蛏子。
这是我唯一一次被食物吓到~
大家都吃过蛏子,但有谁把蛏子剥开了洗过吗?
我第一次自己洗蛏子的时候就被吓了一大跳。
剥开第一个蛏子后,发现里面有一条透明的一头是红色的细长怪虫子!吓得我赶紧扔掉。
剥开第二个蛏子,卧槽里面还是有一条怪虫子!比第一条还要长!头皮都发麻了!
剥开第三第四个……怎么还是有?看起来好像还在蠕动的样子!!
莫非……
赶紧打开度娘一查:
所谓的透明“虫子”其实是蛏子体内的器官“胃部搅拌器”,学名叫“晶杆”,呈半透明明胶样棒状,大约两三厘米长,其中一端大约有四分之一的部分会有血色。
由于一般人煮蛏子的时候,并不会把它掰开来,而等蛏子煮熟后,晶杆已经溶解,所以大部分人都不知道。
发现网上很多人和我有类似的经历(๑˙ー˙๑)
———————————分隔线——————————
很多人质疑我,蛏子为什么要掰开壳来洗,好吧,你们不懂一个第一次烧蛏子的有点洁癖的人的心理……
魔鬼鱼。这里指 鳐科 的鱼们,常见的有 鬼蝠鲼 (读音 “服粪”,不会念去面壁),经常在水族馆看见,可以长的很大很大。身体扁扁的像可以飞一样,如图。
经常可以再水族馆看见,很大只又呆萌呆萌的还有点帅,还可以与人一起游泳。
另一种常见的就是可以吃的 孔鳐 ,俗称老板鱼。这个就比较惨了搜出来都是海鲜。
呃,这个图不知道说什么好。
怎么,是不是一点也不恐怖,而且还呆萌可爱。但是我要说的是这货的另一种形态。
魔鬼鱼干!
高能预警!非战斗人员退散!
你好,人类。
你好我是土星来的,不知道为什么被挂在海鲜市场里。
愚蠢的地球人啊
看着我深邃的眼睛。
是不是画风突变。
脑洞超大的11区人民甚至将它做成了游戏,让你再手机里晒出各种惊悚的鱼干 -_-|||。
当然再恐怖也不妨碍我们吃它。
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
另外我真不是卖鱼干的。
(哈哈哈好多评论说是三体人的,快脱水!快脱水!)
补充
1. 关于 魟鱼、鳐鱼和蝠鲼的区分可以参见
这个问题里的高票答案,讲的很清楚。
2. 虽然估计大家都知道我还是提一句,那个深邃的不是眼睛,而是类似鼻孔一样的结构。它的眼睛在背面。具体生理功能上的我不清楚,期待专业人士解释。
3. 游戏名字叫 《晒晒魟鱼干》,日文原名日文名叫《 超体験!エイのひものつくり 》,刚才查了下大陆的app store似乎没有。台湾区和日区有。
感谢知友@Nome 提醒,国区也有,搜日文名即可。
(感觉自己不收点广告费都可惜了)
谢谢观看。
------------------------------------
没想到咸鱼给我带来了一千个赞。我果然是条咸鱼了
笄蛭,一种涡虫,身体下方开个口子,来什么消化什么。
捕食蜗牛:
https://www.zhihu.com/video/974363976393568256粉色旱蚂蟥。对,这东西不光水里有,地上也有。
这只正在吞噬一整根蚯蚓,以下影像专治鸡皮疙瘩。
https://www.zhihu.com/video/974364973879701504
绿色ribbon worm不给个机会吗?
不喜欢这个颜色~我们还有别的选择~~
好像提到蜘蛛的不多。黑寡妇什么的我都不提了。介绍这一位 Brown Recluse Spider 棕色遁蛛
长这样,不大,也不太恶心。。。主要分布在北美南部。
咬一下伤口也不大,大概这个样子
精彩之处在于,这个伤口极难愈合,可以造成创口常期呈溃烂状态。看看这个小伤口是怎么发展的:
患者会在咬伤后24-48小时内出现如发烧、冷颤、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有溶血,血小板低,败血等病变发生。伤口难以愈合,在被咬伤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无法阻止伤口溃烂,结果是这样的:
高能一个。该提提我们大botfly蛆了,皮蝇,成虫是这样的:
这玩意的幼虫,就是蛆,会寄生在哺乳动物皮下,比如猴子,猫狗。。。当然还有人。。
不看细节怎么能感受到上帝满满的恶意呢?
黑色倒刺就是为了能牢固挂在宿主身体上。话说怎么个挂法:以下是在人,猫狗,松鼠上的效果
就是像莲子那样种上去~可以生拉硬拽出来
然后它们会给你留下这样的痕迹
更新一个温和点的,communal cobweb spieder--球蛛
跟前面的几位比算是很低调了。但是吧,人多力量大。。。这些家伙喜欢聚集在一起织网。。。噩梦就算开始了,是这样的:
大自然有些做品就是大气,一定要站远了看才能看出那种气势来
如果你在公园里散步,看到这样的情景
伴随着上面粘连的蚊蝇的挣扎拍打翅膀的声音,腐烂昆虫的恶臭,风中飘散的蜘蛛网丝絮。。。
该说说蛇了。话说大蛇森冉,有多大呢
平时的吃吃猪牛羊什么的,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么。
偶尔挑战一下吃鳄鱼,毫无压力
免不了有挑战失败的时候
说好的恐怖么。。。森冉这么大,吃个人也没什么不可以。。。8米,250公斤的强肌肉绞索缠绕全身,导致全身骨折,窒息而死。。之后,全身浸没在胃酸里一点一点溶解
追加一个常见动物,提高一下感官刺激。咱们说说蛔虫
蛔虫是人体最常见寄生虫。大部分情况下不是什么问题。但是,总有个但是,蛔虫仍然高居致死动物榜单前列。蛔虫的两个特点,环境适当的时候可以大量繁殖,几乎可以侵入人体的任何器官包括大脑。预警。
蛔虫填满了整个肠道,造成肠梗阻,手术~
蛔虫侵入眼球
蛔虫侵入全身
入侵人脑的图片没有找到。看看被感染的海豚大脑吧。
最后。。。
为了5000赞更一个。
大家熟悉这个设定吧
经典的异型,这舌头的结构。。。艺术终究来自生活。moray eel 海鳗,东南亚常见的大型海洋生物。
嘴是这样的
外面这层牙就是个面子工程。。。下面是重点。moray eel的口腔内有这样一个结构:
咽颌(pharyngeal jaw)把食物拖入口腔
这个结构的一个特点是只进不出,也就是说被他咬住之后绝没有挣脱的可能,结果就是
爱尔兰潜水员 Jimmy Griffin 。。。
感谢评论区纠错
更新一个hagfish,盲鳗。
算是鱼里面很古老的一种。嘴巴特写
为啥会今天更新个这呢?这个鳗的一个特点是在受到刺激的时候会分泌大量的,非常粘稠的液体:这样
这样
和这样
在韩国是会作为食物的。。。今天一辆满载盲鳗的车。。。撞了。。。
很壮观对不对~~
~~i love bukkake~~
鳗鱼家族还有这么一货,七鳃鳗。
https://www.zhihu.com/video/999965939865075712其他一些比较养眼的各种。。。请继续往下浏览
最后巨型蜈蚣镇楼
https://www.zhihu.com/video/1212013126113357824 https://www.zhihu.com/video/1212013183428419584【注意!!! 虫恐警告!寄生虫警告!现在撤离还来得及……】
【视频内容可能引起不适,视频+文字内容可能引起极端不适!】
【视频慎点!】
【视频慎点!】
【视频慎点!】
update
--2019.08.26--给欲求不满的观众新增了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y)的纪录片“World's Deadliest: Zombie Snails"。
--2019.08.29--没想到重口味的人这么多。。顺势修改了一些错误,增加了一些内容,非生物专业,名词翻译可能有误。
咳咳,先来几张“萌萌哒”的近照。
好了,萌照欣赏到此结束。进入正题,开始我们的故事。
「双盘吸虫」的一生
The Leucochloridium paradoxum Show
(不然你以为我要介绍炫彩大蜗牛?)
