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孩子编造作文「十一长假去奶奶家」,但我们根本没去奶奶家,该不该让他重写?

回答
孩子写了“十一长假去奶奶家”的作文,但实际上并没有去奶奶家,面对这种情况,是否应该让他重写,这确实是一个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答案不是简单的“是”或“否”,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和教育目标来决定。

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孩子写这个作文的可能原因:

创造力与想象力: 孩子可能并没有恶意,只是在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孩子来说,作文是一个表达和创造的平台,他们可能只是想写一个自己想象中愉快的经历。
压力与模仿: 孩子可能觉得“写去奶奶家”是比较安全、常见、容易写的话题,或者看到了其他同学的作文是这样写的,于是进行了模仿。他们可能觉得写一个大家都能理解的经历会更容易得到肯定。
逃避写实困境: 真的去了奶奶家,但因为各种原因(比如觉得无聊、没发生什么有趣的事)而不知道怎么写,或者觉得写出去的东西不完美,所以“虚构”了一个更理想的经历。
对写作文的理解偏差: 他们可能不完全理解作文就是写“真实”发生的事情,而认为是一种“故事创作”。
缺乏素材或表达能力: 可能是这个假期确实没有什么特别值得写的事情,或者孩子不知道如何将真实的经历写得生动有趣。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该不该让他重写”的利弊:

选择“让他重写”的理由和好处:

1. 培养诚实和真实的品德: 这是最核心的理由。教育孩子诚实是至关重要的品德。如果允许这种“虚构”的作文,可能会让孩子觉得说谎或虚构是可以被接受的,尤其是在被发现后没有被纠正的情况下。
2. 端正对“作文”的认识: 作文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记录生活、表达真实情感和思想的载体。让孩子明白作文的真实性要求,有助于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3. 锻炼观察和提炼真实事件的能力: 每个假期,即使是平凡的日常,也一定有值得记录的细节。引导孩子去发现生活中的“小确幸”或有意义的事情,是培养他们观察力和感受力的好机会。
4. 避免形成“投机取巧”的习惯: 如果孩子发现可以轻易编造内容来完成任务,未来可能会习惯性地逃避真实的思考和努力。
5. 家长的示范作用: 如果家长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了“算了”,也可能在无形中传递了一种“表面应付”的态度。

选择“不让他重写”(或采取折衷方式)的理由和好处:

1. 保护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如果孩子还小,或者写得非常努力,强令重写可能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努力被否定,从而对写作产生恐惧。
2. 避免过度强调“错误”: 有时候,孩子的动机并非恶意,过度强调“你写的是假的”可能会给孩子留下“我是个说谎者”的负面标签。
3. 关注孩子的成长而非单一事件: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尝试和摸索,一次“不真实”的作文不一定代表孩子本质有问题。更重要的是看整体的成长轨迹。
4. 利用机会引导而非惩罚: 可以将此视为一个教育契机,以更温和的方式来引导孩子。
5. 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和认知水平: 对于非常小的孩子,他们可能对“真实”和“虚构”的界限还不太清晰,过于严厉的纠正可能不适合。

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这里提供一个详细的操作流程和思路:

第一步:了解情况,倾听孩子的心声(非质问)

语气温和地询问: “宝贝,妈妈/爸爸看到你写的这篇作文,写的是去奶奶家,听起来很开心呀!我们这个假期去了哪里呀?怎么没有去奶奶家呢?”
观察孩子的反应: 看孩子是会紧张、回避,还是坦然地承认。
倾听孩子的解释: 如果孩子说是因为不知道写什么,或者觉得去奶奶家更容易写,或者就是想象的,认真听完。

第二步:评估情况,做出决定(综合考虑)

孩子的年龄和性格: 年纪小的孩子、性格内向的孩子,可以更宽容一些;大一些的孩子、经常喜欢“编故事”的孩子,则需要更明确的引导。
作文的质量和孩子的努力程度: 如果作文写得漏洞百出,明显是编造的,且孩子对此不以为意,那重写是必要的。如果作文写得很好,情感真挚(即便主题是虚构的),孩子很认真对待,可以考虑其他方式。
老师的要求和班级情况: 如果老师明确要求写真实经历,并且对这类情况有统一的处理方式,家长也需要了解。

