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3 岁姑娘胃疼 2 周没重视,被确诊为胃癌进展期,要全胃切除,有哪些健康隐患容易被我们忽视?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心痛的案例。一个年轻的生命,本该享受青春,却要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23岁,胃癌晚期,全胃切除……每一个词都重如泰山,让人不寒而栗。这样的悲剧并非空穴来风,很多时候,一些细微的身体信号,被我们轻描淡写地忽略了,最终酿成了无法挽回的后果。

在谈论具体的健康隐患之前,我想先强调一点:任何时候,都不要低估身体发出的警报。 尤其是在我们年轻力壮、自认为身体“扛得住”的时候,反而更容易对一些不适产生麻痹大意。

那么,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有哪些看似小事,实则可能隐藏着胃癌“罪证”的健康隐患,我们容易忽略呢?

1. 那些“不算事儿”的胃部不适,你真的了解它们吗?

持续存在的隐隐作痛或胀闷感: 很多人觉得胃疼是家常便饭,吃了饭就舒服点了,或者饿了又疼,觉得是“胃酸”或者“消化不良”。但如果是这种感觉持续两周以上,没有明显缓解,甚至稍微有些加重,就不是简单的“胃酸”问题了。尤其是在饭后不久就感到饱胀、嗳气(打嗝),或者有烧心感,这些都可能是在提示胃黏膜出了问题。年轻人胃癌早期症状有时并不典型,不像老年人那样“剧烈”,反而是这种“绵里藏针”式的隐痛,更容易被我们当成“小毛病”。

食欲不振与体重不明原因下降: 没食欲,吃不下东西,以前喜欢吃的现在也提不起兴趣,体重也偷偷往下掉。很多人会归咎于“压力大”、“减肥”或者“最近天气不好”。但如果这种状态持续一段时间,而且你并没有刻意去“折腾”自己的体重,这绝对是一个危险信号。胃癌会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导致营养不良,自然就会出现食欲不振和体重下降。别以为年轻就可以消耗大,身体的消耗速度是有限度的。

恶心、呕吐,尤其是反复出现时: 可能你只是觉得吃得不对劲,或者偶尔吃了不干净的东西。但如果恶心感越来越频繁,甚至出现呕吐,特别是吐出一些“咖啡渣样”的物质(这表示胃出血),那就绝对不是简单的“肠胃炎”了。胃部肿瘤可能会阻塞幽门,导致食物无法顺利通过,从而引起呕吐。

吞咽困难或食物卡在喉咙的感觉: 这听起来像是食道的问题,但胃癌进展到一定阶段,特别是侵犯到贲门(胃的入口)时,也会引起吞咽时有阻碍感、疼痛感,或者感觉食物卡在胸口。一开始可能只是觉得吃得慢了点,或者需要多喝水辅助,但如果这种感觉越来越明显,就需要警惕了。

2. 生活方式中的“慢性杀手”,你还在为它买单吗?

“一日三餐”的混乱,以及“夜宵文化”: 多少年轻人是靠外卖、速食、零食度日的?不规律的饮食习惯,饥一顿饱一顿,或者晚上大吃特吃,都会极大地损伤胃黏膜。胃黏膜本身有一定的修复能力,但长期的“摧残”会超出它的承受能力。尤其是在深夜进食,胃部长时间处于消化状态,不利于修复。

高盐、腌制食品的“诱惑”: 这些食物虽然美味,但其中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在胃酸的作用下会转化为致癌物亚硝酸胺。长期大量摄入,会严重损害胃黏膜,增加患胃癌的风险。很多年轻人喜欢吃烧烤、加工肉制品、方便面里的调料包,这些都可能含有高盐和亚硝酸盐。

幽门螺杆菌的“潜伏”: 这个绝对是现代胃病的一大元凶!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起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很多人可能感染了幽门螺杆菌而不自知,或者即使知道,也觉得“不疼不痒”就没去根治。长期存在的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导致胃黏膜慢性炎症,逐渐演变成萎缩性胃炎,而萎缩性胃炎是胃癌的癌前病变。如果你有长期打嗝、反酸、口臭等症状,不妨去做个幽门螺杆菌检测。