某天,蜗牛在路边看到一坨新鲜的鸟粪,并开始大快朵颐。但是在进食时一不小心吃下了「双盘吸虫」的卵,然后,蜗牛的一生就宣告了终结,「双盘吸虫」的一生开始了。
后文会介绍到「双盘吸虫」的发育过程,所以这里先简单说明下吸虫纲生物的一般发育流程:
虫卵(egg)-->毛蚴(miracidia)-->胞蚴(sporocyst)-->雷蚴(redia)-->尾蚴(cercaria)-->囊蚴(metacercaria)-->童虫(adolescaria)-->成虫(adult)
(记不住的话,就都当做“幼虫”来看待就好啦)
寄生在蜗牛体内的「双盘吸虫」卵,逐渐孵化,发育的成为毛蚴(miracidia),清澈、细长的一白色幼虫,再后来又变为瘤状物。它们没有嘴,靠摄取蜗牛的营养物质为生。逐渐发育成胞蚴(sporocyst)。后来,胞蚴在蜗牛体内通过无性繁殖产生更多的子胞蚴,部分还会继续发育成尾蚴(cercaria)和囊蚴(metacercaria),同时还会发育出保护幼虫的长管状的broodsac(孵化囊,不知道怎么翻译,暂译)。
随着「双盘吸虫」虫群的数量和体积不断扩大,胞蚴并开始通过蜗牛的身体向外扩张,入侵蜗牛的眼柄(也就是触角)。如果可以的话,它们总喜欢优先入侵左边的眼柄。被入侵的蜗牛眼柄上就展现出黄色,绿色、红色的鲜艳色彩,这其实是成熟孵化囊的条纹。同时,蜗牛的眼柄因为不断膨胀失去了正常的收缩功能,蜗牛就没法“闭眼”了,闪亮的“大眼睛”只能一直暴露在外面。
除此之外,「双盘吸虫」也会让蜗牛看不见光线,甚至可以操纵蜗牛的大脑,使蜗牛活动更频繁,变得更加活泼,本来喜欢阴影、黑暗处的蜗牛被逼在光天化日之下开始各种激进行为。带着一双“炫彩大眼睛”在阳光下散步,不断在危险的边缘试探。虽然蜗牛看不见光了,可是「双盘吸虫」会积极响应光照,它们感受到光照就开始在蜗牛的眼柄中旋转、跳跃。极力把自己扮演成一条鲜嫩多汁的毛毛虫。视频里蜗牛体内那些快速变换的彩色,其实就是几条的「双盘吸虫」孵化囊怀揣着几十上百的囊蚴在蠕动。蠕动。。蠕动。。。
此时,好奇的你一定想了解一下吧,那几条彩色大肉虫是怎么回事吧?
其实,视频里面那几条蠕动的“肉虫”,并不是单独的一条“虫”,而是一条孵化囊。成熟孵化囊就是一层类似“薄膜”的东西,里面塞满了上百数量的密密麻麻的囊蚴,如下图的那些白色球球。当条件合适时,囊蚴会继续发育为成虫。
一个中央胞蚴可能会发育出一个或者多个孵化囊,视频中的4条蠕动的孵化囊可能就是同一个中央胞蚴发育出来的。而且成熟的孵化囊带有鲜艳的颜色,具体什么颜色和条纹与「双盘吸虫」的种类有关。
「双盘吸虫」几乎占据了蜗牛体腔整个空间,高度抑制了蜗牛的发育成熟。
回到我们的故事,在阳光下瞪着双“炫彩大眼睛”的蜗牛底气足了:“你瞅啥?瞅你咋地?”,挑逗着鸟类的底线,来啊!吃我啊!反正有大把美餐!哎!咿~呀~
很快,无知的鸟类就会忍不住吃了这只有底气的蜗牛,还有那几条鲜美多汁的「双盘吸虫」孵化囊,并且顺利地成为「双盘吸虫」的下一代宿主。在蜗牛体内未发育的幼虫也开始继续发育成雌雄同体的成虫(adult distomes),在鸟的直肠内开心的“吃屎”和交配,并繁育下一代虫卵。最后,一大批虫卵通过鸟类的排便洒在树叶和大地。这些虫卵又开始静静等待下一个倒霉的蜗牛把它们吃掉,开始新一轮无解的生命循环:
在鸟的直肠中繁殖-->虫卵随鸟粪排出体外-->鸟粪被蜗牛吃掉-->虫卵在蜗牛体内发育-->蜗牛被鸟类吃掉-->回到鸟的直肠中...
蜗牛只是「双盘吸虫」的中间宿主,鸟类才是它们的最终宿主,它们在鸟类的直肠处生存,并以鸟类排泄的废物为食,然后通过鸟类粪便传播排卵。
虽然看起来很恐怖,但是「双盘吸虫」对宿主鸟类和最终对人类的致病作用可以忽略不计。
次奥,评论区的热心网友提到了青奥会的“二胡卵子”。。。现在看来有点不忍直视。。。。。摇起来,摇起来。。
请注意,接下来是核弹区,
非战斗人员请撤离!!!
非战斗人员请撤离!!!
非战斗人员请撤离!!!
视频慎点!!!
视频慎点!!!
视频慎点!!!
下面是国家地理的纪录片“World's Deadliest: Zombie Snails"。
看正经的科普纪录片就没那么恐怖了,嗯,祝你好运。
World'sDeadliest:Zombie Snails https://www.zhihu.com/video/1149462326355726336
最后还是。。
我已仿佛会飞~~~
图片、文字、视频资料整理自:
强忍着恶心来一波
双盘吸虫(学名:Leucochloridium paradoxum)为双腔科异双盘属的动物。分布于欧洲、印度、台湾岛等地,营寄生生活,宿主蜗牛、鸟类,通过鸟粪传播。其驱使宿主的能力高于铁线虫,可以控制蜗牛的大脑使其变成僵尸蜗牛,从而更容易被鸟类发现。
高能预警?