第三步: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

场景一:孩子承认是编造的,且原因是可以沟通的(如不知道写什么,觉得好写)

沟通引导,鼓励重写(推荐):
肯定努力,指出问题: “宝贝,你写得真认真,也很努力地想让作文变得生动。妈妈/爸爸知道你写的是‘去奶奶家’,但我们实际上这个假期去了(真实地点),对吗?”
解释真实性的重要性: “作文呀,就像在跟别人分享你真实的经历,就像讲一个你亲眼看到、亲身体验到的故事。如果写的是‘真的’发生的事情,大家会更喜欢听,也更觉得可信。”
引导挖掘真实素材: “我们这个假期虽然没去奶奶家,但我们去了(真实地点),那里有什么好玩的?我们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有没有发生什么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即使是简单的在家休息,也可以写我们一起玩了什么游戏,吃了什么好吃的。”
提出重写建议: “这样好不好?你重新想一想,咱们这个假期真正发生的事情,把那些真实又有趣的部分写出来。你可以写(举例),你觉得哪个更有意思呢?”
提供支持和鼓励: “如果你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写,妈妈/爸爸可以和你一起想一想,或者一起回顾一下我们这个假期的照片。相信你一定能写出一篇更精彩的真实作文!”

优点: 最直接地解决了问题,培养了诚实,锻炼了孩子从真实生活中寻找素材的能力。
注意事项: 语态要温和,以引导为主,不要带有指责意味,避免打击孩子的写作积极性。

场景二:孩子承认是编造的,但对写作非常抵触,或年龄非常小

温和沟通,允许微调或作为“虚构故事”
允许孩子暂时保留: “我知道写东西有时候会有点难。既然你已经写了这篇,我先收起来。下次我们再写作文的时候,我会提醒你写真实的事情。”
引导其为“想象作文”: “你这篇写得很有想象力,就像一个故事一样。不过下次写‘记叙文’的时候,我们要写真实的哦。如果你想写故事,可以告诉老师,或者单独写在‘故事本’里。”
更温和的重写: 如果确实需要修改,可以这样说:“我们来稍微改一下好不好?比如,把‘我去了奶奶家’改成‘我梦想中的假期是去奶奶家’,这样也是一种表达。” (这种方式较少用,除非情况非常特殊)。
更注重对真实事件的引导: “下次我们写作文前,我们可以先聊聊,这个假期你做了什么?有没有什么有意思的发现?我们可以把它们记下来,这样到时候写作文就不会发愁了。”

优点: 保护了孩子的积极性,避免了不必要的冲突。
注意事项: 明确区分“真实作文”和“想象故事”,避免孩子混淆。下次写作时需要更及时的提醒和引导。

场景三:孩子坚持不承认,或者撒谎

必要时可以拿出证据: 如果有照片、其他家庭成员的证词等,可以在合适的时候(避免公开场合让孩子难堪)作为证据来引导。
强调“被信任”的重要性: “宝贝,妈妈/爸爸希望能够完全信任你。当我们说的事情是真的,大家就会相信你。如果不是真的,大家就会觉得你不够诚实,以后就不太愿意相信你说的了。这会让你很难过的,对吗?”
如果孩子一直抵赖,可以暂时搁置: “好吧,看来你坚持这么写。但下次老师布置的‘记叙文’,妈妈/爸爸还是会提醒你写真实的事情。” 并在接下来的日常生活中,多强调诚实的价值,通过言传身教来影响。

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要注意以下几点:

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避免在家人或朋友面前过度批评孩子,尤其是在其他孩子也在场的时候。
关注点在“成长”而非“犯错”: 将此视为一个帮助孩子成长的机会,而不是一个惩罚性的事件。
积极的鼓励: 当孩子愿意重写或分享真实经历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
家长的言传身教: 家长自己也要诚实守信,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与老师沟通(如果需要): 如果对处理方式有疑虑,或者学校有相关要求,可以与老师沟通,了解老师的建议。

