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周岁女儿被小五六个月的妹妹打,制止无果,小孩也不舍得打回去,最近越来越严重了,这种情况需要怎么教育?

回答
真是让人心疼啊,宝贝女儿被欺负,家长肯定焦急万分。2周岁和五六个月的孩子,年龄差不大,但能力和理解力差别还是挺大的,这种情况下,大女儿不舍得打回去是可以理解的,甚至可以说是她的善良之处。但妹妹的行为确实需要引导。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入手,把事情给捋顺了,而且要用孩子能懂的方式去说。

首先,咱们得明白,这背后可能是什么原因在驱动?

妹妹的探索和试探: 五六个月的孩子,很多行为都是无意识的,他们可能在探索这个世界,看看“推”一下或者“抓”一下会发生什么,有时候并不知道这会对别人造成伤害。他们还没有“界限”的概念,更别说“疼”或者“伤害”了。
哥哥姐姐的榜样作用(有时是反向的): 虽然您说的是妹妹打姐姐,但有时候孩子们会模仿,或者在争夺玩具、吸引注意力的过程中产生肢体冲突。虽然妹妹小,但她可能是在表达她的需求,比如想要玩具、想要您的关注。
孩子的情绪表达: 有时候,孩子可能因为累了、饿了、或者被忽略了,会用比较直接的方式(比如打、咬)来表达他们的不满。

那咱们具体该怎么做呢?别急,一步一步来。

第一步:保护大女儿,建立安全感

这是最重要的!当妹妹动手的时候,您第一时间要做的不是指责妹妹,而是要立刻、迅速地介入,把大女儿保护起来。

立刻制止: 看到妹妹要动手,或者已经动手了,您要以最快的速度上前,用身体挡住妹妹,或者把她抱开。动作要坚决,但语气要平静,不要吓到孩子。
安抚大女儿: 抱抱她,亲亲她,用柔和的声音告诉她:“妈妈在这里,妈妈保护你。”让她知道,妈妈是她最坚实的后盾。可以问她:“宝贝有没有疼?妈妈看看。”即使她不疼,也要让她感受到您的关心。
隔离冲突: 如果妹妹情绪激动,继续抓挠或者打人,可以暂时把她抱到另一个房间,或者给她一个安全的小空间让她平静下来,同时保证大女儿的安全和舒适。

第二步:对妹妹进行即时、清晰的引导(用她能懂的方式)

这需要非常耐心和重复,五六个月的孩子理解力有限,需要非常形象化的语言和动作。

直接说“不”: 当妹妹的手伸向姐姐时,您要立刻、坚定地说:“不可以!”“不打人!”语调要严肃,让她知道这是不被允许的行为。
握住她的手: 用您的手,轻轻地、但坚定地握住她那只想要动手的“小爪子”,然后把她的手移开,同时可以握着她的手,轻轻地在她自己手上做“摸摸”的动作,或者握着她的手轻轻拍拍她自己的腿,让她感受“摸”的动作。
示范正确的行为: 这是关键!当您握住她的手不让她打姐姐的时候,立刻用她的手,或者您自己的手,去温柔地摸摸姐姐的脸颊、头发,或者给她一个拥抱。然后用最最温柔的声音说:“宝贝,我们可以这样摸摸姐姐。”或者“宝贝,喜欢姐姐可以给姐姐抱抱。”
强调“疼”的概念: 用非常夸张但孩子能理解的表情和语气,指着姐姐被抓挠或者打到的地方,说:“哎呀,这里会疼疼的。”然后摸摸您自己的脸,做个“疼”的表情,让她看到,甚至您可以轻轻碰碰自己的手,说:“妈妈的手这样弄疼疼。”让孩子通过模仿和您的表情去体会“疼”的感觉。
正面鼓励: 当妹妹出现任何一点点好的行为,比如她没有伸手去打,或者她尝试去摸姐姐的时候,立刻给予强烈的正面肯定:“哇!宝贝真棒!宝贝摸摸姐姐,姐姐好喜欢!”“宝贝没有打姐姐,真乖!”让她知道这样做是有奖励的。