高能预警
蜗牛触角里面绿色的很鲜艳的虫子
Leucochloridium paradoxum,属于吸虫扁形动物门复殖目双腔科异双盘属。
更多信息自己百度吧,另外注意,千万不要找动图,我先去吐一会
来两张图,非常可怕的生物
见到以下生物一定要远离,不然你的钱包就没了,甚至可能人都被榨干。
1.绿猫。
经常以“杂货店”为掩护,千万不要相信任何港区的推广,
2.黑猫
据可靠情报,她受雇于一个私人佣兵组织。
3.白狐狸和红狐狸。
聊斋都看过吧。这俩货会以“提督”头衔哄骗受害者,然后威逼利诱对方送出戒指,从此过上生不如死的生活。我一个好朋友就是这样下落不明的。
4.黑猫和白猫。
和上面那两个不是一个物种,千万别搞错了。我另外有个朋友弄错了一次,就被零式战斗机抓走了,太可怕了!
5.狗子
目测是柴犬。
别以为好对付,你是养不起的。听说她还有两个姐姐,毛发是黑的。
6.巨型乌贼
玩过红警吗?这东西可以把一艘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拖进深海里粉碎,相当可怕。
更可怕的是,她会变成其他模样溜进人类的聚集地!
7.各种蟑螂
陆军蟑螂,喜欢把敌人的肢体拆下来装自己身上。
擅长用枪,和2的黑猫来自同一个地方。
海军蟑螂,又大又圆的主炮,呸,又白又嫩的装甲,呸呸。
看到背后的那张大嘴了吗?能把你的头咬下来。据信和白红狐狸来自同一个地方。
罗德岛牌蟑螂,恐怖伊万知道吗?
这货不比恐怖伊万好多少,随时能把你送上天!
所以不要信任任何制药厂。
以上。
這是一隻吼猴,牠感染到人皮蠅的幼蟲,也就是人皮蠅將卵注入牠的皮下,卵在吼猴的皮下孵化成幼蟲,幼蟲啃蝕吼猴的血肉成為一隻隻肥嘟嘟蠕動的寄生蟲。感染部位形成蓮蓬或蜂窩狀。我們光看圖片和影片都會覺得噁心和難過,可以想像吼猴自感染後,每一分每一秒都活在痛苦中。這隻吼猴很不幸,被感染到脆弱的頸部咽喉部位,共有46隻姆指粗的人皮蠅幼蟲在吼猴的皮肉間不停地蠕動啃蝕,牠雖然得到人類的救助接受了醫療,但是細菌已深入胸腔感染了內臟,再多的抗生素也回天乏術,影片拍攝後牠與死神搏鬥了二日,靜靜地死去!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大自然冷酷噁心的一面呈現在我們眼前。
皮蝇
即使是最讨厌虫子的人,也能被他人说服,理解甲虫、蜘蛛、蚂蚁或是蜈蚣的价值。这些虫子对人来说都有用处,它们拥有有趣的习性,拥有独特、怪异或是错综复杂的美。但是,没有人喜欢蛆虫。甚至只是说一说这个名字,就能引发反感或是战栗。
白色的蛆虫只不过是蝇类的宝宝,并不比其它昆虫的幼虫多一分或是少一分怪诞。它们经常紧紧围绕在它们的母亲为它们找到的食物源旁边,就像所有的孩子该做的那样,它们除了吃和成长,什么也不做。它们还能做出比这更讨厌的事情吗?
当然,没有什么比在蛆虫的菜谱里发现我们自己的名字更讨厌了。
人肤皮蝇 Dermatobia hominis
从墨西哥或是中美洲其它地区归来的旅行者,有时不仅仅是晒黑了而已。人肤皮蝇会搭旅行者的便车,只有当旅行者感觉身上某处出现一种类似于永不停止的虫咬感时才会发现身上有不速之客。
人肤皮蝇依靠一种独特的策略进入人类的皮下。它能够在人的皮肤正好有伤时捡个便宜。但更巧妙的做法是俘虏一只蚊子,在后者身上产卵,然后再将其放生,任由它们去找温血的人类,利用它们来传播自己的后代。当蚊子接触人类寄主时,它们身上的人肤皮蝇卵会落到人的腿上或是手上,甚至因感受到寄主身上的热度,在这个当口孵化。当幼虫破壳之后,它们会顺着蚊子刚制造出的伤口进入人的皮肤。如果没有可用的蚊子,人肤皮蝇也乐于用虱子作替代品。
如果未被打搅,它们会在人的皮下呆上2到3个月,直到自己钻出来,落到地上化蛹。但是面对无法愈合的伤口,以及在皮下钻来钻去的不适感,大多数人类可不会毫无反应。这种伤口可能很疼且很痒,会渗出难闻的液体,有些人甚至能听到皮下蛆虫运动的声音。但是万幸的是,人肤皮蝇的幼虫自己会分泌出一种抗菌物质,所以它们造成的伤口不常感染。
把人肤皮蝇的幼虫取出来并不是那么容易,这取决于它们寄生的部位,以及寄主的身体状况。医生会让某些人回家,等着虫子自己出来,但除非是对这种昆虫极端好奇的人,谁也无法忍受这种等待。有些人尝试把皮肤下的虫子给闷死,他们用胶带、指甲油或是凡士林覆盖伤口,希望这可以让虫子变得虚弱,这样就更容易挤出来了。医生们可以用一种名为“毒液吸取器”的简单工具将虫子给抽出来,但如果能保证能将整只虫子都取出,外科手术钳也是可以的。在家也有种简单的处理方法,就是在伤口上覆盖一块没有烹饪过的咸猪肉,有个说法是,相比人类新鲜的血肉,蛆虫更喜欢咸猪肉,这种食物能够诱使它们自发的爬出来。
本帖编辑自《邪恶的虫子》一书,原标题《我的皮下有你》。帖子的图片除本书封面以外,皆来自网络,非原书配图。
作者:埃米•斯图尔特(Amy Stewart)
翻译:花蚀
體內寄生示意圖
《青铜葵花》
孩子们在蝗雨中奔跑着,蝗虫不住地撞击着他们的面孔,使他们觉得面孔有点儿发麻。
这些土黄色的虫子,落在泥土上,几乎与泥土一模一样。但在飞翔时,都露出一种猩红的内翅,就像空中飘满了血点儿,又像是一朵朵细小的花。它们不喊不叫,落下来之后,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开始咬啮,见什么咬什么,不加任何选择。
四下里,是雨落在干草上的声音。青铜拿了一把大扫帚,在空中胡乱地扑打着。但,蝗虫就像河水一般,打落下一片,迅捷地又有其他蝗虫补上了。青铜扑打了一阵,终于觉得自己的行为纯属徒劳,便扔掉了扫帚,瘫坐在地上。
各家人都回到了各家地边,共同拥有的那些地,再也没有人管了。人们企图保住自家的庄稼。全家人,不分男女老少,或挥动着扫帚,或挥动着衣服,加上大喊大叫,竭尽全力地轰赶着那些蝗虫。但,不久,他们就放弃了。那些蝗虫纷纷坠落,根本不在乎扫帚与衣服。成百上千只的蝗虫死了,但潮水一般的蝗虫又来了。