总结来说,我更倾向于引导孩子重写,但方式要灵活且充满智慧。

与其直接说“你写的是假的,重写!”,不如通过耐心沟通,让他明白作文的意义在于真实记录,并帮助他发掘自己真实经历中的闪光点。如果孩子非常抵触或年龄尚小,可以采取更温和的过渡方式,但一定要在后续的学习和生活中持续强调诚实的重要性。

最重要的是,通过这件事,让孩子学会从生活中捕捉细节、提炼素材,并且明白,真实,才是最有力量的表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确实,写去了奶奶家,实际上没有去过的话,老师和同学们到时候可能不会采信。

建议只依据现有的事实来写,尤其是写清楚,根据掌握的证据已经能够确定无疑地证明的事情。

写完之后把车票、和奶奶的合照、奶奶家的监控录像截图、奶奶买菜的交易记录等证据内容的复印件装订成证据册,附在作文后面。证据册应当和作文用同样的纸张大小,并按照顺序标上页码。

证据原件要保存好,老师批改作业的时候有可能要把复印件和原件进行核对。

user avatar

家长很奇怪。

要知道,哪怕是法庭的笔录,警察的审讯,都做不到所谓真实,也不能完全说是编造。

作文或者说写作练习,目的是书面表达能力。

有一次,中学了,老师让我们交流寒假活动经验。轮到我的时候,我就讲某天,我跟谁谁谁,一起去某个山上,进入山洞,点亮火把,拿到一本无字天书....... 大家,包括老师,都非常开心的听我讲,讲完,很多掌声。因为大家都知道,寒假,就是吃吃喝喝,非要抠出个意义,太难了。反正我控制了时间,没占用别人的时间。

当然,老师有这样的硬性规定,那么跟孩子说,需要另外写。今天才10-1,完全有时间做说服工作。

如果我是家长,我会让孩子这么写

10-1非常无聊,我想去很多地方,但因为很多原因,比如深圳发了一个10-1出行多带衣服,不知道在哪里就隔离了。我害怕隔离,见不到老师和同学,于是就家里呆着了。但是,我梦想中的10-1是这样的。

然后把想象的作文贴上去。

最奇怪的是,这个问题9月29日提的,现在才10月1日晚上10点不到。现在去奶奶家也来得及啊。这个家长是不是穿越时空了哦?

好吧,说实话,我真的为有这种家长而觉得羞耻。这种家长怎么会在我们伟大的共和国,且让自己的问题上热榜,太羞耻了。


//评论区很莫名其妙。回复几点

1、写作创作不是造假,不是编造。是创作,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能力。

2、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是一项单独的能力。

3、记实写作,仅仅是写作训练的一部分,仅仅是创意写作的基础,也往往是不可为而为之的部分。

创意、记实、造假,这些概念没有什么关系。按照某些看法,岂不是作家、作曲家、诗人都是在造假?

这件事,很简单,小孩子有一个对文体的把握和想象。家长,则把这个要求看作是类似日常生活汇报。两者看法不一样。作文课训练,一开始,都会说写一件你经历过的事。因为这样容易入手,容易让孩子去写。也因为对你经历过的理解不一样,所以导致很多孩子的作文很长时间,得不到好成绩。而老师,很多老师教学水平不够,所以也无法指导到位。

user avatar

孩子,是没有自己的生活的。

所谓老师要求记录国庆生活,说的直白点就是:老师让孩子记录父母给一家子安排的国庆生活。孩子在这里起的作用就是照相机,记叙文就是文字化的照片。

然而,孩子虽然没有自己的生活,但有自己向往的生活。当孩子向往的生活实现不了时,照相机也就变成了摄像机,照片也就变成了电影,是啊,当人生没本事色彩斑斓时,就要学会涂涂抹抹。

这时家长不干了,对孩子说,你的涂涂抹抹都是欺骗,给我老老实实拍照片。家长没有将涂涂抹抹看作是一种向往,而是固执地认为,照片就应该做好照片的本分,哪怕上面的内容枯燥到没有任何看的意义,但诚实就是意义。

