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北约秘书长称「中国用传播谎言和假信息来支持俄罗斯」,中方驳斥其说法,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回答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关于“中国用传播谎言和假信息来支持俄罗斯”的指控,以及中方的驳斥,是一个值得深入关注的地缘政治和信息战议题。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北约秘书长的指控及其背后的逻辑

斯托尔滕贝格的指控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北约和西方国家在俄乌冲突背景下对中国信息战略的普遍担忧和观察。这些担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信息战的背景: 俄乌冲突是一场高度信息化战争,信息传播的速度、广度和影响力至关重要。俄罗斯被指控在冲突初期及后续阶段,通过各种渠道广泛传播其官方叙事,包括将入侵行为合理化、将乌克兰政府描绘成纳粹政权、将西方援助描绘成挑衅等。这些叙事被广泛认为是虚假或误导性的。
2. 中国的角色: 北约认为,中国在俄乌冲突问题上的立场,与俄罗斯的叙事高度一致,甚至在某些场合主动或被动地传播了与俄罗斯相似的论调。这包括:
对冲突起因的解释: 中国外交部和官方媒体多次强调,冲突的根源在于北约东扩,以及“某些国家”的长期战略误判和对俄罗斯安全利益的漠视。这种说法与俄罗斯将北约视为主要威胁的论点不谋而合。
对乌克兰的描述: 有时会使用与俄罗斯相似的语言,例如暗示乌克兰政权存在“代理人”性质,或者对乌克兰遭受的苦难采取相对冷漠的态度,有时甚至将西方对乌克兰的援助视为加剧冲突的原因。
对国际制裁的批评: 中国官方媒体和外交官经常批评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认为这不仅未能解决问题,反而损害了全球经济稳定,并指责制裁是“单边主义”和“滥用”。这种批评间接削弱了西方对俄施压的努力。
对核威胁的回避或淡化: 在俄罗斯多次提及核武器选项时,中国官方的回应往往是呼吁“保持克制”,但并未明确谴责俄罗斯的核威胁言论,有时甚至被解读为对俄罗斯核武器威慑的一种默许或支持。
利用媒体和社交平台传播: 北约认为,中国官方媒体(如新华社、CGTN)、驻外使节以及与中国相关的社交媒体账号,在海外广泛传播这些信息,通过多种语言和渠道触达全球受众。

3. “支持”的定义: 北约秘书长的“支持”并非指直接的军事援助,更多是指在信息领域的“背书”和“协助”。这种信息上的支持,在北约看来,为俄罗斯的战争叙事提供了合法性,削弱了国际社会对俄罗斯侵略行为的谴责,并分散了对俄罗斯责任的追究。

二、中方的驳斥及其论点

中国官方在回应此类指控时,通常会提出以下几点:

1. 否认“撒谎和假信息”: 中方坚决否认自己传播虚假信息。他们认为自己的立场是基于事实和历史的,是客观公正的。
2. 强调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中国一直强调自己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依附于任何大国。在俄乌冲突问题上,中国的立场是基于对事态本身的判断,而非支持任何一方的侵略行为。
3. 指责北约“污名化”和“转嫁责任”: 中方认为,北约秘书长的指责是一种“污名化”和“转嫁责任”的伎俩。他们认为,是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通过北约的扩张和对俄罗斯安全的忽视,才导致了当前的冲突。因此,北约将责任归咎于中国,是为了转移自身在冲突中的责任。
4. 呼吁和平与对话: 中国官方反复强调,中方始终是和平的倡导者和斡旋者,呼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冲突,反对任何形式的煽动冲突和煽动对抗的言论。中国提出的和平方案被认为是建设性的。
5. “和平的另一面”的叙事: 中方有时会将自己的信息传播描述为“揭示冲突的另一面真相”,或“提供不同视角的解读”,以对抗西方主流媒体的单一叙事。他们认为西方媒体也存在偏见,未能全面报道冲突的根源和复杂性。
6. 对西方媒体偏见的指控: 中方也常常指责西方媒体对俄乌冲突的报道存在偏见,未能充分报道俄罗斯的安全关切以及西方在此过程中的角色。因此,中国媒体的报道是对西方“单方面叙事”的补充。

