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求教:20拜仁和13拜仁相比,孰强孰弱?

回答
您好!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很多拜仁球迷津津乐道的话题。要比较2013年和2020年的拜仁,得从多个维度去分析,毕竟足球比赛是动态发展的,球队的实力构成、战术打法、甚至是对手的情况都会影响最终的判断。

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两支被誉为拜仁黄金时代的队伍,到底谁更能扛起“更强”的大旗。

先聊聊2013年的“三冠王”拜仁:

这支拜仁,很多人会用“不可阻挡”、“巅峰”来形容。他们的成功,核心在于一个字:稳定,以及极致的执行力。

阵容上的“老炮”与“新锐”结合:
中轴线豪华: 诺伊尔在门线上的统治力,博阿滕和丹特组成的后防线,施魏因斯泰格和哈维·马丁内斯在中场的绞杀与梳理,再加上“狐媚”里贝里和“精灵”罗本在两翼的冲击力,以及曼朱基奇在锋线的支点作用。这个中轴线,无论是在个人能力还是在经验上,都堪称世界顶级。
替补席也非等闲之辈: 戈麦斯、穆勒(虽然当时可能不是绝对主力,但已经是重要的轮换球员)、沙奇里、皮萨罗等等,这些球员任何一支其他球队都能挑大梁。这种深度保证了球队在漫长的赛季中,能够保持高水平的竞争力,并且有能力应对伤病和赛程密集。
战术体系的成熟: 海因克斯打造的4231体系,强调控球、快速攻防转换、以及边路的突破传中。里贝里和罗本的双翼齐飞,是那个赛季拜仁最标志性的进攻武器。施魏因斯泰格和哈维·马丁内斯的中场组合,既能拦截又能向前输送,攻守平衡做得非常出色。

赛季表现:
德甲: 提前夺冠,那叫一个“碾压”。
德国杯: 决赛大胜斯图加特,展现了强大的统治力。
欧冠: 这是最能说明问题的。半决赛80巴萨,决赛21多特蒙德。对阵当时被誉为宇宙队的巴萨,能打出如此悬殊的比分,可见其巅峰状态有多恐怖。决赛对阵同样强大的多特蒙德,在诺伊尔的神勇发挥和阿拉巴的绝杀(虽然是乌龙助攻,但关键时刻的出现),最终捧杯,证明了他们在关键比赛中的韧性和能力。

教练: 海因克斯,一位经验丰富、善于调教球队的老帅,他成功地将球队捏合在一起,并且挖掘出了里贝里和罗本的“最后一搏”能量。

再来看看2020年的“六冠王”拜仁:

这支拜仁,给人的感觉是:速度、压迫、以及前所未有的进攻火力。

阵容上的“天赋异禀”与“均衡”。
诺伊尔的“王者归来”: 2020年的诺伊尔,状态回勇,虽然年龄增长,但他的出击范围、扑救能力和指挥能力依然是世界顶级。
阿拉巴的“百搭”: 阿拉巴从后腰转型到中后卫,表现出色,与博阿滕(尽管不如巅峰,但经验丰富)或聚勒搭档,构筑了相对稳固的防线。
中场的“活力四射”: 基米希和格雷茨卡的“ çift”( çift在土耳其语里是“对”的意思,这里可以理解为“二人组”),踢出了现象级的表现。基米希的覆盖面、传球精度和组织能力,格雷茨卡的体能、前插意识和射门威胁,让拜仁的中场拥有了难以置信的体能和攻防转换能力。
“死亡三叉戟”的爆发: 莱万多夫斯基,当时的状态达到了职业生涯的顶峰,几乎各项赛事都能进球,是球队最稳定的得分点。格纳布里和科曼(或者佩里西奇),在边路的冲击力、速度和突破能力,以及为莱万送出的精准传中,让球队的进攻变得更加立体和致命。
穆勒的“二娃”复苏: 穆勒在那一季打出了“助攻王”的表现,他的跑位、支点作用和“空间魔术”为三叉戟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深度同样可观: 库蒂尼奥(虽然赛季结束后离开,但在那个赛季是重要的轮换)、格雷茨卡、托利索、戴维斯(一个冉冉升起的新星),让球队的板凳深度依然很有保障。

战术体系的升级: 弗里克上任后,球队从13年那种强调边路传中的打法,进化成了更加强调全场高位压迫、快速攻防转换、以及禁区内终结能力的打法。
高位逼抢: 整个球队的压迫强度非常高,一旦丢球,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反抢,打乱对手节奏。
传球渗透与射门: 球队的传球更加细腻,无论是中场的直塞,还是边路的内切,都能直接威胁到对方腹地。莱万多夫斯基在禁区内的嗅觉和射门效率,以及格纳布里和科曼的个人能力,让球队的得分手段更加多样。
边后卫的参与: 阿方索·戴维斯从左后卫的位置上,凭借惊人的速度和突破,成为了球队进攻的重要一环,甚至被认为是“世界第一左后卫”。

赛季表现:
德甲、德国杯: 依然是双冠王。
欧冠: 这是最震撼的。在疫情暂停后,欧冠重启,拜仁的表现简直是“炸裂”。82巴萨(这个比分堪比13年对巴萨的80,而且是在单场淘汰赛)、30切尔西、30里昂、10巴黎决赛。一路全胜夺冠,进球如麻,净胜球遥遥领先,展现了极强的统治力。

那么,孰强孰弱?