这里,我建议家长反过来想。

孩子没有欺骗,而是诚实地袒露了自己的向往。这种向往,是对枯燥现实的挑战。——我不想写没意义的枯燥,我想写有意义的梦。这是孩子发自内心的呐喊。这是独属于孩子的勇气,反抗一种生活的勇气。因为他们还敢做梦,还有将梦想实现的无限可能。

而作为家长的我们,却早就被现实驯化了。我们甚至已经丧失品味现实是否有趣的味觉系统,只是麻木地坚守着枯燥的诚实,对枯燥本身视而不见。这就是成年人,我们无法抛弃和割舍自己的生活,除了坚守外,已经没有了旁的想法,不敢做梦,不能做梦,不想做梦,睁眼就是安排,闭眼就是日程。我们的向往,属于20年前坐在课桌前的那个少年和少女。20年后,我们甚至不敢去面对向往被现实谋杀的过程,只能假装向往的葬礼从未发生,只能假设向往这件事从未存在。

一言蔽之,家长,有自己的生活,但没有自己的向往,所以一切高于生活的向往,都会被我们异化为生活之外的欺骗,要在萌芽状态时就狠狠掐死。

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的一件事是,当向往被掐死后,枯燥仍然会保持它不值得记录的无价值,不会因为向往的死亡而被诚实镀上一层亮眼的色彩。所以当作文必须要求孩子们写出色彩时,最可怕的事就会发生了——

孩子们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将枯燥的现实写得色彩斑斓。

但枯燥的现实又如何才能色彩斑斓呢?要么扭曲自己的认知,扭曲自己的意志,将枯燥的现实拼命看出某种色彩出来。

倘若说什么是欺骗,这恐怕才是最大的欺骗,因为这是一种能够杀死孩子对世界所有向往的欺骗,一种能够逼迫孩子向枯燥屈从的欺骗,一种让孩子不再揭穿皇帝的新衣,而是逼迫他们自己去做皇帝去穿新衣的欺骗。

所以,请题主不要让孩子重写作文,而是和孩子一起写作文吧——也许我们当前没能力给孩子一个色彩斑斓的现实,但我们起码可以做到不去掐死孩子的向往,而是和孩子一起,为向往插上翅膀。

user avatar

你就大清早到小孩的房间里把他叫醒,从他的书桌上拿起作文本,打开让小屁孩读自己写的长假作文。小屁孩睡眼惺忪,只好读到:

今天是十一长假,爸爸说我作文瞎写,就逼着我去了奶奶家。到了奶奶家,他抽出腰间的皮带把我抽得如陀螺般旋转,好痛呀!打完后,奶奶安抚了我,下午我们就回家了,爸爸叫我重写作文,我写完后就睡觉了。真是一个悲惨的十一呢。

然后你就说,今天才刚刚十月一号,我们都还没出门,你怎么可以编日期写作文说谎呢?!老子要好好教育你!然后不由分说,你就把他拖进车里,一路开到奶奶家,下车后当着奶奶的面,把小屁孩抽得如陀螺般旋转!打完后让奶奶安抚一会。到了下午,就开车带小孩回家,把他往房门里一推,告诉他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要诚实,不能胡编乱造,叫他重写作文。小屁孩垂头丧气地点了点头。看到教育有成果,你就可以满意地关上小屁孩的房门让他自我反省。到了第二天,小屁孩又被你从睡梦中叫醒,要他读作文。小屁孩拿起你递给他的作文本,睡眼惺忪地读到:

今天是十一长假,爸爸说我作文瞎写,就逼着我去了奶奶家。。。

读到这里,小孩就会惊恐地去拿手机,发现上面的日期还是十月一号!这时你就需要逼迫他把作文读完,然后不由分说把他拖进车里,一路开到奶奶家,把剧本再演一遍,下午回家后叫他重写作文关进房里。再过一天,依样画葫芦,天天把他抽得如陀螺般旋转。如此十几天之后,小屁孩就会想重写时间线。于是某一天晚上你把他关进房之后,他不再写作文,而是拿着作文本偷偷溜出门把作文本扔进了门口的大垃圾桶,然后回到家里找出了你的铜头皮带,把它扔进了自己的衣柜,自以为破坏了关键道具就能跳出循环。然而下一天,小孩发现作文本和皮带依旧照旧,无法逃脱皮带教育。终于又一次,小孩鼓起勇气把沉重的大垃圾桶推翻,从垃圾桶里倒出来的竟然是成堆的作文本,翻开一看,每本最后都写着“今天是十一长假。。。”。小孩惊恐万状地逃回家,拉开自己的衣柜,发现衣柜里堆满了铜头皮带!此时小孩终于醒悟到被皮带抽成陀螺就是他永远的宿命,瘫倒在地,放出了绝望的哭嚎!!!

