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没有岗位、就算有薪资也太低、就算还可以也没有发展前景。
反正每年都会有这种嘲讽北上广深漂乃至省会漂的,行文逻辑一般是:
一,“他们在一线城市贼苦”;
二,“他们还贼穷”;
三,“他们家里可好了,岁月安稳滴”。
我每次看到这种文章就会想:这是...非一线城市宣传部门的固定KPI考核?
城市化要是真这么弱鸡,各省份何苦拼了老命打造区域中心型城市?
首先,一线城市是区域内的资源集中点。
例如北京,整个三北(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心中的耶路撒冷。
再有钱的山西煤老板,要是北京没有房,那也是一种精神上的萎靡。
一,一线城市基本都是区域内的交通枢纽,物资集散成本低是物理上的先决条件;
二,持续涌入的青壮年劳动力可以一方面保证一线城市的劳动生产率,一方面维持人力资源价格的相对稳定,因为不稀缺;
三,持续涌入的投资可以为一线城市提供更多产业升级与扩展的启动资金。一线城市的企业总体试错机会更丰富,容错率更大;
四,大量宽松的试行政策,可以给一线城市产业更自由的市场准入许可。
当年形容东北黑土地的一句话:插根筷子能发芽。
一线城市就是把区域内的资源集中起来,别的地方相对贫瘠,一线城市相对肥沃,进而成为各种产业的成本洼地。
深圳当年为什么能起来?因为离香港就一条河,相同的人力成本下,产业转移成本更低。
成都为什么当年没起来?因为三线建设的历史定位,都是重工业,外向型轻加工极少;加上又在盆地里,产业基础和迁移成本都很差。
后来怎么起来了?政府及全民支付了这个成本:迁移重工,搞大基建,搞招商引资。
这里面的前置建设与联合投资,实际上就是用一笔大钱把高门槛挖成低门槛,硬挖出一个成本洼地。。
和一汽配套的工厂为什么要来?因为一汽被成都搞来了,你不来,你和一汽的对接成本就高;
一汽为什么来?因为厂子建好了、路修好了、具有一定担保性质的政府投资也到位了。
甚至工人都帮你组织好了,跟当年郑州地方政府帮富士康招人一样。
各种先天后天的资源集中,实际上就是为产业提前支付了大量成本,自然能形成一线城市的产业繁荣。
然后就开始形成丰富的就业。
不仅是老产业能招更多的人,还能形成新的就业岗位。
一种是老产业的扩张,例如万恶的房地产,和朴实无华但吸纳大量低技能劳动力的传统服务业,开个小饭馆之类的;
一种是现有产业的分化。因为基数变大,小众需求的绝对数量也能支撑起单独的业态。小城市里杂货店,到大城市里就可能分化出钓具专门店、大学生小家电专门店、胶佬专门店;
最后一种是产业融合产生的新形态岗位,也就是所谓“高端服务业与高端制造业的融合”。
快递的和敲代码的一合计,智能化物流有了;卖保健品的和卖手环的一合计,新型养生诈骗有了。
不仅仅是就业总量变多,更重要的是“丰富”,形成多层次多类别的就业结构,区域交易总量可以有复合式的增长。
这里回到问题本身。
漂在一线城市,苦么?
废话当然苦。
穷么?
这就未必了。
起码对于大量农村乡镇劳动力而言,进城仍然是收益最大的。他们的工资比老家更高,他们并不参与市民阶层的消费,因此他们有更多的工资剩余。
他们多数并不指望在一线城市里扎根,成本太高;他们宁愿在自己四五十岁的当口杀回老家,开个小店。
这就是阶层上移,从单纯的出卖劳动力上移到自雇及小规模雇佣他人。
至于二三线城市小学生、市民等小有产者家庭,进一线城市也依然是中高收益的(除进体制外)。
很多岗位只有一线城市有,钱也比老家给得多。他们现在的抱怨,其实还是因为:
一,他们不想回去,想留下,抱怨的是极高的“一线城市身份成本”,如买房和户口;
二,他们不愿像农村乡镇劳动力那样压缩自己的消费需求。虽然已经住得不咋地,但要他们住月租800元的平房棚屋,还是有些勉强。
因此尽管收益已经不能和二十年相提并论,但大家还是在涌向一线城市,涌向资源集中的膏腴之地,从边缘的面包屑开始捡起。
其实还有个隐藏的反问:
非一线城市就真的不累、不穷、不难受么?
