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孩子抗拒吃鱼虾,如果被强迫吃就直接吞,因为食物太大导致干呕,怎样做才能让孩子接受吃鱼虾呢?

回答
孩子抗拒吃鱼虾,并且在被强迫时出现吞咽困难、干呕的情况,这确实是让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强迫喂食不仅会让孩子对鱼虾产生更深的负面印象,还可能导致心理上的厌食和信任危机。 关键在于循序渐进,改变孩子的负面体验,并重新建立积极的联想。

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为您详细介绍如何让孩子接受吃鱼虾的方法:

一、 心理建设与态度调整(这是最重要的一步!)

停止强迫和负面联想: 这是重中之重!停止一切强迫喂食行为。一旦孩子感到被威胁或压力,他们就更容易产生抗拒。不要在餐桌上出现“不吃完不准走”、“别人都吃了你为什么不吃”等字眼。
家长自身的榜样作用: 孩子是模仿学习的。家长要表现出对鱼虾的喜爱和享受。在孩子面前津津有味地吃鱼虾,并适时夸赞食物的美味和好处(但要避免夸张到让孩子觉得是谎言)。
营造轻松愉快的用餐氛围: 餐桌是分享食物和家庭时光的地方,不应该是战场。让孩子在放松、愉快的状态下用餐,避免在吃饭时间讨论不开心的事情。
耐心和理解: 接受孩子目前对鱼虾的抗拒,不要因此责怪或批评孩子。理解他们的感受,并告诉他们“妈妈/爸爸知道你现在不太喜欢,没关系,我们可以慢慢来”。
正面强化和鼓励: 即使孩子只是尝试了一点点,或者没有出现干呕,都要给予及时、真诚的表扬和鼓励。例如,“宝宝今天愿意尝一口,真棒!”、“你吞下去了,很厉害!”

二、 循序渐进的尝试策略

既然直接吞咽和干呕是问题,那么就从“不让他感觉自己在吃鱼虾”开始。

1. 从闻、摸、看开始,建立熟悉感:
让孩子接触到鱼虾: 不一定要吃。可以在孩子玩耍时,把处理干净的鱼虾(比如生的鱼块、虾仁)放在一边,让他们好奇地去闻、去摸。可以让他们帮忙将鱼虾放进水槽冲洗,或者在旁边看您处理。
观看烹饪过程: 让孩子在厨房里看着您如何烹饪鱼虾。解释一下鱼是什么,虾是什么,它们是怎么做熟的。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描述烹饪过程中散发的香味。
绘画和故事: 给孩子看关于鱼虾的绘本,讲关于小鱼小虾在大海里快乐生活的故事。通过卡通形象和故事,让孩子对鱼虾产生积极的印象。

2. 将鱼虾“隐藏”在熟悉且喜爱的食物中: 这是处理颗粒感和味道的关键。
打成泥/剁成末:
鱼泥/虾泥: 将蒸熟或煮熟的鱼肉(选择刺少、肉质细嫩的鱼,如鳕鱼、龙利鱼、三文鱼)或虾肉,用搅拌机打成非常细腻的泥。
混合到米粥/面条中: 将鱼泥/虾泥非常均匀地混入宝宝平时爱吃的米粥、烂面条中。一开始的比例要非常少,几乎尝不出来,随着孩子接受度提高,再慢慢增加比例。
制作鱼肉/虾肉丸: 将鱼泥/虾泥和土豆泥、蔬菜泥、面粉等混合,做成小小的鱼肉丸或虾肉丸,蒸熟或煎熟。
饺子/馄饨馅: 将剁得非常细碎的鱼肉或虾肉混入饺子或馄饨的馅料中,并搭配孩子喜欢的其他蔬菜(如胡萝卜、青菜)。
切成极小的颗粒:
鱼松/虾松: 将煮熟的鱼肉或虾肉,用叉子或者刀背压成非常细的“松状”。然后用小火慢慢烘干(也可以用烤箱低温烘烤),直到变成酥脆的鱼松或虾松。
撒在饭菜上: 将鱼松/虾松撒在米饭、炒饭、鸡蛋羹、面条上。一开始就一点点,让孩子不经意间就吃到。
和孩子喜欢的食材一起烹饪:
蔬菜饼: 将鱼肉或虾肉剁碎,和鸡蛋、面粉、宝宝喜欢的蔬菜(如南瓜泥、胡萝卜丝、西葫芦丝)一起混合,做成小饼煎熟。
炒饭/炒面中的细碎肉丁: 将鱼肉或虾肉切成米粒大小的碎末,和蔬菜一起炒在饭或面里。

3. 改变烹饪方式和口感:
蒸煮: 这是最能保留原味和营养的方式,也更容易处理成泥或碎末。
煎: 将鱼块或虾仁裹上薄薄一层面粉或淀粉,煎至金黄酥脆,可以掩盖一部分腥味,增加吸引力。注意不要煎得太老。
烤: 用烤箱烤鱼块或虾,可以撒上一点点孩子喜欢的香料(如欧芹末)或者淋上少量橄榄油,增加风味。
汤: 用鱼骨或虾壳熬制鲜美的汤底,然后用这个汤来煮面条、煮粥,让汤里带有淡淡的鲜味。

4. 控制份量和频率:
从微量开始: 每次只给一小勺鱼泥、几粒鱼松,或者一小块碎肉。让孩子感觉很轻松,即使不吃也没有压力。
不要强求吃完: 孩子吃了就好,没吃完也没关系。今天尝试了,明天还可以继续。
不强迫,不追食: 如果孩子明显表示不想吃,就撤走,不要追着喂。可以在下一餐或者第二天再尝试。
少量多次: 不要一天之内强迫孩子吃很多次鱼虾,而是分散开来,在不同的餐点,用不同的方式尝试。

三、 提升鱼虾的吸引力

选择合适的鱼虾种类:
初次尝试: 建议选择刺少肉质细嫩的鱼,如鳕鱼、龙利鱼、三文鱼、鲈鱼。虾肉质也比较紧实,容易处理成碎末。
避免味道过于浓烈的: 一开始避免选择味道比较重的鱼,如带鱼、鲅鱼等,以免孩子产生过重的心理负担。
注意去除腥味:
鱼: 烹饪前可以用少许柠檬汁、姜片腌制片刻,或者烹饪时加入姜片、葱段。
虾: 去虾线,腌制时可以加一点点料酒(如果宝宝可以接受的话,否则省略)。
外观吸引力:
做成可爱的造型: 用模具将鱼肉/虾肉饼做成小动物的形状。
搭配色彩鲜艳的蔬菜: 将鱼虾和胡萝卜、西兰花、玉米粒等颜色鲜艳的食材一起烹饪,增加视觉吸引力。
餐具和摆盘: 使用孩子喜欢的餐具,漂亮的碗碟,把食物摆放得有趣味一些。