有人开始在蝗雨中哭泣。
虽然长的很吓人,但它并不是今天的主角
鸡冠花巨蝗(橙斑翅巨蝗)Tropidacris cristata,现今存活的体型最大的有翅种蝗虫,雄性体长60-84mm、翼展145-175mm,雌性体长80-108mm、翼展180-230mm。一般分布在秘鲁、巴西、洪都拉斯等地。据说和二战前灭绝的超大型蝗虫“响导蝗虫”有近缘关系。
它才是
沙漠飞蝗Schistocerca gregaria
由于其巨大的破坏性和危害性而成为中东文化中饥荒的代表。
沙漠飞蝗,可以简称它沙蝗,这个不起眼的小东西,一旦时机成熟,就能展现出比世间一切暴君更恐怖的威能。
沙蝗有一个特殊的属性,即有两种形态。散居型飞沙蝗自带保护色,接近你在乡间田野里遇到的蚂蚱。但当沙蝗大量破土而出形成蝗群后,这些散居型的沙蝗就会摇身一变,换成一身邪恶的土褐色 ,进入一种“癫狂”状态。
同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康乐率领的研究团队发现,群居型沙漠蝗虫大量释放挥发物性化合物苯乙腈,而散居型几乎不释放。
苯乙腈(PAN; benzyl cyanide, )是蝗虫中主要的密度依赖型挥发性化合物,可在种群中作为通信信号。在多数生物体内,PAN及其衍生物的生物合成来在于苯丙氨酸代谢途径。苯丙氨酸通过N-单加氧酶和脱羧酶转化为苯乙醛肟[(E/Z)-phenylacetaldoxime, (E/Z)-PAOx],随后(Z)-PAOx在脱水酶作用下脱水形成PAN
苯乙腈最终合成氢氰酸,可以用来抵御天敌的。
简单来说,就是散居型能吃,好吃,靠保护色躲起来,唯唯诺诺,苟且偷生,是鸟类的好饲料;聚居型不能吃,有毒,如若漫天黄沙,席卷而来,带走所能消化的一切。
现在我们从蝗虫产卵说起,作为短命鬼,从卵到若虫再到成虫只要短短30天。为了延续物种,自然是非常能生。
想要蝗虫巨量爆兵有个先导条件:旱。
古人云“久旱必有蝗”,因为只有干旱的土地才能给蝗虫提供合适的孵化场所。只要浸泡超过半小时,蝗虫卵就会死去。前“世界上数量最多的动物”洛杉矶岩蝗(第二多的是旅鸽,然后也灭绝了)就是因为美国大范围的农业灌溉,岩蝗丧失产卵地后不明不白的绝了种,因而北美大陆是世界上除南极洲外唯一没有本土蝗灾的大洲。
印度洋偶极子的极端相位带来了反常的降雨,还有老生常谈的全球变暖,近年来反常的气候正好给了沙蝗一次机会。东非一团糟的军政情况,无力组织大规模的灭杀行动,则为蛰伏的沙蝗提供了平稳的发育期。
每平方米土地上,蝗虫大约能产下4000-5000个卵块,每个卵块中大约有虫卵50-80粒,每平方米的蝗虫卵大约有20-40万粒。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的蝗虫可以繁殖3到4代,每只蝗虫产卵数百粒,那么这一平方米的卵在三代之后将变成几十亿的蝗虫。
原来那团暗红色的牛粪似的东西竟然是千万只蚂蚁似的小蚂蚱。
——莫言《蝗虫奇谈》
更离谱的是,在蝗虫面前,量词变得不值一提,几亿可以变几百亿,几千亿可以变几百万亿,直到天文级数。蝗虫的饲肉比可以达到惊人的1:1,虫群会吞下范围内所有的有机质,从而几何式增长。不管是酸的辣的咸的臭的,通通啃食殆尽,然后作为养分变成新的飞蝗(从这个角度上像极了某些网游和电影中的设定)
而蝗虫擅长飞行,通过粪便快速聚集,开始滚雪球。当沙蝗变成蝗群、蝗群变成蝗灾时,飞蝗过境路线上的人们,就如同拦在雪崩前的村庄一般岌岌可危。蝗群飞行高度最高可达2000米,日均移动速度150公里,在搭着风的情况下,甚至能横渡大西洋。
蝗灾已成,万事休矣。
看到有知友提议,用火焰喷射器灭杀,只能说是太naive。或许噼里啪啦一通烧确实很过瘾,且不论如何烧到天上的蝗虫,铺开的庞大蝗群的惊人宽度,扔炸弹都不一定能解决干净。至于用鸡鸭禽类生物灭杀,更是无稽之谈,蝗灾形成后飞机都不敢升空。
新中国曾用过在虫群经过的地方挖壕沟,然后用土堆起迎面的高坡,蝗虫过境后纷纷被撞死掉落入沟内,以削减虫群数量的法子。由此便可知喷火这种想法有多么不切实际了,对于蝗群而言,烧死的成千上万只是随时可以补充的极小部分,蝗灾之中的蝗虫与平时的蚂蚱完全是两个物种。蝗群穿过聚居区,居民甚至要用手抵住窗户,防止蝗虫冲进来。作为三灾中唯一的生物灾害,此时的蝗虫比起动物,更像是灾厄的具象化和替身。如同长着牙齿的台风,卷走可能的一切。
雨水和冰雹的确要了一些蝗虫的小命,但更多的蝗虫却在茁壮地成长。它们在雨后的数天里,便把各自的身体扩大到和大粒的花生米相似。它们一个个生龙活虎,腻腻嫩嫩,肉感强烈,令人望之生畏。现在,满眼都是它们蠢蠢欲动的身体。那么多的触须在抖动,那么多的复眼在闪烁,那么多的肚子在抽搐。喝饱了雨水的大地,为苦熬了一冬一春的植物提供极好的生长机会,所有的植物都在萌生新叶,所有的种子都在破土发芽。但是,新长出的一切,都变成了蝗虫们的美餐。它们决不挑食,它们不怕中毒,无论是有怪味的薄荷,还是有剧毒的马钱草,只要是从地里冒出来的,就啃吃干净。它们龇着两瓣紫色的大牙,嘴里喷吐着绿色汁液,让田野里洋溢着腥臭。蝗虫的气味毒化了空气,
粉碎了人们的勇气。
——莫言《蝗虫奇谈》
说回我国。
中国自古就是蝗灾的重灾区,沙漠飞蝗有个小表弟叫东亚飞蝗,从礼记中的“虫蝗为灾”到近代的“水旱蝗汤”,在中原大地上为祸千年。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统计,秦汉时期平均8.8年一次,两宋为3.5年,元代为1.6年,明、清两代均为2.8年。飞蝗在不同的文化体系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知网检索“蝗虫”得到的论文里有一百多篇分类都是中国文学)