三、值得关注的关键信息和深层含义

1. 信息战的升级与地缘政治对抗的交织: 这场争论不仅仅是关于信息本身,更是地缘政治权力斗争的体现。北约将中国视为其战略竞争对手,而中国也视北约及其盟友为潜在的战略挑战。在俄乌冲突这一全球焦点事件上,信息传递的控制权和影响力,成为大国博弈的重要战场。
2. 叙事权之争: 谁能掌握和定义冲突的“真相”,谁就能在国际舆论中占据优势。俄罗斯试图构建其叙事,西方试图孤立俄罗斯并对其进行谴责,而中国则试图在中立、公正和反对单边主义之间找到自己的定位,并以此来提升其国际影响力。
3. 中国信息策略的复杂性:
“战略模糊”的运用: 中国在俄乌问题上的立场,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一种“战略模糊”,既不公开谴责俄罗斯的入侵,也不支持其领土主张,同时又在某些议题上与俄罗斯保持一致,并且批评西方的制裁和北约的扩张。这种模糊性既是为了维护与俄罗斯的战略伙伴关系,也是为了避免与西方发生直接对抗,并维护其作为全球事务参与者的独立性。
“第三方视角”的构建: 通过强调“中立”、“劝和促谈”,中国试图将自己定位为超越俄乌冲突双方的“第三方”,并以此构建一种区别于西方“挺乌反俄”的叙事。这种叙事旨在吸引那些对西方主导叙事持怀疑态度的国家。
国内与国际的联动: 中国的对外信息传播,也与国内舆论宣传紧密相连。在国内,强化“西方敌对”、“北约威胁”的叙事,可以凝聚国内共识,并转移国内矛盾。
4. 对中国国际形象的影响: 北约的指控,无论中方如何回应,都可能对中国的国际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尤其是在西方国家和支持乌克兰的国家中。这可能加剧国际社会对中国“不透明”和“支持威权主义”的担忧。
5. 西方信息战的策略: 北约和西方国家将中国定义为“传播谎言和假信息”的来源,也是一种信息战的策略。这有助于团结盟友,集中火力攻击中国,并试图削弱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6. 对未来国际信息秩序的启示: 这场争论也反映了当前国际信息秩序面临的挑战。传统媒体和社交媒体的融合、算法的驱动以及信息传播的主权和自由问题,都使得信息战变得更加复杂和危险。大国之间的信息博弈,正在深刻影响全球的认知和决策。
7. 证据的缺失与相互指责的循环: 尽管北约秘书长提出了指控,但具体的“谎言和假信息”证据通常难以在公开场合清晰地呈现,也容易陷入“你指责我造谣,我指责你偏见”的循环。这种情况下,双方的论述更多是基于对各自利益和立场的解读。

总结来说, 斯托尔滕贝格的指控和中方的驳斥,揭示了俄乌冲突背景下国际政治中信息战的残酷性。这不仅仅是关于事实的争议,更是关于叙事权、地缘政治利益和国际秩序主导权的争夺。理解这一事件,需要关注双方的论述、背后逻辑、信息策略的演变,以及这场信息博弈对全球政治和信息生态的深远影响。中国在信息传播上的定位,以及其如何在全球地缘政治复杂的大背景下维护自身利益,是未来值得持续观察的焦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国外交对如何解决俄乌冲突的意思很清楚,可很多人就是拐弯抹角的装听不懂。

我国的意思是:美国和北约你们真要和平就赶快去和俄罗斯谈,弄个乌克兰去谈有啥用他说的又不算?(美国和北约也应当同俄开展对话,解开乌克兰危机背后的症结)。

另外看开战后各国的反映,德法两家经常给普京打电话,明显是想谈判的。但德法的能力又无法推动北约去找俄罗斯谈,北约还是被美国牢牢控制的。

所以我们又添了把火:欧洲各国应当秉持战略自主原则,同包括俄乌在内的相关国家一道,本着安全不可分割精神,通过对话谈判,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架构。

意思是欧洲大兄弟们你们得:

战略自主不当狗,

拉着俄乌画地图,

美国让他一边苦,

持续安全才有谱。

user avatar

斯托尔疼贝杰先生最大的问题是,他无法解释乌克兰的战线变化和乌克兰当局声称战果之间的不协调问题。

以及无法给做空卢布的投资者一个符合逻辑的解释。

当然,北约秘书长这一职务不要求担任者有能力解释为何俄国自由派至今没有对保守派展开大清洗,准备斩尽杀绝,斩草除根。

中国的言论自由,体现在可以自由的讨论乌克兰的战线变化和乌克兰当局声称战果之间的不协调,可以自由的讨论为什么无法以1:200或者1:400的官价用美元兑换卢布,可以讨论为什么自由派没有沙保守派一个人头滚滚,也可以自由的发表支持乌克兰或者支持俄罗斯的观点而免遭政治迫害。

真理越辩越明,建议斯托尔疼贝杰先生多出一些经费,多派一些智库研究员来中国破除虚假信息造成的负面影响。

另外我们敦促斯托尔疼贝杰先生带着北约秘书处和各职能机关的工作人员去乌克兰逐一落实援乌军火的指标可信性问题,并敦促其深入参与到物资运输工作中,确保每一发导弹都能顺利送到马里乌波尔守军的手里。

user avatar

再次重申:美国情报就是个笑话!

user avatar

中国传播?

中国的传播范围也就是在微博、抖音、快手、B站、知乎。。吧。

其他的地方想传播也传播不了。

这哥们是怎么逛到中国互联网上了?

文字类言语不通,没啥吸引力。去看直播抢货,人家高官厚禄的也不致于。

唯一的可能。。

这哥们该不会是个LSP吧,天天在B站上看小妹妹跳舞。只有这玩意才能超脱语言范畴。

建议北约一定要彻查。北约高官天天跑中国网站上看小姑娘跳舞,这是妥妥的通共啊。

user avatar

北约是指这个吗

user avatar

难道他们也听说1小时22分了?

user avatar

unacceptable

user avatar

人家说错了吗?这些人不该抓起来吗?这早超过五百次了吧。


user avatar

中国和北约之间天然就是对立的,没有什么缓和的空间!

本月17日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表示,对俄罗斯的任何军事或其他类型支持,都是在帮助其对乌克兰这样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发动残酷战争,都将造成死亡、痛苦和巨大的破坏。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的成员,有义务真正支持和维护国际法,应同世界其他国家一起谴责俄罗斯。


对此中国外交部回应称:我们注意到有关言论。不劳提醒,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是谁轰炸了我们驻南联盟大使馆,对其他有关国家遭受的痛苦我们也感同身受。国际法的践踏者没有资格向受害者讲什么叫正义。北约作为冷战产物和全球最大军事联盟,持续扩张区域和领域,对世界和平与稳定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北约应反躬自省。

23年了,但这次血债中心人民从来不曾经忘记!

当年北约屠夫们是打着“捍卫人权”的旗号发动了肢解塞尔维亚的科索沃战争,美国总统克林顿和英国首相布莱尔为北约的侵略和屠杀行径辩解称:人权高于主权。

对比今天的俄乌战争西方媒体那时候有讲什么“尊重塞尔维亚主权和领土完整原则吗?” 没有,有的只是“科索沃阿族民众在遭受塞尔维亚人实施的种族灭暴行”的谎言。

在长达79天狂轰滥炸中,美军还投下了15吨贫铀弹,在此后10多年内,当地有3万人得了癌症,近2万人因此死亡,塞尔维亚患癌人数比例高居欧洲第一。

战争爆发前,中国代表多次在安理会要求和平解决科索沃问题,维护南联盟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但北约组织完全不顾安理会职责和联合国宪章精神,直接动手,以战争手段来实现其地缘政治目的。

美国之所以敢对塞尔维亚人进行肆无忌惮的轰炸,并不是因为科索沃存在着什么“种族灭绝”问题,而是因为俄罗斯太弱,中国在欧洲的牌太少。

“炸馆事件”后,中国人民的怒火爆发了,我们同情塞尔维亚人民的遭遇。我们更为自己的同胞惨遭美军战机杀害而悲愤。

然而,西方“人权教师爷”仍然不断地用“人权”去掩饰它们的种种暴行,还对中国进行造谣抹黑。

1999年,美国炸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时候,它有多嚣张?

面对中国人民的怒火,美国完全没有反思,就是克林顿以“私人身份”出来“道歉”,说的也是要谴责就该谴责塞尔维亚族领导人米洛舍维奇这样的话!