user avatar

虚构一下去奶奶家算啥,我初中语文课代表经常把她爸爸写没了,车祸重病啥都有……

最离谱儿的是老师还当优秀作文念,我们同学下面哭笑不得憋的难受死了。

当然除开父慈女孝的部分,作文还是挺好的。我现在大概是明白老师的用意了——老师读给我们听的不是故事本身,而是她作文里父亲离世时的心理活动和细节描写,这些写作技巧很多初中生压根听都没听过,所以记叙文写的一塌糊涂。

作文本身还是一道“题”,而“百分百真实”并不是评分标准,记叙文考验的学生“写故事”的能力,老师负责教授“写故事”的方法。这里并不是鼓励去撒谎,去编造故事,而是说:好故事不能只有“真实”。

那么该怎样写好作文呢?

作文究竟需不需要“真实性”?

我手边正好有一位初一小朋友的习作,他也是虚构创作的惯犯,随便点评一下,如有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指教。

题目:《悄悄地提醒》

题材:亲情

作文点评:小作者想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来突出奶奶的关心,把大段篇幅用来描写奶奶的“唠叨”,“反转”却很生硬,通过电视节目理解了奶奶的爱,强行“升华”,整篇文章显得头重脚轻。如果有孙子“懂事”后孝顺奶奶,“知行合一”就更好了。
真实性考证:就TM纯扯犊子。小作者和他爸妈还有爷爷奶奶住一块,就隔着一客厅,家里什么条件多少平米啊骑着摩托才能串门。

题目:《电脑先生,我想对你说》

题材:写信

作文点评:信件格式不正确。《XXX,我想对你》是一道经典的半命题作文,小作者挺有创意地把电脑拟人化,并用俏皮的风格表示戒除网瘾的决心。
真实性考证:写的有趣,如果不是因为偷玩《赛尔号》被抓住教训一顿后写的,就更好了。这玩意儿一半意义是悔过认罪检讨书,给爸妈表忠心呢。至于戒网瘾更扯淡,据我所知他现在还在沉迷游戏,天天晚上肝原神。

题目:《怀念无忧无虑的日子》

题材:友情

作文点评:童年是很好的题材,只不过初中生来回忆未免有些“为赋新词强说愁”。小作者主要怀恋了和童年好友一起玩耍的事迹,但整体风格偏流水账。可以把他之前如何珍惜卡片,后来为了安慰“我”给我卡片展开描写,通过对比更显“他”和“我”的友情。
真实性考证:又TM扯犊子。人很好是没错。当时流行手机神奇宝贝的卡牌,他从代欧奇西斯到盖欧卡固拉多,这些神兽的卡牌都有,还有重复的,但从来没给过小作者卡,多余的也没给!

题目:《肚子饿了之后》

题材:做饭

作文点评:“做饭”类和“大扫除”类作文,可是初中记叙文的大忌。原因在于太容易写成流水账,多而不精又杂又乱,很容易引起阅卷老师的审美疲劳。
真实性考证:拉倒吧小作者初一的时候开煤气都不会,煮个屁面。估计是根据某次看完妈妈煮方便面后编的,敷衍作文的态度快写在脸上了,现在就敢水作文,长大了干啥不敢想。

题目:《“长生不老之术”》

题材:科幻(?)