四、 建立积极的联想与奖励机制(谨慎使用)

“超级食物”概念: 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告诉他们鱼虾吃了会让他们长高、变聪明、力气变大,像小超人一样。
小小的奖励(非食物奖励为佳): 如果孩子今天勇敢地尝试了,可以给他一个拥抱,或者一起玩一个喜欢的游戏,作为鼓励。避免用糖果等食物作为奖励,以免孩子更偏爱零食。

五、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情况依然严重)

如果尝试了以上方法一段时间后,孩子依然极度抗拒吃鱼虾,甚至出现吞咽困难的严重行为,建议咨询:

儿科医生: 排除是否存在生理上的吞咽问题。
儿童营养师: 评估孩子的整体营养摄入情况,并提供更专业的饮食建议。
儿童心理咨询师: 如果怀疑孩子的抗拒是由于更深层次的心理原因,可以寻求专业帮助。

总结一下关键点:

停止强迫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循序渐进,从熟悉到尝试,从隐藏到显露。
改变孩子的负面体验,让鱼虾变得不再可怕。
耐心、爱心、一致性是成功的关键。

这是一个需要时间和耐心的过程。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接受和适应的速度不同。最重要的是保持积极的态度,不断尝试和调整方法,相信您的孩子最终会接受并爱上鱼虾的!祝您成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孩子挑食”无关乎营养,只关乎权力。

当孩子拒绝吃鱼虾的时候,你想的不是“孩子不吃鱼虾影响发育”,世上没有任何一种食物是孩子拒绝吃而影响发育的,你在意的是孩子胆敢抗拒你的权力。

孩子在强迫下吃下讨厌的食物时,父母是有快感的,这种快感和摔掉孩子心爱的玩具时是一样的:控制感、权力感。

这就是生育的原罪:孩子心智不完全时,父母拥有的不对等的权力,可以凭借自己的喜好人为构建孩子的心理残缺状态,从而满足父母被祖父母破坏到残缺的心理的需求。“孩子挑食怎么办”只是这种渗透在亲子关系中每一个方面中不对等权力的一个剪影。

有性生殖太落后了,以人口再生产为目的的家庭终将被扫入历史的垃圾堆。

user avatar

看来题主你很期待你儿子等你老了后,天天给你做鱼腥草豆汁。(>﹏<)

user avatar

我小时候受不了芹菜味道,我爸妈非逼着我吃,结果嚼了一下,跑厕所吐的胆水都出来了……从那以后就再也不喜欢吃饭,吃一次饭一两个小时才吃完。这种状态持续到高中,学业压力大了吃饭赶着吃才慢慢改过来。

我吃河虾过敏,海虾不过敏,我爸妈也非得逼我吃,我告诉他们吃了之后喉咙有东西粘着喘不过气,他们说我心理作用,是不想吃才这么说的。直到有一次吃完之后,全身长满水痘被送去急诊医生骂了之后才停下来。

所以强迫肯定不行的,自己吃得下不代表别人都能吃下去,非得吃也可以去腥味,一般煎炸能够去腥,如果需要清蒸,放多点姜葱料酒掩盖过去会好一点。

user avatar

我小时候因为扁桃体炎未得到及时就诊,差点进ICU了,从那之后我就各种过敏。

因为过敏的原因,我以前很喜欢吃虾,后来也不能吃了。

有次去海边玩,我妈非不信邪,结果给我三个海虾下肚,最后差点芭比Q了。

从那之后,我爸妈再也不敢强迫我吃东西了。

所以,你为什么一定要逼孩子吃他不喜欢吃的东西呢?

鱼虾并没有什么不可替代的营养成分,也不是啥药物,没有非吃不可的必要性。

说到底,是你们在折磨孩子,而不是孩子不配合你们呀。

user avatar

没事,该吃就吃,哪怕他海鲜过敏你也可以毫不留情的喂海鲜去杀死他,来换得强迫以及听你话的快感。然后换一个孩子,循环往复,直到你终于生出爱吃鱼虾的孩子为止。我也不劝你了,等法律劝你吧。

user avatar

不爱吃是因为你做得不好吃,你要反省自己


………………………………………………

注意到题主修改了描述。

我想说,您该做的是保护孩子,和老师沟通,说孩子鱼虾吃不了,会引起呕吐,有窒息风险,可以鼓励尝试,请一定不要强制。

一两样食物不吃天塌不下来,保持吃饭时的愉悦心情更重要

user avatar

看过一个真实新闻。

一个小女孩对花生过敏,一旦误吃花生,就会全身起疙瘩。于是她妈妈就带她去医院就诊,医生说是过敏。

就那样反复数次,后来可能是摄入花生过量,没救下来。医生计划溯源看有没有别的事情,母亲推阻。后来报警,抓到的犯人就是这个母亲。

警察问原因,这个母亲说,她想锻炼女儿的抵抗能力,所以把花生磨成粉加到孩子的饮食里。

如果孩子不吃某一样食物,只要能够保证营养均衡就行,不要过于强求。

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以爱之名义强迫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啊,希望不要酿成悲剧。

有孩子说过这样一句话:为啥大人从不挑食,因为他们从来不买他们不喜欢吃的东西。

既然不喜欢,那就不要吃了,牛肉羊肉猪肉鸡肉鸭肉一样能够补充孩子的蛋白质摄入,微量元素海带,紫菜,加碘食盐一样可以可以补充孩子所需要的微量元素。

虽然我不喜欢龙应台,《目送》中《母亲节》有一段儿关于吃鱼和穿衣服的对话很有意思:


我去探望我妈。一起在厨房里混时间,她说:“我烧了鱼。你爱吃鱼吧?”

我说:“妈,我不爱吃鱼。”

她说:“你不爱吃鱼?”