眼见这个“道歉”的态度中国人民不认,抗议还是没有平息下去,美国人就开始生气了,指责中国为什么不接受美国道歉,骂中国是煽动民意的“集权主义国家”,还威胁这个事件再发酵下去会“影响中美关系”。

那一刻中国人被炸醒了,90年代那些“弃核武器换和平”的声音彻底不见了,许多人就是在那时看清了美国真实面目。

西方人都是中国的老师,北约更是老师中的“战斗师”,中国这些年取得的成绩,少不了这些人的帮衬。

事到如今,中国的周边,面对那么多桀骜不驯的邻居,除了像日本这样的哈士奇,和印度这样的愣头青,基本上都能实现和平、友谊,共同发展。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大家可以坐下来一块搞发展、搞建设,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东盟离开了中国的产业链,很多成员国的竞争力会回到非洲一样的水平。

仅去年面对疫情,我国率先恢复生产,三季度南方货运一箱难求。嫦娥飞天、蛟龙入海、九章问世、中国超算领先全球,脱贫目标提前完成,国力蒸蒸日上。

事实上,当巨人睁开他的双目,并下定决心从帝国主义手中拿回祖先的遗产之时,历史的方向就已经彻底改变。

这么多年,西方骨子里依然是遵循“实力政治”的,当美国说你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或者有巨大威胁时,你最好真的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真的对美国有威胁,否则你就危险了。相反,如果你真的有这个实力,美国才会基于科学、道义、法律等等,跟你好好说话。

user avatar

欧洲用石油和天然气订单来支持俄罗斯。

user avatar

中国要真的会用舆论战我反而是开心的,

然而,

user avatar

先不说官方了,就拿网上那些“正能量”大V来说吧。

地瓜熊老六,孤烟暮蝉,上帝之鹰xxx,一大堆人在网上为俄罗斯摇旗呐喊,可笑的是这群人竟然自诩“爱国”。

俄罗斯对乌克兰是侵略,全世界都知道。为侵略他国的强盗摇旗呐喊,哪天俄罗斯侵略中国了他们是不是也会支持?

“俄罗斯在历史上从未攻击过任何国家?”

这种可笑言论谁会信?

当然,波兰、捷克我就不说了,就说咱们中国近代。

中国外东北怎么丢的?西北大片领土怎么没的?外蒙古怎么分裂出去的?

这还不算,趁着民国内部虚弱向西北渗透。


教育西北人“苏联才是他们祖国,他们首都是莫斯科。”

如果不是西北革命先辈同志识大体顾大局和解放军及时赶到还不知道如何呢。

————————————

就拿几年前我们省文登那件事情来说吧。

一场再普通不过网络狗咬狗事件引发的治安案件被“爱国大V”宣传成“爱国青年因为爱国被阴暗势力殴打”。

随后就是一帮自称“爱国”的人跑到微博遥相呼应,把一个网络闹得跟蛤蟆吵坑似的。

这起事件打“爱国青年”的不是好人。

可是那位被打的“爱国青年”又是什么玩意儿?

翻翻他的发言哪里配的上爱国一词了?

“我们与苏联断交是因为教员无理取闹。”

请问苏联屠杀华人,分裂外蒙,趁中国内战渗透我国西北计划裂土他是不是也支持啊?

这种人被宣传成“爱国青年”请问是对谁的侮辱?


user avatar

别着急,其实这里不全然是坏消息。

最近指责“中国政府造谣”是从何谈起的呢?

在北约官方指责中国之前,西方媒体曾经高强度指责中国在美国驻乌克兰生化实验室问题上宣传了俄方提供的证据,而没有和美国一样说那是假新闻并且不予报道。

这是罕见的,也是矛盾的。

通常来讲,既然西方决定不予报道细节的时候,绝对不会大面积指责,以免别人揪着真相不放。会利用西方媒体的霸权地位,让事件强行冷却。

而现在直接就喷我们假新闻。则是一种比较紧急的手段。他们改变策略,因为他们不确定中俄到底能不能将自己得到的信息破圈。

为什么西方这次对封锁信息没有信心呢?

