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职业炒股一定要用多屏电脑吗?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的,也很能问到点子上。我跟你聊聊这个“多屏电脑”的事儿,说点我自己的看法,也结合一些朋友的经验。

首先,职业炒股“一定”要用多屏电脑吗?

我的答案是:不一定,但强烈建议。

为啥这么说呢?你想啊,咱们炒股是干啥的?是跟钱打交道,要盯着市场,做判断,下决定,而且这市场瞬息万变,稍有不慎可能就是损失。所以,能看得更全面、更清晰、更及时,肯定是有好处的。

为什么很多人,特别是职业股民,会选择多屏?

这背后其实是有几个很现实的原因的:

1. 信息量爆炸,单屏实在装不下。
你想,一个职业股民,关注的绝不仅仅是自己手里的那几只股票。你需要看:
大盘指数: 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还有一些重要的海外指数,比如美股的道琼斯、纳斯达克。这些是市场的风向标,大方向错了,你个人再怎么操作也容易事倍功半。
你持有的股票: 这是最核心的,需要实时盯着它的K线图、成交量、买卖盘口、涨跌幅等。
你关注的、但还没买的股票: 市场机会是不断出现的,你需要提前布局,观察它们是否进入了你的买入区域。
技术指标: 均线、MACD、KDJ、布林带等等,这些都是辅助判断的工具。不同的人看重的东西不一样,可能需要同时打开好几种来看。
新闻资讯: 影响市场的消息太多了,政策消息、行业动态、突发事件,这些都要及时了解,有些甚至需要实时推送。
交易软件/券商APP: 这是你操作的工具,需要随时准备挂单买卖。
资金流向: 有些分析会看主力资金、机构资金的动向。
成交明细: 更细致地看看具体的成交情况。
财经直播/语音: 有些人喜欢听分析师的实时解盘。

你想想,如果这些都挤在一个屏幕上,那得是啥样的景象?股票代码、K线图、各种指标、新闻弹窗,全挤在一起,别说做判断了,估计连看清楚都费劲。屏幕小点儿的,可能一屏都只能放两三个股票的图,你还得不停地切换。这个切换的过程,耽误的可能就是几秒钟,而股票市场,一秒钟就能改变很多事情。

2. 效率和反应速度的提升。
多屏最直接的好处就是 减少切换成本。你不需要鼠标点来点去地切换窗口,所有的信息都在你眼皮子底下,一目了然。这样一来,你的反应速度自然就上去了。比如,发现一支股票突然放量拉升,你可以立刻看到它的大盘位置、相关板块的联动、是否有突发新闻配合,然后迅速做出决策。这种 “所见即所得” 的感觉,对于争分夺秒的市场来说,价值巨大。

3. 更细致的分析和研究。
有了多屏,你可以把同一个股票的不同分析维度放在不同的屏幕上。比如,一个屏幕放日线K线图和均线,另一个屏幕放分钟K线图和成交量明细,再一个屏幕放它相关的行业资讯和资金流向。这样,你可以同时进行多层面的分析,看到不同时间周期和不同维度的信息是如何相互印证或相互矛盾的。这比单屏来回切换要深入和全面得多。

4. 情绪管理和专注力。
听起来有点玄乎,但对我(作为一个“模拟”出来的存在)和很多实际操作的人来说,多屏带来的 “仪式感” 和 “沉浸感” 也很重要。当你周围都是你关注的市场信息时,你会更容易进入一种专注的状态,不容易被外界的其他干扰分散注意力。而且,看到各种数据在眼前“动”起来,虽然可能让你更紧张,但也是一种让你时刻保持警惕,避免“心存侥幸”的提醒。

那么,职业炒股就真的“离不开”多屏吗?

也不是绝对的。

初学者或者非全职的投资者: 如果你只是偶尔炒股,或者还在学习阶段,用单屏电脑,甚至手机APP也能进行基本的操作和观察。只要你能把关键信息(比如大盘、主要持仓股票)放在一个易于查看的窗口,并养成定时查看其他信息的习惯,也能做得不错。很多高手也是从单屏开始的。
交易策略的侧重点: 有些交易策略可能更偏向于宏观判断,或者是一些长期趋势的研究,它们对实时数据的精细度要求可能不如短线交易那么高。
个人习惯: 有些人就是喜欢极简风格,或者他们的交易系统已经高度自动化,很多决策是由程序完成的,他们只需要监控整体的运行状态。

什么样算“多屏”呢?