我说:“妈,我不爱吃鱼。”

她说:“是鲔鱼呀。”

我说:“谢谢啦。我不爱吃鱼。”

她说:“我加了芹菜。”

我说:“我不爱吃鱼。”

她说:“可是吃鱼很健康。”

我说:“我知道,可是我不爱吃鱼。”

她说:“健康的人通常吃很多鱼。”

我说:“我知道,可是我不吃鱼。”

她说:“长寿的人吃鱼比吃鸡肉还多。”

我说:“是的,妈妈,可是我不爱吃鱼。”

她说:“我也不是在说,你应该每天吃鱼鱼鱼,因为鱼吃太多了也不好,很多鱼可能含汞。”

我说:“是的,妈妈,可是我不去烦恼这问题,因为我反正不吃鱼。”

她说:“很多文明国家的人,都是以鱼为主食的。”

我说:“我知道,可是我不吃鱼。”

她说:“那你有没有去检查过身体里的含汞量?”

我说:“没有,妈妈,因为我不吃鱼。”

她说:“可是汞不只是在鱼里头。”

我说:“我知道,可是反正我不吃鱼。”

她说:“真的不吃鱼?”

我说:“真的不吃。”

她说:“连鲔鱼也不吃?”

我说:“对,鲔鱼也不吃。”

她说:“那你有没有试过加了芹菜的鲔鱼?”

我说:“没有。”

她说:“没试过,你怎么知道会不喜欢呢?”

我说:“妈,我真的不喜欢吃鱼。”

她说:“你就试试看嘛。”

所以……我就吃了,尝了一点点。之后,她说,“怎么样,好吃吗?”

我说:“不喜欢,妈,我真的不爱吃鱼。”

她说:“那下次试试鲑鱼。你现在不多吃也好,我们反正要去餐厅。”

我说:“好,可以走了。”

她说:“你不多穿点衣服?”

我说:“外面不冷。”

她说:“你加件外套吧。”

我说:“外面不冷。”

她说:“考虑一下吧。我要加件外套呢。”

我说:“你加吧。外面真的不冷。”

她说:“我帮你拿一件?”

我说:“我刚刚出去过,妈妈,外面真的一点也不冷。”

她说:“唉,好吧。等一下就会变冷,你这么坚持,等着瞧吧,待会儿会冻死。”

我们就出发了。到了餐厅,发现客满,要排很长的队。这时,妈妈就说,“我们还是去那家海鲜馆子吧。”

我看过一段儿视频,在高速路上,车子停靠在路边,孩子直接从高架上跳了下去。

看新闻,是这样的2019年4月17日,上海卢浦大桥,一男孩突然跑下车后翻越栏杆跳下高架桥,紧跟着的女子因没能抓住他坐地痛哭。

男孩妈妈称,当时正驾车载着男孩,他因在校与同学发生矛盾遭其批评后跳桥。

此外还有一个中学的孩子被母亲打了一耳光跳楼了。

baijiahao.baidu.com/s?

这个世界上,如果说爱是孩子成长的养分,那么理解则是让孩子愉快成长的关键。当孩子成长的时候,尊重和理解对孩子无比重要。

表面上只是吃鱼虾的问题,实际上是父母根本不尊重孩子的选择权利问题。

我没办法帮助你强迫孩子吃鱼,因为你很有可能因为吃鱼虾而失去孩子。

看到强迫这两个字,我充满了窒息感。

希望这位母亲好自为之。前车之鉴已经太多了。希望不要做出让所有人都后悔的事儿。

user avatar

鼓足了勇气回答这个问题。

我极度讨厌小鱼小虾,那种细小的,翻着眼白的,粘乎乎堆在一起的,指节长的淡水死鱼虾。

这摊东西可以做成一道菜,菜名我已经忘了,原谅我已经对这东西产生了生理性抗拒,以至于记忆中都不想留下痕迹。

我在很多地方见过这道菜,做法也很统一:

把一摊这种东西不经处理的倒进锅里,煮到死鱼那未经处理的内脏,腮,苦胆和消化物可以轻易从肚子里流出来的程度,然后端上桌。

这种东西是要整吃的,包括鱼头,鱼脑,鱼牙,鱼刺,鱼舌头,鱼黑膜,鱼腥筋,当然还有肚子里的鱼屎——正确吃法是夹起一条直接放进嘴里,或者用勺子盛起不完整的复述条,咀嚼到鱼头,鱼脑,鱼牙,鱼刺,鱼屎,鱼苦胆在你的嘴里爆浆出来,然后咽下去。

这东西对我来说是童年噩梦般的存在。

我妈会逼着我吃这个。

她认为这种淡水小鱼虾含有特殊的营养,不吃就会营养不良,且其他任何食物都无法补充这种营养——她对所有我不爱吃的东西都秉持这种观点。

在老一辈人的传统观念中——挑食是病:得治!

治法就是做一大锅死鱼糊糊,逼孩子吃下去脱敏。

哪怕当场吐出来。

也要逼着继续吃。

因为我姥爷爱吃这个,我姨爱吃这个,我的所有母系亲属全都爱吃这个。

他们无法理解,怎么会有人不喜欢吃烀成稀烂的小鱼虾。

所以这种食物贯穿了我的整个童年。

后来,我有钱了。

我终于能自己选择吃什么。

我没有营养不良。

我能接受香菜,昨天煮了螺蛳粉,能吃下卤煮和炒肝,在朋友中属于不挑食的类型。

我相信自己能在红烧肉溜肉段锅包肉农家小炖肉柴锅炖土鸡铁锅炖大鹅北京烤鸭广式烧鸭南京盐水鸭葱爆牛肉葱爆羊肉红烧排骨烤羊腿吊烧肉东坡肘子葱烧海参蟹黄面油爆虾带鱼鳕鱼鲈鱼鲫鱼黄花鱼清江鱼以及我喜欢的各种蔬菜中活的很好。

user avatar

隔三差五就有这种敏感词家长出来作妖。

我觉得自找苦吃的抗挫折训练,真是吃饱了撑着的矫枉过正。


先看一个倒霉孩子的血泪控诉:





这不是巧了吗?我刚刚还在吃蚕蛹呢。我老公是不吃的。我最开始买蚕蛹的时候诱惑过他说要不要尝尝,他吃了一个以后说我感觉很奇怪,像在咬木头。

那就不吃了呗,除了这东西,世界上还有很多能吃的东西,他不吃还省着我的零食呢。

然后我们家的狗也跑过来想蹭着吃一点,我说不行啊,太咸了小狗不能吃。

后来还是给他了半个,让他闻一闻,果然我们家的狗也不爱吃。

所以你看这一个东西,家里两个人一个狗,只有我爱吃,吃个蚕蛹怎么了?能证明什么?我们家狗都不爱吃的东西,非逼着人吃,有啥意思?