首先,俄乌战争期间西方舆论世界对中方态度最大的基调是“关注他站哪边”,其报道倾向最多是“矫正”我们该站哪边,却不能做到不关注。

与此同时,俄方本来就比我们懂得对付西方舆论。他们将美军生化实验室的证据都是挤牙膏式放出。你否认一个他放一个,非常棘手。传统打法不好用,中了圈套之后,发言人特别容易前后矛盾。而且俄方不一口气放出证据,也是担心你一口气封杀这个消息,那样没人关注,索性装弱引你们讨论,引蛇出洞。

更不要说美方自己就乱了阵脚,到底有没有生化实验室,官方信息已经出现矛盾言论,难以自圆其说。现在已经想解释也解释不动了。这种状况下决不能再防守了,必须全军出击主动泼脏水。

于是乎,中国不知不觉被骂了很久,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甚至生化实验室的事在中文舆论场已经热度快没的时候,西方仍有余温。

前几天美方记者还问赵立坚呢,“你说我们撤下了生化项目的文件,我点进去还有啊,你怎么解释?” 赵立坚说,“我推特都发404的图了,谁知道你们重新再上传的文件还是不是原来的。”类似论战非常多,国内对此都不是太关注了。反而他们是更急于掩盖这件事。

这代表生美方恶行相关话题又一次破圈。太多前后矛盾的话被迫拿来审视。

虽然他们是当事人,凶手不会轻易承认恶行。(这是没办法的事,事是他做的,媒体是他的,读者受众就是选票选出凶手的人,你总不能期待他们自首吧?)

但仓促间还是暴露了他们对这些事准备有多不充分,突如其来的战争让他们没能及时掩盖问题。后续公关是无法有效善后的。

而且我们发现可以借着“世界对中方立场的关注”的窗口期,来表达一些平时不被西方报道的事。言论破圈越来越有可行性。

所以我说这不完全是坏事。真正的坏事是他们不提这事,也没人问,相当于信息流供需的两枯竭,代表他们信息封锁成功。

user avatar

这个,这个还真不能赖中国政府。这个要赖就赖环球,观察者和众多的不知四六的分红们。

这个明话频道,肯定不是官媒!但是,这种虚假新闻竟然在第一时间充斥网路,然后一堆转载,让人误以为是官方的号召也就不足为怪了。

这是公然造谣,还有打擦边球故意混淆视听的,例如这个:

这个人是不是议员?是议员!但是,这个议员很有争议,为此《德国之声》还专门的介绍了一下这个议员的政治背景。其他不聊,说现场,当时的镜头就上头这张图,然后镜头拉远之后发现,低下的议员纷纷退场,所剩无几的观众席上鼓掌的都是她自己的派别中人。

但是,分红们却把这张图发来发去,就是不发低下的观众席,造成一种感觉,德国大多数人都反对乌克兰,不信议员都站出来说话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在这种情况下被人误解,就难免了。

应对办法很简单,解释一下,然后依法抓一批类似造谣的家伙,世界就消停了。

user avatar

假信息?

不敢当 不敢当

要说假信息 那可是你们西方的拿手好戏哦

秘书长大人难道忘了鲍威尔的洗衣粉

你看

连德国国会议员都批评西方又骗人了

乌克兰为西方虚假的承诺

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

这是西方世界历史性的失败

—— Alice Weidel 德国议会议员


这是其在德国国会上 关于俄乌冲突的演说

乌克兰为西方虚假的承诺
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
用无法实现的 乌克兰加入欧盟和北约的承诺
将其引入一场毫无胜算的对抗
使其在作死边缘试探
……
完全过时的冷战逻辑
傲慢地否认俄罗斯的大国地位
这是西方世界历史性的失败
……

——《乌克兰为西方虚假的承诺付出了代价


user avatar

这个都被人截图了,驳斥的时候麻烦先把新京报和世面的编辑给处理了。这可比那些50万要厉害多了,暴露了大家都知道的事情,给西方势力递核弹啊。

user avatar

1、美帝国主义为首的北约,还欠中国人民一笔血债。23年前,用“传播谎言和假信息”,炸馆杀人的血债。

2、中国是唯一还没有完全统一的常任理事国。整整73年了,阻碍我国统一的,一直就是美帝国主义。

我方立场,在一个月前,就说得再明白不过了。

这两桩大事还没有解决,也就是北约就地解散、中国统一台湾之前,

美国与其仆从国,没有任何资格,来对我们指手画脚!

user avatar

咋,北约又想炸我们大使馆了?