第三步:处理两个孩子之间的互动和情绪

等妹妹平静下来,或者您把她从冲突中暂时隔离出来后,要处理好两个孩子之间的关系。

表扬大女儿的“不反击”: 您可以再次抱抱大女儿,告诉她:“宝贝不打妹妹,宝贝真善良,真棒!妈妈喜欢你这样不打人。”让她知道她的善良是值得赞扬的。同时也要给她看到,妈妈会保护她。
教大女儿如何表达: 尽管她才2周岁,但也可以开始尝试引导她用简单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果妹妹抓了她,等妹妹被抱开后,您可以问她:“宝贝被抓了,疼不疼?下次妹妹抓你,你可以跟妈妈说‘妈妈,妹妹抓我’,或者你可以把玩具拿远一点。”
提供替代方案: 在玩耍的时候,提前预判可能出现冲突的节点。比如,如果她们都要同一个玩具,您可以提前说:“宝贝们,我们轮流玩,先给姐姐玩一会儿,然后给妹妹玩。”或者准备两个同样的玩具。
转移注意力: 当妹妹开始有攻击性行为的苗头时,立刻用她感兴趣的东西转移她的注意力,比如一个她喜欢的玩具、一首儿歌、或者一个有趣的表情。

第四步:长期坚持和创造积极的互动环境

这不是一两天就能解决的问题,需要您长期的耐心和坚持。

增加高质量的亲子陪伴: 确保两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您的爱和关注。有时候,孩子出现行为问题,可能是因为缺乏安全感或关注。多花时间陪她们玩耍,特别是妹妹,多抱抱她,多和她互动。
创造兄弟姐妹友爱的榜样: 您和先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表现出对彼此的关爱和尊重,让孩子们看到良好的互动模式。
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家长的情绪对孩子影响很大。尽量保持冷静,即使感到沮丧,也要尽量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耐心和理性。
观察和调整: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对同样的方法反应可能不一样。仔细观察您的女儿和妹妹,看什么方法对她们更有效,然后不断调整您的教育策略。
建立家庭规则(即使是对小小孩): 慢慢地,可以开始建立一些基本的家庭规则,比如“不能打人”、“东西要分享”。虽然妹妹现在还不能完全理解,但持续的重复和家长的示范,会慢慢渗透到她们的认知里。

一些具体的例子和沟通方式(针对您女儿的场景):

当妹妹开始抓姐姐时:

您立刻上前,抱开妹妹,然后温柔地抱住大女儿,对妹妹说:“不可以!妹妹这样打姐姐,姐姐会疼的。”(同时可以握住妹妹的手,示范摸摸姐姐)
您抱住大女儿,对她说:“宝贝,妈妈看见妹妹打你了。没事的,妈妈在这里保护你。宝贝不打妹妹,你做的真棒!”
之后,您可以抱起妹妹,指着她的小手说:“妹妹,这是手,手可以摸摸,不可以打。”然后用她的手轻轻摸摸姐姐的脸,同时您和姐姐一起说:“姐姐喜欢妹妹摸摸。”
如果大女儿因为被打而显得害怕或不开心,您可以问她:“宝贝,是不是不喜欢妹妹这样呀?没关系的,跟妈妈说。”然后您可以引导她把玩具拿远一点,或者告诉她:“下次妹妹要抢你玩具,你可以把玩具拿起来,跟妹妹说‘这是我的玩具’。”

记住,教育孩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特别是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需要根据她们的年龄和理解能力来调整方法。您的耐心、爱心和坚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相信您一定能帮助宝贝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写过关于小朋友被欺负该如何处理的话题,获得1700多赞(链接在文末),但主要适用于3岁以上孩子,所以我现在再写一下一两岁小朋友发生冲突的应对。

今天题主的问题焦点有2个:“2岁和1岁半”、“姐姐和妹妹”。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没必要“小题大做”,只是打闹而已,没必要“教育”这么小的孩子。或者姐妹之间没必要较真。但是我认为重视并解决这个问题,非常有必要!

