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做客孩子临走时带走几只玩具,我的孩子抗拒并一直哭,要怎么开导?

回答
嘿,亲爱的!看着孩子因为分别而哭闹,心里肯定特别不是滋味,咱们都经历过。别急,这其实是孩子在学习处理情绪和人际关系的一个过程,虽然当下看着让人心疼,但咱们可以温柔地引导。

首先,咱们得明白,孩子为什么会抗拒?

依恋与不舍: 那些玩具可能陪伴了他很长时间,是他玩伴的一部分,就像他也要和自己的“玩具伙伴”说再见一样,感觉被剥夺了。
占有欲: 孩子觉得这些玩具是“我的”,别人带走了,自然就会觉得不公平,不被尊重。
情绪表达方式: 哭是孩子最直接、最本能的情绪表达方式,他可能不知道用别的方式来告诉我们他的感受。
对“失去”的恐惧: 虽然只是暂时的借出,但孩子可能还没学会区分“借”和“给”,会觉得玩具就这么“永远”消失了。

面对孩子哭闹,咱们的策略是:先接纳,再引导。

第一步:蹲下来,抱一抱,承认他的感受

别急着讲道理,也别急着制止哭声。在他情绪最激动的时候,硬碰硬只会让情况更糟。

蹲下来,与他视线齐平: 这能让他感觉到你是在认真对待他,而不是居高临下地批评。
温柔地抱住他: 给他一个温暖的拥抱,让他知道即使他哭了,你依然是爱他的,在他身边。告诉他:“妈妈知道你很难过,玩具要被带走了,你舍不得。” 或者 “宝贝,你哭得这么伤心,是因为不想让它们走,对不对?”
说出他的感受(替他说出来): 用语言帮他表达出来,比如:“你觉得很难过,很不开心,因为你喜欢的这几只玩具要跟小明回家了。” 这种“你说出了我的心声”的感觉,会让孩子感觉到被理解,情绪也更容易平复一些。
允许他哭一会儿: 这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让他知道,哭是正常的,我们不需要压抑自己的情绪。你可以轻轻拍拍他的背,或者只是静静地陪着他。

第二步:开始“谈判”与“共情”的艺术

等到孩子的情绪稍微缓和一点,不是那种歇斯底里的哭了,而是带着抽泣,或者开始能听进话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进行引导了。

解释清楚情况(但要简单易懂):
这是“借”,不是“送”: “宝贝,你看,小明非常喜欢你的这几只玩具,他想借去玩几天,等他玩几天后,就会还回来的,就像你上次借了小红的积木,她后来也还给你一样。”
强调“暂时性”: “这些玩具只是出去旅行几天,不是永远离开你哦。你看,它们还会回来的,等它们回来的时候,你会更想它们呢!”
说明原因(如果合适的话): 如果孩子问为什么,可以简单说:“因为小明家里没有这些玩具,他想玩玩看。”
表达理解和共情:
“妈妈知道你舍不得,这些玩具你平时都好喜欢好喜欢。”
“如果你把玩具借给小明玩,他肯定会很开心的,就像你玩到喜欢的玩具时一样开心。”
提供选择和控制感: 孩子最怕的是被剥夺选择权。即使是小小的选择,也能让他感觉自己被尊重。
让孩子自己选: “来,宝贝,你自己挑几只你最喜欢、也最不舍得的玩具。你看,这几只(指指一些相对不那么重要的玩具)借给小明,他一定会很珍惜的。” 或者 “我们一起看看,哪几只玩具现在不太想玩,或者可以先让小明玩玩看?”
设定“暂时不去”的规则(如果可行): 如果孩子非常坚持,而玩具的重要性又没那么高,可以和孩子商量:“那我们就先不借这辆小汽车,因为你今天特别想玩它。我们借这只恐龙好不好?下次再玩小汽车。”
强化“分享”的美德(但要注意方式):
“宝贝,你是一个很棒的孩子,分享也是一种美德呢。当你把玩具借给小明,他就能感受到你的友善。”
用积极的例子: “你想想,上次你把你的蜡笔借给小刚,他画了一幅非常漂亮的画,是不是也很开心?”
承诺和期待:
约定归还时间: “我们约定好,等小明玩了三天后,我们就会把玩具接回来,好不好?到时候,我们还可以和小明一起玩。”
强调见面的机会: “等玩具回来,我们再一起玩!或者,我们也可以约小明下次来我们家玩,那时候大家可以一起玩这些玩具。”