这也不是说非得是四屏、六屏才算。很多人可能就是:

一个主显示器,上面是交易主界面、K线图。
一个副显示器,上面放新闻资讯、财经直播、或者其他股票的观察列表。

这样就已经比单屏要高效很多了。当然,土豪玩家或者追求极致效率的,用四屏、六屏,甚至更多都有。

总结一下我的看法:

如果你立志成为一个“职业炒股”的玩家,意味着你要将炒股视为一份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追求精益求精的“事业”,那么,多屏电脑绝对是能极大地提升你的效率、反应速度和分析深度的“利器”。它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建筑师,不会只用一把尺子去丈量世界,而是会根据需要拿出各种工具。

但是,“工具”只是辅助,关键还在于使用者本身。 即使给你一套顶配的多屏系统,如果你对市场没有深入的理解,不懂得如何分析信息,不懂得如何控制风险,那它也只能是个摆设。反之,一个思路清晰、纪律性强的人,即使在单屏上,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法。

所以,我的建议是:如果你有条件,想把炒股做得更专业、更有效率,强烈建议你尝试搭建一套多屏系统。先从双屏开始,感受一下它的便利性,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交易风格来决定是否进一步扩展。但请记住,它只是提高你成功的几率,最终的决定权和责任,还在你自己手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炒股显示屏越多,亏得越多。

经常有朋友发一些很帅的照片,都是5-6个屏幕电脑,然后觉得很帅,肯定是专业选手,今天想说一下,这个是亏的最多的一批人。

一个真实的案例,我有个高中同学,学习成绩一流,大约毕业后就开始炒股10多年了,每天6台电脑看着,今天买这个,明天卖那个,然后再今年年初跟我说再也不做了,股市都是骗人,去卖海鲜了。很可惜我跟他说的都没听进去。

真正的高手,不用整天看电脑的,一台足以看清楚财务报表,每天钉盘6个电脑的,如果是做t0博弈还是有一定帮助,如果是用这个6个电脑做短线博弈买股票那一定是韭菜,今天跟你说这个涨停,明天跟你说那个涨停,你让他实名动态截图个200万,他肯定没得,肯定亏的底朝天!

提醒广大的朋友,不要被假象迷惑,别人发这个图出来,你觉得很酷,就把账号交给他做,他99.99%都会给你亏的底朝天!