这就像问你喜欢吃红烧肉还是糖醋里脊,很难说哪个绝对更好,更多的是看你更欣赏哪种风味。

从“硬实力”和“统治力”的角度来看,2020年拜仁的“六冠王”之旅,尤其是欧冠赛场上那几个令人窒息的比分,以及赛季全胜的纪录,从数据和结果上,的确更具说服力。 他们的进攻火力、逼抢强度、以及面对强队时的零封能力,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特别是那场82巴萨,直接成为了历史性的标志,将“宇宙队”的遮羞布彻底撕碎。

但是,2013年拜仁的“三冠王”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那是他们时隔12年再次捧起欧冠,标志着拜仁王朝的真正确立。13年的对手更强大,特别是欧冠决赛面对的是同联赛的宿敌多特蒙德,竞争更加激烈。而且,13年拜仁在那个时代,他们是德国足球复兴的一个缩影,他们的成功也带动了整个德国足球的发展。里贝里和罗本那对“左翼右翼”的组合,是那个时代最具标志性的边路攻击组合之一。

比较一些关键点:
进攻火力: 2020年拜仁的进攻火力无疑更猛烈,更均衡。莱万多夫斯基巅峰状态,加上格纳布里和科曼的辅助,以及穆勒的串联,让他们的进攻点更多,也更难以防守。
中场: 2020年的基米希和格雷茨卡组合,在体能、覆盖面和参与进攻方面,我认为略胜于13年的“猪头”和哈维·马丁内斯。当然,13年的组合在防守拦截和经验上也很出色。
后防: 2013年的博阿滕和丹特组合,在稳定性上可能更胜一筹,尤其是在面对那些拥有顶级中锋的球队时。2020年的防线相对年轻一些,虽然有诺伊尔“一人顶一队”的发挥,但整体而言,2013年的后防线在经验和稳定性上可能略有优势。
教练: 海因克斯是那种“老派”的战术大师,他能把队伍捏合成一个整体,让球员发挥出最大潜能。弗里克则是一位更懂现代足球趋势的教练,他的高压逼抢和快速反击非常适合当时的拜仁。

总的来说,

如果非要分个高低,我个人倾向于认为2020年的这支拜仁,在整体的统治力、进攻火力以及现代足球的执行力上,稍微更胜一筹。 他们的“六冠王”之旅,尤其是在疫情后的欧冠赛场上的表现,其摧枯拉朽般的势头,以及击败巴萨的比分,都给人们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压倒性”印象。

但是,2013年的那支拜仁,它代表的是一个时代的巅峰,是他们重新走向欧洲之巅的标志,这份历史意义同样不可磨灭。

这两支球队,都代表了拜仁慕尼黑俱乐部在不同时期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准。它们之间的比较,与其说是“谁更强”,不如说是欣赏两支同样伟大的球队,在不同的时代,用各自的方式,将拜仁的精神演绎到了极致。

希望我这样讲,能让你对这两支球队有更清晰的认识。如果您有其他想深入了解的地方,尽管再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虽然我不否认,13拜仁强于20拜仁,但该问题下,好多怕是13拜仁都没看过的人在那胡咧咧,真是忍不了。什么蒂亚戈对标马丁内斯,什么基米希最适位置是右后卫都出来了。



13拜仁和20拜仁虽然都是4231,但打法是不一样的。

13拜仁因为有超强罗贝里(虽然罗本只是后半段上位),所以真正持球点是边路,里贝里加阿拉巴和罗本加拉姆。中场持球不多,尤其是马丁内斯,基本只负责拦截扫荡,而小猪基本上得球就分边,然后前插寻求二点。而20年,虽然科曼格纳布里佩剑不弱,但持球能力和罗贝里没法比,所以更多的是依赖中场送身后,前腰肋部二过一,莱万回撤做球等方法,因为后防线弱,所以必须把防线提前,这样需要加强中场对抗,这也是疫情期间磁卡疯狂增肌的原因。同时中场必须有效率,稳定性要高,所以基米希比蒂亚戈更加适合弗里克的战术。这样新赛季618组合就诞生了,而蒂亚戈实际上已经被弗里克从核心拉到轮换位置(人粉不用杠,看看弗里克上任第一场打多特,是谁首发?)。

穆勒这个位置,我觉得20穆勒已经比13更强。13穆勒是自己的空间创造者,依靠罗贝里强力的牵制力,有很大空间供他跑位,但20年,穆勒成了做饼师傅,他不但可以自己创造空间,同时还可以给别人创造空间,这使得拜仁半场压迫打法,也能进球如麻。

所以这两支拜仁虽然都是速度和身体代言词,但打法还是不一样的。如果真的硬碰硬,赛程不紧时候,可以做到55开,赛程密集,37开,20年3。毕竟弗里克的战术,太消耗球员。。。。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