):

1. 加强极端天气预警和响应能力:
完善气象监测和预报系统: 提高极端高温事件的预警精度和提前量。
建立和优化应急响应机制: 包括设立避暑中心、提供医疗援助、制定热浪应对计划等。
普及公众的防暑降温知识和技能。

2. 改造城市和基础设施以应对高温:
增加城市绿化: 种植树木、建设屋顶花园和绿色墙体,通过蒸腾作用为城市降温。
使用反光材料: 在屋顶、道路等使用高反光材料,减少太阳辐射吸收。
优化建筑设计: 提高建筑物的隔热性能,推广使用节能空调和自然通风系统。
建设和完善城市供水和排水系统: 应对高温可能带来的干旱和洪水风险。
保障电力供应稳定: 提高电力系统的韧性,应对空调负荷高峰。

3.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关注高危人群: 建立监测和关怀机制,确保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等能够获得及时帮助。
加强医疗机构应对热相关疾病的能力: 储备相关药品和设备,培训医护人员。
开展健康教育: 普及高温下的健康防护知识。

4. 改变农业和水资源管理:
推广耐旱、耐高温的作物。
改进灌溉技术,提高用水效率。
加强水资源管理,应对可能出现的干旱和水资源短缺。

5. 制定社区层面的适应计划:
社区邻里互助: 建立社区支持网络,关注孤寡老人和其他弱势群体。
制定家庭应对高温的计划。

总结来说,加拿大这次创纪录的高温事件,是全球气候变化不断加剧的警示信号。它迫切要求我们必须采取紧急行动,一方面全力以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遏制全球变暖的趋势;另一方面,也要积极适应已经发生的气候变化,提高社会和生态系统的韧性,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未来类似灾难的发生和损失。这是一场全人类的挑战,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每一个个体的共同努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希望某些北美洲的发达国家多注意节约能源,不要因为电费便宜就不当回事,家里没人冷气也一直开着,办公区域也不要开那么低,穿长袖还冷;水资源丰富可以理解,但泳池就不要弄成加热的了。

吃的东西也可以适量一些,不要动不动就饮料续杯啦,番茄酱也不要堆成一堆,“免费”让客户拿,最后也是浪费。还有,肉也少吃点,家里烧烤也少弄几次,也不要总是进口欧洲的什么矿泉水了,把一瓶evian运到美洲,要消耗同等容量的燃油,增加好多不必要的温室气体排放。

油费便宜也不要总动不动就整个V8的truck,然后也就一个人开,大多数时候也不拉什么东西的。

对,我说的其实是美丽国

什么,你说你们有钱,整得起?叫我表多管闲事?

OK,那你们也不要就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说三道四。Go mind yer own fking business.

Appendix

--- 7/3日补充---

不出意料,已经发现有西方媒体开始把矛头引向中国了

来源:bbc.com/news/world-us-c

user avatar

引自大气科学家 Cliff Mass 的博客文章:

Throughout the region, all-time temperature records have been broken, if not smashed. Just to name a few:

The visible satellite imagery this morning showed that marine clouds not only covered the coast but pushed inland around the Olympics.

The cooling west of the Cascades will be a two-step affair. Last night's intrusion of cool, marine air was quite shallow. The figure below shows temperature (red lines are temperature in C, wind barbs in black) above SeaTac Airport during the past day. No cooling above 5000 ft. But lots of cooling and a switch to southerly flow below 2500 ft.

What happens in this situation is that where there is sun at the surface, the air starts to mix, with the mixing getting deeper over time. Eventually, we mix down the warm air above and temperatures surge. You will notice that today---- sometime after 10 AM temperatures will warm rapidly into the upper 80s. Sorry.

But the good news is that the marine air will push in again tonight as the thermal trough decidedly moves into eastern Washington...resulting in an additional temperature step down on Wednesday. The ensemble forecasts for Seattle show this clearly (see below). Good sleeping weather ahead!

大意是极端高温是各种条件造成组合的结果。也就是说,内陆异常高压和海岸附近的低压形成了从东到西的强大气流,将凉爽的海洋空气推离海岸。此外,当暖空气流过喀斯喀特山脉时,它会在沿着山脉西坡往下下降时,天气变得更加温暖。不过还好,下周3就凉快了!

加拿大更厉害 49.5°。

咋办,挣电费呗,咋办。

user avatar

截至今天20210704,已经热死719了。

网上以前有一个幽默,说一个伐木工去找工作,然后雇佣方问他有什么履历。他说:撒哈拉沙漠知道吗?以前那里是一片森林。

这个幽默是假的。有人类以来,撒哈拉从来没有过森林。

但是,北美洲以前都是森林,针叶林,跑着成群的野牛。

现在呢?全都成了农田和城市。关键那么大的地,也没容纳几个人。

加拿大的民谣“红河谷”:

野牛群离草原无踪无影, 它知道有人要来临;

大地等人们来将它开垦, 用双手带给它新生命。

草原上将盖满金色麦穗, 大城市过不久就建起。

盎媒天天说巴西雨林被砍了种大豆。那么美国和加拿大呢?200年前就把森林砍光了!

为什么加拿大会有这样的高温?

为什么美国今年又有了大干旱?

为什么澳袋史上大火烧几个月?

下面是世界主要国家G202019年的人均排放量排名,一目了然:

user avatar

这个世界上存不存在上帝?

当然存在。

加麻大人信不信教?

当然信。

所以这是上帝对加麻大的惩罚,直到这片土地上的罪人死光上帝才会收手。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