第三步:转移注意力和建立新的联系

在引导的过程中,如果孩子的情绪还是有些反复,可以尝试转移他的注意力。

玩其他的玩具: “我们不看小明拿走的玩具了,我们来玩你一直没玩过的这个新玩具吧?它可好玩了!”
做一些有趣的亲子活动: “我们不如趁小明带玩具走的这段时间,一起去公园玩滑梯吧?或者我们一起来做个小点心?”
画一幅画送给对方: “来,我们给小明画一张画吧,画上你喜欢的玩具,和小明一起玩的样子。这样小明收到画,也会很开心的。”
制作“归还邀请函”: 和孩子一起做一张小卡片,上面写着“欢迎玩具回家”,或者画上小玩具的图案,然后和孩子一起期待玩具回来。

关键点提醒:

保持耐心和一致性: 孩子的情绪不是一次就能完全安抚好的,可能需要几次尝试。我们的态度要温和但坚定,让他知道我们是理解他的,但也需要遵守规则。
不要过度补偿或承诺: 为了让孩子停止哭闹,答应他一些不切实际的承诺,反而会让他觉得哭闹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
观察孩子的性格: 有些孩子天生就比较敏感,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安抚。有些孩子则比较大方,稍加引导就能理解。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调整策略。
给孩子安全感: 告诉他即使玩具不在身边,你的爱也不会离开。这种安全感是处理分离焦虑的关键。