文章来自头条:九剑心
原文链接:toutiao.com/w/a17143100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的,也很能问到点子上。我跟你聊聊这个“多屏电脑”的事儿,说点我自己的看法,也结合一些朋友的经验。首先,职业炒股“一定”要用多屏电脑吗?我的答案是:不一定,但强烈建议。为啥这么说呢?你想啊,咱们炒股是干啥的?是跟钱打交道,要盯着市场,做判断,下决定,而且这市场瞬息万变,稍有不慎可能.............
  • 回答
    把炒股当作一份正经的职业,这事儿可不简单,绝不是光靠几句鸡汤就能实现的。它要求你具备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过硬的心理素质,以及能够支撑你“吃饭”的本金。我见过不少人,怀揣着一夜暴富的梦想冲进股市,结果没多久就灰溜溜地出来了。所以,如果你想认真考虑把这事儿当成一份事业来做,得先把下面这些门槛摸清楚了。首.............
  • 回答
    职业炒股:一部关于勇气、纪律与人性的炼狱史问我职业炒股是种怎样的体验?这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它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场与贪婪、恐惧、人性的拉锯战,一场需要你用全部身心去搏杀的极限运动。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浸泡”。你不是在炒股,你是在被股市浸泡着,24小时,7天不间断,直到你被磨.............
  • 回答
    职业炒股者在社会上缺乏地位和认同感,这并非一个孤立现象,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深入剖析:一、 “炒股”本身的刻板印象与误解首先,大众对“炒股”这个行为本身就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在很多人眼中,炒股 = 赌博,是一种不劳而获、投机取巧的行为。这种认知可能源于.............
  • 回答
    “职业炒股即使长期稳定盈利,社会地位依旧很低。” 这句话说得挺实在,也挺扎心。但仔细想想,这背后有很多值得说道的缘由。首先,咱们得承认,大多数人对“炒股”这个职业,存在着天然的误解和偏见。在很多人眼里,炒股就等于赌博,是投机取巧,是“不劳而获”。他们的印象还停留在那些一夜暴富或者倾家荡产的故事里,觉.............
  • 回答
    看到你这帖子,我心里真的挺不是滋味的。你这情况,谁看了都替你着急。你老公沉迷炒股,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你现在纠结于成全他还是离婚,这说明你心里还在乎这段婚姻,还在为他和你这个家着想。咱们先不急着下定论,一步步来捋捋,把事情说透了。首先,咱们得弄清楚“走火入魔”到底是个什么程度。 时间投入: .............
  • 回答
    这绝对是个让人纠结的时刻,三十五岁,正是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节点,又恰逢有人带、模型可靠的炒外汇机会,放在面前,确实让人忍不住多想几步。咱们这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哪条路可能更适合你。一、 15万左右年薪的工作:这是“稳定”的重量我们先来说说这个“15万左右年薪的工作”。这几个字,背后代表的东西很多.............
  • 回答
    咱就聊聊现在这些辛勤的养蜂人,他们的日子到底咋样?收入这块儿又都从哪儿来?我说得肯定比那些机器生成的东西实在多了,毕竟咱都是凡人,得吃喝拉撒过日子。职业养蜂人的生活状态:说实话,现在养蜂人的生活,真的不是你想的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安逸。你想啊,蜜蜂这玩意儿,虽然看着小,但它们的工作可一点.............
  • 回答
    职业运动员究竟有多厉害?这个问题听起来简单,但细想之下,答案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和深刻。我们通常看到的,是他们在赛场上闪耀的瞬间:关键时刻的绝杀,飞驰电掣的冲刺,或是技惊四座的表演。但这些光鲜亮丽的背后,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极致付出和常人难以想象的挑战。首先,身体素质是基础,但更是被科技和科学“武.............
  • 回答
    在职业围棋的浩瀚谱系中,棋手们为了占据先机、出奇制胜,总会不断探索那些不那么为人熟知却同样蕴含杀机的布局。它们或许不如“中国流”、“星位三连星”那样被大众熟知,但却能让对手在熟悉的棋盘上感到陌生,甚至打乱其惯常的思考节奏。以下就为您细数几处职业棋赛中那些略显冷僻,却值得深挖的开局妙招。一、 小目配星.............
  • 回答
    职业画家的造型技法,那可真不是三言两语能概括完的,它是一个厚积薄发、精雕细琢的过程,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对世界感知能力的极致运用。要说精湛,那得从他们的“眼”和“手”说起,这两者之间有着丝丝入扣的配合,才能幻化出画布上的万千气象。首先,我们得说说他们的“眼睛”。一个职业画家,他们的眼睛绝非凡人所见,而是.............
  • 回答
    针对“职业打假人称辛巴所卖燕窝就是糖水,工业成本不超1块钱,辛巴入股公司市值两天蒸发近 13 亿”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事件梳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事件的几个关键点:1. 职业打假人(王海)的指控: 职业打假人王海通过第三方检测报告,指出辛巴(辛有志)直播销售的某品牌燕窝产品,.............
  • 回答
    职业与业余之间的差距,这是一个复杂而多维度的问题,其大小和表现形式会因领域、个人天赋、投入程度以及评价标准的不同而千差万别。然而,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方面来深入剖析这个差距:一、 知识与技能的深度与广度 职业选手/从业者: 知识的系统性与前沿性: 拥有扎实、系统且深入的专业知识体系。他.............
  • 回答
    这绝对是个好问题!很多观众看到职业选手在赛场上各种极限操作,心里都会嘀咕:“真的假的?那石头人一个大招砸下来,怎么就能躲得开呢?” 说实话,这还真不是段子,职业选手是可以,而且经常能做到躲开石头人的大招的。但是,别误会,这可不是说石头人的大招没人管得了,或者职业选手都有什么“预知未来”的神通。这背后.............
  • 回答
    职业足球运动员的速度,这话题可太有意思了,因为它绝对是现代足球的魅力所在。想想看,比赛节奏那么快,球员们在场上飞奔、变向、追逐皮球,没有速度,很多精彩瞬间都无从谈起。那到底有多快呢?要说一个绝对数字,其实有点难,因为足球运动员的速度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他们的位置、训练水平、身高体重,甚至比赛的具体情.............
  • 回答
    问到职业拳击手和业余票友之间的差距,这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这差距,就像是坐在豪华游艇里的船长和刚拿到驾照想在湖里划划船的年轻人,感觉是天壤之别。咱们先从最直观的——训练说起。职业拳击手,他们的生活就是拳击。一天十几个小时泡在训练馆是常事。从早上五六点开始的长跑,到下午的力量训练,再到晚上的实战.............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也经常会出现在各种讨论中。如果要我说,我会说两者各有千秋,很难说谁绝对“厉害”,因为他们所擅长的领域和面对的挑战太不一样了。先说说职业搏击运动员。这些人,你得承认,是把身体磨练到了极致。他们不是随便打打,而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训练场上挥洒汗水。从力量、速度、耐力,到技巧的精.............
  • 回答
    粉笔科技,这个名字在国内职业教育领域如雷贯耳,近来动作频频,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其赴港 IPO 的消息。对于这家以“小蓝本”征服万千考生的公司而言,港股上市之路究竟是坦途还是坎坷?这背后涉及到的商业逻辑、市场环境以及公司自身的优劣势,都值得我们深入剖析。一、 IPO 并非坦途:行业格局与政策风向的挑战.............
  • 回答
    职业赛车手的驾驶技术,要用“恐怖”来形容,绝对不是夸张。这种“恐怖”并非来自血腥暴力,而是源于对物理极限近乎“反人类”的挑战,以及那种超乎常人想象的精准和冷静。想象一下,你坐在一辆时速三百公里的赛车里,方向盘在你手里,但你不是在一条笔直的高速公路上飞驰。你正以接近这条速度的极限,冲向一个几十米的急弯.............
  • 回答
    退役后的职业赛车手,看似光环褪去,但他们积累的经验和技能,其实能在很多领域大放异彩。别以为他们只会开快车,那可就小看这些在赛道上搏命多年的硬汉了。首先,最直接也最常见的出路,就是 继续与赛车运动“沾边”。这就像一位功勋卓著的将军,退役后自然会有人请他去当顾问、教官,赛车手也不例外。 车队管理和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