很多家长所谓的教育其实就是在测试自己的权利范围,以及在完成自己的幻想拼图,他们希望孩子活成自己希望中的样子。

他们可能非常难以接受自己的孩子跟自己想象的不一样,即使这个孩子也没什么毛病。

甚至有的家长很变态,因为小的时候他们自己是这样被折腾过来的,所以他们当了家长他觉得天降的权利,如果不好好使用一下自己10月怀胎的罪就白受了,一定要披着教育的外衣,好好的行使一下权利,美其名曰我在努力的教育我的孩子克服恐惧。

实际上能咋,胆小的孩子一定没出息吗?胆小的孩子一定不善良不知道感恩吗?

你养孩子不就是为了让孩子有出息起码不会成为你的负担,然后有一定的余地可以增加你的抗风险能力吗?

所以不管他有什么样的性格,只要是这个性格没有过多的影响主线发展,我觉得都无伤大雅。

我妈以前就挺强迫症的。当年是没有互联网,当时要有网,天天 show她老人家的教育成果,起码是个百万粉丝的教育大v。

我早慧, 30年前放到现在都不输给鸡娃先锋的孩子,性格活泼开朗自来熟,各种妙语连珠,不挑食爱吃饭,爱管闲事儿具有强烈的共情能力和同情心,体育也很好,身体强壮,谁欺负我,我就追着对方打。

即使我心很大,其实我也觉得我妈的教育给我留下了一些心理阴影。

从我上了大学之后,我几乎就再也没有主动点过带海带的东西,因为在我妈的强制下,我的食谱里面分为能吃和喜欢吃两种。

我的能吃食谱里的东西在普通人那里可能就已经是十分厌恶了。

所以当我觉醒【被控制很不舒服】的时候,我妈就管不住我了。

我开始叛逆厌学。

哈哈哈,她的鸡娃成果功亏一篑。所以她也怀疑自己,怀疑人生,她完美的受人艳羡的生活灰飞烟灭。

她无法接受她搞砸了一切。

小孩总有长大的那一天,长大了以后重新规划自己的生活,其实生活仍然会回归他们真正觉得舒适的样子。

后来我找了一个什么样的老公呢?

和我一样从小规矩特别多,导致对于管制这件事情极度过敏的人。我们在这一块可以共鸣。

这个事情其实严重的限制了我俩的择偶范围,在遇到我老公之前,我觉得所有不管是出于善意还是出于控制欲的人,在我没有主动询问对方意见前,对我提出的建议,我会通通当做负担。

真正的让我舒适的人,一定是一个全盘接纳我、会主动询问我的感受、给我充分自由的人。

我可以很容易让自己摸到【大部分人喜欢啥样,我就用这个方式来让大部分人喜欢我】的诀窍。

但是大部分喜欢我的人,我不喜欢他们。

很久以后我发现自己不喜欢他们的根源来自于讨厌被控制。

我和我老公在一起以后也不断地去反思自己身上的问题,我发现我妈对我的影响还蛮大的,我和我老公交往初期,有的时候我也会无意识踩他的底线哪怕我是善意的。

而他也是宛如惊弓之鸟一样,本能的抗拒我所有的建议,尽管我是对的。

所以我们吵了小半年,终于搞清楚一个问题:我是为了自由才和你在一起,你也是为了不被管制,所以和我在一起。





不吃海带到底是多大的罪呢?

我在我的领域里面努力工作,他在他的领域里面努力探索,我们非常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为了达到目标应该做什么,但是为了达到目标,应该做的东西里面永远没有吃什么狗屁蚕蛹,吃什么狗屁海带。

那些都是我们成长路上吃的毫无意义的苦。

当年我爸带我练体育,跟我约法三章过:如果你想要如何如何拿到一个好的成绩,那你就不可以叫苦叫累。

我记得跟我爸的约定,所以我在练体育的时候是非常能吃苦的,这个苦是我该吃的,我不去突破我的现状我就不可能有未来。

但是我妈特别喜欢让我吃的一个苦却是让我带病上课带病上班,她喜欢说坚强点,你最勇敢了。

???

这种表面意义上的苦到底有什么好吃的?我到现在都没弄明白,连我客户发现我脸色不对劲,都会说教练要不你休息一下吧,我下次再来上课,连我的上司发现我不对劲都会说嘟嘟要你先回家吧,今天你课都上完了,不用在这儿等打卡,我帮你报备一下。

为什么我的亲妈一定要让我透支我的健康去做这样的事情?

我一直觉得那种教育特别魔障的人,到最后他自己都搞不清楚:他想要的是孩子吃苦,还是通过吃苦换来某些成就。

我爸明显是后者,但是我妈绝对是前者,她是为了吃苦而吃苦,为了折腾我而让我吃苦。

好像我享受人权的底线越低,她的教育就越成功一样。

所以说实话,我根本不相信孩子还小的那些鸡娃流教育大v说的那1234,因为我知道从教育成果来说,我妈比他们屌多了。

谁知道他们孩子能不能顺利熬到青春期而不自杀呢?

谁知道他们的孩子会不会被控制得太过于痛苦,而导致以后择偶困难?

我在非常非常痛苦的时候,是把自己扒了一层皮再生的。

这一切我妈都不知道,我妈仍然沉浸在她成功的教育里,毕竟我看上去比同龄的男孩子强多了。

能吃苦,肯钻研,有责任心。

但是我知道那些她逼着我吃海带的日子,逼着我带病上学上班的日子,并不是造就现在的我的关键。

相反那些痛苦我需要花费很多的力气去遗忘,去和解。

当然不是和她和解,而是和我自己的命运和解。

我小的时候,生活里所有的亮色都是我爸带我历经叛道留下来的美好痕迹。

在我爸那里我可以活得不是那么的正确和优秀。

我爸爱我,大部分时间是把我当做女儿来爱我。

我妈爱我,却是把我当做一个优秀的听话的小孩来爱。

这里面差距实在太大了。

我妈起手式:

我女儿真棒。

你看看人家谁谁谁多棒。

你应该如何如何。

我爸起手式:

走,玩去,带你吃你妈不让吃的脏摊去,带你玩想玩的去。

是,我爸惯着我的部分可能无法把我教育成一个【对家长来说有炫耀属性的孩子】,毕竟吃脏摊打游戏,是人都会毫无难度。

但是他把我当一个【人】来看待。即使我不优秀不正确,都还是那个【人】,没啥好比较的。不用活在如履薄冰时刻怀疑我是否值得被爱的竞争里。





我非常理解觉得自己受到不公正对待的孩子,到底有什么样的委屈。

但是我泼个冷水:你们的父母大概率不会意识到自己对你的伤害,哪怕你坐下来明明白白的把伤口揭给他看。

因为承认自己错了,相当于是他们给自己扒了一层皮,这对他们来说真的很难。

所以说不如这个皮,咱们自己给自己扒一扒。

自己重生自己找到一片新的自由的居所和一个能给你自由的人在一块儿,哪怕因为这种种过去,让你不是那么容易可以找到这个人。

可能有些教育大V又会阴阳怪气地在我这篇文章下面留言说因为我没有孩子怎样怎样。

但是我就是那个被鸡出来的倒霉孩子呀,就是因为我有心理阴影,我到现在都没有要孩子。

而我和这些教育大V的孩子们差不多大的时候,看起来也挺母慈子孝的。我小时候比他们的孩子聪明可爱多了。

所以从教育成果的层面,我妈的本事甩他们这些普信家长8条街,就别搁我这儿班门弄斧丢人现眼了。

咱们走着瞧,看鸡娃党的孩子十几岁叛逆期的时候能掀什么风浪,会不会闹自杀再说吧。


对了,其实我们家的狗有点可怜,因为我无处发泄的控制欲都发泄在它身上了。

所以它在外人看来是一只非常乖巧的小狗,会的本事很多,社会化非常好,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在我们大院里拥有极高的地位,妥妥的万人迷。

只是小狗不会说话,也许如果它能上网,它可能羡慕我们楼上的那个不学本事就有饭吃,不洗澡就可以上床的狗子。

因为那个狗子自由。


我妈是这么训狗的。我觉得我就是那个狗。




感谢你看到这里,我年轻时迷茫时也是有很多比我年长的姐姐在拉着我往前走,所以少走了很多弯路。

而现在,我想把我走过的弯路与逃过的弯路的经验都告诉有缘的你。

你发现了我,可能再熟一点会感慨为什么没有早点发现我。

公众号:杜嘟嘟嘴很毒。

每周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可以直接实操的恋爱相处干货,一个一语中的的犀利吐槽。

快来,置顶星标,就不会错过每周的三篇干干干干货了!

知乎干货已获赞200万➕,收藏80万➕。我希望在恋爱婚姻家庭上,能够守护好善良的你!比心~

user avatar

小时候有一段时间我不吃馄饨

不知为何,就觉得馄饨油腻,吃两个就想吐,头晕。

我妈特别聪明,我说我不吃,她先答应着,然后自顾自把馄饨做好,再故作惊诧的问我:“你说你想吃我才跟你做的啊?你忘啦?!”

然后,那段时间我特别焦虑

因为我总觉得我脑子出了问题,不记得自己说过什么做过什么。

后来我吃了几顿奶奶家做的馄饨,稍微好了些,又发现只要馄饨放凉一点儿,再放一些醋,放一些香菜,就不油腻了,自然也就不会想吐了。

但我的恐慌至少过了两三年才逐渐缓和下来。

不开玩笑,这一点儿都不好玩。

后来我看了一部电影《煤气灯下》,才知道我父母是什么样的大聪明。

父母朋友们,算我求求你们。

不要自作聪明,做人踏实一点儿。


补充在后:

这答案火了,我再多说几句。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父母不是很靠谱。可能和他们都在各自家里排行老小比较宠有关,很多时候做事,很没溜———这已经是比较保守的说法了。

在其他问题里答过,我爱狗,不吃狗肉,不反对别人吃。有一次她被人送了一袋狗肉,她不吃,丢掉又觉得可惜,就哄骗我来吃,说是驴肉。最后我只吃了一口,觉得驴哪有这么小的,又觉得她太殷勤,便说什么也不肯吃了。

可能在饥荒时节,这或许是优良品质,但在正常年代,这种事情只会消耗彼此的信任。

事情本来不大,爱吃不吃,不吃做别的,或者干脆教孩子自己做饭,我觉得都是好的。

唯独这种打着爱的名义去折磨去折腾。

我实在是不明白意义何在。

有人说这是服从测试。

不过聪明的父母朋友或许能看出来,这种所谓的服从测试成功率真得低得可怜。

大概率,就是本来不过吃与不吃的小事,结果赔上了自己的晚年幸福。

韩非子说过,生儿则相贺,生女则溺毙,盖父母之情也是有算计的。

我觉得父母朋友们应该放开心,不要去因为一丁点儿的眼前的小小胜负,去放弃后来的万世之财。

家庭的和睦,儿女的孝顺,这些不是逼出来的,不是打出来的,也不是吵出来的。

而是处出来的。

孩子年幼,或许眼下不得已而屈服,长大了必然记恨。

若不记恨,恐怕本来也是痴傻,难堪大才。

我们都说希望孩子能够成才,吃不吃虾,吃不吃韭菜,是不是真的过敏,恐怕没啥大的关系。

希望父母朋友们能有些远见。

孩子服从你吃了这口虾,你得不了千金,也得不了和睦。



以上。

user avatar

中国有句老话:“棍棒底下出孝子”,我认为非常有道理。

题主说孩子并不喜欢吃鱼虾,但我们清楚,小孩子不能挑食。题主好心强迫孩子吃鱼虾,是为了孩子好。孩子非但不理解家长的好意,反而直接吞咽。这代表什么?这代表孩子并不是不喜欢吃鱼虾,而是不想听大人的话,故意和家长对着干的心理。题主请想一下,你的孩子这么小就敢不听话、和家长对着干了,等长大了以后肯定会是一个不孝子。所以题主一定要将孩子不吃鱼虾这个问题重视起来。

小孩子叛逆很正常,只要家长处理得当,就没问题。现在很多家长都受到西式素质教育的荼毒,导致孩子竟然敢有质疑精神了,敢不听话了,敢有自我意识了,敢挑战权威了,这不是个好兆头。所以正确的教育理念应该是“不打不成材”,只有秉持着“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正确观念,他敢不听话就用棍子伺候他。他现在可能理解不了你这是为了他好,但等长大了,理解了你的良苦用心,肯定会听你的话、百依百顺。