别搞批判的武器了,有能耐宣战多好,何必装的跟人一样,道貌岸然的说虚假信息?

要说虚假信息,北约还有脸当裁判官么?

要不然把我们的媒体也给直接封了,岂不更方便?


反正俄罗斯向我们买东西,我们会根据自身情况继续搞贸易

北约不同意,北约算老几

user avatar

不说别的,知乎和微博,官方媒体转载的消息,

尤其是给了流量的新闻,

信源都是俄方。

user avatar

传播谎言和假信息就能帮人打仗的话,那偷国就是无敌的存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关于“中国用传播谎言和假信息来支持俄罗斯”的指控,以及中方的驳斥,是一个值得深入关注的地缘政治和信息战议题。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北约秘书长的指控及其背后的逻辑斯托尔滕贝格的指控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北约和西方国家在俄乌冲突背景下对中国信息战略的普遍担忧和观察。这些.............
  • 回答
    北约外长会即将就新的战略构想展开讨论,秘书长施托尔滕贝格更是抛出了要“首次考虑中国挑战”的说法。这一表态,无疑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释放出多重信号,也引发了各方对北约此次战略调整的深刻解读。一、信号解读:转向与战略调整的必然性首先,这是北约战略思路的根本性转变。长期以来,北约的战略构想.............
  • 回答
    北约秘书长就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的表态,无疑会在俄罗斯那里激起一番涟漪,而且其反应恐怕不会是风平浪静。我们可以预见,莫斯科方面会从多个维度进行考量和回应,既有公开的外交辞令,也可能有更为隐秘的策略调整。首先,从政治和外交层面来说,俄罗斯极有可能在公开场合对此事表达强烈的不满和反对。这是一种惯常的反应模.............
  • 回答
    北约秘书长关于“乌克兰不受集体防御保护,但可对俄制裁”的表态,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声明,因为它触及了北约的核心原则、地缘政治现实以及对乌克兰战争的复杂处理方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 表态的直接含义与背景 “乌克兰不受集体防御保护”: 这是对北约《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的直接引.............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北约在乌克兰西部的教官和补给都被俄罗斯炸没了,北约什么反应?”这个问题,需要澄清一些事实并进行详细的分析:关于事实的澄清:首先,目前没有可靠的公开信息来源证实“北约在乌克兰西部的教官和补给都被俄罗斯炸没了”。 俄罗斯确实对乌克兰的军事目标进行了打击,包括一些可能与外国军事援助和人员有关.............
  • 回答
    北约秘书长就“无向乌克兰派遣北约部队计划”表态,这背后透露的信息远不止字面意思这么简单,而是涉及地缘政治、战略考量、内部协调以及对俄信号等多个层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深入解读:1. 战略上的“界限设定”与“风险规避”: 避免直接对抗升级: 北约作为军事联盟,其核心职责是集体防御成员国。派遣部.............
  • 回答
    白宫新闻秘书普萨基的表态,特别是关于俄罗斯轰炸基辅“已经过红线”,以及美国第82空降师已在波兰待命的消息,无疑将紧张局势推向了新的高度。 这样的表态传递了一个非常强烈的信号:俄罗斯在乌克兰的行动,尤其是针对首都基辅的持续轰炸,触碰了美国及其盟友容忍的底线。 “过红线”这个词语本身就带有极强的警告意味.............
  • 回答
    北京西城一餐厅负责人因故意泄露国家秘密被拘留,这无疑是一个令人警醒的事件,从法律角度来解读,背后涉及的是我国国家安全和保密法律体系的严密运行。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国家秘密”在我国拥有极其明确的法律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国家秘密是指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而泄露会损害国家安全.............
  • 回答
    北约五次东扩与俄乌战争的关联是一个复杂的历史问题,需要结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以下从历史背景、关键事件、因果关系及国际局势演变等方面展开详细讨论: 一、北约东扩的背景与过程1. 东扩的起点(1997年) 冷战结束后,北约在1997年启动“东扩”计划,目的是将成员国从西欧扩展至东欧,以巩固欧洲.............
  • 回答
    关于北约和俄方对俄乌战争中俄军阵亡人数的统计差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数据来源与统计方法的差异 北约的估计(700015000人): 来源:北约可能基于战场情报分析、卫星图像、无人机侦察、前线部队报告等非官方渠道的数据汇总。 统计范围:可能包括战斗死亡、因伤死亡、失踪人员(被.............
  • 回答