我把题目延伸一下,大家感受一下:

“3岁小朋友,在幼儿园被同学友欺负之后,不还手,不吭声。所以经常被欺负。”

“小朋友爱打人、爱咬人,经常和玩伴发生冲突。导致没人愿意和她玩”。

这只是我的假设,但是如果把一两岁孩子的长时间冲突解释为偶然打闹,大家觉得以后发生更大问题的概率大吗?

当然我们也没必要把事情性质严重化,而是要分析原因,对症下药。

一、分析小朋友的掐架原因

在这样事情屡次发生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观察分析妹妹打姐姐的原因:

1)两个小姐妹为什么会打架呢?妹妹打姐姐从中能得到什么呢?

2)可能想获得大人的关注?可能是无聊?

3)或者“不甘心”做小妹妹,通过打姐姐让大人感到自己很强大?

4)可能是故意惹恼自己的姐姐之后,家里会发生“热闹”的事情?这让她感到兴奋。

5)再或者姐姐经常被人夸奖或者某方面比妹妹强很多,妹妹出于“竞争对手”比不过的怨气?当然这种竞争关系,也有可能是竞争【关注】和【爱】!

6)当然也有可能是妹妹想和姐姐玩,不知道如何表达!

7)或者家里是否有大人当着孩子的面用“武力”解决过问题?

……

因为这是孩子彼此联系的方式,作为成年人我们可能很难理解。

还有人会问,这么小孩子动作背后能有什么原因呢?

我想说一定有原因!你想想看即使是小猫小狗掐架都事出有因,我家养的两只宠物老鼠姐妹都不会无缘无故打架,更何况一岁半和二岁的孩子!

这个就需要姑姑、姨姨、奶奶、爸爸妈妈认真观察。在妹妹动手之前,她们姐妹两在干什么?或者大人说过什么样的话?

只有找到源头,用其他方式满足孩子内心深处的渴望,才能对症解决。


二、大人的角色

1.不是法官和裁判,示范很重要。

这两天的热剧《北辙南辕》里,家庭主妇司梦有一儿一女,哥哥和妹妹。

哥哥和妹妹发生冲突时,妈妈永远在保护妹妹,收拾哥哥。

妹妹一看妈妈来了,拿妈妈当挡箭牌,哭声也大了。活脱脱一副“受害者”的角色。

其实这样在无形中不断强化孩子“欺凌”和“受害者”的角色,对于孩子反思和接受教训没有一点帮助。

我们应该让孩子通过练习来学习辨别自己的感受,用尊重的方式表达自己需求或者想要什么!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质疑。一岁二岁孩子知道什么是【尊重】?知道什么是【辨别自己的感受】?

我现在不是讲给两岁孩子听,而是讲给父母听。

就像我给您一袋大米,您可以做成米饭或者粥给孩子吃,而不是给孩子生吃大米。

回到题主这里。

姑姑或者姨姨轻轻制止住妹妹的手。

如果姐妹两是在玩玩具,妹妹这个时候打姐姐,就问问妹妹“你是不是想要姐姐手里的玩具?”

如果收到肯定点头等反馈。就要示范给妹妹“姐姐,这个玩具好玩。我们轮流玩可以吗?你已经玩了很久了,可以换给我玩一下吗?”

如果一岁半孩子还不会说话,可以教她指着玩具,然后比划表示自己想要,但不能用打人的方式。

大人示范给小孩,并不是教训小孩。

如果姐姐妹妹开心的玩。妹妹举手就打人。先轻轻制止住妹妹的手。问她是不是喜欢姐姐?

如果得到肯定的答复,那就示范给妹妹:“姐姐,我好喜欢你。我可以亲亲你吗?我可以摸摸你的脸吗?”