不累或许能理直气壮点,产业少节奏自然慢。但不穷呢?没有资源集中红利,整体剩余能有多少?
总不能一举一线的例子就是苦逼外来打工人,一举老家的例子就是体制内和搞工程的吧?月薪1500元,你在十八线有房有车也很难积累呀。
全国人均月工资性收入也就1600多元,基本可以视作非一线非省会的普遍水平。
还有不难受。
一线城市的社会治理能力相对是高的,有庞大的社会纠纷量和流动性来倒逼。
你老家的人情社会,中县干部式的家族结构。万一你和体制打交道甚至起冲突,你有信心能像一线城市那样基本靠流程解决么?
为了什么?
不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我劝某些常为这种言论而焦虑的人,少听网上BB,多去现实看看。
比如说吧,现在经常会有人跟你说,一线城市一套房子动辄千万,工作一辈子也买不起房。
但实际情况是,像在北京,前两天我朋友刚去顺义和大兴看了房子,200万以下的上车盘比比皆是。虽然说距离市区的通勤距离是有点远,但假如你上班的地点也处于同一方向,比如在望京上班、顺义买房,或者在京东总部上班,大兴买房,倒也算不上不方便。
还有西南地区的某个网红城市,一说房子就是3、4万起,一套房子四五百万,一说工资就是三四千,然后说房价被炒上了天,工作一辈子也买不到房子了。但现实情况却是,3、4万的房子的确是有,都是大开发商做的,而且品质很好,可市区内均价一万多,一两百万左右的房子遍地都是。真想要在这个城市安家,也没有想的那么难。
如果你没事多去看一下房产中介门店,愿意跟他们多聊聊的话,会发现不管你有什么样的需求,他们总能给你找到你需要的房子。同样一个门店,你想买1000万的房子他能给你找到,但你想要买个200万的,他也一样能找到。
当然,在如今的生活中,很多人已经见惯了好的生活,无法忍受或者不能接受一般的生活。像是买房子,很多人默认一套房子就该是100平,并且地段还不能差,最后一看一线城市房子千万起,然后就直接绝望了。至于说那些地段差一些、面积小一些、小区老旧一些的地方——那也能叫房子?
然而,他们也不想想,这些房子里面住的,绝大多数也都是土著而已。只不过,在这些人眼里,怎么可能有住这种房子的土著?一线土著不应该都是人手三套房、户均资产一两千万起的吗?
总之一句话,在一线城市,只要你想留下,怎么都可能留下。但如果你指望的是不仅要留下,还要过得舒服,那还是麻溜的回老家去吧。
这就是我们国家人民的爱国精神,和朴素而真挚的奉献。
一线城市,国家头部。
什么叫国家头部?就是来决策、定位整个国家的。集中了我们伟大的国家重要的不同部类的人。
因为他们,那些2线,3线,18线的人民,才能在小河边钓鱼,在餐桌边玩手机。
但一线城市的建设,一线城市的发展,一线城市的支持,需要很多后勤人员做出巨大的牺牲与贡献。
这些月薪四五千,鸡蛋都被挤碎的人民群众,他们都是为了爱,而放弃小我,成就大我。把在家乡吃好喝好的福气,全部无私转给一线城市的头部。让这个国家,更好的在复杂国际形势下,奋勇向前,成就伟业。
一个民族的崛起,是无数有理想,有信念的人,默默奉献的结果。
让我们用马克思在17岁写的那段话来勉励这些朋友吧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因为你格局小了,我只是想说多出去走走看看,你想要的生活也是有的。
前半段是美军士兵薪水构成,后半段是训练演习日常,我觉得应该比不上996。
不是鼓励你去当兵,但是既然都是拼搏为什么不拼的大一点,中层以上反而不适合这条路。
鼓励大家去撸洋毛,如果不喜欢就点反对划走,勿跟我计较!