为了增大存活几率,蝗虫甚至可以判断出生的时机。卵能够埋在土层中蓄而不发,等到湿度20%时,几代幼虫便同时破土。古人对物质世界的了解匮乏,并不能合理解释蝗虫为何会爆发式的增长,故有“蝗鱼互变”说,认为天旱为蝗,入水为鱼。
宋代陆佃的《埤雅》:“或曰蝗即鱼卵所化”
潘自牧的《记纂渊海》:“有蝗化为鱼虾。”
李昉《太平御览》记载:“蝗虫飞入海,化为鱼虾。”
李苏《见物》记载:"旱涸则鱼、虾子化蝗,故多鱼兆丰年。"
蝗灾过后寸草不生,甚至数年内难以耕作,百姓易子其食、饿殍遍野。灾情不仅对经济造成巨大伤害,产生的流民也会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因而灭蝗也和治水一起成为了古代封建王朝的重中之重。
如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二年有蝗灾。六月十六日,皇帝前往禁苑,看到蝗虫,顺手捉了一只,不顾大臣劝阻吃掉:“民以谷为命,而汝食之,宁食吾之肺肠。”
如果是李二是封建王朝的上限,那下限则数不胜数。如“抱枝而死”、“蝗不过境”等等,盘剥赈灾款更是常规操作。
(唐)贞元元年(785年),夏蝗,东自海,西尽河陇,蔽天,旬日不息。所至草木及畜毛靡有孑遗,饿殍枕道。秋,关辅大蝗,田稼食尽,百姓饥,捕蝗为食。"
(宋)淳化三年(992年),六月甲申,飞蝗自东北来,蔽天,经西南而去。是夕大雨,蝗尽死。秋七月,许、汝、衮、单、沧、蔡、齐、贝八州蝗。""有蝗起东北,趋至西南,蔽空如云翳日……"
(元)至正十九年(1353年),五月,山东、河东、河南、关中等处,蝗飞蔽天,人马不能行,所落沟堑尽平。""(蝗)食禾稼草木俱尽。所至蔽日,碍人马不能行。填坑堑皆盈。饥民捕蝗以为食,或曝干而积之……"
(明)成化二十一年,大旱,飞蝗兼至,人皆相食。流亡者大半,时饥民啸聚山林。太平县蝗虫飞,飞蔽天,禾穗树叶食之殆尽,民悉转壑。是年垣曲民流亡大半,聚啸山林。三月,平阳蝗。四月,河南蝗。七月顺天蝗。"
(清)咸丰七年(1857年),春,昌平、唐山、望都、乐亭、平乡蝗,平谷蝻生,春无麦。青县蝻子生,抚宁、曲阳、元氏、清苑、无极大旱,蝗……武昌飞蝗蔽天。房县、枝江、松滋旱蝗,宜都有蝗长三寸余。秋,黄安、蕲水、黄冈、随州蝗;应山蝗,落地厚尺许,钟祥飞蝗蔽天,亘数十里……"
“国家不务畜积,不备凶饥人事之失也。凶饥之因有三、曰水、曰旱、曰蝗。”
——徐光启
建国以后,灭蝗被提上日程,而今天能拿蝗灾抖机灵玩梗,而非一把血泪,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个人。
马世骏,山东兖州人。1937年毕业于当时的北平大学农学院生物系,在1948年的时候,他到美国犹他大学攻读昆虫生态学,后又在明尼苏达大学拿到了博士学位,从而积累了丰富的昆虫知识。
到了1951年,他毅然决定回国,用自己的知识回报祖国。当时国家交给他一个二千年都没有解决的问题:在中国的大地上彻底消灭蝗灾。
马世骏带着他的团队开始了研究,他走遍了中国蝗灾多发地带。在洪泽湖边,微山湖上,黄海沿海、黄河沿岸等建立起实验室。
通过这些实地的考察,马老才发现了中国蝗灾发生的原因。
中国蝗灾之所以频发,是因为中国水旱灾往往相间发生,给蝗虫的繁殖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此外,中国社会的不稳定及贫穷落后也让蝗灾一旦发生时就手足无措。
在这些科学的研究基础上,马世骏提出了“改治结合,根除蝗害”的综合性策略,一举使肆虐中国数千年的蝗灾得到了根治。
【本回答共2037字,预计阅读时间4-6分钟,图片9张,请尽量连接WIFI。本回答没有会引起不适的图片,可放心阅读】
说实话我不太理解你们“以颜取人”的风气哎,长得丑就是恐怖吗?人家歌都唱过“我很丑,但我很温柔很”嘛……
相反的很多看起来人畜无害的生物,一旦在错误的时间出现在错误的地点,就可能会化身为极为恐怖的存在。
是不是感觉毛茸茸好萌的?
但你忘了,猫本来就是一种捕食效率很高的捕猎者。
根据统计,仅在美国,每年就有超过14-37亿只鸟类,和69-207亿只哺乳动物被流浪猫捕杀,注意是捕杀,而不仅仅是捕食——没错,猫的捕猎天性,并不会因为食物充足而减缓,许多并不饥饿的猫,依然会被本能驱使,无差别捕杀它们能追的上、杀得死的活物。
而追的上,杀得死,对于猫这种高超的猎手来说并不难,我曾见过一只农村家猫一个小时捕了差不多20只麻雀,采取的还是原地跳起一掌扑倒那种最简单粗暴的捕猎方式。
更有甚者,被人类探险家和殖民者带到一些大洋孤岛中的家猫,甚至可以以一己之力,直接导致一个物种的灭绝。
上图这种鸟叫做斯蒂芬岛异鹩( Lyall's wre),只分布在新西兰斯蒂芬岛上, 1894年,孤独的守岛人David Lyall带着一只叫做 Tibbles 的母猫来到岛上。在Tibbles眼中,不会飞行的斯蒂芬岛异鹩就如同随意收割的菜瓜一般,到了1925年,人们不得不痛苦的承认,斯蒂芬岛异鹩彻底的从这个星球上消失了,而导致它们灭绝的直接原因,很可能就是Tibbles(当然,可有人认为后期又有另外几只野猫被带到岛上,但仍不能改变Tibbles以一己之力毁灭性的捕杀斯蒂芬岛异鹩种群的事实)。
因为猫导致灭绝的鸟类绝不止斯蒂芬岛异鹩这一种(详见:猫能灭绝鸟类?),而这样的故事至今依然我们的城市和乡村反复的上演。说实话,我本人也喜欢猫,更能理解各位铲屎官对于主子的宠爱之情,那么,我希望大家至少可以做到,在养猫之前,认真的学习关于猫的知识,做好技能和思想的准备,而不是草草的领一只猫回家,又不能接受它的小闹腾,然后不负责任的随意丢弃,让大自然为你的草率买单。
山羊虽然算不上多么萌,但看起来至少也是人畜无害吧?