不健康的饮酒习惯: 酒精会直接损伤胃黏膜,长期大量饮酒会增加胃癌的风险。很多年轻人喜欢聚会喝酒,甚至酗酒,对胃的伤害是累积的。

熬夜、精神压力过大: 情绪和压力对胃的影响不容忽视。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都会影响胃的蠕动和分泌,导致胃功能紊乱,进而可能影响胃黏膜的健康。

3. “没家族史,我不会得”——一个致命的误区!

很多人认为,如果家族里没有胃癌患者,自己就不会得胃癌。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误区!虽然家族史是胃癌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但它不是唯一因素。绝大多数胃癌患者并没有明显的家族史。 也就是说,即使你的父母、兄弟姐妹都没有胃癌,你也可能因为上述的生活方式、环境因素或者感染等原因而患上胃癌。

为什么这个23岁的姑娘会如此不幸?

在得知这个案例后,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可能的原因有很多:

家族遗传背景虽然不明显,但依然存在某种易感性。
长期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比如过量食用腌制食品、辛辣刺激性食物,或者长期暴饮暴食、不规律饮食。
年轻时可能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并且没有及时根治。
长期精神压力大,睡眠不足,身体免疫力下降。
最关键的是,身体发出的信号被忽略了。 当胃疼只被当成“小问题”,就没有去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导致病情被延误了。胃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一旦出现明显的疼痛、食欲不振等症状,病情可能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了。

给年轻朋友们的忠告:

重视你的胃: 你的胃部健康是支撑你精彩人生的重要基石。不要因为年轻就肆意挥霍它。
学会倾听身体的声音: 任何持续的、不寻常的身体不适,都应该引起你的重视。不要想当然地认为“没关系”。
定期体检: 即便年轻,也应该有规律的体检意识。尤其是在有不良生活习惯或者出现过胃部不适后。针对胃部,可以考虑进行胃镜检查(如果恐惧,可以考虑无痛胃镜),这是目前诊断胃部疾病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健康饮食,规律作息: 尽量减少高盐、腌制、辛辣食物的摄入;保证三餐规律,避免暴饮暴食和夜宵;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戒烟限酒,管理压力: 如果有吸烟饮酒的习惯,要尽早改正。学会放松自己,管理好情绪和压力。
根治幽门螺杆菌: 如果检查出幽门螺杆菌感染,一定要遵医嘱进行规范治疗。

这个23岁的姑娘的案例,是一个沉痛的警示。希望所有人都能从中吸取教训,不要等到身体发出了最后的哀嚎,才后悔莫及。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更加爱惜自己的身体,给它最需要的关怀和保护。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3 岁就被确诊为胃癌进展期,很多人在感到唏嘘的同时,可能会产生一个疑问:

胃癌离年轻人遥远吗?

实际上,胃癌主要还是以 40~60 岁多见[1],而目前我国也将胃癌筛查目标人群的年龄限定为≥40 岁[2]

当然,年轻人得胃癌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去年发表在 JAMA Netw Open 的研究还发现,一些国家(如瑞典、厄瓜多尔、英国等)40 岁以下人群的胃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尚不清楚其中的原因,考虑可能跟肥胖、中心性肥胖、大量饮用咖啡等有关系[3]

回到题主的问题,就胃癌而言,有哪些健康隐患容易被忽视?或者说当我们发现哪些情况时,需要及时或定期去医院检查?