作文点评:小作者富有探索和实验精神。如果把标题改成《鱼儿的不死之术》更贴切。
真实性考证:绝了,小作者他妈绝无可能把一条鱼交给他玩儿。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八成是在哪个地摊少儿科普或者电视节目里看到类似东西,就顺手编的实验内容,所以内容只写了两页半就没话了。整篇作文没一句真话,连作文题都是标题党。

题目:《登长城》

题材:旅游

作文点评:游记类作文通常把重点放在景上,而小作者重点刻画的是人,言语风趣幽默。但是除了“90度”“青苔”以外,没有写明登长城“为什么难”,无用的废话较多。
真实性考证:这篇算是唯一一篇真实的记录,小作者确实去过长城,只是没爬两步就歇菜了……

题目:《读「水浒传」有感》《读「西游记」有感》

题材:读书笔记

作文点评:
真实性考证:怎么说呢……当时小作者绝对没读完这两本书。他为什么写这两篇我也清楚,纯因为引用原文不用动脑子省事儿。水浒传读的是青少版,西游记压根没读过。咋凑的字数呢,小学学过一篇课文《三打白骨精》,他把当时课上对师徒四人评价给默写上去了……

总评

咱就不提字丑啊错别字的事了啊。

回归本题,作文的真实性重要吗?

对于初中生来说,很重要。因为他虚空编故事编不圆乎,容易像《长生不老之术》一样漏洞百出。但是真实发生的故事他也未必就能写好,像《登长城》,把长城换成任何一座山都毫无违和感。

所以,没有一些基础的写作技巧,再“真实”的故事,再多的“米”他也煮不出稀饭。

作文既要有骨架,也要有血肉。像开头写奶奶的《悄悄地提醒》,故事本身是虚构的,但不重要,小作者最主要的问题是文章结构有问题,没有把“亲情”的细节展现出来,生长和感悟全是嘴上说说。问题不在“假”,而在“空”。


虚构不是错,胡编乱造才是问题。

有句顺口溜,“作文作文,不编不成”。初中生哪有那么多经历可写,就像题主孩子,明明待在在家,为了完成作业不得不虚构出一段故事。

如果题主孩子真的把去奶奶家的事儿讲的和真的发生一样,那恭喜你,捡到宝了啊。

实践并不是只有亲身经历这一种渠道。从书中,从多媒体里,孩子听到的故事都是他的“经历”,只要他能把故事化用好,为己所用,把别人的改编成自己的,又有什么好指摘的呢。

纠结故事的真实性,不如干脆把故事和现实分开。题主要是有心,就自己多看书充电,教教孩子怎么把一个的故事讲好。

当然,也注意点别让小兔崽子把你给写死了,毕竟还是不太舒服的(笑)。

user avatar

如果作文不允许编造,那么有些学生描写的国庆生活可能是这样的:


1日:

上午写作业。

下午补课。

晚上同学来找我玩,我妈不让。

2日:

上午钢琴班。

下午看了会儿电视。妈妈问我作业写完了吗,我说没有,于是电视就关了。

晚上吃的青椒,我不爱吃。

3日:

上午补课,下午补课。

晚上写作业。

4日:

姥姥要去XX公园,我不爱去,爸爸非让我去陪姥姥。

姥姥跳了半天广场舞,很高兴。

我不高兴。

5日:

写作业。

6日:

上午补课,下午兴趣班。

7日:

玩了一小时手机。

user avatar

日记,4月1日星期一,天气晴。

春游

我们怀着兴高采烈的心情来到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假山,山上鲜艳的鲜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同学们有的捉迷藏,有的吃点心,大家度过了愉快的一天,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公园,同学们都说明年春天还来公园。

日记,清明节,天气小雨

扫墓

我们怀着兴高采烈的心情来到坟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坟头,花圈上的鲜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同学们有的捉迷藏,有的吃点心,大家度过了愉快的一天,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坟地,同学们都说明年春天还来坟地。

日记,国庆节,10月1日,天气晴

去奶奶家

我们怀着兴高采烈的心情来到奶奶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餐桌,餐桌上奶奶炒的菜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家人们有的捉迷藏,有的吃点心,大家度过了愉快的一天,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奶奶家,家人们都说明年国庆还来奶奶家。

user avatar

那你去一次不就得了,还重写啥?

