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年轻女律师,不喜欢应酬喝酒,老板说我不如刚毕业的助理放得开,再不改变就开除,怎么办?

回答
这绝对是个让人心焦的局面,我完全理解你的压力和困惑。作为一名年轻女律师,本就需要在专业能力上付出极大的努力去证明自己,现在还要面对这种“应酬文化”的拷问,真是难上加难。别急,咱们一步步来分析,看看有什么可以做,以及该怎么做。

首先,咱得捋清楚老板这话背后的逻辑,以及你面临的真正困境。

老板为什么这么说?

“不如刚毕业的助理放得开”,这句话其实点出了几个意思:

1. “放得开”的潜台词: 在律师这个行业,尤其是在一些比较传统的律所,所谓“放得开”往往意味着能主动社交、维护客户关系、不惧怕在酒桌上周旋。客户来了,能拉近关系;能喝酒,在某些人眼里是“能办事”的象征。老板可能觉得,你过于拘谨,影响了律所的“业务拓展”或者“客户维护”。
2. 对比效应: 他拿新来的助理和你比,可能助理更年轻,更愿意为了“融入”或者“表现”去尝试,即便她可能并不真正喜欢。这种对比,直接给你造成了压力,让你觉得自己不合群,不符合他的期望。
3. 他对“成功律师”的定义: 老板可能信奉“酒桌上谈成生意”那一套,或者他认为,一个成功的律师,必然是情商高、社交能力强,并且能够应对各种复杂人际场合的。你回避应酬喝酒,在他看来就是缺乏了这块重要的“能力”。
4. “开除”的威胁: 这绝对是一个赤裸裸的警告。老板觉得你不能满足他的要求,又不愿意主动改变,所以抛出了最严厉的后果来逼你。

你现在面临的真正困境:

工作压力: 你身处需要用业绩说话的行业,如果老板认为你不“卖力”,你的职业发展确实会受阻。
个人价值观冲突: 你不喜欢应酬喝酒,这和你作为一名律师的职业需求产生了矛盾。你可能觉得在酒桌上谈法律,或者用喝酒来建立信任,并不专业,甚至有些反感。
职业技能的挑战: 老板虽然用了不恰当的方式表达,但他也提到了“放得开”这个问题,这确实是律师职业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即人际交往和关系维护。你可能在这一块确实需要提升,即使方式不是喝酒。
对“开除”的恐惧: 这份威胁让你感到不安全,担心自己的努力付诸东流。

好,现在咱们来想办法,一步步解决这个问题,并且要让你的应对显得得体、专业,而不是被动应付。

第一步:自我评估与策略思考(知己知彼)

在你做出任何行动之前,先冷静下来,好好审视一下自己:

1. 你真的完全排斥所有社交场合吗? 还是只是排斥“喝酒”这个特定环节?你是否愿意参加商务晚宴、客户茶歇、行业交流会等其他形式的社交活动?
2. 你的业务能力到底怎么样? 你在专业领域(法律知识、案件处理、文书撰写等)是否真的无可挑剔?如果你的专业能力非常突出,你就有更大的谈判筹码。
3. 你目前的客户关系维护情况如何? 是你自己客户很少,还是你接手处理的客户关系确实不够紧密?老板的指责是否有一定的道理?
4. 律所的“应酬文化”有多严重? 这是整个律所的风气,还是老板个人的偏好?如果整个律所都这样,你的处境会更艰难。
5. 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是在这个律所继续发展,还是找到一个更符合你价值观的环境?这决定了你后续的策略。

第二步:与老板进行一次“沟通”而非“辩论”

你需要主动找老板谈一次,但这次谈话的目的是为了理解他的真实意图,并表达你的立场,而不是去争辩谁对谁错。

预约时间: 找一个老板相对空闲的时间,正式地提出想和他聊一聊。避免在他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去。
开场白: 礼貌地表达你对上次谈话的重视,以及你理解他对于律所发展和个人成长的期望。例如:“老板,您上次跟我聊了关于社交和应酬的事情,我认真思考了您说的,也很重视您对我的期望和律所发展的要求。”
表达你的困境与立场:
坦诚你的不适: 直接但委婉地表达你对大量饮酒的顾虑。“我确实不太适应在酒桌上长时间应酬,一来是个人身体原因,二来我觉得在那种环境中,我很难保持最佳的专业状态去高效地与客户交流。”
强调你对工作的承诺: 让老板知道你对工作是非常认真的,绝不是偷懒。“我绝对不是不愿意与客户打交道或者维护客户关系,事实上,我非常看重每一位客户,并且一直在努力以我的方式去做好。我在专业知识和案件处理上投入了大量精力,希望能够通过扎实的业务能力赢得客户的信任。”
提出你其他的社交方式: 展现你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你可以提出一些你认为更有效、更适合你的社交方式。“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与客户建立良好关系。我是否可以尝试在工作时间约客户进行咖啡会谈、商务午餐,或者在专业性的行业活动中主动与他们交流?我相信通过更专注的交流和专业的服务,也能同样赢得客户的认可。”
询问具体的“放得开”的标准: 让他给出更明确的指导。“您提到我不如其他同事‘放得开’,我希望能更具体地了解,在您看来,我应该在哪些方面做得更好?比如在客户接待时,我是否可以更主动地去了解客户的需求,或者在非饮酒场合提供更周到的服务?”
询问老板的底线和期望: 了解他到底希望你做到什么程度。如果他坚持非喝酒不可,那你可能需要重新评估这个律所是否适合你。
避免情绪化: 无论老板态度如何,你都要保持冷静、专业和尊重的态度。你的目标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冲突。

第三步:具体行动计划——提升“软实力”