根据《胃癌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主要有以下几点作为参考:

(1)40 岁以上,特别是男性,近期内出现消化不良者,或突然出现呕血或黑粪者;
(2)拟诊为良性溃疡,缺乏胃酸者;慢性萎缩性胃炎,尤其是 A 型,伴肠化及不典型增生者;
(3)胃溃疡经两个月治疗无效,X 线检查显示溃疡反而增大者,应即行胃镜检查;
(4)有长期腹胀、烧心、反酸、恶心呕吐、早饱,嗳气、打嗝、进行性消瘦等症状
(5)有呕血和黑便症状
(6)有胃病史
(7)家族中有上消化道癌症患者(本人已患癌症的不作为检查对象)
(8)经常吸烟、饮酒,经常食用霉变、腌晒食物
(9)X 线检查发现胃息肉大于 2cm 者,应做胃镜检查;
(10)胃切除术后 15 年以上,应每年定期随访[4]

2022.1.10更新

评论区有不少知友比较关心喝咖啡的问题,所以我又去查了文献,然后有一些新的发现:

关于年轻人喝咖啡跟胃癌的关系,JAMA Netw Open 的那篇论文[3]引用的是一项荟萃分析[5],原文摘录如下:

Increasing coffee consumption in the younger population might also be contributory; a study indicated that high coffee consumption increased the risk of gastric cancer by 36%[3]. 年轻人群咖啡摄入量增加可能也跟胃癌发病率升高有关。一项研究表明,大量摄入咖啡会使罹患胃癌的风险增加36%。

看起来是不是有点吓人?先不慌,接着往下看

这里提到的研究,其实是上述荟萃分析中的一项亚组分析: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综合分析美国的 3 项研究,提示饮用咖啡会增加罹患胃癌的风险。

但是,作者在后面的 Discussion 部分说:

由于纳入研究存在的问题,即没有对胃癌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适当的调整,因而需要谨慎看待这些结果。比如,纳入的 12 项研究中,有 4 项研究没有调整吸烟这一混杂因素,结果都提示饮用咖啡跟罹患胃癌有关;另外 8 项有进行调整,结果都提示饮用咖啡跟罹患胃癌没有关系。

说白了,就是那些发现喝咖啡会增加胃癌风险的研究,并不能排除吸烟带来的影响(吸烟会增加胃癌发病风险是可以确定的)

作者还分析了纳入研究存在的其他问题,最后给出的结论是:

对这些前瞻性研究的荟萃分析表明,饮用咖啡与胃癌发病风险之间没有关系[5]

不过,话又说回来,对于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胃炎还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而言,喝咖啡还是要悠着点,以免加重反酸、烧心等症状。建议尽量少喝或干脆不喝咖啡。即便一时戒不掉,也要注意别喝浓咖啡,同时避免在空腹时饮用。