题主“将鱼虾混到水饺里”的做法,是一个很有新意的正确做法,也展现出了题主的伟大之处,在孩子察觉不到的时候依然呵护他,这种默默奉献的精神是我们每个父母的榜样。我相信这样偷偷喂他鱼虾,肯定会让孩子改掉挑食这个坏毛病。曾经有个故事:一个女孩对花生过敏,母亲偷偷将花生磨成粉末加到米饭里,帮助孩子增加抵抗力。众所周知,过敏本来就是免疫反应过激,此时母亲还要为孩子增加抵抗力,为的就是想让孩子的抵抗力达到极值,让孩子百毒不侵啊!我写到这,不禁潸然泪下:天下竟有如此伟大的母亲。但是不幸的是,最后孩子因为过敏不幸离世。为什么?我猜是这个孩子故意给家长对着干,没有理解家长的好意,肯定是因为这个孩子不懂事,天天玩手机,因为手机的辐射才过敏的。

好在题主看到这篇回答还为时不晚。当务之急就是秉持“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优秀观念,用棍棒好好教育教育孩子,现在他能改掉吃不鱼虾的坏习惯,以后也肯定说一不二,成为人人都羡慕的好孩子。等他长大了,肯定会加倍地报答你的恩情。

user avatar

有一次我妈问我,我弟弟天天不吃饭,瘦的跟排骨一样怎么办?

我说你做红烧肉,葱油鱼,糖醋排骨,清蒸闷蛋试试?

结果我妈真做了,我弟吃的那叫一个香谁抢跟谁急。

为什么我弟不喜欢吃饭,那要看看我妈平时都喜欢做什么菜。开水烫白菜,白水焯肉,白水烫大虾,鱼汤更是一绝:不加任何调料,不去鱼鳞就放豆腐白水煮,奇腥无比不说,一口下去满嘴鱼鳞。

这别说我弟了,我都扛不住,要时不时出去开小灶。我妈却对这样做菜乐此不疲。

她倒不是不会做,她只是认为这样做比较营养和健康。

我就乐了,那你为什么不试试,白蚁、蝗虫,蜈蚣?高蛋白低脂肪吸收,鸡肉味嘎嘣脆。

现在都二十一世纪,必须要怎么这么吃,必须要吃什么什么东西,这种封建迷信就不要有了好吧。

现在这个年代,什么营养没有?维生素ABCDEFG直接做成糖片让你天天吃到撑都没问题。

不吃鱼肉?那牛肉、鸡肉、鸭肉、老鼠肉也都不吃吗?

不吃虾肉?那螃蟹、牡蛎、生蚝、扇贝、皮皮虾吃吗?

我随便走到楼下超市都能挑出十几样替代品,就非得鱼虾不可吗?

为人父母真的用一句:“我是为你好。”就能包办所有吗?

而且这个为你好,是真的好吗?

如果是饥荒年代,小孩子挑来挑去的,我建议腿打折。因为这种智力出去早晚会惹麻烦。

如果物产丰盛的年代,小孩子挑来挑去的,我建议是,让他挑。

最后我只能说一句

大人时代变了!

user avatar

小时候,我很讨厌喝鸡汤,闻到鸡汤的气味就想要干呕。妈妈总说鸡汤很有营养。她倒是没有强迫我;她知道我最喜欢冰淇淋和烤羊肉串,就“利诱”我,喝一碗鸡汤可以换一个冰淇淋,喝两碗鸡汤晚上就带我去撸串。其他时候,我不会获得吃冰淇淋和羊肉串的机会。

为了挚爱的冰淇淋和羊肉串,每次,我都是强忍着恶心,心一横、闭上眼,把鸡汤吨吨吨吞下去,比喝中药还难受。

我妈总说,这味道多香啊!等你吃习惯了,等你长成大人,一定会变得喜欢鸡汤。

现在我长大了,我果然变了。





我变得有钱了。

现在我自己买得起冰淇淋和羊肉串。自从我有收入开始,我稳定每天吃一个冰淇淋,每周吃一次烤羊排、一次烤串。

与此同时,我再也没有喝过鸡汤,一次、一口也没喝过。


真不懂,小时候那种“折磨”,到底是图什么。

user avatar

我觉得“不要挑食”这句话很恶心。有些父母脑子里的“科学”“营养”其实是宗教裁判所。双亲尽失,住在孤儿院,没办法,才给啥吃啥。

user avatar

我儿子小时候因为生病看过一段时间中医,那是西医实在没有办法了,勉为其难找了个中医。

那个老中医给我儿子开了一剂中药,那时候那药还挺贵的,当时他问我价格能不能接受,当时我一个月才两千多工资,可是我想都没想,脱口而出“没关系,多少钱都不要紧,只要对他好”。

可是,吃药的时候我却犯了难,那时候我儿子才一岁多一点啊,那么小的孩子吃中药难啊,尤其是一副药熬三次,哪怕药剂再小,熬出来的汤药也有一小壶。

大人喝中药一口气喝下去还好,我儿子没办法一口气喝下去,我只能拿一个滴管一滴管一滴管地灌。

每次给他喂药,我都是抱着他,给他喝一口药,就抱着他走几圈,等他不哭了,再灌一滴管,每次药灌下去,孩子小小的脸就扭曲呈一团,哇一声就哭了,有的时候还会呛着,剧烈地咳嗽,可是没办法啊,这是最后的办法了,所以每次他脸因为喝完皱成一团,我的心也会皱,像被什么东西猛地攥了一把,那时候我才知道,原来生理上真的会心疼,就是心脏那里疼痛。

而且,他才那么小一点啊,胃那么小,却每天要灌满满一胃的汤药,我现在想起来都心痛不已。

要知道,我儿子是得了不治之症,我给他吃中药是真的没有办法了,但凡有一点办法,我都不会让那么小的孩子吃那么苦的中药,他刚生病的时候去医院,一个慈眉善目的女医生给他开了一种西药,叫什么我都记不太清楚了,我只记得花了八百多,那是十几年前,八百多的药不算便宜,关键是那药是片剂,而且药片做得很大,我儿子那时七个月,根本没办法整个吞服,只能碾碎用水化开,那药本身是有糖衣的,我们都知道有糖衣的药一般都很难吃,那药我尝过,化开一股子血腥味,大人喝一口都想吐,结果吃了没几天,我儿子的队排上了,他可以住院治疗了,他的主治医生告诉我那药效果不好,我当时就决定不给他吃了,哪怕花了八百多。

所以,我真的没办法理解像题主这样的父母,如果孩子不吃鱼虾有生命之忧,那么你按着孩子,捏着他的鼻子,给他塞下去,我还能理解,可是这世界上的食物如此之多,根本不存在什么食物是不可替代的,为什么非要让孩子吃他无法下咽的食物?