那是你没见识过它们泛滥成灾后对植被的啃噬……
18、19世纪,欧洲水手们为了补充肉食,相继把欧洲野山羊引入到了毛里求斯、加拉帕格斯群岛,山羊耐受性出色,食谱广泛,很快适应了这里的环境。而自那之后,这些岛屿上原生的植被就以极为惊人的速度萎缩了,草皮刚刚露出嫩芽,就马上被羊群收割,除此之外,山羊还特别喜欢掘食草根,破坏岛上陆龟的巢穴,这成为了压垮陆龟的最后一根稻草(在此之前,水手们的捕杀已经导致陆龟岌岌可危)。
时至今日,毛里求斯的陆龟已经灭绝,我们现在去毛里求斯看到的陆龟,其实是后来人们重新引进的 亚伯拉达象龟。加拉帕格斯陆龟已经灭绝了4个亚种,其中最富悲剧色彩的就是2012年死去的|孤独的乔治“,这是最后一只平塔岛加拉帕格斯陆龟,1971年,乔治被人们发现,此后,人们试图让它与另一种陆龟—— 伊莎贝拉岛象龟 杂交,却一直未能成功,2012年6月24日,乔治的尸体静静的卧在水坑边,无言的诉说这个物种最后的悲歌。
平心而论,狮子鱼( 蓑鲉 )的颜值还是不错的,但在美国南部和加勒比诸国,它们是和泛滥美国内河的亚洲鲤鱼一样头疼的存在。
狮子鱼原本并不分布在美国和加勒比诸国所在的大西洋水域,有据可查的是,1992年,飓风”安德鲁“摧毁了迈阿密一座水族馆的水箱,至少6条狮子鱼借机逃到了大西洋中,而此后短短几年,狮子鱼便已不可阻挡之势快速的泛滥,它们繁殖力极强,一次可以产卵4万多枚;它们浑身毒刺,本地的石斑鱼、鲨鱼等捕食者往往无处下嘴;它们胃口极大,身上的彩条又极具迷惑性,本土鱼类经常将其忽视,贸然的游动到狮子鱼附近,被其一口吞下。现在,狮子鱼已经成为当地影响最为严重的入侵物种,许多本土鱼类的种群规模断崖式的下滑了九成。
这种小型贻贝叫做斑马贝( Dreissena polymorpha) ,原产于欧洲淡水湖泊,上世纪,随着全球化航运的发展,这种斑马贝跟着货船来到北美大湖区,很快形成泛滥之势,它们附着在礁石上、本地贝壳上,不仅快速取代了本地贝类,它们的排泄物还促使水藻泛滥生长,更有甚至,斑马贝还钻到了自来水管中,在斑马贝入侵最严重的地区,自来水管常常被它们堵塞无法使用。
平心而论,许多人害怕的蛇或者毛虫也好,一些吸血为生的生物比如水蛭、蜱虫也好,还是一些臭名昭著的寄生虫也好,其实本来是生态平衡中的一个环节,从我个人来说,我可能看了它们会觉得不适,不敢触碰,但我能理解它们在这个生态环境中的存在意义。
但这些看起来并无太大危害的生物,由于人类的作用而在错误的时间出现在错误的地点,引发了一系列生态危机。这其中的许多伤害一旦造成,我们甚至都没有机会弥补。
然而猫和山羊有错吗?它们不过也是遵循自己的天性啊!那么错的是谁呢?我们真的能反思、重视和避免这些悲剧重演吗?每每想到这里,才让我感到发自内心的不安和惶恐。
推荐一个拓展阅读:入侵物种的故事:麦夸里岛,和机智的人类
鹤鸵,一种原生于南半球澳大利亚的不飞鸟。长相极其近似迅猛龙,尤其是她的脚趾,可以轻易杀死人,狗以及其他中型哺乳动物。这种狂暴的战斗力大概遗传至她们的中生代祖先,毕竟鸟类也属于兽脚亚目恐龙。
除了脚趾以外,她们的头冠是骨质的,在鸟类里独一无二。她们的叫声有别于其他鸟类,低沉而冷酷。
恐怖直立猿,破坏力已经是希克苏鲁伯陨石般的存在,并正向着西伯利亚地盾爆发的可怕程度进发。
Snapdragon,中文名叫金鱼草,学名:Antirrhinum majus L. 原产于地中海地区,分布区域南至摩洛哥和葡萄牙,北至法国,东至土耳其和叙利亚。金鱼草因花状似金鱼而得名。同时,它也是一味中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功效。亦可榨油食用,营养健康。
当它盛开时,鲜艳无比,但当它凋谢时,形如骷髅挂在枝间。
关于金鱼草的传说有许多,据说女性吃了它,就能恢复她们失去的青春和美丽。或者将它放置在房间里,可以免遭诅咒、巫术和其它邪恶的东西。这些“骷髅头”其实是植物的种子荚,花被授粉后,花瓣就枯萎了。含花粉的雄蕊和花柱从孔中冒出,结构体留下了巨大的洞,看起来像一个嘴巴和眼睛,整体结构就像是一个“骷髅头”,真的很吓人的样子。
图文源自网络 侵删。
来来来,让你们见识下啥叫恐怖。(高能预警!高能预警!高能预警!)
咱们循序渐进的来,这是猪肉绦虫的虫卵,这种猪肉叫“米猪肉”,大家千万别买。不得不吃的话,请务必高温蒸煮较长时间。
下面高能一下,看看比宿主个头还要大的寄生虫:
嗯,这是绦虫。人也会感染一些绦虫的,据说,只是据说,有的绦虫病患者到了后来,绦虫本身的繁殖节片会从裤腿往外掉,宿主本人根本没有察觉到,别人可以看见……
绦虫属于扁形动物门。这个门的动物,有很多很多是寄生虫,包括大名鼎鼎的绦虫、姜片虫、吸虫。
在发明显微镜、发展解剖学之前,人类根本没有意识到这种东西的存在,也就无从谈起对其形成保护本能。因此在我们认识到这些动物的存在后,除了起一身鸡皮疙瘩没有任何本能反应——这是源自于潜意识的未知的恐惧。
扁形动物门的动物,很多是可以无性繁殖的,比如涡虫。有性繁殖的扁形动物,有雌雄同体的,也有雌雄异体的。有的可以自己跟自己啪啪啪,也能生小baby,比你们这些跟自己啪啪啪的宅男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某种意义上讲,寄生虫比细菌、病毒之类的要凶残得多。细菌、病毒一般不倾向于搞死宿主,它们的目的是繁殖。宿主死了,一多半还是要怪宿主自己,免疫系统过激反应什么的。寄生虫不一样,它不在乎宿主的死活,它自己在很多环境里是可以存活的,它的卵更顽强。寄生虫只是不停的繁殖,宿主死不死它们意识不到也不在乎。
当然了,对于别的地球生物而言,最恐怖的动物还是这个:
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人科人属现代智人种,学名homo sapien。穴居、杂食,雌雄异体,有性繁殖,性情暴躁,无法得到配偶的雄性通常称为loser。迟早所有的动物都得怕他们。
20191027
哈哈,我想起来个事前段时间拍到一只长得很奇特的蜘蛛(与本文无关我好像个神经病)
前方有一个很大的蜘蛛
做好心理准备
一定要做好
特别大特别恐怖还有点恶心
就在下面
2019-7-28
看到好多朋友评论说觉得并不可怕,小时候还抓来玩,这里补充一点,之所以从小觉得恶心出心理阴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这东西生活在厕所里,从便池下水道里钻出来,想想,它吃什么长大的…………
过了好几个月诈尸更新:
居然3k多赞,真没想到,谢谢大家太给面子了
看到评论里很多南方的兄弟姐妹们回复我把这个东西和南方蟑螂比较怕是没见过南方蟑螂,这个确实,我没有去南方生活过,大概也是因为文章里写得是童年阴影吧,所以印象比较深,感觉真的很可怕。
不过这种可怕仅仅是停留在回忆里,现在的我再见到这东西估计就是一拖鞋下去。
于是乎今天我搜了一下久闻大名的南方蟑螂究竟有多可怕(之前知道又大又会飞,但不清楚细节,这一点在下面正文中会提到,没有研究过就拿来做比较算是我的疏忽和谬误,但是毕竟我也是见过跟特么小耗子那么大的蟑螂爬到脚上的,地点西安)
一句话,如果说下面的东西是我停留在回忆里的童年阴影,那但愿我这辈子也不要和南方蟑螂有什么交集…………………看过知友笔下的南方蟑螂,我只想说失敬失敬,告辞告辞……………我作为一个东北银表示头麻,并向同南方蟑螂奋战在一线的南方同胞致以崇拜和同情的目光,溜了溜了
—————————————————————————
我来说一个
前方中高能预警
3
2
1
这货在东北被叫做“山叫驴子”,(有好几个东北内旮瘩的铁子评论说这种虫子在东北不叫这个名,其实我也不确定,我爸告诉我的,可能是他忽悠我)
百度百科学名突灶螽,简直是我的童年阴影,一直是心病,百度搜了很长时间才把它找到,第一次见到它是小时候在我姥姥家的老房子里,这种类似于超大型蟋蟀的昆虫多活跃在阴暗潮湿的空间里,比如厨房水池,厕所便池。
之所以能成为我的童年阴影,原因有以下几点:
1.长相恐怖,个头硕大
虽然它的长相没有蟑螂恶心,但绝对比蟑螂狰狞,虽然没有前面一个答案里的蚰蜒狰狞,但绝对比它恶心。
重点是我见过的那个品种的突灶螽,虽然和图片相似度98%,但是却是通体纯黑!!