说着拉着妹妹的手轻轻在姐姐脸上抚摸。然后也建议姐姐在妹妹脸上抚摸。

如果吃饭的时候,奶奶说“看看你姐姐,吃饭多乖啊。妹妹吃饭太慢了,把妹妹的饭给姐姐吃吧”。

这个时候如果妹妹举手打姐姐。那很明显,是大人在“挑事”,把两位小朋友置身于“竞争”关系中。

小妹妹用打人方式来抵抗和反对“敌人”。这种情况,要怎么做,很明显。

大人就不要把两个孩子故意对比


2.不同性格,不同引导方式

对于妹妹,她应该学会: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外面,你的哪些行为可能会激怒别人?激怒别人的后果是什么?她要学会承担错误行为的责任!

对于姐姐,不管是出于对妹妹的爱,还是性格如此。要让孩子知道被欺负时如何应对?被欺负后如何解决心理问题!

重复:

说到这里可能又有人质疑。一岁二岁孩子知道什么是【责任】?知道什么是【应对】!

我现在不是讲给两岁孩子听,是讲给父母听,请把“大米”烧熟了给孩子吃。

回到题主问题:

不知道大家是否看过,一个熊孩子在公交车上起初是试探性的踩对面小哥哥的脚。在试探了几次之后,跑过去踢小哥哥。

就在这个时候,小哥哥提起小孩,重重摔在地上,还用脚踹了几下。评论里几乎都“自己孩子不教育,自然有人替你教育”!


所以每个小朋友都应该知道你的哪些行为,有可能会被“教育”。

当妹妹举起手打姐姐的时候,旁边的大人先轻轻制止住妹妹的手。然后告诉妹妹,你这样用手打姐姐,姐姐会感觉到疼。姐姐很可能用相同的方法对待你。

而且换做其他任何小朋友,别人都有可能用更加大的力量还在你身上。你也会感觉到疼。这是你打别人可能带来的后果。

这一把打下去、或者这一嘴咬下去有多疼。你想试试吗?(我家孩子小的时候,她就体会过)。


而对于姐姐,我是真担心这孩子长大会被欺负。我家朵朵曾经就被欺负过,上早教课被一个小男孩打了四个耳光。我事后想了很多。

我觉得大人,最好是爸爸妈妈。在孩子受到欺负的时候一定要站在孩子身后,做她的坚强后盾。

因为当爸爸妈妈在旁边的时候,小孩被欺负,父母没有帮助她,那以后在外面被欺负的时候,她会犹豫,回家要不要告诉爸爸妈妈呢?告诉他们之后他们会帮助我吗?

爸爸妈妈不要强迫或者替小孩打回去。孩子还是需要学会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父母只是协助。

我们应该告诉孩子你被打了,现在很疼,妈妈知道。抱着孩子,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

在被欺负的时候,大声喊“你不可以打人!”及时制止这种打人行为,跑向人多的地方,立马告诉老师和爸爸妈妈。我们都会保护你。

为什么我没有要求孩子打回去,因为这么小的孩子很多并不知道轻重,可能下手太重把对方打伤,或者反过来被打得更狠。题目中的姐姐不打回去实际上是对的,她明白自己力量大,会把妹妹打伤。

我们应该肯定她,欣赏她的善良,并且鼓励她抓住妹妹的手制止她,并且大声抗议。

只有多鼓励,多欣赏,孩子才会更有自信,胆子更大。如果我们总是指责她胆小,这样长期负面暗示,孩子胆子只会越来越小。

总之,解决低幼孩子的长期冲突,一定要充分了解事情的本质原因,满足孩子内心的渴望,尊重孩子性格的差异,才能在不伤害两个孩子的前提下解决问题,并且让孩子的情商和社交能力得到提高。


我是 @多语启蒙老沐哥 ,知乎母婴盐究员、儿童教育优秀答主。感谢各位读到这里,如果对您有帮助,请给我点个赞哦!

最后,如果孩子不是在家,而是在幼儿园和学校被打的,请参考我这篇高赞文章,会涉及到深度挖掘孩子内心渴望,和高情商家校沟通。

有思维导图供参考。





完整链接: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