要知道,哪怕是成年人,有的食物那就是吃不下去,我一个三十多岁的成年人,至今吃不了肥肉,吃不了鱼腥草,吃不了蚕蛹,如果有谁逼着我吃这些,我一定不会觉得他们是为我好。

真的,真心为一个人好,难道不是投其所好吗?尤其是在吃饭这方面。

这么简单一个道理,怎么放到家庭里就有人无法理解了呢?

哦,我知道了,因为在很多很多人眼里,只要套上了亲子关系的外衣,任何迫害孩子的行为都可以上升到我是为你好。

那天我在知乎写有的一个学生因为失眠,整夜整夜睡不着,他的妈妈对他说“反正你也睡不着,干嘛不起来学习呢?”

我原本觉得这样的荒诞起码知乎的人都能理解,结果还是有人这样回复:

看到这里,我没有再说什么,因为他已经设定天下无不是父母,只要是你的父母,他做什么都是为你好,哪怕方式再不正确,你都应该感恩。

回到这个问题中,题主之所以逼迫孩子吃他不喜欢的食物,孩子被逼到干呕都不思悔改,甚至还来知乎请外援,应该也是觉得“我是为孩子好吧”……

user avatar

我就问一个问题,不吃鱼虾会死吗?

如果不会死,为什么非要吃?训练服从性?

你自己有没有不吃的食物?厌恶的食物?鱼腥草吃过吗?你要不要试试?我个人是很喜欢鱼腥草的

怎样做才能让题主你接受你不喜欢的所有食物?

我本人一向反对家长逼孩子吃东西,除非有两个条件:1.这个食物没有可替代的种类,必须要吃不然对身体有害;2.医学原因必须吃这个不然会威胁生命。

如果题主是为了鱼虾里的DHA,市面上多的是补充剂,买点就行。

没有任何食物是孩子必须要吃进去的!

如果是因为形状导致不吃,改变一下即可

如果因为味道不吃,请提升你的厨艺

如果因为生理性讨厌某种食物,可以找具有同样营养成分的替换

就是不可以打着要锻炼孩子这样那样的名头强迫孩子吃他不喜欢的食物!

不可以!

user avatar

有没有一种可能性,就是单纯只是因为你们做的难吃呢?

题主说“孩子觉得鱼虾有腥味”,是很多成年人在几十年的高油高盐的轰炸下,都或多或少的有味觉迟钝和退化

但孩子不一样,他们的味觉非常敏感

新鲜鱼虾腥味很少,白煮、清蒸就很美味

但我国绝大多数地方是买不到新鲜的河鲜、海鲜的,所以如何去除腥味就很考验厨艺了

以我来说吧

我从小到大,就背负着一个名声,就是“不爱吃茄子”

亲戚朋友一提到我,经常提到“老梅家XXX从不吃茄子”

我也一直以为是我不爱吃茄子

后来我09年上大学之后,才发现一件事

就是从小到大,我家对于茄子只有一种做法,就是土豆+茄子+大酱下锅熬,熬成一种黏黏糊糊被称为“茄子酱”的食品

从记事起,我家里就以各种方式劝诫我多吃茄子,如“茄子补铁”、“多吃蔬菜对身体好”、“吃茄子降血脂”、“夏天吃茄子消热解暑”等等一系列我当时根本听不懂的理由

但我就是吃不进去这种“茄子酱”

包括我也坚定地认为,我就是不爱吃茄子

这个记忆从记事起,一直持续到到09年,我从县城去了长春上大学

我TM才知道,茄子除了“茄子酱”还有其他做法

红烧茄子、烤茄子、肉末茄子煲、菊花茄子、茄盒、凉拌茄子、鱼香茄子、泡椒炒茄子、烩茄子,还有各种花里胡哨的做法,我就想不起来了

甚至是生吃茄子我都能接受

我从未发现我竟然如此爱吃茄子

甚至打饭包,我也要在饭里面加上蒸茄子

这就很奇怪了,我背负了将近二十年“不吃茄子”的名声,实际上我却特别爱吃茄子

原因无二

天地良心,在我的记忆中,茄子只有“茄子酱”这一种做法

我不是不爱吃茄子,我非常爱吃茄子,只是不爱吃那种黏黏糊糊的“茄子酱”


题主有没有想过,你的孩子不是不爱吃水产

只是不爱吃你做的水产呢?

user avatar

打成细馅就可以了,娃吃不出来的。

不过,娃们抵抗喂食的表现真是一模一样。

user avatar

鱼虾我也不爱吃,我35了,现在过的很好。

我老婆是广东人,不让她吃鱼吃海鲜太残忍了,所以我从来都是微笑着看着她吃……

说真的,对于我这样一个北方人,所谓海鲜里那一口大海的鲜甜……我一般就说是腥……以上

估计下重料红烧已经是我接受的极限了,广东的什么花胶、鱼肚我真心吃不了,大家猛赞的顶级大闸蟹,我也不太接受,虾还行,但是我实在懒得剥。生鱼片,勉强吃一点也是因为有芥末。至于鱼子酱、海胆这些……光看对我就需要勇气了。

