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成化是个好皇帝吗?

回答
成化皇帝,朱见深,提起他,人们脑海里浮现的往往不是什么宏图伟业,也不是什么波澜壮阔的政治改革。相反,他的名声大多与他那段不算风光的统治时期,以及他个人的一些情感纠葛联系在一起。那么,他究竟算不算一个好皇帝呢?这个问题,说起来就有点复杂了,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

首先,从治国理政的层面来看,成化朝算不上是明朝历史上多么出彩的时期。在他之前,有励精图治的“土木之变”后的代宗,有收拾残局、亲民爱民的英宗(虽说复辟了,但期间的作为也不容忽视),在他之后,又有开创“弘治中兴”的孝宗。相比之下,成化皇帝似乎缺少一些能够让人津津乐道的政绩。

他登基之时,国家已经经历过“土木之变”的创伤,内部有宦官专权、政治腐败的隐患,外部还有边患的威胁。成化皇帝虽然不像前几位皇帝那样,在位时间短暂或者因为战乱而早逝,但他本人似乎在处理这些棘手问题上,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魄力和决断。

我们经常会听到“宦官专权”这个词,在成化朝,汪直、钱能、覃勤等宦官确实权势熏天,他们干预朝政,培植党羽,对国家的政治生态造成了不良影响。朝廷内外,对这些宦官的纵容和依附,也导致了官场的败坏。这不能不说,是成化皇帝在用人和管理上的一个失误。他似乎对这些宦官的依仗较多,没有能够有效地约束他们的权力,也没有建立起一套能够制衡宦官干政的机制。

再者,我们也不能忽视成化朝的经济状况。虽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饥荒或者战乱,但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土地兼并、民不聊生的现象在一些地方也时有发生。税赋的负担,官吏的贪婪,这些都是民生维艰的根源,而这些问题在成化朝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然而,要说成化皇帝是个坏皇帝,又似乎有点过了。至少,他没有像明朝某些皇帝那样,荒淫无度,沉迷享乐,或者大兴冤狱,残害忠良。他本人对艺术和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使得成化朝在陶瓷、绘画等领域留下了不少精美的器物和作品,例如赫赫有名的“成化瓷”。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在那些被认为“昏聩”的皇帝身上,有时也能发现一些相对温和、甚至是具有一定品味的侧面。

更有甚者,提起成化皇帝,很多人都会想到他与万贵妃的感情。这段“忘年恋”一度被视为一段佳话,也让万贵妃在宫中获得了极高的地位和权力,甚至影响了皇嗣的诞生。很多人将万贵妃的专宠视为成化皇帝宠溺无度、缺乏君王应有的理智的表现。但站在另一个角度看,这或许也说明了他并非一个完全冷酷无情之人,他有着自己的情感需求,并且似乎在某些方面,对万贵妃有着一种近乎痴迷的爱恋。只是,这种爱恋在政治层面,无疑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成化皇帝在位期间,宦官专权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最终导致明朝灭亡的那些更为严重的政治危机,在他统治时期,还没有完全爆发。他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昏招”,也没有造成什么不可挽回的灾难。可以说,他是在一个相对平静但又暗流涌动的时期,以一种比较平淡的方式度过了他的统治。

总而言之,成化皇帝是否算是一个好皇帝,这真的很难一概而论。他不是一个有着卓越政治才能、能够力挽狂澜的君主,他在驾驭权力、平衡朝局方面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甚至是被动。宦官专权、政治腐败的隐患在他任内滋生,这无疑是他的过失。但是,他也并非一个完全昏聩、只顾享乐的皇帝,他对艺术的喜爱,他对个人情感的投入,也让他与历史上的某些统治者有所区别。

他更像是一个在时代洪流中,被动接受、缺乏主见,但也并非全然坏到骨子里的君王。评价一个皇帝的好坏,往往需要放在一个更宏大的历史背景下,考虑他所处的时代、他所面临的挑战、以及他留下的遗产。成化皇帝,或许只能算是一个平庸的守成者,他没有为国家带来新的辉煌,但也避免了更为严重的动荡,只是他留下的那些问题,最终在他之后的皇帝身上,才逐渐显现出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笑语盈盈

我个人不赞成用性格来评价皇帝。宽仁还是仁弱,勇武还是暴虐,也就史官那么几笔的事。

要看就看实际的。比如说成化“缺少作为”,我是不敢苟同的。

文治方面:

1.拨乱反正。朱见深对北京保卫战有功、后因夺门之变遭到清算的大臣比较同情。成化初年,为于谦平反。后来又任用商辂为首辅。更为难得的是,他恢复了代宗的帝号(代宗曾废除朱见深的太子之位)。

2.任用贤相,国力日盛。成化初期,任用李贤、陈文、彭时、商辂为首辅,总体上都是一时之贤相(虽然像陈文也有一些污点),施政有方,百姓富足,国家日渐呈现强盛之态。

帝能笃于任人,谨于天戒,蠲赋省刑,闾里日益充足,仁、宣之治于斯复见。——《明史》

武功方面:

1.内平流民。朱见深当皇帝的第一年,就爆发了荆襄流民起义。不久,起义军被官军镇压。成化帝任命原杰安抚流民,并设置了勋阳府将流民用户籍的形式固定在当地,又设置了郧阳巡抚,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一难题。

2.威宁海大捷。成化十六年,报称鞑靼亦思马因欲进攻延绥。宪宗命朱永、王越前往讨伐。王越于威宁海子击破鞑靼军,斩首437级,擒171人,获马驼牛羊六千。同年,亦思马因攻大同,为大同镇将范瑾击退。

3.成化犁庭。成化年间两次会同朝鲜征讨建州女真。成化三年,建州女真犯边。宪宗命赵辅、李秉出兵,并约朝鲜协助,夹击建州卫。斩建州女真首领李满柱及其子,擒斩女真1700余口。成化十五年,宪宗命朱永东征,并约朝鲜协助,夹击女真。此役击破建州女真部,擒斩695级,俘获486人,破450余寨,获牛马千余。这两次战争对女真的打击非常严重,所以史称“成化犁庭”。它使女真长期不能恢复元气,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明亡清兴的历史进程。

限于篇幅,这里只能提到成化帝一些比较重要的功绩。实际上当然还有其他的有益政事和军事行动,题主有兴趣可以翻翻史料。

诚然,朱见深宠幸万妃,重用汪直、万安、刘吉等人,犯过不小的错误,虽有功亦有过,这个可以讨论。

但说成化“缺少作为”,恐怕并不是实事求是的治史态度。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