二三线对爸妈有资产的小孩来说是退路,甚至是安乐窝,
对没有资产的小孩来说,天下之大,哪都一样。
已经吃到第七个饼的人,永远不能理解一个饼还都没吃上的人。
钱在卡里,包在身上,在哪睡不是睡,
五六千的工作做起来一样不安逸,
甚至比五六万的工作还难,
因为竞争的人太多了,
能挣,肯挣这五六千的人都眼巴巴等着呢,
一线城市即便有太多让没有资产的人难受的地方,他也提供了海量的五六千的岗位,
从一定程度上消弭了竞争的压力。
二三线城市里很多五六千的岗位的竞争是让普通人绝望的,根本轮不到自己的,
比如二三本大学的老师导员这样的岗位,对于一个普通一本生来说,得曲线救国去海外深造,念到三十几岁,博士毕业,才能参与竞争,即使过五关斩六将留下了,到手也不过五千块钱,
从三十几岁才开始赚五千块钱,也不一定能供得起房买得起车,
至于一般中小公司的岗位,可能一个萝卜一个坑已经十年八年了,
偶尔缺一个人,都是老板直接拿来当做和别人交易的筹码或者别人花大价钱攀关系用掉了,
因为二三线城市的水平用谁基本都是用,没有那么高的用人需求,只是需要一个具体操心的人而已,
这时候普通人还有优势吗,还能找到工作吗?
太难了,
拥挤和排队是世界上比较轻度的劳形了。
那么多人拼爹妈的时候也承认了,没有爹妈推一把真不行,
那人家有遗传自爹妈的好体格,上车可以抢到座排队可以站得住,一样是生活的强者。
北京对于考古文博领域来说,是机会最多最优质、可以接触到行业宏观领域、距离中央决策最近的地方。其他城市要么没有考古文博领域的宏观视野,要么没有足够的资本支撑,要么发育不起来相关的机构。所以我如果不转方向,就只能留在北京。
举个极端点的例子吧。
某目前知乎、B站、公众号顶流MCN机构。
他们做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图文和视频。
创始人之一。
2013年加入的北京某小广告公司,一个月三千多。
日夜加班。
攒了一波资源。
现在财富自由了。
小城市有个屁这种机会。
首先我们要相信,大数层面这些人全是傻逼的概率不大。
那么他们还选择留在一线城市的原因很简单:
回去了不会更好。
诸葛亮一心北伐,还于旧都,除了老将矢志不渝,新生代将领都颇有怨言。
赵云把年轻将领的话转述给诸葛亮,无非就是说他为了所谓的汉统、正朔之类的面子工程劳民伤财,是不恤民力为他作传。
诸葛亮冷笑,“他们懂什么民力?他们生在父辈打下来的天下,出生就有今天的地位和权柄,他们当然甘心偏安一隅之地。可真正的民力呢?蜀地贫弱,年景好时是千万般好,年景若不好,也少不了他们一口吃食,但真正的百姓又当如何?”