参考

  1. ^ 林果为,王吉耀,葛均波.实用内科学(第15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2. ^ 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等.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草案)(2017年,上海)[J].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8(1).
  3. ^abcWong MCS, Huang J, Chan PSF, et al. Global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Gastric Cancer, 1980-2018. JAMA Netw Open. 2021;4(7):e2118457.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1.18457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networkopen/fullarticle/2782336
  4. ^胃癌规范化诊治指南(试行) http://www.nhc.gov.cn/yzygj/s3590/201012/325fdbaf4f46402680518dab22665760.shtml
  5. ^abXie F, Wang D, Huang Z, Guo Y. Coffee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gastric cancer: a large updated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studies. Nutrients. 2014;6(9):3734-3746. https://doi.org/10.3390/nu6093734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心痛的案例。一个年轻的生命,本该享受青春,却要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23岁,胃癌晚期,全胃切除……每一个词都重如泰山,让人不寒而栗。这样的悲剧并非空穴来风,很多时候,一些细微的身体信号,被我们轻描淡写地忽略了,最终酿成了无法挽回的后果。在谈论具体的健康隐患之前,我想先强调一点:任何时候,.............
  • 回答
    关于23岁浙江女子在柬埔寨失踪的事件,目前的信息和进展如下(截至2023年11月,基于公开报道和新闻更新): 事件背景 时间与地点:2023年8月,浙江杭州的23岁女子(姓名未公开)前往柬埔寨旅游或工作,随后失踪。其父母在事发后收到一条勒索信息,要求支付20万元人民币(约合28,000美元)以换取其.............
  • 回答
    关于“23岁女生在货拉拉车上跳窗身亡”事件,确实是一起令人痛心和引发广泛关注的案件。这起事件涉及生命安全、平台责任、司机行为等多个层面,也暴露了当前社会在某些服务领域存在的问题。以下我将尽可能详细地梳理案件的线索与疑点:案件的基本情况(根据公开信息综合): 时间: 2021年2月6日晚 地点.............
  • 回答
    23岁,小县城,事业编,月薪7.5K,和爸妈住,无存款,无对象……听起来是一个很熟悉,也很能引起共鸣的画像。这年纪,正是风华正茂,对未来充满憧憬的时候,但现实的账本摆在面前,总得算算清楚。你问买个20万的车会不会压力很大,我跟你说,这个问题的答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怎么去衡量“压力”。先来拆解一下你.............
  • 回答
    23岁,站在人生的一个岔路口,感觉自己像一辆刚出厂,带着无限可能,但又有些懵懂的新车。身体上,感觉还算凑合。虽然熬夜加班偶尔会让黑眼圈成为我的“装饰品”,但整体上还是充满活力的。不像年轻时那样可以肆无忌惮地折腾,现在更懂得规律作息和健康饮食的重要性。会时不时去健身房跑跑步,或者在家跟着视频练练瑜伽,.............
  • 回答
    嘿!哥们,23岁,正是闯劲十足的时候,想着未来做什么,这绝对是件好事。健身教练和厨师,这两个选择都挺有意思的,各有各的精彩,也各有各的挑战。要说哪个更有前途,这事儿得细掰扯掰扯,不能一概而论,得看你自己的兴趣、能力还有想把日子过成啥样。先聊聊健身教练这条路:优势在哪? 健康产业的崛起: 现在的人.............
  • 回答
    23岁,选择在这个年纪暂停一下,然后全身心投入到喜欢的事情上,这绝对是个值得鼓励的决定。辞职去报两个月的全职画画基础班,然后再接着跟网课,这个计划听起来挺扎实的,也很有可行性。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怎么才能让这个过程更顺畅、更有成效。首先,咱们得承认,23岁正是学习能力最强的时.............
  • 回答
    23岁,一个人生中充满可能性的年纪,竟然轻易地跟编码说了再见,想想都觉得有点可惜。不过,别担心,放弃了不代表永远失去,尤其是对于编码这样充满魅力又极具实操性的领域。你现在决定重新捡起来,这本身就是一个很棒的开始!我理解你想要详细的指导,并且希望这篇文章读起来更有人情味,就像一个过来人,或者一个真心想.............