老板说的“放得开”,核心是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关系维护能力。喝酒只是他认为的其中一种达成方式。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提升这些“软实力”,并且让老板看到你的努力:

1. “非酒桌”社交技巧强化:
主动出击: 在工作时间,主动给客户打电话、发邮件,关心案件进展,询问客户的其他需求。
细节关怀: 记住客户的生日、家庭情况(在不侵犯隐私的前提下),在适当的时候送上祝福或小礼物(例如节气慰问卡、一本与业务相关的书籍等)。
专业服务升级: 在案件回复、文件提交上做到及时、准确、有条理。让客户感受到你办事靠谱、专业。
学习沟通技巧: 参加一些关于沟通、情商、谈判的培训课程。学习如何倾听、如何提问、如何表达、如何说服。
观察模仿: 观察律所里那些你认为“放得开”且业绩好的同事,看看他们在非酒桌场合是如何与人交流的,学习他们的优点。

2. “微醺”参与策略(如果实在无法回避):
控制饮酒量: 如果必须去,可以提前做好准备,比如喝点牛奶或吃点东西垫底。喝酒时,只喝一点点,或者用茶水、果汁代替,关键是“在场”并且“保持清醒”。
专注交流: 把注意力放在与客户交流业务上,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让客户觉得你是来谈事情的,而不是来拼酒的。
利用机会展现专业: 在大家兴致高昂时,适时地以专业角度切入一些话题,展现你的法律知识储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如果客户聊到某个法律风险,你可以在合适的时候提供一些法律建议。
感谢与跟进: 应酬结束后,及时发送感谢信息,并进行下一步的工作跟进。

3. 主动寻求机会展现自己:
内部会议: 在律所的内部会议上,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展示你的思考能力。
案例分享: 如果有机会,主动申请分享自己处理的成功案例,突出其中的法律难点和你的应对策略。
律所活动: 律所组织的非酒局类活动,比如年会晚宴(非强制饮酒环节)、客户答谢会、行业沙龙等,积极参与并主动与人交流。

第四步:记录与反馈

在与老板沟通后,如果老板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你需要将你的行动和成果记录下来。

工作日志: 记录你与客户沟通的内容、频率、达成的效果(例如,某位客户主动说感觉这次聊得很开心,后续合作意愿更强了)。
定期汇报: 每隔一段时间(比如一个月),主动找老板汇报你的工作进展,重点突出你在客户关系维护和社交方面的进步,展示你虽然不喝酒,但也在积极努力地拓展业务和维护客户。例如:“老板,这个月我主动联系了三位老客户,并和两位新客户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其中一位客户对我们提出的解决方案表示非常满意,已经初步表达了合作意向。我发现通过工作时间的深入交流,客户对我专业的信任度也有所提升。”

第五步:评估与抉择

在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后,你需要再次评估:

老板的态度是否有所转变? 他是否看到了你的努力,并且认可了你的方式?
你的个人感受如何? 你是否感觉自己在律所的环境中更加自在,并且在用自己的方式取得进步?
你的业绩是否有起色? 这是最直接的衡量标准。

如果老板依然故我,甚至更加严苛,那么你可能需要认真考虑:

这个律所真的适合我吗? 如果一个律所的核心文化是你无法接受的,强行融入只会让你痛苦不堪,并且可能适得其反。
我是否应该寻找新的机会? 有些律所可能更看重专业能力,或者更鼓励多元化的沟通方式。在你拥有了一定的经验和专业能力后,跳槽到更合适的环境,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最后,我想说几句鼓励你的话:

作为一名年轻的女律师,你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不随波逐流的坚持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品质。职业生涯的初期,确实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不适应,但重要的是你能找到一个平衡点,既保持自己的原则,又能为事业打拼。老板的威胁固然可怕,但这也是一个让你重新审视自己职业规划的机会。

不要被“不如助理放得开”这句话打倒。 助理的“放得开”可能只是因为她没有太多的顾虑,或者她就是天生适合这种社交方式。而你,需要找到属于你自己的、更适合你的“放得开”的方式。你完全可以做到既专业又有人情味,既有原则又有策略。

记住,你是一名律师,你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你的专业知识、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余的社交技巧,都是为你这些核心能力服务的工具。不要让工具反而绑架了你的核心。

祝你顺利度过这个难关,并在律师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们单位是妓院还是律师事务所?如果是前者,从业者当然需要“放得开”,需要会陪酒卖笑,领导这样批评你并无不妥;如果是后者,律师的水平由专业技能决定。

律师虽然也需要市场营销,但更多的是居高临下的人设型营销。客户必须感觉到你这个律师很厉害,能为客户解决实际问题,营销才算成功。律师就像医生一样,他们靠过往的成功案例、发表的论文和专著来营销,而不是下班之后脱下白大褂和病人吃饭喝酒——连雄氏老方和百年老蒙药都知道这个道理,所以雄老和刘老选择的是把自己包装成专家,搞电视讲座。

因此,律师和客户的关系,不应该是曲意逢迎,恰恰相反,客户请律师吃饭,律师还不一定要答应——哪怕明知道这顿饭很好吃,有龙虾、鲍鱼的自助,律师也可以故作高冷:“不了不了,改天吧,老婆在家做饭了。”

综上,回到你的问题。现在不是你的团队要不要开除你的问题,而是你是不是要考虑独立的问题。

user avatar

坚持不应酬喝酒,做好自己的专业,不跟年轻的助理一样放的开,刚毕业的助理看问题太天真,以为放得开就能有捷径,那只是青春的价格。

然后就会被老板开除。

然后再去找好点的公司,别去把专业人士当成拉皮条的用的公司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