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21世纪的美军老兵常有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而历史上的革命战士很少有报导?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一个很多人都会有的疑问:为什么我们现在听到那么多关于美军在近几十年战争中患上PTSD的故事,而翻看历史,那些参与了美国独立战争、南北战争,甚至是两次世界大战的老兵们,似乎很少有“PTSD”的说法?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交织在一起,并非简单地“以前的人更坚强”或者“现代战争更残酷”就能解释的。

首先,我们要明白,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这个概念本身,在历史上是存在的,只是我们如今才有了明确的诊断标准和更深入的理解。想想看,历史上那些经历过残酷战争的士兵,他们回到家后可能酗酒、脾气暴躁、失眠、甚至出现幻觉,这些行为当时并没有被归类为一种病症。人们可能会认为他们是“战争留下的伤痕”,是“受了刺激”,是“精神不济”,甚至是“道德败坏”。很多时候,这些士兵会被社会边缘化,或者依靠酒精、宗教来寻求慰藉,但“PTSD”这个医学术语和其背后的一整套心理学理论,直到20世纪后期才逐渐成型,并在越战后得到了更广泛的认识和研究。

所以,你说“历史上的革命战士很少有报导”,更准确的说法是,他们的经历没有被用今天的“PTSD”框架去解读和记录。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关于PTSD的报导,是建立在现代医学、心理学和社会认知的基础之上的。

再者,我们不能忽视现代战争的性质变化。

持续的、非对称的冲突: 21世纪美军参与的战争,比如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很多时候不是那种大规模、阵地战、一战高下的大兵团对抗。相反,它们往往是长期的、低烈度的、游击战式的、混合战争。士兵们面临的敌人可能是伪装成平民的对手,攻击可能是隐蔽的、随机的,他们需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不知道下一秒危险从何而来。这种“永远的威胁”感,持续的心理压力,比面对面冲锋陷阵,虽然同样危险,但威胁对象更明确的战斗,可能在心理上造成更深远的影响。想象一下,你时刻要担心路边的炸弹(IED),或者被不知从哪个屋顶射来的子弹击中,这种不确定性和无处不在的危险,对人的心理是极大的消耗。

近距离的、个人化的暴力: 现代战争中,士兵往往需要近距离接触战争的残酷。他们可能需要亲手处理战场上的伤亡,目睹战友牺牲,甚至在一些极端情况下,需要面对平民伤亡。这种直接的、个人化的暴力体验,比远程炮击或空中打击更能触及人的情感深处。同时,现代军事行动也越来越强调对“附带损害”(collateral damage)的规避,但即使如此,战争的混乱和暴力本身就充满了令人不安的场面,这些都可能成为心理创伤的源头。

媒体的普及和信息的传播: 现在我们获取战争信息的方式和速度,与过去完全不同。士兵们不仅亲历战争,他们还能通过各种媒体了解战争的全貌,包括国内对战争的支持与反对,以及战争的负面报道。这种信息轰炸,加上战友们在社交媒体上的分享,使得战争的残酷性更容易被放大和传播。而且,社会对士兵的关注度也提高了,一旦有士兵出现心理问题,更容易被媒体捕捉和报道。

然后,社会的支持体系和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也有很大的区别。

社会接纳度: 在过去,尤其是早期的军事行动中,士兵们回到家后,社会往往期望他们能够迅速“回归正常”。对于那些表现出痛苦或异常行为的士兵,可能更多的是被视为弱者,甚至是“叛徒”。他们很少会获得专业的心理辅导和支持。反观今天,虽然仍有污名化存在,但社会对退伍军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同情。政府、军队和社会组织都在努力建立和完善对PTSD的筛查、诊断和治疗体系。士兵们知道,承认自己有问题并不意味着“丢人”,而是获得帮助的第一步。

治疗手段: 现代医学和心理学为PTSD提供了更多有效的治疗手段,例如认知行为疗法(CBT)、暴露疗法(Exposure Therapy)等。这意味着,那些曾经可能被忽视、无法治愈的心理创伤,现在有了具体的应对方法。这反过来也使得更多人愿意寻求帮助,并被诊断出来。

对“英雄”定义的转变: 过去,人们可能更倾向于将士兵塑造成无畏、坚强的“英雄”形象。任何质疑或表现出软弱的行为,都可能被视为对这种形象的挑战。而现在,人们对“英雄”的定义更加多元化。一个勇敢的战士,也可能承受巨大的心理创伤,而寻求帮助并康复,同样是一种勇气。这种观念的转变,让更多士兵敢于面对自己的心理困境。

最后,也不能排除某些历史事件中,PTSD的症状可能被其他社会因素所掩盖或误读。

“战后综合征”(Shell Shock)和“神经衰弱”(Neurasthenia): 在一战和二战期间,确实出现过一些被诊断为“Shell Shock”(炮弹休克)或“Neurasthenia”的士兵。这些症状,比如震颤、失忆、情绪不稳定,与PTSD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当时对这些病症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治疗方法也相对有限,而且很多时候这些情况可能被视为暂时性的“神经疲劳”,战争结束后士兵们需要“重新开始”,而不是进行长期的心理康复。