想象一下,你美美地吃了个九分饱,心满意足地拍拍肚子,突然有了便意,然后拿起电量充足的手机(我小时候是刚看了几页的小人书),走进厕所,准备放空心灵,猛的发现,洁净的陶瓷便池里,赫然躺着这么个货,油黑油黑的,还特么有大拇指那么大(不算腿和须子),加上须子和两条后腿足有小半个手掌那么大,是个人都得受惊。
2.非但不怕人还是特种兵
重点才刚刚开始,列位看官,咱们首先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大众的普遍认知南方蟑螂较北方蟑螂更可怕?
因为南方蟑螂个头大,还会飞,而且不怕人!巧了不是,以上这些优点,突灶螽全部具备!!
要是便池里的这玩意儿像北方蟑螂一样,只会爬,甚至飞快地爬都可以接受,可不幸的是,这种大虫子的两条大长后腿长着可不是为了参选维密超模,而是为了冲击奥运会跳高金牌。
看那熊样也知道,它和蝈蝈是近亲,这玩意儿一蹦,没有20公分也得15公分(印象中差不多是这样),小时候受得惊吓过度,一度认为它一蹦三尺高毫不夸张,而且十分灵活,和它们的亲戚一样,可以瞬间从一处蹦到另一处,如果说南方蟑螂会飞很可怕,这玩意儿一蹦一蹦地还不如会飞呢!
重点又来了,它遇到人,蹦来蹦去不是为了逃命,而是往人身上蹦!也不知道是它脑子不好使还是想吃人。
这里有个彩蛋:
小时候看见它在厕所里不敢蹲厕所,我爸说这有什么可怕的,还亲自为我实验,脱了裤子蹲在便池上,告诉我没事,结果他刚一蹲下,这货直接跳到了我爸的大腿上,当时心理阴影面积无法计算,然后,我爸直接一把把他从自己的大腿上抓下来,捏在手里,还和我说话………后来………想不起来了………应该是大脑自我保护,惊吓过度失忆了。
所以这东西根本不怕人,一般都是昼伏夜出,借着昏暗的灯光,你在洗脸,在上厕所,冷不丁发现几只,然后你看着它,它盯着你,突然心血来潮开始蹦,往你身上蹦!!……
3.数不胜数百毒不侵
这货的繁殖能力在我的印象中比蟑螂差不了太多,杀不灭,死不绝,什么六六粉,敌百虫,偶有尸体但就是那么几只,远远杀不完,据说有一次姨夫把后院的下水井盖打开修水管,借着手电看到下水井里成百上千的都是这东西,想想都头皮发麻。
以前没采取任何措施的时候冬天都有,感觉轻易都冻不死,后来下药了之后,冬天基本没了,夏天还会有,再后来从姥姥家搬出来了,一直是童年阴影。
和小伙伴们分享一下,如果你也见过可以在下面回复交流一下呀
————————————————————————
哇,一段时间没刷知乎居然有200多个赞了真是没想到!感觉受宠若惊哈哈!
既然这样的话,我就在给小伙伴们讲个有意思的彩蛋:
以前姥姥家隔一段时间就会给地板刷油漆,大红色的地板漆(印象里小时候好多人家里都是红地板)。
有一次姥姥家刷地板漆,因为味道大,我姥我妈和我仨人都躲外面了,通风一会儿味道散了一些再回屋,结果刚一回屋就看见刚刷完漆,还没干透的红色地板正中间,趴着一只突灶螽,一动不动,因为这东西白天一般不出现,我们猜测应该是被油漆味熏出来,然后正好蹦到半干的地板,带棘刺的腿黏在地板漆上动不了了。当时的画面真的很恶心,本来刚刷完,鲜红,平整的地面,突然中间多了一只黑的发亮的大虫子…
现在想想为啥这个虫子会让人觉得不舒服,因为它的眼睛,它的眼睛是全黑色的,跟黄鼠狼的眼睛一样,我第一次见过得黄鼠狼还是2016或者17年,当时我都二十多了,跟同学聚会结束,晚上走在马路上,昏暗的路灯下看见一只长条状土黄色的身影飞快地穿过了马路,那家伙边跑还边回头看了我一眼,它的眼睛就是全黑的,当时一瞬间就跟触电一样,感觉脊背发凉(真的不夸张),回家我才反应过来,这东西是不是就是黄鼠狼,一查还真是,听老人说,黄鼠狼眼睛能勾人,感觉就是这个效果,没想到第一次见到黄鼠狼会是在城市的道路上。
话说回到我小时候,因为油漆还没干也没办法处理,后来应该是把那玩意断腿弄走了……这个大虫子连我妈都害怕(我妈可是抚摸过癞蛤蟆的女人)
彩蛋二:我妈为啥抚摸过癞蛤蟆
小时候姥姥家院子里癞蛤蟆还是很常见的,不过自己还是觉得很恶心,有次我在院里玩,我妈在干活,然后她叫我看说,儿子快看,这有只癞蛤蟆。我过去一看果然就是。等我玩了一会儿,我妈说差不多了,让我去学习。
我说不去,我就不去。我妈说你去不去?我说我就不去。我妈说,你信不信我敢摸一下这只癞蛤蟆,然后你就去学习。我说我才不信呢!结果我妈就蹲下,摸了一下,我当时那个表情………咦……………………
然后老老实实回去学习去了
ps:小伙伴们的回复我都认真看过了,原谅我不能一一回复,看到这么多同学都和我有相似的经历,还有在电饭煲里发现的,还有油炸着吃过的,我真的…………呕…………让我们一起吐会儿,哈哈
希望小伙伴们开心哦~~~
有些动物由于太小,我们肉眼很难发觉它们的恐怖。下面展示一些动物在显微镜下的恐怖形象,揭开一个充满异形的世界。
高能--------------预警!!