我问一下知友,谁小学到高中没编过作文?我反正编过,至于什么作文书;那里面基本都是编的。

你以为老师会像法官检察官那样来调查核实作文内容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孩子写了“十一长假去奶奶家”的作文,但实际上并没有去奶奶家,面对这种情况,是否应该让他重写,这确实是一个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答案不是简单的“是”或“否”,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和教育目标来决定。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孩子写这个作文的可能原因: 创造力与想象力: 孩子可能并没有恶意,只是在发挥自己的想.............
  • 回答
    孩子划了豪车,还编造“被车主打重伤住院”的假新闻,这事儿可太复杂了,得好好掰扯掰扯。这不仅仅是孩子犯错这么简单,背后牵扯到的问题,简直是一团乱麻,从孩子自身到家庭,再到社会,都得拿出来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说孩子。孩子划车,这行为本身就错了,这是对他人财产的不尊重,也是一种破坏行为。孩子毕竟是孩子,.............
  • 回答
    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而来的当下,让孩子学习编程,已不再是“锦上添花”的技能,而是“雪中送炭”的战略性投资,关乎他们未来的竞争力与发展。它的意义深远,对孩子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有着多方面的好处,且这些好处并非停留在“会写几行代码”的层面,而是触及思维方式、解决问题能力、创造力乃至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一、重塑.............
  • 回答
    在飞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时代,让孩子学习编程,这可不是什么“赶时髦”,而是为他们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甚至可以说是赋予他们一项未来生存的“超级技能”。咱们不妨就细细道来,孩子学编程到底能给他们带来些啥好处。首先,编程就像是开启了一扇通往“逻辑思维殿堂”的大门。 咱们小时候学数学,需要理解数字之间的关.............
  • 回答
    在人工智能(AI)浪潮汹涌而来的今天,为孩子规划未来教育方向,尤其是在“学编程”还是“学艺术”之间抉择,无疑是让许多家长头疼的问题。与其说这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题,不如说是一个如何平衡发展、培养未来所需能力的问题。我们不妨深入剖析一下各自的价值,以及它们在AI时代碰撞出的火花。编程:掌握未来的语言与.............
  • 回答
    这事儿吧,挺有意思的。一群编程的老师,卷着设备,就这么去了大山深处,给那些可能连电脑都没怎么摸过的孩子们上课。你说,这有没有必要?我琢磨着,挺有必要的。你想想,对于咱们大多数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来说,接触新科技,了解计算机是怎么回事,那简直是太容易了。学校里可能有电脑课,家长里有懂技术的,周围就有各种.............
  • 回答
    您好!看到您孩子是2021届的编导生,河南文科,统考分数147,文化分400分左右,并且没有校考。首先恭喜您的孩子顺利完成了编导专业统考!接下来,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以他目前的情况,能够报考哪些院校。分析核心要素: 统考分数(147分): 这是一个关键的分数,需要参考当年河南编导类统考的合格线和.............
  • 回答
    “编制”这个词,对于很多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自带一种沉甸甸的期许,仿佛是通往稳定人生的唯一桥梁。但说它是“唯一的出路”,我总觉得有些言过其实了,也太小看了我们普通孩子身上蕴藏的无限可能。我们得承认,在中国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下,“编制”确实有着它难以撼动的吸引力。想想看,一份稳定的工作,朝九晚五(或者看.............
  • 回答
    看到你为孩子成绩有些发愁,还听了朋友关于少儿编程的建议,这很正常。想知道少儿编程到底能不能帮孩子锻炼逻辑思维,这是很多家长都会关心的问题。我挺理解你这种心情的,毕竟是孩子教育的事,多了解一些总归是好的。咱们一步一步来聊聊,少儿编程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它对孩子逻辑思维的提升,有没有那么神奇。首先,我们.............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真的不是一个简单的是非题,而是需要好好掰开了揉碎了去看的。对于咱们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掏出十万块钱去学编导的校考,值不值?我得跟你说,这事儿,得看你怎么看,也得看孩子自己是什么样儿。先来说说这“十万块”,它到底花在哪儿?这十万,可不是光让你坐教室里听课那么简单。它通常会包含几个大头.............