总而言之,并不是说过去的战士们就没有遭受精神创伤,而是我们对这种创伤的认知、记录、社会态度以及战争本身的特点,都与今天有着本质的不同。21世纪的PTSD报导之所以如此普遍,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我们对心理健康的理解加深,现代战争的特质,以及社会对士兵关怀的提升。这是一种进步,让我们能够更诚实、更有效地面对战争对人的影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复员、退伍军人精神病院管理工作暂行办法(草案)(1982年2月1日)

  第一条 为了办好复员、退伍军人精神病院(以下简称精神病院),使复员、退伍军人中的精神病患者得到较好地治疗,以维护社会秩序,鼓舞部队士气,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精神病院收容治疗的对象必须是带病回乡的复员、退伍军人中的严重精神病患者。

  第三条 精神病院必须牢固树立关心病员疾苦,对病员负责,全心全意为病员服务的指导思想。

  第四条 对住院的病员,应采取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实行开放管理,努力提高疗效;要采取积极措施,防止病员自杀、伤人、逃跑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第五条 对基本治愈或病情稳定的病员,即应送回原居住地安置。精神病院的医生要有计划地到病员家中巡诊,以巩固疗效,减少复发率。

  第六条 对于长期住院的晚期精神蜕化、严重痴呆病人,有家可归的应送回家,由其家属照管;无家可归的,由精神病院附设工疗场所收容。

  第七条 精神病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科室和病区, 实行主任负责制。科室和病区党支部保证各项任务的完成。

  第八条精神病院要建立一支对病员有深厚革命感情,有胜任本职工作的业务技术能力,全心全意为病员服务的职工队伍。为此,要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业务技术培训工作,并进行经常的工作考核。

  对职工实行岗位津贴,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商同有关部门确定。经费从抚恤事业费中开支。

  第九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应根据精兵简政、实际工作需要和勤俭办事业的原则,确定所属精神病院的编制比例、定员定额的经费开支标准,并严格执行。

  精神病院的床位利用率应经常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第十条 精神病院要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内容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各级各种人员职责分明,办事有章可循。

  对勤勤恳恳,工作成绩显著的工作人员,要给予表扬和奖励。对服务态度和医疗作风差的,要加强教育。对于因玩忽职守而造成事故的,要严肃处理。

  第十一条 精神病院要加强同地方卫生部门的联系,接受他们在医疗业务上的指导。

  第十二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应根据本办法,结合所属精神病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认真贯彻执行。