“世间几人愿意背井离乡?那些遇到任何麻烦一封书信便能解决的年轻后生,自然不懂只有在更大的天地中,出身平平的寻常百姓儿女,才有活命的机会。”
模仿@文册
因为有的人就算是天天挤地铁,也好过天天与之相见。
这话说的,好像不留在一线城市就能马上买上房子车子一样。
如果你没有积蓄和遗产继承,也没有六个钱包鼎力支持的话,无论在哪里,最后的结果都是差不多的。
因为无处不在的消耗守恒定律,你在哪里工作,能够省下的钱,在你的收入占比都差不多是一样的。
虽然一般而言,小城市房价物价整体相对低,但是小城市一方面就业机会少,另一方面收入也低,而那个房价,基本上就是和你每个月剩余的钱直接挂钩的。
而且对于很多三四线城市来说,相对于当地的工资,当地的物价房价也并不便宜,比如在人口相对比较多出生率比较高的省份,你会发现,你平时吃一顿家常便饭或快餐,并不比大城市便宜多少,市区相对好地段房价也基本上都是奔着一万块去了,在经济相对发达的浙江江苏广东这些省份的小城市甚至县城里,虽然工资会相对内陆省份高一点,但房价也会相对提高。如果不在体制内工作,又完全没有积累,也很难过得轻松。
即使是在鹤岗这样的,全国公认的房价价格洼地,也不是所有的房子都是几百一平米的,好点的小区也不便宜,再看看当地能够提供的就业机会,对于一个外地人来说,实在是没啥吸引力。当然当地机关单位的平均月薪能达到五千多,这个收入看起来还是很不错的。
当然,以上说的情况都是基于你一个人闯荡,白手起家,家里也没支持的情况而言的。现实中,大部分人口中的去小城市,都是指的回老家,或者去老家附近二三四线城市考一个公务员,那就另当别论了。
所以,对于白手起家,一无所有的年轻人来说,在大城市依然是开始原始积累的最好选择。
因为很多人, 只有在一线城市工作一些年, 然后才能攒的出二三四五线城市,甚至他们老家现成的房子的首付.
虽然各个小城市也都有大量人群生活得很好, 那是因为过得好的才能留在小城市, 而在小城市过得不好的人们, 早就去大城市打工了;
虽然很多人在大城市只能每个月挣五六千甚至四千, 但是这些人们, 如果回到老家小城市, 大概率是挣不到四千的.
还有很多人, 就是因为每个月除了花销之外, 净胜的钱能多出来五百块钱, 而放弃了老家洗碗的工作, 去大城市洗碗. 因为他的家庭, 非常需要他去多挣这五百块钱.
另一方面, 小城市的就业职位不仅工资更低 ,而且数量也是极其有限的, 就业职位相对于一个地区来说, 就像一种社会资源, 而很多地区, 真的没有那么多就业资源.
我之前听我亲戚说 ,我们市几个大型民营化工厂, 三班倒的操作工人, 现在需要花钱才能获得这种职位, 基本上是男的六万女的八万, 最近两年因为社会行情普遍不好, 人们就业更难, 还涨价了, 男的七万女的十万. 那么这种化工厂花钱进去的工作, 工资有多少呢? 大概五六千吧, 在当地已经算是高工资了.
我很惊讶, 觉得化工厂这种工作, 而且还是倒班, 无论如何也不算什么好的工作, 竟然还有人需要花钱去做这种工作?这在经济发达地区简直是难以置信的.
我亲戚说;"花这个价的, 还是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 没有这个学历的, 还要再多花两三万块钱吧! 现在的就业渠道不多, 很多大学毕业生也只能做这个工作. 而且还限制年龄不超过三十五周岁."
而且, 我们市的经济还是比周边几个市要强一些, 至少还有"花钱进厂"的地方, 而周边几个市, 已经连花钱进厂的机会都没有了.那么, 很多人还能怎么办呢?
这也就说明, 如果大城市内卷很严重, 那么小城市的内卷只能更加严重.
这些不是谁总结出来的道理, 而是无数人用脚投票的一个结果.
这个我说过n次了。
在电视剧《蜗居》里有个经典片段:海藻毕业了,说想回老家。姐夫苏淳:回老家?老家有伊势丹吗?老家有明珠塔吗?
后来剧情发展到苏淳为了买房发愁的时候,旁白:他这时才明白,什么伊势丹,什么明珠塔,和自己有什么关系?