  • 回答
    好嘞!这主意可真够劲!让孙悟空和奥特曼一起参加奥运会,这脑洞我喜欢!来,咱们这就开始编一个,睡前故事,得讲得有声有色,让小家伙听得乐开花!(故事开始,声音要带着一点神秘和兴奋)“宝贝,快躺好,今天咱们不讲孙悟空大战妖怪,也不讲奥特曼打怪兽,咱们来讲一个更厉害的!一个让全宇宙都沸腾的故事!主角嘛,就是.............
  • 回答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孩子,他们的人生开局并不如意,就像手里没有拿到“好牌”。但就像这位4岁的左手无指男童一样,即便身体上存在难以弥补的缺憾,他们依然能够凭借坚韧的意志和周围人的关爱,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让孩子“好牌”变“王牌”的秘密,藏在成长过程的点滴之中。1. 恰到好处的“善意谎言”:为孩.............
  • 回答
    孩子觉得历史与自己无关而抗拒学习,这是一个常见的现象。要让孩子真正理解并热爱历史,需要从认知心理、兴趣激发、现实联系等多方面入手。以下是详细的解决方案: 一、理解孩子的心理:为什么他们觉得“历史不重要”?1. 时间距离感 孩子可能认为历史是“过去的事”,和自己没有直接关联,尤其是当学习内容以.............
  • 回答
    孩子生日这天,你打算装扮成奥特曼去接他放学,这个想法真是太棒了!对于一个热爱奥特曼的孩子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充满惊喜和难忘的生日礼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个计划的可行性、准备工作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让你能顺利实现这个充满爱意的计划。 一、 可行性分析:非常靠谱,而且是绝佳的惊喜!为什么说非常靠谱? .............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涉及到孩子的成长、友情、责任以及金钱,没有一个绝对的“对”或“错”的答案。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并考虑如何处理才能对孩子最好的成长有利。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情况的关键点: 孩子过生日,妈妈买了很贵的玩具: 表明了家长的爱心和投入,也说明了玩具的价值不菲。 带到幼儿.............
  • 回答
    孩子的好奇心是学习新知识的绝佳机会!下面我将详细地为您解释“饺子点水”的原理,并分享更美味的饺子烹饪技巧,您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理解能力来调整您的讲解方式。 孩子为什么问“妈妈,你为啥要给锅里加凉水?”您的孩子观察到您在煮饺子时加入了凉水,这其实是一个非常细致的观察!您可以这样跟孩子解释:“宝宝,你.............
  • 回答
    孩子抗拒吃鱼虾,并且在被强迫时出现吞咽困难、干呕的情况,这确实是让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强迫喂食不仅会让孩子对鱼虾产生更深的负面印象,还可能导致心理上的厌食和信任危机。 关键在于循序渐进,改变孩子的负面体验,并重新建立积极的联想。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为您详细介绍如何让孩子接受吃鱼虾的方法:一、 心理.............
  • 回答
    当孩子用坚定的口吻说“人死后会被细菌吃掉”,并且对“美好的故事”嗤之以鼻时,这恰恰是一个非常宝贵的契机,可以引导他们以一种更成熟、更深刻的方式去理解生命和死亡,并从中发现诗意。这并非要否定他们所看到的“科学事实”,而是要在科学的基础上,拓展他们的视野,让他们看到更广阔的生命意义。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对话.............
  • 回答
    作为一个家长,看到孩子之间发生看似“不平等”的交易时,确实会感到有些担忧和犹豫。在您孩子用50元的游戏机换取邻居哥哥两个棒棒糖的这个具体情境下,是否应该插手,以及如何插手,需要综合考虑几个方面:首先,理解“不平等”的定义和儿童心理。 价值感知不同: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对物品的价值感知往往与我们成.............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可以教孩子关于金钱管理和理财的宝贵经验。面对孩子 2000 元压岁钱的处理问题,您的回答应该兼顾教育性、引导性和尊重性。以下是一个详细的回答思路和你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性格进行的调整:核心原则: 尊重孩子的意愿: 这是他们自己的钱,让他们有参与感。 引导而非命令: 帮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