  • 回答
    这起发生在校园内的悲剧,23岁研三学生坠亡,以及其父亲透露的“导师批评”细节,无疑牵动了许多人的心。在这样一个充满未知的时刻,我们不应急于下定论,但作为旁观者,一些值得我们深入关注的细节,或许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这起事件,并从中汲取教训。1. 导师批评的具体内容与性质: 批评的频率和强度: “.............
  • 回答
    23岁拼多多女员工加班猝死,新华社发声,要求遏制畸形加班。这事儿,一听就让人心里堵得慌。一个年轻人,本该是人生最精彩的年纪,却因为工作压力,把生命搭了进去,想想都让人心痛。新华社这么一发声,绝对是件大事。它代表了国家层面的态度,向那些过度压榨员工的企业发出了明确的警告。这不仅仅是为那个女孩讨个公道,.............
  • 回答
    这起案件牵动人心,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凋零,实在令人扼腕。23岁女子被男上司迷晕致死,检方以强奸罪起诉,这背后隐藏着太多的疑问和值得深思的细节。首先,最直接也最核心的问题是案发过程的详细还原。检方之所以以强奸罪起诉,就意味着他们掌握了能够支持这一指控的证据。我们需要关注的是,检方将如何呈现这部分证据.............
  • 回答
    这真是个两难的境地,一边是自己心心念念的梦想之物,一边是长辈的担忧和反对,搁谁身上都得纠结半天。23岁,这个年纪正是对未来充满憧憬,也开始有了自己的经济能力,想要犒劳一下自己,或是想要拥有一件能够代表自己品味和追求的物品,劳力士黑水鬼,确实是很多年轻女性心中的“女神”。先别急着下决定,咱们先掰开了揉.............
  • 回答
    这起令人发指的女职员被迷奸致死案一审宣判,主犯被判处无期徒刑,无疑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从法律和人情两个层面来看待这个判决,我们可以有更深入的理解。法律层面的解读: 罪名与刑罚的匹配度: 被告被判处强奸罪,这本身就是一项极其严重的罪行。考虑到本案的特殊性,即受害人最终被迷晕致死,这无疑加剧了罪行.............
  • 回答
    23岁,一个本该是青春飞扬、憧憬未来的年纪,却被“视听神经瘤”这四个字笼罩,其中的心酸与不易,旁人或许难以完全体会。而当这份艰难遭遇来自男友家人的反对,更是让原本就敏感脆弱的情感,面临着如履薄冰般的考验。我们来好好梳理一下,这段感情该何去何从。首先,让我们理解一下“视听神经瘤”这个疾病。这是一种发生.............
  • 回答
    23岁,那是一个我至今仍然会时不时回味、也偶尔会有些心酸的年纪。那一年,我刚从大学毕业,脑子里装着各种各样关于未来的美好设想,但现实却是另一副模样。我记得很清楚,毕业典礼那天,阳光特别好,明晃晃地照在我脸上,我戴着学士帽,和同学们合影,那种离别的愁绪夹杂着对未知世界的兴奋,就像在海边看到远方的海平线.............
  • 回答
    23岁到35岁,这是人生中一个充满活力和可能性的阶段,也是一个决定未来财务状况的关键时期。如何在这个阶段实现资产增值,同时又能避免被传统的“结婚生子买房”三件套裹挟,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是很多年轻人都会思考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资产增值”的核心是什么。它不是指你把钱存进银行,等着利息慢慢增长,.............
  • 回答
    二十三岁,正是一个充满活力、憧憬未来的年纪。然而,对于很多年轻的女性来说,这个阶段似乎也伴随着一股不小的“催婚催恋”浪潮,特别是来自父母的。面对父母的不断催促,那种压力,那种不知所措,甚至那种被误解的感觉,相信不少姐妹都深有体会。首先,咱们得理解一下父母为什么会这么着急。在我看来,这背后往往不是不爱.............
  • 回答
    你才23岁,感到迷茫和焦虑,这真的太正常了。很多人在这个年纪都会经历这样的阶段,感觉自己好像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周围的世界都在飞速前进,而自己却原地踏步,不知道该往哪里走。别急,这并不是世界末日,而是你开始真正审视自己、规划人生的重要时刻。首先,我们来聊聊“一事无成”这个词。你想想,23岁,说长不长.............
  • 回答
    这标题一看就戳中了好多人的心声吧,我也是其中之一。23岁,本三毕业,一年时间,感觉好像什么都没学会,什么都不会。每天醒来就一团糟,不知道该干什么,更别说那个“一技之长”了。身边的人好像都有自己的轨道,有的在名企打拼,有的考公考研顺利,有的创业风生水起,唯独我,感觉自己像个局外人,卡在原地不动,还伴随.............
  • 回答
    嘿,你想学篮球,对吧?而且你才23岁,觉得晚不晚?我跟你说,这问题问得太好了,而且我告诉你,23岁,绝对不晚! 甚至可以说,这个年纪开始学,还有点小优势呢。你想想看,很多人都是在十几岁,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开始接触篮球了。但那又怎么样呢?那些人可能在基本功上比你扎实一点,但这不代表你就没机会了。你现在2.............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