这跟当年富士康的那个问题一样嘛,换汤不换药。
以前说富士康是血汗工厂,工资只有四五千,怎么还会有那么多人去,完全没有去深入了解这些去了富士康的人如果不去工厂,会不会有更好的去处,这属于拿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
这不是别人的问题,是提问者自己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是一样的逻辑。
一线城市的房价是高,一线城市买车也要花不少钱,扎根很难,问题是有些人从一开始就没想着扎根一线城市,人家来一线城市就是为了一线城市的收入。
在一线城市拿5到6千收入的人,不去一线城市,回到老家还会有五六千的收入吗?如果可以,都不用你说,别人会自己选择的。
一个人能去一线城市,背井离乡,忍受着与家人分离的情感缺失,在一线城市租个条件一般的小房子,去赚这五六千的工资,反过来正好说明了这些人在当地,在老家,还拿不到相对好的条件,甚至连3千都拿不到,所以他们才会来一线城市,没有巨大收益差别,没人会去主动进入这样的环境。
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现实做出较优的选择,没人是笨蛋。
他来自小县城,没有什么宏伟目标,一开始也不在一线大城市工作。
他在小地方拿着到手三四千的工资,做着一单几十万没有提成的生意,美其名曰为家族企业打工。
他想着朋友们都去大城市闯荡,BAT里轮流坐庄,每天不是聚餐就是话剧,他也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当然了,更多来说,是不想留在父母亲戚身边,在这里连每天做什么吃什么都要被唠叨。
他如愿来到大城市,租住在城市的最西边,上班地点在城市的最东边。
地铁换线总共要花2个多小时,他安慰自己牛逼的人一开始都有点小难关。
工资不算提成底薪就是六千,项目提成百分之5,房租不算水电要花他两千五。
工作内容充实到爆缸,他早上8点到单位,晚上2点打卡走人。
三天的时间要做200页的行业分析报告ppt和执行方案,每一秒钟都被工作塞满。
走的时候项目经理脱下西装钻进行军睡袋,他摇摇头觉得这不是人应该过得日子。
人不应该这样,至少得回家躺一躺。
打车回去3点多,睡3小时就得起床,但这是他最后的坚持。
他开始日常体验到996,也偶尔能体会两把007。
这个行业就是这样,有一次他看到救护车过来把隔壁奥美的小年轻送走。
戴眼镜的小年轻急匆匆地被抬出来,第二天就上了微博热搜。
他不敢细想,埋头继续做ppt。
项目提成下来的时候,老板会让他请客做东请老板的朋友吃饭。
都是央视,北京电视台的领导,或者是电视剧剧组的大导演。
美其名曰,扩充人脉。
觥筹交错的间隙,老板会醉眼惺忪地指着他:
“你看,这是我手下的新人,985的。”
然后他倒酒倒得更麻利了。
有时候也会投一投简历,安排几场面试,
BAT的社招基本上石沉大海,说有社会阅历的不符合价值观,
小私企的工资倒是挺高,但写明了要三年相关工作经验,
他说那就熬吧,熬个三年,再上一个台阶。
老家的父母问你还有钱么?他咬咬牙说没事才发了提成。
女朋友说咱啥时候去旅个游?他想了想说可以等我忙完这单。
但他没说这单项目是公关日常维护,起步也是三年。
身边的人陆陆续续有熬出头的,但一直都不是他。
领导辞职回了东北,公关姐姐悄悄回了云南。
他成了公司最大的顶梁柱,二十四小时连轴转。
后来他突然想明白了,回到了小地方。
用家里大人的话来说叫终于活明白了。
用王小波的话来说叫终于被锤骟了。
他觉得他应该很恨大城市,心里要骂的话有一箩筐。
你这破地铁,宇宙都有尽头,你这没有。
你这烂房子,漏风又漏雨,还他喵贵。
你这一线城市,大是挺大,街头巷尾都是打工的人,不如改名叫打工城市。
他升了职又加了薪,赚的比大城市那些年还要多得多。
他觉得有机会再回去,他得趾高气扬,不能丢了小地方的身份。
有一天出差大城市,他下高铁的瞬间却没来由地落寞。
这种感觉就像回乡见到总爱打骂你的父亲。
你打算给他马一拳,结果看到他一头白发又觉着挺可怜。
留下来的朋友们在BAT也做到了管理层,有的年薪百万,有的P7。
最差的一个也有三万多,他也麻木了,不比这个,比比生活的质量不是?