抱歉抱歉,我真接受不来,我还是吃点鸡鸭牛羊吧……

不过我家小崽子吃的很欢,像她妈,挺好的……

只是一给我妈打电话就喊要吃饺子,可能真是南北结合了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孩子抗拒吃鱼虾,并且在被强迫时出现吞咽困难、干呕的情况,这确实是让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强迫喂食不仅会让孩子对鱼虾产生更深的负面印象,还可能导致心理上的厌食和信任危机。 关键在于循序渐进,改变孩子的负面体验,并重新建立积极的联想。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为您详细介绍如何让孩子接受吃鱼虾的方法:一、 心理.............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触及到了很多年轻人和父母辈之间在价值观上的差异。咱们一点点来捋一捋,看看你父母的说法有没有道理,以及你自己的感受是不是也同样重要。先说说你父母的观点:你父母把“单位不准吃午饭”和你个人的辞职,和“抗战先烈多能吃苦”联系起来,这背后有几层意思:1. 对比苦难,凸显“小题大做.............
  • 回答
    嘿,亲爱的!看着孩子因为分别而哭闹,心里肯定特别不是滋味,咱们都经历过。别急,这其实是孩子在学习处理情绪和人际关系的一个过程,虽然当下看着让人心疼,但咱们可以温柔地引导。首先,咱们得明白,孩子为什么会抗拒? 依恋与不舍: 那些玩具可能陪伴了他很长时间,是他玩伴的一部分,就像他也要和自己的“玩具伙.............
  • 回答
    00后比90后少了4700万,这是一个非常显著的人口变化,也反映了当前社会生育意愿的普遍下降。大家对生孩子越来越抗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并且是相互作用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维度来详细探讨:一、 经济压力与高昂的养育成本: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普遍的原因。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
  • 回答
    孩子因为被老师批评而觉得“脸皮厚”,导致抗拒上课,这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这种情况背后可能隐藏着孩子的心情、对批评的理解以及在学校环境中产生的负面情绪。我们需要耐心细致地去了解和引导。首先,我们要理解孩子为什么会觉得“脸皮厚”以及为什么会因此抗拒上课。 “脸皮厚”的误解: 孩子可能并不是真的认.............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观察起来能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与其说富豪“喜欢”生孩子,中产“抗拒”生孩子,不如说他们在面对生育这件人生大事时,考量的维度和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这背后其实牵扯到非常复杂的现实因素。对于真正的富豪家庭而言,生孩子往往不仅仅是生命的延续,更是一种家族事业和财富传承的自然延伸。他们的.............
  • 回答
    孩子拉丁舞考到十一级,现在她明确表示不喜欢了,而且开始抗拒去上课,这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情况。作为家长,你现在面临一个选择:是继续“逼”她把十二级考完,还是尊重她的意愿,让她暂停或者放弃?首先,我们得理解一下“逼”这个词的分量。“逼”往往带着强制、不情愿的意味。如果一个孩子对某件事失去了兴趣,甚至产生.............
  • 回答
    从小对儿童进行打骂、侮辱或残忍对待不仅无法培养其抗压能力,反而会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这种暴力教育方式与科学的心理发展规律相悖,甚至可能引发一系列负面后果。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问题: 一、暴力教育的实质:破坏而非强化1. 创伤性体验替代心理韧性培养 抗压能力(Resilience).............
  • 回答
    要理解满族孩子和青少年如何看待岳飞抗金和清军入关这段历史,我们首先需要跳出简单的“民族对立”的框架,进入一个更 nuanced(细致入微)的视角。毕竟,历史的学习和认知,受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氛围以及个体思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家庭教育和长辈的口述历史:对于很多满族家庭来说,长辈的讲述是孩子们接.............
  • 回答
    小时候经常给孩子“挫折教育”,这事儿可得好好说道说道。在我看来,这玩意儿,用的好,那就是“磨刀石”,孩子将来面对风浪就能更沉着;用得不好,那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孩子反而容易被打击得抬不起头。咱们先聊聊“挫折教育”这个词本身。它听起来挺硬核的,好像就是要故意让孩子吃点苦头。但我觉得,更准确.............
  • 回答
    孩子觉得历史与自己无关而抗拒学习,这是一个常见的现象。要让孩子真正理解并热爱历史,需要从认知心理、兴趣激发、现实联系等多方面入手。以下是详细的解决方案: 一、理解孩子的心理:为什么他们觉得“历史不重要”?1. 时间距离感 孩子可能认为历史是“过去的事”,和自己没有直接关联,尤其是当学习内容以.............
  • 回答
    孩子生日这天,你打算装扮成奥特曼去接他放学,这个想法真是太棒了!对于一个热爱奥特曼的孩子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充满惊喜和难忘的生日礼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个计划的可行性、准备工作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让你能顺利实现这个充满爱意的计划。 一、 可行性分析:非常靠谱,而且是绝佳的惊喜!为什么说非常靠谱? .............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涉及到孩子的成长、友情、责任以及金钱,没有一个绝对的“对”或“错”的答案。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并考虑如何处理才能对孩子最好的成长有利。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情况的关键点: 孩子过生日,妈妈买了很贵的玩具: 表明了家长的爱心和投入,也说明了玩具的价值不菲。 带到幼儿.............
  • 回答
    孩子的好奇心是学习新知识的绝佳机会!下面我将详细地为您解释“饺子点水”的原理,并分享更美味的饺子烹饪技巧,您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理解能力来调整您的讲解方式。 孩子为什么问“妈妈,你为啥要给锅里加凉水?”您的孩子观察到您在煮饺子时加入了凉水,这其实是一个非常细致的观察!您可以这样跟孩子解释:“宝宝,你.............
  • 回答
    孩子写了“十一长假去奶奶家”的作文,但实际上并没有去奶奶家,面对这种情况,是否应该让他重写,这确实是一个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答案不是简单的“是”或“否”,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和教育目标来决定。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孩子写这个作文的可能原因: 创造力与想象力: 孩子可能并没有恶意,只是在发挥自己的想.............
  • 回答
    当孩子用坚定的口吻说“人死后会被细菌吃掉”,并且对“美好的故事”嗤之以鼻时,这恰恰是一个非常宝贵的契机,可以引导他们以一种更成熟、更深刻的方式去理解生命和死亡,并从中发现诗意。这并非要否定他们所看到的“科学事实”,而是要在科学的基础上,拓展他们的视野,让他们看到更广阔的生命意义。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对话.............
  • 回答
    作为一个家长,看到孩子之间发生看似“不平等”的交易时,确实会感到有些担忧和犹豫。在您孩子用50元的游戏机换取邻居哥哥两个棒棒糖的这个具体情境下,是否应该插手,以及如何插手,需要综合考虑几个方面:首先,理解“不平等”的定义和儿童心理。 价值感知不同: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对物品的价值感知往往与我们成.............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可以教孩子关于金钱管理和理财的宝贵经验。面对孩子 2000 元压岁钱的处理问题,您的回答应该兼顾教育性、引导性和尊重性。以下是一个详细的回答思路和你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性格进行的调整:核心原则: 尊重孩子的意愿: 这是他们自己的钱,让他们有参与感。 引导而非命令: 帮助.............
  • 回答
    您好!孩子 6 岁了,在亲戚来访时,您希望她将好东西让给客人,而她却不肯,这在很多家庭都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关于“让”的观念,以及如何教育孩子,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详细探讨: 一、 理解孩子的行为和心理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孩子 6 岁时的心理特点: 自我中心: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虽然社交能力在发展,.............
  • 回答
    看到孩子在学业上如此优秀,作为家长一定感到非常欣慰和自豪。但是,这种持续的优异表现也可能给您带来一种无形的压力,让您对他的要求越来越高,甚至难以接受任何“不好”的结果。这种心情非常普遍,尤其是当您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去培养孩子。您现在遇到的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和应对:一、 理解您自身的心态变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