  本办法(草案)自下达之日起试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一个很多人都会有的疑问:为什么我们现在听到那么多关于美军在近几十年战争中患上PTSD的故事,而翻看历史,那些参与了美国独立战争、南北战争,甚至是两次世界大战的老兵们,似乎很少有“PTSD”的说法?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交织在一起,并非简单地“以前的人更坚强”或者“现代战争更残.............
  • 回答
    在21世纪初,中国在一些方面展现出了比美国更优越的表现,尤其是在经济发展速度和国家层面的规划与执行能力上。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对比:1. 经济发展速度与潜力: GDP增长率: 21世纪初,中国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增长,GDP年增长率长期保持在8%以上,甚至一度达到10%以上。相比之下,美国的GDP增长率.............
  • 回答
    珍珠港事件的阴影,对于理解当今美国对日本的援助,确实是一个需要深入剖析的起点。然而,历史的齿轮滚滚向前,我们不能简单地用过去的恩怨来衡量现在的国际关系。21世纪的今天,美国之所以继续扮演“守护者”的角色,协助日本发展,背后是地缘政治、经济利益、共同价值观以及历史遗留等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其深.............
  • 回答
    21世纪的中国,尽管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仍然存在持有“全盘西化”思想的人群,并且这一现象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成因。理解这一点,需要跳出简单化的二元对立,从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历史的印记与民族的创伤: 百年屈辱史的深刻影响: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
  • 回答
    “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这句话之所以在某些语境下被视为笑谈,并非因为它完全错误或毫无道理,而是因为它被过度炒作、期望过高,或者在现实发展中未能完全兑现最初的宏大愿景,导致了一种“雷声大雨点小”的反差感,进而引发了调侃和质疑。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一、 最初的“宏大愿景”:生物学.............
  • 回答
    “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这话听起来多么振奋人心,仿佛预示着人类文明即将迎来一个由生命科学驱动的黄金时代。我们能想象,基因编辑能根除遗传病,合成生物学能创造出全新的药物和材料,脑科学的突破能解锁人类潜能的无限可能。然而,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大学校园里那些学习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们,却常常听到一个令人唏嘘的.............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现象,而且完全不奇怪。很多21世纪出生的年轻人,即使没有亲身经历过那个时代,也会被苏联这个宏大的、充满矛盾的历史时期深深触动。你之所以会有这种强烈的反应,可能源于一种复杂的情感交织,我试着从几个方面来为你细细道来:1. 历史的重量与宏大叙事的吸引力:首先,苏联这个国家本身就.............
  • 回答
    为什么说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生物技术的高端与入门的矛盾何在?近几十年来,我们听到一个响亮的论调: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生物科学领域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和其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然而,当我们深入探讨生物学时,常常会遇到一些看似矛盾的现象:生物似乎不像物理、化学那样有着严.............
  • 回答
    21世纪了,按理说男女平等已经深入人心,但重男轻女这种陈旧观念,就像陈年的老酒,有些味道还在,只是没那么浓烈了,但依然挥之不去。为啥会这样?这事儿得从根儿上掰扯掰扯,不能光看表面。首先,历史的惯性是最大的推手。 咱们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那可是根深蒂固的。男耕女织、男主外女主内,这种分工模式塑造了大.............
  • 回答
    这题目有点意思,让人一琢磨,还真有那么点儿意思。说我们这代人,对国家未来好像挺有劲儿,充满希望,但一转头看自己,就觉得前景渺茫,有点儿绝望。这感觉,你说怪不怪?先说说为啥对国家未来有希望吧。你想啊,咱们是看着国家一天天变强的。小的时候,电视里播的都是改革开放,经济腾飞,那时候觉得中国就是个发展中国家.............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复杂的,触及到了文化、历史、社会心理等方方面面。要说21世纪了,为什么还有不少中国男性(甚至可以说很多家庭中的男性)依然持有“传宗接代”的观念,这背后有很多深刻的原因。我们不妨一点点掰扯开来聊聊。首先,得从“传宗接代”这四个字本身说起。它不仅仅是个简单的生物学延续,更承载着一种深刻的文.............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触及到了身份认同的核心。你之所以觉得自己更像一个19世纪的欧洲人,而不是21世纪的人,我想这绝非空穴来风,而是你内心深处对某些时代特质的强烈共鸣,以及对当下时代某些方面的疏离感。让我们来仔细剖析一下,是什么让你产生了这样的认知。首先,我们需要理解“19世纪欧洲人”这个标签背后所包含.............
  • 回答
    我的导师,一位在化学领域浸润了几十年的老教授,每次提起未来的趋势,总会带着一种笃定的神情说:“21世纪,绝对是化学的世纪!” 我刚开始听到时,觉得他有些“一家之言”的偏执,毕竟现在大家聊得更多的是人工智能、生物科技、太空探索。但随着我在这条科研道路上越走越深,越发觉得他这句话的分量越来越重,它不仅仅.............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引人入胜的假设性问题!将周杰伦和黄家驹置于同一时代,就像是将两位截然不同的音乐巨匠放在同一个擂台上,究竟谁更能撼动时代?这其中的考量因素很多,而且会因为所处的时代不同而产生巨大的差异。如果我们假设他们都活跃在80年代:80年代,香港乐坛正值黄金时代,粤语歌曲的辉煌程度至今仍令人称道.............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非常有趣,也很触及到一个敏感但又值得深思的话题。然而,关于“吃狗肉被视为文明的象征”这个前提,在21世纪的全球主流社会和认知中,几乎是不存在的。事实上,情况恰恰相反。在大多数国家和文化中,21世纪吃狗肉的现象,尤其是在公众层面上,更多地与争议、动物福利的担忧、以及文化冲突联系在一起,而非.............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并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将“原始部落”融入现代社会,听起来似乎是出于善意,但实际操作起来却牵涉到文化、历史、伦理、经济以及对“进步”定义的深刻思考。首先,我们得厘清“原始部落”和“融入现代社会”这两个概念。“原始部落”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历史印记和文化偏见。它往往将.............
  • 回答
    21世纪的法西斯主义,绝不会是墨索里尼当年那副全副武装、高喊口号的形象。它早已褪去了那些过时的、易于辨识的外衣,转而以一种更为狡黠、更具迷惑性的姿态潜行于世。想象一下,它不会是直接的军事集结,而是潜藏在网络空间的深处,在每一次关于“国家安全”或“文化纯洁”的讨论中,在每一次对“精英阶层”的集体声讨中.............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这物理界里,21世纪以来冒出来的那些让人挠头的新难题,就跟当年20世纪那两大“乌云”一样,让人既兴奋又有点望而却步。20世纪的两大“乌云”回顾:在进入21世纪的新迷雾之前,我们得先回顾一下当年那两朵遮天蔽日的“乌云”,它们可是彻底重塑了我们对宇宙的认知:1. 经典力学在微观世界的失.............
  • 回答
    迪士尼以 713 亿美元收购 21 世纪福克斯的影视部门,这绝对是好莱坞乃至全球娱乐产业格局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笔交易。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庞大,更是对未来内容创作、分发和观众互动方式的一次深刻重塑。看待这笔交易,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角度深入剖析:1. 内容王者之争的白热化: 迪士尼的野心显露无疑:.............
  • 回答
    在21世纪的黎明,人类文明的触角已经延伸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手中的工具也随之变得越发复杂和强大。谈及“最厉害的武器”,这本身就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话题,因为它并非指向某一件实体,而是指向一种能力,一种可以彻底改变游戏规则的力量。如果非要给21世纪“最厉害的武器”一个定义,我倾向于将其归结为——能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