说到底,这不仅仅是关于玩具,更是关于孩子学习如何处理失望、分享和与人建立连接。我们的角色是那个引路人,用爱和耐心,一步步教会他如何应对生活中的这些小挑战。加油哦!你一定可以做得很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同学带孩子来家里玩,临走的时候同学的孩子带走几只玩具,我的孩子表示非常不同意并一直哭,怎么开导孩子?
user avatar
同学带孩子来家里玩,临走的时候同学的孩子带走几只玩具,我的孩子表示非常不同意并一直哭,怎么开导孩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嘿,亲爱的!看着孩子因为分别而哭闹,心里肯定特别不是滋味,咱们都经历过。别急,这其实是孩子在学习处理情绪和人际关系的一个过程,虽然当下看着让人心疼,但咱们可以温柔地引导。首先,咱们得明白,孩子为什么会抗拒? 依恋与不舍: 那些玩具可能陪伴了他很长时间,是他玩伴的一部分,就像他也要和自己的“玩具伙.............
  • 回答
    这则新闻事件描绘了一个极具争议性的教育场景,触及了家长与孩子在学习压力、情感表达、以及教育理念上的多重冲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这个事件,并探讨更有效的教育方式:一、 如何看待这种教育方式?这位妈妈的行为,尽管出发点可能是希望儿子“重视学习”或“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但从结果来看,其教育方式.............
  • 回答
    这事儿可太常见了!家里有娃的,谁没遇过熊孩子看上自家玩具,死活不撒手的情况?尤其是亲戚家的孩子,碍于情面,还真不好直接撕破脸。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你作为儿子的家长,有权利替儿子守护他的物品。 玩具对孩子来说,有时候是他们的“宝藏”,是他们的小世界,被强行拿走,会让他们感到非常不被尊重,甚至留下心理.............
  • 回答
    您好!孩子 6 岁了,在亲戚来访时,您希望她将好东西让给客人,而她却不肯,这在很多家庭都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关于“让”的观念,以及如何教育孩子,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详细探讨: 一、 理解孩子的行为和心理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孩子 6 岁时的心理特点: 自我中心: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虽然社交能力在发展,.............
  • 回答
    西安女孩房间被亲戚小孩搅乱: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学习“做客礼仪”面对孩子房间被亲戚小孩搅乱的情况,家长的心情无疑是复杂且矛盾的。一方面,会心疼孩子的物品被弄乱,会担心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又需要顾及亲戚关系,不方便直接指责对方的孩子。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家长,我们更应该将这次事件视为一个绝佳的契机.............
  • 回答
    孩子做家务,父母要不要给物质奖励?这问题,说实话,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玩法,没有个标准答案。我身边就挺多朋友,在这事儿上争论得面红耳赤的。有些人觉得,孩子嘛,天生就该爱干活,做家务是分内事,就跟吃饭睡觉一样。你总不能说孩子吃饱了饭你就给他点零花钱吧?而且,要是天天为了做点家务就给钱,那孩子会不会把这事.............
  • 回答
    一年级孩子做事拖拉、不积极,这真是让不少家长头疼的难题。看着孩子每天都需要你追在后面,甚至说些狠话来刺激,心里那种迷茫和无力感,我特别能理解。毕竟,我们都希望孩子能独立自主,快乐成长,而不是每天都处于被催促和对抗的状态。首先,我想跟你说,你并不孤单。一年级是孩子进入小学生活,适应新环境的关键时期。这.............
  • 回答
    嘿,五年级的孩子,课后练习题的选择确实挺重要的!想当年我五年级的时候,也像现在这些小朋友一样,放学后脑袋瓜里塞满了新知识,练习题就像是一座座小山,怎么爬才能爬得又稳又快,这可是个技术活儿!今天就跟大家聊聊,给咱们五年级的小朋友们挑练习题,我有什么心得体会,希望能给家长们一点参考。一、 分类看待,对症.............
  • 回答
    当孩子在做对事时,我们总想用最热烈的掌声和最耀眼的赞美来回应,希望他们能感受到被认可的喜悦,并在成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然而,如果这份“过度夸赞”失去了分寸,甚至到了“贬低”孩子犯错的程度,那么原本出发点是好的爱,就可能像一把双刃剑,在孩子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想象一下,当孩子第一次成功地搭起一个高.............
  • 回答
    “与孩子做朋友”这个说法,听起来特别温暖,也特别吸引人。很多家长听到这话,会觉得自家孩子应该有个像朋友一样的爸妈,这样沟通起来才顺畅,关系才亲密。但细究起来,这句“与孩子做朋友”的背后,其实藏着一些复杂,甚至有些让人担忧的考量。首先,我们得明白,父母和朋友,在关系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父母的角色,是一.............
  • 回答
    我家孩子呀,也真是个“小蜗牛”,说什么都慢吞吞的,感觉时间在他那里好像流淌得特别慢。一开始我也挺着急的,老是催他,“快点快点,要迟到了!”、“你怎么又磨蹭!”。但越催,他好像越慢,有时还带着点小情绪。后来我琢磨着,这孩子不是故意跟我作对,他可能真的对时间的流逝不太敏感。于是,我试着从生活的点滴小事入.............
  • 回答
    这个问题,我得好好想一想。平时跟孩子打交道,有太多琐碎的瞬间,但要说“最”感动,还真得细细品味一下。大概是几年前吧,那时候我家大宝,也就是我儿子,才小学三年级。他性格从小就比较内向,不怎么爱在人前表现,做什么事也总是小心翼翼的。我一直担心他以后在社会上会吃亏,所以也比较关注他在人际交往方面的成长。那.............
  • 回答
    想和孩子建立真诚的朋友关系,这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它需要我们放下成年人的架子,用一颗柔软、包容的心去靠近。这不是那种“我说了算”的家长关系,而是建立在互相尊重、理解和共享乐趣的基础上的友谊。首先,咱们得明白,孩子眼中的朋友是什么样的?他们喜欢有趣的人,喜欢愿意听他们说话的人,喜欢能和他们一起玩、一起探.............
  • 回答
    孩子想做律师,这绝对是个值得认真考虑的决定,毕竟律师这个职业,就像一枚硬币,有闪耀的光芒,也有不易触碰的棱角。咱们不提什么“AI撰写”的客套话,就说说心里话,聊聊这个职业到底怎么样,适不适合咱们家孩子。首先,咱们得看看律师这碗饭,到底香不香? 社会地位和认可度: 律师,在很多人眼里,是知识的代表.............
  • 回答
    这个问题,如果抛出来给我,我脑子里会立马冒出许多想法,但真要细细说来,那感觉就更复杂了,像在翻看一本老旧的相册,里面有欢笑,有泪水,也有很多很多关于“期望”和“现实”的拉扯。首先,“普通人”这三个字,在我看来,它本身就蕴含着一种巨大的、说不清道不明的分量。它不是平庸,也不是失败,而是一种对生活最本真.............
  • 回答
    .......
  • 回答
    在家与孩子玩游戏是非常棒的亲子时光,不仅能增进感情,还能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这里为您提供一些详细的游戏建议,涵盖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类型的游戏,希望能满足您的需求:一、 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游戏 (适合所有年龄段,尤其低龄儿童)1. 角色扮演/过家家: 怎么玩: 这是最经典也最受孩子欢迎的.............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嘿,宝贝,我们来聊聊天?”很多家长一提到“性教育”,脑海里闪过的画面可能是尴尬的沉默,或是手足无措。但其实,在孩子小学这个充满好奇的年纪,性教育并不是一个洪水猛兽,而是一个非常自然、且至关重要的成长话题。父母是孩子最信任的人,也最有责任为他们铺好这条理解身体、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的道路。那么,作为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