酒足饭饱,吹完牛逼,他发了会呆。
他鬼使神差去了一个从没去过的小酒吧,
一位脱口秀演员在台上说着段子,场子冷的像他当年刚来大城市的项目汇报现场,
那个脱口秀演员在台上说:
“大城市就像你的初恋女神,你以为你放下了,等过了十年的同学聚会,她给你丢个媚眼,你又踉踉跄跄地跟个傻逼一样迎上来。”
他没来由地泪流满面。
下面是我自己改编的歌词,找现在还在北漂的朋友录的,他在北京出租屋的深夜阳台轻声弹唱,还挺有感觉:
天亮回到宿舍 蜕掉湿透的西装
室友在打呼 我去热几个馒头
这就是北漂的生活 何时才能出头
天穹灿烂的星光啊 遮蔽心底的黑暗
在大望路口 疯狂的人潮人涌
用一张假钞 换一句滚蛋
我连滚带爬的走 直到躲入人海
雾霾覆盖朝阳海淀 房山大兴和通县
首都经贸大学 足球少年背向我
虚伪的加油 不愿认清的现实
这就是北漂的生活 何时才能出头
看不到希望的野草啊 随风苦笑着飘零
如果借我30年 也许一切会改变
我缺的何止是时间啊 也许一直到永远
如此漂泊30年 直到无处可选
放弃全部的尊严呐 重新回到石家庄
如此漂泊30年 直到泪流满面
那些落魄的孩子呐 重新回到石家庄
1.一线城市相对来说待遇确实高一点。当然各种开销也高,只能挤地铁,早饭。。。只能说一带而过。
2.农村老家有房,独门独院,两层那种,简单装修,有人愿意嫁吗?
3.如果是不去一线城市,去三四线城市拿着3-4千的工资,够干啥?能存钱买房,买车,但是回去就是一辈子的事情。
另外,一线城市工作机会多,真的很容易摸鱼混下去。类似于很多人评价美国:愿意动手的都饿不死。
相同的工作量,家里最多3k,这边6k,一样是存不来什么钱,又何必在家里整天听人唠叨,整天柴米油盐,全国各地的吃住用区别很大吗?不都是网购,不都是超市。
在出租屋里刷视频、打游戏或看电视剧、综艺,和家里看有什么区别吗?区别就是家里不能太晚,有人管。
之所以还赖在一线城市,是因为一线城市高薪的诱惑??是因为更容易摸鱼混下去,这年头找一份糊口的工作不难,难的是梦想成真。
人被系统化的速度,和系统的密度可能是高度正相关的。
这就意味着有些地方,人被系统化的效率非常高。
任何特立独行的思想,都必须要被消灭,也马上会被消灭。
但凡是你有一丁点想要脱轨的想法,
马上会有无数个人跳出来说你马上就要没了。
但凡是你真的开始脱轨了,
马上会有无数个人跳出来到你面前一脚踢到你胸口开裂。
他们会在你早恋的时候跟你讲早恋不好,
也会在你大学毕业以后,天天骂你怎么没有马上生孩子。
总之,你必须无限向他们靠拢,如果你不靠拢,你就是异教徒,异教徒太危险了……
所有人都在加班,有些人不加班的时候,就会有人跳出来制止他。
哪怕是在网上,完全没有关系的人,也会跳出来指责他。
譬如我,我已经数不清遇到过多少个人说,我能看得开是因为我有车,有房无贷,铁饭碗了。
但实际上呢?除了有车都说错了。
我显然并不富有,
我只是系统化的失败产品当中,
活得比较自我和开心的那一个。
吹吹牛皮没有目的没有压力的生活,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
我想要的,就是去码头整点薯条,去码头整点薯条是不需要“被系统化”的。
脱轨以后,想整薯条,照样可以整薯条。
我劝大家能觉醒一下,能对系统化举起拳头。
你会发现脱轨以后的世界,和井底之蛙看到的,完全不同。
可能你更穷了,但你失去了枷锁。
在一线城市发财当然好,
但在老家田园也不差,
真正差的只有一个:就是被系统化。
系统化以后,脑子已经不转了,只会跟着大家去玩那些自己不可能赢的赌局。
也许这个时候身上会有两个臭钱,但是枷锁在身的你,其实很快就会失去他们的控制权。
然后,就既买不起房,也供不起车,最后还不肯走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