1. 蚜虫
2. 寄生蜂的脸
3. 人类头发上的头虱
4. 黄蜂的头
5. 管状蠕虫的头
6. 毛虫的头
7. 常寄生在人或动物皮肤表面的疥螨
8. 科罗拉多金花虫
9. 人类房间里的常客——尘螨
10. 蛆的头
11. 蝌蚪的脸
12. 大红细蟌(欧洲一种豆娘)的头
13. 跳蚤的头
14. 幽蚊幼虫的头
15. 龙虱幼虫
资料来源:
1. 10 Creepy (But Amazing) Microscopic Monsters
2. Terrifying Images Of Creepy Animals From Under The Microscope!
3. https://cosmosmagazine.com/biology/micro-monsters-up-close-and-personal
---------------------------------------------------------------------------------------------------------------------
看了一圈评论,我发现很多人都对蛆的牙齿感兴趣,这里补充一下。
蛆是高效的“清道夫”,它们的食谱非常广,腐败的动植物、排泄物、分泌物等什么都吃。蛆的这对“牙齿”其实被称为“口钩(Mouth hook)”,是蛆用来刮食腐肉的特殊装备。蛆虽然长得恶心,但是具有清洁伤口的医学价值。把无菌的蛆放到伤口上,它们会吃掉坏死组织,留下完好无损的健康组织,这就是蛆疗法。蛆的唾液具有杀菌作用,且它们不会在伤口里排泄(因为蛆是只进食不排泄的)。利用蛆可以治疗远离器官和体腔的溃疡及较深伤口,但必须在蛆化成蛹之前将其取出。
参考文献:
Ronald A. Sherman. Maggot Therapy Takes Us Back to the Future of Wound Care: New and Improved Maggot Therapy for the 21st Century. J Diabetes Sci Technol. 2009 Mar; 3(2): 336–344.
doi: 10.1177/193229680900300215
“合肥虫”算是少数以城市作为昵称的动物了,也是少数轻松致人毁容的常见昆虫。它的大名叫隐翅虫,隶属宇宙第一大目——昆虫纲鞘翅目,是甲虫的一种。它的外号得名于在安徽一带的广泛分布。
形象看上去还好呀,除了警戒色明显一点儿,其他地方远逊于蟑螂、蜈蚣、蜘蛛、蠕虫之类的。
然而这东西杀伤力是很大的,如果它有一天跳到你脸上,你当个小甲虫把它用力拍死的话,它体内的剧毒(隐翅虫素)就会腐蚀你那块皮肤。
以下图片可能会造成一些不适,但是它们很好地诠释了这种昆虫的毁容能力:
最后说一下对抗毁容虫的方法——它不太倾向于主动攻击人,所以如果这东西不小心掉到你身上的时候,千万不要伤害它,尤其是不要把它拍死;正确的做法是吹气将它吹离你的皮肤(如果在脸上让别人吹)。最差哪怕让它自己爬走也不要攻击它,否则后果真的很严重。
凡是带负子+动物名的都害怕!!
前方高能!!!(密集恐惧者慎点)!!!
前方高能!!!(密集恐惧者慎点)!!!
前方高能!!!(密集恐惧者慎点)!!!
————————————————————————
半翅目负子蝽科
(呕~~~~天知道怎么下载图片给你们的)
负子蟾蜍
负子蟾是多种分布于南美洲和非洲的原始蛙类
(呕~)
还有负子蛛(感兴趣的可以查,我真的看了头痛)
已经友情提醒过了,要是有人私聊骂人的,那我就图片攻击你这个臭猪猪了!!
9月4号补(图片再次预警)
已经有可爱的小猪猪想看 负子蛛
我真的服了你们了,一个个想看又不敢看,太可爱了吧,哈哈哈哈哈
小猪猪骂我也就算了。还有些上来就破口大骂的,服了,这是啥话题啊,眼睛不要给负子蛛吧。
最后希望你们开心每一天~它们都是宝宝哦~
不要害怕~
鹅,特别是成群的鹅!
小时候拔马尾巴毛被踢了,在家躺了好几天,挨了爸妈一顿打,好了以后继续去撩马。
我家的大狗被我欺负的没脾气,隔壁的大公鸡被我拔毛拔的已经麻木,那时候我觉得我就是当地一霸,直到我遇到了鹅。
我牵着我家的大狼狗,挑衅了一群鹅,然后狗挣脱狗绳钻了下水道,我上了树。
它们不仅咬我屁股,踢我肚子,还扇我,打脸,啪啪的。
我上了棵歪脖子树,它们在树下面一直叫,于是我作死的拿了根树枝开始打它们,然后它们上树了,家禽为什么会飞,你们是不是变异了我的妈呀!我赶紧往下爬,爬了一半还摔下去了,虽然树不高,但还是疼啊,我就摸了摸屁股的功夫,一只鹅对着我的小腿又是一口,啄的我一个狗吃屎的趴在地上了,连滚带爬的开始跑。
那群鹅就在后面追我,我还跑不过它们,我的屁股一直承受着背刺暴击,偶尔还被扑倒接受践踏,终于,我决定跟他们拼了,我回过头,看准时机一把掐住了一只鹅的脖子,然后压在它身上,周围的鹅都停住了,很好,怕了吧,你们这群渣渣,哈哈哈哈。
三秒后,我被鹅甩在了地上,于是一群鹅又开始咬我,扇我,踹我,践踏我。我又一次连滚带爬的开始跑,后来我嗓子喊哑了,跑也跑不动了,走投无路的我开始砸路边一户人家的门,那家的老奶奶开门见状,赶紧把我拉进院子,那群鹅在门口叫了好一会才离开。
那天傍晚,我失魂落魄的回了家,我爸妈都吓坏了,虽然身上的鹅毛被好心的老奶奶拿扫把给扫干净了,但我浑身的淤青,满脸的泪痕,和破烂的衣服,都让我看起来像是一副被糟蹋了的样子。
我一边大哭一边说着我经历了什么恐怖的事,后来知道真相的他们,笑了,并且嘲笑了我十几年。
邻居听说我被他家的鹅欺负成这样,特意杀了一只拎过来给我补身体,我一口都没敢动,那放在盆里的鹅头仿佛在对我说,小逼崽子,你敢动我一下试试?
后来,家里搬了楼房,也就没怎么再见过鹅了。
很多很多年以后,也就是前年,我去了趟姥爷家,乡下,我又一次看到了鹅,童年的阴影让我想跑,我克制住了,我得克服,我这辈子的心理阴影不能是一群鹅啊,万一我以后功成名就了,写本自传啥的,这咋下笔。于是我无所畏惧的看着他们,领头的鹅看了我一眼,眼中透漏着,你瞅啥?我回了它一个眼神,瞅你咋的。
然后他们就扑上来了,还讲不讲理了啊,看一眼都不行了,搏斗了片刻,我不禁感叹我终于长大了,腿长了,跑的快了,除了最开始被扇了几下,我居然满血跑回了屋里。
我现在依旧不敢吃鹅,我看见鹅就腿抖,还伴随着脸疼,屁股抽筋等一系列并发症。
顺便说一下,我找另一半的基本要求是能打赢十只以上的鹅,达不到这个要求我死活都不会嫁的。
奉劝各位朋友,哈哈我就可以了,千万别去试,那玩意太可怕了,我被鸡啄了最多淤青,被鹅咬了就见血了,至于我小时候为啥要去挑衅它们,那个,有个词叫手贱,放我们这边叫欠,招猫逗狗听过没,说的就是我。
还有,这么多年过去了,看了评论我才意识到,狗子,我当年拿你当兄弟,你却抛弃了我,当年冲着那群鹅叫第一声的明明是你……( ー̀дー́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