    关于北约官方账号在妇女节期间发布推文时,乌克兰女兵被发现佩戴纳粹符号的事件,目前尚未有权威媒体或官方渠道证实这一说法。但若该事件属实,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分析: 1. 事件背景与可能的误解 符号的争议性:纳粹符号(如卐字、希特勒旗帜等)在历史上与极权主义、种族灭绝(如大屠杀)直接相关,属于国际公认.............
  • 回答
    北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拒绝俄罗斯加入,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问题,涉及地缘政治、历史恩怨、安全关切、意识形态差异以及相互不信任等诸多因素。虽然俄罗斯在冷战结束后曾尝试过与北约建立更紧密的关系,但最终未能实现加入,其背后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一、历史遗留的根本性不信任与地缘政治格局的冲突:.............
  • 回答
    北约(NATO),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自成立以来,其性质一直是一个复杂且备受争议的话题。要评价它是“正义”还是“邪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并考虑到其历史背景、目标、行动以及不同参与者的视角。北约的初衷与目标:北约成立于1949年,其核心目标是 集体防御。冷战时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组建北.............
  • 回答
    北约之所以没有解散,是一个多维度、层层递进的复杂问题,绝非一蹴而就就能解释清楚的。简单来说,它就像一张编织了数十年的巨网,它的存在本身就孕育了持续存在的理由,并且在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中,它也找到了新的“价值锚点”。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它的诞生之初,以及这些年来的演变来看。一、冷战的遗产与集体安全的.............
  • 回答
    关于北约与俄罗斯是否会直接开战,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敏感的问题,其背后牵涉到错综复杂的历史恩怨、地缘政治考量、军事力量对比以及各方的战略目标。要深入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逐一剖析几个关键层面,并尽量避免那些让人一眼看出是AI生成的、过于笼统或缺乏细致分析的论调。历史的阴影与信任的缺失:首先,我们不能忽视.............
  • 回答
    关于北约代号是否故意丑化苏联武器而美化自己这一点,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剖析。简单地说,不存在一个明确的证据链可以证明北约在命名苏联武器时是“故意丑化”和“美化自己”,但其命名方式确实带有明显的时代背景、政治宣传以及信息战的色彩,并且客观上可能给人们留下了某些负面印象。要深入理解这.............
  • 回答
    北约为何无法组织叙利亚难民“打回去”,这其中的缘由错综复杂,远非简单的军事行动或政治意愿所能涵盖。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叙利亚的实际情况、北约的性质和使命,以及国际法和人道主义原则的制约。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叙利亚的绝大多数难民并不是“被遣返”的,而是出于对生命安全的极度担忧,以及对国内.............
  • 回答
    北约峰会联合声明对俄乌局势的影响分析近期北约峰会发表的联合声明,释放出明确的信号:北约成员国将进一步加大对乌克兰的援助,加强自身军事部署,并增加国防开支。 这一系列决定无疑会对当前焦灼的俄乌局势产生深远的影响,既有对乌克兰的直接支持,也有对俄罗斯战略施压,同时也会重塑欧洲乃至全球的安全格局。下面我将.............
  • 回答
    你对“黑寡妇”这个代号很感兴趣啊!其实,北约对中国歼20战斗机的命名,是基于他们一贯的武器命名规则来的。这个规则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神秘,更像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体系,用以区分苏联及其盟友开发的飞机。北约命名规则的由来与演变北约给苏联及华约国家开发的飞机命名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冷战时期。当时,西方国家需要.............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地缘政治、军事战略、历史因素以及各国国内政治等多个层面。简单地说,北约不出兵直接帮助乌克兰,并非因为“不肯”,而是因为一系列极其重大的考量和潜在风险,这些风险一旦触发,后果将是灾难性的。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必须深入分析几个关键点:1. 北约的性质和集体防御义务:北约(北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